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龍蝦信息
希望對你有用
苗種繁育
1、親蝦選擇
可在上年9-10月或當年3-4月選擇親蝦,要求體重30-50g,附肢齊全,健康無病,活動力強,雌雄比例為2-3:1。雌雄龍蝦在外形上特徵明顯,容易區別。
①達性成熟的龍蝦,雄性個體明顯大於雌性;
②雄性龍足粗大,龍足兩端外側有一明亮的紅色軟疣,雌性龍足相對較小,大部分雌足上沒有紅色軟疣,即便有顏色也偏淡;
③雄性的生殖孔開口在第5對步足基部,雌性生殖孔則開口在第3對步足基部;
④性成熟的雌蝦腹部膨大,雄蝦腹部相對狹小。
2、親蝦培育
親蝦池面積以1200m2左右為宜,底質以壤土為好,水深1m左右,池埂寬1.5m以上,有充足良好的水源,建好注、排水口,四周池埂用塑料薄膜或鈣塑板搭建以防逃牆,放養前7一10天池塘用50-60kg/畝生石灰干塘消毒。消毒後經過濾(防野雜魚入池)注水深1m左右,施入腐熟畜禽糞500-800kg/畝培肥水質。池內放人供蝦攀緣棲息的隱蔽物,如樹枝、樹根、竹筒等,並移栽一些水草。
親蝦池可投放親蝦40-60kg/畝,放養前用3%食鹽水浸浴10分鍾,以殺滅病原體。為充分利用水體和調節水質,同時可混養鰱、鱅魚50-100尾/畝。培育期間,可投喂新鮮水草、豆餅、麥麩或配合飼料,並添加一部分動物性飼料。如切碎的螺蚌肉、畜禽屠宰下腳料等。日投喂量:3月份為親蝦體重的2%-3%,4月份4%一5%,5月份以後6%一8%,每天早、晚各投喂1次,以傍晚為主,占日餌量的70%。同時加強水質管理,每10-15天換新水1次,每次換水1/3;每20天用生石灰10-25g/m2兌水潑灑1次,以保持良好水質,促進親蝦性腺發育。
3、親蝦繁殖
4-5月,水溫20以上時,親蝦開始交配。受精卵在雌蝦腹中孵化為稚蝦,孵化時間需40一70天。稚蝦孵化後在母體保護下完成幼蝦階段的生長發育過程。稚蝦一離開母體,就能主動攝食,獨立生活。當發現繁殖池中有大量稚蝦出現時,應及時采苗,進行蝦苗培育。
4、親蝦越冬
龍蝦的生存水溫最低值為5℃。但當水溫低於9℃時,3厘米左右的蝦在越冬期間死亡率很高,成蝦雖能生存,但2-3個月後也會出現大量死亡。因此,搞好親蝦的越冬工作,保證越冬期間的水溫在16℃一18℃,也是整個 繁殖工作的重要環節。
親蝦越冬的方法與羅氏沼蝦相同,常用的越冬方法有塑料薄膜覆蓋水池保溫法、電熱器加溫法、溫泉水越冬法、工廠余熱水越冬法和玻璃室越冬法等,都能達到親蝦安全越冬的效果。
5、育苗技術
龍蝦雖然抱卵量不大,但受精率可在98%以上,孵比率可達80%一85%。問題是在出苗後仔蝦生長蛻殼頻繁,極易受環境條件制約而影響育苗率。要提高育苗率,關鍵要做好如下幾點:
①水質要求
龍蝦繁育期間,要保持水體相對穩定,水質清新,pH值在6.5-8之間;防止晝夜水溫溫差過大;水中溶解氧應保持5.6毫克/升以上。
②水體環境
水面一定要有水浮蓮(佔1/3),水底最好有水草,並有隱蔽性的洞穴,增加蝦苗蛻殼附著物,也便於通過水浮蓮洗苗檢查掌握出苗時間及蝦的生長情況。進水口加柵欄和過濾網,防止敵害生物入池,同時防止青蛙入池產卵,避免蝌蚪殘食蝦苗。同時要防止親蝦攀附逃逸。
③加強檢查
堅持早晚檢查出苗情況,當仔蝦游離母體後,及時捕捉親蝦返回親蝦池再培育,盡量減少盤點過池,操作也要特別小心,避免對抱卵的親蝦和剛孵出的仔蝦造成影響。
④保證供飼
適時培養輪蟲等小型浮游動物供剛孵出的仔蝦攝食,估計出苗前3-5天,開始從飼料專用池捕撈少量小型浮游動物入蝦苗池。並用熟蛋黃、豆漿等及時補充仔、幼蝦所需的食料供應。
稚蝦培育
I、培育要求
稚蝦離開母體生活,一般是在稚蝦池內進行,待稚蝦全部離開母體後將親蝦移出,留下稚蝦進行培育,此時稚蝦的平均體長為0.8厘米,經過15天的培育後,體長可達2.4-3厘米,供養殖戶進行成蝦養殖生產。
(1)培育池要求
稚蝦池以面積20-40m2、水深0.6-0.8m的水泥池為佳,土池也可,但新建水泥池要先進行去鹼處理,要求靠近水源,水質較好,注、排水方便,建好防逃設施,進行池塘消毒(方法與親蝦培育相同)。消毒後施入發酵的有機肥500kg/畝,培育浮游生物供稚蝦攝食。同時設置樹根、竹筒等,提供稚蝦棲息、蛻殼和隱蔽場所。
(2)用水要求
①水質 一般用河水或井水,水質要清新。在進水口,用篩網過濾進水,防止昆蟲、水生動物(如水蜈蚣)、小魚蝦及卵進入池中。在培育期間,視污物殘飼及水質狀況(如氨氮等三態氮偏高),要定期地吸污換水,以保持良好的水質。
②水溫 適宜范圍為27℃一29℃,且變化幅度不能超過2℃,若水溫低於20℃,生長速度減漫,將嚴重影響成活率,因此在整個培育期間都要保持水溫的相對穩定。
③溶解氧量 稚蝦離開母體,培育池要全日不間斷地充氣,使水中的溶解氧充足。
④PH值 培育用水的PH值應控制在7-8.5,偏鹼性,如發現水質偏酸,可用生石灰來調節PH值,用自來水進行小規模生產的繁殖場,可用小蘇打來調節PH值。
