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錢江350cc雙缸街車外觀設計圖曝光,下一款追系新車會是它嗎
在錢江QJMOTOR尚未發布的多款後續車型中,350cc雙缸街車有了新的進展,近日它的一組外觀設計圖被曝光,結合之前的工信部新車公示目錄,難道「追600」之後登場的會是這款「追350」?我們先通過專利圖來了解下新車外觀的更多細節。
新車我們暫且稱之為「追350」,至於哈雷350估計還有很長一段時間要等。這款運動街車上市後將和貝納利競爭GW250系列一樣,去競爭豪爵的DR300。售價方面掛著錢江標的它,應該會和貝納利「小黃龍」相仿,在3w左右。有了剛剛發布的幼獅800做鋪墊,錢江對於自己新銳品牌的策略也會有所前瞻吧。用排量、配置、低價去吸引更多的消費者才是正確的打開方式。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貳』 北汽開竅了,又一原廠改裝版越野車亮相!比牧馬人帥多了
北汽開竅了,又一原廠改裝版越野車亮相!比牧馬人帥多了
說到硬派越野車,北汽應該是最有話語權的一個自主品牌,北汽集團前身北京汽車製造廠可以說是國產越野領域的鼻祖,1965年就開發出了北京212越野車型,可惜幾十年的發展歷程並沒有讓北京汽車製造廠成長為中國的JEEP,如今北京汽車製造廠反而逐漸被邊緣化,除了勇士戰旗之類的車型少量供應軍工領域,民用領域市場佔有率很低,不過獨立之後的北汽集團繼承了越野基因,如今越野世家系列產品越做越好。
問題來了,你覺得這款BJ40狩獵者怎麼樣?歡迎在論區留言,我們一起討論!關注孔明有驚喜,小編在手隨便你!部分圖片來源於網路,嚴禁轉載抄襲,歡迎點贊分享。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叄』 電影版古墓麗影1中勞拉騎的那輛摩托車是什麼牌子什麼型號的
好像是陸虎公司的特製摩托。很眩,拉風
除了摩托車,她還開過一部裝備精良的陸虎。
而在《古墓麗影Ⅱ》中,車換成了戴姆勒·克萊斯勒公司的吉普牧馬人RUBICON,它在電影里的造型更加誇張。就連牧馬人出場的一幕也顯得很酷,勞拉是直接從空中跳傘降落到牧馬人車中的。這部牧馬人在2003年7月上市,在全球限量生產了1000輛,有大批吉普迷為之痴狂。
『肆』 這個是什麼摩托
錢江追600
『伍』 豐速卡丁車與哪家卡丁車同款
今天這篇推文主要面向想要經營卡丁車場的老闆們以及最近想更換車輛的粉絲們。
眾所周知,一般娛樂卡丁車場的營業車輛分為兒童車、單人車、雙人車以及去年開始流行的超級4T卡丁車。
目前國內最常見到的品牌無外乎探索者(EXPLORER) 豐速(FS) 賽騎(SQ) 特勒(TKM)這幾個廠家生產出的車型,單人卡丁車可以說除了北上廣以及省會城市會有CRG SODI等進口品牌的卡丁車以外基本就是這四個廠家的車了。
當然隨著在國內消防安全檢查的日益嚴格,電動卡丁車最近兩年出現了很多新品牌,本著老粉更願意駕駛汽油卡丁車的原則,今天我們就不介紹電動卡丁車的品牌了。如果有需要後期再為大家講解分析新能源卡丁車。
圖片
我們今天的主角就是來自深圳探索者卡丁車最新推出的EXPLORER TS2型雙人娛樂卡丁車。這個車型命名的就很粗暴,2就是雙人車意思,提起探索者馬上就能想到他們家的流量明星產品---單人娛樂卡丁車TS-7,目前國內許多卡丁車場都在使用包括小編的車場。
以前許多人都問為什麼探索者沒有雙人車,或者你可以觀察國內許多使用探索者單人車的車場一般配備的都是SQ的雙人車,昨天成哥給我發微信告訴我他們剛推出了雙人卡丁車,得益於TS7的優秀操控,TS2雙人車據說轉向一樣很輕松,以往的雙人卡丁車最大的詬病就是轉向重,有時候我出差到別的車場玩都戲稱「倒找我錢我都不願意開雙人車」
