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喀什高台民居的人文地理
高台民居現有居民603戶,人口2450多人,全都是維吾爾族。到高台民居參觀、訪問的遊客對維吾爾的風俗習慣要尊重。
高台民居地勢崎嶇,人口密集,小巷很多、縱橫交錯、四通八達。巷內還有很多百年前的老宅住房,有的還是二、三層簡易樓房,樓梯多半沒有護欄,甚至還有一些危房。
巷內的維吾爾族居民對來訪客人熱情好客,而且都很注重禮貌,見面時會熱情問候,在小巷內遇到維吾爾
居民可以說一聲「亞克西嗎」(維吾爾語問好)。
維吾爾民族忌諱養豬,不吃豬肉。在家訪交談中切忌豬肉等這類話題。
與維吾爾族群眾交談,或者到家中做客吃飯最忌諱當著人的面擤鼻涕、吐痰,否則會被認為是對人的不尊
敬。
② 新疆喀什為什麼被稱為「中國的日光城」
因為喀什位於中國邊境的最西邊,作為太陽落山最晚的城市,因此,喀什也被稱為中國的日光城。喀什是一個有兩千年歷史的古老城市,因為地理位置的關系,所以喀什比其他地方的日落都要晚,因此才會有一個日光城的稱呼。而拉薩也被稱為日光城,只不過拉薩是因為擁有充足的日光才得名的。
如果來到喀什的話,遊走在小巷中就很容易迷路,畢竟這里的民居都是修建在一起的,有一種迷宮的味道。如果沒有導游引路的話,那麼對於遊客來說,是很容易迷路的。
③ 高台民居的介紹
高台民居是新疆喀什市老城東北端一處建於高40多米、長800多米黃土高崖上的維吾爾民族聚居區,距今已有600年歷史,是喀什展示維吾爾古代民居建築和民俗風情的一大景觀。2009年,喀什市對老城區進行集中改造,投入8.39億元,對喀什老城景區9722戶維吾爾族傳統民居進行加固改造;2014年喀什市投入了1.5億元提升喀什老城景區景觀質量、老城景區的市場輻射力,完善旅遊服務設施,提高管理和運營水平;2014年11月,喀什老城高分通過了國家旅遊局組織的申報5A級旅遊景區景觀資源評審。2015年7月20日,國家旅遊局向喀什老城景區正式授予國家5A級旅遊景區稱號。作為我國目前唯一保存下來的一處具有典型古西域特色的傳統歷史街區,老城民居多以土木、磚木構成,是研究少數民族生活習俗和建築特色的重要物證。
④ 新疆的喀什為何被稱為「日光城」,那裡有哪些景點
因為新疆的喀什在我國的最西邊,它的日落最晚因此日照時間長,所以被稱為日光城。而最能體現喀什風情的便是喀什老城。喀什老城的房子都建在高台上,年代久遠,而且城裡還有非常多的新疆菜,味道特別鮮美。
⑤ 為什麼喀什老城那麼荒涼沉重,但卻又別有一番滋味
新疆喀什,古稱“疏勒”,歷史上橫貫亞歐大陸“絲綢之路”中國南、北、中三路在西端交匯的商埠重鎮,著名的“安西四鎮”之一。
一、艾提尕爾清真寺艾提尕爾清真寺在喀什的艾提尕爾廣場西側,是有著濃郁民族風格和宗教色彩的伊斯蘭教古建築群,更是新疆乃至全國最大的清真寺。眾所周知,新疆少數民族居多,所以新疆也有非常多的清真寺。我也去過揚州的仙鶴寺,仙鶴寺真的和艾提尕爾清真寺沒法比,仙鶴寺比較冷淡,畢竟揚州也沒有很多少數民族。
但喀什的清真寺是全疆穆斯林信仰伊斯蘭教的少數民族距離之地,周五禮拜的人數多達5000人,尤其是到了每年的古爾邦節,少數民族特有的節日,做禮拜的人更多,不過我沒有進去了,只是在外面問了問當地的人,了解了一下這里。帕米爾高原水景
這次的介紹就到這里啦,小夥伴們覺得怎麼樣呢?