2、培育技術
稚蝦放養量一般為150~230尾/m2,注意同池中蝦苗規格保持一致,並選擇晴天早晨或陰天投放。放養後第1周可投喂豆漿,每天3-4次;第2周起以投喂小魚蝦、螺蚌肉、蚯蚓、蠶蛹等動物性飼料為主,適當搭配玉米、小麥等加上成糊狀飼料,早、晚各投1次,早上投喂日餌量的40%,日投餌量早期每萬尾稚蝦為0.25-0.40kg,以後按蝦重的10%左右投餌。培養期間,每10天換水1次,每次換1/3;每20天潑灑1次生石灰水,其濃度為20g/m3左右,以調節水質。經25-30天培育,幼蝦體長可達3cm,即可轉入成蝦養殖。
成蝦養殖技術
I、養殖場地
龍蝦的生命力極強,可充分利用池塘、稻田和一些荒灘、小坑塘等水體進行養殖,面積以2001一3335m2為宜。由於該蝦有掘穴打洞的習性,一般洞穴的深度在50一80cm,部分洞穴深度超過1m,為避免掘穴外逃,養殖水體的四周埂寬應在1.5m以上,並在埂上四周設置0.5m高、內壁光滑的防逃牆或防逃板,建好注、排水系統。同時,池塘中間要搭建幾條泥埂,泥埂兩頭不要與池埂相連,埂長約為池長的4/5,埂寬lm以上,埂高出水面5-10cm,為龍蝦創造打洞穴居的場所。池水深以0.5-1m為宜,最好是中間水深,四周有淺灘。池底放置樹根、竹筒等,水面移養水草。
2、放養准備
(1)池塘整理 在蝦苗入池前,要認真進行池塘整理,去除淤泥和平整池底,使池底和池壁有良好的保水性能,盡可能減少水的滲漏。池堤要有一定的坡度。有條件的地方可在池底的中部挖一條水溝或在池塘坡底四周開挖一條溝,主要有利於早期蝦苗的培育管理和捕獲時操作方便。
(2)清塘消毒 清塘消毒工作好壞直接影響蝦的成活率和養殖產量。常用的方法主要有:
①生石灰消毒:有干法消毒和帶水消毒兩種。干法消毒,每畝用生石灰60-80千克,全池潑灑,再經3-5天曬塘後,灌入新水;帶水消毒,每畝以1米水深計算,用新鮮生石灰125-150千克,要把新鮮生石灰放在水中溶解後,全池均勻潑灑。
②漂白粉消毒:將漂白粉溶化後,全池潑灑,用量為每畝7千克,漂白精用量減半。
③敵百蟲消毒:每畝水面用晶體敵百蟲500克,再加敵殺死50克,溶化後全池潑灑。
(3)進水和施肥 注入新水時要過濾,以防止野雜魚及魚卵隨水入池。同時施肥培育浮游生物,成為蝦的直接天然飼料。常用有機肥料施用量為每畝75-100千克,使水色有一定的肥度。此時水位較淺,隨著水的加深,要逐步增加施肥量。具體要視水色而定。
(4)種植水草 龍蝦食性雜,盡管偏動物性,但在動物性飼料不足的情況下,也吃水草來充飢。龍蝦攝食的水草有苦草、輪葉黑藻、鳳眼蓮、水浮蓮和喜旱蓮子草(水花生)等。水草同時是蝦隱蔽、棲息的理想場所,也是蝦蛻皮的良好場所。在水草多的池塘養蝦,成活率高。
3、幼蝦放養
(1)放養的蝦苗苗種質量要求
①規格整齊 蝦苗要求在0.8厘米以上,蝦種規格為2.5-3厘米。同一池塘放養的蝦苗或蝦種,要求規格一致,一次放足。
②體質健壯 放養的蝦苗、蝦種活力要強,附肢齊全,無病無傷,且耐旱的能力較強,離水相當長一段時間不會死。
③野生蝦種需馴養 蝦苗蝦種系人工培育的,如系購買的野生蝦種,需經人工馴養一段時間後,才能放養,以避免相互殘殺,提高放養的成活率。
(2)投放方法和注意事項
幼蝦投放一般在5月份進行,可將幼蝦放進塑料盆內,先往盆里慢慢添加少量池水至盆內水溫與池水接近,並按盆內水量加入3%一4%食鹽浸浴5分鍾左右消毒,再沿池邊緩緩放人池中,放養時注意避免曝曬。一般可放養3cm的幼蝦1-1.5萬尾或重量80-120kg/畝,同時可混養鰱鱅夏花魚種50-100尾/畝,以調節水質。這樣成蝦產量可達400-600kg,效益1000元/畝左右。如從外地購運蝦苗,離水時間長,有些蝦甚至出現昏迷現象,應在水盆中暫養20分鍾再投放,可提高成活率。
4、飼料投喂
龍蝦是雜食性的,尤喜食動物性飼料,且龍蝦生性貪婪,攝食量大,要注意飼料投喂方法。成蝦養殖可直接投喂絞碎的米糠、豆餅、麩皮、雜魚、螺蚌肉、蠶蛹、蚯蚓、屠宰場下腳料或配合飼料等,保持飼料蛋白質含量在25%左右,日投飼量為蝦體重的4-10%,根據季節、天氣、水質、蝦的生理狀況而調整。6-9月水溫適宜,是蝦體生長旺期,一般每天投喂2-3次,時間在上午9-10時和日落前後或夜間,日投飼量為蝦體重的5-8%;其餘季節每人可投喂1次,於日落前後進行,或根據攝食情況於次日上:午補喂一次,日投飼量為蝦;體重的1-3%。飼料投喂需注意天氣晴好時多投,高溫悶熱、連續陰雨天或水質過濃則少投;大批蝦蛻殼時少投,蛻殼後多投。
養殖期間,應適時施肥。一般在幼蝦投放5-7天後。可施發酵的畜禽糞50-60kg/畝。6月下旬至8月中旬主施有機肥,施肥次數和數量以適當的水色和透明度為准,水色呈豆綠色或茶褐色為好,透明度以30-40cm為宜;水 質不宜過肥,否則容易缺氧浮頭。
具體地講。應把握好以下幾點:
