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高清圖片 » 藕池長什麼樣子圖片
擴展閱讀
樂視手機圖片怎麼刪除 2025-05-25 12:35:14
早上佛送福動態圖片 2025-05-25 12:18:55

藕池長什麼樣子圖片

發布時間: 2023-01-12 07:23:49

1. 我的地長90 米寬40米我的藕池該怎麼建設

用土工膜建設,根據地形劃分4個藕池,中間起壟,便於管理。


土工膜是建設藕池的首選,土工膜來信

2. 怎樣種植蓮藕

蓮藕的栽培技術
一、栽培季節與茬口安排
荸薺不耐霜凍,需在無霜期生長。在長江中下游地區,立秋前可隨時育苗移栽。可與水生蔬菜蓮藕、茭白,水生經濟作物席草、水稻、麥、油菜等前後接茬。在小滿至芒種期間栽植的統稱為早水荸薺;小暑至大暑期間栽植的統稱為伏水荸薺;在立秋至處暑期間栽植的,統稱為晚水荸薺。早水荸薺在立冬前後採收,後茬可栽油菜、三麥或席草;伏水荸薺在冬至至春分採收;晚水荸薺在春分至清明採收完,後茬可作水稻秧田。在華南地區氣溫較高,早栽不能早結球莖,一般多種植晚水荸薺。

二、培育壯苗
荸薺無論採用分株繁殖還是球莖繁殖都是先育苗後栽植。苗的質量優劣直接影響到栽植後活棵期的生長狀況、抗禦自然災害和病蟲危害的能力以及球莖的個數和重量。因此,培育荸薺健壯苗就成為奪取高產穩產的首要條件。
1、嚴格選留種,保全苗 作為種用荸薺必須在上一年植株生長的後期對地上部進行觀察。將地上部群體生長整齊一致、無倒伏或倒伏輕微、無病蟲危害的田塊定為留種田,此為初選。荸薺收獲時,從留種田中選外形圓整、表皮無破損、芽頭粗壯、皮深褐色、單球莖重在15~20g以上、符合於所採用品種特徵的球莖貯藏越冬,再進行復選。伏水荸薺4月中旬、晚水荸薺6月下旬至7月上旬進行催芽育苗時,從貯藏的荸薺中選擇飽滿、表皮光滑且色澤一致的球莖。皮色不一致的花薺通常是帶病薺,應予剔除。將選出的芽頭粗壯的種薺進行育苗,此為決選。
2、葯劑浸種浸根,育無病苗 荸薺稈枯病是荸薺生產上的大敵,農民稱為瘟病。常因此病的危害導致荸薺減產,嚴重者甚至絕產。種薺帶菌是以後病菌擴展、蔓延的主要來源。若種薺帶菌,在生長期中即使多次用葯防治,也基本上效果甚微。而採用育苗前葯劑浸種,栽植時用葯浸根的方法,防病效果十分顯著。具體做法是在育苗前用25%多菌靈500倍液浸種8~12h取出瀝干,然後催芽育苗。栽植前用25%的多菌靈 500倍液浸根16~24h。
3、假植促根,育壯苗 荸薺栽植後必須早發棵、早分櫱、早分株、早封行,才能早結薺,獲高嚴。因此,栽植苗必須根系粗壯發達。假植是促進發根的有效手段。通常荸薺最初排種時球莖相距 3cm,大約 20~25天,苗高 20~25cm時移苗假植 1次,移苗距離放稀到12~15Cm,這樣既利於發根,又擴大了苗的營養面積。移苗時發現病苗、瘦弱苗還可及時剔除。
4、淺水薄肥,育大苗 育苗期間尤其是伏水荸薺育苗期間溫度不穩定,有時溫度偏低,不利苗的生長。苗期灌淺水可以提高土溫,促進苗的生長。一般在移苗之前灌水深1~2cm,移苗後,隨著苗長大,氣溫也逐漸升高,灌水深掌握在2~3cm,最深不宜超過4cm。苗期追肥宜輕施勤施,當苗高10cm左右時澆稀糞水1次,隨即澆水,以後每隔5~6天澆稀糞水1次。這樣在栽植時苗高可達35~40cm,有的甚至達60cm以上,葉狀莖粗0.5cm以上。

