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高清圖片 » 海螞蚱是什麼樣子的圖片
擴展閱讀
幼兒宣傳標語背景圖片 2025-05-20 22:51:54
海報融入圖片ps 2025-05-20 22:42:04
杜甫圖片在課本哪裡 2025-05-20 22:32:22

海螞蚱是什麼樣子的圖片

發布時間: 2023-01-27 12:32:43

1. 蝗蟲是什麼樣的

《昆蟲記》中灰蝗蟲的外形如下:

雄成蟲體長35.5~41.5毫米,雌成蟲39.5~51.2毫米。體通常為綠色或黃褐色,常因環境因素影響有所變異。顏面垂直,觸角淡黃色。前胸背板中隆線發達,從側面看散居型略呈弧形,群居型微凹,兩側常有暗色縱條紋。

生活特徵如下:

灰蝗蟲以植物葉片為食,喜食蘆葦、稗草、白茅、狗牙草及蒿類植物,蝦須草和海蓬子。一些蝗蟲種類是雜食性,也吃昆蟲屍體,甚至連同類的屍體都吃。灰蝗蟲沒有集群和遷移的習性,常生活在一個地方,一般分散在田邊、草叢中活動。

蝗蟲的類別和習性

蝗蟲就是螞蚱,只不過不同地區叫法各不相同。蝗蟲是一種世界上分布較廣的動物,分為土蝗和飛蝗兩個種類,在我國主要有東亞飛蝗、西藏飛蝗、亞洲飛蝗、中華倒蝗以及短額負蝗等品種。

蝗蟲的攝食范圍較廣,主要以小麥、水稻、玉米、蘆葦等禾本科植物為食,在食物不足時也會吃豆類、煙草、蔬菜、樹葉以及草莖等植物,而且蝗蟲的繁殖能力強,每隻雌蝗一次能產下兩百多粒卵。

2. 蝗蟲長什麼樣

雄成蟲體長35.5~41.5毫米,雌成蟲39.5~51.2毫米。體通常為綠色或黃褐色,常因環境因素影響有所變異。顏面垂直,觸角淡黃色。

蝗蟲,俗稱「螞蚱」,屬直翅目,包括蚱總科(Tetrigoidea)、蜢總科(Eumastacoidea)、蝗總科(Locustoidea)的種類,全世界有超過10000種,我國有1000餘種,分布於全世界的熱帶、溫帶的草地和沙漠地區。

土蝗是指除飛蝗以外的其他蝗類,其種類多,分布廣,食性雜。由於各地自然環境的差異,其群落結果和發生危害特點有所不同。如中華稻蝗、短額負蝗等。

蝗蟲食物范圍廣,可取食小麥、水稻、穀子、玉米、豆類、煙草、蘆葦、蔬菜、果樹、林木及雜草的葉子、嫩莖、花蕾和嫩果等,將葉片咬成缺刻或孔洞,大發生時可將作物食成光桿或全部吃凈,造成嚴重經濟損失。

飛蝗

東亞飛蝗的發生地在我國分布區域極廣,從北緯42°以南直至南海和雲南,西起甘肅南部和四川,東至渤海、黃海沿岸和台灣等地。

其中,長江以北的華北平原,即淮河流域、黃河流域和海河流域中下游的低窪地區,主要包括河南、山東、河北、江蘇、安徽等五省與天津市及其所屬縣是其主要發生地。

3. 蝗蟲的外形是什麼樣子它有什麼生活習慣

一、外形是:

口器堅硬,前翅狹窄而堅韌,蓋在後翅上,後翅很薄,適於飛行,後肢很發達,善於跳躍。主要危害禾本科植物,是農業害蟲。

蝗蟲後腿發達,用後腿可以跳比身體長數十倍的距離。為不完全變態昆蟲,稚蟲和成蟲相似,只有翅膀有無的分別。後翅為半透明。一些種類的蝗蟲翅膀退化變小,一些種類如菱蝗已喪失飛行能力。

