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大運天曉250摩托車2018年生產的油箱是多少升的
大運摩托車汽油箱的容積是13升。
天驍250是一款陽剛氣十足的個性車款,整車的粗獷線條勾勒出了呼之欲出的筋骨感,線條像是運動員的塊塊肌肉,看上去男人味十足。
顯然,粗獷和大氣是此車造型的主旋律,外觀設計雖說神似川崎的Z300, 但可以看出設計者是圍繞著肌肉筋骨感來打造此車. 譬如,炯炯有神的前方LED頭燈;稜角分明的後座乘員腳踏組件;利刃般犀利的車尾設計;流暢的「魚嘴式」造型尾燈。總之,這一切讓天驍250幾乎是渾身上下無處不陽剛,透著一股此排量區間同類車型很難具有的霸氣,營造出強烈的視覺沖擊力。
從試駕的表現來看,天驍250在3000r/min以下時的扭距釋放稍嫌含蓄,起步加速對油門的依賴性較強,轉速稍低時就要降低擋位。4000r/min左右是動力釋放的第一個高潮區,足以維持發動機用4擋以下在車流量較大的市區走走停停,需要加速時也不必刻意降擋,只要稍擰油門即可。發動機的抑震效果不錯,6000r/min以下都沒有太明顯的麻震感,只有在7000r/min以上才能感覺到明顯的震動,一款國產單缸發動機能有此表現,應該是值得肯定的。市區路況最值得關注的除了低扭,還有發動機的冷卻性能。
在行進中,天驍250的水冷系統表現出可靠運轉性能,不論蝸行停頓還是高轉速猛跑,水溫始終沒有越雷池半步,極其令人省心。此車採用中置單槍後減震設計,面對中速度過彎時,減震器的穩定程度比想像中要好,不過也因為考量到騎乘的舒適度,在避震內阻尼油搭載可能較稀,若以中高速度過彎時,車尾可能會產生些微的二次緩沖晃動,讓後輪的循跡性較差,但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也很簡單,換只高檔一點的改裝後減震即可。天驍250 的短軸距,讓操縱方面變得非常靈活,略高的手把設計也讓長途騎型感到較舒適,面對城市道路,高把手設定比較利於遊走市區,若做為通勤代步、偶爾熱血使用的車款,原廠搭配的CST輪胎,在晴天的表現不錯, 但遇雨天或者路面濕滑抓地力則會顯著下降, 這點是比較需要注意的。
② 曹操有一支「天下驍銳」,為何只在《三國志》里有所記載
曹操的手下有著一支非常神秘的軍隊,可謂是王牌軍隊,就是被稱為“天下驍銳”的——虎豹騎。而這么厲害的一支隊伍卻只在《三國志》里有所記載。最主要的原因可能是這支隊伍太重要了,曹操是嚴格保密的,導致了這么重要的軍隊,有關的記載是非常的少。
後來這支虎豹騎最終的去向,在正史里也沒有明確的記載,有可能是在曹丕建立了魏國之後,就並入了中央軍或是禁軍了。而曹操組建的精銳部隊,這一做法也影響了後來的李世民。李世民以輕騎為主力,征戰四方,他的“玄甲精騎”也是名揚天下。
③ 三國演義第五十九回故事梗概,約250字
小說《三國演義》故事梗概(2008-08-24 22:07:31)標簽:三國演義 小說 文學 書評 梗概 古典名著 雜談 分類:四大名著
寫在前面:
此博文為春泥原創,旨在給需要的朋友作參考,轉發請註明出處,尊重他人勞動成果。謝謝合作與支持!原來沒打出來的字已經用同音或形近字替代補充。
2009年5月4日再次修改細節
漢室傾頹·討伐董卓
東漢末年,宦官弄權,民不聊生。中平元年(公元184年),張角兄弟發動黃巾起義,官軍聞風喪膽。為抵抗黃巾,幽州太守劉焉出榜招兵。榜文前,劉備、關羽、張飛三兄弟萍水相逢。三人都有為國效力之心,於是結為異姓兄弟,投了劉焉。在與黃巾軍的對陣中,三兄弟各顯非凡的才能,兩番大敗黃巾軍,救了被張角打敗的董卓。董卓因三人白身而輕視三人,張飛欲殺董卓為劉備勸止。同破黃巾的朱儁、孫堅等人都有封賞,唯獨劉備被冷落,僅得安喜縣尉。到任四月,督郵來縣巡視,借機索要賄賂。因劉備不從而欲存心陷害,張飛得知後怒鞭督郵,三人被迫棄去職位,投了劉恢。不久參加平定魚陽之戰,劉備因立功被任平原令,開始有了一支人馬。
中平六年(公元189年),漢靈帝死,少帝繼位,為外戚大將軍何進所制。然而十常侍專政,皇宮內預伏極大危機。何進不聽曹操進言,終為十常侍誘殺。此時袁紹等領兵誅殺宦官。而何進曾調外兵入京,致使西涼刺史董卓進兵京師。董卓進京後誘呂布,殺丁原,逐袁紹,廢少帝,立獻帝,專權朝野,殘暴有如商紂。司徒王允假託壽誕,召集滿朝公卿商議,曹操自告奮勇前往行刺,為董卓發覺,危急中獻上自王允處借來的七星寶刀而脫身。