三、適期栽植
長江中下游地區荸薺從5月份到8月份都可以栽植。一般栽植早的,無論是球莖苗,還是分株苗,均表現為光合面積大、單株產量高。7月30日與8月4日栽植期僅相差4~5天,但每666.7㎡產量就相差430kg之多,這與分株苗栽植後所需較長的緩苗期以及分櫱、分株的最適期有關,故分株苗栽植不宜過遲。一般早栽優於晚栽,以6月15日栽植的產量和大薺率最高,品質最好。隨著栽植期推遲,產量下降,大薺率降低。但栽植期也不是愈早愈好。過早栽植的荸薺,由於母株叢形成時常遇梅雨季節,過密的分櫱常易引起內部濕度過高,通風透光差,葉狀莖極易感病,造成減產。所以,確定適宜的栽植時期,既要考慮到茬口的安排,同時更要考慮到使分櫱盛期避開高溫多濕的季節,防止病害的大面積發生。

四、栽植用苗的選擇
荸薺栽植用苗分為球莖苗和分株苗2種。所謂球莖苗,就是將種薺催芽育成小苗,最後以球莖為栽植單株,每一種球只育成1株苗;分株苗是指在定植前盡量提早用球莖育苗,促其多分櫱和分株,栽植時將分櫱和分株—一拆開,每一栽植苗含有葉狀莖3~4根,每一種球可育成數株苗。球莖苗定植後緩苗期短,早期分株多且停止早,採收時球莖的大薺比例比分株苗的高,但田間易造成局部分株、分櫱過剩,互相擁擠,遇大風暴雨時會引起倒伏,還易發病。一般栽植期偏晚的,如7~8月栽植的宜用球莖苗;而分株苗定植後緩苗期較長,只適於早栽(5~6月),若栽植過遲,則由於高溫期較短,植株分櫱和分株較少,田間葉狀莖密度不夠,產量不高。5~6月栽植的分株苗,分株、分櫱均勻,葉狀莖生長健壯,田間通風透光良好、發病輕。此外,採用分株苗還可節省用種量,結薺早,增產潛力大。

五、合理密植
建立合理的群體結構是豐產的基礎。荸薺球莖的充實膨大依賴於地上葉狀莖源源不斷地供給充足的光合產物,群體愈是合理,球莖的膨大發育愈是充分。群體過大造成郁閉現象,光合效率低,莖葉軟弱,容易感病;群體過小不能充分利用光能。據試驗,麥茬早水荸薺用分株苗栽植時每666.7㎡栽3000株最適宜,表現為分株結束遲,葉面積指數較適宜,內部通風透光較優,葉狀莖壽命長,光合強度下降慢,地下所結的球莖於物量高,產量高。麥茬早水荸薺用球莖苗栽植時以每 666.7㎡栽 1000株最適宜,表現為分櫱分布較為合理,生長健壯,通風透光好,光合強度高,產量高。對於單季中、晚稻秧田和夏茭白、席草茬的伏水荸薺,若用球莖苗栽植,密度以每666.7㎡2500~3000株為適宜,行距 70~80cm,株距30~40cm;若用分株苗栽植,密度以每 666.7㎡4000~5000株為適宜,行距 50~60cm,株距 25~30cm。接早稻茬的晚水荸薺,須栽植球莖苗,於7月30日前栽植的密度以每666.7㎡4000株為適宜,行距50~60cm,株距30cm左右;8月栽植的密度以每666.7㎡4500~5000株為適宜,行距40~50cm,株距30cm。

