喉的位置 喉既是呼吸道,又是發音器官。位於頸前部正中,居皮下,可觸知。前方被皮膚、筋膜和舌骨下肌所覆蓋;後方為咽腔的喉部;兩側有頸部的大血管、神經及甲狀腺左、右葉等。
喉的結構 由於發音功能的分化,喉的結構也比較復雜,它由軟骨作支架,以關節、韌帶和肌相連,內面襯以粘膜而成。
(1)喉的軟骨 喉的軟骨主要有甲狀軟骨、環狀軟骨、會厭軟骨及一對杓狀軟骨。
[1]甲狀軟骨 是最大的喉軟骨,由左右兩個方形軟骨板構成。兩板前方相互愈著形成前角,前角的上端向前凸出的部分稱為喉結。成年男子者高而顯著。
[2]環狀軟骨 位於甲狀軟骨的下方,做成喉的底座。它形似指環,前部低窄稱為環狀軟骨弓;後部高闊稱環狀軟骨板。環狀軟板是喉和氣管中唯一完整的軟骨環。
[3]杓狀軟骨 位於環狀軟骨板的上方,左右各一,呈三棱錐體形,尖端朝上,基底朝下。
[4]會厭軟骨 位於舌根的後下方,為喉口的活瓣。此軟骨形似樹葉,上寬下窄,下端狹細,借韌帶連於甲狀軟骨前角的後面。
(2)喉腔 是由喉壁圍成的管形腔,由喉口至環狀軟骨下緣,上通咽,下通氣管。喉腔的粘膜與咽和氣管的粘膜相延續。
在喉腔側壁上,有上、下兩對呈矢狀位的粘膜皺襞,上方一對稱為前庭襞(室襞);下方一對稱為聲襞,聲襞內含有韌帶和肌纖維,共同構成聲帶。兩側前庭襞間的裂隙稱為前庭裂,兩側聲襞及兩側杓狀軟骨間的裂隙稱為聲門裂。聲門裂是喉腔最狹窄的部位,發聲時,聲門形成窄隙,呼出的氣流由此通過,振動聲帶,同時調節聲帶的長度和緊張度,即發出不同的聲調。
喉腔被前庭襞和聲襞分隔成上、中、下三部,即喉前庭、喉中間腔和聲門下腔。喉中間腔位於二裂之間,它向兩側突出的隱窩,稱為喉室。
喉 #hóu
【釋義】呼吸道前端上面連接咽、下面通氣管的部分,有通氣和發音的功能:喉嚨|喉炎|咽喉|歌喉。
【喉結】 #hóujié 成年男子頸部由甲狀軟骨構成的隆起物。也叫「 結喉 」 。
〖例句〗男同志的喉結長得很突出,一般可以看得出來。
2. 「喉」與「喉咽」什麼區別
一、在人體中的位置不同
1、喉:位於氣管頂端,由甲狀軟骨、環狀軟骨、杓狀軟骨、會厭軟骨組成的室狀器官。
2、喉咽:是位於喉的後方或緊接喉部的咽的下部,下端在第6頸椎下緣水平與食管相續,向前借喉口通喉腔。
二、特點不同
1、喉:上面連接咽、下面通氣管,有通氣和發音的功能。
2、喉咽:喉腔最寬處,是口腔與氣管、食管之間的通道,一說「喉咽」作「喉嚨」。
(2)喉部圖片在什麼位置擴展閱讀:
喉發育因素:
1、喉的位置在變聲期後,喉的位置由第五頸椎下降至第六頸椎下緣的平面,咽喉腔拉長,聲帶距鼻咽頂壁距離增大,此時聲音粗厚低沉。
2、喉前庭變化隨著喉的發育,會厭由捲曲狀「嬰兒型」變得舒展平坦,喉咽管腔共鳴作用增大,也是音調變粗變低,但音響較洪亮之原因。
3、喉神經肌肉的變化喉軟骨支架的變化伴隨或帶動神經支配的喉內外肌發育。如發育遲緩或不正常,可導致變聲障礙。
3. 人體喉部的橫截面圖(有注釋)
一. 甲狀軟骨(thyroid cartilage)
不成對,最大的軟骨,前方由左右兩塊翼板(ala orthyroid laminae)構成本體部,狀似打開的書背,也像古盾牌,其折角形成甲狀角(thyroid angle),男性約為90度,女性約為120度。甲狀角的最上方點有一甲狀凹痕(thyroid notch),把手放在喉嚨上,在 頸部喉結(laryngeal prominence orAdam's apple)上方可感覺到,此凹痕內即是我們的聲帶。後方四個側邊分別形成二個上角(superior horns)與二個下角(inferior horns),上角較長,突出約二公分,下角與環狀軟骨相連,上角與舌骨(hyoid bone)相連。有些人的甲狀軟骨與舌骨間有一小的麥粒軟骨(triticial cartilage)。翼板表面近側緣處有上下兩對結節(tubercle)及一條斜線,位於上角基部的是上結節,在翼板下緣處是下結節,斜線即是上結節與下結節間之聯機,此斜線乃甲狀舌骨肌、胸骨甲狀肌與咽下縮基的附著處。甲狀軟骨約在25歲時開始骨化約65歲完全骨化。
