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高清圖片 » 留置針是什麼樣子的圖片
擴展閱讀
手繪紅玫瑰唯美圖片 2025-07-05 16:57:29

留置針是什麼樣子的圖片

發布時間: 2022-09-06 16:49:17

⑴ 22g.24g留置針粗細有什麼不同

留置針是指一根軟管留置在病人體內,代替反復穿刺的頭皮鋼針。一般來說留置針是比普通鋼針流量要快的,那為什麼會出現輸液慢呢,可能和以下幾點有關: 1.型號的選擇,留置針最小型號是24G,最大型號是14G。老人和小兒使用24G留置針,成年一般液體使用22G,手術室使用20G或者18G,搶救需要大量補液者使用16甚至14G。 2.血管情況,,留置針的選擇原則的以最小針型,穿刺最大最粗條件最好的血管,提倡早使用留置針以得到血管的保護。 3.葯物的選擇,比如使用甘露醇這類高滲晶體葯物,提倡必須使用大一兩號的留置針,以免長期刺激血管變硬或者留置針導管結晶,變脆,影響流量。 4.堵管,血栓附著管壁,或者血管瘢痕,或者病人體質,甚至靜脈炎。留置針針頭號碼越大,針頭越小,醫用一般22G為藍色,24G為黃色,圖片表明了留置針的粗細和每分鍾液體流通速度

⑵ 留置針是干什麼用的什麼時候用比如輸液的

留置針沒有什麼神秘的,見過靜脈輸液吧?和那個一樣,只不過一般輸液用的是針,而留置針用的是很細的塑料管。穿刺針的中心是鋼針,外面套著一個細塑料管,穿刺見血後就拔出中心的鋼針,塑料管就留在血管里了。連上輸液管路就可以輸液了。輸完液後用肝素帽蓋上就能正常活動了,再輸液的時候就不用挨扎了,扎到那個小皮塞子上就可以了。好處就是可以避免反復穿刺疼痛。比如一個人如果一天要輸3次抗菌素,如果不用留置針要麼就一直掛著點滴耗時間,要麼就一天挨3次扎。有了留置針就好了,只有輸液的時候到醫院去,用完葯就可以回去了,到時間再去,很方便。留置針上有個肝素帽,就是有一點回血也沒關系,不會堵住的,會見到塑料管里有血,待到下次輸液的時候就輸回去了。一次放置留置針可以至少用3天,偶然也可以用到一周,用到最後血管由於受到刺激會使輸液不暢了,就該更換留置針了。由於留置針留在血管里的是很細的塑料管,沒有了鋼針,平時手的活動不受限,不會把血管扎穿,很安全。能明白了嗎?

⑶ 留置針靜脈輸液操作教程是什麼

1、用物帶至患者床旁,對床號、姓名,向患者解釋。

2、將輸液瓶掛於輸液架上,打開導管針外包裝,戴手套。

3、選擇血管。在穿刺點上方10cm處扎壓脈帶,按常規進行局部皮膚消毒,待干。

4、取出導管針,去除針套,轉動針心使針頭斜面向上。將已備好的靜脈輸液器的頭皮針刺入肝素帽內,注意排盡空氣,關閉輸液器開關。

5、針頭與皮膚呈15~30°角穿刺,見回血後,降低角度再將穿刺針推進0.2~0.5cm.穿刺。囑患者握拳,左手綳緊皮膚,右手以拇指和食指夾緊導管針的護翼。右手固定導管針、左手拔出針心0.5~1cm,左手將外套管全部送入靜脈,松壓脈帶,囑患者松拳。

6、抽出針心,用專用敷貼固定導管針,在敷貼上寫上患者姓名、留置日期和時間,然後固定肝素帽,取出壓脈帶。

(3)留置針是什麼樣子的圖片擴展閱讀:

靜脈留置針又核心的組成部件包括可以留置在血管內的柔軟的導管/套管,以及不銹鋼的穿刺引導針芯。使用時將導管和針芯一起穿刺入血管內,當導管全部進入血管後,回撤出針芯,僅將柔軟的導管留置在血管內從而進行輸液治療。