六、肥水管理
栽植荸薺,首先要施足基肥,以改良土壤結構,增加土壤肥力。荸薺在苗期、生長初期及分櫱期對磷的吸收率很高,因此,磷肥要作為基肥施用。一般每666.7㎡施堆廄肥2000~3000kg,過磷酸鈣15~20kg,氯化鉀10kg。定植以後,隨著葉狀莖的生長,分櫱、分株不斷發生,植株吸肥量逐漸加大。在母株旺盛分櫱之前需重施1次氮肥,到抽生結薺莖時再施1次氮肥,促進葉狀莖封行,防止早衰,一般每次每666.7㎡施尿素15kg。在分櫱、分株初期適當補施磷肥,一般每666.7㎡施過磷酸鈣 10kg。整個生育期不能缺鉀,特別是進入結球期。缺鉀嚴重時,地上部生長不壯,球莖不夠充實。因此,在分櫱、分株初期,結球初期和中期應適量施用鉀肥,每次每666.7㎡施氯化鉀10kg。此外,在球莖膨大始期噴乙烯利1000μ1/L或0.2%的磷酸二氫鉀,對荸薺生長具有良好的促進作用,特別是對球莖膨大作用明顯,因而增產較顯著,二者分別比對照增產18.46%和13.7%。早水荸薺定植以後,當時氣溫還不高,植株本身蒸騰量較小,故灌水宜淺,為2~3cm;以後隨著葉狀莖伸長逐漸加深灌水,但一般不超過10cm。在分櫱、分株和結薺期,田間不能缺水。但在施氮肥後為避免徒長,可短時間淺水管理,出現徒長趨勢時可適時擱田。在地下球莖充實膨大後,地上部葉狀莖常會倒伏,此時必須排乾田水,以免早熟的球莖萌芽。晚水荸薺栽植時正值高溫季節,若缺水,會因地表溫度高,使幼苗受灼傷,故要及時灌水,以5~6cm為宜,活棵後轉入正常生長,應經常保持7~9cm的較深水位,促進快速分櫱和分株,在短時間內建立起足夠的營養體系,為以後結薺打下基礎。在田間越冬的球莖,冬季仍需保持1~2cm的水層,防止土壤凍裂而流入雪水,凍傷球莖。

七、病蟲害防治
(一)病害防治 主要是荸薺稈枯病的防治。在中國荸薺生產上危害最嚴重的病害是荸薺稈枯病,屬真菌性病害。多在高溫季節開始發生,發病早、蔓延快、損失大。
1.症狀
(1)葉鞘的症狀 植株首先在基部葉鞘上發病,產生暗綠色水漬狀不規則形病斑,以後逐漸擴展至整個葉鞘,最後,病斑乾燥變為灰白色,上生黑色小點或長短不定的黑色線條點,即為病菌的分生孢子盤。
(2)葉狀莖的症狀 基部葉鞘上的病斑進一步向上擴展,使葉狀莖發病。在濕度大時。起初病斑亦為暗綠色,水漬狀,典型病斑為梭形,也有橢圓形或不規則形的。病部組織變軟凹陷,易倒伏。其上生黑色小點或黑色短條點,有時呈同心圓狀排列;天氣乾燥時,初期病斑為淡褐色小斑點,病斑易失水乾燥,中間灰白色,外圍暗褐色。病斑可擴大相互聯結成長條狀枯黃色大斑,有時病斑上下的組織乾枯形成區域較大的枯死斑。一般不生黑色線條點,重者可使莖稈枯死倒伏,呈暗黃色。早晨露水未乾或濕度大時,病斑表面可見大量淺灰色霉層,用放大鏡觀察時為無色或帶白色的團,為病菌的分生孢子。葉狀莖上的多數病斑常因雨水沖刷僅見黑色小點,很少或幾乎檢查不到分生孢子。
(3)花器的症狀 主要危害鱗片和穗頸部,引起花序枯死,症狀與葉狀莖上相似。
2.傳播途徑 據觀察,病菌在田間主要先形成中心病鞘和病稈,隨雨水和灌溉水傳播擴散,因此病害在田間往往是成片發生。
3.發病條件及田間病情消長動態 病菌生長最低溫度為5℃,最高溫度為32℃,最適溫度為23~29℃。因此,在長江中下游種植的早水荸薺(5月上旬定植)若在老病圃定植,發病早,6月下旬至7月中旬進入發病高峰,葉狀莖成片倒伏枯死;7月底至8月初隨降雨量增加而發病嚴重,出現第二次高峰。
6月中旬定植老病圃的伏水荸薺一般在7月中、下旬開始發病,8月中、下旬進入發病高峰,9月底至 10月初病害逐漸停止發展。7月中、下旬定植的晚水荸薺,一般在8月下旬開始發病,9月至10月進入發病盛期,10月中下旬為發病高峰。早栽一般比遲栽發病早而嚴重。據觀察,其發病的早遲與輕重,除種薺養帶菌和在老病田種植外,常常與雨水多少、地上葉狀莖封行早遲、施肥策略等都有密切關系。一般封行早的發病重。前期偏施氮肥,加上多雨天氣,病害極易流行。
4.防治技術 在防治上強調以防為主的綜合防治措施。
(1)選用抗病品種 根據接種試驗和田間觀察,荸薺品種間抗病性有一定差異,但無一表現高抗。
(2)種球處理 種球用 25%多菌靈250倍液浸 24h後育苗。定植前再進行浸根處理(16h),可基本消除種苗帶病傳播。
(3)實行3年以上的輪作 栽植荸薺1茬後3年內輪作其他作物。
(4)注意灌水方式 最好劃小塊,圍小埂灌溉,避免病菌隨灌溉水傳播。
(5)大田噴葯保護 在封行前(揚州在7月底~8月初)密切注意病情動態,一經發現病稈立即噴葯保護。常用的葯劑有 25%多菌靈250倍液,45%代森銨 1000倍液,50%代森錳鋅 500倍液,50%退菌特 500倍液。每 5天噴 1次,病情控制後可延至 10天噴 1次。最好使用 2~3種葯劑,交替噴霧。
(二)蟲害防治 荸薺生產上最嚴重的蟲害是白禾螟,長江中下游地區在荸薺生育期間發生不完整的4代。一、二、三、四代發生時間分別為6月上旬~7月中旬,7月中旬~8月上旬,8月中旬~9月中旬,9月中旬~次年6月上中旬,其中第三代是發生量最大、危害最重的世代,也是防治的重點。主要以幼蟲鑽入葉狀莖蛀食,造成葉狀莖大量枯死,以至少結或不結薺。防治措施:及時清理荸薺殘茬,壓低越冬基數;田邊、溝邊雜草不宜全部清除,有利於保護天敵;合理用葯,重點防治第三代,掌握在卵塊孵化高峰用葯,以樂果1500倍液、乙醯甲胺磷1500倍液噴霧效果較好。並交替使用為宜。