二. 環狀軟骨(cricoid cartilage)
緊接於甲狀軟骨之下方,不成對,位喉部最下方,氣管最上方,與氣管的最上一節相連成環形,像是一個印章指環(signet ring)。軟骨的直徑幾乎已也是氣管(trachea)的直徑,環狀軟骨的後方較前方高,粗。環狀軟骨是所有喉部軟骨中構造最密實的,前方部分成弓狀,稱為環狀軟骨弓(arch),約20至30mm高,環狀軟骨與甲狀軟骨的前方以環甲韌帶(cricothyroid ligment)相連,上呼吸道阻塞時,可由此切開,行緊急的環甲狀軟骨切開術(cricothyrotomy),環狀軟骨是呼吸道當中唯一360度密合的軟骨,一旦受到傷害,極易造成狹窄,與其有關的一些重要標界,在後面升高時,前低弓處(arch)提供給聲帶橫過此處時的空間,後方方形層(posterior quadrate lamina)的高處面,則是提供杓狀軟骨的發音點,環狀軟骨的側面,是與杓狀軟骨下方的小角狀軟骨的連接面。
三. 會厭軟骨(epiglottis)
一黃色、有彈性、不成對且永遠不會骨化的薄葉狀軟骨,其莖部(petiole)以甲狀會厭韌帶附著於甲狀軟骨之背側,與上側表面(即甲狀凹痕下方)則是以舌會厭韌帶(thyroepiglottic ligament)與後方環狀上升和舌根相連,位於舌根的下方。在吞咽時,它在喉之入口上方折迭,向後蓋住喉頭的入口,以防食物進入喉管,食物因而順勢進入食道。會厭與舌根部以三個皺襞相連,即中央的舌會厭正中皺襞(median glossoepiglottic fold),與兩側舌會厭側皺襞(lateral glossoepiglottic fold ),此三皺襞中間形成兩個隱窩,即會厭溪(vallecula epiglottico),一般簡稱為溪,是吞咽時重要的標界。會厭軟骨不是一個密實的軟骨,其間有許多細縫,內含黏液腺,因此喉癌發生於此區域時,癌細胞可經由此路線,擴散到會厭前隙(pre-epiglottic space)。對嗓音(phonation)來說,並非一重要角色,近年來有研究發現,會厭軟骨的形狀可能對聲部的確定產生影響,更進一步的研究正在進行中。
四. 杓狀軟骨(arytenoid cartilages)
杓狀軟骨與小角狀軟骨(corniculate cartilage)位於環狀軟骨的上方後側邊,提供的機制組織使發出聲音,為最重要的軟骨。成對的杓狀軟骨成三角錐形有三個面,一個基底(base)及一個尖端(apex)。基底與環狀軟骨形成環杓關節,向前突出形成聲帶突(vocal processes)是聲帶韌帶附著處。向外突出形成肌突(muscular processes),是部分喉內肌附著處,杓狀軟骨之尖端與小角軟骨相連結,有時兩者黏合在一起,底部(base)中線與環狀軟骨後上方二邊相連,連接彼此的滑液(synovial joint)使杓狀軟骨能產生旋轉動作。
杓狀軟骨有三個突起前面的突起叫聲帶突(vocal processes)與聲帶相連,旁邊的突起稱為肌突(muscular processes),與控制聲帶開關的肌肉群相連,上方的突起叫做小角狀軟骨(corniculate cartilage),是杓狀軟骨的頂端。杓狀軟骨的突(processes)的名稱也正說明了它們的功用,一是聲帶突(vocal processes),往前向甲狀凹痕(notch)突出,一是與聲帶後方相連,肌突(muscular processes)是杓狀三角錐的外側邊突出部分與肌肉相連,使聲帶作分開和結合動作兩片杓狀軟骨借著內部肌肉關節的幫忙可以自由活動與聲帶的開關運作有密切的關系。
4. 慢性咽喉炎外表看在什麼位置明顯異物感 有時影響呼吸 胸悶 基本無痰或很少痰 我的是圖中這個位置難受。
慢性咽炎外表是比較難看出來的,只能感覺到喉嚨有異物感,難受!最好是去醫院檢查一下,是不是你說的那個位置有問題,像你說的這種症狀,要去葯店買個咽炎片來吃咯,平時多喝水,少吃刺激性的食物!