但是自從經營上了卡丁車場以後,我發現雙人車這玩應就是」車場印鈔機「 以前總認為倆人來玩能賣出兩張單人票,用雙人車不是少掙錢了么?後來我發現男生帶女生來玩的時候往往想展示一下自己」高招「的駕駛技術,還有爸爸想帶著孩子一同感受速度與激情。在周末運營的時候雙人車真的供不應求。
圖片
圖片
圖片
近年來,無論單人車還是雙人車都進行了升級,從早期鋼管車到現在與進口車相同的全包圍設計,這樣的設計的好處除了外觀好看以外,比老款更加安全。在運營中我真的見過有人在賽道中一邊開車一邊用手摸輪胎(鐵砂掌真的不是這么練)以及早些年卡丁車場發生的頭發捲入後軸的慘烈安全事故。
這一點還是非常贊成廠家的升級,同時提醒還在用」鋼管車「的場地一定在顧客上車前檢查女士長發以及圍巾裙子等容易造成安全事故的隱患。
圖片
圖片
圖片
圖片
總有人再問到底哪個品牌卡丁車好,我只能說賽道設計決定用哪個品牌車,就像競賽車一樣,操控好的車入彎舒適的車的車架一定相對較軟,抗撞得的車一定不適合室內彎多路窄的賽道。
就像義大利進口的CRG娛樂卡丁車,要是室內3000平的賽道你用他我保證普通顧客開完一節不會想開第二節,因為他真的重而且售價近10W了。
Earth Hour
圖片
圖片
像上邊兩款進口卡丁車,一個是法國SODI
另一個義大利CRG,都是非常棒的卡丁車,但是適應的工作環境不太一樣。一個SODI的操控就靈活,CRG的耐用度更高,北京的粉絲可以在同一城市體驗一下兩款車的感覺,RED1卡丁車場使用的是SODI 勝道博岳用的是CRG。
圖片
以上就是小編對於雙人卡丁車的個人分析,如果你有建議可以後台私信我,當然我相信國內市場更多的考慮價格,各個地區市場環境不同所以經營者購買的車輛就會不同,不一定進口車適合你們當地市場,我見過三線城市老闆個人情懷買單CRG,然而消費者拿它當碰碰車開,我總說做完奧迪才知道奧拓的差距,所以我們的理想是讓卡丁車這項運動走進千家萬戶,至少讓消費者知道這玩應不是碰碰車!
如果您對卡丁車場還有哪些問題或者需要策劃設計卡丁車場再或者需要購買卡丁車場設備例如卡丁車、計時器、計時系統您都可以後台私信小編。
『陸』 簡直學車神器,駕校現「鏤空」教練車,只有鋼管沒有車皮,這是啥車
駕校出現鏤空教練車,只有鋼管沒有車皮,這是駕校發明的一種教練車,能夠讓學員更好的觀察者,從而掌握學習的要領。
可以發現這些模擬器都是自己研發的,在這里還有著自己的小發明,雖然只有高中學歷,但是梁先生這項發明駕校已經使用了很久,自己琢磨的一種模擬器。看起來這個車只有骨架,但是裡面的一些設施都比較齊全,是用電力發電的,最大的速度也就幾麥而已,這種車不能夠上路,還在申報專利當中,目前處於審核狀態。
『柒』 要摩托車車架的高清結構圖,說明車架各個部位的名字哪裡有
『捌』 荊州19路公交車路線圖
荊州19路公交車路線:
由鋼管廠開往西門,共33個站,回程由西門開往鋼管廠,共33個站。途中可換乘1路2路3路4路5路8路9路9路支線等公交車路線。市區線路 鋼管廠-西門 6:00-19:00最後更新:2011年09月05日。
荊州19路公交車的去程和回程。
去程:途經33個站鋼管廠→活力28分廠→月堤路→沙隆達→東印→東區客運站→燎原小區→三灣車場→三灣路轉盤→奧體中心→武商→鐵路局→玉橋小區→新中醫院→活力城→紅門路口→江津郵局→二醫院→洪家垸→公交總公司→市政府→711→北湖小區→武德路口→就業局→東門→碑苑→黃金堂→鍾鼓樓→荊州天橋→花台→五醫→西門
回程:途經33個站西門→五醫→花台→荊州天橋→鍾鼓樓→黃金堂→碑苑→東門→就業局→武德路口→北湖小區→711→市政府→公交總公司→洪家垸→二醫院→江津郵局→紅門路口→活力城→新中醫院→玉橋小區→鐵路局→武商→奧體中心→三灣路轉盤→三灣車場→燎原小區→東區客運站→東印→沙隆達→月堤路→活力28分廠→鋼管廠