⑥ 喀什旅遊景點大全,新疆喀什有哪些必去旅遊景點
1:喀什市區民族風情一日游。
線路:艾提尕大清真寺-香妃墓(阿巴克霍加墓)。
這是一條大多數旅行者所走的線路,也是鮮為人知的常規線路。最能夠體現當地的民族風情和維族的歷史。其中老城仍舊保持著獨特的民族特色,建議在維族家訪時,去他們家裡做客就餐跳舞,同他們聊天。從他們聊天的過程中深入了解他們的內心世界。除了和豬有關話題不要提外,其他的相互尊重的話題都可以聊。但需要翻譯。
2:市郊伊斯蘭地區最後佛教遺址一日游。
線路:喀什市-莫爾佛塔-三仙洞。
這是不常走的線路。最能體現當地的宗教演變和佛教遺跡歷史。此線可以合並在常規線路一起游覽。建議在去之前多看有關方面的記載,以便驗證。
3:帕米爾高原1日-3日或多日游。
線路:喀什市-丹霞地貌紅山峽谷(紅色火焰山)-蓋孜河峽谷、邊防檢查站-絲路古驛站、高原柯爾克孜族牧民家訪-高原流沙湖、白沙山(品嘗香美、純綠色食品高原羊肉)-公格爾峰、公格爾九別峰-卡拉庫勒湖-冰山之父慕士塔格峰-蘇巴什達坂-塔合曼草原、高原旱柳-塔合曼溫泉-塔什庫爾干縣-石頭城-金草灘-高原雄鷹塔吉克族家訪-古驛站-祖母綠產地達布達鄉-紅其拉普達坂-前哨班-中巴紅色界碑。
這是大部分旅行者所走的線路。以9-10月中旬時節最美。其中喀什-卡拉庫勒湖可以1日往返,喀什-塔縣2日往返,喀什-紅其拉普也可2日往返但時間很緊。塔縣-紅其拉普需辦觀光證。建議選擇最佳時節,盡量選擇日出和日落的晴朗時間觀看和拍攝最美的詩畫般風光。
4:喀什-奧依塔格冰川、森林一日游。
也是一條常規線路。既可以一日往返;也可以包含在喀什-帕米爾的線路中但很趕時間。自然景觀以原始森林、冰峰雪嶺、冰川瀑布為主。風景層次鮮明。在炎熱夏季可以觀看到雪崩。建議最熱的季節去。帶上望遠鏡,以便能夠遇上雪崩和看到流量最大時的瀑布。
5:塔什庫爾干縣-公主堡一日游。由於時間關系很少旅遊者所走。 塔什庫爾干縣-公主堡往返必須一日時間。
6:塔什庫爾干縣-世外桃源大同鄉往返塔縣3日游。非常規線路,極其美麗的旅遊處女地。盛產各種玉石。極多旅行者的願望,由於道路和時間等原因極少旅行者所能走。建議有準備吃苦和寬松的時間心理准備。道路非常難走,必須越野車。
7:喀什-達瓦昆沙漠旅遊風景區一日游。
線路:喀什-風景區一日往返。
當地開發的沙漠旅遊區。可以進行騎駱駝進沙漠、自駕刺激沙漠卡丁車(改裝)、滑沙、游泳等活動。
8:喀什-麥蓋提刀朗文化村一日游。
線路:喀什-達瓦昆沙漠旅遊風景區-千年胡楊王、古墓群-自然沙漠風景區(原始未開發)-麥蓋提刀朗文化村。
這是一條部分自助驢友所走的路線。極能體現維族民間原生態刀郎文化生活。高亢、激昂、粗曠、豪放的原生態刀郎麥西來甫、木卡姆、刀郎舞(勞動過程的形象化舞蹈), 表演得淋漓盡致,使人心花怒放,熱血沸騰。色彩誇張、意境悠遠、筆墨濃重農民畫,展現了突出的民族個性和質朴的優美。建議喜歡深刻了解民族風情的旅友必去。
9:喀什-莎車-麥蓋提-喀什2日游。
線路:喀什-英吉沙:刀廠、巴扎、水庫-莎車:阿曼尼莎陵墓-麥蓋提:刀朗文化村-沙漠自然風景區-千年胡楊王、古墓群-達瓦昆沙漠旅遊風景區-喀什。
這是少部分自助驢友所走線路。其特點是更能深刻了解維族民間文化的發展史。是部分時間充足驢友的走法。一般驢友包含在喀什-和田-塔克拉瑪干-庫車 ...的線路中。
10:中國最西部最後一縷晚霞、柯爾克孜民族風情一日游。
線路:喀什-土爾尕特通商口岸-烏恰縣-西部第一鄉(吉根鄉)-海洋貝殼化石山-西部第一村-伊爾克斯坦通商口岸。
這是一條部分驢友所走的線路。其中,中國最西部最後一縷晚霞,可以拍攝到極其美麗壯觀的晚霞。西部第一村,可以探尋最西部和漢族有淵源的、和漢族長的一模一樣的克爾柯孜族部落,極其原始淳樸。途中奇行怪狀的各式迎風岩壁上風蝕形成的風蝕蘑菇和風蝕城堡、丹霞地貌、千年胡楊、加斯村恬靜草原等。十分壯觀神奇。到達中國版土西部最尖端。是一條完全沒有被商業污染的處女旅遊線路。建議喜歡原始景觀者捷足先入。
小提示:
1:高原須帶高原反映葯品〈紅景天,丹參片,消炎止痛葯,感冒葯,
補充能量葯、腸胃葯〉;高原紫外線較強,需帶防曬品;新疆普遍乾燥需有潤唇膏;自帶小食品以便贈送各族小孩,便於拍照合影;備足禦寒衣物等。喀什有近60家賓館,最好的是四星級,一般2-3星級很多,服務和衛生都比較好。
⑦ 喀什旅行,在市中心發現一大片破房子:高台民居,活著的「廢墟」
在新疆喀什旅行的時候,有一天我在喀什噶爾古城閑逛,從東門出來之後,隱隱約約地看到古城對面的巨大廣場上,赫然佇立著一片破破爛爛的房子。
走近了看,全是斷壁殘垣。
高天闊地之間,它就像被遺棄的巨大積木,胡亂地「堆砌」在那裡。
有一些「積木」已經塌掉了,露出「衣不遮體」的牆壁。還有的房子就像打了補丁,經歷過反反復復的縫補,已經不見了原來的模樣。
房子周圍的雜草是許久無人打理的樣子,它們自由自在、野蠻生長,遠遠望去,就像一片綠洲中的廢墟。
當時我有點納悶:這里是這座城市的中心地帶,怎麼會有如此殘破建築群呢?