5. 扁桃體的位置圖
扁桃體是人體近喉部兩側的多個腺體組織,因為外形像扁桃一樣而得名。一般來說,扁桃體通常都指肉眼可見、在喉嚨背部的顎扁桃體(palatine tonsils)。與其他的腺體組織一樣,扁桃體是人體的免疫系統的一部分,主要的作用是幫助身體對抗感染。
(5)喉部圖片在什麼位置擴展閱讀:
扁桃體作用
扁桃體是咽部最大的淋巴組織,在兒童時期,它是個活躍的免疫器官,含有各個階段的淋巴細胞,如T細胞、B細胞,吞噬細胞等,所以它既具有體液免疫作用,產生各種免疫球蛋白,也有一定的細胞免疫作用。
扁桃體是呼吸道的門戶,尤其在小兒時期,是個活躍的免疫器官,並含有各個發育階段的淋巴細胞及免疫細胞,能抑制和消滅自口鼻進入的致病菌和病毒。
扁桃體可產生淋巴細胞和抗體,故具有抗細菌抗病毒的防禦功能。咽部是飲食和呼吸氣的必經之路,經常接觸較易隱藏病菌和異物。咽部豐富的淋巴組織和扁桃體執行著機體這一特殊區域的防禦保護任務。不過此處也易遭受溶血性鏈球菌、葡萄球菌和肺炎球菌等致病菌和侵襲而發炎。
參考資料:網路-扁桃體
6. 人身上的咽部和喉部有什麼區別
這是兩個不同的解剖部位,嗓子是指位於咽喉部位的發聲部,是由聲帶軟骨室帶這幾個部分組成的,屬於咽喉的一部分;而喉嚨是指整個喉腔,主要包括口咽、鼻咽和咽喉這幾個部位
7. 咽喉部位是哪
醫學生咽和喉是分開的兩個不同部位,而我們通常所說的咽喉是指口咽,慢性咽炎最主要的病變也是在口咽。口咽對著圖看。而你非要咽喉的話,咽是指鼻咽+口咽+喉咽。而喉是指圖上標著的喉咽前面的部位,就是聲門附近那裡,大概就是喉結的高度。咽部是在喉結上方的。
8. 求一張人體咽喉部結構圖
如何掌握正確的歌唱方法
每個學習聲樂的人都在尋找正確的歌唱方法,究竟如何才能掌握科學而合理的歌唱方法呢?
發聲的神經傳導原理
歌唱家們都有一個共識,即歌唱的聲音自始至終都受到精神狀態的影響。精神狀態好,歌唱就輕松自如,聲音就飽滿亮麗。聲樂教師經常在課堂上強調,唱歌必須集中精力,亢奮的狀態才能調動起所有積極因素。其原因就在於聲音和大腦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因此,研究神經系統作用原理對歌唱與發聲有著重要的意義。
發聲實際上是一種神經反射,實現反射的神經通路叫反射弧。反射弧有三個基本組成部分,即傳入神經、中樞神經、傳出神經。反射弧的構成比較復雜,它不是一條單一的神經通路。當身體感受器官受到刺激時,引起的神經沖動便通過多條途徑到達大腦。在神經活動中,傳出沖動又成為一種新的對人體的刺激,引起對下次活動的神經沖動,這就是「反饋」,也稱「返回傳入」。正是因為「反饋作用」,歌者的演唱才能完整、連貫。當我們發聲時,中樞神經系統的神經沖動傳到呼吸器官、語言器官,並調節與控制著各部器官的動作,從而發出聲音,再通過聽覺感受器官向中樞神經系統傳入,這種反饋連續不斷地進行著,使我們的演唱活動與發聲動作更加准確、協調。
掌握正確的肌肉訓練方法
發聲時的興奮和抑制是神經活動的兩個基本過程,是大腦兩半球對歌唱與發聲進行綜合的主要調控力量。充分認識和掌握興奮與抑制的內在規律,對聲樂學習者而言無疑是至關重要的。在發聲時,如唇、齒、舌積極運動就會引起動作神經的興奮。相反,當喉嚨肌肉神經細胞處於暫時性減弱和停止活動狀態時,便是抑制過程。在演唱時,一部分肌肉神經活動處於興奮狀態,另一部分肌肉神經細胞就處於鬆弛狀態。興奮和抑制既是對立的又是統一的,兩者互相依存。演唱者在平時訓練時,要有針對性,循序漸進地對聲帶、胸腹等與發聲有關的肌肉進行嚴格訓練。如不能只用嗓子發聲,甚至吼叫,而要盡量避免喉嚨的肌肉過多地參與到發聲中去,利用腹部運氣,胸腔共鳴,綜合用力,從而發出充滿質感、層次豐富的聲音。這就要求演唱者必須利用神經興奮與抑製作用,盡量使歌唱與發聲動作趨向准確,遵循科學的發聲規律,避免不良的發聲習慣。
