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高清圖片 » 圖片樂譜是什麼之後出現
擴展閱讀
手繪紅玫瑰唯美圖片 2025-07-05 16:57:29

圖片樂譜是什麼之後出現

發布時間: 2022-09-07 01:38:17

⑴ 簡五譜何時出現

簡譜屬於數字譜,五線譜屬於符號譜簡譜:簡譜由18世紀法國的大思想家盧梭首開其端,後經葛林、巴麗、謝威三人加以改進完成.亞洲地區簡譜最早流行於日本,傳入中國後,有經我國音樂工作者不斷改進而被廣泛使用.因此,簡譜又稱作葛巴謝譜式,簡稱謝氏譜式.由於簡譜是用1、2、3、4、5、6、7這七個阿拉伯數字來記錄音得高低的,所以,簡譜也稱作數字譜.
五線譜起源於德國,五線譜通過採用不同的譜表和音符在譜表上所處的不同位置表示音的高低;採用不同形狀的符號表示音的長短;採用相對穩定的文字、符號表示音的強弱、快慢等,由此,使五線譜的記譜更加細致、全面、准確,形成了穩定有效完整的記譜體系,因此,人們稱五線譜為正譜.16世紀發明了加線,曾出現過用六條線、七條線譜表記譜的情況,但未被推廣.五線譜傳入中國,最早見1713年的《律呂正傳》續編中的記載.19世紀中葉,隨著西方教士到中國傳教,新學的興辦和學堂樂歌的開設,五線譜在中國才逐漸流傳.
中國留傳下來最早的樂譜是南北朝時代的古琴譜《碣石調·幽蘭》.
早期的樂譜為文字譜,將指法詳細地以文字敘述.後來為了簡化記錄方法,唐朝後期出現了減字譜,記錄指法動作、弦序和徽位.敦煌的莫高窟收藏了不少唐宋以來的樂譜,其中包括不少琵琶樂譜.宋代的姜白石道人歌曲出現了記錄音高的俗字譜,證明當時的宋詞是可以歌唱的.明清兩代的戲曲,包括昆劇、京劇、粵劇以及當時不少器樂曲都應用了工尺譜.潮州音樂有其獨特的二四譜.

⑵ 圖片六線譜什麼軟體能讀

試下digitalscore。
能夠直接讀「圖片格式」的簡譜目前沒有。digitalscore只支持PDF,所以要將圖片轉換成PDF格式。具體操作:
選擇下載的圖片樂譜,點擊「更多」,選擇「創建PDF」,成功後點擊「選擇」,選好後點擊「共享」,用「digitalscore」打開,跳出導入界面,點擊「完成」。

⑶ 歌譜的由來

五線譜的由來
五線譜的前身可追溯到中世紀的紐姆記譜法及有量記譜法。紐姆譜以橫線為標准,用符號表示音的高低,但不顯示音值長短。從7世紀起,這種記譜法出現於歐洲天主教堂內,最初只用1根線代表F音高,11世紀經阿雷佐的圭多逐步發展成4根線。規定音高為d、f、a、c,並將f線畫成紅色,c線畫成黃色(後成為五線譜中高音及低音譜號的起源)。13世紀有人使用第5根線,成為五線譜的前身。16世紀又有加線的辦法,使音高的記載更完備。
有量記譜法為13世紀科隆教士弗蘭科創始。這種記譜法用音符、休止符和記號嚴格規定了音的長短,是對紐姆譜的補充和豐富。在1450年左右,音符是塗以黑色的,稱為有量黑符,以後改用空心音符,稱為有量白符,這種記譜法在西方使用到17世紀左右。
五線譜在前兩者的基礎上出現,到17世紀逐步完善,18世紀開始定型而沿用至今。如小節線原用於文字譜,17世紀末被五線譜所採用;升降記號通用於18世紀,表情記號取有量記譜法;裝飾音記號源於紐姆譜,17世紀系統化用於五線譜。
五線譜傳入中國,最早見於文字記載的是1713年的《律呂正義》續編,書中記述了五線譜及音階、唱名等。五線譜在中國逐步流傳和使用,則於19世紀中葉以後隨西方傳教士的傳教及新學的興辦而有所推廣。

