㈠ 有哪些高清無水印的中國風水墨畫分享一下
我提供一張純水墨,無設色的山水畫,尺幅太大手機拍的稍有變形,但主體無礙。
㈡ 中國十大著名的山水畫
中國十大著名的山水畫如下:
1、《富春山居圖》。《富春山居圖》是元代畫家黃公望於1350年創作的紙本水墨畫,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黃公望為師弟鄭樗(無用師)所繪,幾經易手,並因「焚畫殉葬」而身首兩段。
㈢ 急需水墨畫素材
鏈接:
提取碼:vghq
海量優質水墨山水素材,覓知網提供背景素材,古風水墨山水畫背景素材、古風水墨山水畫背景矢量圖等專輯,清晰無水印,全部免費下載。
㈣ 著名水墨山水畫作品有哪些
1、《瀟湘圖》是五代南唐董源創作的設色絹本山水畫,該作品現收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瀟湘圖》中表現的是南方山水,圖繪一片湖光山色,山勢平緩連綿,山巒多用披麻皴,並以墨點渲染山巒之上的植被,平遠的構圖方式和近景中大片水域的結合,讓畫面有很強的空間感,更呈現出江南山水的迷濛。山水之中又有人物漁舟其間,賦色鮮明,趣味橫生,為寂靜幽深的山林增添了無限生機。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瀟湘圖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游春圖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明皇幸蜀圖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千里江山圖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富春山居圖
㈤ 名家國畫山水畫有什麼
一、《富春山居圖》
黃公望的《富春山居圖》始畫於至正七年(1347),於至正十年完成。是元代著名書畫家黃公望的一幅名作,世傳乃黃公望畫作之冠。為紙本水墨畫,寬33厘米,長636.9厘米,是黃公望晚年的力作。
㈥ 高分急求20張中國古代水墨山水圖
http://bg001.bokee.com/viewdiary.15896757.html
去這裡面吧 。還有作者簡介什麼的。比較全。
㈦ 最好看的山水畫
最好看的山水畫如下:
1、《富春山居圖》元代黃公望
《千里江山圖》是北宋宋徽宗時期天才少年王希孟創作的繪畫畫卷作品,為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屬於一級文物,現收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該作品以長卷形式,立足傳統,畫面細致入微,煙波浩渺的江河、層巒起伏的群山構成了一幅美妙的江南山水圖。
《千里江山圖》畫卷是王希孟18歲時作品,也是唯一傳世的作品。作為著名國畫山水代表作之一,該畫卷是自唐代中期「大小李將軍」之後沉寂的青綠山水畫壇上的一幅扛鼎力作,對後世影響很大。
㈧ 中國著名山水畫欣賞
溪山行旅圖 溪山行旅圖 北宋 范寬 絹本墨筆 縱206.3厘米,橫103.3厘米 台北故宮博物院
米芾對范寬的繪畫風格曾作過這樣的描述:「范寬山水叢叢如恆岱,遠山多正面,折落有勢。山頂好作密林,水際作突兀大石,溪山深虛,水若有聲。物象之幽雅,品固在李成上,本朝自無人出其右。晚年用墨太多,勢雖雄偉,然深暗如暮夜晦暝,土石不分。」我們把這段話用來與本圖勘校,就會感到很是妥貼。所以歷來鑒藏家和美術史家們均堅信此圖為范寬真跡。近年對畫幅樹下草業間「范寬」二字款 的發現更證實了這點。
