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這是什麼樹啊 著急啊
這是白蠟樹。。。白蠟樹(學名:Fraxinus chinensis Roxb),亦稱梣,是木犀科梣屬的植物。該屬約70種,主要分布於北半球溫帶,極少數向南延伸至熱帶。中國約有20餘種白蠟樹。其木材堅韌,耐水濕,製做傢具、農具、膠合板等用;枝條可編筐;樹皮稱「秦皮」,中醫用作清熱葯。
Ⅱ 下圖究竟是哪種樹木
珊瑚是國家二級保護物種,有凈化海水的作用.珊瑚的英文名稱為Coral,是重要的有機寶石之一。
珊瑚是一種海生圓筒狀腔腸動物,名叫「珊瑚蟲」。在白色幼蟲階段便自動固定在先輩珊瑚的石灰質遺骨堆上。珊瑚的化學成分主要為CaCO3,以微晶方解石集合體形式存在,成分中還有一定數量的有機質。形態多呈樹枝狀,上面有縱條紋。每個單體珊瑚橫斷面有同心圓狀和放射狀條紋。顏色常呈白色,也有少量藍色和黑色。寶石級珊瑚為紅色、粉紅色、橙紅色。紅色是由於珊瑚在生長過程中吸收海水中1%左右的氧化鐵而形成的,黑色是由於含有有機質。具有玻璃光澤至蠟狀光澤,不透明至半透明,折光率1.48-1.66。硬度3.5-4,密度2.6-2.7g/cm3,黑色珊瑚密度較低,為1.34g/cm3。性脆。遇鹽酸強烈起泡。無熒光。
古羅馬人認為珊瑚具有防止災禍、給人智慧、止血和驅熱的功能。它與佛教的關系密切,印度和中國西藏的佛教徒視紅色珊瑚是如來佛的化身,他們把珊瑚作為祭佛的吉祥物,多用來做佛珠,或用於裝飾神像,是極受珍視的首飾寶石品種。
海洋中的玉樹—珊瑚
珊瑚是一種低等腔腸動物珊瑚蟲的骨骼的堆積物。珊瑚蟲是海洋動物中最嬌氣的一種低等腔腸動物,在幼蟲階段,可自由游動,在成蟲階段便自動地固定在海底某個適合的物體上,如珊瑚的遺核上。珊瑚蟲通過觸手來捕獲微生物,並將其送入口中。珊瑚的外皮中脈管將食物消化,分泌出石灰質(CaCO3)物質來建造自己的軀殼。這樣珊瑚蟲經過不停地新陳代謝,其骨骼的堆積物越來越多,就形成了珊瑚。 之所以說珊瑚蟲是最嬌氣的一種動物, 是因為珊瑚蟲對繁殖和生長的條件要求比較苛刻: 首先要求海水溫度適宜,最好是25-30℃,不能低於13℃,也不能高於36℃; 其次要有足夠的光線, 即珊瑚蟲生活的水深有一定的限度,一般不能深於40-60m,深度大了珊瑚蟲會因光照不足而死亡。此外,要求海水有正常或較高的鹽分,溶於海水中的氧氣要比較充足。 珊瑚的主要化學成分是鈣質,大部分是CaCO3和少量MgCO3、CaSO4、Fe2O3和有機質。珊瑚的形態奇特多姿,多呈樹枝狀,也有呈扇狀、蜂窩狀等。常見的珊瑚多為白色,其次為紅色(深淺濃淡不一,變化很大),藍色、金色、黑色者極少見。一般為不透明至半透明,硬度為3-4,相對密度為2.60-2.70。 根目前所知,珊瑚的種屬有6000種以上,但並非所有的珊瑚都能作寶石,只有顏色美麗、質地緻密的特殊品種方能作為寶石和雕件。而在眾多的珊瑚中,以紅珊瑚的寶石價值最高,也最受人們的青睞。大家都知道清朝官吏們的帽子頂上都有一個圓球狀的頂子,頂子的顏色和質料表示官的品級。其中一品官用紅色,二品用粉紅色,這種頂子就用紅色的珊瑚雕琢而成的。說明紅珊瑚自古就受到人們的厚愛,也象徵著權力和財富。
珊瑚是海生無脊椎動物,屬刺胞動物門珊瑚蟲綱。珊瑚蟲的特點是具有石灰質、角質或革質的內骨骼或外骨骼。珊瑚這個詞又指這些動物尤其是石珊瑚的骨骼。石珊瑚目的種類約1000種;角珊瑚目的種類約100種;柳珊瑚目的種類約1200種;而共鞘目(藍珊瑚)的種類僅一種。(下圖為大管孔珊瑚,其珊瑚蟲呈長管形,長度可達5-10公分,終日伸展,觸手中央具有錐形的突起,白色。)