八、采 收
荸薺球莖的成熟度是影響品質的一個重要因素。球莖膨大後開始是皮薄肉嫩含水分多,以後皮變厚,干物質增加。早、伏水荸薺結薺早,可比晚水荸薺早採收。但早收的球莖含澱粉多,味不甜。一般12月份以後,球莖內含糖量增加,皮色深紅,鮮食和罐藏都適宜,為採收適期。為延長荸薺的供應期,可在結凍前採收貯藏,一直可供應到第二年的5月份。晚水荸薺可在田間越冬,第二年3月底萌芽前採收。春季採收的球莖皮厚、肉質較粗老,品質下降,但頂芽充實,作種用最宜。一般都用疏齒耙掘取,要盡量防止掘破球莖。

3. 泰國花旗蓮藕跟南斯拉夫雪蓮藕有什麼區別

1.泰國與「泰國花奇蓮」
也先介紹一下網上有關「泰國花奇蓮」(也叫「泰國花奇藕」)的資料。這里,引用「山東神農水生蔬菜科研基地」的介紹:「泰國花奇蓮是國內目前最高產的一種稀有蓮藕,在泰國就獨領風騷,以它的花、葉、蓮藕的獨特和產量的巨高稱之為奇,得名為花奇蓮。花奇蓮要比普通蓮花大而艷,觀賞價值高,葉要比普通蓮葉大近兩倍,葉面直徑80~100厘米,蓮莖粗大強壯,產量更是誘人,畝產7000~9000公斤以上。泰國花奇蓮藕身特大,潔白,主藕4~6節,長約1.5~2.3米,口感清脆、微甜、無渣、不澀,似水果味,澱粉含量高。特別聲明: 泰國花奇蓮已通過國家行政管理總局、商標局注冊。任何單位和個人都無權實用或冒用泰國花奇蓮名字,如有違規使用或冒用,我中心將通過法律手段嚴厲打擊。」順便說明一下,本人在「山東神農水生蔬菜科研基地」網站上看到的所謂「已通過國家行政管理總局、商標局注冊」的商標,只是「花奇蓮」三個字的「注冊受理通知書」。請注意,「花奇蓮」三個字的「注冊受理通知書」不能說明「泰國花奇蓮已通過國家行政管理總局、商標局注冊」。
本人在此只想說幾句話,供參考:
其一:泰國蓮(Nelumbo nucifera)的分布很廣,幾乎遍布泰國全國。但是,泰國的蓮藕栽培主要目的是採收花朵,其次是蓮子,少部分採收蓮藕,也有極少的地區採收荷葉干製成食品包裝材料。泰國是個佛教國家,民眾廣泛信奉佛教,荷花主要用於敬佛。蓮子栽培量不大,在泰國北部地區有少部分栽培,而且泰國蓮子產量遠不及中國的優良品種。至於蓮藕,在泰國北部有極少部分採收食用,但相比中國蓮藕品種而言,產量都很低。在中國蓮藕種植者眼裡,泰國蓮藕基本沒有栽培價值。相反,泰國專家反而在尋求引進中國的蓮藕品種,譬如對武漢市蔬菜科學研究所選育的蓮藕品種就曾經進行過引種試驗。但是,由於生態型的差異,中泰兩國的蓮品種,在相互引種的時候,均表現出與原產地較大的差異。
其二:。泰國方面絕大多數涉及蓮研究的專家或知名業余愛好者都來本單位考察交流過,累計不下50人次。可以說,泰國從事蓮研究的專家和業余愛好者,本人所在單位專家與之大多有過接觸和交流。所以,本人所在單位專家對泰國蓮研究和生產情況有比較清晰的了解。
第三,就本人所知,泰國不存在「在泰國就獨領風騷」,而且在中國山東地區表現為「國內目前最高產的一種稀有蓮藕」品種「泰國花奇蓮」。

