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血粘度檢測報告中的這幾項是什麼意思
各項指標均有一定程度的超標,有高甘油三酯血症
說明血液粘稠度增高
血粘度增高主要見於下列疾病:1.心血管系統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壓、動脈硬化等;2.腦血管疾病:包括腦血栓形成、腦梗塞、腦萎縮等;3.血液病:如血小板增多症;4.內分泌或代謝性疾病:常見的有糖尿病、肝硬化、高血脂等;5.惡性腫瘤:如多發性骨髓瘤等。
血液粘稠度增高,是中老年人心血管疾病最常見的誘發因素,在這過程中還可影響多種血管活性物質的產生而促使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與發展。
『貳』 什麼叫血粘度
血粘度是血液粘稠度的簡稱,是反映血液粘滯性的指標之一。影響血液粘稠的因素主要有:紅細胞聚集性及變形性,紅細胞壓積、大小和形態,血液中膽固醇、甘油三酯及纖維蛋白原的含量等等。
高粘血症(或稱高粘滯血症)是由於或幾種血液粘之因子升高,使血液過渡粘稠、血流緩慢造成,以血液流變學參數異常為特點的臨床病理綜合症。通俗地講,就是血液過度粘稠了,是由於血液中紅細胞聚集成串,喪失應有的間隙和距離,或者血液中紅細胞在通過微小毛細血管時的彎曲變形能力下降,使血液的粘稠度增加,循環阻力增大,微循環血流不暢所致。
引起高粘血症的原因
①細胞濃度過高:血液中的細胞數量相對增多。例如老年人體內水分相對減少,血液中的水含量也減少,那麼血細胞的比例就會相對增大,由於血液中的液體成分減少,固體成分增多,血液中的粘度就自然升高了。
②血液粘度增高:血液中除了紅細胞以外,還有許多血漿蛋白,如球蛋白、纖維蛋白原等。這些大分子蛋白質增多時 常與紅細胞粘合成網格,增加了血液流動的阻力,導致血液粘度增高。
③血細胞的聚集性增高:血液中的細胞應該是單個執行功能,而不是積聚在一起的。當紅細胞或血小板的結構出現某種異常時 ,紅細胞和血小板就會積聚到一起,就會阻塞血管,形成血栓。
④血細胞的變形性減弱:人體內的毛細血管是很細的,最小的血管只能允許一個血細胞通過,而且血細胞在通過小血管時還要改變形狀,以利通過,當血細胞的變形能力減弱時,通過小血管時很困難,影響血流速度,因而使血粘度增高。
⑤血脂異常:由於血液是全身循環的,所以血液中脂質含量過高時,可以使血液的自身粘度改變。另外,增高的血脂可抑制纖維蛋白溶解,使血液粘度稠度更加增高。血粘度的增高,有利於冠心病的發生,甚至誘發急性心肌梗死。
高粘血症的早期信號
血液粘稠,流速減慢,這樣,血液中脂質便沉積在血管的內壁上,導致管腔狹窄、供血不足,導致心肌缺血、腦血栓、肢體血管血栓等疾病的發生。有些中老年人經常感覺頭暈、睏倦、記憶力減退等,總認為是人生走向衰變的必然現象,其實這就是高粘血症造成的惡果。
早期主要表現:①晨起頭暈,晚上清醒;②午餐後犯困;③蹲著幹活氣短;④陣發性視力模糊;⑤體檢驗血時,往往針尖阻塞和血液很快凝集在針管中;血流變測定時,血液粘度「+++」以上,其他各項指數也顯著增高。
在日常生活中,如發現自己有上述症狀,應及時去醫院作血流變學檢查。
『叄』 血脂和血黏度有什麼區別
你好:你所提的問題,是臨床醫學上的一個基本術語,下面將基本概念給你簡要介紹一下。