珊瑚蟲只有水螅型的個體,呈中空的圓柱形,下端附著在物體的表面上,頂端有口,圍以一全圈或多圈觸手。觸手用以收集食物,可作一定程度的伸展,上有特化的細胞(刺細胞),刺細胞受刺激時翻出刺絲囊,以刺絲麻痹獵物。卵和精子由隔膜上的生殖腺產生,經口排入海水中。受精通常發生於海水中,有時亦發生在胃循環腔內。通常受精僅發生於來自不同個體的卵和精子之間。受精卵發育為覆以纖毛的浮浪幼體,能游動。數日至數周後固著於固定表面上發育為水螅型體。也可以出芽的方式生殖。芽形成後不與原來的水螅體分離。新芽不斷形成並生長,於是形成群體。新的水螅體生長發育時下的老水螅體死亡,但其骨骼仍留在群體上。軟珊瑚、角質珊瑚及藍珊瑚為群體生活。群體中的每個水螅體各有8條觸手,胃循環腔內有8個隔膜,其中6個隔膜的纖毛用以將水流引入胃循環腔,另兩個隔膜的纖毛用以將水引出胃循環腔。骨骼為內骨骼。軟珊瑚分布廣泛,其骨骼由互相分離的含鈣骨針組成。一些種類呈盤狀,另一些有指狀的突出物。角質珊瑚在熱帶淺海中數量豐富,外形呈帶狀或分支狀,長度可達3米,角質珊瑚包括所謂貴珊瑚(紅珊瑚、玫瑰珊瑚),可用作首飾。其中常見的種類有地中海的赤珊瑚。藍珊瑚見於印度洋和太平洋中石珊瑚形成的珊瑚礁上,形成直徑達2米的塊狀。石珊瑚是最為人熟知、分布最廣泛的種類,單體或群體生活。與黑珊瑚和刺珊瑚一樣,隔膜數為6或6的倍數,觸手簡單而不呈羽狀。石珊瑚、黑珊瑚和刺珊瑚與有親緣關系的海葵的不同之處主要在於有外骨骼。石珊瑚見於所有海洋,從潮帶到6000米深處。群體生活的種類,其水螅體直徑1至3毫米。大多數現存石珊瑚為淺黃色,淺褐色或橄欖色,依生活於珊瑚上的藻類而定。但其骨骼為白色。最大的營單體生活的石珊瑚屬石芝屬,直徑可達25厘米左右。石珊瑚的骨骼呈杯狀,包住水螅體,其成分幾乎純為碳酸鈣。其生長率取決於年齡、食物供應、水溫以及種類的不同。環狀珊瑚島和珊瑚礁由石珊瑚的骨骼形成。其形成的速度平均每年約5毫米到28毫米。常見的石珊瑚類型包括腦珊瑚、蘑菇珊瑚、星珊瑚和鹿角珊瑚等,均以其形態命名。黑珊瑚和刺珊瑚呈鞭狀、羽毛狀、樹木狀或形如瓶刷,分布於地中海、西印度群島或巴拿馬沿岸海域。 (左上和右下圖為圓管星珊瑚。珊瑚蟲觸手呈鮮黃色透明點斑狀,盛開的珊瑚蟲顏色鮮艷美麗,個體間體壁不相連。也有觸手白色透明,其頂端呈橘紅色球狀,非常特別,惟個體較小直徑約3厘米。)
聚在一起成為群體的珊瑚,其骨架不斷擴大,從而形成形狀萬千、生命力巨大、色彩斑斕的珊瑚礁。著名的大堡礁就是這樣形成的。
群體生活的珊瑚蟲,它們的骨架聯在一起,腸腔也通過小腸系統聯在一起,所以這些群體珊瑚蟲有許多「口」,卻共用一個「胃」。能夠建造珊瑚礁的珊瑚蟲大約有500多種,這些造礁珊瑚蟲生活在淺海水域,水深50米以內,適宜溫度為22至32度,如果溫度低於18度則不能生存。所以在高緯度海區人們見不到珊瑚礁。珊瑚蟲的觸手是對稱地生長的,根據觸手的數目,可將珊瑚蟲分為6放珊瑚和8放珊瑚兩個亞綱。
珊瑚蟲一般都是肉食性的種類,用水螅芽的觸手捕食。在珊瑚蟲的身體內,存在著一種很小的動物--蟲黃藻。蟲黃藻與珊瑚蟲構成一對共生的夥伴,如果一方遭到破壞,另一方也無法生存。
除珊瑚蟲外,海葵也屬於珊瑚綱。海葵大多單體生活,體態比一般珊瑚蟲大得多,也是肉食性。它們靠美麗的顏色吸引小動物,觸手上有刺細胞,可以分泌出有毒物質用於獵食和御敵.
珊瑚世界
珊瑚圖片
Ⅲ 樹葉上起泡怎麼回事∵
親,這不是葉子泡泡,而是蟲卵。你到農資站買點農葯噴灑殺蟲就可以了。
Ⅳ 農村有一種樹長得像椰樹果實長得像山竹 ,果汁弄到身體會很癢是什麼樹
你說的應該是棕櫚科魚尾葵屬的魚尾葵或者短穗魚尾葵,它們的果實會導致皮膚過敏造成瘙癢的症狀。
Ⅳ 這是什麼樹見圖!裡面有個黑黑圓圓的籽兒的,果實會像肥皂一樣起泡泡。
無患子樹,。中國產於長江流域以南。四川稱油患子,海南島稱苦患樹,台灣又名黃目子,又稱為油羅樹、洗手果、肥皂果樹。無患子與荔枝、龍眼同屬無患子科,其他地方名還有:搓目子、假龍眼、鬼見愁等等。相傳以無患樹的木材製成的木棒可以驅魔殺鬼,因此名為無患。外國人稱其為「印度的肥皂」,因為它那厚肉質狀的果皮含有皂素,只要用水搓揉便會產生泡沫,可用於清洗,是古代的主要清潔劑之一。約有13種,分布於亞洲、美洲和大洋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