(1)按照龍蝦不同生長發育階段對營養的需求,搞好餌料組合 稚蝦和蝦種階段,主要攝食輪蟲、枝角類、橈足類以及水生昆蟲幼體,因而應通過施足基肥、適時追肥,培養大量輪蟲、枝角類、橈足類以及水生昆蟲幼體,供稚蝦和蝦種捕食。同時輔以人工投餌。8、9月是龍蝦快速生長階段,則應以投喂麥麩、豆餅以及嫩的青綠飼料、南瓜、山芋、瓜皮等為主,輔以動物性餌料。5、6月份是龍蝦親蝦性腺發育的關鍵階段,而8、9月則是龍蝦積累營養准備越冬階段,此時應多投喂動物性餌料,諸如魚肉、螺蜆蚌肉、蚯蚓以及屠宰場的動物下腳料等,從而充分滿足龍蝦生長發育對營養的要求。
(2)按照龍蝦的攝食特點,科學投餌 龍蝦具有晝伏夜出的習性,夜晚出來活動覓食,龍蝦還具有貪食和相互爭食的特點,因而在餌料投喂上,通常每天可投喂2次,以傍晚1次為主,投喂量要佔全天投喂量的70%。龍蝦的游泳能力較差,活動范圍較小,且具有佔地的習性,故餌料的投喂又要採取定質、定量、定時、定點的方法,投喂均勻,使每隻蝦都能吃到,避免爭食,促進均衡生長。
(3)按照天氣、水質以及龍蝦的活動吃食狀況,合理投餌,在水溫20℃一32℃、水質狀況良好的條件下,龍蝦的攝食量相當旺盛,通常鮮活餌料的日投餌量可按在池龍蝦體重的8%-12%安排,干餌料或配合飼料則為3%一5%。龍蝦的攝食強度又直接受水溫、水質等環境因素所制約,因而每天的投餌量還要根據天氣、水質以及龍蝦的活動吃食情況,加以合理調整。總的原則是,天氣晴朗、水質良好,龍蝦活動吃食旺盛,應多投餌,而高溫、陰雨天氣或水質過濃,則應少投餌;大批龍蝦蛻殼時,應少投,蛻殼後則應多投餌;龍蝦生長旺季應多投餌,發病季節或龍蝦活動不太正常時少投餌,從而提高餌料的利用率。
5、水質管理
龍蝦耐低氧能力很強,且可直接利用空氣中的氧氣,過肥的水質也能生存。池塘養殖龍蝦的水質管理比較簡單。
(1)調控好水質 保持池塘溶氧在5毫克/升以上,PH值為7-8.5,透明度在40厘米左右,每15-20天換1次水,每次換水1/2;每20天潑灑1次生石灰水,每次每畝用量10千克左右,用以調節水質。
(2)調整好水位 池塘養殖龍蝦水位不要太深,通常水深保持在1米左右,高溫季節和龍蝦越冬期水位可深一些。在整個養殖期內,水位要保持相對穩定,不要忽高忽低,以免影響龍蝦的生長。
6、日常管理
養殖龍蝦,日常管理是一項長期艱巨而又細致的工作,必須持之以恆。
(1)堅持巡塘檢查 堅持每天早晨或傍晚巡迴檢查1次,觀測池塘水質變化,了解龍蝦吃食活動狀況,搞好餌料投喂量的調整;清理養殖環境,發現異常及時採取對策。
(2)注意水質變化 嚴防水質受到工業污染、農葯污染等。當水中溶氧低、水質老化,或遇悶熱、連續陰雨等惡劣天氣時,應減少投餌量或停止投餌;注意觀察,若發現龍蝦反應遲鈍,游集到岸邊,浮頭並向岸上爬,說明缺氧嚴重,要及時注水或開增氧機增氧。經常加註新水,保持池水清潔衛生;定期用生石灰消毒蝦池;在蝦的飼料中添加多種維生素,增強蝦的免疫能力。
(3)搞好防逃 養殖龍蝦的池塘,要用塑料薄膜或鈣塑板等材料,建好防逃牆。尤其是在汛期、台風季節,要做好防汛工作,嚴防大風大雨沖垮田埂或浸水引發逃蝦。
(4)加強蛻殼蝦的管理 蛻殼是龍蝦生長的重要標志,搞好蛻殼蝦的管理十分重要,為便於加強對蛻殼蝦的管理,應通過投餌、換水等措施,促進龍蝦群體統一蛻殼。當大批龍蝦蛻殼時,應減少投餌,減少人為干擾,一切操作要細心謹慎,創造一個安靜良好的環境,促進龍蝦順利蛻殼。大批龍蝦蛻殼後,要及時增喂優質餌料,嚴防因餌料不足而引發相互殘殺。
(5)嚴防龍蝦打洞 龍蝦有打洞的習性,打洞是為了建立安全可靠的棲息、蛻殼、隱蔽場所,保護好自己。因而在養殖上,一是可以在池埂的坡上鋪設一層密眼的塑料網布,既護坡,又防打洞。二是在池塘中栽種較多的水生植物,設置一定數量的網片,或設置竹筒、塑料筒等人工洞穴,增加龍蝦的棲息蛻殼隱蔽場所,從而減少龍蝦打洞的機會。(龍蝦供應)
科學養殖龍蝦
科學養殖龍蝦
一. 是營造良好的龍蝦生長環境。龍蝦屬蟲殼類動物,與蟹相似,有一對特別發達的螯,有掘洞穴居的習慣,一般在水邊近岸掘穴。龍蝦喜陰怕光,光線微弱或黑暗時爬出洞穴,光線強烈時,則沉入水底或躲藏在洞穴中。根據龍蝦的習性,可在河塘邊加設50厘米高的防逃網,防止龍蝦外逃。同時河塘模擬自然條件下龍蝦的生態環境,池邊淺種植10-15%的水草、隱蔽物,營造龍蝦棲息和脫殼的環境,減少相互殘殺。水質對龍蝦產量的影響也不可忽視。水質的好壞直接影響到龍蝦的健康生長和發育,養殖過程中,池水的PH值保持在7.5-8.5之間,透明度為30-40厘米,要經常加註新水,定期潑灑生石灰溶液,調節水質,防止病害發生及脫殼不遂等。
二. 是合理投喂飼料。龍蝦在飢餓和食不足的情況下,會自相殘殺,所以投飼量一定要充足。龍蝦的飼料是動植物飼料。植物性飼料為小麥、水草、菜籽餅等,動物性飼料為雜魚、雜肉以及畜內臟等。平時根據龍蝦晝伏夜出的習性及池內蝦的密度來確定投喂時間、投喂量及投喂方法。否則,會增加飼料加本,降低養殖效益。