2.南斯拉夫與「南斯拉夫雪藕」

據俄羅斯朋友介紹,在阿斯特拉罕州的伏爾加河三角洲地區(the Volga River Delta)有栽培,但栽培規模小,而且主要用作觀賞。那裡的蓮(Nelumbo nucifera)在生態型上與中國長江流域和黃淮流域所產蓮藕有較大差別,表現非常明顯的一點是藕形小,菜用價值遠遠不及中國產的蓮藕。以中國人的消費習慣,裏海流域所產蓮藕談不上是「優質白蓮藕」。那麼,所謂「南斯拉夫優質白蓮藕」(即所謂「南斯拉夫雪藕」的親本)究竟從哪裡來的?
山東「齊魯網」農科頻道2006年4月17日播出的節目介紹,2000年在壽光菜博會上,徐守軍「用自己跑運輸積累的幾萬塊錢資金」,購買了「外國品種叫南斯拉夫白雪藕」的120個蓮子芽。不知道這一說法,是否可以說明所謂「南斯拉夫優質白蓮藕」的來源。但是,即便如此,也值得懷疑。
還有個問題,所謂「南斯拉夫雪藕」究竟從何而來?據稱,是用所謂「南斯拉夫優質白蓮藕」做母本「與我國優質白蓮藕雜交」選育而來的。同樣是山東「齊魯網」農科頻道2006年4月17日播出的節目,介紹了所謂「南斯拉夫雪藕」的選育者徐守軍種植和「雜交」蓮藕的事跡:
「2006年,草長鶯飛的四月。我們挑戰吉尼斯攝制組再次來到了平邑縣徐守軍的藕池旁。徐守軍拿來挑戰的是一個面積不到2分地的藕池,結果從裡面挖出來了將近7000斤藕。根據這個結果推算,畝產量毛重在40000斤左右,凈重也不低於30000斤。憑借這個成績,徐守軍不僅摘得了當月的月度冠軍,還入圍了年度總冠軍的評選。徐守軍是怎麼取得這樣高產量的呢,這還得慢慢談起。」
「到了2002年……產量沒有想像中的高,體型也不好看。他開始到各地找專家咨詢,專家告訴他,藕的性狀五年就會退化,要想保持高品質,就必須雜交。徐守軍聽取了專家的意見,開始嘗試著雜交。這雜交的學問就更大了。一開始,老徐拿引進的品種跟鄂蓮4號雜交。雜交之後口感不行,產量也不行,產量在4000左右。於是,老徐繼續拿它跟鄂蓮5號雜交了一次,品質還是不行。幾次三番的失敗沒有讓老徐氣餒,他繼續搜集新品種搞雜交。最後,在跟湖北的新品種179雜交了以後,藕的性狀突然間發生了改變。口感好了,產量也提高了,只是形狀不好看。徐守軍並沒有停下前進的腳步,他一邊嘗試著航天搭載,搞太空雜交蓮藕新品種……」
從這段文字看出,所謂「南斯拉夫雪藕」的選育者徐守軍從2002年開始所謂的蓮藕「雜交」:第一次「雜交」的結果「口感不行,產量也不行」;第二次「雜交」的結果「品質還是不行」;經過了「幾次三番的失敗」後,於第×次「在跟湖北的新品種179雜交了以後,藕的性狀突然間發生了改變。口感好了,產量也提高了,只是形狀不好看」,也就得到了所謂新品種「南斯拉夫雪藕」,並且於2006年獲得「畝產量毛重在40000斤左右,凈重也不低於30000斤」的成績。稍有育種常識的人,都可以看出這段文字是胡謅!蓮藕雜交育種,哪似這般變戲法一樣簡單、快捷?湖北也不存在什麼蓮藕「新品種179」。要知道,蓮藕雜交育種時,若2002年開始雜交,且一切順利的話,則一個正常的育種程序至少為:
2002年:能獲得雜交種子;
2003年:播種雜交種子獲得植株(年初播種,最早於秋季才能觀察蓮藕的表現。不過,實際育種中,雜交單株地下部分即蓮藕的鑒定篩選工作均在次年春季進行,而不在越冬前採挖觀測鑒定,否則,種藕難以越冬);
2004年:初步(僅僅是初步結果,因為評價依據只能是單粒雜交蓮子的後代)篩選出優選單株(春季篩選優良單株,用優選單株的種藕定植繁殖,進行無性繁殖,秋季才能觀察到單株蓮藕的表現);
2005-2006年:獲得少量優良單株或株系的種藕進行試驗或示範種植。
根據蓮藕生長發育習性,選育出一個能在生產上推廣應用的新品種,至少需要6~7年時間。蓮藕雜交育種時,一次雜交,要得出後代產品「口感不行,產量也不行」,或「品質還是不行」,或「口感好了,產量也提高了,只是形狀不好看」的評價結果,至少需要2~3年的時間。從「齊魯網」的介紹分析,所謂「南斯拉夫雪藕」的選育者徐守軍至少進行過三次以上的「雜交」,而且是在上一次「雜交」的評價結果出來之後進行的下一次「雜交」。從時間上看,他得到所謂「南斯拉夫雪藕」的優選單株至少需要8~12年的時間。真不知道,徐守軍進行所謂蓮藕「雜交」時,在經歷了「幾次三番的失敗」後,如何還能在2002-2006年的短短5年時間內,就選育出一個蓮藕新品種。

