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高清圖片 » 聖蓮山景高清圖片
擴展閱讀
樂視手機圖片怎麼刪除 2025-05-25 12:35:14
早上佛送福動態圖片 2025-05-25 12:18:55

聖蓮山景高清圖片

發布時間: 2023-01-13 10:45:51

Ⅰ 北京聖蓮山風景區景點介紹

聖蓮山位於房山區北部的群山之中,距北京市區約90公里,是集歷史文化遺產與人文景觀為一體的大型旅遊景區,整個景區28平方公里。在明代被譽為「京畿八景」之一,後經戰亂遭損毀。2000年,對各遺跡進行原貌修復,2004年對外開放。

聖蓮山景區以太行山為脈絡,古稱太山,因整個山體酷似蓮花狀,故曰「聖蓮山」。始建於唐代,盛於晚清,佛道同榮。昔日摩祖師修行於此,後得道成仙。主要的景點有老子坐像、真武廟、北廟、南廟等。最高點南天門一峰分位兩院,佛門、道家兩重天。除佛、道相繼駐外,梨園前輩楊小樓,北洋軍閥曹錕、吳佩孚等相繼自此建設別墅。有詩雲:「京都仙境聖蓮山,奇山古廟奇景觀。早知京西有此地,何必遠游五嶽山」。

北京聖蓮山風景區門票及開放時間信息

景點等級:國家4A級旅遊景區

地址:北京市房山區史家營鄉柳林水村

門票:門票60元。門票包括景區所有景點,不包含索道,索道單程25元/人,往返40元/人。

開放時間:08:00-17:00

營業日期:4月1號—10月31號,其他時間封山。

聯系電話:010-60319012(景區電話)

景區相關服務設施:大型免費停車場,索道、觀光車等設施。

聖蓮山景區景點眾多,主要景點有老子像、真武廟、翠屏峰、二十八盤、蟠桃宮、西山聖母、聖泉寺、聖水洞、蓮子峰、古松等。在此將一些主要景點從宗教文化角度區別分類。

Ⅱ 石花洞周邊有什麼景點

石花洞周邊的景點有:1、青龍湖水上游樂園,適合踏青賞花,游園觀光。2、燕山公園,有動物園、水上樂園等十大景區。3、聖蓮山景區,又稱蓮花山,古稱太山,因整個山體酷似一片片蓮花瓣得名。4、銀狐洞,因發現罕見的形似狐狸的大型白色方解石晶體而得名。5、玉皇廟,玉皇廟的主要建築有山門、儀門、成湯殿、獻亭等。

1、青龍湖水上游樂園

青龍湖水上游樂園對岸的島上青草遍地、綠樹成蔭、滿園花香,本景區可提供船隻到對岸島上踏青賞花、游園觀光、免費游泳等。

Ⅲ 聖蓮山風景區的介紹

位於北京西南部(距市中心90餘公里)房山區史家營鄉。距房山行政中心良鄉城60公里。海拔930米。海拔 1030米,屬暖溫帶半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特徵明顯,平均氣溫10.8℃,7月氣溫最高,平均氣溫24℃,全山面積28平方公里。聖蓮山又稱蓮花山,古稱太山,因整個山體酷似一片片蓮花瓣,故名。景區又因聖米石塘而得名,遂後改名為聖蓮山。因優異的植被、奧妙的地質奇觀被稱「京都第一奇山」,自然風光集雄、險、奧、絕、秀於一體,素有京西小五嶽之美譽。

Ⅳ 北京郊區有什麼道觀

只願拜訪道觀而非佛寺,道友信仰專注,贊一個。
以下是北京本地及周邊的道觀一覽:

城裡的道觀(就不詳細介紹了,內容你都懂的):
白雲觀················
東岳廟················
大高玄殿(大高玄殿在西城區三座門大街23號)
呂祖閣(呂祖閣在西城區新壁街41號和明光胡同6號)
呂祖宮(金融街北京道協那個)
蟠桃宮(崇文門東大街東口)
關帝廟(在地安門西)
文昌帝君廟(北城帽兒胡同)
葯王廟(崇文區東曉市街)
一畝園娘娘廟(圓明園遺址公園正大光明門東南側)
都城隍廟大殿(西城區成方街33號)
宣仁廟(東城區北池子大街2號、4號)
昭顯廟(西城區北長街71號)
火神廟(和平門外琉璃廠東街29號)
關岳廟(西城區鼓樓西大街149號)