三. 是科學捕撈。在龍蝦養殖過程中, 幼蝦在溫度適宜、飼料充足的情況下,一般60-90天即可長到商品規格。3月份放苗,6月左右開始輪捕,賣大留小。由於捕大留小、輪捕輪放,可提高回捕率,賣出好價錢,達到高產高效的目的。
稻田養殖龍蝦
稻田養殖克氏螯蝦
稻田養殖克氏螯蝦是稻田養殖的一種好形式。
一、養殖稻田工程建設
選擇靠近水源、水量充足、周圍沒有污染源的田塊養殖克氏螯蝦。稻田以壤土為好,要求田埂比較厚實,田面平整,稻田周圍沒有高大樹木,橋涵閘站配套,通水、通電、通路。沿稻田田埂內側四周開挖養蝦溝,溝寬4~6米,深0.8~1米,坡比1∶2.5。田塊面積較大的,還要在田中開挖田間溝,溝寬1米,深0. 5~0.6米。養殖溝和田間溝面積占稻田面積20%左右。利用開養蝦溝挖出的土加固加高田埂,平整田面。按照高灌低排的格局,進水渠道建在田埂上,排水口安排在稻田的最低處,保證灌得進,排得出。田四周用塑料薄膜或鈣塑板建防逃牆,最好再用塑料網布覆蓋田埂內坡,以防克氏螯蝦打洞。
二、蝦苗蝦種放養
1、准備工作
(1)清溝消毒。每畝稻田養蝦溝用生石灰75公斤或其他葯物,徹底清溝消毒。
(2)施足基肥。每畝養蝦溝施腐熟畜禽糞肥500~800公斤培肥水質。
(3)移栽水生植物。蝦溝內栽植輪葉黑藻、馬來眼子菜等水生植物,或在溝邊種植蕹菜。
(4)過濾進水。進水用篩網過濾,嚴防敵害生物進入。蝦溝水深保持0.6~0.8米即可。
2、放養
(1)夏季放養。以放養當年人工繁殖的稚蝦為主。放養時間為7~9月份。每畝養蝦溝放養稚蝦1.5萬~2萬尾。
(2)冬季放養。通常在12月份進行,每畝蝦溝放養3厘米左右的蝦種1萬~1.5萬尾。有條件的地方可以進行兩季蝦養殖,7~10月養一季青蝦或羅氏沼蝦,12月至翌年5~6月養一季克氏螯蝦。
3、注意事項
(1)保證蝦苗蝦種質量,同一田塊放養同一規格的蝦苗蝦種,一次放足。
(2)在晴天早晨或陰雨天放養,放養蝦種時用3%~4%的食鹽水浴洗10分鍾消毒。
三、飼養管理
1、投喂8~9月份以投喂植物性飼料為主,10~12月多投喂一些動物性飼料。日投喂量按在田蝦體重的6%~8%安排。冬季每3~5天投喂1次,日投喂量為在田蝦體重的2%~3%。從翌年4月份開始,逐步增加投喂量。
2、水質管理8~9月份高溫季節,每10天換1次水,每次換水1/3;每20天潑灑1次生石灰水調節水質。
3、日常管理每天巡田檢查一次。做好防汛防逃工作。維持蝦溝內有較多的水生植物,數量不足要及時補放。大批蝦蛻殼時不要沖水,不要干擾,蛻殼後增喂優質動物性飼料。
四 、商品蝦捕撈
8~9月放養的,12月份捕撈;冬季放養的,翌年6~7月捕撈。
池塘養殖龍蝦
池塘養殖克氏螯蝦
池塘養殖克氏螯蝦,飼養管理容易,飼料來源廣,產量高,是克氏螯蝦養殖的重要形式 。
一 、 養殖設施
池塘面積以4~10畝為宜,深1~1.5米,坡比1∶2.5。池底平坦,底質以壤土為好,池坡土質較硬,池塘保水性好,水位易調控。水源充足,水質無污染。按照高灌低排的格局,建好進排水渠,做到灌得進,排得出。克氏螯蝦逃逸能力較強,必須搞好防逃設施建設。通常用塑料薄膜或鈣塑板,沿池埂四周用竹樁或木樁支撐圍起防逃。
二 、 放養前准備
1、徹底清池消毒蝦苗蝦種放養前20~30天,排乾池水,清除過多淤泥,整修池埂,每畝用生石灰75公斤或漂白粉、漂白粉精等葯物,徹底清池消毒。
2、施足基肥每畝施腐熟畜禽糞肥500~600公斤,培育輪蟲和枝角類、橈足類浮游生物,為蝦苗蝦種提供適口餌料。
3、栽好水生植物池內栽輪葉黑藻、馬來眼子菜、伊樂藻等水生植物,面積占蝦池面積2/3。同時,架設網片,或設置竹筒、塑料筒等,為克氏螯蝦提供棲息、蛻殼、隱蔽場所。
三 、 蝦苗蝦種放養
1、養殖模式可以採用多種養殖模式。(1)夏季放養模式。以放養當年孵化的第一批稚蝦為主,放養時間在7月中下旬,稚蝦規格為0.8厘米以上。每畝放養3萬~4萬尾。(2)秋季放養模式。以放養當年培育的大規格蝦苗或蝦種為主,放養時間為8月中旬至9月。蝦苗規格1.2厘米左右的,每畝放養2.5萬~3萬尾;蝦種規格2.5~3厘米的,每畝放養1.5萬~2萬尾。少部分年底可達上市規格,大部分要到翌年6~7月起捕上市,商品蝦只重25克,畝產300~500公斤。(3)冬春放養模式。一般在12月份或翌年3~4月放養。以放養當年不符合上市規格蝦為主,規格為每公斤100~200隻 ,每畝放養1.5萬~2萬尾。經過冬春養殖,到6~7月起捕上市,商品蝦只重可達30克,畝產400~500公斤。
2、苗種質量蝦苗蝦種質量要求是:(1)規格整齊。稚蝦規格在0.8厘米以上,蝦種規格在3厘米左右。同一池塘放養的蝦苗蝦種規格要一致,一次放足。(2)體質健壯,附肢齊全,無病無傷,生命力強。(3)蝦苗蝦種都是人工培育的。如果是野生蝦種,應經過一段時間馴養後再放養,以免相互爭斗殘殺。