簡譜
數字簡譜的雛形初見於16世紀的歐洲。17世紀時法國天主教方濟名會教士J·J·蘇艾蒂加以改進後用來教唱家教歌曲。18世紀中葉,著名的法國思想家J·J·盧棱再加改進,大力倡導,並編入他的《音樂辭典》之中。19世紀,經過P·加蘭、A·帕里斯和E·J·M·謝韋3人的繼續改進和推廣,才在群眾中得到廣泛使用。因此這種簡譜在西方被稱為「加—帕—謝氏記譜法」。
19世紀末葉,簡譜傳到日本,再傳入中國。1904年沈心工編著出版的《學校唱歌集》是中國最早自編的一本簡譜歌集;之後逐步普及到各地的學校,30年代隨著救亡歌詠運動的開展,簡譜得以在群眾中廣泛流傳。
由於簡譜的記法與中國的工尺譜(流行在中國民間的一種文字譜)相當接近,在中國簡譜得到了空前的發展,就世界范圍而言,中國是把簡譜吸收的最好、最發揚光大的國家。而五線譜,通過教育體制,以西方為中心的音樂教育,已基本流行於各個國家,在院校里也是必修項目之一,它為世界音樂統一於一譜提供了基礎。

⑷ 中國最早的樂譜是什麼

中國在唐朝之前的樂譜都是直接用文字記載的文字譜,後來晚唐時的曹柔發明了減字譜,樂譜記載得以簡化。目前現存的中國最古老的一份古琴樂譜是古琴曲《碣石調·幽蘭》的譜子,相傳為南朝梁代的丘明傳譜,它也是流傳到今天惟一的一份文字譜,為唐朝手寫卷,原件現存天日本東京博物館。
理論上來說,樂譜是伴隨樂器的產生而形成的,可是我們對古琴、笛子這些傳統樂器的起源和創造者的認識到現在都還只限於一些無據可考的傳說故事,很多發明動不動就會跟黃帝、炎帝扯上關系。換句話說,我們其實不知道中國的一些傳統樂器最早是誰,在什麼時候發明的,那麼在這樣的基礎上探求最早的樂譜是什麼,我以為是無法有準確答案的。
從另一方面思考,樂譜的作用是記錄音樂內容,所以或許可以這樣認為,流傳下來的我們可知的樂曲,必定是有樂譜作為媒介的。現在我們知道的樂曲,比較早的有孔子的《龜山操》、《猗蘭操》,師曠的《陽春白雪》,伯牙的《高山流水》、《水仙操》等等。也就是說,在春秋時期,應該已經有比較完備的用文字記載的樂譜了,所以最早的樂譜應該出現在此之前。
個人猜測:最早的樂譜應該出現在奴隸社會時期,隨著奴隸主貴族們的享樂欣賞的需要而逐漸產生,最遲在商朝末期或者西周早期出現並成形,至於最早的樂譜記載的究竟是哪首曲子,我覺得就沒必要追究了吧
註:以上只是個人觀點……

⑸ 簡譜起源於哪個國家 五線譜起源於哪個國家 中國最早的樂譜是什麼 他是用什麼符號表示的

簡譜起源於18世紀的法國,後經德國人改良,遂成今日之貌。一般所稱的簡譜,系指數字簡譜。數字簡譜以可動唱名法為基礎,用1、2、3、4、5、6、7代表音階中的7個基本級。

五線譜最早的發源地是希臘,它的歷史要比數字形的簡譜早很多,在古希臘,音樂的主要表現形式是聲樂,歌詞發音的高低長短是用A、B、C等字母表示的,到了羅馬時代,開始用另一種符號來表示音的高低,這種記譜法稱為「紐姆記譜法」(Neuma),這就是五線譜的雛形。

中國流傳下來最早的樂譜文字譜,將指法詳細地以文字敘述。不是符號,後來為了簡化記錄方法,唐朝後期出現了減字譜,記錄指法動作、弦序和徽位。敦煌的莫高窟收藏了不少唐宋以來的樂譜,其中包括不少琵琶樂譜。宋代的姜白石道人歌曲出現了記錄音高的俗字譜。

