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高清圖片 » 什麼是艾灸圖片大全
擴展閱讀
手繪紅玫瑰唯美圖片 2025-07-05 16:57:29

什麼是艾灸圖片大全

發布時間: 2022-09-04 15:04:27

❶ 艾灸是什麼

艾灸:中醫針灸療法中的灸法。點燃用艾葉製成的艾炷、艾條為主,熏烤人體的穴位以達到保健治病的一種自然療法。
艾灸產生於中國遠古時代,因為它的作用機理和針療有相近之處,並且與針療有相輔相成的治療作用,通常針、灸並用,故稱為針灸。針灸治病在國內外有著深遠的影響,但現代人說針灸,多數時候僅指針療,已經很少包含艾灸的內容了。
是用艾葉製成的艾灸材料產生的艾熱刺激體表穴位或特定部位,通過激發經氣的活動來調整人體紊亂的生理生化功能,從而達到防病治病目的的一種治療方法。

❷ 艾灸的基本常識

大家基本上都知道針灸,但是很少人知道灸。其實針是針法,灸是灸法。和在一起才叫針灸。艾灸費時費力往往醫生不願意為了你一個病人浪費那麼多時間,有的學院派學生根本對灸法不感冒,忙著研究小白鼠呢。但是灸法的效果是不容置疑的。古人雲:保命之法,灼艾第一,丹葯第二,附子第三,醫之治病用灸,如做飯需薪.―宋.竇材
(這里的丹葯我理解是內丹精氣神,附子是中葯),還有說一灸二針三用葯。都說明灸法非常之重要。因為針法對穴位和手法非常講究,我在這里與有緣的朋友一起聊聊灸法。我也是學生就算是讀書和實踐的心得體會吧。

要了解灸法,就要知道一個植物--艾葉:菊科多年生灌木狀草本植物艾的葉片,春夏之末花開時採摘,曬干或陰干後使用。我國民間自古就有「端午采艾,懸門戶上,以禳毒氣」的習俗。
灸法就是以艾葉作為原料,做成艾絨,用不同的燃燒方法作用於穴位,通過穴位的傳導達到治病於防病保健的方法。灸解字就是,久與火,不言而喻。

為什麼要找艾葉呢?神農氏,就是炎帝在選的過程中有的草也是可以用的,但是沒有艾葉的性味中正,土話就是穩定性好。艾性辛、溫,味苦,入肝、脾、腎經,有溫經止血、散寒止痛、祛風止癢之功。這個日本人都做個實驗,外國人倒是很喜歡我們的傳統東西。反而我們自己不識,這是很奇怪的一件事,難道人家科技太落後。有說:「居家常備艾,老少無疾患」,說明艾對維護身體健康大有裨益。

為什麼要學習?看過我寫的文章都知道,我一直強調「求」於「養」.求是求己,不是肉身的己,求你真心。就是《心經》說的觀自在菩薩的「自」。養是內斂、收藏,藏是為了用。不要意念飛舞,看電視上網無度,那不是養病。那也是在造病。不管是艾灸也好,拔罐、刮痧也好,經絡按摩,葯物也罷。僅僅是為了輔助五臟六腑正常工作,經絡通暢,氣血運行暢快。根本就沒有什麼靈丹妙葯一吃就靈。一切都要去養去求。要有的話明朝的練丹的皇帝為什麼那麼早亡呢。好比拔河:你在與病魔拔河,醫生喊加油。醫生叫破了喉嚨,你說醫生你來幫我拔吧,你省點心吧,靠誰也不行。佛吃飽了,不等於你吃飽,佛也不會替你吃。佛不是不渡我們,是我們自己不吃。艾灸就是養身體的輔助方法。

說方法:

形式很多,有直接灸法(疤痕灸、非疤痕灸)間接灸法(隔姜灸、隔鹽灸、隔蒜灸)艾卷灸法。

我就說我們經常用到的,艾卷灸法,艾卷市面上有清艾條與葯艾條。清艾條就是純的艾絨做的,葯艾條的裡面放中葯的。這個就要對症什麼的,相對難點。我們就用清艾條。有時會遇到什麼一壯,壯就是用艾絨做成金字塔狀的物體,有的麥粒大,有的蓮子大。這就是所謂的壯。壯與艾條只是形式不同。