---------------------------------------------------------------------------------------------------------------
下面是郊區的道觀:

玉虛宮
玉虛宮位於房山區黃山店鄉黃山店村西北3公里的寶金山內。由前宮、後宮、塔院三部分組成。玉虛宮創建年代不詳,現存為清光緒年間所重建。前宮四合院布局。正殿前豎碑兩座。後宮地勢與前宮殿脊齊平,四合院布局。塔院位於後宮50米左右,有塔4座。其中3座並列成「一」字,相隔約7米。建築形式相同,八角形,磚結構,高約7米。這3座塔均為清宣統元年(1909)建。另一座距此三座塔30米遠,高約7米。五道廟 五道廟在宣武區韓家潭西口鐵樹斜街與櫻桃斜街之間的路口處。廟有玉帝殿,內有明代萬曆年間兵部尚書王象乾撰記立碑,謂此處為正陽。宣武龍脈交通之地,故於廟側建玉帝行宮,率諸神以鎮之。今玉帝殿已不存。另一說法是諸宦官為魏忠賢所建,以祈福安。

五頂廟
北京最著名的五座泰山神廟,亦稱碧霞元君廟,分別為東頂、西頂、南頂、北頂、中頂。東頂在東直門外,俗呼東頂。因廟側有一株數百年的老榆樹,順義、通縣一帶人又稱為孤榆樹廟,現已無存。南頂位於豐台區大紅門外南頂村,建於明代,清乾隆三十八年重修,民國年間傾記,現已無存。西頂亦稱廣仁宮碧霞元君廟,俗稱娘娘廟,位於海淀區藍靛廠。建於明萬曆三十六年,稱護國洪蕊宮,清康熙五十一年改稱廣仁宮碧霞元君廟,有大殿五進,旁有七十二司,以及清聖祖御制碑、乾隆御書聯額並御制詩碑。民國時曾為舍粥廠,1949年後曾為療養院,70年代辟為北京橡膠五金廠。現存山門、大殿、配殿及古柏。北頂位於朝陽區大屯北頂村。清乾隆年間整修,1976年後殿因地震坍塌,後被翻蓋為北頂小學校。現僅存山門、前殿。中頂在右安門外十里草橋,清乾隆三十五年重修,民國時又重修。現存山門、大殿以及石獅、張玉書篆額、史夔撰文石碑等。

岫雲觀
岫雲觀在房山區琉璃河中學院內。建於明代,原名恩惠寺,俗稱老公廟。主要建築在中軸線上,僅存皋殿、三清殿和呂祖閣。岫雲觀古建築是研究明代建築工藝的實物資料,為房山縣重點保護文物。三官廟 三官廟在西海北沿29、30號。清代始建,民國年間重修。廟坐北朝南。中軸線上依次為山門、石券門,棋盤大門兩扇。前殿3間,配殿東西各2間。西跨院有殿3間。是一座較完整的小型寺廟。為西城區保護文物。位於通州鎮西大街東口路北。明建,稱「三官廟」,清康熙十二年(1673)修,院南向二進。山門3間,硬山筒瓦箍頭脊,次間後檐嵌六角形三交六菱窗。前殿、正殿各5間。東西配殿各3間,硬山合瓦元寶頂,次間前吞廊,如意石階3級。後院正殿前,設青沙岩制浮雕龍紋圓形花壇一座,直徑2.35米,邊寬0.41米,由數塊拼砌而成。

秀峰寺
秀峰寺位於海淀區北安河鄉鷲峰山下。明正德六年(1511)由太監高讓所建。1925年改名為修真觀。1929年復更名為秀峰寺,並予修整。寺有三進,殿房數十間。