留置針分為開放式和密閉式,開放式分為普通型和安全型(防針刺傷型),密閉式分為普通型和安全型(防針刺傷型)。

⑷ 作為獸醫使用留置針需要注意什麼

海迪科靜脈留置針,又稱套管針。作為頭皮針的代換產品有很多優越性:減少動物血管的穿刺次數,消除動物輸液中保定的痛苦,使動物在輸液中更人性化,為搶救和緩解贏得時間,提高醫院人員工作效率等。20世紀30年代在歐美國家普及使用,90年代在一些亞洲發達國家和地區廣泛使用。現在留置針在我國人的輸液緩解中已廣泛應用,有關留置針使用的報道也非常多。但留置針在寵物犬貓上的使用還處在起步階段。很多寵物醫院還沒有使用留置針,甚至很多寵物醫院還不會使用留置針。

動物醫院院常用的有海迪科22G、24G、26G三種型號。建議在不影響輸液速度的前提下,盡量用細、短的留置針,因為相對小的留置針進入血管後漂浮在血液中,能減少機械性摩擦及對血管內壁的損傷,降低靜脈炎的發生,並相對延長留置時間。

⑸ 滯留針和留置針有什麼區別

兩者沒有什麼區別,只是習慣上的叫法不同,平時叫滯留針或者留置針都可以,一般稱作留置針的人較多。

留置針的使用能減少患兒因反復靜脈穿刺而造成的痛苦及對打針的恐懼感,減輕家長的焦躁情緒,便於臨床用葯,急、危重患者的搶救用葯,減輕護士的工作量,減少患兒疼痛,因而靜脈留置針在臨床廣泛應用。

面對患兒這一特殊群體,靜脈留置針留置時間的長短和患兒的舒適成為護士及家長最為關注的問題,也是留置針成功使用的標志和推廣的前提。

優勢:容易穿刺,相關的穿刺技術容易學習保護病人血管,減輕病人痛苦,感覺舒適,提高病人滿意度以及護理質量有許多不同的結構產品可選擇,有不同長度導管供選擇提高護士工作效率合理用葯,避免每天多次間斷輸液時,減少穿刺而未按時用葯,避免葯物之間反應減少費用,減少頭皮針穿刺導致滲出治療的成本。

(5)留置針是什麼樣子的圖片擴展閱讀:

滯留針或留置針的使用方法:

1、物品准備:輸液瓶(玻璃瓶、塑料袋、塑料瓶)、輸液器、固定敷料(膠帶、透明貼膜)、連接配件(肝素帽、無針連接)、流速控制裝置(輸液泵、微量泵)、留置針、消毒碘伏、棉簽、止血帶。

2、選擇血管:選擇粗直,彈性好,血流豐富,避開靜脈瓣和關節。

3、消毒皮膚: 消毒范圍為8*8cm。

4、扎止血帶:消毒范圍上方10cm,不宜過緊,不宜超過2分鍾。

5、移除護針帽,松動針芯:垂直向上移除護針帽,左右松動針芯。

6、連接頭皮針,排氣。

7、穿刺:扒緊皮膚,直刺靜脈,以15-30度進針,進針慢,見回血後再進針0.2cm。

8、退針芯:一手持針座,一手退針芯。

9、送導管:將導管全部送入靜脈內。

10、松開止血帶,調節滴速。

11、封管與護理:用無菌透明貼,以穿刺點為中心固定。保持穿刺點的清潔乾燥,透明貼3-5天更換一次,夏天可2天更換一次,有不粘或污染時及時更換。

12、記錄:在靜脈穿刺部位粘貼標簽,署名穿刺日期、操作者姓名等。並每天記錄導管留置情況以及特殊用葯的名稱、劑量、用法。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滯留針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留置針

⑹ 什麼是置留針

是留置針

留置針的使用能減少患兒因反復靜脈穿刺而造成的痛苦及對打針的恐懼感,減輕家長的焦躁情緒,便於臨床用葯,急、危重患者的搶救用葯,減輕護士的工作量,減少患兒疼痛,因而靜脈留置針在臨床廣泛應用,面對患兒這一特殊群體,靜脈留置針留置時間的長短和患兒的舒適成為護士及家長最為關注的問題,也是留置針成功使用的標志和推廣的前提。

(6)留置針是什麼樣子的圖片擴展閱讀:

1962年,德國貝朗公司發明了第一支留置針「Braunüle」。80年代初,靜脈留置針進入亞洲發達國家和地區; 90年代,開放式留置針率先進入中國手術室, 此後,由於留置針能夠相對普通鋼針減少多次穿刺的痛苦,在兒科受到廣泛的應用,並逐漸地影響到住院病房的其他科室。

留置針變革的歷史也是其核心部件的變革歷史,包括導管材質,輸液接頭和防止血液暴露和針刺傷害的功能。

⑺ 為什麼輸液的針頭還有很多種顏色有什麼區別嗎

輸液器針頭的顏色代表著輸液器針頭的大小,一般情況下黑色代表7#針頭,藍色代表6#針頭,紫色代表5號半針頭。針頭號越小針頭越細,針對不同的人群可以選擇不同的針頭。

一般小孩都選用5號半針頭,血管較粗的用7#針頭,血管細點的可以選6#針頭。

(7)留置針是什麼樣子的圖片擴展閱讀:

一次性輸液器是一種常見的醫療耗材,經過無菌處理,建立靜脈與葯液之間通道,用於靜脈輸液。一般由靜脈針或注射針、針頭護帽、輸液軟管、葯液過濾器、流速調節器、滴壺、瓶塞穿刺器、空氣過濾器等八個部分連接組成,部分輸液器還有注射件,加葯口等。

一次性使用靜脈輸液針適用於一次性使用靜脈輸液針用於連接注射器,輸液器,輸血器進行靜脈輸注葯液和輸血。

靜脈輸液的注意事項

1、嚴格執行無菌操作,預防並發症;嚴格執行查對制度,防止發生差錯。

2、對需要長期輸液的病人應注意保護靜脈,合理使用,一般先從四肢遠端小靜脈開始。

3、根據病情、用葯原則、葯物性質,有計劃地安排葯物輸液的順序。如需加入葯物,應注意配伍禁忌,合理安排,以盡快達到治療目的。

4、輸液前必須排盡輸液管及針頭內的空氣,輸液中應防止液體流空,及時更換輸液瓶及添加葯液,輸液完應及時拔針,以預防空氣栓塞。

5、進針後,應確保針頭在靜脈內再輸入葯液,以免造成組織損害。如需輸入對血管刺激性大的葯物,宜充分稀釋,並待穿刺成功後再加葯,輸完應再輸入一定量的0.9%氯化鈉溶液,以保護靜脈。

6、輸液過程中,應加強巡視,耐心傾聽病人的主訴,嚴密觀察輸液情況,注意有無局部或全身反應,以便及時處理輸液故障及輸液反應。

7、保持輸液器及葯液的無菌狀態,連續輸液超過24小時應每日更換輸液器。

8、防止交叉感染,應做到「一人一巾一帶」,即每人一塊治療巾(或小墊)和一條止血帶。

9、留置針一般可保留3~5天,最多不超過7天,並注意保護相應肢體,一旦發現針管內有回血,應立即用肝素液沖洗,以免堵塞管腔。

參考資料來源:一次性使用靜脈輸液針-網路

⑻ 有一種打點滴的針頭,好像是膠管。埋在靜脈裡面的,這個針頭叫什麼東西

這個東西叫靜脈留置針,靜脈留置針只限院內使用,也就是說病人在醫院住院或者在急診留院觀察時間使用,病人出院時,根據規定是要拔出靜脈留置針的。而且靜脈留置針需要定時用生理鹽水通管,防止血液在留置針口凝固,堵塞留置針。留置針外面有一層皮膚膜,這個膜能隔離細菌,但是能透氣,需要每星期更換一次的。像你這種不需要每天打針的沒有扎留置針的必要的,只要每次打針的時候避開上次打針的部位,有兩個星期這個部位就會修復完整。