灸的宗旨是:以皮熱里熱,熱到氣足為好。剛開始也不必強求,慢慢體會。功夫是要練的。一般病每日灸一次,灸後要慎起居,節房事。灸後喝杯溫水,當心冷暖。灸法偏重在補,無病防身,有病提高免疫力,在能助你一臂之力。

❸ 什麼是艾灸

艾灸就是中醫針灸療法中的灸法,是用艾葉製成的艾灸材料產生的艾熱刺激體表穴位或特定部位,通過激發經氣的活動來調整人體紊亂的生理生化功能,從而達到防病治病目的的一種治療方法。
灸法的運用當起源於人類掌握用火之後,時間亦在石器時代。
艾灸產生於中國遠古時代,因為它的作用機理和針療有相近之處,並且與針療有相輔相成的治療作用,通常針、灸並用,故稱為針灸。
針灸治病在國內外有著深遠的影響,但現代人說灸,多數時候僅指針療,已經很少包含艾灸的內容了。

❹ 什麼是艾灸女性艾灸有這些好處

如今中醫各種針灸治療,艾灸等等越來受到廣大群眾的重視和喜愛。那麼什麼是艾灸呢?


艾灸就是用艾葉艾絨為媒介,點燃後在體表穴位和病變部位燒灼溫熨,藉助其溫熱及葯物的刺激作用,通過經絡的循行起到溫經通絡行氣活血,溫中益氣,祛寒除濕,消腫散結,回陽救逆的作用,最終達到預防保健和治療疾病的一種外治療法。

4、氣海穴

該穴位於人體下腹部,直線連結肚臍與恥骨上方,將其分為十等分,從肚臍3/10的位置。灸此穴對月經不調、崩漏、不孕有防治作用。

3. 增強腸胃蠕動


什麼是艾灸?女性艾灸有這些好處?

出現便秘的原因有很多,缺水、上火、濕氣重、胃動力不足等等,而艾灸不僅可以驅寒祛濕,也能幫助降火氣,還可以增加腸胃蠕動,排出腸道內的濁氣,有效改善便秘的情況,如果胃寒濕重,還能起到驅寒殺菌祛濕的作用。


4. 改善氣色

什麼是艾灸?女性艾灸有這些好處?

女性疾病往往和氣血不足,體質虛弱,氣虛有關。 導致沖任供血不足導致。女性顯老氣色差與子宮和卵巢的健康狀況有關,如果在相應穴位進行艾灸,可以讓氣血變得充沛,補足陽氣,溫經通經,打通經脈可以讓女人起色慢慢好起來。