曹操被董卓追殺,逃至中牟縣為當時縣令陳宮所獲。陳宮義釋曹操,並棄官隨之離去。途經曹操之親戚呂伯奢家時,因誤會而殺害呂伯奢一家,並說出「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之語。陳宮憤怒,獨自離開。曹操隻身前往陳留,散盡家資招驀兵馬,親友皆來相投,亦有了一支人馬。曹操更寫信給袁紹,並會齊中原豪傑。十八路諸侯結盟共討董卓,聲勢浩大。而初次交手,便出現了內部問題,預示其不能成功的結果。
董卓那裡,派出大將華雄,斬去十八鎮諸侯多位上將,關羽自告奮勇卻因自身的地位而為眾諸侯所叱,唯曹操賞識人材,斟熱酒令出戰。酒尚溫,關羽已斬華雄而回。隨後大將呂布騎赤兔馬親出虎牢關,袁結亦派八路諸侯迎敵。眾諸侯難敵呂布之勇,危難時候張飛救下公孫瓚而與呂布交手。因呂布奇勇,關羽、劉備先後出戰,最終呂布不敵,敗退虎牢關。八路諸侯乘勝出擊大獲全勝,曹操暗中犒賞劉關張。
因十八路諸侯勢大,董卓放棄洛陽而遷獻帝於長安。盟軍入洛陽後各懷異心。孫堅拾得傳國玉璽而與袁紹反目,獨自退回江東時遇荊州劉表攔截。曹操見眾諸侯無進取之心,憤怒離去。諸侯之盟即解,甚至彼此火並。磐河處,公孫瓚與袁紹交戰時獨自落敗為一小將軍趙雲所救。自此趙雲投於公孫瓚帳下,然而公孫瓚卻不能用其才。此時,諸侯亦多有死於火並之中,江東孫堅也喪於劉表之手。
長安,董卓因諸侯之敗,而俞發專政且殘暴不仁。王允利用歌妓貂蟬設連環計,使呂布與董卓反目成仇。最終董卓被呂布殺於受禪台上,然而王允亦為董卓部將所殺。
奉立天子·擒殺呂布
董卓死後,中原大亂,軍閥混戰之中,青州黃巾又起,曹操前往討伐,編制了「青州兵」,曹操勢力再次擴大。曹操父曹嵩死於徐州。為報父仇,曹操借機征討徐州,並下令屠城。徐州太守陶謙向北海孔融求救,孔融又到平原找到劉備。劉備去公孫瓚處借了兵馬與趙雲,前往徐州助陣。
在曹操報仇的同時,呂布、張邈採納陳宮之言,襲了兗州,曹操被迫回戰呂布。濮陽城中一戰,曹操險些喪命。而劉備處,陶謙三讓徐州,使曹操費力征討不得的徐州為劉備唾手而得。
長安處董卓殘部發生內訌,曹操入長安救駕,借機將獻帝劫至許昌,開始了「挾天子以令諸侯」,大權獨攬。與此同時,江東孫策利用亡父孫堅留下的傳國玉璽,向袁術借了兵馬,逐漸平定江東六郡八十一州,奠立了日後三分天下有其一的吳國基業。袁術得了玉璽,即刻稱帝。
呂布兵敗投了劉備,卻趁劉備征伐袁術之機奪了徐州。劉備只得暫居小沛。在劉備與袁術兩家求助之際,呂布轅門射戟救了劉備。不久劉備又為呂布所迫,投了曹操。曹操先後三次征伐張綉而未果,張綉自行投降。
建安三年(公元198年),曹操討伐呂布,苦戰日久未果。而呂布卻因內患陳登,且惑於妻妾之言,終為曹操所擒。白門樓上,劉備一語將呂布致死。同時曹操也怒斬高順,淚別陳宮,義降張遼。呂布既定,曹操勢力更加擴大。
內閣密詔·千里獨行
朝延上,曹操更加作威作福,許田打圍之時對獻帝無禮而為許多人所憤怒。皇帝密召國舅董承入宮,授以衣帶詔,教圖曹操。西涼馬騰與劉備最終亦參與此謀。劉備參與後為避曹操嫌疑,在園中種菜卻為曹操叫去賞梅。曹操煮酒論英雄令劉備吃驚,劉備以畏雷之說巧妙掩飾。不久劉備即借剿滅袁術之機脫身。袁術與劉備交戰,死於軍中。
皇宮內,衣帶詔事發,董承等皆遇害。曹操派兵征討劉備,劉備大敗而與張飛失散,投了袁紹。關羽被困下邳,曹操愛其才,遣張遼說降,為保劉備家眷,關羽與曹操約法三章而降。
在曹操處,關羽受到非常人的待遇,且得了呂布所騎赤兔馬。在劉備唆使下,袁紹起兵與曹操交戰於白馬,關羽斬顏良誅文丑,解了曹操白馬之圍。因得知劉備在袁紹處,關羽離開許都,前往河北。臨行時掛印封金,令曹操即憾又贊。關羽一路,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幾經周折,最終於張飛,劉備聚於古城。又因公孫瓚兵敗自焚,趙雲獨自一人雲游四海與劉備相遇,自此終身為劉備愛將,情義比桃園。
官渡之戰·大破袁紹
建安四年(公元199年),江東孫策為部下家客所害,身受重傷,更因受於吉之氣而身亡。孫權坐領江東,承父兄基業,與曹操修好。
袁紹得知後起大軍七十萬伐曹操,曹操起七萬兵相迎,戰於官渡(此時為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曹操幾經挫折卻始終堅持。袁紹謀士許攸進言而不為所用,因而來投曹操,並獻火燒烏巢之計。一夜大火,袁紹勢力大衰。倉亭處曹操再破袁紹,最終袁紹吐血而亡。劉備趁火打劫,自汝南起兵攻曹,卻為曹操打敗,投了荊州劉表,駐守新野。大小數戰,曹操終攻克冀州,然而郭嘉病故。臨終時獻密計,使曹操短期平定了遼東。自此北方已盡屬曹操。
三顧茅廬·荊襄之變