此畫單從構圖方面說,應屬於平易之境,但它卻產生了非凡的力量。究其原因一是造型的峻巍,其次是筆墨的酣暢厚重。此圖經清內府收藏,《石渠實笈初編》著錄。
「溪山行旅圖」是范寬的代表作,也是中國繪畫史中的傑作。這件作品給人的第一感覺就是氣勢雄強,巨峰壁立,幾乎占滿了畫面,山頭雜樹茂密,飛瀑從山腰間直流而下,山腳下巨石縱橫,使全幅作品體勢錯綜,在山路上出現一支商旅隊伍,路邊一灣溪水流淌,正是山上流下的飛瀑,使觀者如聞水聲、人聲、騾馬聲,也點出了溪山行旅的主題。
范寬以雄健、冷峻的筆力勾勒出山的輪廓和石紋的脈絡,濃厚的墨色描繪出秦隴山川峻拔雄闊、壯麗浩莽的氣概。這幅豎長的大幅作品,不僅層次豐富,墨色凝重、渾厚,而且極富美感,整個畫面氣勢逼人,使人猶如身臨其境一般。撲面而來的懸崖峭壁佔了整個畫面的三分之二。這就是高山仰望,人在其中抬頭仰看,山就在頭上。在如此雄偉壯闊的大自然面前,人顯得如此渺小。 山底下,是一條小路,一隊商旅緩緩走進了人們的視野——給人一種動態的音樂感覺。馬隊鈴聲漸漸進入了畫面,山澗還有那潺潺溪水應和。動中有靜,靜中有動。這就是詩情畫意!詩意在一動一靜中慢慢顯示出來,彷彿聽得見馬隊的聲音從山麓那邊慢慢傳來,然後從眼前走過。
《溪山行旅圖》,好就好在靜止的畫面有一種動感,一幅空間藝術的繪畫卻有一種時間藝術的感覺。面對這幅一千多年前古人的繪畫,體味著畫中令人心醉的意境,怎能不令人發出由衷的贊嘆。
打開《溪山行旅圖》,一座大山矗立眼前,和山水一起映入人們眼簾的,還有不少收藏者的題款,而這些題款,就成了揭開名畫流傳千年的唯一線索。
這枚「御書之寶」方璽的印文和印色,具有明顯的宋代特點。可見,這幅名畫曾經被收藏於北宋的皇宮。隨著金兵南下,北宋滅亡,皇宮里的大量珍寶繪畫開始流散於民間,其中也包括范寬的《溪山行旅圖》。
范寬發展了荊浩的北方山水畫派,並能獨辟蹊徑,因而宋人將其與關仝、李成並列,譽為「三家鼎峙,百代標程」 。後人將范寬與李成、董源二人合稱「宋三家」,之後的「元四家」、明朝的唐寅,以至清朝的「金陵畫派」和現代的黃賓虹等大師,都受到范寬畫風的影響。
宋元兩代,大師級的畫家都以范寬的繪畫為典範。南宋初期的李唐,稍後的一些的馬遠、夏圭元代的倪雲林、王蒙,都對范寬的畫風大加贊賞。
幾乎所有著名的畫家,說到范寬山水畫神異的表現力時,都一致認為「范寬之畫,遠望不離座外」,范寬的畫,遠遠看去,給人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
元代著名書畫家趙孟頫認為范寬「畫山,皆寫秦隴峻拔之勢。大圖闊幅,山勢逼人,真古今絕筆也」。
繼續看畫,就會發現第二枚御用方印,這枚 「御書之寶」的印鑒,是乾隆皇帝專門用於收藏的印鑒。
巍峨的山峰,蔥蘢的林木,突兀的巨石,描繪出雄偉的自然景色;山路間行商的小小馱隊又顯出了人世間生活的脈搏,自然與人世的生命活動處於和諧之中
㈨ 十種山水的畫法,太全了(初學者必備素材~)
《春江圖》的畫法:
本幅作品畫的是江南風景,畫面不見高山疊嶂、陡峭怪石,而是峰巒晦明、林靡煙雲、洲渚掩映一類的山光水色,表現了平淡天真的情趣,江南山水注重水墨畫法,強調「墨勝於象」,通過水墨的變化,表現出江南山水的「潤」。本幅作品採用了上下對應式構圖,遠山和近景是一種呼應關系。
1.先確定畫面的構圖,由近景開始畫起,用淡墨勾畫出近處的土坡,並用重墨畫出土坡上的樹木。