❺ 艾灸是什麼意思 怎麼做

艾 灸:中醫針灸療法中的灸法。點燃用艾葉製成的艾炷、艾條為主,熏烤人體的穴位以達到保健治病的一種自然療法。
方法
直接灸
是將大小適宜的艾炷,直接放在皮膚上施灸。若施灸時需將皮膚燒傷化膿,愈後留有瘢痕者,稱為瘢痕灸。若不使皮膚燒傷化膿,不留瘢痕者,稱為無瘢痕灸。
瘢痕灸
又名化膿灸,施灸時先將所灸腧穴部位,塗以少量的大蒜汁,以增加粘附和刺激作用,然後將大小適宜的艾炷置於腧穴上,用火點燃艾炷施灸。每壯艾炷必須燃盡,除去灰燼後,方可繼續易住再灸,待規定壯數灸完為止。施灸時由於火燒灼皮膚,因此可產生劇痛,此時可用手在施灸腧穴周圍輕輕拍打,藉以緩解疼痛。在正常情況下,灸後1周左右,施灸部位化膿形成灸瘡,5-6周左右,灸瘡自行痊癒,結痴脫落後而留下瘢痕。臨床上常用於治療哮喘、肺結核、瘰癧等慢性疾病。
溫管艾灸
溫管灸,是用葦管(或竹管)作為灸器向耳內施灸的一種方法。因用葦管作為灸具,所以也稱葦管灸。首載於孫思邈所撰之《備急千金要方》:「以葦筒長五寸,以一頭剌耳孔中。四畔以面密塞之,勿令氣泄。一頭內大豆一顆,並艾燒之令燃,灸七壯。」古代醫家主要用於中風口口咼的治療。現代不僅在灸具的製作上有較大改進,治療病證亦有所擴展。另外,近年還出現一種肛管灸法,亦屬溫管灸法。[1]
無瘢痕灸
施灸時先在所灸腧穴部位塗以少量的凡士林,以使艾炷便於粘附,然後將大小適宜的艾炷,置於腧穴上點燃施灸,當灸炷燃剩五分之二或四分之一而患者感到微有灼痛時,即可易炷再灸。若用麥粒大的艾炷施灸,當患者感到有灼痛時,醫者可用鑷子柄將艾炷熄滅,然後繼續易位再灸,按規定壯數灸完為止。一般應灸至局部皮膚紅暈而不起泡為度。因其皮膚無灼傷,故灸後不化膿,不留瘢痕。一般虛寒性疾患,均可此法。
間接灸
是用葯物將艾炷與施灸腧穴部位的皮膚隔開,進行施灸的方法。如生薑間隔灸、隔鹽灸等。
(1)隔姜灸:是用鮮姜切成直徑大約2-3厘米、厚約0.2-0.3厘米的薄片,中間以針刺數孔,然後將薑片置於應灸的腧穴部位或患處,再將艾炷放在薑片上點燃施灸。當艾住燃盡,再易炷施灸。灸完所規定的壯數,以使皮膚紅潤而不起泡為度。常用於因寒而到的嘔吐、腹痛、腹瀉及風寒痹痛等。
(2)隔蒜灸:用鮮大蒜頭,切成厚0.2-0.3公分的薄片,中間以針刺數孔,然後置於應灸俞腧或患處,然後將艾炷放在蒜片上,點燃施灸。待艾炷燃盡,易炷再灸,直至灸完規定的壯數。此法多用於治療瘰癧,肺結核及初起的腫瘍等症。
(3)隔鹽灸:用純凈的食鹽填敷於臍部,或於鹽上再置一薄薑片,上置大艾炷施灸。多用於治療傷寒陰證或吐瀉並作,中風脫證等。
(4)隔附子餅灸:將附子研成粉末,用酒調和做成直徑約3厘米、厚約0.8厘米的附子餅,中間以針刺數孔,放在應灸腧穴或患處,上面再放艾炷施灸,直到灸完所規定壯數為止。多用治療命門火衰而致的陽痿、早泄或瘡瘍久潰不斂等症。

艾卷灸演示圖
艾卷灸
(1)艾條灸:是取純凈細軟的艾絨24克,平鋪在26厘米長、20厘米寬的細草紙上,將其捲成直徑約l.5厘米圓柱形的艾卷,要求卷緊,外裹以質地柔軟疏鬆而又堅韌的桑皮紙,用膠水或漿糊封口而成。也有每條艾絨中滲入肉桂、乾薑、丁香、獨活、細辛、白芷、雄黃各等分的細末6克,則成為葯條。施灸的方法分溫和灸和雀啄灸。
(2)溫和灸:施灸時將艾條的一端點燃,對准應灸的腧穴部位或患處,約距皮膚1.5-3厘米左右,進行熏烤。圖150。熏烤使患者局部有溫熱感而無灼痛為宜,一般每處灸5-7分鍾,至皮膚紅暈為度。對於昏厥、局部知覺遲鈍的患者,醫者可將中、食二指分開,置於施灸部位的兩側,這樣可以通過醫者手指的感覺來測知患者局部的受熱程度,以便隨時調節施灸的距離和防止燙傷。
(3)雀啄灸:施灸時,將艾條點燃的一端與施灸部位的皮膚並不固定在一定距離,而是像鳥雀啄食一樣,一上一下活動地施灸。另外也可均勻地上、下或向左右方向移