一、臨床上將血液黏度(簡稱血粘度)超過正常標准稱為高黏滯血症。血液中的紅細胞的形狀、大小、壓積都會影響血液黏度;白細胞和血小板在病理情況下對血液黏度也有一定影響。高黏滯血症的危害是由此引起的心、腦、肺、腎等重要臟器的血液供應不足,造成缺血缺氧,從而導致冠心病、腦梗死、腎衰、阻塞性肺疾患病情加重
一般早晨血液黏度升高,上午8時達到最高峰,下午開始下降,午夜至3時之間最低。外界溫度過高時人體會大量出汗、發燒時人體水分丟失都會使血液黏度增高,寒冷時尿量的增加也會使其增高。吸煙、飲酒、憂慮、興奮、驚恐等不良因素也都會使血液黏度增高,劇烈運動、高血糖、高血脂也會增加血液的黏度。血液黏度在人的生理周期內也有變化,新生兒血液黏度較高,隨著年齡的增長逐漸下降,成年後男性比女性的血液黏度略高,女性在月經期血液黏度增高。
二、 血脂是血液中脂類物質的總稱,但通常所指的是血總膽固醇(TC)和甘油三酯(TG)。它們是供應人體熱能的主要來源,構成細胞的基礎原料,還參與體內的激素等重要生命物質的合成,是人體必需的營養成份之一。正常人體內的脂類物質的吸收、生與消耗、轉化維持動態平衡,所以血脂含量基本恆定不變。當它們中的一項或多項超過合適水平時,便是高脂血症。高脂血症本身幾乎不引起症狀,常不被患者所覺察,只有依靠血脂檢測確定診斷。
『肆』 在化驗單上,如何看血粘度和血脂
病情分析:
你好,根據你的描述,在化驗單上,看血粘度和血脂主要是看血小板數目和甘油三酯。
指導意見:
多喝水,易消化飲食,保持室內空氣流通,注意休息。
『伍』 很多人不了解血脂,血脂到底是什麼情況
很多人不了解血脂,血脂到底是什麼情況?
血脂異常可致動脈粥樣硬化性腎動脈狹小,從而產生腎性高血壓,進一步發展下來可致腎衰竭、糖尿病。
假如肝脹毛細血管受到損壞,導致肝脹血供、制氧不夠,胰島細胞損傷,便會加劇尿毒症的病況;合拼血脂異常時,會大大增加病人患糖尿病患者大毛細血管病發症(冠心病、卒中等水平)的幾率;針對血脂異常病人來講,糖尿病患者的血糖高情況使毛細血管表皮更加容易受損害,使血脂更易堆積於微血管內腔。
慢性腎臟病
血脂異常可致動脈粥樣硬化性腎動脈狹小,從而產生腎性高血壓,進一步發展趨勢下來可致腎衰竭、糖尿病。血脂提高可對腎小管及其腎質間導致損害。
『陸』 請醫生朋友幫我看一下血流變的化驗單 請告訴我,那些指標最重要。哪一項是血脂。
沒有非常重要的項目,比較重要的是膽固醇、甘油三脂(血脂)、血糖
全血低切粘度1/s 全血高切粘度200/s 其它為理論中切
數字後是切變率單位1/s(每秒)
還原粘度就是除去紅細胞壓積影響後的粘度
低切反映血液的聚集性,高切反映血液的變形性
看報告單為男性,壓積偏低,但看圖你的粘度偏高,如果報告沒問題的話建議多喝水,多運動
『柒』 如何判斷血液粘稠度
血稠醫學上叫高粘稠血症,中老年人易患,可經血液流變學檢查確診.影響血液粘稠度的主要因素有:血細胞性因素,如血細胞數量多少、大小、形態,紅細胞變形性,血小板功能等.血漿性因素,如血漿蛋白(特別是纖維蛋白原、免疫球蛋白)、血糖、血脂、纖溶活性等.血管性因素、如血管長度、直徑和內膜光滑度等.其他因素,如情緒、生活模式、吸煙、飲酒等.以上因素如發生障礙活出現異常,就可發生血液粘稠.1、什麼是血粘度及高粘血症血粘度是血液粘稠度的簡稱,是反映血液粘滯性的指標之一.