體色有綠色和褐色,與種類無關;是生活環境的保護色。蝗蟲口大、下巴發達,以植物葉片為食,蝗蟲喜食蘆葦、稗、白茅、垂盆草及蒿類植物,蝦須草和海蓬子。一些蝗蟲種類是雜食性,也吃昆蟲屍體,甚至連同類的屍體都吃。

二、習性

1、食性和取食為害方式

成蟲與蝗蝻的食性相同,均為植食性,而且成蟲期補充營養強烈,約佔一生總食量的75%以上。它們以咀嚼式口器咬食植物葉片和花蕾成缺刻和孔洞,嚴重時將大面積植物的葉片和花蕾食光,造成農林牧業重大經濟損失。

有些種類為寡食性害蟲,如東亞飛蝗,僅取食禾本科和莎草科植物;有些種類為多食性,如大墊尖翅蝗等。當季節乾旱時,它們更貪食,取食的大量食物未經充分消化即排泄出體外,以便從中獲得大量水分,供給生理代謝需要,從而增加了對作物的危害程度。

2、活動習性

成蟲與蝗蝻都是夜伏晝出,無明顯趨光性。

當飛蝗蝻密度大時,由於相互感覺而形成條件反射,加劇活動,蝗蝻容易形成群聚、靜伏、擁擠,然後向某一方向跳躍群遷。

3、產卵習性

成蟲產卵前期較長,一般為10~30天,多次交配,分批次產卵。雌成蟲將卵聚產在土下。

(3)海螞蚱是什麼樣子的圖片擴展閱讀

價值

1、研究價值

蝗蟲(Locust)是一種世界性的農業害蟲。它們危害的特點在於周期性的種群大爆發,並能長距離遷飛。多年研究表明,蝗蟲從散居個體轉變成喜歡群體生活的個體,是飛蝗形成大規模群體、長距離遷飛和成災的生物學基礎。

近些年來,有關蝗蟲型變機制的認識,在不斷加深。尤其是在飛蝗型變的分子調控機制方面,中科院動物研究所研究員康樂研究組從2004年利用基因組學、代謝組學、生物信息學以及基因操作等方法,揭示了飛蝗型變中行為調控的分子機理,勾勒出調控蝗蟲型變的分子調控網路。

理解蝗蟲散居型和群居型之間轉變的機制,有助於蝗災可持續治理新策略和新方法的開發。

2、食療價值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生活質量的不斷提高,人類餐桌上已由雞鴨魚肉等傳統型轉為綠色野味型,蝗蟲營養豐富,肉質鮮嫩,味美如蝦,在香港等地具有「飛蝦」的美稱,是各國人民的喜食佳品,在美國還舉行「昆蟲宴」招待貴賓,其中就有蝗蟲。

隨之而來的有些國家和地區都相應的興起昆蟲食品。用昆蟲做菜,或製成罐頭、餅干、雪糕等食品,十分暢銷。

蝗科昆蟲中華稻蝗、飛蝗等的蟲體。又稱為蚱蜢。分布於中國華北、華東、中南和四川、陝西、甘肅、台灣等地區。獲得後去翅、足,洗凈,用沸水燙死後食用,含有高蛋白,是最理想的食品。

4. 螞蚱的外形長什麼樣

螞蚱雄成蟲體長35.5~41.5毫米,雌成蟲39.5~51.2毫米,通常為綠色或黃褐色,常因環境因素影響有所變異。顏面垂直,觸角淡黃色。

螞蚱前胸背板中隆線發達,從側面看散居型略呈弧形,群居型微凹,兩側常有暗色縱條紋。前翅狹長,常超過後足脛節中部,有褐色、暗色斑紋,群居型較深。後翅無色透明。

群居型後足腿節上側有時有2個不明顯的暗色條紋,散居型常消失或不明顯。後足脛節通常橘紅色,群居型稍淡,沿外緣通常具刺10~11個。

螞蚱的危害

螞蚱是農、林、牧業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少有害蝗種對農、林、牧業可造成不同程度危害。全世界的蝗蟲已有1萬種以上,其中對農、林、牧業可造成危害的蝗蟲約300種左右,全球除南極洲、歐亞大陸北緯55°以北地區外均可發生蝗蟲。