溫針灸演示圖
動或作反復地施轉施灸。
溫針灸
是針刺與艾灸結合應用的一種方法,適用於既需要留針而又適宜用艾灸的病症。操作時,將針刺入腧穴得氣後,並給予適當補瀉手法而留針,繼將純凈細軟的艾絨捏在針尾上,或用艾條一段長約2厘米左右,插在針柄上,點燃施灸。待艾絨或艾條燒完後,除去灰燼,取出針。
溫灸器灸
是用金屬等材質特製的一種圓筒灸具,故又稱溫筒灸。其筒底有尖有平,筒內套有小筒,小筒四周有孔。施灸時,將艾絨或加摻葯物

溫灸器灸演示圖
,裝入溫灸器的小筒,點燃後,將溫灸器之蓋扣好,即可置於腧穴或應灸部位,進行熨灸,直到所灸部位的皮膚紅潤為度。有調和氣血,溫中散寒的作用。
隔鹽灸
隔鹽灸,也是臨床上常用的隔物灸之一。最早載於《肘後備急方》,主張用食鹽填平臍窩,上置大艾炷施灸,用以治療霍亂等急症。後世的醫籍《備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及元·危亦林的《世醫得效方》等都有介紹。如《本草綱目》卷十一「霍亂轉筋,欲死氣絕,腹有暖氣者,以鹽填

隔鹽灸參照圖
臍中,灸鹽上七壯,即蘇」「小兒不尿,安鹽於臍中,以艾灸之」。現代,在施灸的方法上有一定改進,如在鹽的上方或下方增加隔物;治療的范圍也有相應的擴大,已用於多種腹部疾病及其他病證的治療。
【操作方法】 令患者仰卧,暴露臍部。取純凈乾燥之細白鹽適量,可炒至溫熱,納入臍中,使與臍平。如患者臍部凹陷不明顯者。可預先有臍周圍一濕面圈,再填入食鹽。如須再隔其他葯物施灸。一般宜先填入其他葯物(葯膏或葯末),再放鹽。然後上置艾炷施灸,至患者稍感燙熱,即更換艾炷。為避免食鹽受火爆裂燙傷,可預先在鹽上放了一薄薑片再施灸。一般灸3~9壯,但對急性病證則可多灸,不拘壯數。
隔姜灸

隔姜灸演示圖
隔姜灸,在明·楊繼洲的《針灸大成》即有記載:「灸法用生薑切片如錢厚,搭於舌上穴中,然後灸之」。之後在明·張景岳的《類經圖翼》中提到治療痔疾「單用生薑切薄片,放痔痛處,用艾炷於姜上灸三壯,黃水即出,自消散矣」。在清代吳尚先的《理瀹駢文》和李學川的《針灸逢源》等書籍中有亦有載述。現代由於取材方便,操作簡單,已成為最常用的隔物灸法之一。灸治方法與古代大體相同,亦有略加改進的,如在艾炷中增加某些葯物或在灸片下面先填上一層葯末,以加強治療效果。
【操作方法】 取生薑一塊,選新鮮老薑,沿生薑纖維縱向切取,切成厚約0.2 ~ 0.5cm厚的薑片,大小可據穴區部位所在和選用的艾炷的大小而定,中間用三棱針穿刺數孔。施灸時,將其放在穴區,置大或中等艾炷放在其上,點燃。待患者有局部灼痛感時,略略提起薑片,或更換艾炷再灸。一般每次灸5~10壯,以局部潮紅為度。灸畢用正紅花油塗於施灸部位,一是防皮膚灼傷,二是更能增強艾灸活血化瘀,散寒止痛功效。近年來,亦有針灸工作者採用隔姜行化膿灸法,對某些病證有較好的效果。其施灸方法及灸後護理可參照化膿灸法。
隔蒜灸

