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高清圖片 » 武漢長江大橋圖片高清
擴展閱讀
殺雞搞笑圖片 2025-07-16 18:33:33
請幫我搜索明翰的圖片 2025-07-16 18:30:40
小女孩的簡筆畫圖片大全 2025-07-16 18:21:17

武漢長江大橋圖片高清

發布時間: 2022-08-11 01:46:03

1. 肖戰曬武漢長江大橋夜景照,他曬出這組照片有什麼用意呢

因為肖戰出演的話劇《如夢之夢》在武漢,他從酒店拍下了長江大橋的夜景圖片,並附文說道歲歲平安。

那麼關注肖戰的人都知道《歲歲平安》則是肖戰和李宇春去年抗擊疫情演唱的歌曲,現如今社會又恢復到了正常。肖戰這一行動真的是很走心了,還有一些小心機。而且肖戰不僅僅擁有的是帥氣的臉蛋,他還擁有一身正能量,激勵著身邊每一個人。也祝肖戰話劇首秀《如夢之夢》演出順利。

而如今肖戰又再次來到武漢,發布了武漢長江大橋的夜景,並配文到歲歲平安這一詞語,也有了承上啟下的呼應,在這個月月底,武漢將迎來話劇《如夢之夢》的首場演出,也期待肖戰以五號病人的身份來跟我們見面,更期待他會演出什麼樣的精彩效果。願大家都歲歲平安,期待肖戰的表演。

2. 武漢長江大橋的資料

武漢長江大橋
位於武漢市內。大橋橫跨於武昌蛇山和漢陽龜山之間。是我國在 萬里長江上修建的第一座鐵路、公路兩橋。1955年9月1日興建,武漢長江大橋是一座公路鐵路兩用橋,全長1670米,正橋部分為1156術,兩岸引橋共514米。上層公路路面寬達18米,可以並行行使六輛汽車、兩側設有人行道,下層為雙線鐵路橋。在長江大橋的建設中,工程技術人員第一次採用大型管柱基礎和管柱鑽孔施工方法,是我國建橋史上的一個創舉,為以後各地大橋採用大型管徑的管柱基礎提供廠寶貴經驗。
武漢長江大橋凝聚著設計者匠心獨運的機智和建設者們精湛的技藝。八個巨型橋墩矗立在大江之中,米字形桁架與菱格帶副豎桿使巨大的鋼梁透出一派清秀的氣象; 35米高的橋台聳立在兩岸,給大橋增添了雄偉氣勢。從晴川閣、龜山、大橋到蓮花湖、蛇山、黃鶴樓,綿亘連接,相得益彰,組成一片宏大連綿、美麗動人的景點群。它不僅是長江上一道亮麗的風景,而且也是一座歷史豐碑,在江城人們的生活中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象。
橋梁名稱:武漢長江大橋 橋梁位置:龜山、蛇山
全橋總長:1670米 正橋長度:1156米
橋梁跨度:每孔128米 橋梁寬度:18+2X2.5米
跨越河流:長江 橋梁類型:鋼桁架三孔連續梁
建成時間:1957年10月15日 設計單位:鐵道部勘測設計院
施工單位:鐵道部大橋工程局 建設單位:武漢大橋工程局
管理單位:鄭州鐵路局長江大橋橋工處
武漢市建設局

武漢長江大橋
武漢長江大橋於1957年10月15日建成並通車,它是連接長江南北的第一座大橋。大橋分兩層,上層公路,面寬18米,4車道;下層鐵路,全長1670米。其中正橋長1156米,漢陽岸引橋長303米,武昌岸引橋長211米,正橋有2座橋台,8墩9孔,每孔跨度128米。
大橋於1955年9月動工,建成通車僅用了兩年零一個月,比計劃將近提前了兩年時間。設計總投資1.38億元,由於採用管柱鑽孔法先進技術,以及群眾性的技術革新活動,不僅縮短了工期,而且節約投資近40%。
在大橋建設中曾得到了前蘇聯技術專家的大力協助和支持,首創了新型的管柱基礎結構施工技術,使水下的橋墩修建工作全部改在水面進行,減輕了工人的勞動強度,增加了施工時間,加快了工程進度,節約了工程造價。 武漢長江大橋,具有濃厚的中國民族建築特徵。武昌、漢陽兩均建有離地面35米高的橋頭堡,從底層大廳至頂亭,共七層,有電梯和扶梯供行人上下。附屬建築和各種裝飾,均極協調精美,整個大橋異常雄偉瑰麗。堡亭高出公路橋面8米,兩層四方八角,上有重檐和紅珠圓頂。在橋頭堡內的地面大廳里,有大型雕塑。橋面兩側,齊胸的鑄鐵鏤空欄桿上,鑄有各種飛禽走獸,栩栩如生。大橋兩側各有143塊花板對稱排列,花板內容取材於我國勞動人民所喜聞樂見的題材,如「孔雀開屏」、「鯉魚戲蓮」、「喜鵲鬧梅」、「玉兔金桂」等,引人入勝。 站在大橋橋面,可俯視滔滔江水東流去,一艘艘輪船來來往往;湖北廣播電視塔聳立於漢陽邊的龜山之巔,而「江南第一樓」-黃鶴樓則屹立在武昌側蛇山上,林立的高樓一座座拔地而起,使人不禁感嘆武漢這座大都市日新月異的變化。
長江,自古被稱為不可逾越的天塹,而武漢長江大橋的建成,則是「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