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荊州處,因劉表次子娘舅蔡瑁與劉備爭權,而兩番設計陷害劉備。劉備躍馬檀溪,大難不死,行至水鏡莊上,得水鏡先生司馬徽點拔,聞卧龍、鳳雛之說。次日路遇毛遂自薦的徐庶,即劉備軍中的第一位軍師。曹軍進犯,徐庶大敗曹軍,展露的大才為劉備大開眼界。曹操以徐庶之母為要挾將徐庶賺至許都,徐庶臨行時,向劉備推薦了諸葛亮,即卧龍先生,並許下了終生不為曹操設計之誓。
自建安十二年秋至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春,劉備三顧茅廬,尋訪諸葛亮。諸葛亮大為感動,在隆中為劉備分析了天下形勢,道破天時、地利、人和之玄機,最終出山輔佐劉備,成為一代賢相。
博望坡、新野城兩次火攻,諸葛亮大破曹軍。劉表病逝,蔡瑁暗裡擁立幼子劉琮,並將荊襄九郡獻了曹操。曹操八十三萬大軍下追趕劉備。劉備被迫攜民渡江,飽經挫折屈辱。趙雲為救幼主劉禪,在長坂坡於曹操八十三萬大軍中七進七出,闖下一世英明。同時張飛大喝長坂橋,又使曹營許多將士從此聞風喪膽。在關羽、諸葛亮與劉表長子劉琦的接引下,劉備入了江夏。
赤壁之戰·火燒曹兵
赤壁之戰這一部分為全書中非常精彩的一段。
曹操書信至江東,威脅孫權投降,共擒劉備。孫權派魯肅過江探虛實。諸葛亮借機入東吳,舌戰群儒,智激周瑜,終於使得孫權決計破曹操。在柴桑,周瑜起五萬兵,與曹操八十三萬大軍隔江對峙。水上交戰,曹軍失利,蔣干去東吳軍營勸降周瑜,卻中周瑜反間計,誤盜周瑜偽造的書信而使曹操誤殺蔡瑁、張允——曹營中僅有的兩名深懂水戰之將。在東吳軍營,周瑜深恨諸葛亮之才不能為東吳所用,使諸葛瑾勸降諸葛亮未果,即起心害之。兩番鬥智,均為諸葛亮勝出。第二次的「草船借箭」,更是使周瑜自嘆不如。
周瑜與諸葛亮不謀而合,定下火攻之策。為火燒曹軍戰船,老將黃蓋行苦肉計,慘被棒瘡;闞澤去曹營獻詐降書,又遭到曹操恐嚇。蔣干再次過江,周瑜安排江東隱居的鳳雛先生龐統隨之回曹營,巧授連環計,教曹操將戰船全部連接。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諸葛亮以去七星壇祭風為由,逃離東吳,回到江夏,智算華容。三江口處,黃蓋前往詐降。是夜東南風大起,曹操水寨一片火海,一夜之間,曹操八十三萬大軍所剩無幾。逃命過程中又遭到趙雲、張飛與關羽三次堵截。最終華容道關羽義釋曹操,使得曹操逃至南郡。敗陣的曹操,對郭嘉懷念不已。
三氣周瑜·大戰馬超
周瑜乘得勝之勢到南郡與曹仁交戰,中曹操之計而重傷。諸葛亮坐收漁利,奪下南郡,不久又陸續攻佔荊襄諸郡。劉備終於有了自己的土地。周瑜又定下美人計,誘劉備過江,與孫權之妹孫夫人(傳說中的孫尚香)成親,以此為餌扣押劉備。趙雲受諸葛亮密技,一次次粉碎周瑜的計謀。次年劉備逃回荊州,周瑜追至,中諸葛亮之計,更為荊州士兵取笑,箭創復發。回到柴桑定下假途滅虢之計取荊州,再次為諸葛亮識破,箭創崩裂,高嘆「既生喻,何生亮」而亡。諸葛亮又去弔孝,打破兩方之間的尷尬,並為劉備尋得副軍師龐統。
西涼馬騰為曹操誘入長安而遭害,其子馬超率軍與曹操交戰。曹操割須棄袍,奪船避箭,幾次遭遇凶險。賈詡為曹操定離間之計,最終大破馬超。
奪佔西川·合肥會戰
益州劉璋處,別駕張松密畫西川圖本欲獻曹操,卻為曹操不喜,而終被逐出。回川時受劉備盛情款待,感動不已,終為劉備獻上取西川之說。張松回川之後,劉璋又納其謀,接劉備入川抵擋漢中張魯。劉備入川後與劉璋反目成仇,在與劉璋交戰期間,孫夫人被孫權派人騙回江東,而副軍師龐統也死於落鳳坡。
諸葛亮與張飛兩路軍入川,將荊州交於關羽,並囑之「東和孫權」。張飛從小路出發,義釋老將嚴顏,一路順利入川與劉備會合。諸葛亮到達後,定計擒獲川中大將張任。此時西涼馬超幾經周折投於張魯帳下,因唇亡齒寒之說,張魯派馬超、馬岱解西川之圍。葭萌關張飛與馬超兩番大戰,諸葛亮定計,收降了馬超。西川終為劉備攻佔。
在江東,孫權令諸葛瑾入川討荊州未果。魯肅設鴻門宴邀關羽過江,欲逼還荊州。關羽單刀赴會,以其非凡的膽識,挫敗了這一謀劃。
在許昌,曹操誅殺密謀害己的伏皇後等人,又平定了漢中。為報赤壁之仇,曹操兩次起兵與孫權交戰,合肥會戰,雙方互有勝敗。最後孫權作書勸退曹操,曹操也知江東一時不可得,兩方罷兵。
建安二十一年(公元216年)曹操進位魏王,採納賈詡之言,立長子曹丕為王世子。不久因故與奇人左慈相遇,左慈避位修道之說為曹操不容,以奇門之術捉弄曹操。平原管輅為曹操卜周易,准確預知各地之事。五漢臣密謀欲害曹操不成,最終身死。
巧取漢中·痛失荊州