隔蒜灸演示圖
隔蒜灸,又稱蒜錢灸。本法首載於晉·《肘後備急方》。而隔蒜灸一名,則最見於宋陳自明的《外科精要》。古人主要用於治療癰疽,宋代醫家陳言在所撰《三因極一病證方論》卷十四中有較詳細的論述:癰疽初覺「腫痛,先以濕紙復其上,其紙先干處即是結癰頭也……大蒜切成片,安其送上,用大艾炷灸其三壯,即換一蒜,痛者灸至不痛,不痛者灸至痛時方住。」該書還提到另一種隔蒜灸法,即隔蒜泥餅灸:「若十數作一處者,即用大蒜研成膏作薄餅鋪頭上,聚艾於餅上灸之」。在明·《類經圖翼》中又作進一步的發揮:「設或瘡頭開大,則以紫皮大蒜十餘頭,淡豆豉半合,乳香二錢,同搗成膏,照毒大小拍成薄餅,置毒上鋪艾灸之 」,發展成隔蒜葯餅灸法。
現代在灸治方法上基本上沿襲古代,有醫者將其發展為鋪灸(將作專節論述);在治療范圍上則有所擴大,如用以治療肺結核及疣等皮膚病證。
【操作方法】 分隔蒜片灸和隔蒜泥灸兩種。
1.隔蒜片灸:取新鮮獨頭大蒜,切成厚約0.1~0.3cm的蒜片,用針在蒜片中間刺數孔。放於穴區,上置艾炷施灸,每灸3~4壯後換去蒜片,繼續灸治。
2.隔蒜泥灸:以新鮮大蒜適量,搗如泥膏狀,製成厚0.2~0.4cm的圓餅,大小按病灶而定。置於選定之穴區按上法灸之,但中間不必更換。

❻ 什麼是艾灸

艾灸是用艾葉製成的。艾灸材料產生的艾熱,刺激體表穴位或特定部位,通過激發經氣的活動來調整人體臟腑等紊亂的功能,從而達到防病治病目的的一種治療方法。艾灸具有溫經通絡,升陽舉陷,行氣活血,祛寒逐濕,消腫散結,回陽救逆等作用,並可用於保健,對慢性虛弱性病症,和風、寒、濕邪為患的疾病尤為適宜。艾條灸最常用的灸法是懸灸法。施灸的壯數可以根據疾病的性質、病情輕重、體質強弱、年齡大小以及治療部位的不同而定。艾灸時需要注意兩個問題,應該根據病人所處的地域、季節、氣候和病人的病情、體質、因人、因地、因時治宜。2 進行施灸時要認真仔細,及時去除艾灰,避免燒灼皮膚。

❼ 艾灸是什麼

艾灸,簡稱灸療或灸法。它是憑借艾葉製成的艾條或艾柱所產生的艾熱,刺激人體穴位或特定部位,通過激發經氣,從而調整人體紊亂的生理生化功能,達到防病治病目的的一種治療方法。

❽ 什麼是艾灸做艾灸時要注意哪些問題

艾艾灸是中國傳統的醫學療法,在做艾灸的時候也需要注意一些安全的問題。用火將艾條點燃之後,對著患者的穴位經絡來薰烤,可以達到治療的作用,因為使用的是明火,一定要注意防止燙傷或者是引燃其他的物品。正常情況下,每隔一天或者是兩天可以做一次艾灸,一周可以做2~3次艾灸,每次艾灸的時間控制在半個小時之內。

做完艾灸之後也不要吃冷飲和水果,要注意防暑降溫。在做艾灸的時候,身體會微微出汗,這是正常的現象,可以擦乾身上的汗水,換上乾爽舒適的衣物。如果身體處於空腹狀態,或者是剛剛吃完飯,不可以馬上進行艾灸。做完艾灸之後也不可以立馬輸液,在喝酒之後也不可以進行刮痧,拔火罐,艾灸。在生活當中很多人會利用艾灸來治療身體的疾病,這是一種純天然自然療法,對身體有很多好處。

❾ 什麼是艾灸,艾灸能幹嘛要怎麼做

艾灸是中醫針灸療法中的灸法,是用艾葉製成的艾灸材料產生的艾熱刺激體表穴位或特定部位,通過激發經氣的活動來調整人體紊亂的生理生化功能,從而達到防病治病目的的一種治療方法。