靜福寺
靜福寺位於海淀區四季青鄉碧雲寺北1公里許木蘭陀山麓。原名玉皇廟,俗稱玉皇頂。明天啟元年(1621)建玉皇閣,清道光三十年(1850)建呂祖殿,光緒二十九年(1903)重修,改稱靜福寺。坐落於山腰約海拔200米處,由並排三座院落組成,有玉皇閣、呂祖殿、關帝殿等。存山門一座,無梁結構,歇山頂,石券門,門額書「靜福寺」3字。中院有明萬曆四十八年(1620)《修殿後日岸記》摩崖刻碑。寺內還有明天啟元年《新建玉皇閣碑記》碑、清雍正十三年(1735)《玉皇頂祭星聖會碑記》碑、道光三十年《建立呂祖殿碑記》碑,以及清代擴建關帝殿碑。寺北有金泉洞,深4.25米,高2.9米,洞底一小汪泉水冬夏不枯。洞頂有一小洞,於洞內可以望天,為寺中一奇。與寺隔洞相望的東山樑上,曾建有洗心亭。

元聖宮
元聖宮位於順義縣北牛欄山下。始建年代不詳,今碑文記載曾重修於萬曆年間。廟宇坐北朝南,前立木製牌樓一座,其後有石獅一對,為明代遺物。後面是儀門、前殿、正殿、後殿、東西配殿等建築,房屋共40餘間,均為清代建築。殿宇上分別繪有旋子彩畫、蘇式彩畫、和空彩畫。前殿月台上,又有古柏兩株,高大粗壯,直插霄漢。後殿5間,黃琉璃綠剪邊,金龍和璽彩畫,月台高大。東西配殿各5間。院中松柏參天,甬道用各色石子拼成圖案。為順義縣重點保護文物。

呂祖廟
呂祖廟位於房山區良鄉西北25公里大南峪。明代創建,坐西朝東。隨山勢而建,前低後高。中軸線四進院落。位於密雲縣古北口鎮河西村北萬壽山上。與古北口鎮只一水之隔。修建於明代成化年間,原名慈雲寺,是佛教寺廟,寺內供奉觀世音菩薩。清末宣統年間,道人郝祥麟重修,改慈雲寺為道觀呂祖廟。廟山門緊對古北口關,山下是潮河之水;廟的西部是卧虎山,北有長城為屏障,南部山下古北口河西村,古稱柳林營,中部山腰有古北口八景之一的鎮山塔和七郎墳。廟為清代晚期典型的三合院形式,佔地為438平方米,南北稍長,東西較短呈長方形。大殿內供奉著呂洞賓等泥塑彩繪神像。院內尚有3座殘碑。

慈善寺
慈善寺位於石景山區天台山。慈善寺座落在天台之上,故又稱天台寺。慈善寺始建年代不詳,最遲在清初已成廟。分中、東、西三路,以西路的大悲殿為主,大悲殿三楹,正中供金漆木雕觀音像,兩旁有碧霞元君等八尊塑像,這種佛、道兩家共進一堂的殿宇,在京郊不多見。南山坡有座藏式塔,高約10米,傳為魔王和尚衣缽塔。每年三月十五日,為魔王和尚成道之期,慈善寺開廟三日,堪稱京西香火極盛之寺。慈善寺殿堂基本完好,但大部分塑像被毀。寺內外石刻眾多,以馮玉祥將軍留下的石刻最為引人注目。有「勤儉為寶」、「真吃苦」、「耕讀」、「淡泊」等楷書大字,前7字3尺見方,後4字2尺見方,鐫刻在山門外東山坡和寺後北山坡上。在「耕讀」、「淡泊」附近,尚有從《周易》摘錄的「八卦謙」200餘字,每字半尺見方。

伏魔大帝宮
伏魔大帝宮位於通縣城內西大街與中山街交接處路北。伏魔大帝是關羽封號,為帝王與民間所推崇供奉。佛教祀關羽始於六朝陳末。道教祀關羽,似始於北宋,明神宗萬曆四十二年,封其為「三界伏魔大帝神威遠鎮天尊關聖帝君」,從此關帝廟、伏魔宮遍及全國。宮東向二進,明建清修。山門3間,前殿3間,南北配殿各3間,耳房各2問。後殿3間,北跨院為普濟祠,南向三合院。僅余後殿、朵殿及所遺漢白玉八角雕花座一件,為通縣重點保護文物。