2.用中號羊毫筆蘸濃墨對土坡的暗面進行皴擦,然後蘸重墨,點上一些苔點。
3.處理好近景部分,接著用淡墨勾畫出遠處的山體,注意線條濃淡、疏密的變化。
4.蘸淡墨對遠山進行皴擦,對需要強調的地方可以復皴,接著用濕墨染出更遠處的山體。
5.由近及遠,繼續對遠山添加皴筆,以加強山石的立體感。接著用重墨點出苔點。
6.最後用小號狼毫筆,調重墨勾畫水草,用筆要迅速、自由。
《寒江獨釣圖》畫法:
雪地實景,蒼茫而潤澤,冰雪覆蓋了自然界中的山川樹木,使人們更為關注白茫茫的冰雪積壓、融變的過程,這種自然屬性恰好與水墨形式相得益彰。因此,雪景山水畫一直是中國山水畫中的一個很有特色的部分。雪景題材歷來受到回冢們的推崇,最主要的就是因為其創作難度很高。通常使用留白來表現雪的厚度和質感。
1.用中號狼毫筆調重墨,勾畫出整幅作品的線稿圖。
2.用小號羊毫筆調重墨為近處的樹添加樹枝,然後用淡墨點出遠處的植被,並勾畫出小舟和漁翁。
3.待墨色半干時,用大號羊毫筆蘸淡墨分染畫面,注意白雪覆蓋的地方留白,同時也要 注意墨色的過渡效果。
《春山圖》步驟畫法:
本幅作品勾、皴、點、線條清楚,形態平穩,但都是輔助點的氣勢,使其能表達出雄偉壯麗的精神。皴點並重的峰巒形態,構成蔥蘢蓬勃的畫面。用筆要求曲折飛舞,舒捲生動。
1.先確定好畫面的整體結構,從近處向遠處推畫,把握好畫面的近實遠虛的效果。
2.添加樹葉,可以用點畫法,也可以用勾畫法,然後用淡墨對需要強調的地方進行點染。
3.在之前的基礎上,用濃淡相間的筆墨,或點、或染、或皴、或擦,豐富畫面的層次。
4.最後為畫面染色,以山脈骨絡分出明暗面,掌握山勢。設色多以石青分層次,以朱渚托山腰,使其明麗雄偉。畫中的冷暖對比要控製得當,技法特點在於用筆用墨,融化一氣。
高山瀑布歷來都是山水畫家青睞的創作題材,錯落縱橫的山岩間,奇松突兀,瀑布從山頭上直瀉下來,穿越郁密的竹林和棧閣,沖擊山石,注入深潭,噴雪跳珠,動人心魄。山石以淡漠勾皴,用濃墨皴擦,多種皴法交織互施,帶光帶毛,夾水夾墨。並用濃墨苔點配合尖筆剔出的叢草,使整個畫面蕭森郁茂,蒼茫深邃,體現出一種豪情奔放的壯美。
1.根據山體的走勢,進行藝術取捨,用墨線勾畫出線稿(初學者可用鉛筆先淡淡的勾畫出線稿)。
2.接著,皴畫山體,為樹木添加樹葉,並用淡漠罩染山體。
3.用濕墨染出最遠端的山頭。
4.繼續為山體的植被添加皴筆或者擦筆,添加畫面的空間感。
5.最後用大號羊毫筆蘸淡墨罩染畫面,對需要加強的地方可以復染。
《深山訪友圖》步驟畫法:
本幅作品採用了斗方的畫畫形式,先勾畫出畫中的景物和人,注意在勾畫人物時,簡單表現出形態即可。然後用水墨點染的方法畫山水,以充分表現水墨的融合效果。墨色暈染所形成的效果,形成了含蓄的神韻之趣。有水的地方可以用留白的手法表現。
1.首先構思好整體畫面,確定畫面中景物的布局。中鋒運筆,勾畫出近景部分的大致輪廓線。
2.調稍重墨色,用點葉法畫出樹葉,隨即用小號狼毫筆蘸重墨勾畫山人物,最後用重墨點苔。
3.用濕墨染出遠山,注意墨色要有虛實變化。調整並完善畫面,完成作品的創作。
中國畫的寫生是學習山水畫重要的一課,歷來的山水畫家都十分重視寫生,在寫生中吸取營養。中國畫的寫生與西畫寫生不同:西畫寫生是對照景物真實地反映景物;中國畫的寫生是畫家面對景物多觀察、多記憶,一般運用勾勒的手法,把景物的特點勾勒下來,畫稿是作為加強記憶和下一步創作提供素材的,然後對畫稿進行取捨提煉,加工創作,直至完成完整的作品。
本內容摘錄自《國畫入門訓練新編:青綠山水》,劉建新編著,出版社:安徽美術出版社,出版時間:2010年06月,如需深入學習,請從正規渠道購買正版圖書!
