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正楷字體是什麼
中文名
筆畫書寫的獨立性。每一個正楷字的書寫都清晰地向讀者展示每個字筆畫的數量及字內每個筆畫的形態及寫法。筆畫的起筆與收筆可以有承上或啟下的形態,但筆畫之間不能連寫。
筆畫形態的一致性。由於正楷字是屬於寫字的領域,追求文字的信息傳遞功能。強調字的易讀性,這就要求字內相同筆畫的寫法及形態趨於一致,便於讀者識別。所以一些追求筆畫形態變化較大的字體不屬於正楷字。
字形大小的一致性。上下方正、前後齊平、左右均衡、不越界格是寫字追求實用美、大眾美的具體體現。因此正楷字的整體效果應該是整齊統一。
學寫正楷字是認識、了解漢字的基本筆畫、結構以及字形特點的重要途徑。
寫好一筆工整、規范的正楷字也是每個人順利進行人際交往、樹立良好個人形象的基本要求。
兩者的用途不同。正楷字是為了交際,而楷書是為了欣賞。
兩者的特點不同。前者注意求同性,其點畫結構要求穩定、規范。而後者則注重求異性,其點畫結構講究變化,講究方法技巧、藝術現象、美學原理和文化淵源等。如楷書中的「顏體、歐體、柳體、瘦金體」等。
各自體現的美感不同。正楷字是朝著使用美的趨勢而發展,楷書則是朝著藝術美的趨勢而表達。並經過感情之動態而弛思造化,沖破「法」而獲得「意」,以抒發自己的感情,使字的氣勢風神表現出藝術的美和魅力,給人以熏陶作用。[2]
正楷字指的是橫平豎直、方正、楞角分明、無頓筆的字體。寫的時候要橫寫平、豎寫直、撇如橫、捺如豎、折宜方、釣宜直、點如捺。[1]
正楷字屬於寫字的范疇,與書法中的行、草相對,泛指一筆一畫書寫而成且規范易認的所有手寫字體。
特點
意義
相關信息
晉王羲之說:「夫欲書者,先干研磨,凝神靜思,預想字形,大小偃仰,平直振動,令筋脈相連,意在筆先,然後作字。若平直狀如運算元,上下方正,前後齊平,便不是書,但得其點化耳。」此論闡明了字與書的關系,盡管兩者卻都依託中國漢字為基礎而書寫和創造,但兩者是不能混的,。
㈡ 楷書是常見的字體,四大楷體分別指的是什麼
首先四大楷體分別指的是唐朝歐陽詢(歐體)、唐朝顏真卿(顏體)、唐朝柳公權(柳體)、元朝趙孟頫(趙體)。其次楷書也叫正楷、真書、正書。是從程邈創立的隸書逐漸演變而來,更趨於簡化,講究橫平豎直。當今所說的楷書,是從漢隸逐漸演變而來。楷書四大家,是對書法上以楷書著稱的四位書法家的總稱,下面我們就一起說說這四大家的伯分仲秋。
其也是離我們生活年代最近的一個書法家,部分人會認為其作品有些柔弱,其實他與其他三大家來說趙孟頫更加突出了隋唐風骨,尤其是萬年佳作更加讓人稱嘆不已。古話說得好:字如其人,一點也不引喻失義。這四大書法家彰顯出了不同階段的空間美,首先通過字形我們就可以了解一個時代的變化,同時個人感覺我們應該多涉獵一些古代的文人雅卷,為我們自己的生活多一份精彩。我們也可以領略書法帶給我們的樂趣。
㈢ 正楷體是什麼樣
正楷體也叫楷體、正楷、真書、正書。由隸書逐漸演變而來,更趨簡化,橫平豎直。《辭海》書中解釋說它「形體方正,筆畫平直,可作楷模」。這種漢字字體端正,就是現代通行的漢字手寫正體字。
在楷書產生之前,我國的書法已產生了大篆、小篆和隸書三種書體。大篆是相對小篆而言的,一般把小篆以前所有的古文字統稱為大篆,包括甲骨文、金文和戰國時期除秦國之外的六國文字。
小篆是秦統一中國之後通行的文字,它是以秦國的文字為基礎,參照其他諸侯國文字,為便於書寫而刪繁就簡、規范統一的,這是中國書法史上最初的規范化書體。
鋼筆楷書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1、講究用筆:
鋼筆楷書的筆畫有提頓、藏露、方圓、快慢等用筆方法。不同的用筆方法產生不同的形態、質感的線條,不同的線條需要不同的用筆方法去體現。
鋼筆楷書字形較小,線條粗細變化不大,如果書寫時用筆稍不注意,筆畫就達不到要求,筆畫就會出現軟弱無力、僵硬死板等毛病。因此,必須經過嚴格訓練才能掌握用筆方法。
2、筆畫分明:
鋼筆楷書的每一個筆畫的起筆和收筆都要交待清楚,工整規范,干凈利落,不能潦草、粘連。但是筆畫與筆畫之間又要有內在的呼應關系,使筆畫達到:既起收有序、筆筆分明、堅實有力,又停而不斷、直而不僵、彎而不弱、流暢自然,非常好看!