⑼ 威高潔瑞留置針怎麼樣啊

靜脈留置針又稱套管針,在老年病人身上使用,具有減少血管穿刺次數、減輕病人痛苦、活動不受限、減少液體外滲,有利於臨床用葯和緊急搶救,減輕護士的工作量等優點。但其置留時間的長短,關系著局部不良反應、靜脈炎、及患者經濟負擔等一系列問題。
筆者收集了我院自2001年到2004年83人265例老年病人,其留置針保留時間在1天以上10以下。本文通過對83例265例老年病人應用留置針情況進行分析,以探討老年病人延長保持置留針時間的安全性與可行性。
1 臨床資料與方法:
1.1 材料與對象
用美國BD生產,22GA靜脈套管針,使用對象為本科自2001-2004年收治的靜脈輸液患者83人,265例次,男61人,女22人,年齡61-96歲(平均73.5)。
1.2 部位與方法
選前臂靜脈和手背靜脈,在穿刺點上方6cm處扎止血帶,以2%碘酒與75%酒精常規消毒,面積為8cm×8cm。取出留置針,去除針外保護套,輕旋針外套管,囑患者握拳,以左手綳緊穿刺處皮膚,右手持留置針柄,以15°-30°角直刺血管,進針速度宜慢,見回血後,降低高度將穿刺針推入0.2-0.5cm,右手固定針栓,左手送入留置軟管,松開止血帶,以左手拇指壓住血管內軟管前端,阻止血液外流,右手迅速抽出針芯,旋上肝素帽,將已備好的靜脈輸液針頭插入肝素帽。(注意排盡空氣)。用專用3M敷貼以針眼處為中心點固定於皮膚上,註明穿刺時間、並簽名。
2.結果
2.1留置針置留的天數:在應用留置針265例次中,最長留置時間為10天,5例次,佔5.7%,最短為1天,27例,佔10.2%,平均置管天數為5天。
2.2 靜脈炎:所觀察的265例次中出現2例靜脈炎,原因是本科所收治患者多為高齡老人,老年病人皮膚較鬆弛,抵抗力差,留置時間長,拔針後針口未能及時復原引起的。
2.3 體液外滲:265例中為31例次,佔11.7%,關節處活動過度引起外滲5例,佔1.9%。血管脆性大引起5例,佔1.9%,甘露醇加壓或快速給葯後16例,佔6%,嚴重心衰至血管滲透性增加引起5例,佔1.9%。
2.4 留置針阻塞8例,佔3%:未使用正壓封管4例,因病情原因不能用肝素(5u/ml)封管,代之為生理鹽水的3例,輸注脂肪乳1例
3討論
靜脈留置導管由於留置管所使用的材料具有柔韌性好且對血管刺激小等特徵,故可較長時期留置。但是,其置留時間一直存在著爭議。衛生行政部門,院感及留置針廠家均主張置留時間不應超過3到5天,但一些文獻報道遠大於5天。黃麗雲[1]等人認為可在血管內保留5~7天。李曉燕[2]等報道最長靜脈置留導管的時間為27天;翟湘貴[3]等認為留置15天左右為最佳時間。如果是成人,且留置部位選擇得當,局部保持較好,無炎症反應可適當延長留置時間。常玉傑[4]等人認為影響留置針留置時間的主要原因是靜脈炎的發生,另外穿刺技術不熟練,封管方法不正確,患者自身疾病如血液動力學改變,血管通透性增加等因素均有可能導致液體滲漏,導管堵塞或脫出而致置管失敗。
本文分析的265例次外周靜脈留置導管,有39例為液體外滲或導管阻塞而中止了置留,占總數的14.7%,出現2例靜脈炎,占總數的1.3%,而這些不正常的中止似乎與延長置留時間無明顯關系。筆者在應用靜脈置留導針的過程中體會到,影響置留針使用時間長短最主要的因素是:1、置管部位選擇或固定不當;2、輸入高分子液體及對血管有刺激葯物;3、患者本身血管問題;4、封管方法不當。筆者發現應用留置針最重要的是觀察針眼局部的紅腫情況,及時處理,一般是可以避免靜脈炎的發生。
在老年人中,由於血管硬化的影響,血管硬度及脆性明顯發生變化,對穿刺技術的要求更高,但對一個成功的穿刺,置留時間的影響似乎與年齡無關,平均置管天數都可以在5天以上。

⑽ 什麼是深靜脈留置針

是一種經外周靜脈穿刺導入、其末端位於中心靜脈的一種深靜脈置管技術。和淺靜脈輸液不一樣,深靜脈置管是把特製的穿刺導管經皮膚穿刺並置留於深靜脈腔內。這個留置導管很長,從肘窩進去以後,順著靜脈走向到肩部,最後進入上腔靜脈。每次輸液,不必重新紮針,只需將輸液器管頭接入導管頭即可,很方便,日常生活不受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