【武漢長江大橋】
在武漢修建長江大橋是千百萬人民群眾近百年來的渴望。清咸豐三年(公元1853年),太平軍曾在龜蛇兩山之間鋪設長江浮橋。清末,郵傳部開始擬定修建武漢長江大橋的計劃。孫中山在《建國方略》中也提出「以橋或隧道聯絡武昌、漢口、漢陽為一市」的設想。1913年,詹天佑請北京大學德籍教授喬治米勒帶領13名土木科畢業生來漢測量長江大橋橋址。1929年,國民政府鐵道部請美籍顧問華德爾博士來漢勘測,在江中鑽了8孔,計劃沿武昌蛇山至漢陽鳳凰山線建橋,長4010英尺,共15孔;中孔主跨300英尺,設升降梁,橋面一層由公路鐵路共用。1934年,茅以升主持的錢塘江橋工處又對長江大橋橋址作測量鑽探,並請駐華莫利納德森工程顧問團擬定又一建橋計劃:橋址在武昌黃鶴樓到漢陽蓮花湖北劉家碼頭,橋長1932米,設兩台7墩8孔,6、7號墩間主跨237.74米,以拱形鋼梁架設於6、7兩墩之上;橋面一層,公路鐵路並列;橋下在最高洪水位時凈高30米,可通航最大江輪;在漢江上分設鐵路橋與公路橋,工期4年。這兩個計劃均給後人建橋以啟示。
建國初期,中央人民政府決定修建武漢長江大橋。1950年,政務院責成鐵道部進行勘測和設計,1953年3月完成初步設計,延聘蘇聯專家進行指導並委託蘇聯交通部對設計方案鑒定。1955年初,鐵道部大橋工程局編制了技術設計,9月1日建橋工程開工,1957年9月底竣工,10月15日正式通車。
武漢長江大橋西北始於漢陽龜山南坡,東南止於武昌蛇山入江的山頭。由於龜蛇鎖江,江面狹窄,縮短大橋的長度。
江底為兩山余脈,除7號墩地質條件較差外,正橋的7個橋墩都立在堅固岩石上。利用兩岸山勢,橋下凈空高,可滿足通航需要。大橋為公路鐵路雙層橋,總長1670米,其中正橋長1156米。正橋8墩9孔,每孔橋跨128米。橋墩基礎施工採用「管柱鑽孔法」,開創了中國建橋史上的新工藝。正橋鋼梁由平弦菱形連續梁組成,鋼梁設計三聯,每聯三孔。鋼梁製作精確,由兩岸平衡懸臂向江心拼接合攏。連續梁由一組絞式固定支座和三組輥軸式支座所支撐。在最高洪水位時,橋下凈高18米,可滿足上行大型輪船的通航要求。
漢陽岸引橋長303米,有17孔;武昌岸引橋長211米,12孔。每孔跨度不超過17.2米,均為鋼筋混凝土門式拱橋。
連接正橋與兩岸引橋的橋台為8層樓式橋頭堡,第8層在公路橋橋面兩側各設一對仿古雙檐小角亭,成為橋頭附近黃鶴樓與晴川閣之間的連結點。
橋面上下兩層。下層設鐵路雙軌,南北列車可同時對開。兩側有2.25米寬小道,專供大橋養護人員行走。上層為公路橋橋面,車行道寬18米,可並行6輛汽車,設計荷載汽—18、掛—100,其兩側人行道寬2.25米。正橋人行道外緣為鑄鐵雕花欄桿,圖案有丹鳳朝陽、孔雀開屏、雄雞報曉、鳥語花香、菊黃蟹肥、石榴結籽、獼猴摘桃、魚躍荷香等。人行道內緣後來增設了鋼筋混凝土結構的防撞護欄。每隔32米矗立一對燈柱,兼作無軌電車供電線路的支架。入夜成串的橋燈遠望如過江銀龍,壯麗奇絕。
大橋管柱基礎、墩台、梁體及鐵路聯絡線由鐵道部大橋工程局施工,公路橋橋面及兩岸引道由武漢市建設局協同施工。大橋工程耗用混凝土和鋼筋混凝土12.63萬立方米;安裝鋼梁24372噸;打入鋼筋混凝土管樁3 000根,總長62.5公里;直徑1.55米的鋼筋混凝土管柱224根,總長3752米。總結算投資1.38億元,大橋主體工程投資7 189萬元。
公路橋橋面由武漢市建設局負責維修管理,其餘均由鄭州鐵路局武漢長江大橋橋工處維修管理。經過30多年運行檢驗,雖因航運事故大橋鋼梁嚴重受撞兩次,橋墩受船舶撞擊多達50次,正橋的穩定性仍然良好,在交通量逐年增長、負荷已趨飽和的狀況下,仍能保證火車和機動車的正常通行。橋梁的常年維護內容為:鋼梁油漆翻新,橋面易損件翻修和橋頭堡裝飾層的維修。漢陽岸引橋發生過嚴重的病害,經維修加固後趨於穩定。
大橋通車前,一列鐵路貨車車廂經輪渡過江,需往返多次,最快也需5個多小時。大橋通車後頭5年,鐵路通過貨運量800多萬噸,縮短運輸時間約2400萬車小時,貨運費用的節約已超過大橋造價。公路橋部分,30多年中過橋車流量逐年增長,1988年晝夜行車在3萬輛次以上。這座萬里長江第一橋的修建為以後長江各處修建大橋積累了成功經驗,培養造就了大批建橋骨幹