㈣ 什麼是楷書
楷書是由隸書逐漸演變而來的,更趨簡化,橫平豎直。這種漢字字體端正,就是現代通行的漢字手寫正體字。
楷書也叫真書、正書,始於漢末,通行至今,長盛不衰。楷書是在隸書的基礎上發展而成的一種字體,把扁形的隸書改造成了正方形的「方塊字」。由於它具有筆畫平直、形體方正、結構規范的特點,可以作為識字摹寫的楷模,因而被稱為楷書。
楷書形成於東漢末年,在魏晉南北朝時期得到很大的發展,至唐朝時臻於法度完善。
楷書分為小楷與大楷:
小楷,顧名思義,是楷書之小者,創始於三國魏時的鍾繇。他原是位隸書最傑出的權威大家,所作楷書的筆意,亦脫胎於漢隸,筆勢恍如飛鴻戲海,極生動之致。到了東晉王羲之,將小楷書法更加以悉心鑽研,使之達到了盡善盡美的境界,亦奠立了中國小楷書法優美的欣賞標准。
大楷,一般情況下,人們把一寸以上、數寸以下見方的真書稱為大楷。較此更大的真書大字被稱為"榜書"、"擘窠書"。根據歷代書法家積累的經驗,學習書法應先寫大楷,作基本練習。
(4)什麼是正楷字體圖片擴展閱讀:
楷書歷代名家
楷書寫起來比隸書簡便、快捷,又比草書規范、易識,所以自漢未產生以來一直被作為標准字體而廣泛應用,實用價值很大。
歷代楷書名家輩出,最為著名的四大家為歐陽詢(歐體)、顏真卿(顏體)、柳公權(柳體)、趙孟頫(趙體)。
歐陽詢生於南朝陳武帝永定元年(557),以楷書和行書著稱。為書法史上第一大楷書家,其字體被稱為「歐體」。
顏真卿的書法有早期、晚期之分,50歲以後才形成剛勁、雄渾的顯著風格。他的大字楷書尤為雄健,有一種「昂然不可犯之色」,其書品與人品頗為貼合。
柳公權,唐代宗大歷十三年——唐懿宗咸通六年,終年88歲。京兆華原人。宮至太子少師,故世稱「柳少師」。他初學王羲之並精研歐陽詢、顏真卿筆法,然後自成一家。所寫楷書,體勢勁媚,骨力道健。較之顏體,柳字則稍清瘦,故有「顏筋柳骨」之稱。
趙孟頫(1254-1322)字子昂,號雪松道人,又號水晶宮道人,湖州(浙江吳興)人。官至翰林學士承旨,榮祿大夫,封魏國公,謚文敏。著有《松雪齋集》。趙孟頫是元代初期很有影響的書法家。
㈤ 什麼是楷書 圖片
【示例圖片】
【楷書定義】
楷書也叫正楷、真書、正書。由隸書逐漸演變而來,更趨簡化,橫平豎直。《辭海》解釋說它「形體方正,筆畫平直,可作楷模」。這種漢字字體,就是現在通行的漢字手寫正體字。
【楷書分類】
1~2厘米的為小楷(小字),5厘米以上的為大楷(大字),之間的為中楷。但這僅僅是籠統的分法,實際上,現實生活里很少出現過小於1厘米的小字和大到1.8米的大字。
小楷:
小楷,顧名思義,是楷書之小者,創始於三國魏時的鍾繇。他原是位隸書最傑出的權威大家,所作楷書的筆意,亦脫胎於漢隸,筆勢恍如飛鴻戲海,極生動之致。惟結體寬扁,橫畫長而直畫短,仍存隸分的遺意,然已備盡楷法,實為正書之祖。到了東晉王羲之,將小楷書法更加以悉心鑽研,使之達到了盡善盡美的境界,亦奠立了中國小楷書法優美的欣賞標准。
大楷:
一般情況下,人們把一寸以上、數寸以下見方的真書稱為大楷。較此更大的真書大字被稱為「榜書」、「擘窠書」。根據歷代書法家積累的經驗,學習書法應先寫大楷,作基本練習。掌握好大楷的點畫、結構、布白,做到點畫准確精到,結構疏密得當,則退而寫小楷可做到結體寬綽開張,點畫規矩清楚;進而學榜書則能結密無間而氣魄宏闊,不致渙散無神。