那就只有一個原因:它一定不是普通的廢墟。
向馬路邊上賣甜粽的維吾爾大叔打聽了一下,他說,這個地方叫做高台民居,是和喀什噶爾古城一樣有著千年 歷史 的「迷你小城」。
高台民居,雖然殘敗,但不乏味道,拱形的窗戶帶著濃濃的維吾爾族風情,很有年代感。
在過去上千年的時間里,這一片「被遺忘的角落」擁有過繁盛,經歷過沒落,熱愛探險、旅行、攝影的人們來到這里,留下影像和腳印,卻無力改變它的命運。
當時我圍著這一片舊跡轉了一大圈,發現每一個出入口都有人把守。
根據路邊牌子上的「溫馨提示」我才了解到,這里在做修繕,危房改造中,不允許外人進入。
還好,它沒有被遺棄。
旅遊 歸 旅遊 ,人家的規定要遵守,於是我放棄了進入高台民居內部的打算。
匆匆拍下幾張照片,心有不甘。
本以為就此別過,沒想到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隔了幾天,我再一次來到這個地方,拜訪喀什土陶技藝的「非遺」傳承人吐爾遜大叔。
我驚喜地發現,大叔家作坊的後門,有一條通往高台民居的小路。
於是,在吐爾遜大叔的帶領下,我們幸運地進了「城」。
高台民居內部比我想像中還要破舊,胡亂拉扯的電線走位、毫無章法的街道布局,給這座老城增添了許多迷幻的色彩。
為了防止房子倒塌,人們用木板和木棒撐起危牆。
殘破的玻璃窗映著湛藍的天空,新砌的磚牆掙扎著告訴人們:這座城還活著。
這座城還活著,裡面是有人居住的。
雖然門庭簡陋,虛掩的木門和高高飄揚的五星紅旗堅定地告訴人們:這里有我們的家。
當時正值傍晚,放了學的小學生在搖搖欲墜的危樓下穿梭玩耍。
路邊的小賣店裡點著昏黃的燈,售賣著一些小孩子喜歡的廉價的小零食。
鋪中幫爸媽看店的維吾爾族小朋友看到我們幾個外地人,表情驚訝。
即便身處一片沒落之中,人們一如既往地熱愛著生活,盡己所能把自己的家園打扮漂亮。
旺盛的花草也並沒有因為自己出生在一片殘骸之中,就停止生長。
喀什分為老城和新城,東湖公園幾乎是新舊兩城的交界處。
東湖公園旁,高台民居就像一片「影子」,將新城區的大片商品房映得光亮。
在喀什,不同民族的各種文化隨時隨地都在融匯碰撞、互相影響。
關於高台民居,有兩個重要的看點。
一是,這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喀什土陶技藝。
如今,在高台民居上依然留存著數家土陶作坊,有的已經傳承了四五百年。
他們所燒制的陶器,在過去的歲月中和維吾爾族人民的生活息息相關,見證了一段 歷史 的演化,記錄著喀什生活的變遷。
此外,高台民居下有一條河,河邊生長著大片的蘆葦。
城市裡中心的蘆葦盪,已經很多年沒有見過這樣的景象。
夏天的時候,蘆葦盪里一片鬱郁蔥蔥,秋天這里就變成金黃。
蘆葦盪上面有一座鐵橋,人們從這里走過,拍照還是很有感覺的。
拍下這些照片之後,我已經有一年的時間沒有再去過喀什,沒有再到過新疆,不知道高台民居現在的狀況怎麼樣了。有消息稱,這里已經被保護起來,將來會成為一個重要的景點。
我也相信,作為喀什最有價值的一片廢墟,它一定可以好好「活」下去。
我是大紅姐姐,有聲電台 旅遊 頻道主播,職業旅行玩家,專注小眾玩法,分享冷門目的地。旅行不是一種態度,而是生活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