3、注意事項:(1)冬季放養擇晴天上午進行,夏季和秋季放養擇晴天早晨或陰雨天進行,避免陽光暴曬。(2)蝦種放養前用3%~5%食鹽水浴洗10分鍾,殺滅寄生蟲和致病菌。(3)從外地購進的蝦種,因離水時間較長,放養前應略作處理。將蝦種在池水內浸泡1分鍾,提起擱置2~3分鍾,再浸泡1分鍾,如此反復2~3次,讓蝦種體表和鰓腔吸足水分後再放養,以提高成活率。(4)飼養克氏螯蝦的池塘,適當混養一些鰱鱅魚,以改善水質,充分利用餌料資源。
四 、 科學投喂
克氏螯蝦食性雜,且比較貪食。飼料投喂上,把握以下三點。
1、按照克氏螯蝦同長發育階段對營養的需要,搞好飼料的組合和投喂。克氏螯蝦稚蝦、幼蝦階段,以輪蟲、枝角類、橈足類以及水生昆蟲幼體等為食,成蝦階段則兼食動物性飼料、植物性飼料。蝦苗、蝦種放養後,要適時追施肥料,培肥水質。在8~10月克氏螯蝦快速生長階段,多喂麩皮、豆餅以及青綠飼料,適當喂給動物性飼料。11~12月克氏螯蝦越冬前,以投喂動物性飼料為主。
2、按照克氏螯蝦的生活習性和攝食特點投喂。克氏螯蝦多在夜裡活動覓食,並具有爭食、貪食習性。投喂飼料要堅持每天上午、下午各投喂一次,以下午一次為主,佔全天投喂量70%;採取定質、定量、定時投喂方法,喂足喂勻,保證每隻蝦都吃飽,避免相互爭食。
3、按天氣、水質變化和蝦活動攝食情況合理投喂。克氏螯蝦生長的適宜水溫為20~32℃。在8~10月克氏螯蝦攝食量大,日投喂量可按在池蝦體重的6%~10%安排,干飼料或配合飼料按2%~4%統籌,並根據天氣、水質狀況以及蝦活動覓食情況適當增減。連續陰雨天氣或水質過濃,可以少投喂,天氣晴好時適當多投喂;大批蝦蛻殼時少投喂,蛻殼後多投喂;蝦發病季節少投喂,生長正常時多投喂。既要讓蝦吃飽吃好,又要減少浪費,提高飼料利用率。
五 、 日常管理
1、建立巡池檢查制度。每天巡池,發現異常及時採取對策。
2、調控水質。保持蝦池溶氧量在5 克/升以上,pH值7~8.5,透明度40厘米左右。每15~20天換一次水,每次換水1/3。每20天潑灑一次生石灰水,每次每畝用生石灰10公斤。保持水位穩定,不能忽高忽低。
3、加強棲息蛻殼場所管理。蝦池中始終保持有較多水生植物。大批蝦蛻殼時嚴禁干擾,蛻殼後立即增喂優質適口飼料,防止相互殘殺,促進生長。
4、防逃防病。汛期加強檢查,嚴防逃蝦。做好病害防治和敵害清除工作。
六 、 商品蝦捕撈與運輸
1、捕撈 。 可以在6~7月和11~12月集中捕撈。先用地籠網、手抄網等工具捕捉,最後再乾池捕捉。也可以捕大留小,常年捕撈。
2、運輸。商品蝦通常用泡沫塑料箱干運,也可以用塑料袋裝運,或用冷藏車裝運。運輸時保持蝦體濕潤,不要擠壓,以提高運輸成活率。
龍蝦的捕撈
龍蝦的捕撈
盱眙人把龍蝦分為青殼龍蝦和硬殼龍蝦兩種,青殼龍蝦肉嫩,硬殼龍蝦體大,每年5月至9月,是捕撈龍蝦的旺季。
捕 撈
由於龍蝦喜歡生長在雜草叢中,加上龍蝦池底不可能平坦,龍蝦又具有打洞的習性,因此,根據龍蝦的生物學特性,採用以下幾種捕撈方法。
1、地籠網捕撈
把捕撈龍蝦的網做成地籠。每隻地籠長約20-30米,l0-20個方形的格子,每隻格子間隔地兩面帶倒刺,籠子上方織有遮擋網,地籠的兩頭分別圈為圓形。地籠網以有結網為好。
每天上午或下午把地籠放到蝦塘的邊上,裡面放進腥味較濃的魚、雞腸等物作誘餌。傍晚時分,蝦子出來尋食時,聞到異味,尋味而至,撞到籠子上,籠子上方有網擋著,爬不上去,便四處找人口,鑽進了籠子。進了籠子的蝦子滑向籠子深處,成為籠中之蝦。這種捕撈法適宜野生龍蝦的捕撈和池水較深的龍蝦捕撈。
2、手抄網捕撈
把蝦網上方紮成四方形,下面留有帶倒刺錐狀的漏斗,沿蝦塘邊沿地帶或水草叢生處,不斷地用桿子趕,蝦進入四方形抄網中,提起網,蝦子也就捕到了,這種捕撈法適宜用在蝦子密集的地方。
3、乾池捕捉
抽干水塘的水,蝦子便呈現在塘底,用人工手揀的方式,盡情地捉拿。
Ⅱ 大面積深水養殖大閘蟹怎麼養
養蟹必種草,種草要懂草。
俗話說:女人如花,男人似草,栽好蟹塘水草不僅可增加溶氧、遮蔭降溫、提供餌料,而且能轉化有機物質、凈化塘口水質,為大閘蟹生長提供適宜的生態環境,高溫期有效降底水下溫差(5度左右,防止暈蟹,高溫熱障死),所以塘口水沉水草藻,是維持蟹塘生態平衡不可缺少的因素,今天本蟹農針對蟹塘水草種植及管理注意事項整理成帖士,分享給大家!喜歡能為你,提供一點實際的意義。
蟹農是草,學會種草,有草有花,養好蟹蝦,一起上路吧
今天,我先告訴大家一個秘密武器,為什麼,你家的草,無論是伊樂草,苦草,輪葉黑,金魚藻,一到7月,總愛浮塘,腐敗呢?,好吧,告訴你吧,估計,很多人想了很久了,根本找不出原因,我來說吧:
近年來,蘇南蘇北湖北等地養殖戶,基本上,塘口學會了種草、栽草了,但是,七月這個鬼門關很難過,大家知道真正的原因嗎?呵呵,答案五化八門,說的最多的,恐怕是一條,高溫敗草,煮死的。這條對嗎?,答案是:如果這個題為十分,那麼,僅僅可以得1分。有這個原因的成份,但是,這不是主要的。