艾灸的作用有:

1、局部刺激作用

艾灸的溫熱刺激,使局部皮膚充血,毛細血管擴張,增強局部的血液循環與淋巴循環,緩解和消除平滑肌痙攣,使局部的皮膚組織代謝能力加強,同時溫熱作用還能促進葯物的吸收。

2、調節免疫作用

灸療的許多治療作用也是通過調節人體免疫功能實現的,這種作用具有雙向調節的特性,即低者可以使之升高,高者可以使之降低,並且在病理狀態下,這種調節作用更明顯。

3、綜合作用

灸療的治療方式是綜合的,治療的作用是綜合的,灸療熱的刺激對局部氣血的調整,艾火刺激配合葯物,必然增加了葯物的功效,芳香葯物在溫熱環境中特別易於吸收,艾灸施於穴位,則首先刺激了穴位本身激發了經氣,調動了經脈的功能使之更好地發揮行氣血、和陰陽的整體作用。

艾灸的做法:

選取陳年熟艾去掉雜質粗梗,碾軋成絨。將適量艾絨捏成圓柱狀製作艾炷。或將適量艾絨用雙手捏壓成長條狀,再搓捲成圓柱形,製成長約20厘米,直徑約1.5厘米的艾卷。此外,還需要准備間隔物。如鮮薑片、蒜片、蒜泥、葯瓶等,以利灸治時導熱通氣。

(9)什麼是艾灸圖片大全擴展閱讀

艾灸時的注意事項有:

1、要注意體位、穴位的准確性:體位一方面要適合艾灸的需要,同時要注意體位舒適、自然,要根據處方找准部位、穴位,以保證艾灸的效果。

2、因施灸時要暴露部分體表部位,在冬季要保暖,在夏天高溫時要防中暑,同時還要注意室內溫度的調節和開換氣扇,及時換取新鮮空氣。

3、初次使用灸法要注意掌握好刺激量,先少量、小劑量,如用小艾炷,或灸的時間短一些,壯數少一些。以後再加大劑量。

❿ 艾灸的好處與功效圖片

艾灸的好處與功效圖片

艾灸的好處與功效圖片。由於人們的生活水平越來越富裕,很多人都開始養生了,而艾灸對我們身體的好處是不言而喻的。接下來就由我帶大家詳細的了解下艾灸的好處與功效圖片的相關內容。

艾灸的好處與功效圖片1

1、治療疾病

艾灸療法是中醫學中的一種治療手段,所以它是可以用來治療某些疾病的,可以用於急性發作疾病、危重疾病的搶救和治療,也可以用於慢性疾病的調理,應用的領域也非常的廣泛,像婦科、兒科、外科、皮膚科、骨傷科等,都有應用到艾灸治療地方。

2、局部刺激作用

艾灸時對人體局部有溫熱的刺激作用,這種刺激可以讓毛細血管擴張,增強身體局部的血液循環和淋巴循環,使局部皮膚組織代謝能力加強,從而改善血腫、炎症等產物的消散。另外,艾灸時的溫熱還能促進葯物的吸收利用。

3、祛濕散寒

在施行艾灸操作時,艾灸的熱力能夠透過肌層,向下行氣,所以艾灸又具有祛濕散寒、活血止痛的作用,對於那些風濕、胃脘痛、痛經、閉經等患者有很好的治療效果。

4、健脾益胃

人體的穴位眾多,都與各個重要器官相關聯,讓胃部不舒服不消化的時候,可以在中脘穴、足三里處施灸,可以大大提高人體的消化功能,提高腸胃對營養物質的吸收利用。

5、防病保健

艾灸講究的就是中醫的陰陽平衡,它能使人氣血通暢,所以艾灸還有個很大作用就是能改善人體平衡,日常可以通過艾灸來達到保健防病的`作用。我國的艾灸醫學很神奇,據研究證明,艾灸能加強白細胞的吞噬能力,從而提高人體的免疫能力,保健效果奇佳。