全世界常年發生蝗蟲的面積達4680萬平方千米,全球1/8的人口經常受到蝗災的襲擾。全世界發生危害最嚴重的蝗蟲為沙漠蝗Schistocercagregaria,其中最大擴散面積可達2800萬平方千米,包括66個國家的全部和部分地區,約佔全世界陸地面積的20%,受災人口約佔全世界人口的1/10以上。

5. 這是什麼蟲子,從來沒見過。

這就是蚱蜢!見下圖:

蚱蜢(英文:Acrida)是蚱蜢亞科昆蟲的統稱。中國常見的為中華蚱蜢(Acrida chinensis),雌蟲較比雄蟲大,體綠色蚱蜢或黃褐色,頭尖,呈圓錐形;觸角短,基部有明顯的復眼。後足發達,善於跳躍,飛時可發出"札札(Zhā Zhā)"聲。如用手握住,2條後足可作上下跳動。咀嚼式口器,危害禾本科植物。

成蟲體長80~100毫米,常為綠色或黃褐色,雄蟲體小,雌蟲體大,背面有淡紅色縱條紋。前胸背板的中隆線、側隆線及腹緣呈淡紅色。前翅綠色或枯草色,沿肘脈域有淡紅色條紋,或中脈有暗褐色縱條紋,後翅淡綠色。若蟲與成蟲近似。卵成塊狀。 世界上共有5000多種蚱蜢,其中的許多種不僅能跳,而且能飛。在它們又窄又厚的前翼下面,有一對又寬又薄的後翼。蚱蜢飛行時,抬起前翼,而拍打後翼。不過它們更多的是用後足跳躍行進而不是用翅膀飛。

我國大部分地區均有分布,主要棲息於草地、農田,多活動於稻田、堤岸附近。

6. 螞蚱長什麼樣子蛐蛐長什麼樣子呢

蟋蟀(蛐蛐)

蟋蟀,無脊椎動物,昆蟲綱,直翅目,蟋蟀總科。亦稱促織,俗名蛐蛐、夜鳴蟲(因為它在夜晚鳴叫)、將軍蟲、秋蟲、斗雞、促織、趨織、地喇叭、灶雞子、孫旺,土蜇,「和尚」則是對蟋蟀生出雙翅前的叫法。據研究,蟋蟀是一種古老的昆蟲,至少已有1.4億年的歷史,還是在古代和現代玩斗的對象。

該科昆蟲體長大於 3mm,缺少鱗片;觸角絲狀,長於身體;跗節 3 節,前足為步行足,脛節常具鼓膜聽器,後足為跳躍足;多數種類雄蟲前翅具發聲結構;雌性產卵瓣發達,呈刀狀、矛狀或長板狀。

7. 螞蚱的外形,生活習性是什麼

一、外形

螞蚱又名蝗蟲。成蟲體長80~100毫米,常為綠色或黃褐色,雄蟲體小,雌蟲體大,背面有淡紅色縱條紋。前胸背板的中隆線、側隆線及腹緣呈淡紅色。前翅綠色或枯草色,沿肘脈域有淡紅色條紋,或中脈有暗褐色縱條紋,後翅淡綠色。

二、生活習性

成蟲與蝗蝻的食性相同,均為植食性。它們以咀嚼式口器咬食植物葉片和花蕾成缺刻和孔洞。有些種類為寡食性害蟲,如東亞飛蝗,僅取食禾本科和莎草科植物;有些種類為多食性,如大墊尖翅蝗等。

成蟲與蝗蝻都是夜伏晝出,無明顯趨光性。

(7)海螞蚱是什麼樣子的圖片擴展閱讀

蝗蟲是農、林、牧業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少有害蝗種對農、林、牧業可造成不同程度危害。全世界的蝗蟲已有1萬種以上,其中對農、林、牧業可造成危害的蝗蟲約300種左右,全球除南極洲、歐亞大陸北緯550以北地區外均可發生蝗蟲。

全世界常年發生蝗蟲的面積達4680萬k㎡,全球1/8的人口經常受到蝗災的襲擾。全世界發生為害最嚴重的蝗蟲為沙漠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