中途可換乘以下公交車路線1路2路3路4路5路8路9路9路支線10路11路12路13路14路15路16路17路18路20路21路22路23路24路25路26路27路29路32路34路37路39路51路51路夜間52路53路101路102路103路104路特1路特2路33路。
『玖』 關於公路自行車知識的書,圖文講解公路車的各部件的具體知識。
資料引自:chinabike
小弟一直自詡為「公路車的萬年新手」(好像不怎麼光榮),這個主題,小弟一直想發,但是一來很懶,二來范圍廣,難以面面俱到,所以一直擱著。
不過有鑒於版上一而再、再而三出現一些重復的問題,或者有些基本名詞,新手們不敢問,因此小弟擬拋磚引玉,稍稍整理個懶人包,跟大家分享一下。
如果內容有錯誤疏漏,或觀念上需要討論調整,也歡迎大家提出討論。大家若是有一些補充,小弟也會一並補登。
首先,最重要的觀念是,公路車的世界中,很多是需要「取捨」(tradeoff)的,也就是說,很多時候,有一好沒有兩好,必須依自己狀況做出抉擇,沒人能告訴你答桉。小弟文中會一直出現tradeoff這個關鍵字。
問:什麼人需要公路車?
答:希望能在鋪裝道路上充份享受自行車速度感的車友們,歡迎進入公路車的世界。
問:公路車的輪徑?
答:一般公路車輪徑是700c,比登山車用的26吋輪徑稍大。另外,也有些公路車是採用650c的輪徑。
問:為什麼公路車在鋪裝道路上跑得快?
答:最主要的原因依序有三:
一、騎乘姿勢減低風阻:公路車配合彎把,可以有效減低風阻,在高速的狀況下,風阻將是阻擋自行車騎士前進的最大阻力。
二、輪胎胎壓高(100PSI以上),細而平,降低滾動阻力。
三、採用硬前叉,且車身重量輕,輕量化的公路車有利於加速與爬坡。
但即使是同重量的登山車與公路車,公路車還是比較快,因為一和二兩項因素占很大的比例。
問:我該選擇平把還是彎把公路車?
答:一般來講,平把公路車是較悠閑的騎乘傾向,既保有700c低滾動系數輪胎優點,操控性也比彎把車好。而在騎乘姿勢,也比彎把車悠閑,通常大盤則配備三盤,更有利於爬坡。
不過,卻犧牲了公路車追求速度最大的一個優勢-降低風阻的騎乘姿勢。這就是tradeoff。
捷安特老董劉金標先生,環島時騎的就是自家的30段變速輕量化碳纖平把公路車。
而彎把公路車,是公路車市場的主流。其優點是在速度和操控性上達到最佳妥協。多種把位抓握方式也能讓有經驗的騎士多方運用。
不過,彎把公路車並不是速度最快的自行車。配備計時把(前伸式手把)的計時車,可以創造出個人最佳成績。而單速的場地車,只有一個檔位,如果配合完美的輪車,速度更是無與倫比。
這些車種拼了命想辦法降低風阻,有利於追求速度,但是,有一好沒有兩好,犧牲的是什麼呢?答對了,就是操控性。
問:車架設計的角度,有什麼差異?
答:車架一點點的角度差異,都足以影響騎乘的感覺。例如,較短的後下叉給您較佳的傳動效率,但是較長的後下叉卻能有較舒服的騎乘感。一般偏競賽騎乘的車架,後上叉的角度較小,而休閑騎乘的車架,後上叉的角度較大,且有較長的後下叉。
問:公路車的變速方式?
答:早期或是現今復古的公路車,變速把手是做在下管上方,單車騎士要變速時,必須彎下腰去扳動變速把手,藉由操縱變速線的松緊,完成變速。後來有些這種扳動式的變速移至車把手靠近龍頭處。也出現於彎把的末端,或是彎把末端設計為旋轉式變速。
而現代主流的公路車變速系統是透過煞變合一把手來完成。其好處在於整合煞車與變速,不會因為控制變速而犧牲控速的煞車功能。而各家的煞變把設計,都有稍稍不同,請詳見小弟另一篇公路車各家煞變系統等級介紹。
變速系統主流廠商有日本的Shimano、義大利的Campagnolo(以下稱Campy)、美國的SRAM和台灣的微轉。
而各家煞變技術,Shimano稱為STI(Shimano Total Integration),Campagnolo稱為Ergopower,SRAM則稱其變把技術為Double Tap。
問:何謂套件?