(5)圖片樂譜是什麼之後出現擴展閱讀

世界通用的記譜法為五線譜

在5根等距離的平行橫線上,標以不同時值的音符及其他記號來記載音樂的—種方法。五線譜的每根線以及線與線之間的空間,自下而上分別稱為第一線、第二線、第三線、第四線、第五線和第一間、第二間、第三間、第四間。

線和間如不夠使用,可在五線譜上方或下方增加線和間。加線及加間各分別稱為上加第一線、上加第一間,下加第一線、下加第一間等,各代表一個音級。這些音級的固定高度根據所用的譜號來決定。

⑹ 樂譜的發展歷程是怎樣的

大約在漢朝以後,人們就創造了初期的樂譜,不過那時的樂譜是文字的表述法,史稱文字譜。現存南朝梁(公元502—557年)丘明所傳琴譜《碣石調幽蘭》譜為唯一例證。唐代曹柔首創減字法,將原來的文字譜簡化、縮寫,成為減字譜。那時的樂譜還很不精確並且煩瑣。從敦煌千佛洞發現的後唐明宗長興四年(公元933年)寫本「唐人大麴譜」所用的譜式燕樂半字譜起,經過宋代的俗字譜等譜式的發展,至明清已經有了用符號表達的、並廣為流傳的工尺譜。古希臘人也曾經嘗試用字母來記錄音高,後來在歐洲又發明了紐姆譜,即用形象小符號來表示音樂向上、向下的進行。公元9世紀,出現了五線譜的祖先:一線譜。線與符號的結合,似乎為人們記錄音樂找到了一種音高與音低時值長短縱橫相顧的辦法,很快二線、三線譜得到應用。大約在與我國唐代處於同一時期的歐洲中世紀,義大利人規多·達萊佐發明了四線譜,為後來文藝復興時期音樂的世俗化發展、更廣寬音域的運用和五線譜式的運用奠定了基礎。他還發明了我們通常所唱的「do,re,mi,fa,sol,la,si」的音樂唱名。近代從日本傳入我國的簡譜,至今仍很實用並廣為流行。而為世界各種不同音樂文化交流作出巨大貢獻的,是現在通行的五線譜。

⑺ 怎麼用列印機列印簡譜圖片

用列印機列印簡譜圖片的步驟:
1、檢查列印機是否正確連接安裝,測試方法是列印word文檔。
2、如果是圖片格式,註:是任意圖片。可以右鍵點擊文件,選擇菜單中的「預覽」就會出現打開後的圖片,然後在打開的界面的菜單部分就有列印選項。選擇列印後,裡面有對紙張和顏色的設置,要根據自己列印機的紙張進行設置。最後選擇確定就可以直接列印了。
3、有一些老式的列印機打不了照片,所以,需要插入在word文檔中,列印word文檔。
4、如果能列印照片的,在開始菜單中的列印向導里也能進行如上操作,只是比較費事一些。

⑻ 簡譜怎麼列印出來,為什麼都是圖片形式的啊

因為很多簡譜是通過網友在特殊的軟體中編輯之後,另存為圖片格式的文件,上傳到網上的;還有網友「是直接將手中原有的簡譜在電腦中進行掃描,再上傳到網上。所以,幾乎所有的譜子都是圖片格式的。——————如果你要列印,你可以在圖片上點右鍵,將圖片另存為到你的電腦上,再在你本機打開圖片列印就可以了。

⑼ 先有音符還是先有樂譜

音 樂 和 簡 譜 知 識
和語言一樣,不同民族都有過自己創立並傳承下來的記錄音樂的方式---記譜法。各民族的記譜方式各有千秋,但是目前被更廣泛使用的是五線譜和簡譜(據說簡譜是由法國思想家盧梭於1742年發明的)。

簡譜應該說是一種比較簡單易學的音樂記譜法。它的最大好處是僅用7個阿拉伯數字----1234567,就能將萬千變化的音樂曲子記錄並表示出來,並能使人很快記住而終身不忘;同時涉及其他的音樂元素也基本可以正確顯示。簡譜雖然不是出現在中國,但是好象只有在中國得到非常廣泛的傳播。