武漢長江大橋景區介紹
武漢長江大橋位於武漢市內。大橋橫跨於武昌蛇山和漢陽龜山之間。是我國在萬里長江上修建的第一座鐵路、公路兩橋。全橋總長1670米,其中正橋1156米,北岸引橋303米,南岸引橋211米。從基底至公路橋面高80米,下層為鐵路橋,寬14.5米,兩列火車可同時對開。上層為公路橋。寬約20米,為4車道。橋身為三聯連續橋梁,每聯3孔,共8墩9孔。每孔跨度為128米,終年巨輪航行無阻。
正橋的兩端建有具有民族風格的橋頭堡,各高35米,從底層大廳至頂亭,共7層,有電動升降梯供人上下。附屬建築和各種裝飾,均極協調精美,整座大橋異常雄偉。若從底層坐電動升降梯可直接上大橋公路橋面參觀,眺望四周,整個武漢三鎮連成一體,使人心曠神怡,浮想聯翩,真是「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
武漢長江大橋位於武漢市漢陽龜山和武昌蛇山之間,是新中國成立後在「天塹」長江上修建的第一座大橋,也是古往今來,長江上的第一座大橋,是我國第一座鐵路、公路兩用橋,建成之後,成為連接我國南北的大動脈,對促進南北經濟的發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武漢長江大橋建於1955年9月,於1957年10月建成通車,全長1670.4米,其中正橋長1155.5米,兩端引橋長514米,正橋是鐵路公路兩用的雙層鋼木結構梁橋,上層為公路橋,下層為雙線鐵路橋,橋身共有八墩九孔,每孔跨度為128米,橋下可通萬噸巨輪,八個橋墩除第七墩外,其它都採用「大型管柱鑽孔法」,這是由我國橋梁工作者所首創的新型施工方法,凝聚著我國橋梁工作者的機智和精湛的工藝。
武漢長江大橋的建築設計,極富中國民族建築的特徵,在橋面兩側,是鑄有各種飛禽走獸的齊胸欄桿;大橋的兩側是對稱的花板,內容多取材於我國的民間傳說、神話故事等,有「孔雀開屏」、「鯉魚戲蓮」、「喜鵲鬧梅」、「玉兔金桂」等,極具民族氣息;在大橋兩端是高約35米的橋頭堡,從底層大廳至頂亭,共七層,橋頭堡的堡亭為四方八角,上有重檐和紅珠圓頂,橋頭堡內有電梯和扶梯供行人上下,大廳之中有建橋英雄群像大型泥塑展列其中,供遊人觀看、欣賞,追憶逝去的歲月,感觸英雄的博大氣概。
與武漢長江大橋一並落成的武漢長江大橋紀念碑和觀景平台,他們與武漢長江大橋相互依偎,碑高6米,重20餘噸,南面鐫有毛澤東同志「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的詩句,觀景平台則是遊人賞長江、看大橋的最佳位置之一。
武漢長江大橋凝聚著設計者匠心獨運的機智和建設者們精湛的技藝。八個巨型橋墩矗立在大江之中,米字形桁架與菱格帶副豎桿使巨大的鋼梁透出一派清秀的氣象; 35米高的橋台聳立在兩岸,給大橋增添了雄偉氣勢。從晴川閣、龜山、大橋到蓮花湖、蛇山、黃鶴樓,綿亘連接,相得益彰,組成一片宏大連綿、美麗動人的景點群。它不僅是長江上一道亮麗的風景,而且也是一座歷史豐碑,在江城人們的生活中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象

圖片:
http://image..com/i?tn=image&ct=201326592&lm=-1&cl=2&word=%CE%E4%BA%BA%B3%A4%BD%AD%B4%F3%C7%C5