影響血液粘稠的因素主要有:紅細胞聚集性及變形性,紅細胞壓積、大小和形態,血液中膽固醇、甘油3酯及纖維蛋白原的含量等等.高粘血症(或稱高粘滯血症)是由於或幾種血液粘之因子升高,使血液過渡粘稠、血流緩慢造成,以血液流變學參數異常為特點的臨床病理綜合症.通俗地講,就是血液過度粘稠了,是由於血液中紅細胞聚集成串,喪失應有的間隙和距離,或者血液中紅細胞在通過微小毛細血管時的彎曲變形能力下降,使血液的粘稠度增加,循環阻力增大,微循環血流不暢所致.2、引起高粘血症的原因①細胞濃度過高:血液中的細胞數量相對增多.例如老年人體內水分相對減少,血液中的水含量也減少,那麼血細胞的比例就會相對增大,由於血液中的液體成分減少,固體成分增多,血液中的粘度就自然升高了.②血液粘度增高:血液中除了紅細胞以外,還有許多血漿蛋白,如球蛋白、纖維蛋白原等.這些大分子蛋白質增多時常與紅細胞粘合成網格,增加了血液流動的阻力,導致血液粘度增高.③血細胞的聚集性增高:血液中的細胞應該是單個執行功能,而不是積聚在一起的.當紅細胞或血小板的結構出現某種異常時,紅細胞和血小板就會積聚到一起,就會阻塞血管,形成血栓.④血細胞的變形性減弱:人體內的毛細血管是很細的,最小的血管只能允許一個血細胞通過,而且血細胞在通過小血管時還要改變形狀,以利通過,當血細胞的變形能力減弱時,通過小血管時很困難,影響血流速度,因而使血粘度增高.⑤血脂異常:由於血液是全身循環的,所以血液中脂質含量過高時,可以使血液的自身粘度改變.另外,增高的血脂可抑制纖維蛋白溶解,使血液粘度稠度更加增高.血粘度的增高,有利於冠心病的發生,甚至誘發急性心肌梗死.
『捌』 血脂、血粘度正常值是多少
血 脂 分 析
膽固醇總量(T-ch) 正常情況:臍血 1.2~2.6mmol/L 新生兒 1.4~3.5mmol/L 嬰兒 1.8~4.6mmol/L 兒童 3.1~5.2mmol/L 青年 3.1~5.5mmol/L 成人 2.9~6.0mmol/L
增加: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高脂血症,腎病綜合征,甲減,糖尿病,黃色瘤病,動脈粥樣硬化,牛皮癬,膽道阻塞及膽汁瘀滯,妊娠後期,急性失血後,白內障,攝入富含膽固醇飲食後等。
減少:甲亢,重症貧血,肝硬變,吸收不良綜合征等。
甘油三酯(TG) 正常情況:0.2~1.2mmol/L
增加:特發性高脂血症,動脈粥樣硬化,糖尿病,腎病綜合征,肥胖症,甲減,糖原累積病等。
減少:甲亢,阿狄森病,重症肝損害,吸收不良綜合征等。
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h) 正常情況: 1.68~4.53mmol/L
增加:Ⅱ型高脂蛋白血症,腎病綜合征,糖尿病,甲減,阻塞性黃疸,黃色瘤病等。
降低:低蛋白血症,無β-脂蛋白血症等。
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h) 正常情況:HDL-ch總量 0.8~2.2mmol/L HDL2-ch 0.23~0.84mmol/L HDL3-ch 0.64~1.03mmol/L HDL2-ch/HDL3-ch 0.36~0.65