答:套件是指一整套的單車零組件,通常包括了煞變把手、前變速器、後變速器、大齒盤、飛輪、鏈條、煞車夾器,甚至於輪組。請詳見小弟另一篇公路車各家煞變系統等級介紹。
問:為什麼有的公路車看起來有蟑螂須,有的沒有?
答:如果是老式公路車,蟑螂須見於煞車把手延伸出的煞車線。如果是新式煞變把的公路車,跟煞變把設計有關。
Shimano早先STI系統和微轉的煞變把,其變速線是從煞把側邊出線,所以可以看到蟑螂須。SRAM和Campy變速線可以藏於把手內,所以看不到蟑螂須。不過,Shimano新式ULTEGRA 6700和DURA ACE 7900,已改采走內線設計。
問:我需要幾速的公路車?
答:施主,這個問題要問您的荷包了。簡單來講,越高的速別代表越昂貴的價格。
一般我們稱幾速,是指後變的飛輪數,通常限制後變有幾速的,是後變把手。目前的公路車主流系統是10速,開始往11速演進。Campy和SRAM現在都沒有低於10速的系統,導致經濟型的煞變把,幾乎都是Shimano和微轉的天下。以市佔率第一名的Shimano系列來看,2系列的2200、2300是8速,3系列的Sora是9速,4系列的Tiagra也是9速。小弟個人建議是,經濟型騎士,如果是休閑騎乘,Sora也夠,不過使用Tiagra的好處是,它的變速方式和高階的105、Ultegra、Dura Ace一致,可視為提早適應。
Shimano將10速105系統稱為「專業入門級」,以目前成車的價位來看,大約是40K左右或以上。不過,這是個大概,成車的價格各家廠牌的定價策略不同。
問:各家零件的台灣代理商?
答:Shimano是由三司達企業所代理,Campagnolo則是由香港商歌美斯台灣分公司代理。SRAM的台灣代理商有多家,升陽是其中之一。
大家不妨逛逛各家代理商網站,了解零件資訊。其中三司達網站,有列出各級套件的建議售價。09年整套105的價格約在31-32K左右。
問:什麼是Fitting?
答:Fitting指的是依某些工具,找出自己身體各部位的長度,依照某些公式,計算適合自己身材的尺寸,以做為車架選擇的重要參考依據。請在01網站搜尋內輸入「Fitting」,會有許多參考資料。
一般咸認,公路車對車架尺寸的要求比較嚴格,錯誤的車架尺寸輕則影響騎乘效率,重則容易導致運動傷害。
座墊的高度由腿長決定,座墊的前後則是取決於踩踏時膝蓋的位置,所以與把手的高低差幾乎能改變有限,而與把手的距離也只能靠龍頭長度微調,因此,必須注重挑選適合的車架尺寸。
(註:拉得太高的座管、過長的龍頭、像長頸鹿的前叉,都是削足適履的作法,表示車架根本上尺寸是錯誤的)
問:我該組車還是買成車?
答:一般來講,新手建議買成車。由於成車組裝廠大量訂貨,零件方面具有價格優勢。上面小弟有提到09年三司達對105的建議售價約31-32k,還不含輪組、車架、內外胎、車店走線工資等。那,您覺得組車要准備多少銀兩呢?因此,建議有經驗且銀子足夠,或是真的充分瞭解零件的車友,再考慮組車。
問:該挑什麼材質的車架?
答:其實,不管是採用什麼材質,都能透過設計,達到需求的強度和設定功能。不過,一般的印象中,單車常用的材質有以下特色:
合金鋼材:具有較舒適的騎乘感、吸震,但重量較重,且力量傳導不明確
合金鋁材:輕、硬,力量傳導明確,但直接的路面反饋長途騎乘對新手不友善
復合式車架(鋁接碳纖):結合鋁材的輕量低價與碳纖的吸震
碳纖:超輕量,多變的外型,具現代感設計,可依不同的需求設計出不同的調性
不管是何種材料,根據管材、設計與品牌,都有很大落差的價位。
問:我想要一台能騎一輩子的車?
