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蹦極的過程是什麼樣的
跳躍者站在約40米以上(相當於10層樓)高度的橋梁、塔頂、高樓、吊車甚至熱氣球上,把一端固定的一根長長的橡皮條綁在踝關節處然後兩臂伸開,雙腿並攏,頭朝下跳下去。綁在跳躍者踝部的橡皮條很長,足以使跳躍者在空中享受幾秒鍾的「自由落體」。當人體落到離地面一定距離時,橡皮繩被拉開、綳緊、阻止人體繼續下落,當到達最低點時橡皮再次彈起,人被拉起,隨後,又落下,這樣反復多次直到橡皮繩的彈性消失為止,這就是蹦極的全過程。
② 如圖所示是蹦極過程的示意圖
A、蹦極者從A點到B點過程中,質量不變,速度變大,動能變大;從B到C點的過程中,質量不變,速度變小,動能變小,故錯誤;
B、蹦極者從A點到B點過程中,質量不變,速度變大,動能變大,故錯誤;
C、從A點到B點,其動能增加,重力勢能減小,彈性勢能增加,故減小的重力勢能轉化為動能和彈性勢能,故錯誤;
D、從B點到C點,蹦極者的動能減小,重力勢能減小,彈性勢能增加,故蹦極者的動能和重力勢能轉化為繩的彈性勢,故正確;
故選D.
③ 什麼是蹦極
蹦極(Bungee Jumping),是近幾年來新興的一項非常刺激的戶外休閑活動。跳躍者站在約40米以上(相當於10層樓)高度的橋梁、塔頂、高樓、吊車甚至熱氣球上,把一端固定的一根長長的橡皮條綁在踝關節處然後兩臂伸開,雙腿並攏,頭朝下跳下去。綁在跳躍者踝部的橡皮條很長,足以使跳躍者在空中享受幾秒鍾的「自由落體」。當人體落到離地面一定距離時,橡皮繩被拉開、綳緊、阻止人體繼續下落,當到達最低點時橡皮再次彈起,人被拉起,隨後,又落下,這樣反復多次直到橡皮繩的彈性消失為止,這就是蹦極的全過程。
蹦極(bungy/bungee)一詞應該是一個極好的音譯詞,在香港、台灣地區,人們音譯為「笨豬跳」,作這種譯法的人大概是認為,如果一個人不笨的話,是斷然不會去進行這種「慘烈」的活動的吧。然而,當這項運動從它的起源地發展到世界各地,就受到人們普遍的歡迎,甚至一些極限運動愛好者還要將自己的婚禮儀式放在蹦極塔上進行,一旦「禮成」,就縱身一跳,以示愛情的熱誠與忠貞。而去蹦極的人非但不會被稱作「笨豬」,反而能夠拿到「勇敢者證書」。
世界最高的蹦極點位於南非東開普省齊齊卡馬山中一座名為布勞克朗斯的大橋上,高度為216米,1997年12月開始正式接待遊人,至今共計100人次,最小的只有9歲,最長者則是84歲的老人;第二高的蹦極點在瑞士的一個風景點的纜車上,高度為160米;第三高的蹦極點位於紐西蘭,蹦極高度為134米。
[編輯本段]名稱由來
蹦極源於英文「bungy」或者「bungee」,為什麼會有兩個名字呢?
可能的原因有兩個:
第一種說法:目前所知,bungee 最早出現於牛津極限運動俱樂部,他們管這項運動叫做 bungee 。這項運動在紐西蘭叫 bungy ,極有可能是由於拼寫錯誤,但是由於在紐西蘭推廣的很成功,人們普遍接受了bungy ,所以就有了這個詞。
第二種說法:bungy 和 bungee 是有差別的bungee 所用的繩索是用多種材料復合而成,在北美通常用5/8英寸軍事規格的繩索,伸縮率能達到210%,現在也有使用 TR2 和 Ripcord,伸縮率分別達到240%和280%,它的特點是有更高的自由落體,反彈時間更長,感覺更刺激。
bungy 發源於紐西蘭,使用的繩索是橡皮繩(具有無限的伸縮),有可變的掣動系統,能控制最大伸縮距離。它的特點是比較低的速度,比較高的反彈,感覺平穩,特別適合綁踝跳。
[編輯本段]起源和發展
公元500年前後,在西太平洋萬那杜群島的BUNLAP部落。一位土著婦女為逃避丈夫的虐待,爬上了高高的可可樹,用一 種當地具有彈性的蔓藤牢牢綁住腳踝。她威脅其丈夫要從樹上跳下來,沒想到笨丈夫隨後也爬上了樹,跟著跳了下去,結果自然是柔嫩的蔓藤救了女人的命,暴虐的丈夫卻命喪黃泉。此後,將蔓藤綁住腳踝從高處跳下成了當地一種獨特的風俗習慣。他們依山建起一座座由樹 樁和蔓藤捆紮而成、20—30米的高塔,年輕的男子從上面俯沖而下,象徵他們步入成熟,向他們信奉的圖騰,祈願部落的平安和豐收。
這種形式後來傳到英國,被作為皇宮貴族的一種表演,表演者須穿燕尾服,頭戴禮帽。首次使用橡皮繩蹦極,是在美國。1954年,有兩位地理學家來到蓬特科斯特島進行科學考察,意外地發現了島上居民的這個奇怪風俗。他們在科學考察報告中對「俯沖跳」作了這樣的描述:題為《南太平洋上不可思議的跳躍》,「在蓬特科斯特島上,當地人在感恩節爬到山間的塔頂上,身上系一根繩子,頭朝下地跳下來。」從此,蹦極運動的雛形被傳播開了。
1970年,地理學家們再次到這個小島,攝影家兼作家卡爾·穆勒成為第一個嘗試這種令人心顫活動的外來人,他形容自己從25米高處躍下時,奇怪地感覺自己似乎停止了思維,極度興奮後,身體稍有些不適應。1979年4月1日,英國牛津大學冒險俱樂部成員從當地245英尺高的克里夫頓橋上利用一根彈性繩索飛身跳下,拉開了現代蹦極運動的帷幕。
但笨豬跳的真正發揚光大是在紐西蘭。早在1988年,A · J ·賀克特和克里斯·奧拉姆在紐西蘭成立了第一家商業性蹦極組織反彈跳躍協會。賀克特更是從埃菲爾鐵塔上跳下,因而更加引起了世人對笨豬跳的興趣。同年,約翰·考夫曼和他的弟弟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也成立了一個商業性的蹦極機構。約翰本人就是被電視上的蹦極表演吸引到這個行業中來的,在不到三年的時間里,他們就吸引了1萬6千人,每人化費99美元來參加笨豬跳,並把蹦極發展到大橋式蹦極、飛機式蹦極等多種形式。1990年,又開創了熱氣球笨豬跳。從此大力推廣這一運動。到目前為止,世界上有很多國家都已建立了笨豬跳運動基地,例如新加坡、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亞以及一些歐洲國家。1997年5月1日,笨豬跳首次傳入中國。
④ 這是蹦極嗎
是的,這個就是蹦極(高空彈跳),從圖片來看這種彈跳方式是 綁腰彈跳。就目前內地的高空蹦極彈跳方式有:綁腰彈跳、綁腳彈跳和綁背彈跳。
⑤ 這個是蹦極嗎(圖)
是蹦極,有繩子,那伸的出架子在老奶奶頂上呢,沒拍到。那個向下推的人是工作人員,繩子是防意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