3. 武漢長江大橋誰建造的

從武漢長江大橋歷史可以看出,武漢長江大橋是誰設計建造的。請看:
1913年——北京大學德籍教授喬治·米勒在當時川漢鐵路督辦詹天佑的支持下,帶領北京大學土木科畢業生13人,作「武漢紀念橋」的計劃和測量,提出了自龜山與蛇山間的橋址線及橋式3種,均為公鐵兩用橋。這是在武漢修建現代化橋梁的第一次設想。
1919年——孫中山在《建國方略》中也具體提出在武漢建設長江大橋的設想。此後的數十年間,華德爾(美國人)、茅以升、羅英、李文驥、梅日易春等一批又一批中外橋梁專家及國人均對萬里長江第一橋傾注了無限激情,然而這一夢想在舊中國始終未能實現。
1934年——茅以升主持的錢塘江橋工處又對長江大橋的橋址作測量鑽探,並請駐華莫利納森德森工程顧問團擬定又一建橋計劃:橋址在武昌黃鶴樓到漢陽蓮花湖北劉家橋碼頭,橋長1932米,設兩台7墩8孔,6、7號墩間主跨237.74米,以拱形鋼梁架設於6、7兩墩之上;橋面一層,公路鐵路並列;橋下在最高洪水位時凈高30米,可通航最大江輪;在漢江上分設鐵路橋和公路橋,工期4年。這兩個計劃均給後人建橋以啟示。
1949年——中央人民政府決定修建武漢長江大橋。
1950年——政務院責成鐵道部進行勘測和設計。(1950年,王序森擔當了武漢長江大橋鋼梁設計組組長。在開國之初修建這一技術復雜的浩大工程缺乏經驗,請了蘇聯專家作技術援助,而王序森過去所習慣的美國橋梁標准與蘇聯的有較大差異,在接受蘇聯橋梁規范研討任務後,他刻苦自學了俄文,很快能以閱讀俄文專業書籍,對比美蘇技術標准,貫通了兩者的聯系和不同,這就便於在理論原則基礎上理解和執行蘇聯專家的建議。)
1953年——3月完成初步設計,延聘蘇聯專家進行指導並委託蘇聯交通部對設計方案鑒定。(1953年時任武漢長江大橋工程局技術科長的王序森,與我國橋梁專家、時任副科長的劉曾達一道,一面自己畫鋼梁方案,一面領導全科進行武漢長江大橋的總體設計和施工設計。在武漢長江大橋的鋼梁設計中,為充分發揮材料強度,簡化製造工作,方便在江面高空拼鉚作業,主桁桿件採用了H型截面,考慮了桿件的互換,以適應橋梁製造工廠採用無孔拼裝工藝,這對於保證鋼梁製造和安裝時的精確度起到了很好的作用;而採用的懸臂架設法,則是我國架梁技術的一項重要進步。這些都是在王序森具體指導下,由絕大多數年輕的工程技術人員設計出來的,而且其布置和細節還為我國以後修建的很多長大鋼梁所沿用。)
1955年——年初,鐵道部大橋工程局編制了技術設計,9月1日建橋工程開工。
1957年——9月底,竣工。10月15日正式通車。
而如今,武漢內共有橋梁109座,其中,跨長江、漢江橋梁9座,立交橋(高架橋)10座,人行天橋32座,跨河及其它橋梁58座,橋梁及高架總面積達42萬平方米。

4. 中國長江上有大橋多少,圖片

長江大橋,嚴格意義上僅指宜賓岷江口以下長江段上的橋梁,但通常也泛指長江幹流上的所有橋梁。
目前長江上已建和在建橋梁共100座,其中沱沱河上2座、通天河上2座、金沙江上41座、長江上55座。宜賓岷江口以下55座橋梁全部為大型或特大型橋梁,並且橋名中均含有「長江」二字,宜賓岷江口以上45座橋梁大多為小型或中型橋梁,並且橋名中均不含有「長江」二字。
如下:
上海境內

崇明越江通道
上海長江大橋
上海市與江蘇省之間2座:崇啟大橋、崇海大橋(在建)
江蘇省

南京長江大橋
南京長江二橋 南京長江三橋 南京長江四橋 南京過江隧道

潤揚長江大橋 蘇通大橋 江陰長江大橋 泰州長江大橋 揚中長江大橋
南京大勝關長江大橋 鎮江長江大橋(在建) 滬通鐵路長江大橋(在建)
安徽省

蕪湖長江大橋
蕪湖長江二橋(在建)
蕪湖長江三橋
(商杭鐵路公鐵大橋) (在建)
銅陵長江公路大橋 安慶長江公路大橋

馬鞍山長江大橋
銅陵長江公鐵大橋(在建)
望東長江大橋(在建)
安慶長江鐵路大橋(在建)
池州大橋(規劃

江西省與湖北省交界之間3座:
九江長江大橋、九江長江二橋、九江長江三橋(在建)
湖北省
武漢長江大橋 武漢長江二橋 武漢白沙洲長江大橋 武漢軍山長江大橋 武漢陽邏長江大橋
武漢長江隧道 武漢地鐵2號線 武漢天興洲長江大橋 武漢二七長江大橋 武漢鸚鵡洲長江大橋
武漢楊泗港長江大橋(在建) 武漢黃家湖長江大橋(規劃)
武漢三陽路長江隧道
(公鐵兩用隧道)
黃石長江大橋 鄂東長江大橋

鄂黃長江大橋 荊州長江大橋 枝城長江大橋 宜昌長江大橋 宜昌長江鐵路大橋
葛洲壩三江大橋 夷陵長江大橋 西陵長江大橋 巴東長江大橋 武漢沌口長江大橋(在建)[1]

黃岡長江大橋 荊州長江二橋
(在建)


湖北省與湖南省之間1座:荊岳長江大橋
重慶境內

巫山長江大橋

奉節長江大橋

雲陽長江大橋

萬州長江二橋

萬州長江三橋

萬州長江大橋

江津長江大橋

忠縣長江大橋

忠州長江大橋

豐都長江大橋

涪陵李渡長江橋

長壽長江大橋

地維長江大橋

江津長江大橋

廣陽島長江大橋

重慶李家沱大橋

白沙沱大橋

重慶長江大橋

重慶長江大橋復線橋

重慶菜園壩長江大橋

重慶鵝公岩長江大橋

重慶魚嘴長江大橋

重慶魚洞長江大橋

重慶馬桑溪大橋

重慶大佛寺長江大橋

重慶朝天門長江大橋

江津觀音岩長江大橋

渝懷鐵路長壽長江大橋

萬宜鐵路萬州長江大橋

涪陵石板溝長江大橋(在建)