答:以車架的角度而言,以實用性來看,鋼管車架保養得當,可以騎很久。不過,隨著時代在進步,新的零件、更好的車推陳出新,而且,車架不同的設計,有不同的調性,難保您以後不會變心想試試別的種類的公路車。
問:什麼是Lug?
答:Lug,是指早期或現今復古鋼管車架,用來連接管材的套筒部位。有時,各家廠商會在Lug做些文章,以彰顯其車廠的特色。車友鳥叫練的這篇鋼管車拉格筆記,有很好的介紹。還是有車友特別醉心於古典鋼管車的Lug美學。
問:什麼是義大利單車的一王四後?
答:「一王四後」這個名詞,可能是鋼管時代,由台灣或是日本傳出來的,義大利車屆本身並無此說法。王指的是COLNAGO(可樂果),四後分別為BIANCHI(必安騎)、DE ROSA(滴落沙)、GIOS(雞我撕)、CINELLI(洗內衣)。其實每個車廠都有他的特色和歷史背景,不必太在意這個名詞。不過呢,榜上有名的品牌,價格上也都不便宜就是了。
問:碳纖車架的製造?
答:碳纖車架一般分為一體成型和接管式。不管是哪一種,都是用一層層碳纖布,包纏後上固定用的樹脂,再烘烤而成。蔣大先前發過一篇關於碳纖車架的疑問?,裡面有不錯的討論。
問:碳纖零件的注意事項?
答:碳纖零件一般有著輕量化、強壯的特點,但是,它很怕在它的非承受力面,受到單點強烈撞擊。它不會變形,而是直接碎裂。另外,固定碳纖零件時,請務必使用扭力版手,鎖到其建議數值即可。強力鎖入碳纖零件,會導致碎裂,導致您荷包大傷。
問:什麼是壓縮車架?
答:早期公路車車架,上管是采水平設計,不過,近年來,壓縮車架大行其道,顯而易見的特色即是上管采傾斜設計。Giant壓縮車架技術稱Compact Road,宣稱降低前三角和後三角的整體尺寸,同時保有輕量化並增加橫向剛性,降低不必要的能量損失。另一個對廠商顯而易見的優點是,壓縮車架通常能減少車架需准備的Size數量,大幅降低成本。以上管尺寸而言,水平車架,講究一點幾乎是1公分1個Size,但是壓縮車架幾乎是1.5-2公分1個Size,全系列車架5-6個Size就能搞定。(XS、S、M、M/L、L、XL)
問:什麼是ISP車架?
答:ISP是integrated seat post的縮寫,指的是一體式座管的車架。此類車架材質皆為碳纖,多出現在高階車架,必須依騎士身高腿長裁切座管,然後您可以想像,座墊是套在座管上,顛覆了傳統式車架需要坐桿鎖入座管的概念。其優點號稱可以增加車架強度,減少CARBON座管滑動與龜裂的問題.藉由一體式的座管設計讓後三角更強韌,進而增進力量的傳輸,並且在重量方面也優於傳統式座管夾持方式,但是在輕量化上助益不大。
問:大盤該選擇3盤、CT盤還是標准盤?
答:這也是一個很明顯需要tradeoff的問題,端看個人騎乘的屬性。3盤具有最多與最綿密的齒比組合,但是在變速的效能與俐落上,是較吃虧的,重量也會稍微差一點點。CT盤指的是50/36或50/34的壓縮齒盤(Compact),其好處是小盤比標准盤小,有利於爬坡,但是在變速效能上,也稍差於標准盤,且齒差大檔位綿密度也較差。標准盤一般是指53/39或52/39,早期甚至有52/42,優勢在於變速效率高、檔位綿密,但是爬坡時腿力要夠。
問:該如何選擇飛輪?
答:同一等級的飛輪通常有不同齒差的選擇。齒差少,表示檔位綿密,齒差大,代表有較輕的爬坡齒檔可以使用,但是卻犧牲了綿密度,導致在平路行駛時,某些速度會有升一檔太重、降一檔太輕的窘狀,因此,這也是一種tradeoff。有些選手,會根據不同的比賽路段選擇合適的飛輪。而騎士的體重,也應考量在內,重量級騎士,建議採用齒差大的飛輪。
問: 改什麼能騎得更輕快?