HDL-ch被認為是一種抗高脂血症的抗冠心病和動脈粥樣硬化的體液因素。HDL-ch降低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險因素之一。增加:原發性膽汁性硬變,慢性肝炎,慢性乙醇中毒。減少:糖尿病,腎臟疾病,肝臟疾病,冠心病,動脈粥樣硬化,Ⅳ型高脂血症,急性感染等。
膽固醇脂 正常情況:占總膽固醇總量的0.70~0.75
增加:慢性膽道梗阻及膽汁瘀滯。
降低:慢性肝病,肝硬變,急性肝衰等。
脂蛋白電泳 正常情況:α-脂蛋白 0.30~0.40 β-脂蛋白(含前β-脂蛋白) 0.60~0.70
前β-脂蛋白增高:Ⅱb、Ⅲ、Ⅵ、Ⅴ型高脂蛋白血症。 前β-脂蛋白降低:Ⅰ、Ⅱa型高脂蛋白血症,偶見於正常人。 β-脂蛋白增高:Ⅱa,Ⅱb,Ⅲ型高脂蛋白血症。
游離脂肪酸(FFA) 正常情況:0.3~0.9mmol/L
增高:嗜鉻細胞瘤,甲亢,乙醇中毒,糖尿病急性心肌梗塞,肝性腦病,長期禁食,糖原累積病,Reye綜合征等。
磷脂總量 正常情況:以P×25計 1.7~3.2mmol/L 以P計 1.7~3.2mmol/L
血清中磷脂主要包括卵磷脂、腦磷脂和神經磷脂。血清磷脂水平與膽固醇有關,正常人膽固醇/磷脂比值平均為0.94。的血磷脂升高;的血磷脂降低。增加:腎病綜合征,糖尿病,慢性出血性貧血,原發性高血壓,動脈粥樣硬化,甲減,肝硬變及阻塞性黃疸病人。減少:低色素性貧血,溶血性貧血,惡性貧血及甲亢病人
總脂
正常情況:4~7g/L
增加:各種原因所致的高脂血症,脂餐後。
減少:營養不良,肝、腎、胃、腸疾病,甲亢,吸收不良綜合征,慢性消耗性疾病,惡性腫瘤等。
過氧化脂質(LPO) 正常情況:熒光法 女3.5±0.53μmol/L 男3.3±0.49μmol/L
LPO與衰老有關,亦與冠心病、高血壓、動脈粥樣硬化、新生兒視網膜病的發生有關。在這些疾病時血水平 升高。
血液粘度是一個綜合性指標,它是血漿粘度,血細胞壓積,紅細胞變形和聚集能力,血小板和白細胞流變特性等的綜合表現。正常人血液粘度值雖有波動,但卻有一正常參考值范圍,但由於各實驗室的檢測儀器類型不同,所選擇的剪切率不同,檢測方法不統一,檢測條件不一致,所用器材缺乏標准化,操作方法缺乏規范化,以及檢測人員技術水平的差異等,目前要制定一個適用於各實驗室的統一正常參考值是比較困難的。但各實驗室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條件,制定出本實驗室的正常參考范圍,提供給臨床,切忌借用外地正常參考值。
每一所醫院的化驗單異常的都有指出是高了還是低了呀,它們多以箭號表示,沒有表示的也有正常的參考值對照啊。
『玖』 高血脂和全血粘度是什麼
高血脂:脂肪代謝或運轉異常使血漿一種或多種脂質高於正常稱為高血脂症。高血脂症是一種全身性疾病,是指血中膽固醇(TC)和/或甘油三酯(TG)過高或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過低,現代醫學稱之為血脂異常。脂質不溶或微溶於水,必須與蛋白質結合以脂蛋白形式存在,因此,高血脂症通常為高脂蛋白血症,即血清脂蛋白濃度升高。目前已經公認高血脂症,包括高膽固醇血症(Hypercholesterolemia)、高甘油三脂血症(Hypertriglyceridemia)及二者都高的復合性高血脂症。
粘度顧名思義就是血液粘稠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