張飛起兵攻瓦口關,大戰張合,最終勝利。諸葛亮又智激黃忠,使其兩番建立奇功。天盪山一役,黃忠斬了曹操愛將夏侯淵。曹操起兵報仇,大軍聞趙雲之聲而喪膽。曹操與劉備交戰不利,退兵過程中借故殺害了一向與自己有隙的楊修。諸葛亮幾番設計,使曹操兵退斜谷,至此東川亦為劉備所得。
劉備據兩川之地,自立為漢中王。曹操與東吳密謀圖荊州,關羽未遵諸葛亮「東和孫權」之說,以致東吳與曹操聯合。於禁、龐德與關羽交戰,關羽大戰龐德,水淹七軍,取得一生最後的業績。因中曹仁暗箭,右臂中毒,神醫華佗趕到為關羽刮骨療毒。
然而正當關羽帶傷與徐晃交戰的同時,東吳陸遜巧妙利用關羽狂妄自大,定下了取荊州之計。呂蒙白衣渡江,襲了荊州。痛失荊州的關羽被迫敗走麥城,終為孫權所害。在玉泉山,關羽靈魂顯聖,為神僧普凈點化而頓悟,飄然離去。不久呂蒙為關羽附體而亡(此時為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
孫權將關羽首級獻於曹操,曹操為關羽嚇倒,自此便寢食不安,以為舊宮不祥。為建新宮,曹操持劍去砍洛陽城內一神樹,樹干噴出血來,曹操患重病,危在旦夕。找到神醫華佗,卻疑之有害己之意而將其拷打至死。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曹操病逝於洛陽。
漢室末路·夷陵之戰
曹丕當權後,折服了前來爭王位的曹彰。又欲害曹植,逼其作詩。曹植七步成詩感動曹丕。在蜀軍,劉備義子劉封因不曾發兵救關羽,借故為劉備處死。
曹丕承父之業,威望日高,帳下文武逼迫獻帝讓出帝位,自此東漢滅亡,魏國建立。蜀中劉備得此消息,於章武元年(公元221年)亦自稱為帝,封諸葛亮為丞相。稱帝後的劉備,即下令起傾國之兵伐吳,為關羽報仇。張飛因思念關羽,酒後使性鞭士卒而為士卒所殺。
孫權吳奈,作書降魏受了九錫。曹丕欲坐觀其變,並未發兵。吳蜀交兵,孫權失利,折去許多大將,而西蜀黃忠也中箭身亡。吳將潘璋持關羽的青龍寶刀遇關公顯聖,為關羽之子關興所殺。
劉備攻至驍(同音字)亭時,仇人盡已誅卻,而貪心不足,欲就此機滅吳。孫權啟用儒將陸遜,並賜寶劍先斬後奏。因劉備不懂兵法,扎營之時犯兵家大忌,陸遜縱火燒連營七百里,蜀軍大敗,劉備逃命過程中為趙雲所救。陸遜追劉備,誤入諸葛亮所布石陣,為黃承彥所救,因而深服諸葛亮之才。
曹丕趁火打劫,乘機征吳,陸遜早有防備。大將徐盛用火攻破了魏軍。魏國名將張遼在此役中身亡。
蜀章武三年(公元223年),劉備病危,臨終時託孤於諸葛亮,並囑之不可重用馬謖。劉備死後,諸葛亮立劉禪為帝,因感劉備知遇之恩,全力輔佐幼主。魏國曹丕得知,有伐蜀之意,司馬懿獻五路下西川之策,諸葛亮坐鎮成都,安居平五路,又派鄧芝出使東吳,與孫權修好。此後吳蜀再未交兵。
七擒孟獲·六齣祁山
蜀建興三年(公元225年),南蠻王孟獲造反,諸葛亮親率五十萬大軍,採用馬謖心戰為上、兵戰為下之策深入雲南。擒了孟獲後因其不服而釋放,此後蜀軍渡過瀘水,多次與孟獲交戰,克服重重困難,直抵烏戈國,先後對孟獲七擒七縱。最終孟獲感恩,誓不再反,南方之亂平息。
此時魏主曹丕已經病逝,曹睿繼位,重用深有謀略的司馬懿。諸葛亮用馬謖之謀,設離間計使曹睿削了司馬懿兵權。蜀建興五年(公元227年),諸葛亮為繼承劉備遺志,上《出師表》請求伐魏。魏駙馬夏侯茂為主將出戰,屢為蜀兵所敗。年逾七旬的老將趙雲更建奇功,力斬五將。後諸葛亮定計收取西三郡,又收降了魏將姜維,使之成為自己的愛徒。曹睿聯合羌王徹里吉共同進兵,諸葛亮乘雪大破羌兵。
魏將孟達欲同諸葛亮里應外合獻城,此時司馬懿復職,直抵新城。孟達事敗,死於城下。與魏軍交戰,街亭成為關健。馬謖自告奮勇立軍令狀,去守街亭,卻因不能活用兵法,更兼盲目自大,痛失街定。司馬懿兵至西城,諸葛亮定空城計暫退魏軍,隨後大軍撤回漢中,第一次伐魏宣告失敗。為正軍令,諸葛亮揮淚斬馬謖。不久老將趙雲病故。
此後,直至蜀建興十一年(公元233年),諸葛亮又四次伐魏,然而國力衰微,君主無能,且後方用人不當,每一次都是以偌大的遺憾宣告失敗。
蜀建興十二年(公元234年),諸葛亮六齣祁山,初戰即敗。接著用奇計困司馬懿於上方谷,慾火燒司馬懿(以及魏延?),不料天降大雨,其計不成。此後越發病重,將後事囑托完畢,病逝於五丈原。
諸葛亮死後,仍遺計用木雕嚇退了司馬懿,又使馬岱斬了造反作亂的大將魏延。在此期間,東吳孫權也稱帝。
司馬專政·九伐中原
魏曹睿後期,政治加速衰落。遼東公孫淵起兵造反,司馬懿出兵剿滅。曹睿病危,將曹芳託付於司馬懿而病逝。司馬懿知時機已成,詐病嫌曹爽,奪了曹爽兵權。魏嘉平三年(公元251年)司馬懿病逝,其子司馬師、司馬昭獨攬朝政,魏國名存實亡,大權盡歸司馬氏之手。後高貴鄉公曹髦在位,司馬師病故。曹髦因對司馬昭由懼到恨,驅車率眾臣與司馬昭決斗,反被司馬昭殺死。
