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兔字的甲骨文,怎樣寫
Ⅱ 十二生肖的甲骨文
甲骨文是象形文字,每個漢字就是一個故事,都有寓意 。」
「甲骨文往往要豎著看,將頭向右彎90度看。」韓志強表示,這源於古人結繩記事的傳統,「都是從上往下的。」除了「鼠」字,其餘11個字也都十分形象。
龍
甲骨文「龍」字的表達在於龍捲曲且長的身體以及龍角。「龍是中國人最崇拜的動物,是動物之王,所以整個字倒過來就是甲骨文中的』王』字。」
Ⅲ 兔 字從漢字的起源來看是怎樣演變的 從漢字的發展來看是怎樣演變的
兔,甲骨文像只張著嘴巴、長耳短尾的小動物。造字本義:性情溫馴的食草類哺乳動物。早期金文基本承續甲骨文字形。晚期金文誤將甲骨文張口的形象寫成,動物特徵模糊。篆文基本承續晚期金文字形。
兔tù形聲。字從免從丶,丶亦聲。「免」意為「拖拉重物」,「丶」讀為「主」,意為「入主」、「進駐」。「免」與「丶」聯合起來表示「一種其側面外形與人類拖拉重物的姿勢相近的動物,其『拖拉』的力量在腿部」。本義:一種外形為拖拉重物之形的動物。符號「丶」落在字形右下部位,意思是「(力量)在腿部」。
「兔」字形演變
Ⅳ 「兔」字結構是什麼
一、「兔」字結構是上下結構,拼音tù。
二、釋義:
哺乳動物,頭部略像鼠,耳大,上唇中間分裂,尾短而向上翹,前肢比後肢短,善於跳躍,跑得很快。有家兔和野兔等。肉可以吃,毛可供紡織,毛皮可以制衣物。通稱兔子。
三、字源解說:
兔,甲骨文
二、相關組詞:
1、野兔[yě tù]
生活在野地里的兔類,身體一般較家兔略大,耳長大,毛很密,多為茶褐色或略帶灰色。吃草、蔬菜等。有的地區叫野貓。
2、兔毫[tù háo]
用兔毛做筆頭的毛筆。
3、兔脫[tù tuō]
形容脫身快。
4、兔唇[tù chún]
唇齶裂的俗稱。由遺傳和後天因素導致早期胚胎發育時口唇部軟組織和骨骼未能正常癒合。後天因素包括母體疾病、葯物、營養不良、吸煙飲酒以及環境毒素等。
5、脫兔[tuō tù]
逃走的兔子:動如~(比喻行動迅速,像逃走的兔子一樣)。
Ⅳ 兔的象形字是什麼樣子的
兔(拼音:tù、chān)是漢語通用規范一級漢字(常用字) 。此字始見於商代甲骨文,其古字形像兔子,本義即兔形目兔科動物兔子。古代車上勾連車廂底板和車軸的部件,形狀如蹲伏之兔,因名伏兔,簡稱兔。傳說月中有白兔搗葯,因此「兔」又可用作月亮的代稱。八大行星之一的水星古代又叫辰星,別名兔星,省稱兔。這一意義的「兔」讀為chān。
象形字。甲骨文作圖1、2,像一隻坐著的兔子,頭朝上(有的還突出豁裂的兔唇),長耳下垂,前後腿,還有一條彎曲的短尾巴,簡單而概括地表現了兔子的基本特徵。春秋文字(圖3)起字形逐漸線條化,帶有前後腿的腹部由朝左變為朝下,短尾巴逐漸脫離兔身成了一個點形,從字形上幾乎看不出兔子的形狀了。由於兔頭兔耳的線條變化不一,「兔」字楷書在寫法上共出現了三種形體,即「兔」 「兎」和「圖A」。新中國成立後整理漢字時將「兎」和「圖A」作為「兔」的異體字淘汰。
「兔」的本義就是兔子。兔子的動作迅捷,在漢語中用到「兔」字就常常帶有迅捷的意思。「脫兔」比喻非常迅捷。「兔起鳧舉」,意謂像兔子那樣奔騰,像野鴨那樣飛起,行動非常迅速。神話中的嫦娥住在月中,身邊有玉兔,因此兔成為了月亮的代名詞,成為月之精靈。成語「烏飛兔走」,實際是說太陽和月亮的起落運行。「兔月」「兔魄」都指月亮。
Ⅵ 兔的甲骨文是什麼呢
兔的甲骨文如下圖:
兔tù
釋義:
1、哺乳動物,耳長,尾短,上唇中間裂開,後肢較長,跑得快:兔子。兔脫(迅速地逃走)。兔毫筆。兔起鶻落(「鶻」,打獵用的猛禽。兔子才起來而鶻已經撲下去,喻動作敏捷。亦喻作書畫或寫文章下筆迅捷)。
2、古稱孌童(指被當作女性玩弄的美貌男子)。
相關組詞:
脫兔[tuō tù]
脫逃之兔。喻行動迅疾。
兔毫[tù háo]
兔毛。
獅子搏兔[shī zi bó tù]
搏:撲上去抓。比喻做小事情也要集中全部力量認真對待。也作「獅象搏兔」。
兔起鶻落[tù qǐ hú luò]
兔子才起來而鶻(猛禽)已撲擊下去。比喻動作敏捷,也比喻寫文章或作書畫下筆迅速,沒有停滯。
伏兔[fú tù]
隱伏或蹲伏著的兔子。
月兔[yuè tù]
指月中的白兔。亦借指月亮。
兔子搏鷹[tù zi bó yīng]
以弱克強的意思。
Ⅶ 12生肖的甲骨文怎麼寫
十二生肖:鼠、牛、虎、兔、蛇、馬、羊、猴、雞、狗、豬。
十二生肖甲骨文如下圖:
(7)兔的甲骨文是什麼樣的圖片擴展閱讀:
1.在字的構造方面,有些象形字只注重突出實物的特徵,而筆畫多少、正反向背卻不統一。
2.甲骨文的一些會意字,只要求偏旁會合起來含義明確,而不要求固定。因此甲骨文中的異體字非常多,有的一個字可有十幾個甚至幾十個寫法。
3.甲骨文的形體,往往是以所表示實物的繁簡決定大小,有的一個字可以占上幾個字的位置,也可有長、有短。
4.因為字是用刀刻在較硬的獸骨上,所以筆畫較細,方筆居多。
由於甲骨文是用刀刻成的,而刀有銳有鈍,骨質有細有粗,有硬有軟,所以刻出的筆畫粗細不一,甚至有的纖細如發,筆畫的連接處又有剝落,渾厚粗重。結構上,長短大小均無一定,或是疏疏落落,參差錯綜;或是密密層層十分嚴整莊重,故能顯出古樸多姿的無限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