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膝關節是如何組成的
膝關節:由股骨內外側踝和脛骨內外側踝以及前方的髕骨組成。關節又由關節面,關節囊,關節腔組成。關節囊寬闊而鬆弛韌帶發達,其中,位於關節囊前臂的髕韌帶尤為強大。在關節囊內,有膝交叉韌帶和關節半月板。膝交叉韌帶連接股骨和脛骨,分前交叉韌帶和後交叉韌帶。前交叉韌帶可阻止脛骨向前移位;後交叉韌帶可限制脛骨向後移位。關節半月板,由纖維軟骨構成,共有兩塊。內測半月板成C形;外側半月板呈O形。內外側半月板分別位於股骨和脛骨的同名踝之間。半月板的上面微凸,下面平坦,可使股,脛兩骨的關節面更為適應。從而增強關節的靈活性和穩固性
② 膝蓋各個部位疼痛圖解
疼痛的位置:
膝蓋的側面
髕骨頂部到脛骨頂部的疼痛可能是“髕骨腱炎”的徵兆,這是常見的過度使用損傷,常見於跳躍相關的運動。
髕骨腱炎是由髕骨腱反復受到壓力引起的。 這種肌腱將膝蓋骨連接到脛骨上,負責小腿的伸展。
1 .你得了髕骨腱炎,可能會感到疼痛和壓痛。 另外,可能在肌腱(膝蓋骨和脛骨的交匯)附近腫脹。 初期可能只在駕駛中出現,但隨著情況的惡化,即使不運動也會整天注意到。
2 .診斷確定後,建議停止跑步直到痊癒。 敷冰、服用消炎葯、做伸展和強化運動可能會有幫助。
3 .運動前建議小腿伸展和繩肌伸展,力量訓練要集中於伸展肌肉的運動
③ 簡述膝關節的構成結構特點運動形式
結構構成:
膝關節由股骨下端、脛骨上端和髕骨構成,是人體最大最復雜的關節,屬於滑車關節。膝關節由股骨髁、脛骨平台、髕骨及其周圍滑膜、關節囊、韌帶、半月板和肌肉等組織共同構成。外側髁高,限制髕骨脫位。
前後交叉韌帶對膝關節的穩定器的作用:前交叉韌帶限制脛骨過度前移,後交叉韌帶限制脛骨過度後移,兩者共同限制膝關節的過伸,脛骨的旋轉,限制伸膝位側方活動。
運動特點:
膝關節是全身中結構最復雜、最大、所受杠桿作用力最強的一個關節。它雖為屈戊關節,但其運動則是二維的。運動范圍雖不及肩、髖關節廣泛,卻具有更為精確、復雜的規律。關節結構膝關節包括由股骨下端和脛骨上端構成的內側和外側脛股關節,以及由臏骨和股骨滑車構成的臏股關節。
股骨下端膨大。為內髁及外髁,其間為髁間窩,內髁之橫徑較外髁者長。而縱徑(前後徑)則較外髁為短,內外髁之軟骨面與脛骨上端者相關節,其前方兩髁之間軟骨面則與臏骨之後軟骨面相關節。
(3)膝關節由什麼組成圖片擴展閱讀:
膝關節伸膝裝置:股四頭肌肌腱、髕骨及髕韌帶組成了伸膝裝置。膝關節內側支持結構:第一層是包裹縫匠肌的深筋膜;第二層脛側副韌帶淺層;第三層是關節囊。
膝關節的外側支持結構:第一層是筋膜層,第二層是腓側副韌帶,第三層是關節囊。前交叉韌帶:上端附著在股骨外髁內側面的後半部分,下端附著在脛骨髁間區和內側髁間結節之間,並與內外側半月板前角相連接。
④ 膝關節的結構到底是怎樣的是如何運轉的
膝關節是醫學上被稱為屈戌關節,指的是能夠進行伸展,屈曲運動。
膝關節結構從模型上來看,主要由股骨、脛骨、髕骨和半月板所組成。具體位置如下:膝關節上面是股骨;下面是脛骨;前面是髕骨;中間有兩塊軟骨墊片,稱為半月板。膝關節周圍為黃色組織,是指韌帶,根據位置可以分為股四頭肌腱、髕韌帶、外側副韌帶、內側副韌帶、交叉韌帶。
膝關節伸展運動主要靠包繞前側髕骨下行至脛骨粗隆的股四頭肌支配。膝關節的屈膝運動主要有後側的腘肌半腱半膜機等,小腿上行延伸的股三頭肌也有一些作用。 膝關節兩側都有半月板可以緩沖運動,減少關節摩擦。其間有關節囊,起到潤滑作用。 膝關節沒有內外旋轉和內收外展運動,附著在膝關節的前後交叉韌帶,內外側副韌帶分別起到阻止膝關節前後移動,膝關節向外向內的外展內收運動。僅能進行輕度1-2°的運動,幅度很小。所以其旋轉和內收外展運動很小,當然也和膝關節屬於滑車關節的關節面形態有關。
⑤ 論述膝關節的基本結構與運動