溝崖
原名溝溝崖,因溝谷內多懸崖而得名。位於昌平區北部十三陵鎮域內,為德勝口溝西側的支溝。溝口南側為德勝口村,北側為德勝口水庫,是軍都山南麓狹窄谷地之一。
溝谷由流水切割而成。入口處兩山對峙,其間距僅十餘米。溝口海拔約140米,建塘壩截流1座。溝谷呈東南—西北走向,谷內山勢由外及里逐漸高峻,溝內植被繁茂,周圍有仙人、玉女、中峰、東峰、西峰、瑞峰、岫峰、將軍、步虛、五雲、金華和紫極等22峰環拱,其中中峰、東峰、西峰、瑞峰和岫峰5座山峰最負盛名。中峰為五峰之首,海拔963米。清康熙十二年(1673)編撰的《昌平州志》曾載有溝崖八景,即「飛瀑垂簾」、「寒泉漾玉」、「危峰夏雪」、「古洞春風」、「磴道穿雲」、「松橋隱霧」、「南川午月」和「西寺子鍾」。溝崖曾是佛、道兩教勝地,有「北武當山」之稱。自元、明以後,相繼建造有玉虛觀、碧霞宮、斗姥宮、西峰庵、東峰庵、瑞峰庵、盤道庵和西王母祠等72座佛、道宮觀廟宇,現玉虛觀、碧霞宮、斗姥宮和瑞峰庵等遺址仍存。
玉虛觀全稱護國中峰頂玉虛觀,又稱北武當溝崖玉虛觀,俗稱上廟。位於溝崖中峰山腰,距溝口約7500米。明天啟二年(1622)建造,崇禎八年(1635)落成,清光緒二十四年(1898)修葺。該觀有觀門、鍾樓、鼓樓、正殿、配殿、後殿和無上閣等建築,溝崖廟宇建築中最高、最險的一組建築。整體建築分布在4層階梯式高台上。最下層有觀門1座,保存至今。其形制為單檐歇山頂,上覆灰色布瓦,冰盤石檐,檐下嵌白色石匾額,上刻「護國中峰頂玉虛觀」。觀門內左右建鍾、鼓二樓,左為鍾樓,鍾高1.3米;右為鼓樓,鼓已散失,僅存四壁。正殿面闊10米,進深4.8米;配殿面闊9.5米,進深4米,均已不存。殿前有石碑2通,分別刻有「溝溝崖中峰頂玉虛觀碑記」及「重修碑記」,碑身及碑座均完好。觀下有銀杏樹1株,為北京市一級古樹名木。
碧霞宮位於玉虛觀與斗姥宮之間。清光緒二十四年重修。有正殿3間,左、右配殿各3間,宮門3間。正殿為硬山式六檁前廊式建築,現存後牆、左右山牆及部分柱檁,殿基寬8.5米,深5.4米。左右配殿存部分殘牆,宮門殘存台基。
斗姥宮位於東峰山腰。清光緒二十四年修葺。建有宮門、正殿、配殿。正殿右前處一巨大山石與左配殿相對。其建築均已坍塌,僅存部分牆體。正殿及左配殿均為3間。正殿寬8.8米,深4.3米;配殿寬6.3米,深4米。宮門狹小。宮門外有硬山式灰色布瓦小房,存留後牆、左右山牆及後部房頂。