一般來說,所有音樂的構成有四個基本要素,而其中最重要的是「音的高低」和「音的長短」:

1 音的高低:任何一首曲子都是高低相間的音組成的,從鋼琴上直觀看就是越往左面的鍵盤音越低,越往右面的鍵盤音越高。
2 音的長短:除了音的高低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因素就是音的長短。音的高低和長短的標住決定了該首曲子有別於另外的曲子,因此成為構成音樂的最重要的基礎元素。

3 音的力度:音樂的力度很容易理解,也叫強度。一首音樂作品總會有一些音符的力度比教強一些,有些地方弱一些。而力度的變化是音樂作品中表達情感的因素之一。

4 音質:也可以稱音色。也就是發出音樂的樂器或人聲。同樣的旋律音高男生和女聲唱就不一樣的音色;小提琴和鋼琴的音色就不一樣。

上述四項構成了任一首樂曲的基礎元素。應該說簡譜基本可以將這些基礎性元素正確標住。

簡 譜 術 語 快 速 查 詢
**************************************************************************************************
音符
音高 節奏 調式 音階 休止符
全音符 全音
節拍
大調 裝飾音
二分音符 半音
單拍子
小調 延長號
四分音符 8度 復拍子 連音線
八分音符 變化音 2/4拍子 反復記號
十六分音符
升號 4/4拍子 重音記號
三十二分音符 降號 強 弱拍 小節線
附點音符 還原號 頓音符號
重音符號
音 符
在簡譜中,記錄音的高低和長短的符號,叫做音符。而用來表示這些音的高低的符號,是用七個阿拉伯數字作為標記,它們的寫法是:
1 2 3 4 5 6 7 讀法為:do re mi fa so la si(多 來 米 發 梭 拉 西)。
音符是和音高緊密相連的,沒有一個不帶音高的音符。

音 高

音符的數字元號如1 2 3 4 5 6 7就表示不同的音高。在鋼琴鍵盤上可以很直觀地理解音符和音高。廣義上說音樂里總共就有7個音符。

鋼琴上的琴鍵由黑鍵和白鍵組成,共有88個鍵盤。上圖標示出這88鍵盤以及對應的音符和音高。現在重點看黃線框裡面的音符---七個白鍵和五個黑鍵。搞懂了這12個音符和位置規律就可以將所有88個鍵盤掌握了。

黃線框裡面的音符上下都不帶圓點的一般叫中音區音符。如果您記憶的話先將中央1(C)牢記在心---這可以說是所有88個鍵盤位置的基礎。至於說為什麼還叫C您可以參考有關調式的解釋。這7個白鍵的就是如我們通常唱的1 2 3 4 5 6 7 這七個音符。那麼5個黑鍵呢?請看下面有關半音/全音的解釋。

黃線右面的音符上邊出現有圓點的,則表示要將該音升高一個音組,行話說「高8度」。如出現加兩個圓點就表示將該音升高兩個音組,余類推。在音符下邊出現有圓點的,則表示要將該音降低一個音組,即「低8度」。如出現加兩個圓點就表示將該音降低兩個音組,余類推。

用手依次彈上面各組鍵盤,你會直觀地感到音的「高低」了。

音 符 的 長 短
音樂中的音符除了有高低之分外,當然還要表示長短之分。這里引用一個基礎的音樂術語----拍子。拍子是表示音符長短的重要概念。
表示音樂的長短需要有一個相對固定的時間概念。簡譜里將音符分為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十六分音符、三十二分音符等。在這幾個音符裡面最重要的是四分音符,它是一個基本參照度量長度,即四分音符為一拍。這里一拍的概念是一個相對時間度量單位。一拍的長度沒有限制,可以是1秒 也可以市2秒或半秒。假如一拍是一秒的長度,那麼二拍就是兩秒;一拍定為半秒的話,兩拍就是一秒的長度。一旦這個基礎的一拍定下來,那麼比一拍長或短的符號就相對容易了。

用一條橫線「—」在四分音符的右面或下面來標注,以此來定義該音符的長短。下面列出了常用音符和它們的長度標記:

音符名稱
寫 法
時 值
全音符
5 — — —
四拍
二分音符
5 —
二拍
四分音符
5
一拍
八分音符

半拍
十六分音符
5
=
四分之一拍
三十二分音符

八分之一拍

上例可以看出:橫線有標注在音符後面的,也有記在音符下面的,橫線標記的位置不同,被標記的音符的時值也不同。從表中可以發現一個規律,就是:要使音符時值延長,在四分音符右邊加橫線「—」,這時的橫線叫延時線、延時線越多,音持續的時間(時值)越長。相反,音符下面的橫線越多,則該音符時間越短。

休 止 符
音樂中除了有音的高低,長短之外,也有音的休止。表示聲音休止的符號叫休止符,用「0」標記。通俗點說就是沒有聲音,不出聲的符號。
休止符與音符基本相同,也有六種。但一般直接用0代替增加的橫線,每增加一個0,就增加一個四分休止符時的時值。

半 音 與 全 音
音符與音符之間是有「距離」的,這個距離是一個相對可計算的數值。在音樂中,相鄰的兩個音之間最小的距離叫半音,兩個半音距離構成一個全音。表現在鋼琴上就是鋼琴鍵盤上緊密相連的兩個鍵盤就構成半音,而隔一個鍵盤的兩個鍵盤就是全音。

白鍵位置上的3和4音、7和音之間構成半音;而1和2之間,2和3之間,以及4和5、6和7之間構成是全音。而1和2之間隔著一個黑鍵,1和2與這個黑鍵都構成半音。

變化音

將標準的音符升高或降低得來的音,就是變化音。 將音符升高半音,叫升音。用「#」(升號)表示,一般寫在音符的左上部分,如下所示:

標準的音降低半音,用「 b "(降號)表示,同樣寫在音符的左上部分:

基本音升高一個全音叫重升音,用「x"(重升)表示,這和調式有關。

基本音降低全音叫重降音。用「 bb」(重降)表示。

將已經升高(包括重升)或降低(包括重降)的音,要變成原始的音,則用還原記號「」表示

附 點 音 符
附點就是記在音符右邊的小圓點,表示增加前面音符時值的一半, 帶附點的音符叫附點音符。
例如:四分附點音符 八分附點音符:

節 奏
掌握讀譜,首先要掌握節奏,練習掌握節奏要能准確的擊拍。擊拍的方法是:手往下拍是半拍,手掌拿起有半拍,一上一下是一拍。
節拍符號:前半拍 後半拍 。一拍為 。節奏符號: 用 X 表示,念da。

熟悉節奏是,要求節拍,口念節奏一起進行練習。列如:2/4

(註:上列中2/4是拍,表示一四分音符為一拍每小節二拍。x 表示一四分音符為一拍,每小節二拍, x 表示四分音符,既一拍;表示八分音符,既半拍,表示二分音符,既二拍)

節 拍
樂曲或歌曲中,音的強弱有規律地循環出現,就形成節拍。 節拍和節奏的關系,就像列隊行進中整齊的步伐(節拍)和變化著的鼓點(節奏)之間的關系。

單 拍 子
指每小節一個強拍。
例如:2/4 拍 : (註: 表示強拍, 表示弱拍) 每小節第一拍是強拍,第二拍是弱拍。
3/4 拍: 每小節的第一拍是強拍,第二、第三拍為弱拍。

復 拍 子
每小節有一個強的,有若干個次強的。
例如:4/4 拍: 每小節第一拍是強拍,第三拍是次強拍,第二、第四拍是弱拍。
每小節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不同類型的單拍子組成。它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強拍,這樣的復拍子叫混合復拍子。
常見的右5/4拍。它是由( 2/ 4+3 /4)或(3/ 4+2 /4)兩種形式,它的強弱規律是:

x x x x x x x x x x

註: 強拍、弱拍、次強拍。

拍 子 的 強 弱 規 律
每一中拍子,它的強弱規律是不同,從下一覽表中可以了解常用拍子的種類。 以音5( sol )為例:
拍 類
音 符
強 弱 規 律
拍 號
讀 法