膝關節由下股骨,上脛骨和髕骨組成。它是人體最大,最復雜的關節,屬於滑車關節。
膝關節的關節囊薄而鬆散。它附著在每個關節面的周邊,並通過韌帶加強,以增加關節的穩定性。主要韌帶包括:
1、髕韌帶
它是股四頭肌肌腱的中央纖維索,從髕骨向下延伸到脛骨轉子。髕韌帶平坦而結實,其淺表纖維穿過髕骨並連接股四頭肌肌腱。
2、腓側副韌帶
它是一種堅韌的纖維索,起源於股骨的外上髁,向下延伸到腓骨的頭部。韌帶表面多由股二頭肌腱覆蓋,股骨腱與外側半月板不直接相連。
3、脛骨副韌帶
寬扁平束,位於膝關節的內側後部。從股骨的內側上髁,它向下連接到內側脛骨髁和相鄰的骨體,並與關節囊和內側半月板緊密連接。脛骨副韌帶和腓側副韌帶在伸展膝蓋時是緊張的,在彎曲膝蓋時是鬆弛的,而當半膝彎曲時最鬆弛。因此,允許膝關節在半屈曲位置進行一些內旋轉和外旋。
4、斜韌帶
它從半膜肌腱延伸,從內側脛骨髁開始,向外傾斜向上,在股骨外側髁末端,並將一些纖維與關節囊融合,以防止膝關節過度伸展。
5、膝關節的十字韌帶
位於膝關節中間,非常結實,堅韌。它由滑膜襯里,可分為前後兩部分。
前十字韌帶(ACL)起源於小腿的內側部分並從脛骨髁間區域下降,與外側半月板的前角癒合。纖維以扇形方式附接到外側股骨髁的內側。
後十字韌帶比前十字韌帶更短,更強壯,更垂直。從脛骨髁間隆起的後側,向內側傾斜向上,附著於股骨內側髁的外側。
膝關節十字韌帶牢固地連接股骨和脛骨,這可以防止脛骨沿著股骨向前和向後移動。前交叉韌帶是膝關節伸展最緊張的,可以防止脛骨向前移動。後十字韌帶是膝關節屈曲最緊張的,可以防止脛骨後傾。
一般來說,膝關節只能進行屈曲和伸展,因為此時它是滑車狀的。在屈曲位置,髕骨向上移動。此時,膝關節是雙髁的,因此它可以進行屈曲和伸展,以及輕微的內旋和外旋運動。由於膝關節兩側存在側副韌帶,因此不能進行牽開和伸展。
(5)膝關節由什麼組成圖片擴展閱讀:
膝關節的輔助結構:
膝關節的滑膜層是整個身體中最寬和最復雜的。 它附著於關節的每個骨的關節表面的周邊並覆蓋除關節軟骨和半月板之外的所有結構。
滑膜位於髕骨的上緣上方並向上突出以形成股四頭肌腱與股骨體下部之間約5cm深的髕上囊。
在髕骨下方的中線的兩側,滑膜層的一部分突出到關節腔中,形成一對在褶皺中具有脂肪組織的翼狀褶皺,填充關節腔中的空間。 還存在未與關節腔連接的滑膜囊,例如位於髕韌帶和上脛骨之間的深髕下囊。
⑥ 臏骨是哪個部位
就是膝蓋骨
臏骨位於股骨下端前面,在股四頭肌腱內,上寬下尖,前面粗糙,後面為關節面,與股骨臏面相關節。臏骨即膝蓋骨。又名護膝骨、膝蓋骨、連骸。解剖學同名骨。借韌帶牽持與股骨下端、脛骨上端構成膝關節。可以在體表捫及,是人體最大的籽骨。臏骨即膝蓋骨是一塊大籽骨,位於股四頭肌止點腱內。其關節面向後方朝向股骨;游離面朝向前方,在皮下可觸及。膝蓋骨底朝向近側,粗糙,供肌肉附著;膝蓋骨頭朝向遠側。馬和牛的膝蓋骨借膝蓋骨纖維軟骨向內側擴展。
(6)膝關節由什麼組成圖片擴展閱讀:
髕骨不穩定臨床表現缺乏特點,許多主觀症狀與膝關節其他疾病極為相似,而獨特的客觀的體征較少,因此診斷需綜合分析病史及體檢,並依靠影像學及輔助檢查來判斷臏骨不穩定臨床表現缺乏特點,許多主觀症狀與膝關節其它疾病極為相似,而獨特的客觀的體征較少,因此診斷需綜合分析病史及體檢,並依靠影像學及輔助檢查來判斷。
⑦ 膝關節的基本構成
膝關節由下股骨,上脛骨和髕骨組成。它是人體最大,最復雜的關節,屬於滑車關節。
膝關節的關節囊薄而鬆散。它附著在每個關節面的周邊,並通過韌帶加強,以增加關節的穩定性。主要韌帶包括:
1、髕韌帶
它是股四頭肌肌腱的中央纖維索,從髕骨向下延伸到脛骨轉子。髕韌帶平坦而結實,其淺表纖維穿過髕骨並連接股四頭肌肌腱。
2、腓側副韌帶
它是一種堅韌的纖維索,起源於股骨的外上髁,向下延伸到腓骨的頭部。韌帶表面多由股二頭肌腱覆蓋,股骨腱與外側半月板不直接相連。