答:當然是傳動系統。不過,和登山車不同的是,公路車成車一般整車零件等級差異不大,包括大盤。影響騎乘效率的,假設不改車架,當然是先挑輪胎,再來是輪組或是大盤。輪胎是消耗品,小弟鼓勵您多方嘗試。不過,其他零件改之前請先想想,也許自己本身的能力才是最該提升的。
問:何謂輪組?
答:輪組指前後輪一組。一般包括外框、幅條與花鼓。外框可能的材料有碳纖或鋁合金,幅條則有許多不同的形狀設計,例如一般的圓鋼絲或可以減少風阻的扁鋼絲,花鼓是決定轉動順暢的關鍵,其軸承可能是滾珠式或培林(密封軸承)。有些高級花鼓仍然是滾珠式的,必須每隔一段時間保養上油。而培林式軸承,一般是等到滾動不順暢時,直接利用特殊工具換掉培林。而不同的輪組,可能採用不同的編織方法,最常見的編織方法為直拉(前輪最常見),以及三交叉。為了美觀與降低輪組重量,幅條數有少量化的趨勢。重量級騎士,建議尋找輪框強壯、多幅條且采三交叉編法的輪組。
問:何謂廠輪與手編輪?
答:顧名思義,廠輪即是工廠出廠的輪組,工廠也有編輪技師,甚至會簽名。而有些廠輪,其零件是不外流的,因此不容易取得廠輪的輪框、幅條與花鼓來編輪,就算可以代價也很高,不劃算。
而手編輪指的是車店老闆或車友,自己決定外框、幅條、花鼓和編法,自行編制的輪組。其優點是豐儉由人,可以自行決定適合自己的各零件調性。
問:什麼是瞎貓?什麼是跑0分?
答:雖然01上已分享多次,還是提出來跟新手車友分享。瞎貓指的是Campagnolo一級鋁合金輪組Shamal,因其發音像瞎貓而名之,請見歌美斯網頁。而跑0分指的是Fulcrum公司出廠的一級輪組Racing 0,同樣為歌美斯代理。除了Racing 0,還有Racing 1、Racing 3、Racing 5、Racing 7,數字越低越高級。
問:外胎的選擇?
答:強烈建議先閱讀肥油貓分享的這篇自行車輪胎。一般分為Open胎與管胎。Open胎一級胎的價格約在2k左右。
通常小弟會以重量、防刺和舒適性三方來考量外胎。小弟用過2條,且01上大家也推薦不錯的Open胎,分別是Kenda K925(190g)和Se***s SECA RS(215g)。都具有可折、防刺與120TPI編織層的規格,價格也不貴。
而外胎規格還有20c、23c和25c的差異,指的是胎的寬度為多少mm。
問:是否要使用卡踏?
答:這又是個tradeoff的問題。卡踏簡單來講就是一種把您跟自行車綁在一起的裝置,能有效的提升踩踏效率。而且,能增加抽車與高速踩踏時的安全性。但是,伴隨的風險是不小心忘記脫卡傾倒時的摔車意外。此外,公路車卡鞋很難走路,上卡幾乎是意味著僅能做單車騎乘。每個人的反應速度、對效率的追求與對風險的忍受度是不同的,因此需不需要上卡,還是得自己衡量,沒有人能告訴你答桉。suhumi分享的這一篇卡鞋與卡踏:裝備經驗分享,介紹得很詳細,很有參考價值。
問:為什麼有人說公路車的煞車是用來減速用的?
答:首先,請確認您的煞車做動是否正常。小弟自登山車始,就是Kool Stop煞車皮的愛用者,「它,煞得住我。」對煞車皮的投資請勿吝嗇。原則上,公路車的煞車應該不單是用來減速,還是要能煞停。不過,當握在煞變把時,控制煞車的力矩小,所以會有煞車不夠力的感覺,因此較高速下坡時,請握下把,給您較大的煞車力矩。
另外,建議您多多練習善用您的前煞。因為公路車胎窄,後煞急煞時,很容易會導致滑胎。而大家往往會擔心前輪急煞會前空翻,小弟的經驗是,公路車較不容易發生(還是會喔!),且煞前輪時,一定要注意重心的位移,也就是***離開座墊,重心壓低後移。
註:37樓車友jacky提醒,握下把若重心壓在把手上,速度過快容易造成轉向不足、操控轉向不良,請注意騎姿,不管下坡時握上把或下把,在控車平衡與煞車力道中取得平衡,並注意減速慢行。
問:彎把的選擇與手把的設定?