聖蓮山
聖蓮山(聖米石塘蓮花山)位於北京西南,房山區西北的群山峻嶺之中,海拔930米,是道教的聚集之地。聖蓮山山勢陡峭,巍峨俊秀,山下幽谷深邃,溪流潺潺,山澗峰高崖陡,絕壁森森『山上流雲霧海,變化無窮『叢林茂盛,古樹參天,廟觀亭閣掩映於濃蔭崔蓋之間,山間路徑有秀的特色,舒展與騎縫古剎之間,而且還集中展示了雄、險、奧、絕、秀的特點,素有京西小五嶽之美譽。
「道家風骨佛光照,奇峰峻石聖水靈」,這是聖蓮山的真實寫照。南天門一峰分兩分院,佛門、道家兩重天。早在明朝時期,佛教便在山上建宮立廟,名為勝泉寺。相傳摩訶老祖是在聖米石塘之中,食聖米、飲聖水而得道成仙,所以佛教在當時非常興旺;隨之道教也落腳於此地,後建蟠桃宮於勝泉寺的後山北側,俗稱北廟,觀中主持善於醫道,又有聖水洞之聖水有調理百病,延年益壽之功效,故此名聲大噪,進香朝拜,尋醫求葯者絡繹不絕。在民國時期尤為鼎盛,當時的達官貴人、藝術名家也慕名而來,而且不惜重金建別墅於觀中,至盡舊址尚存。蟠桃宮、聖水寺、關帝祠等建築群體及眾多景點、景觀,又重新隱現於奇峰幽谷之中。
蒙古包的塞外風情;三合院、四合院的幽靜和古樸;飛檐斗拱的仿古大戲樓,可讓您欣賞到各種形勢的節目,還有讓您一展才藝的機會。每當夜幕降臨的時候,天上的星光與景區的燈光交相互應,混為一體,無不讓人流連忘返、心曠神怡。
聖蓮山風景區是一處遠離喧囂、遠離污染、遠離煩惱的奇山聖地,它以一流的服務設施恭候中外遊客的光臨。

妙峰山
妙峰山風景名勝區妙峰山風景名勝區位於京西門頭溝區境內,距市中心50餘公里,面積20平方公里,景區以「古剎、奇松、怪石」而聞名。妙峰山屬太行山脈,火成岩結構,主峰海拔1291米,山勢峭拔,花草清麗。
北京市名山之一,京郊遊覽勝地,區位於京西門頭溝區境內,門頭溝區與昌平縣界山,屬太行山余脈。位於北京西北30餘公里,距市區55公里,海拔1291米,面積20平方公里。舊名仰山,以「古剎」、「奇松」、「怪石」、「異卉」而聞名。因山勢雄峻,五峰並舉,妙高為其一,故亦稱妙高峰。山上林木蔥蘢,風景優美,古多廟宇,有日出、晚霞、霧凇、山市等時令景觀、有我國品質最好的千畝玫瑰花,以創建於明末的「天仙聖母碧霞元君廟」著名。廟踞金頂,清至民國間,每年農歷四月初一至十五舉行盛大 廟會,山因以著名。抗日期間廟毀,廟會遂衰。今仍以自然風光之美著稱,尤以山南櫻桃溝景色為佳。附近澗溝多玫瑰花。現為全市重點綠化區。
久負盛名的妙峰山娘娘廟始建於遼代,三處廟宇群(靈感宮、回香閣、玉皇頂)依山取勢,參差錯落,高低有致,14座殿宇分別供奉著釋、道、儒、俗各路神靈,是明清時期華北地區的民眾信仰中心。
北京的廟會起源於遼代,稱「上巳春遊」。元、明兩代廟會進一步興起。妙峰山廟會始於明代,每年農歷四月初一至十八妙峰山開山半月余,日以萬計的香客絡繹於途,有的一步一揖,三步一扣首;有的竟以背鞍、滾磚、耳箭、懸燈等方式進香以示虔誠。各種民間香會邊走邊練,幡旗飄揚,鼓磬齊鳴,觀者如潮。妙峰山廟會期,京都萬人空巷,其規模堪稱華北之首。
妙峰山傳統廟會始於明代崇禎年間,距今已有300餘年的歷史。每年的農歷四月初一至十五,來自全國各地數十萬善男信女,幾百檔民間花會匯聚妙峰山,朝頂進香,酬山賽會,施粥布茶,場面之壯觀,信眾之虔誠實屬罕見。清《燕京歲時記》載:「妙峰山每屬四月,自初一開廟半月,香火極盛,人煙幅輳,車馬喧鬧,夜間燈火之繁燦如列宿,香火實可甲於天下矣」。1925年,北京大學國學門研究所對妙峰山廟會進行了專門調查,出版了《妙峰山進香專號》,此次調查開創了我國民俗學田野調查的先河,妙峰山因此成為中國民俗文化的發祥地。