涪陵韓家沱長江大橋(在建)

重慶東水門長江大橋(在建)

江津迎賓長江大橋(在建)

江津幾江長江大橋(在建)

永川長江大橋(在建)


四川省

瀘州泰安長江大橋

隆黃鐵路長江大橋

瀘州長江二橋

瀘州長江大橋

瀘州國窖大橋

江安長江大橋

宜賓長江大橋

合江長江一橋

合江長江二橋

南溪長江大橋

5. 鸚鵡洲長江大橋圖片

鸚鵡洲長江大橋圖片

武漢鸚鵡洲長江大橋位於武漢長江大橋上游2.3公里,距上游規劃楊泗港過江通道約3.2Km,距白沙洲大橋6.3km。本橋北接漢陽的鸚鵡大道,南連武昌的復興路。

鸚鵡洲長江大橋為武漢市的第八座長江大橋,主橋面為雙向8車道。

6. 求有關橋的圖片、影視資料、橋名來源!!!

橋名談往(茅以升)

萬物皆有名,有的還要有專名,就像人有名字一樣。既然是名,就要起得好。我國近代橋梁,受了西方影響,題名時,總是從地理觀點出發的。只要能指出它的所在地,使人一望而知,就行了。鐵路公路上,更是用里程標記作名字,如同某某路上的「345,678公里橋」,那才真是確切不移的。然而我國古時橋名,不是這樣。它總要有些文學氣息,使人見了,不由地發生情感,念念不忘。或是紀事抒情,引起深思遐想;或有詩情畫意,為之心曠神怡。這樣,通過慎重題名,一座橋的歷史、作用或影響,就立刻表現出來,因而容易流傳。橋的「身價」,也因此而抬高。一座橋出了名,它的名字還會跟著多起來,除了正名,還有俗名、別名等等,就像人名,除了學名,還有別號、小字等等。有的是在民間自然而然地逐漸形成的,有的卻是文人學士,要藉此而為自己題名的。總之,橋成就要題名,成為風氣,也是我國古代文化的一個特色。

橋的題名,字不在多,如同人名一樣,一般都是兩個字,有時只有一個字。就只這一兩個字,而能顯示出橋的特徵,正是我國文字的妙用。這是由於我國歷史上的典故多和文學里的成語豐富的緣故。文史里的財富,大為橋名增光。然而橋多了,關於它的典故和成語也反過來為文史服務。比如,《史記》里「信如尾生」一辭來自橋的典故,《阿房宮賦》里,「長橋卧波」一辭來自橋的成語。橋的名字題得好,它對文史就可有貢獻了。橋名的重要,有如此者。

現在來介紹一些橋名,藉以窺知我國橋梁文學的豐富,它也許是世界無雙的。先談單名。較著名的有:「藍橋」,在陝西藍田縣藍溪上,「傳其地有仙窟,即唐裴航遇雲英處」;「楓橋」在蘇州,唐張繼有《楓橋夜泊》詩;「斷橋」在杭州西湖,唐張祜詩:「斷橋荒蘚合」,明朝莫仲有《斷橋殘雪》詞等。但單名之橋往往系泛指,而又可能是專名,其中有的以材料為名,如「石橋」,梁簡文帝即有《石橋》詩:「寫虹便欲飲,圖星逼似真」;「鐵橋」,明朝吳兆元有《渡鐵橋》詩:「寶筏群生渡,金繩八道開」;「竹橋」,杜甫有《觀造竹橋》詩等。有的指明橋的所在,如「山橋」,梁簡文帝詩:「卧石藤為纜,山橋樹作梁」;「江橋」,唐杜甫詩:「山縣早休市,江橋春聚船」;「野橋」,唐劉長卿詩:「野橋經雨斷,澗水向田分」等。有的指明橋的形狀,如「方橋」,唐韓愈詩:「君欲問方橋,方橋如此作」;「斜橋」,宋朝歐陽修詩:「波光柳色碧溟濛,曲渚斜橋畫舸通」;「畫橋」,宋朝范與求詩:「畫橋依約垂楊外,映帶殘陽一抹紅」;「朱橋」,唐朝鄭谷詩:「朱橋直抵金門路,粉堞高連玉壘雲」;「天橋」,山西太原保德州及雲南大理都有,大理的「下斷上連,石樑跨之,兩岩激水濺珠,宛如梅綻,人呼為不謝梅」等。有的與橋畔景物有關,如「花橋」,福建寧德縣、湖北長陽縣及廣西桂林都有,桂林的有「花橋煙雨」之稱;「柳橋」,在杭州西湖,宋周邦彥詞:「水漲魚天拍柳橋」等。有的比較特殊,如「草橋」,在北京右安門外;「席橋」,在山東東平縣,「相傳宋真宗東封泰山,車駕經行,以席鋪藉」;「瓜橋」,浙江富陽縣,「世傳孫鍾設瓜於此橋」;「鴨橋」在陝西陝城。「金橋」在山西上黨,唐潘炎有《金橋賦》。更有事涉怪誕的,如「暗橋」,在安徽建平縣,「舊傳伍員奔吳,避於山中,追者至此,雲氣護之,員及橋而天暗」;「鬼橋」,《初學記》「上方有鬼橋」;「赤橋」,在山西太原晉水北渠上,「宋太宗鑿卧龍山,血出成河,因更今名」等。