因為目前養蟹的種草,有5-6種,只有伊樂藻在28C水溫後會自然老化,進入死亡期,其它本種土著草藻,不懼高溫,比如苦草,是喜高溫的。那麼真正的原因是什麼呢?是你的逆自然的種植管理方式,我們知道,植物吸收營養的最直接方式是根系,所有的氨氮,無機鹽營養成份等,必須通過根系吸收,植物會長的茂盛,在土壤中的牢固性才會好,植物的莖葉,只是吸收太陽光,進行花合作用,把根吸收的氨基無基鹽與碳基結合產生生長能源。
然而,大閘蟹養殖過程中的種草,卻嚴重地違反了以上種草管理的原則,使用化肥,復合肥對沉水植物進行吊草,施肥,改變了沉水植物的生長特性,讓草藻用葉莖吸收水中的給入氨氮,無機鹽類,造成,水體污染(三高水質,溶解氧過低二氧化碳高致PH值高酸,氨氮高,無機鹽高)。沉水植物根系嚴重退化,無法正常吸收土壤內的肥力,造成土壤底質無法自凈減污,根系無法固定在土壤上,隨著植物株體的長大,體積茂盛,產生的浮力大增,浮出水面敗死,那當然是應該的。無論高溫與否,你的草不長壽,那是肯定的。高溫只是把問題具體化了,僅是個小幫凶而已,這個真正的凶神,應該是,化肥,復合肥,和你的不當管理方法。
找到了草養不好,種不起的原因,那麼我們再簡單地說一下怎麼用有效的辦法去處理這個問題呢?
答案在下面:
你必須學會種草,肥水的方法
1、自己製作發酵有機肥。具體辦法,已經說過了,這里不羅絲了n。
2、在改好底質的l情況下,你要為沉水植物,菌蟲,螺絲,下好有機質基礎肥,保證長效有力.
3、改變肥水習慣,使用底污染水體的生物活性有機肥,不能再用化肥了。
這些,希望你能認清,記得住,你信不信,是你的問題,反正我試過了幾年,經驗是錢買的教訓。
馬上塘口要栽種草了,接下來說說這幾種草的載種吧。
還是先從常用蟹塘水草介紹及種植管理方法扒起來吧。
養蟹先養水,養蟹先養草,對於蟹塘的水草你知道多少呢?各地,因生活習慣,語音的差異對水草的,叫法也不一,今天,我告訴你,什麼草在哪裡,怎麼叫。還有栽種和培養水草種植和管理的幾方法:
一、輪葉黑藻
俗稱燈籠薇,豬草,菹草,分粗葉,細種兩種,又叫沉落薇,金魚藻。它是大閘蟹喜食的沉水草藻,富含蛋白質,徵生素,及多種微量元素,江南人家,過去撈回家喂豬,所以有的地方叫豬草。
按此在新窗口瀏覽圖片
在塘口種植時,為防止被蟹苗吃光,採用芽苞種植後先用網圍住,待大量生長後再將網撤掉。江南地區,湖北地方,一般芽苞播種,12月後期,元旦後到翌年3月,選擇晴天播種,(氣溫水溫大於10c)播種前板田加註新水10厘米,每畝種500-1000克〈注意,要當年產種子,陳年貨或者摻和了假芽種的貨,呵呵呵,發根率很少),播種時應按行、株距50厘米,將芽苞5粒左右插入泥中,或者拌沙泥直接撒播。當水溫升至15攝氏度時,5-10天開始發芽。每三天根據長度,慢加塘口水位,一次2-5公分。
(1)斷莖栽種植時間及方法
野生湖盪,外湖區的輪葉黑藻每年4-8月,處於營養生長階段,根尖插入水底泥中,3天後就能生根,形成新的植株。【買現貨,直接散塘,效果也剛剛的】
大量的野生新苗植株植株移栽:每年4月下旬—8月,均可種植,將輪葉黑藻植株切成10—15厘米的小段,每畝按50—100千克均勻拋灑,並使草莖部分入泥,保持水深15--20厘米,約20天後,基本能覆蓋全塘口板田,以後,可逐漸加深水位,不使水草露出水面。種植注意要點:圍欄保護,防止苗蟹進入種植區域,待水草滿塘時,方可撤掉圍欄,讓苗蟹進入。〈否則,會一塌糊塗的,苦白吃了〉
(2)日常管理
在低密度(1500隻/畝以內,60頭春苗)的養殖模式中,輪葉黑藻可以作為蟹塘的主要水草,在春天必須圍欄保護種植,等到6月份中旬,水草滿塘後,方可撤掉圍欄,讓苗蟹進入。在以伊樂藻或苦草為主要水草的養殖模式中,適量(塘口3分之一)水域保護種植輪葉黑藻,可以起到在夏天凈化水質,保持水質清爽,達到保護伊樂藻或苦草的作用。,主要還是子螺的生存屏蔽保護場地。與螺絲共生共榮。
二、外來女神草-伊樂藻
源於南美洲的外來生物,自九十年代進入大中國,成為了大閘蟹的好夥伴了,它春季生長迅速,高溫期〈28度水溫以上)容易爛頭,如果是化肥當家,會突然間浮塘,一周內玩完。一般,冬季,清塘後前後種植,採用扦插的方法,40—50Kg/畝。下足基肥(這個是重點,如果你的伊樂草根長不好,來年會化讓你望草興嘆,何至如此的),點穴插入,或者挖坑壓土,以溝內雙坡水線下50Cm為主。板田少種植為宜。
(1)種植時間及方法
伊樂藻一般在當年冬季或者第二年春季種植,最好水溫在5℃以上。
作為主要水草的種草方法:按東西走向成排種植水草,每隔10米寬種10米寬的水草,每棵草與草之間的行距和間距均為0.6米,水草種植區域佔到池塘的20%面積。以溝內,或塘口深水處為主。
作為春夏季蔭庇過渡性水草的伊樂藻,在環溝中的種植方法:種植時,環溝上水10厘米,把伊樂藻剪成10-15厘米一根,一株15根左右,保持株距1—1.5米,行距2—2.5米。種完後上水至40厘米左右,隨後根據伊樂藻生長情況加水。