丫髻山
丫髻山風景區位於北京市平谷區劉店鄉(距北京91公里),因山顛兩塊巨石狀若古代女孩頭上的丫髻,因此得名丫髻山。四方百姓又稱丫髻山為「東大山」。距東直門70公里,距金海湖45公里。丫髻山海拔363米,丫髻山上的碧霞元君祠為京東著名道觀,始建於唐代鼎盛於元、明、清三朝;丫髻山磕頭溝原有雲岩寺,分上下兩寺,始建於遼代,後經多次重修。上寺建築懸崖峭壁上,其規模之大,工程之險,古來罕見。
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道教名山丫髻山,經過近兩年的整修,日前重新迎接遊客。丫髻山四月廟會於明時興起,京、津、魯、晉、豫等地善男信女紛紛來此朝山進香,每天多達數萬人。因此,丫髻山廟會也成為華北四大廟會之一。丫髻山景區有個狀若仙桃的巨石被兩山夾持,當地村民稱之為「神桃峰」。歷經數萬年的風吹雨打,現如今,這顆碩大的「神桃」依然能分辨出桃嘴和桃身,遊人從老遠便可看到,成為「桃鄉平谷」不可多得的一處亮麗美景。
自元代起,丫髻山一直是京城一帶人們瞻拜祈禱的聖地。上至皇帝後妃,宗室王爺,達官貴人,下至文人墨客,市民村夫,皆有逛東大山廟會的習俗。而廟會期間更是人如潮湧。山上有公元1715年(康熙五十四年)碑文,記載了當時的盛況:「每歲孟夏,四方人士會於此者,或輦紙帛,或升香燭,拜叩登山,名為勝會,駢肩疊跡,不可勝計」這種盛況一直持續到1946年。
相傳唐朝即有道士在丫髻山上結廬修煉,明朝曾敕賜「護國天仙宮」匾額;碧霞元君祠、玉皇閣等十多座原廟宇在1949 年前夕被毀,後經當地信眾又重新在山頂建了元君殿和山門,恢復了山下的紫霄宮。每年農歷四月初一至十五舉辦「丫髻山廟會」和9月12-10月2日舉辦「金秋金果碧霞蟠桃採摘節」。
丫髻山東大山廟會為華北地區四大廟會之一。一九九四年,丫髻山廟會被載入中國社會科學院出版的《中國道教大辭典》。

-------------------------------------------------------------------------------------------------
最後四個道觀都有山水風景旅遊開發,適合花一兩天去玩兒玩兒。其他的周邊道觀,比如豐台大灰廠的娘娘廟之類的,坐公交就能當天去當天回。
內容已經太多了,後四個道觀你可以具體網路當地景點官網。
好了,祝玩兒的開心。

Ⅳ 游覽聖蓮山景區的作文,在哪裡謝謝了!😁

聖蓮山又稱蓮花山,古稱太山,因整個山體酷似一片片蓮花瓣,故名。位於北京西南,房山區西北的群山峻嶺之中,海拔930米,道教的聚集之地。山勢陡峭,巍峨俊秀,山下幽谷深邃,溪流潺潺,山澗峰高崖陡,絕壁森森『山上流雲霧海,變化無窮,叢林茂盛,古樹參天,廟觀亭閣掩映於濃蔭崔蓋之間,山間路徑有秀的特色,舒展與騎縫古剎之間。可從神牛嶺,經28盤上山,上山時步道上有28星宿。半山腰有孔雀翎,救苦極樂葯王廟,正義守護神關公祠,普度眾生蓮花聖母建於1924年,建在刀削斧劈般的山崖上,高4米,腳踩蓮花,手持凈瓶,金童玉女左右,迎客松小站,山半頂有卧山濟世大石佛雕,山頂雲海翻滾,一覽眾山小的喜悅,俯瞰整山似朵盛開蓮花,故名聖蓮山。蓮子峰:海拔930米,孤峰聳立,直插雲霄,空中觀看似蓮花中蓮籽,峰壁有明代「蓮子峰」三字鐫刻。可徒步也可坐纜車返回,過天街、從逍遙谷下山,山色植被鬱郁蒼蒼,經過閻王鼻子比較陡峻需要抓著鐵鏈,有點挑戰性,沿途景色比較清幽,深林覆蓋率達到80%,種植著珍惜植物,野花少了點,也沒有野果。山底有千佛殿,金光大佛一座面色威嚴慈祥,數千小佛,在過有道片河,河中太公釣魚一像,順著走下去有羅漢山,山腰豎立十八羅漢,形態各異指點眾生。山腳神牛一頂,好大的老子道德經石像一座,豎立著,爬上爬下挺有趣,祭拜台、山下一條小瀑布。斜視玄女洞,神鹿仙鶴山奈頂。有條懸蓮子鎖,膽肥的可以走一走,往下看會哭的。夏日觀雪不知道在哪,沒找到。爬山強度:中級,建議帶點冰水。時程:全程用差不多三小時。山上轉轉還要時間。