橋名用兩個字是最普遍而又標准化的,單名的橋已經不少,雙名的更是多得多。試思每橋皆有名,在我們古老的大國,該有多少橋名啊!然而在這成千上萬的單名和雙名中,重復的究竟不多,如果把這所有的橋名都搜集起來,編成一部《中國橋名錄》,該是夠洋洋大觀的了。

現在再來舉一些雙名的例,說明橋名的豐富多彩。根據反映內容,一部「橋名錄」可分為五章。

第一章是「表揚」。首先是表揚橋的功用的,如「安濟橋」,即「趙州橋」,在河北趙縣南河上,一名「大石橋」,製造奇特,「隋匠李春之跡也」;「萬安橋」,即「洛陽橋」,在福建泉州,為渡海用,「去舟而徒,易危以安,民莫不利。」「滅渡橋」,在江蘇吳縣,橋成「南北往來者踴躍稱慶,名滅渡,志平橫暴也。」「安平橋」,在福建晉江,建成於宋紹興二十二年,全長2070米,俗名「五里橋」,舊有「天下無橋長此橋」的傳說。其次是表揚造橋人物的,如「績麻橋」,在湖北孝感縣,「世傳居民女績麻所建」;「夫婦橋」,即四川灌縣竹索橋,清何先德造,未完,其妻續成之;「葛鏡橋」,在貴州平越,明萬曆間葛鏡建,「屢為水決,三建乃成,靡金巨萬,悉罄家資」。

第二章是「紀事」,記載有關橋的流傳下來的故事。如「萬里橋」,在四川成都南門外,「昔孔明於此餞費聘吳,曰萬里之行,始於此矣」。唐陸肱有《萬里橋賦》,宋呂大防有《萬里橋》詩,杜甫詩:「萬里橋西宅,百花潭北庄」,唐張籍詩:「萬里橋邊多酒家,遊人愛向誰家宿」;宋蘇軾詩:「我欲歸尋萬里橋,水花風葉暮蕭蕭」,宋陸游詩:「雕鞍送客雙流驛,銀燭看花萬里橋」。「馬橋」,即「升仙橋」,在四川成都北,西漢司馬相如不甘貧賤,立志做官,「嘗題柱雲,大丈夫不乘馬車,不復過此橋」,唐岑參有《升仙橋》詩:「及乘馬車,卻從橋上歸」,宋京鏜有《馬橋記》雲:「茲建橋以馬名,自是長卿之遺蹤亦不泯矣。」「蘭亭橋」,在浙江紹興,「晉王右軍修禊處,橋下細石淺瀨(lài賴),水聲晝夜不絕」。「洗耳橋」,在河南汝州,相傳堯要將天下讓給許由,許由自命清高,認為聽了這話污了自己的耳朵,此橋所在「即許由洗耳處」。「虎渡橋」,在福建漳州,亦名江東橋,「江南橋梁,虎渡第一,昔欲修橋,有虎負子渡江,息於中流……乃因壘址為橋」。「宵市橋」,在江蘇揚州,即「小市橋」,「相傳隋煬帝時於此開夜市」。

第三章是「抒情」,通過橋名,來表達思想感情。如「銷魂橋」,即「灞橋」,在陝西西安,「東漢人送客至此橋,折柳贈別」。因「取江淹別賦句,又呼為銷魂橋」。唐王之渙詩:「楊柳東風樹,青青夾御河。近來攀折苦,應為別離多。」明葛一龍詞:「橋上飛花橋下水,斷腸人是過橋人。」「思鄉橋」,在河北豐潤,「宋徽宗北轅過橋,駐馬四顧,泫然曰,吾過此向大漠,安得似此水還鄉矣……人乃謂思鄉橋也」。「至喜橋」,在四川廣安,「昔歐陽修自吳入蜀,喜路險至此始平」。「情盡橋」,在四川簡陽,唐雍陶《題情盡橋》詩有序雲:「陽安送客至情盡橋,問其故,左右曰送迎之地止此。」「忘恩橋」,在陝西西安,「中官初入選,進東華門,門內有橋曰皇恩橋……俗呼曰忘恩橋,以中官既富貴,必仇所生,蓋恥之也」。

第四章是「寫景」,美化橋身及四周景物。如「垂虹橋」,在江蘇吳江,橋身環如半月,長若垂虹,宋王安石《垂虹橋》詩雲:「頗誇九州物,壯麗無此敵。」「春波橋」,在浙江紹興,賀知章詩雲:「離別家鄉歲月多,近來人事半消磨。惟有門前鑒湖水,春風不改舊時波。」故取此名橋。「海棠橋」,在湖北黃州,「宋時橋側海棠叢開,秦觀嘗醉卧於此,明日題其柱」。「胭脂橋」,在江西饒州,鄱陽王蕭儼生活奢華,宅中宮人,洗胭脂水流出,把橋下水都染紅了,故名。「月樣橋」,在山東青州,「採石凝結如天成」。「綠楊橋」,在湖北蘄水,「因東坡醉卧橋上,有『解鞍欹枕綠楊橋』之句,遂名」。按蘇軾《西江月》詞自序雲:「春夜行蘄水中……至一溪橋上,解鞍曲肱,醉卧少休,及覺已曉……書此語橋柱上」,即是橋也。