蜀將姜維繼承諸葛亮遺志,出兵伐魏,與魏將鄧艾對戰。前後九次,交戰中雙方互有勝敗,姜維亦曾經將司馬昭困於鐵籠山,因山泉突涌而未能困死。然而最終姜維沒有取得任何顯著成果。朝庭里,諸葛亮死後,蜀主劉禪更加接近宦官,不理朝政,國勢日趨衰危。此間吳帝孫權病逝,其後的孫亮、孫休分別為孫峻、孫琳(形近字)所控制,吳宮內多次發生干戈。孫休竟險些喪於孫琳(形近字)之手,幸得老將丁奉相救。丁奉死後,東吳更加衰敗。
偷渡陰平·三分歸一
於蜀將姜維最後伐中原期間,司馬昭派鍾會、鄧艾分兵入蜀。鍾會終奪取漢中,在定軍山遇諸葛亮顯聖,囑其不可妄殺生靈。鄧艾與生命作賭,偷渡陰平小路,最後成功。在那裡發現了諸葛亮生前題字,由衷地贊嘆諸葛亮之才,感慨因不能相遇而遺憾。諸葛亮之子諸葛瞻與孫諸葛尚死守綿竹,最終殉國。劉禪第五子劉堪自刎於先帝廟。劉禪投降,於炎興元年(公元263年)蜀國滅亡。
姜維知蜀國滅亡,假意投降鍾會,兩人合謀除掉了鄧艾。然而舉事之時,由於機謀泄露,鍾會死於殿上,姜維亦自盡身亡。一番巧計,成為虛話。
蜀國滅亡之後,司馬昭病逝,司馬炎廢曹奐而自稱為帝,國號大晉。晉泰始元年(公元265年)魏國滅亡。
此時的吳主孫皓殘暴不仁,幾甚於董卓。司馬炎派羊祜征吳,羊祜與自己的對手陸抗成為知心朋友。羊祜病危時向司馬炎薦杜預。東吳陸抗死後,晉泰康元年(公元280年),杜預率兵伐吳,吳主孫皓投降,三分天下,合歸一統
④ 天驍的含義
咨詢記錄 · 回答於2021-04-30
⑤ 太平天國驍勇善戰的孫三娘真的存在嗎最後結局如何
封建王朝的第一次民間“革命”一般都是由農民發起的,這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農民起義事件,而清王朝在風雨飄零之際,也迎來了一場聲勢極為浩大的農民起義運動,那就是由洪秀全所領導的太平天國農民起義運動。
⑥ 西遊記第十回主要內容250字
西遊記 第十回 二將軍宮門鎮鬼 唐太宗地府還魂
【魏徵與太宗對奕時,夢斬老龍。當晚太宗夢龍王索命,自此身心不安而患病。為防鬼祟,他令尉遲恭、秦叔寶夜守宮門。太宗不久亡故,在陰間遇魏徵舊友,現為陰間判官的崔珏。崔珏為太宗添壽二十年。還陽途中,太宗被冤鬼糾纏,散金銀給眾鬼而脫身。】
卻說太宗與魏徵在便殿對弈,一遞一著,擺開陣勢。正合《爛柯經》雲:知
博弈之道,貴乎嚴謹。高者在腹,下者在邊,中者在角,此棋家之常法。古
法曰:齋
寧輸一子,不失一先。擊左則視右,攻後則瞻前。有先而後,有後而先。兩生知
勿斷,皆活勿連。闊不可太疏,密不可太促。與其戀子以求生,不若棄之而取勝;與其無事而獨行,不若固之而自補。彼眾我寡,先謀其生;我眾彼寡,務張其勢。善勝者不爭,善陣者不戰;善戰者不敗,善敗者不亂。夫棋始以正合,終以奇勝。凡敵無事而自補者,有侵絕之意;棄小而不救者,有圖大之心。隨手而下者,無謀之人;不思而應者,取敗之道。《詩》雲:「惴惴小心,如臨於谷。」此之謂也。齋
詩曰:棋盤為地子為天,色按陰陽造化全。下到玄微通變處,笑誇當日爛柯仙。知
君臣兩個對弈此棋,正下到午時三刻,一盤殘局未終,魏徵忽然踏伏在案邊,鼾鼾盹睡。太宗笑曰:「賢卿真是匡扶社稷之心勞,創立江山之力倦,所以不覺盹睡。」太宗任他睡著,更不呼喚。不多時,魏徵醒來,俯伏在地道:「臣該萬死,臣該萬死!卻才暈困,不知所為,望陛下赦臣慢君之罪。」太宗道:「卿有何慢罪?且起來,拂退殘棋,與卿從新更著。」魏徵謝了恩,卻才拈子在手,只聽得朝門外大呼小叫。原來是秦叔寶、徐茂功等,將著一個血淋的龍頭,擲在帝前,啟奏道:「陛下,海淺河枯曾有見,這般異事卻無聞。」太宗與魏徵起身道:「此物何來?」叔寶、茂功道:「千步廊南,十字街頭,雲端里落下這顆龍頭,微臣不敢不奏。」唐王驚問魏徵:「此是何說?」魏徵轉身叩頭道:「是臣才一夢斬的。」唐王聞言,大驚道:「賢卿盹睡之時,又不曾見動身動手,又無刀劍,如何卻斬此龍?」魏徵奏道:「主公,臣的身在君前,夢離陛下——主
身在君前對殘局,合眼朦朧;夢離陛下乘瑞雲,出神抖擻。那條龍,在剮龍台上,被天兵將綁縛其中。是臣道:『你犯天條,合當死罪。我奉天命,斬汝殘生。』龍聞哀苦,臣抖精神。龍聞哀苦,伏爪收鱗甘受死;臣抖精神,撩衣進步舉霜鋒。傣帶一聲刀過處,龍頭因此落虛空。」主