大青綠寫生畫法
武夷山天游照片
步驟一:把寫生整理的草稿拷貝到正稿上,並用墨線勾出山石、樹木、雲的輪廓,山石用淡墨作少量皴擦,最後用墨分染出山石的陰陽面。
步驟二:作底色,整幅畫面用赭石打底二遍,干後用花青、草綠等水性顏料染山石樹木,雲用花青調赭石分染出層次。
步驟三:用石青、石綠色染山石,樹葉用三青、三綠點染,遠山用朱磦、二青分染,天空用少許花青分染,亭子用曙紅分染,樹、水面用花青分染。
完成圖:山石的陽面用三綠、三青加少許白色提亮,調整畫面整體關系,點苔,最後落款鈐印。
小青綠寫生畫法:
小青綠山水是在墨骨的基礎上施以淡彩的畫種,比起大青綠墨骨的成分要多些,而色彩相對要弱一些,小青綠寫生是在墨稿上施以淡彩而成的。
步驟一:把寫生整理的草稿拷貝到正稿上,並用墨線勾出山石、樹木、雲的輪廓,山石用淡墨作少量皴擦,最後用墨分染出山石的陰陽面。
步驟二:作底色,整幅畫面用赭石打底二遍,干後用花青、草綠等水性顏料染山石樹木,雲用花青調赭石分染出層次。
步驟三:用石青、石綠色染山石,樹葉用三青、三綠點染,遠山用朱磦、二青分染,天空用少許花青分染,亭子用曙紅分染,樹、水面用花青分染。
完成圖:山石的陽面用三綠、三青加少許白色提亮,調整畫面整體關系,點苔,最後落款鈐印。
先從局部小景畫起
先畫樹,然後畫樹旁邊的石或山坡;也可以邊畫樹,邊畫樹,邊畫石。勾、皴、染、點交叉進行。這些小景是很容易看到的自然景色,可以隨時寫生,寫生稿就是繪畫創作的好素材。
1用中鋒淡墨勾勒出樹葉和石的形態。
2添畫另一株樹。
3用干、溫、濃、淡的點法點樹葉。
4給山石加皴,並渲染。
畫一幅完整的山水畫的步驟:
1用淡墨勾勒出全幅山水的結構,山的脈絡要清楚。注意勾勒時用筆要簡潔。
2在勾勒的基礎上對山進行皴染,這幅山水用的是折帶皴。在畫的過程中要根據山的自然情況靈活運用。要點出草木,注意用點要密而不亂、疏而不散。
3進一步對全局進行皴染,墨色要分出濃淡,可以用淡墨破淡墨,有些地方也可以用淡墨破濃墨。山的基本脈絡要用較濃的墨重新勾勒。用淡墨渲染山的脈絡。注意不是一遍染夠,可以視情況分層次染出,這樣山的厚重感才能顯出來。
4用淡赭石分染出山的各部,用花青和石綠分染木胎點部分。這一遍也要注意不可一次染夠。點染雲和水,要點染出空間感來。
此前推送了很多花鳥類的畫譜,這次介紹一個山水畫譜,供喜愛山水畫的朋友們欣賞。
王念慈字務敏,江蘇吳縣人,天資英敏,工書善畫,曾在安徽省為官,辛亥革命後不堪時局混亂,毅然棄政,重理丹青,為清末民國最為著名的海上名家之一。王念慈先生山水畫稿包括三百多幅山水畫稿,可做為初學山水的圖式參考,現分享給朋友們,因為圖片數量較多,將分成若干篇不定期持續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