4. 蓮藕種植方法

蓮藕是水生植物,整個生長期都離不開水,藕田一般前期保持5-6cm淺水,中期水深15-16cm,後期再放淺水。

蓮藕喜肥,對肥的需求也較多,但不能施肥過多,可以薄肥勤施,在蓮藕的生育期要追加2~3次人類尿肥,在立葉開始出現時就要施1次肥,長出5片葉子時施第2次肥,開始結藕時施第3次肥。

蓮藕常見病害有荷葉枯萎病、蓮藕病毒病、蓮藕黑斑病、蓮藕腐敗病等,蟲害有蚜蟲、斜紋夜蛾、刺蛾等,要注意防治,水蛆會吮吸蓮藕根、莖、葉的汁液,可施石灰驅殺。一般5月中下旬要人工扯草一次,不要用農葯除草。

(4)藕池長什麼樣子圖片擴展閱讀

1、選種的時候都要選擇藕頭飽滿、項芽完整、藕身肥大、藕節細小、後肥粗壯和色澤光亮的母藕或充分成熟的子藕。

2、當蓮藕終止葉的葉背呈微紅色,基部立葉的葉緣開始枯黃時藕已成熟。挖藕前,先將池中水放凈,在池內覆蓋5公分柴草或秸桿,使土鬆散;挖藕時,先找到後把葉和終止葉,兩者連線所指的方向,便是藕的著生處。

5. 三年藕池,產出的藕發黃,有大量黑斑和壞藕,請問這是什麼病怎樣防治

蓮藕這是得了黑斑病了。

又稱褐紋病,僅發生在葉片上,嚴重時病斑匯合,葉片枯黃。防治:冬季田間徹底清除病殘葉並集中燒毀。發病初期摘除病葉,並噴葯防治。常用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或65%代森鋅600倍液,或1:1:160-200倍波爾多液,每隔10-15天噴1次,共噴2-3次。

一、蓮藕的種植時間

蓮藕種植的時間與地區和溫度都有關系,一般適合蓮藕種植的最佳時間是每年的三月、四月。最適合蓮藕生長的溫度是二十到三十度左右,所以最早栽種蓮藕的溫度也必須要達到十五度以上,不然成活的幾率不高。我國的南方和北方溫度差異有點大,所以南方一般是在二三月份栽種蓮藕,而北方會稍微晚一點四五月份才開始栽種。