一拍
5
1/4
四一拍
二拍 5 - 5 -
2/2
二二拍
5 5
2/4
四二拍
三拍 5 5 5
3/4
四三拍

3/8
八三拍



四拍 5 5 5 5
4/4
四四拍
六拍
6/8
八六拍

調 式 音 階
按照一定關系結合在一起的幾個音(一般是七個音左右)組成一個有主音(中心音)的音列體系,構成一個調式。
把調式中的個音,從主音到主音,按一定的音高關系排列起來的音列,叫音階。

大 調 式
凡是音階排列符合全、全、半、全、全、全、半結構的音階,就是自然大調。這是使用的最廣泛的調式。至於為什麼是自然大調以後會有講解。

一般來說,一首音樂作品的開始音符是使用1、3或5的,而結束在1上的就是大調音樂。比如國歌就是大調音樂。要想真正搞懂大調音樂,必須要學習和聲知識。

小 調 式
小調式也有三種形式:
a:自然小調:凡是音階符合全、半、全、全、半、全、全結構的音階,叫自然小調。

b:和聲小調:升高自然小調音階的第VII級,叫和聲小調.
注: 4是半音5是一個全音加在一起就等於和聲小調。

c:旋律小調:在自然小調音階上行時升高它的4、5,而小行時還原5、4叫旋律小調。

小調音樂一般第一個音符是從6 或3 開始,而結束在6上。比如《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就是小調音樂。同大調一樣,要想真正搞懂小調音樂,必須要學習和聲知識。

反 復 記 號

,表示記號內的曲調反復唱(奏)。如果從頭反復,前面的可省略。例如:
A B C D E F 實際唱(奏)為: A B C A B C D E F D E F

反復跳躍記號: 記在曲調的結尾,表示這段曲調的兩次結束不相同:
實際唱 (奏): A B C A B D
(3)D.C.記在樂曲的復縱線下。表示從頭反復,然後到記在 Fine 或 處結束。
註:「Fine」是結束。「」是無限延長號,如果放在復縱線上則表示終止。
裝 飾 音
裝飾音的作用主要是用來裝飾旋律。它們用記號或小音符表示,裝飾音的時值很短。
(1)倚音: 指一個或數個依附於主要音符的音,椅音時值短暫。有前倚音、後倚音之粉。
例如: 前倚音,實際唱 (奏) , 中的 5 要唱 (奏) 得非常短促,一帶而過。

實際唱 (奏) , 仍然唱(奏)很短促。
(2)顫音:由主要音和它相鄰的音快速均勻地交替演奏,顫音的標記用tr 或 tr~~~~~例如:

tr~~~~~ 實際演奏:
-

(3)波音:由主要音和它上方或下方相鄰的音快速一次或兩次交替而成.
波音唱(奏)時一般佔主要音的時間.波音分上波音(順波音) 和下波音(逆波音) 兩種.
例如: 實際唱 (奏) 。上波音 實際唱(奏) 下波音

(4)滑音:主要音向上或向下滑向某個音.歡音分上滑音 下滑音 兩種.滑音除聲樂能 演唱這一技巧外.一切弦樂器都可演奏.但鋼琴等鍵盤樂器是無法演奏這一技巧的.

頓 音 記 號

用 標記在音符的上面,表示這個音要唱(奏)得短促、跳躍。
例如:

演奏成:
1 3 5 3
連 音 線
用 標記在音符的上面,它有兩種用法:(1)延音線:如果是同一個音,則按照拍節彈奏完成即可,不用再彈奏,如下面的2的連線 ;(2)連接兩個以上不同的音,也稱圓滑線。要求唱(奏)得連貫、圓滑。下面的第二個連線就表示兩個

重 音 記 號
用 > 或 或 sf 標記在音符的上面,表示這個音要唱 (奏) 得堅強有力. 當 > 與 兩個記號同時出現時,表示更強.
例如:

保持音記號
用 - 標記在音符的上面,表示這個音在唱 (奏) 時要保持足夠的時值和一定的音量.
例如:
延 長 號
用 標記.(1) 延長記號表示可根據感情情和風格的需要,自由延長音符過休止符的時值.
例如:

小 節 線

用豎線將每一小節劃分開線叫小節線。

⑽ 樂譜的大量發行和傳播是在哪個時期

(1)報紙:
報紙從誕生到今天已經走過了漫長的歷史,公元前60年,古羅馬政治家愷撒把羅馬市以及國家
新青年
發生的事件書寫在白色的木板上,告示市民。這便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報紙。漢代的邸報是中國最早的報紙。
1450年,歐洲的德國人谷登堡發明了金屬活字印刷技術,於是印刷的報紙開始發行。1493年,羅馬發行的報紙上刊登了哥倫布航海的消息。當時的報紙只是在發生引人注目的大事件時才發行。
1609年,德國率先發行定期報紙,雖是周報,但很快波及整個歐洲。世界上第一張日報在1650年發行於德國,法國1631年才出現報紙,而英國由於當時發生了政治事件,報紙才得以發行。美國的第一張報紙是獨立前的1704年,由波士頓郵局局長發行的《波士頓通訊》。歷史發展到歐洲資產階級革命時期,報紙已在歐洲各國相繼發行,並被越來越多的人們所喜愛和接受。
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報紙實現了從「小眾」到「大眾」的過程,經歷了一次較大的「飛躍」。這一時期,報紙的發行量直線上升,由過去的幾萬份增加到十幾萬份,幾十萬份乃至上百萬份:讀者的范圍也不斷擴大,由過去的政界,工商界等上層人士到中下層人士。這種由量的積累而產生的質的飛躍,宣告了一個時代——大眾傳播時代的來臨。這一次「飛躍」標志著資本主義的發展達到頂峰。
相對於封建社會的「小眾化」(貴族化)而言,資產階級革命時期的報刊已經具有了「大眾化」的傾向。工業革命促進了社會生產力的飛速發展,從而將資產階級報業帶入了一個新的時期——以普通民眾為讀者對象的「廉價報紙」(亦即「大眾化」報紙)時期。這一時期,由於報紙日漸迎合下層民眾的口味,且售價低廉,讀者范圍不斷擴大。然而,這一時期的「大眾化」只是具有初步的形態,其發展也十分不穩定,與後來的大眾化報紙不可同日而語。
其次,這次飛躍促進了資產階級民主的進步。19世紀大眾化的廉價報紙出現以後,尤其是19世紀末報紙的「大眾化」過程完成之後,報紙不再接受黨派津貼而轉為自由出版,獨立經營。報社也不再接受任何形式的新聞檢查而享有了較為充分的出版權,采訪權和發布權。在內容方面,報紙以各類信息為主,盡可能的向讀者提供有關各項事務的信息,並給包括各界人士在內的廣大讀者以充分的言論表達自由。在此過程中,報紙作為「社會公器」起到了輿論監督的作用,使資產階級議會民主制倡導的公開,公正,公平的原則得以貫徹。與此同時,經過自身的實踐、報界對資產階級言論自由的原則進行了補充,修正,使它具有了更加豐富的內涵。由此推動了資產階級民主的發展。
再次,它還推動了社會經濟的發展。現代意義上的報紙產生於工業革命後資本主義經濟飛速發展之時,他以19世紀「大眾化」報紙的出現為起點,實行企業化經營,以降低售價,刊登廣告,擴大發行作為生存之道,由此而成為自負盈虧的獨立的經濟實體。世紀之交(19世紀末20世紀初),資本主義競爭日趨激烈,買方市場逐漸形成。為了在競爭中勝出,商家採取各種手段推介產品,擴大銷售。在此過程中,作為大眾信息載體的報紙愈發受到他們的青睞。於是,發行量大的報紙就獲得了大量的廣告,而廣告又刺激報紙降低售價,擴大發行,贏得更多的讀者。這樣又能吸引更多的廣告,其結果是數額巨大的廣告費源源而來,成為報紙的一項主要收入。20世紀以後,隨著資本主義經濟的進一步發展以及生產,資本集中過程的加劇,報紙上的廣告越來越多,廣告收入在報社總收入中所佔的比重也越來越大。以美國著名的報紙《紐約時報》為例,報紙大量刊登廣告,大小廣告共占報紙總篇幅的三分之二;在其總收入中,30%來自報紙的發行,70%來自廣告。廣告「養活」了報紙,成為它的經濟命脈;同時,通過刊登廣告,推銷產品,報紙又反過來成為經濟發展的一種推動力量。它啟動消費,平衡供需,促進市場的繁榮,從而對社會經濟的發展做出了貢獻。
最後,報紙業的飛躍推動了新聞媒體的產業化。工業革命後,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報紙的商品屬性日漸突出,報業也由小生產的經營方式逐漸過渡到企業化管理,並日益成為一種有利可圖且利潤豐厚的資本主義行業。19世紀末,隨著自由資本主義向壟斷資本主義的過渡,報業資本迅速集中,出現了報業壟斷組織「報團」,由此形成了媒介產業化的格局。到了20世紀末,這些報業集團更是滾動發展成為財力雄厚,多角延伸,跨國經營的媒介產業集團。例如,全球最大的傳媒公司時代華納公司在報刊,圖書出版,音樂,電影和有線電視等領域全面出擊,具有強大的生命力。
(2)雜志:
中國最早的雜志為德國漢學家郭實臘1833年7月在廣州創辦的《東西洋考每月統記傳》。發行時間延續5年多,版式採用中國傳統書本樣式,刊期使用清代皇帝年號紀年。
在最初,雜志和報紙的形式差不多,極易混淆。後來,報紙逐漸趨向於刊載有時間性的新聞,雜志則專刊小說、游記和娛樂性文章,在內容的區別上越來越明顯,在形式上,報紙的版面越來越大,為三到五英尺,對折,而雜志則經裝訂,加封面,成了書的形式。此後,雜志和報紙在人們的觀念中才具體地分開。