第五章是「神異」,把神仙和橋梁聯系起來,大多與道教有關。如「聖女橋」,在陝西白水,傳說為三神女一夜成之。「白鶴橋」,在江蘇句容,「漢永元間茅氏兄弟三人,乘鶴至此,有白鶴橋,大茅君駕白鶴會群仙處」。「集仙橋」,在江西安福,「相傳居人夜聞橋上仙樂繚繞,旦往視之,惟見書呂洞賓字於橋柱」。「乘魚橋」,在江蘇蘇州,「昔琴高乘鯉升仙之地」。「照影橋」,在湖北石首,「相傳有仙人於此照影」。

以上是單字和雙字的橋名錄。三字、四字或更多字的橋名,當然也有,但為數極少。三字橋名中著名的有二十四橋,在江蘇揚州。唐杜牧詩:「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中的「二十四橋」,北宋沈括在《夢溪筆談》中雲是二十四座橋,並列舉其名,但據南宋姜白石的《揚州慢》詞:「二十四橋仍在,波心盪,冷月無聲。念橋邊紅葯,年年知為誰生。」則又似一座橋。後來清朝梁章巨在《浪跡叢談》中更提到在孟毓森所居宅旁之橋上,有「二十四橋」的題名榜,可見「二十四」已成為一座橋的專名。不過這種用數目字當專名的橋,並無他例,有的只是以數為序而已,如杜甫詩「不識南塘路,今知第五橋」。四字或以上的如「舊浣花橋」、「楊柳河橋」、「德陽王橋」(以上均在成都)、「新學前橋」、「建富木橋」(以上均在南昌)、「新飯店石橋」(四川溫江縣)等等,有的是地名或人名關系,其餘都是把單名或雙名的橋加以解釋,並非完整的專名。因此,中國橋名,基本上只有單名和雙名兩種,在《橋名錄》中把這兩種搜集齊全,所余就無幾了。

但是,我國古橋並非個個都有專名。有的本來並無名稱,後來有人隨便叫它一下,逐漸也就成了名字,如「大橋」「小橋」「新橋」「舊橋」「長橋」「短橋」「南橋」「北橋」等等。這些「俗名」,時間一久,就成為「正名」了,如福州的「小橋」,因在「萬壽橋」的大橋附近而得名,就此成為專名。有的「橋」,名氣非常之大,但實際上並無此橋,如「陳橋」,在河南開封

7. 武漢長江大橋與南京長江大橋各長多少米

南京長江大橋--上層的公路橋長4589米,車行道寬15米,可容4輛大型汽車並行,兩側還各有2米多寬的人行道;下層的鐵路橋長6772米,寬14米,鋪有雙軌,兩列火車可同時對開。其中江面上的正橋長1577米,其餘為引橋,是我國橋梁之最。
武漢長江大橋--大橋橫跨於武昌蛇山和漢陽龜山之間。是我國在萬里長江上修建的第一座
鐵路、公路兩橋。全橋總長1670米,其中正橋1156米,北岸引橋303米,南岸引橋211米。

8. 武漢鸚鵡洲長江大橋的詳細資料謝謝!

武漢鸚鵡洲長江大橋位於武漢長江大橋上游2.3公里,距上游規劃楊泗港過江通道約3.2Km,距白沙洲大橋6.3km。本橋北接漢陽的鸚鵡大道,南連武昌的復興路。

鸚鵡洲長江大橋為武漢市的第八座長江大橋,主橋面為雙向8車道。

世界首座主纜連續的三塔四跨懸索橋;

世界同類橋梁中跨度最大的三塔四跨懸索橋;

第二屆武漢設計雙年展「十項最具影響力的武漢設計工程」第一位。

鸚鵡洲長江大橋2010年8月開工建設,2014年12月28日正式建成通車。

中文名:武漢鸚鵡洲長江大橋
外文名:Wuhan Yingwuzhou Yangtze River Bridge
橋梁全長:3420米
橋梁結構:三塔四跨鋼板結合梁懸索橋
橋梁主跨徑:(225+2×850+225)M
橋面寬度:38米
設計時速:60 km/h
車道:雙向8車道
橋梁名片:世界跨度最大的三塔四跨懸索橋
地點:湖北武漢
分享
大橋背景

建設圖片
圖冊 11張
武漢鸚鵡洲長江大橋是湖北省武漢市長江上第八座長江大橋,鸚鵡洲長江大橋是武漢市的第八座長江大橋,大橋位於武漢長江大橋上游2.3公里,距楊泗港長江大橋3.2公里,全長9.18公里,其中正橋全長3.42公里,橋面寬38米。正橋布置雙向8車道,設計行車速度為60公里/小時。