二、種植方法

1、選種

蓮藕在選種的時候要注意觀察,在蓮藕的下部是否有長出新嫩芽,而且在嫩芽的旁邊也會重新長出一些新的根,這樣的幼苗是可以直接拿去栽種的。其次選種的時候我們都會選擇至少是要三節或三節以上的完好無損的蓮藕,盡量選擇一些看起來比較大沒有病害的完整的藕,並且新長出的芽看起來長勢比較旺的。藕種越大越好,這樣到時新發育的幼藕也會更好。

2、播種

蓮藕的藕種盡量不要放置太長時間,一般是選好之後就立馬進行栽種,在栽種之前首先要進行藕種處理,將藕種用針對性的葯劑進行攪拌之後就要拿去栽種,這樣可以提前預防很多在生長過程中因環境引起的疾病。栽種的時候盡量深栽,這樣到時長的藕又大又好。播種的密度根據你所選擇的的池塘大小進行估算,一般藕發育的比較快而且長開的面積也比較大,所以一般是每隔三十到五十厘米栽一株,而且在不久之後它會長滿整個池塘,密密麻麻。

3、田間管理

在種植完大概一個月之後池塘中的荷葉和荷花都會慢慢的長出來了,這時我們要將一些葉子和花蕾摘掉,避免它們吸收掉大量的養分,阻礙蓮藕的生長。在蓮藕的生長過程中,長出五六片荷葉的時候我們要進行一次施肥,肥料的可以選擇活性強的采法特菌肥。施肥主要是為了證明它是否成活,其次等到池塘中的荷葉基本長滿之後要施肥一次,這時說明已經出現了很多細小的嫩藕,需要有充足的養分,最後一次施肥是在池塘中已經慢慢沒有新的葉子長出,這時也就是說明池塘里的蓮藕正在慢慢的長大,所以需要大量的養分來維持它們生長。最後就是池塘中的水位不能太深也不能太淺,一般正常控制在十到十五厘米的樣子。

4、採收

等到蓮藕的終止葉背面的顏色帶有一點點紅色的時候以,就說明蓮藕已經成熟,可以進行採收了。因為藕長的比較深,而且你又不知道它是怎麼長的,所以你就要順著它的終止葉慢慢的往它的原始葉方向挖去,這樣挖出的蓮藕才是最完整的。

6. 幫我找一下田裡種藕怎麼種

蓮藕怎麼種植簡單方法,四個步驟種出粗壯的蓮藕

蓮藕在生活中很常見,可以清炒、熬湯、涼拌,做法多樣,口感香脆,深得人們的喜愛,特別在寒冷的冬季,用蓮藕熬湯,可以美容養顏、滋補養生。

    結語:蓮藕常見、營養價值高。蓮花可以觀賞,蓮葉出淤泥而不染,蓮子可以清熱解毒,蓮藕更具食療價值,這么看來,蓮藕真是水中一寶,如果你家的房前屋後有空地一片,不妨用來種植蓮藕。

7. 藕池河的簡概

藕池口位於長江右岸新廠下10公里處,在湖北省石首市和公安縣交界的天心洲附近。藕池河支流較多,從入口分為康 家崗及管家鋪二口,其下又分為若干支流。據其分合關系,習慣分東支、中支、酉支3條支流。按流量大小區分,管家鋪為主流.
東支從藕池口進口後經康家崗、管家鋪、老山嘴、黃金嘴(即湖北省久合垸北端),江波渡、梅田湖、扇子拐、南縣城、九斤麻、羅文窯北、景港、文家鋪、明山頭、鬍子口、復興港、注滋口、劉家鋪、新洲注入東洞庭湖,全長91公里。
從黃金嘴往西有一支流南下,稱藕池中支,在湖南境內稱荷花嘴河,從黃金嘴團山寺至陳家嶺(南縣南鼎垸頭上)分為東西兩支,西支稱陳家嶺小河,東支稱施家灣小河,過南鼎垸之後,在華美垸尾上兩支流相匯南下,經荷花嘴、下游港至下柴市與藕池西支相匯後,由三岔河至茅草街與法水、虎渡合流入湖。藕池西支,又稱安鄉河、官擋河,從康家崗,沿荊江分洪區南堤再經官擋、曹家鋪、麻河口、鴻寶局、下柴市、廠窖。三岔河至下狗頭洲,全長86公里,
另外藕池河東支至華容集成大垸北端殷家洲一支往西,經鯰魚須、宋家嘴、沙口、懸河口至九斤麻又與主流匯合,這段小河全長26公里,習慣稱站魚須河。藕池河東支到九斤麻後,一支往南,一支往東,形成X形,往南的稱淪江,經烏嘴。小北洲、中魚口、沙港市、三仙湖、八百弓至茅草街,與松滋及藕池中、西匯合入,淪江全長39公里。目前河床淤塞,全年能通航僅2-3個月,往東自九斤麻以下稱注滋口河。其交叉一段長約1公里多,系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開挖,稱扁擔河。