馬克思在《新萊茵報·政治經濟評論》出版啟事中指出,與報紙相比,雜志的優點是「它能夠更廣泛地研究各種事件,只談最主要的問題。雜志可以詳細地科學地研究作為整個政治運動的基礎的經濟關系」。
由VIVA無線新媒體製作的《2013年度中國數字雜志閱讀報告》2月25日在京公布。《報告》指出,通過以手機為主的無線智能終端閱讀雜志的中國用戶已經超過1.5億人,隨著網路環境的改善,越來越多的人選擇直接在線閱讀而不是下載閱讀,娛樂、時尚、新聞、數碼是用戶首選的閱讀內容,用戶在手機上看雜志越來越投入,閱讀每本雜志的平均時間從2012年的63秒增長到230秒。
雜志發展到今日早已融入到現代人的生活中,而人們也不只限於通過報刊亭等實體店去購買。在當當網、淘寶網、雜志鋪等網站上,就可以訂購一期或者是一年的雜志,省去了中間購買的不必要環節,雜志按時郵寄到訂閱者手裡,省時省力,而且還有很多額外優惠,這些優勢決定了雜志訂閱走向電商是一種趨勢。
(3)廣播:
廣播是指通過無線電波或導線傳送聲音的新聞傳播工具。通過無線電波傳送節目的稱無線廣播,通過導線傳送節目的稱有線廣播。廣播誕生於20世紀20年代。廣播的優勢是對象廣泛,傳播迅速,功能多樣,感染力強;劣勢是一瞬即逝,順序收聽,不能選擇,語言不通則收聽困難。
(4)電視:
電視 (Television 、TV、 Video)指利用電子技術及設備傳送活動的圖像畫面和音頻信號,即電視接收機,也是重要的廣播和視頻通信工具,電視機最早由英國工程師約翰·洛吉·貝爾德在1925年發明。電視用電的方法即時傳送活動的視覺圖像。同電影相似,電視利用人眼的視覺殘留效應顯現一幀幀漸變的靜止圖像,形成視覺上的活動圖像。電視系統發送端把景物的各個微細部分按亮度和色度轉換為電信號後,順序傳送。在接收端按相應幾何位置顯現各微細部分的亮度和色度來重現整幅原始圖像。科學技術的進步,是電視迅速普及的一個重要原因。各國電視信號掃描制式與頻道寬頻不完全相同,按國際無線電咨詢委員會(CCIR)的建議用拉丁字母來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