太宗聞言,心中悲喜不一。喜者誇獎魏徵好臣,朝中有此豪傑,愁甚江山不穩?悲者謂夢中曾許救龍,不期竟致遭誅。只得強打精神,傳旨著叔寶將龍頭懸掛市曹,曉諭長安黎庶,一壁廂賞了魏徵,眾官散訖。當晚回宮,心中只是憂悶,想那夢中之龍,哭啼啼哀告求生,豈知無常,難免此患。思念多時,漸覺神魂倦怠,身體不安。當夜二更時分,只聽得宮門外有號泣之聲,太宗愈加驚恐。正朦朧睡間,又見那涇河龍王,手提著一顆血淋淋的首級,高叫:「唐太宗,還我命來,還我命來!你昨夜滿口許諾救我,怎麼天明時反宣人曹官來斬我?你出來,你出來!我與你到閻君處折辨折辨!」他扯住太宗,再三嚷鬧不放,太宗箝口難言,只掙得汗流遍體。正在那難分難解之時,只見正南上香雲繚繞,彩霧飄飄,有一個女真人上前,將楊柳枝用手一擺,那沒頭的龍,悲悲啼啼,徑往西北而去。原來這是觀音菩薩,領佛旨上東土尋取經人,此住長安城都土地廟里,夜聞鬼泣神號,特來喝退業龍,救脫皇帝。那龍徑到陰司地獄具告不題。主
卻說太宗蘇醒回來,只叫「有鬼,有鬼!」慌得那三宮皇後,六院嬪妃,與近侍太監,戰兢兢一夜無眠。不覺五更三點,那滿朝文武多官,都在朝門外候朝。等到天明,猶不見臨朝,唬得一個個驚懼躊躇。及日上三竿,方有旨意出來道:「朕心不快,眾官?古
頭戴金盔光爍爍,身披鎧甲龍鱗。護心寶鏡幌祥雲,獅蠻收緊扣,綉帶彩霞新。這一個鳳眼朝天星斗怕,那一個環睛映電月光浮。他本是英雄豪傑舊勛臣,只落得千年稱戶尉,萬古作門神。知
二將軍侍立門旁,一夜天晚,更不曾見一點邪祟。是夜,太宗在宮,安寢無事,曉來宣二將軍,重重賞牜勞道:「朕自得疾,數日不能得睡,今夜仗二將軍威勢甚安。卿且請出安息安息,待晚間再一護衛。」二將謝恩而出。遂此二三夜把守俱安,只是御膳減損,病轉覺重。太宗又不忍二將辛苦,又宣叔寶、敬德與杜、房諸公入宮,吩咐道:「這兩日朕雖得安,卻只難為秦、胡二將軍徹夜辛苦。朕欲召巧手丹青,傳二將軍真容,貼於門上,免得勞他,如何?」眾臣即依旨,選兩個會寫真的,著胡、秦二公依前披掛,照樣畫了,貼在門上,夜間也即無事。主
如此二三日,又聽得後宰門乒乓乒乓磚瓦亂響,曉來急宣眾臣曰:「連日前門幸喜無事,今夜後門又響,卻不又驚殺寡人也!」茂功進前奏道:「前門不安,是敬德、叔寶護衛;後門不安,該著魏徵護衛。」太宗准奏,又宣魏徵今夜把守後門。征領旨,當夜結束整齊,提著那誅龍的寶劍,侍立在後宰門前,真個的好英雄也!他怎生打扮——知
熟絹青巾抹額,錦袍玉帶垂腰,兜風氅袖采霜飄,壓賽壘荼神貌。腳踏烏靴坐折,手持利刃凶驍。圓睜兩眼四邊瞧,那個邪神敢到!齋
一夜通明,也無鬼魅。雖是前後門無事,只是身體漸重。一日,太後又傳旨,召眾臣商議殯殮後事。太宗又宣徐茂功,吩咐國家大事,叮囑仿劉蜀主託孤之意。言畢,沐浴更衣,待時而已。旁閃魏徵,手扯龍衣,奏道:「陛下寬心,臣有一事,管保陛下長生。」太宗道:「病勢已入膏肓,命將危矣,如何保得?」征雲:「臣有書一封,進與陛下,捎去到冥司,付酆都判官崔吧太宗道:「崔吧是誰?」征雲:「崔吧乃是太上先皇帝駕前之臣,先受茲州令,後升禮部侍郎。在日與臣八拜為交,相知甚厚。他如今已死,現在陰司做掌生死文簿的酆都判官,夢中常與臣相會。此去若將此書付與他,他念微臣薄分,必然放陛下回來,管教魂魄還陽世,定取龍顏轉帝都。」太宗聞言,接在手中,籠入袖裡,遂瞑目而亡。那三宮六院、皇後嬪妃、侍長儲君及兩班文武,俱舉哀戴孝,又在白虎殿上,停著梓宮不題。古
卻說太宗渺渺茫茫,魂靈徑出五鳳樓前,只見那御林軍馬,請大駕出朝采獵。太宗欣然從之,縹渺而去。行多時,人馬俱無。獨自個散步荒郊草野之間。正驚惶難尋道路,只見那一邊,有一人高聲大叫道:「大唐皇帝,往這里來,往這里來!」太宗聞言,抬頭觀看,只見那人——古
頭頂烏紗,腰圍犀角。頭頂烏紗飄軟帶,腰圍犀角顯金廂。手擎牙笏凝祥靄,身著羅袍隱瑞光。腳踏一雙粉底靴,登雲促霧;懷揣一本生死簿,註定存亡。鬢發蓬鬆飄耳上,胡須飛舞繞腮旁。昔日曾為唐國相,如今掌案侍閻王。知
太宗行到那邊,只見他跪拜路旁,口稱:「陛下,赦臣失誤遠迎之罪!」太宗問曰:「你是齋
何人?因甚事前來接拜?」那人道:「微臣半月前,在森羅殿上,見涇河鬼龍告陛下許救反誅之故,第一殿秦廣大王即差鬼使催請陛下,要三曹對案。臣已知之,故來此間候接,不期今日來遲,望乞恕罪恕罪。」太宗道:「你姓甚名誰?是何官職?」那人道:「微臣存日,在陽曹侍先君駕前,為茲州令,後拜禮部侍郎,姓崔名吧。主
辱愛弟魏徵,頓首書拜大都案契兄崔老先生台下:憶昔交遊,音容如在。倏爾數載,不聞清教。常只是遇節令設蔬品奉祭,未卜享否?又承不棄,夢中臨示,始知我兄長大人高遷。奈何陰陽兩隔,天各一方,不能面覿。今因我太宗文皇帝倏然而故,料是對案三曹,必然得與兄長相會。萬祈俯念生日交情,方便一二,放我陛下回陽,殊為愛也。容再修謝。不盡。主
那判官看了書,滿心歡喜道:「魏人曹前日夢斬老龍一事,臣已早知,甚是誇獎不盡。又蒙他早晚看顧臣的子孫,今日既有書來,陛下寬心,微臣管送陛下還陽,重登玉闕。」太宗稱謝了。齋