答:彎把把手的設定其實與個人柔軟度與騎乘習慣有關,簡單來講,就是要達到「上把位舒適、下把位順暢」的目標。車友suhumi發表的這一篇彎把、變把該怎麼裝?,很有參考價值。
問:大略介紹一下公路車比賽?
答:公路車賽有很多不同的等級,有些是一兩天的分齡、分級的市民公路車賽事,例如已舉辦多年的花東賽,有些則是連續多天的大型賽事,例如每年舉行的環台賽。一般賽事分為:
1.公路賽:顧名思義,即在公路上的比賽。有時路程中伴隨著山路起伏。
2.繞圈賽:在一個固定的迴圈道路上,跑數十圈的比賽。通常在城市比賽,對觀眾最刺激的是,每幾分鍾就能看到選手從您面前呼嘯而過,激起您的熱血。
3.計時賽:分為個人與團體,使用特殊的計時把。個人的話一一出發,團體的話,以團體為單位出發。里程數通常不長。目的在創出個人或團體在公路上的最佳成績。
問:公路車比賽中,為何有些選手的衣服有不同顏色?
答:一般來講,黃衫代表積分冠軍的選手,綠衫代表拿下最多沖刺點積分的沖刺王,而白底紅色圓點衫則是拿下最多登山積分的登山王。
問:為什麼提到公路車總有人提到環法賽?
答:環法賽(Tour De France)可說是每年公路車單車屆的年度盛事,也可算是曝光率最高的公路車賽事。每年將邀請約20支職業車隊參賽。車友肥油貓在01有針對環法提供一系列很好的參考資料。
環法賽到底在爭什麼--黃衫篇、環法賽到底在爭什麼--綠衫篇、環法賽到底在爭什麼--紅點衫篇
問:什麼是主將?副將?
答:公路車比賽通常以團隊的方式參加,但是,能第一個沖過終點線的,畢竟只有一個人。而且,在大型的多日賽事時,為了奪冠,團隊有時會把資源集中給最具奪冠實力的車手,亦即主將。而副將,常扮演烊攻、替主將擋風保留體力、卡位等任務,有時,為了支援主將,甚至要犧牲自己的水壺和輪組(通常有備用的啦),讓主將在最後一刻進行沖刺奪冠。
問:什麼是兔子?什麼是主集團?
答:公路車比賽,有時副將為了溷淆對手的節奏,或為了某些策略考量,例如吃掉一些積分,會組成幾個人的小集團進行脫逃,稱為兔子。而其他大部分車手,則是處於隨後主集團內。兔子集團為了跑在前面,必須付出更多的體力代價,包括犧牲後面賽事所需的體力。不過,也往往能在該站賽事,吸引更多的目光。運氣好的時候,兔子還可以一路笑著抵達終點。不過,通常這么爽的事不會總是發生。很多公路賽事領隊會以無線電指揮車手進行策略行動。當比賽接近終點前幾公里時,主集團會開始「追趕」,有好幾次,甚至在終點前一兩百公尺,兔子就被主集團壯烈地淹沒了!
有些時後,車友也會戲稱沖得快,或先出發,但是被後面大多車友組成的主集團所淹沒的車友為兔子。
問:騎乘的注意事項?
答:以下幾點提醒各位公路車新手:
1.時時注意縮小腹、弓背
2.用姆指球,雙腿平行,以高回轉速輕踩騎乘
3.視線要落在前方,別偷懶看地面
4.縮小腹時,上半身的重量就不會全部撐在手上
5.因為速度快,要提高警覺,隨時注意路況,並遵守交通規則
問:公路車的醍醐味?
答:這一點抄自Bicycle Club雜志。公路車的醍醐味就是-輪車。如果騎士們的體力相當,輪流輪車頂風,您會發現自己竟然能夠如此輕松地以平時難以一直維持的高時速騎乘。
最後,謹祝各位公路車新手們,每次的騎乘都能平平安安出門,快快樂樂回家!
『拾』 酷車賞·六輪大腳「美國派」 70年代水星侯爵遐想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