8. 藕池裡長滿綠色的小的圓葉植物是什麼

浮萍。

9. 蓮蓬藕種種植需要多深水

萌芽生長階段要求淺水,水位5-10cm為宜。隨著植株進入旺盛生長階段,要求水位逐漸加深至30-50cm。以後隨著植株的開花、結果和結藕,水位又宜逐漸落淺,直至蓮藕休眠越冬,只需土壤充分濕潤或保持淺水。水位過深,易引起結藕延遲和藕身細瘦。水位猛漲,淹沒荷葉1d以上,易造成葉片死亡。

(9)藕池長什麼樣子圖片擴展閱讀

作用

藕含有澱粉、蛋白質、天門冬素、維生素C及氧化酶成分,含糖量也很高。生吃鮮藕能清熱解煩、解渴止嘔;如將鮮藕壓榨取汁,其功效更甚,煮熟的藕性味甘溫,能健脾開胃、益血補心、故主補五臟,有消食、止渴、生肌功效。

1、清熱涼血:蓮藕生用性寒,有清熱涼血作用,可用來治療熱性病症;蓮藕味甘多液、對熱病口渴、衄血、咯血、下血者尤為有益。

2、通便止瀉、健脾開胃:蓮藕中含有黏液蛋白和膳食纖維,能與人體內膽酸鹽,食物中的膽固醇及甘油三酯結合,使其從糞便中排出,從而減少脂類的吸收。蓮藕散發出一種獨特清香,還含有鞣質,有一定健脾止瀉作用,能增進食慾,促進消化,開胃健中,有益於胃納不佳,食慾不振者恢復健康。

3、益血生肌:藕的營養價值很高,富含鐵、鈣等微量元素,植物蛋白質、維生素以及澱粉含量也很豐富,有明顯的補益氣血,增強人體免疫力作用。故中醫稱其:「主補中養神,益氣力」。

4、止血散瘀:藕含有大量的單寧酸,有收縮血管作用,可用來止血。藕還能涼血,散血,中醫認為其止血而不留瘀,是熱病血症的食療佳品。

10. 藕池河的發展史

咸豐十年(1860年),荊江大水,原潰口之下沖成藕池河。藕池口的形成打破了江北堵口、荊江大堤形成後江湖關系持續300多年的平衡——四口分泄了長江一大半洪水,使下荊江河段由於流量急劇減小而年拾淤塞萎縮彎曲,形成「九曲回腸」。洪水又把泥沙帶入洞庭湖,平均每年在洞庭湖沉積泥沙1億立方米,湖洲以每年6萬畝速度迅速增長擴大,洞庭湖開始由大變小,一如從前的雲夢澤。
藕池河近50年來一直處於持續大幅衰減狀態,使江湖關系發生了重大演變,其中多種變化帶來了負面影響。2003年6月長江三峽樞紐水庫蓄水運行,壩下游長江河道將長時期產生較大沖刷,並促使分流分沙進入急劇衰減的新階段。
藕池河是長江進入洞庭湖的支流之一,因為三峽大壩的攔截,現在藕池河已經沒有什麼水流入洞庭湖。現在進入豐水期,洞庭湖的水就倒灌藕池河,所以這條河裡的水更換得最慢。洞庭湖的水和藕池中支河的水有著一條明顯的分界線。淞澧洪道的水、洞庭湖的水清亮透明,融為一體,藕池中支河的水深暗呈泥巴色,兩股水界線分明。分界線距藕池中支河岸一二百米,在洞庭湖中綿延數里.
長江科學院分析成果顯示,三峽運行40a後,長江出現20000立方米/秒和30000立方米/秒流量時,藕池河的流量只分別剩下320、820立方米/秒了。同時我們還應看到,三峽樞紐運行後流量均化,出現20000立方米/秒以上流量的時間較少。此外,還預測到三峽運行40年後,藕池河洪道內還要分別淤積0.455億噸泥沙,過流面積進一步縮小。因此,藕池河必將快速走向基本衰亡的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