二人正說間,只見那邊有一對青衣童子,執幢幡寶蓋,高叫道:「閻王有請,有請。」太宗遂與崔判官並二童子舉步前進。忽見一座城,城門上掛著一面大牌,上寫著「幽冥地府鬼門關」七個大金字。那青衣將幢幡搖動,引太宗徑入城中,順街而走。只見那街旁邊有先主李淵,先兄建成,故弟元吉,上前道:「世民來了,世民來了!」那建成、元吉就來揪打索命。太宗躲閃不及,被他扯住。幸有崔判官喚一青面獠牙鬼使,喝退了建成、元吉,太宗方得脫身而去。行不數里,見一座碧瓦樓台,真個壯麗,但見——古
飄飄萬迭彩霞堆,隱隱千條紅霧現。耿耿檐飛怪獸頭,輝輝瓦迭鴛鴦片。齋
門鑽幾路赤金釘,檻設一橫白玉段。窗牖近光放曉煙,簾櫳幌亮穿紅電。主
樓台高聳接青霄,廊廡平排連寶院。獸鼎香雲襲御衣,絳紗燈火明宮扇。知
左邊猛烈擺牛頭,右下崢嶸羅馬面。接亡送鬼轉金牌,引魄招魂垂素練。古
喚作陰司總會門,下方閻老森羅殿。齋
太宗正在外面觀看,只見那壁廂環佩叮當,仙香奇異,外有兩對提燭,後面卻是十代閻王降階而至。是那十代閻君:秦廣王、楚江王、宋帝王、仵官王、閻羅王、平等王、泰山王、都市王、卞城王、轉輪王。古
十王出在森羅寶殿,控背躬身迎迓太宗。太宗謙下,不敢前行。十王道:「陛下是陽間人王,我等是陰間鬼王,分所當然,何須過讓?」太宗道:「朕得罪麾下,豈敢論陰陽人鬼之道?」遜之不已。太宗前行,徑入森羅殿上,與十王禮畢,分賓主坐定。約有片時,秦廣王拱手而進言曰:「涇河鬼龍告陛下許救而反殺之,何也?」太宗道:「朕曾夜夢老龍求救,實是允他無事,不期他犯罪當刑,該我那人曹官魏徵處斬。朕宣魏徵在殿著棋,不知他一夢而斬。這是那人曹官出沒神機,又是那龍王犯罪當死,豈是朕之過也?」十王聞言,伏禮道:「自那龍未生之前,南斗星死簿上已註定該遭殺於人曹之手,我等早已知之。但只是他在此折辯,定要陛下來此三曹對案,是我等將他送入輪藏,轉生去了。今又有勞陛下降臨,望乞恕我催促之罪。」言畢,命掌生死簿判官:「急取簿子來,看陛下陽壽天祿該有幾何?」崔判官急轉司房,將天下萬國國王天祿總簿,先逐一檢閱,只見南贍部洲大唐太宗皇帝註定貞觀一十三年。崔判官吃了一驚,急取濃墨大筆,將「一」字上添了兩畫,卻將簿子呈上。十王從頭看時,見太宗名下註定三十三年,閻王驚問:「陛下登基多少年了?」太宗道:「朕即位,今一十三年了。」閻王道:「陛下寬心勿慮,還有二十年陽壽。此一來已是對案明白,請返本還陽。」太宗聞言,躬身稱謝。十閻王差崔判官、朱太尉二人,送太宗還魂。太宗出森羅殿,又起手問十王道:「朕宮中老少安否如何?」十王道:「俱安,但恐御妹壽似不永。」太宗又再拜啟謝:「朕回陽世,無物可酬謝,惟答瓜果而已。」十王喜曰:「我處頗有東瓜西瓜,只少南瓜。」太宗道:「朕回去即送來,即送來。」從此遂相揖而別。古
那太尉執一首引魂幡,在前引路,崔判官隨後保著太宗,徑出幽司。太宗舉目而看,不是舊路,問判官曰:「此路差矣?」判官道:「不差。陰司里是這般,有去路,無來路。如今送陛下自轉輪藏出身,一則請陛下游觀地府,一則教陛下轉托超生。」太宗只得隨他兩個,引路前來。徑行數里,忽見一座高山,陰雲垂地,黑霧迷空。太宗道:「崔先生,那廂是什麼山?」判官道:「乃幽冥背陰山。」太宗悚懼道:「朕如何去得?」判官道:「陛下寬心,有臣等引領。」太宗戰戰兢兢,相隨二人,上得山岩,抬頭觀看,只見——知
形多凸凹,勢更崎嶇。峻如蜀嶺,高似廬岩。非陽世之名山,實陰司之險地。荊棘叢叢藏鬼怪,石崖磷磷隱邪魔。耳畔不聞獸鳥噪,眼前惟見鬼妖行。陰風颯颯,黑霧漫漫。陰風颯颯,是神兵口內哨來煙;黑霧漫漫,是鬼祟暗中噴出氣。一望高低無景色,相看左右盡猖亡。那裡山也有,峰也有,嶺也有,洞也有,澗也有;只是山不生草,峰不插天,嶺不行客,洞不納雲,澗不流水。岸前皆魍魎,嶺下盡神魔。洞中收野鬼,澗底隱邪魂。山前山後,牛頭馬面亂喧呼;半掩半藏,餓鬼窮魂時對泣。催命的判官,急急忙忙傳信票;追魂的太尉,吆吆喝喝趲公文。急腳子旋風滾滾,勾司人黑霧紛紛。知
太宗全靠著那判官保護,過了陰山。前進,又歷了許多衙門,一處處俱是悲聲振耳,惡怪驚心。太宗又道:「此是何處?」判官道:「此是陰山背後一十八層地獄。」太宗道:「是那十八層?」判官道:「你聽我說:主