㈥ 楷書是什麼
楷書,字體名,也叫正楷、真書、正書、小楷。由隸書逐漸演變而來,更趨簡化,橫平豎直。《辭海》書中解釋說它「形體方正,筆畫平直,可作楷模」。
這種漢字字體端正,就是現代通行的漢字手寫正體字。楷書也叫正楷、真書、正書。從程邈創立的隸書逐漸演變而來,更趨簡化,橫平豎直。《辭海》解釋說它「形體方正,筆畫平直,可作楷模。」故名楷書。始於漢末,通行至現代,長盛不衰。
如今一般所說的楷書,是從漢隸逐漸演變而來的,按照時期劃分,可分為魏碑和唐楷。魏碑是指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書體,它可以說是一種從隸書到楷書的過渡書體,鍾致帥《雪軒書品》稱:「魏碑書法,上可窺漢秦舊范,下能察隋唐習風。」魏碑經常帶有漢朝隸書的寫法在其中,因此它的楷書性質還不成熟,但正因為這種不成熟性,也就造成了百花齊放的場面,意態奇異,形成了一種獨特的美,康有為評價有「魏碑十美」。而狹義的楷書則是指到唐朝以後逐漸成熟起來的唐楷,其代表人物有初唐的歐陽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中唐的顏真卿,晚唐的柳公權。我們常說的楷書四大家「顏柳歐趙」,前三個就在唐朝。
楷書書法作品
㈦ 楷體字是什麼樣的
楷體字的樣式是形體方正,筆畫平直,可作楷模。楷體由隸書逐漸演變而來,更趨簡化,橫平豎直。楷書的產生,緊扣漢隸的規矩法度,而追求形體美的進一步發展,漢末、三國時期,漢字的書寫逐漸變波、磔而為撇、捺、且有了側(點)、掠(長撇)、「啄」(短撇)、提(直鉤)等筆畫,使結構上更趨嚴整。在楷體字又分為大楷和小楷
1、小楷。顧名思義,是楷書之小者,創始於三國魏時的鍾繇。他原是一位傑出的隸書大師,所作楷書的筆意,亦脫胎於漢隸,筆勢恍如飛鴻戲海,極生動之致。惟結體寬扁,橫畫長而直畫短,仍存隸分的遺意,然已備盡楷法,實為正書之祖。到了東晉王羲之,將小楷書法更加以悉心鑽研,使之達到了盡善盡美的境界,亦奠立了中國小楷書法優美的欣賞標准。
(7)什麼是正楷字體圖片擴展閱讀:
在初期「楷書」,仍殘留極少的隸筆,結體略寬,橫畫長而直畫短,在傳世的魏晉帖中,如鍾繇的《宣示表》(左圖)、《薦季直表》、王羲之的《樂毅論》、《黃庭經》等,可為代表作。楷書章法並不復雜,其主要形式有中堂、對聯、條幅、橫披、扇面等。楷書的章法布置,字距與行距大多基本相等,但也有行距大於字距的;一律自右至左豎寫,橫披的少字數者也仍然是由右至左書寫;現代的中文橫寫是自左至右,在特殊需要的情況下也可以用這種方法,但豎寫是仍然以從右至左為佳。
㈧ 什麼是正楷字
楷書也叫正楷、真書、正書。由隸書逐漸演變而來,更趨簡化,橫平豎直。《辭海》解釋說它「形體方正,筆畫平直,可作楷模」。這種漢字字體,就是現在通行的漢字手寫正體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