(2)該草2一9月份塘口日常管理
2月份,種植伊樂藻的塘口環溝水位不要超過60公分,太深,光照不夠,影響伊樂藻生長。5-6月份,伊樂藻快要長出水面時進行割茬,用專用推草刀按株距割掉草頭,留下15cm左右在水裡,基本上在高溫期前要割到2-3次,注意割下的水草視塘中伊樂藻覆蓋面積選擇是否就地栽種。平時注意觀察伊樂藻的生長情況,生長的過於旺盛,要及時撈取部分水草,防止高溫期大面積浮根腐爛,敗壞水質。在28度到來時,請大家一刀割,去二分之一,象群主踢人一樣,要乾的漂亮,才有希望。
三、苦草的種植
苦草俗名叫漂耳朵草、扁擔草、帶葉草。
春節後,塘口一般水溫回升至15℃以上時播種,先下足基肥,是必須的。每畝播種苦草籽100克(純黑子)如果包衣干種2斤左右。播種前向塘口中加新水3-5厘米深,最深不超過20厘米(坂田)。選擇晴天曬種1-2天,然後浸種12小時,撈出後搓出果實內的種子。並清洗掉種子上的粘液,再用半干半濕的細土或細沙拌種全池撒播。搓揉後的果實其中還有很多種子未搓出,也撒入池中。重要的事說三遍:種子在播種時請用催芽肥浸泡1天,提高出芽率,很關鍵哦)
(1)苦草種植時間及方法(細節很重要)
每年的2月到清明前後是苦草播種的主要時期,畝用種量2-3斤草籽(播種面積塘口的3分之一);播種前一天先曬草籽一天,接著,再浸泡1夜,挫出草籽,再用潮濕的細土拌種滿塘撒播,水位保持5—10厘米。
(2)2一9月份塘口日常管理
苦草幼苗期生長緩慢,為促進分櫱葉,控制營養生長,前期水位控制在30厘米以內;6--7月份,苦草進入快速生長期,這時水位逐漸加至70厘米以上。枯草喜高溫,七八月份生長尤其旺盛,一定要撈掉被螃蟹夾斷的枯草,以免敗壞水質。枯草覆蓋太密時,一定要用專門的割刀割出水中草間食路,以便螃蟹攝食,進出活動。
四、金魚藻
大吊薇,沉落薇來了,有誰在說他的壞話,我可不這樣認為。
每年5月份以後可將金魚藻全草移栽,讓其自然再生;每年12月份到翌年2月份可撈取帶冬芽的金魚藻灑入淺水中,4月份可萌發出新枝。
注意了:水草的栽培,2-3月栽種伊樂藻,35Kg/畝,2-5月分期播種苦草。在苗蟹生長的夏季階段,移栽金魚藻和輪葉黑藻,畝栽200Kg左右鮮草(其中金魚藻佔50%),在池塘水體中形成至少3種以上的水草種群。確保在養殖中後期水草覆蓋率55%左右,以便在夏季高溫時,使河蟹處在最適生長溫度25-28度,有效降低大閘蟹積溫,利於苗蟹的脫殼生長,同時提供適口的天然植物性餌料。又能為螺絲的生長創造條件。呵呵
最後,接下來扒一扒蟹塘水草管理常見兩大問題及解決方法,這個必須有,大家一定要認真地看看噢,一塘好蟹,一塘希望,就靠這個干貨啊
問題一:蟹塘水草長勢較差,這個鬼出在哪裡?
主要原因:
1、蟹塘底質缺肥或水質過肥。蟹塘缺肥一般發生在苗蟹養殖前期,水溫較低,加之蟹塘投放了大量的螺螄,水質清瘦,特別是新開蟹塘與清淤後的蟹塘,熟土層淺、有機質少,水草難以生根生長;水質過肥,降低了池水透明度,影響水草光合作用,造成水草難以生長。這個問題,已經告訴你答案了,必須施足有機質底肥很關鍵。記好了,別到時抱佛腳,到時候,抱老婆腳,多是臭的。
2、清塘葯物過重或葯物使用不當。蟹塘一般用生石灰清塘,由於用量過大,葯性沒有完全消失;另外由於連續大量使用硫酸銅,造成水草的傷害。(這個必須想清楚,所以建議你買一個土壤pH值速測議,清塘時用多少石灰,你才真懂得的)
3、水草莖葉有附著物。由於水質較差,水草莖葉會附著大量的污染物,鏡檢發現水草附著物為各種藻類、纖毛蟲和有機物,直接影響水草的光合作用,導致水草萎縮甚至死亡。(蟲子也是個禍根)
這里是基本解決方法。(這里才是干貨大賣貨啊,點個贊吧)
1、新開蟹塘與清淤後的蟹塘,要對蟹塘底部進行淺耕10-15厘米,通過10-15天的曝曬曝凍,形成熟土層,再施經發酵的有機肥100-150公斤/畝,然後上水種草。水質清瘦的蟹塘,可施經發酵的有機肥,加有一些黃腐酸鉀自由基伴肥150-100公斤/畝,將有機肥分成若干個小堆均勻分布在蟹塘四周的板田淺水區蓋土,經常翻動,增加池水的肥度,促進水草的生長。對於水質過肥的蟹塘,一方面可採用換水或增加活螺螄投放量的辦法解決,也可以使用水質改良劑(沸石粉、硫代硫酸鈉、復合底改等),待水色好轉後再使用微生物菌徹底改善水質,增加池水的透明度,促進水草的光合作用。(一點小經驗,別看不起)
2、生石灰清塘的池塘需在葯性消失後種植水草,大量使用硫酸銅的池塘需及時換水,以降低池水中銅離子的濃度,減輕對水草的毒性。(這是摸索石頭過河時想出來的)
3、水草莖葉有大量藻類及有機物,可用生物菌肥加伴有機發酵肥伴黃腐酸鉀肥2.5公斤/畝。活化後加水潑灑在水草上,效果較好;水草莖葉有纖毛蟲、藻類、有機物的,可用1毫克/升硫酸鋅+0.2毫克/升硫酸銅+0.1-0.2毫克/升強氯精全池潑灑,3天後用光合細菌為主導的復合細菌潑灑,有非常好的效果。(這個是被逼出來的辦法)