兩岸接線工程總長5.76公里,其中漢陽接線工程起於江城大道,沿馬鸚路至鸚鵡大道與鸚鵡洲大橋正橋相接,長約3.97公里,主要包括墨水湖立交和江堤立交;武昌接線工程起於復興路,沿津水路至梅家山立交與雄楚大街相接,長約1.79公里,主要包括梅家山立交。接線工程全程高架,採用雙向6車道,設計行車速度為60公里/小時。

據了解,鸚鵡洲長江大橋2011年5月開工,歷時四年。工程概算總投資109億元,其中正橋50.29億元,兩岸接線58.76億元。

武漢長江上現已建成的大橋8座,分別為長江一橋、長江二橋、白沙洲大橋、軍山大橋、陽邏大橋、天興洲大橋、二七大橋、鸚鵡洲長江大橋。兩座大橋在建,分別為沌口長江大橋(預計2017年建成)、楊泗港長江大橋(預計2019年建成)。

位置

武漢鸚鵡洲長江大橋位於武漢長江大橋上游約2.3公里處,是規劃的新內環線重要組成部分。

大橋起於漢陽區江城大道墨水湖北路,向東臨動物園、沿馬鸚路穿攔江堤路、鸚鵡大道,跨長江至武昌,再經鯰魚套貨場、津水路接至梅家山立交,路線長7.8公里,主橋為2.1公里,橋面為雙向8車道。

設計

大橋設計單位中鐵大橋院從技術可行角度,提出了主跨跨徑為2×850米的三塔四跨懸索橋、三塔兩跨斜拉橋和拱橋三個方案。其中,三塔四跨懸索橋在武漢市兩江上尚未出現,該方案主纜曲線構成的輪廓簡潔、輕盈,富有韻律美,高聳的三塔寓意著武漢「三鎮」鼎立,建成後將為江城一道亮麗的風景線。該方案橋型結構合理,經濟性較好,施工工藝成熟,技術可行性較高。

鸚鵡洲長江大橋總投資40億元,建設工期為30個月。主橋長約2.1公里,主橋橋面為雙向8車道,道路設計為城市快速路,時速60公里。

榮耀江城:鸚鵡洲長江大橋
現武漢已建成的跨越長江通道,包括武漢長江大橋、武漢長江二橋、白沙洲長江大橋、軍山長江大橋、陽邏長江大橋、天興洲長江大橋和二七長江大橋等七座橋梁,以及一條長江隧道。其中武漢長江大橋為公鐵兩用鋼桁架多孔橋,陽邏長江大橋為懸索橋,其他為斜拉橋。

據專家透露,由於鸚鵡洲大橋位於「萬里長江第一橋」上游不足3公里處,又處在「龜蛇鎖大江」的城市主城景觀和黃鶴樓的景觀視線內,鸚鵡洲大橋橋型設計,首先放棄了武漢橋型最多的斜拉橋,避免了近200米高的主塔對城市景觀的影響。

它的建成,將把長江大橋從重負中解救出來。

耗資

大橋工程總投資40億元,2009年完成各項審批開建。

武漢鸚鵡洲長江大橋
圖冊 11張

根據項目投資估算,大橋項目總投資為40億元,由以下三部分組成。

1.大橋正橋建安費用約10億元,其他費用約3.5億元,合計13.5億元。

2.兩岸疏解工程建安費9.3億元,其他費用2.9億元,合計12.2億元。

3.拆遷費用合計為13.86億元。

初定的項目建設工期為45個月。計劃在2009年全面完成各項前期審批工作,並啟動建。

根據計劃,從2011年至2014年分別為7.02億、8.7億、8.2億、5.6億。

進度

2010年8月26日,武漢長江上的第八座橋梁——鸚鵡洲長江大橋開工。工程總投資40億元。另據計劃鸚鵡洲長江大橋將於2014年10月28日竣工通車。鸚鵡洲長江大橋建成後,將給設計日流量僅3.5萬輛次、現已突破10萬輛次的武漢長江大橋減負。

2012年4月19日消息,在建的武漢鸚鵡洲長江大橋創下新的中國速度,中鐵大橋局稱,鸚鵡洲大橋1號塔平均一天長高0.64米,已提前3個月封頂。

武漢鸚鵡洲長江

9. 肖戰到達武漢曬武漢長江大橋夜景照,他的著裝有哪些細節

肖戰此次到達武漢,主要是為了話劇《如夢之夢》的武漢場做准備。自從他代言了李寧這個國產運動服裝品牌之後,基本穿的都是李寧的衣服,這次也不例外,穿的也是李寧的衣服。他把帽檐拉的很低,並且帶了口罩,所以沒有人能夠看到他的表情。我覺得這其實是很令人心疼的,因為他在以前的時候都是很隨和的和粉絲打招呼,但是因為有很多私生飯以及代拍在機場圍堵,所以他不得不採取這樣的措施來保護自己.


如夢之夢作為21世紀華人劇場最受關注的話劇之一,在很多人心目中都有很重的分量,還是很期待他在這次話劇當中的表現,希望這場話劇能夠順利開展,最後完美落幕

10. 武漢長江大橋圖片有嗎

這個很簡單咯,去哪裡都找得到,網路裡面應有盡有,在這問還耽誤時間,所以要想著找靠譜的地方,當然,這邊應該也會有一些去過的,親自拍的,更加真實,我也去過,也拍了,不過不知道哪裡去了,還親自走了一遍大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