從抽象認識到實踐活動
正確的歌唱是意識對人體直接與間接的指揮藝術,需要直接意識與間接意識對人體指揮的協調統一,具體為呼吸、吐字、聲區、音色、音高、氣息、共鳴等的協調統一。正確地認識歌唱與發聲,通過練習,掌握歌唱與發聲的規律、技能和技法,是演唱者對歌唱與發聲深入認識的一個過程。這一過程的實質,就是從生動的演唱到抽象的演唱思維,再從抽象的演唱思維具體到演唱實踐中去。這也是認識歌唱與發聲的內在規律、進行聲樂教學的必要途徑。感性認識是學習歌唱與發聲的初級階段,但我們一定要通過長期刻苦的訓練,實現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升華,用科學的理性方法指導演唱實踐,從而在聲樂道路上走得更遠、更好。
從聲樂教學的角度來說,遵循科學的發聲規律同樣至關重要。但是,因為歌唱的「樂器」是歌者本身,客觀的方法要通過主體的實踐才能實現。歌唱的發聲技能技巧又是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感覺」是最直接的理解和認識事物的方法,因此,聲樂教師一定要言傳身教,將自身的經驗傳授給學生,通過學生的領會與練習再將經驗反饋給教師,這樣就形成了切磋技藝、教學相長的良性循環,對掌握正確的歌唱方法具有很大的益處。
9. 喉頭到底是哪個地方
連接咽頭的特殊化的起始部分稱為喉頭。
脊椎動物中進化水平在兩棲類動物(青蛙、蟾蜍、蠑螈等)以上的動物具有氣管,而連接咽喉的特化的開始部分稱為喉。它可以用來保護空氣管道或作為聲學結構。它也是氣管和食道分離的地方。喉軟骨由鰓弓進化而來,支撐喉壁,而以下鳥類的喉壁發育不全,只有環狀軟骨和杓狀軟骨。
喉頭位置在歌唱發聲中的重要性,一直受到廣大聲樂教師和歌唱者的重視。歌唱中喉的位置是否正確,直接影響到歌唱的音質。
(9)喉部圖片在什麼位置擴展閱讀:
喉頭的注意事項:
1、不要用嗓過度。過度使用聲音是指濫用聲音超出本人能力。每個人的發聲能力包括音高(聲音頻率范圍)、強度(聲帶張力)和持續時間(聲音使用時間)。如果超過這個范圍,就會發生聲帶疾病。
2、演員唱歌,老師授課前不宜飲食過飽,最好二小時前不要進食。
3、生活習慣不良,如煙、酒、辣椒嗜好以及唱後冷飲,對喉部器官不利。因此要盡量改變此類習慣。
4、要改掉清嗓的習慣。很多人可能經常用這個動作來咳掉喉中的痰或者使自己的聲音更加清晰,但這個動作使聲帶瞬間嚴重拉緊,容易造成聲帶損傷。
5、聲帶小結手術後最好要禁聲1-2周以上。
10. 喉位置和結構是什麼
1、喉位於氣管頂端。
2、喉由甲狀軟骨、環狀軟骨、杓狀軟骨、會厭軟骨組成的室狀器官。
聲帶處於喉室的中央。喉室內軟骨之間由肌肉前後縱橫地連結著。肌肉的放鬆或收縮可以控制聲帶的松緊,也可以控制聲門的開合。
(10)喉部圖片在什麼位置擴展閱讀:
1、喉的位置在變聲期後,喉的位置由第五頸椎下降至第六頸椎下緣的平面,咽喉腔拉長,聲帶距鼻咽頂壁距離增大,此時聲音粗厚低沉。
2、喉前庭變化隨著喉的發育,會厭由捲曲狀「嬰兒型」變得舒展平坦,喉咽管腔共鳴作用增大,也是音調變粗變低,但音響較洪亮之原因。
3、喉神經肌肉的變化喉軟骨支架的變化伴隨或帶動神經支配的喉內外肌發育。如發育遲緩或不正常,可導致變聲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