【蟹塘水草生長過旺】伊樂藻防控敗塘。
以伊樂藻為主的蟹塘,由於原塘或種植伊樂藻過多,池塘環境較好,生長旺盛,在5月至6月部分水草已露出水面,水草覆蓋率超過70%以上。(最後要注意的地方啊)
防控解決方法。對伊樂藻生長過旺的大閘蟹塘口,要分期分塊用拖刀將伊樂藻頭部割掉30左右厘米,每次割掉一塊占蟹塘總面積的20%左右,並及時將割掉的水草撈出,每次割掉的水草面積不能過大,每次割草間隔時間不能過長或過小短,間隔時間應掌握在5天左右,這樣蟹塘環境在割草期間能夠保持相對的穩定,保證水草和苗蟹了在養殖期間能夠正常生長。(懶鬼,愛打麻將的你,千萬要抽時間干這個。當然,你是大老闆,你可以僱人干,一場麻將,可以雇N個小工,前題是,千萬別輸了)
【你特別要關注的江南地區蟹塘種植水草的三個關鍵點】
蟹塘種植水草的重要作用是作為養蟹老司機的你所熟知的,但是,在養蟹一年,這個漫長過程中水草往往會出現前期生長慢、中期生長旺(瘋長)、後期凈光光的現象,直接影響河蟹的生長和生存。基於此因,我最後強調這幾條,希望你能耐心看明白,記得牢
1、水草多品種是關鍵,不能只種一種草。
根據不同水草的生長特點進行多品種栽種,實現長短結合、優勢互補,確保水草均衡存塘,安全生長。常用的水草品種伊樂藻、苦草、輪葉黑藻等,其中任一品種都不宜單一種植養蟹,以防造成不良後果。(蟲害,災害,水害,請不要把雞蛋放在一個藍中)
【伊樂藻】:生長早、生長快、凈化水質強,但易瘋長,不耐高溫,根系不耐土壤酸性,遇高溫易造成爛根爛葉而污染水質,導致大閘蟹生病或泛塘。
【苦草】:發芽生長遲,使塘口前期無草。凈化水質強,河蟹喜食根莖形成大量漂浮草,撈草工作量大。
【輪葉黑藻】:晚春生長,生長慢,凈化水質好。但河蟹等水生動物特別愛吃,種後不長時間就被吃光,形成光禿塘。(易生白水蟲)
了解草種的優缺之後,我們應該按照上述各個品種的生長特點,以及我這幾年的實踐種草方法,總結了一套在塘口幾種水草適合的搭配比例:伊樂藻、苦草等占水草總量的60%左右,其它水草或輪葉黑藻佔40%左右。
2、分畦間種
這種是日本混成旅的幹活,過去種草習慣於滿塘栽種、滿塘撒種。水草混合生長,形成早生草欺晚生草,速長草欺慢長草,且行船餵食或撈飄浮草不方便。分畦間種後不僅解決了這些問題,且有利於河蟹覓食和活動。具體方法,每畦栽種水草三行,行距為1.2米。例如:栽伊樂藻三行→留空幅2.4米→苦草撒種2.4米→留空幅2.4米→……再重復上述為第二輪回。栽草行向與塘向垂直或平行,用繩子邊拉行邊栽種水草,省工而簡單。
3、疏密不均
通過分畦間種,並採取寬行窄距的方法,使水草存塘疏密不均,在行距1.5米的基礎上,栽草株距控制在0.5米左右。水草長成後,形成不同品種的水草帶和空白行,使塘口水草疏密不均。其好處除上面所說之外,更為重要的是在炎熱的高溫天中午高溫時,苗蟹會躲藏在水草密集區域的底部進行避暑。在炎熱高溫天中午12點到下午15點時水草密集的表層水溫高於無水草區的表層水溫,但底部水溫較涼(溫差5-7度),明顯低於無水草區的底部水溫。風力越小,水溫差越大。而空白水體行為接受風動增氧交換,接受陽光直射,促進水體增氧和良性循環提供水下生物各種氧需,達到生態平衡狀態。
Ⅲ 伊樂藻跟阿根廷蜈蚣草(水蘊草)是一種水草嗎
伊樂藻跟水蘊草是一種水草,阿根廷蜈蚣草不是。
水蘊草
別名:伊樂藻、EGERIA DENSA
難度:非常容易
光照要求:低
植物種類:有莖類
種屬:水鱉科
生長速度:非常快
適宜水質 : PH 6.5-7.5 ,GH 5-15
適宜水溫: 10-30度
是否需要添加CO2:NO
單子葉植物,沉水性水草。水蘊草的葉子通常是三或四輪生,翠綠色。莖呈淡綠色或白色。花為兩性,呈白色,花很小,授粉後能形成果實,可用種子繁殖,平時以走莖生殖或從節間生枝繁殖。生命力極強,在鄉間河川或水田中,都可能分布生長。生長速度非常快。水蘊草能耐受10度甚至更低的低溫,在水草缸里養殖時無須加熱裝置。能適應略偏酸或偏鹼性的水質,在硬水中也能生長。通常作為草食性魚類的飼料,也可用於凈水。
阿根廷蜈蚣草
別名:細葉蜈蚣草、EGERIA DENSA
難度:非常容易
光照要求:低
植物種類:有莖類
種屬:水鱉科
生長速度:非常快
適宜水質 : PH 6.0-8.0 ,GH 5-15
適宜水溫 : 10-28度
是否需要添加CO2:NO
單子葉植物,沉水性水草。蜈蚣草和水蘊草非常相似,因此常被誤認為水蘊草。其特徵是具有與水蘊草相似的綠色半透明線形葉,但通常為六輪生,比水蘊草的三或四輪生還要多。莖的顏色呈深綠色或淡綠色。花為兩性,呈白色,花很小,授粉後能形成果實,可用種子繁殖,平時以走莖生殖或從節間生枝繁殖。生命力極強,在鄉間河川或水田中,都可能分布生長。生長速度非常快,既耐低溫又耐高溫,非常適合新手養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