Ⅵ 北京的冬天有什麼山可以爬的

1,聖蓮山風景區

聖蓮山風景區位於北京西南部(距市中心90餘公里)房山區史家營鄉。距房山行政中心良鄉城60公里。海拔930米。海拔 1030米,屬暖溫帶半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特徵明顯。

2,北京千靈山公園

北京千靈山公園位於北京市王佐鎮西北,與戒台寺緊臨,距京城30公里,規劃面積12.5平方公里。景區千峰競秀,景色奇佳。主峰海拔699米,是北京西南第一崇山。

3,妙峰山風景區

妙峰山風景區位於北京市門頭溝區妙峰山鎮。109國道34公里處。距北京市區55公里,是集人文和自然風光於一體的自然風景旅遊景區。

4,鷲峰

鷲峰,位於海淀區北安河鄉,原名秀峰,因嶺頭如一隻兀立的雄鷲得名。其海拔約為450米,有數株古松挺立山巔,故有小黃山之稱。著名景點有森林浴場,雲岫亭等。

5,香山

香山公園,位於北京市海淀區買賣街40號,北京市區西北郊,佔地188公頃,是一座具有山林特色的皇家園林。景區內主峰香爐峰俗稱「鬼見愁」,海拔557米。

Ⅶ 聖蓮山風景區

聖蓮山風景區是國家AAAA級景區、房山世界地質公園,位於北京西南,房山區的花上人間——史家營鄉,距北京西四環僅60公里,交通方便。

聖蓮山風景區是北方的大道場,有「南有武當,北有聖蓮」之稱,景區內坐落著巨大的老子座像,總高57米,擁有深厚的文化底韻。南天門一峰分兩院,佛道兩重天。

聖蓮山擁有「絕對」一副,上聯曰:北京京西西山山泉泉水水潤萬物,下聯曰:聖蓮蓮花花開開悟悟道道法自然。橫批:大道聖蓮。

聖蓮山景點:

主要景觀有山門、神牛嶺、佛椅山、斑馬石、三碰水、檀香茶舍、祭拜台、九龍谷、翠屏峰、二十八盤道、鷂子翻身、蟠桃宮、九蓮洞、三清殿、古真堂、打坐台、八仙洞、天街、蔡義先墓、李娘子宅、長春洞、關帝祠、西山聖母、通天洞、夏日觀雪、長星觀、萬仙洞、聖水洞、聖米石塘、望鄉亭、南天門、百里卧佛、聖蓮寶塔、古碾房、杏林塔院、逍遙谷等。

Ⅷ 北京房山一日游好去處

北京房山一日游去這些地方:周口店北京人遺址、石花洞風景名勝區、七渡花果山、聖蓮山風景區、房山十渡等。

周口店北京人遺址

十渡的由來介紹:遠古的拒馬河水很大,河上不能架橋,每拐一個大彎進一個村莊就有一個渡口,在一渡至十渡20千米內共有10個彎,也就有10個渡口,十渡也就由此而得名,另一種說法就與佛教有關,「十渡」是佛教「十方世界,普渡眾生」的簡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