3、脛骨副韌帶
寬扁平束,位於膝關節的內側後部。從股骨的內側上髁,它向下連接到內側脛骨髁和相鄰的骨體,並與關節囊和內側半月板緊密連接。脛骨副韌帶和腓側副韌帶在伸展膝蓋時是緊張的,在彎曲膝蓋時是鬆弛的,而當半膝彎曲時最鬆弛。因此,允許膝關節在半屈曲位置進行一些內旋轉和外旋。
4、斜韌帶
它從半膜肌腱延伸,從內側脛骨髁開始,向外傾斜向上,在股骨外側髁末端,並將一些纖維與關節囊融合,以防止膝關節過度伸展。
5、膝關節的十字韌帶
位於膝關節中間,非常結實,堅韌。它由滑膜襯里,可分為前後兩部分。
前十字韌帶(ACL)起源於小腿的內側部分並從脛骨髁間區域下降,與外側半月板的前角癒合。纖維以扇形方式附接到外側股骨髁的內側。
後十字韌帶比前十字韌帶更短,更強壯,更垂直。從脛骨髁間隆起的後側,向內側傾斜向上,附著於股骨內側髁的外側。
膝關節十字韌帶牢固地連接股骨和脛骨,這可以防止脛骨沿著股骨向前和向後移動。前交叉韌帶是膝關節伸展最緊張的,可以防止脛骨向前移動。後十字韌帶是膝關節屈曲最緊張的,可以防止脛骨後傾。
一般來說,膝關節只能進行屈曲和伸展,因為此時它是滑車狀的。在屈曲位置,髕骨向上移動。此時,膝關節是雙髁的,因此它可以進行屈曲和伸展,以及輕微的內旋和外旋運動。由於膝關節兩側存在側副韌帶,因此不能進行牽開和伸展。
⑧ 膝關節的組成,主要結構特點和運動形式
膝關節由股骨下端、脛骨上端和髕骨構成,是人體最大最復雜的關節,屬於滑車關節。
膝關節的關節囊薄而鬆弛,附著於各關節面的周緣,周圍有韌帶加固,以增加關節的穩定性。主要韌帶有:
1、髕韌帶
為股四頭肌腱的中央部纖維索,自髕骨向下止於脛骨粗隆。髕韌帶扁平而強韌,其淺層纖維越過髕骨連於股四頭肌腱。
2、腓側副韌帶
為條索狀堅韌的纖維索,起自股骨外上髁,向下延伸至腓骨頭。韌帶表面大部分被股二頭肌腱所遮蓋,與外側半月板不直接相連。
3、脛側副韌帶
呈寬扁束狀,位於膝關節內側後份。起自股骨內上髁,向下附著於脛骨內側髁及相鄰骨體,與關節囊和內側半月板緊密結合。脛側副韌帶和腓側副韌帶在伸膝時緊張,屈膝時鬆弛,半屈膝時最鬆弛。因此,在半屈膝位允許膝關節作少許旋內和旋外運動。
4、斜韌帶
由半膜肌腱延伸而來,起自脛骨內側髁,斜向外上方,止於股骨外上髁,部分纖維與關節囊融合,可防止膝關節過伸。
5、膝交叉韌帶
位於膝關節中央稍後方,非常強韌,由滑膜襯覆,可分為前、後兩條:
前交叉韌帶,起自脛骨髁間降起的刖方內側,與外側半月板的前角愈著,斜向後上方外側,纖維呈扇形附著於股骨外側髁的內側。
後交叉韌帶.較前交叉韌帶短而強韌,並較垂直。起自脛骨髁間隆起的後方,斜向前上方內側,附著於股骨內側髁的外側面。
膝交叉韌帶牢固地連結股骨和脛骨,可防止脛骨沿股骨向前、後移位。前交叉韌帶在伸膝時最緊張,能防止脛骨前移。後交叉韌帶在屈膝時最緊張,可防止脛骨後移。
膝關節在一般情況下,只能做屈伸運動,因為此時它是滑車狀,在屈位情況下,髕骨上移,此時關節呈雙髁狀,因此即能做屈伸運動,又能做微小的旋內、旋外運動,因膝關節兩側有付韌帶存在,故不能做收展運動。
(8)膝關節由什麼組成圖片擴展閱讀:
膝關節的輔助結構:
膝關節的滑膜層是全身關節中最寬闊最復雜的,附著於該關節各骨的關節面周緣,覆蓋關節內除了關節軟骨和半月板以外的所有結構。
滑膜在髕骨上緣的上方,向上突起形成深達5cm左右的髕上囊於股四頭肌腱和股骨體下部之間。
在髕骨下方的中線兩側,部分滑膜層突向關節腔內,形成一對翼狀襞alar folds,襞內含有脂肪組織,充填關節腔內的空隙。還有不與關節腔相通的滑液囊,如位於髕韌帶與脛骨上端之間的髕下深囊。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膝關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