吊筋獄、幽枉獄、火坑獄,寂寂寥寥,煩煩惱惱,盡皆是生前作下千般業,死後通來受罪名。酆都獄、拔舌獄、剝皮獄,哭哭啼啼,凄凄慘慘,只因不忠不孝傷天理,佛口蛇心墮此門。磨捱獄、碓搗獄、車崩獄,皮開肉綻,抹嘴咨牙,乃是瞞心昧己不公道,巧語花言暗損人。寒冰獄、脫殼獄、抽腸獄,垢面蓬頭,愁眉皺眼,都是大斗小秤欺痴蠢,致使災屯累自身。油鍋獄、黑暗獄、刀山獄,戰戰兢兢,悲悲切切,皆因強暴欺良善,藏頭縮頸苦伶仃。血池獄、阿鼻獄、秤桿獄,脫皮露骨,折臂斷筋,也只為謀財害命,宰畜屠生,墮落千年難解釋,沉淪永世不翻身。一個個緊縛牢栓,繩纏索綁,差些赤發鬼、黑臉鬼,長槍短劍;牛頭鬼、馬面鬼,鐵簡銅錘。只打得皺眉苦面血淋淋,叫地叫天無救應。正是人生卻莫把心欺,神鬼昭彰放過誰?善惡到頭終有報,只爭來早與來遲。」古
太宗聽說,心中驚慘。進前又走不多時,見一夥鬼卒,各執幢幡,路旁跪下道:「橋梁使者來接。」判官喝令起去,上前引著太宗,從金橋而過。太宗又見那一邊有一座銀橋,橋上行幾個忠孝賢良之輩,公平正大之人,亦有幢幡接引;那壁廂又有一橋,寒風滾滾,血浪滔滔,號泣之聲不絕。太宗問道:「那座橋是何名色?」判官道:「陛下,那叫做奈河橋。若到陽間,切須傳記,那橋下都是些——主
奔流浩浩之水,險峻窄窄之路。儼如匹練搭長江,卻似火坑浮上界。陰氣逼人寒透骨,腥風撲鼻味鑽心。波翻浪滾,往來並沒渡人船;赤腳蓬頭,出入盡皆作業鬼。橋長數里,闊只三騑,高有百尺,深卻千重。上無扶手欄桿,下有搶人惡怪。枷杻纏身,打上奈河險路。你看那橋邊神將甚凶頑,河內孽魂真苦惱,椏杈樹上,掛的是青紅黃紫色絲衣;壁斗崖前,蹲的是毀罵公婆淫潑婦。銅蛇鐵狗任爭餐,永墮奈河無出路。」古
詩曰:時聞鬼哭與神號,血水渾波萬丈高。無數牛頭並馬面,猙獰把守奈河橋。」主
正說間,那幾個橋梁使者,早已回去了。太宗心又驚惶,點頭暗嘆,默默悲傷,相隨著判官、太尉,早過了奈河惡水,血盆苦界。前又到枉死城,只聽哄哄人嚷,分明說:「李世民來了,李世民來了!」太宗聽叫,心驚膽戰。見一夥拖腰折臂、有足無頭的鬼魅,上前攔住,都叫道:「還我命來,還我命來!」慌得那太宗藏藏躲躲,只叫:「崔先生救我,崔先生救我!」判官道:「陛下,那些人都是那六十四處煙塵,七十二處草寇,眾王子、眾頭目的鬼魂;盡是枉死的冤業,無收無管,不得超生,又無錢鈔盤纏,都是孤寒餓鬼。陛下得些錢鈔與他,我才救得哩。」太宗道:「寡人空身到此,卻那裡得有錢鈔?」判官道:「陛下,陽間有一人,金銀若干,在我這陰司里寄放。陛下可出名立一約,小判可作保,且借他一庫,給散這些餓鬼,方得過去。」太宗?
⑦ 水滸傳第11-13回梗概,每回不少與250字,謝謝
第十一回
林沖為在梁山泊落草便答應條件,與楊志爭斗,不分勝負,被衣秀士王倫和杜遷,宋萬等人制止,得之是楊志後,便讓他坐交椅,與林沖對峙,楊志不同意,因此吃過飯後,住宿一夜,趕往東京,不料被高俅因花石綱失陷趕出殿帥府,楊志因無盤纏,想賣了寶刀,並說寶刀的三件好處,前兩件無事,第三件與楊二爭執時發生口角,發生命案,楊志到衙門自首免去了不少懲罰,刺了兩行金印,迭配北京大名府留守司充軍。寶刀沒官入庫。路上幸得張龍,趙虎照顧,一路無事,因得到梁中書賞識,有心抬舉,便讓他去東郭門教場中去演試武藝。
第十二回
王倫想要楊志在山,以牽制林沖,楊志不從,只得讓林沖坐了第四把交椅。 楊志乃楊令公之孫,因丟了花綱石,想補殿帥職役,被高俅批倒趕了出來。纏盤用盡,便賣寶刀。遇到潑皮牛二,無理取鬧,楊志性起用刀殺了牛二,被監禁於死囚牢中。眾人見他為東京街除了牛二這害,多方周濟。又被送北京大名府留守司充軍。留守梁中書見楊大喜想通過演武試藝,抬舉楊志。
第十三回
楊志因殺了牛二,被發配到北京大名府留守司充軍,梁中書見他武藝高強,有心抬舉他,只恐眾人不服,便令眾人比武。先是周謹和楊志比槍,周謹輸得狼狽;二人復又比箭,周謹射楊志時,楊志輕松躲過,待到楊志發箭時,一箭便射中周謹的左肩。梁中書大喜,叫楊志接替周謹職役。不想卻激怒了索超,為了使眾人心服口服,梁中書便命二人比武。二人穿掛的整整齊齊,各跨驍勇戰馬,一個輪手中大斧,一個拈手中神槍,四條臂膊縱橫,八隻馬蹄撩亂。卻有聞達怕兩個里頭傷了一個,急急鳴金收軍。楊索二人各歸本陣。梁中書將二人都升做管軍提轄使,宴飲方歸。
求好評
⑧ 天驍的含義
咨詢記錄 · 回答於2021-04-30
⑨ 大運天鏨200r和春風250sr相比
春風250sr比較好。
250SR則是春風推出的一款入門級跑車,在外形上春風250SR非常具有跑車基因,尤其是前臉位置會比較霸氣,車身也比較硬朗,但車尾的協調性好像略顯不足,但人家搭載的是比較牛逼的天蠍排氣管,所以基本上就可以彌補掉這種觀感上的差別。動力方面,既然是同品牌同排量那麼所使用的動力總成就會高度一致,所以250SR依然延續了春風250NK的動力總成,不過量產車可能會對發動機進行重新的調校,以滿足玩家對動力表現的更高層次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