艾灸的好處與功效圖片2

三九艾灸的保健用處

1、艾灸補氣養血

艾灸是將艾葉經過特殊加工製成艾條,用點燃的艾條放入艾灸灸熏特定的穴位,並且配合外用的,通過經絡腧穴的作用,達到防病治病的目的。艾灸能調和氣血。氣是人的生命動力,血為人的基本營養物質,氣血充足,運行通暢,人的生命活動才能正常。艾灸可以補氣養血,又可以疏理氣機,使得氣血調和以達到保健的目的。

2、蒸氣灸防治凍瘡

葯熏蒸氣灸法是利用葯液蒸氣熏灸經絡穴位,而達到治療目的的一種灸法。在我國最早的臨床著作《五十二病方》和清代《理瀹駢文》兩書中均有該灸法的記載。近來臨床也應用較多。臨床上因其葯物處方和施灸的部位不同,適應症也有區別。比如治療凍瘡可選用棉子蒸氣灸、茄椒根蒸氣灸等。蒸汽灸還能治療痔瘡、鵝掌風、風濕性關節炎等疾病。

3、天灸溫經散寒

天灸是中醫灸治療法中非火熱灸法中的主要,又稱發泡療法。天灸通過將特殊調配的葯物貼敷於特定的穴位,可使葯物持續刺激穴位,通經入絡,達到溫經散寒,疏通經絡,活血通脈,調節臟腑功能的效果,既可改善臨床症狀,又可提高機體免疫力。「三九灸」是冬治「三九」中的一種獨特治療技術,屬於「天灸」,它是採用人體經絡循行規律、穴位功效、年歷中24個節氣規律和時間治療學原理,根據人體體質情況和發病特點,選擇在冬季三九天時候,通過中葯葯物貼敷在特定治療作用的穴位上,達到祛除疾病的目的,對於一些虛寒性疾病有著明顯的治療作用,部分可以達到根治的效果。此治療時間性強,療效好,兒童成人均可以接受。

艾灸子宮的好處與功效

1、局部刺激

艾灸是一種在人體特定部位通過艾火達到防病治病目的的一種治療方法,對人體有一定的溫熱刺激,能增加局部血液循環和淋巴循環,緩解和消除平滑肌痙攣,還能降低神經系統的興奮性,有一定鎮痛作用,對於有痛經的人有一定的緩解作用。

2、溫經散寒

通過熱灸對經絡穴位的刺激,有一定的溫經散寒的功效,能加強機體氣血運行,艾灸子宮有助於調和氣血,可用於血寒運行不暢、留滯凝澀引起的痹證、腹瀉等疾病等。

每天都艾灸子宮好嗎

視情況而定。

艾灸有很好的溫經活血、調經止痛的作用,對於月經量少或是一些經常痛經的女性來說,每天艾灸子宮是有一定的好處的,但是對於子宮有疾病,或是經血量較多的人來說,是不建議每天艾灸的,可能會加重疾病或是增多出血量,這樣的情況建議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

艾灸子宮的位置

艾灸子宮的位置一般選擇臍下正中,因為子宮就位於此處,還可以選子宮穴,位於前正中線上,臍下4寸,旁開3寸,左右各有一個,這個穴位對於各種婦科疾病都有一定的作用,但是若是真的有疾病,建議還是在醫生檢查過後,確診沒問題後再艾灸,防止加重疾病的症狀。

女人暖宮最好的方法

1、泡腳

腳上有很多穴位和經絡,經常用熱水泡腳能刺激足部的穴位,有一定的舒經活絡的效果,有助於祛除體內的寒氣,還能促進血液血環,也能緩解宮寒症狀。

2、喝紅糖薑茶

姜性溫,有解表散寒、溫中止嘔等功效,紅糖甘甜、溫潤,有益氣補血、健脾暖胃、緩中止痛、活血等作用,適當喝紅糖薑茶也有一定的暖宮效果。

3、注意保暖

平時多穿一衣服,注意保暖,夏天注意不要在空調下面對著吹,冬天要多穿衣服,護好腰腹部,腿腳也要注意保暖,這樣也能預防宮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