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南北朝時期的墓磚有什麼特點
南北朝時期尤以南朝和東晉時代的磚建墓室,從近年出土的資料看,是頗為盛行的。甚至可以說,風行於東漢時代的石建墓室,到南北朝則改用磚建,這種改變的原因,是否與制陶手工業的發展有關系是一個值得研究的問題。關於南北朝時期的墓磚,其製作方式與秦、漢磚瓦雕塑類似,即沿襲了商、周青銅器紋飾的雕鑄手法。首先是雕刻成陰模,再把它列印在磚坯上,使成為陽紋的浮雕實即線刻畫然後再入窯燒制。但在東晉和南朝某些墓室中,出現了用多數墓磚接成為一幅圖像的磚壁形式。如1961年南京郊區出土的一座南朝墓,墓壁上用幾百塊不同的陽紋線刻的磚面(磚的體積與普通磚的相類)合成一幅壁畫式的「竹林七賢」圖,布滿了整個墓壁。又在後來出土的同類墓室中,也有以青龍,白虎為題材的壁雕圖像,其製作方式與竹林七賢圖同樣是由多數墓磚拼砌而成的。據後人研究,製作這種壁磚的手續相當復雜,首先,要按照所設計的圖像,畫在一塊大木板上,刻成陰線畫,而後按照磚面的嚴格尺寸,從木板上按磚的大小遂一界出,再把剛模成的磚坯,按木板界格逐個列印成各不相同的陽紋線磚塊,並按照上下左右順序的磚遂一編號後,再入窯燒制方成。在壘砌墓壁時,即按原磚號編排使用,這樣,磚雕的人物圖像即自然組成。但這是一項精巧細致的工作,非有熟練的技術知識是難以成功的。
㈡ 這磚是哪個朝代的
六朝的。南京多見
㈢ 求教,這磚是那個朝代的
不是秦磚漢瓦嗎!可能是漢朝時期的
㈣ 請問這是什麼朝代的磚
無圖無真相。沒有實物圖片顯示,不好判斷。一般而言,明代的磚比較多一些,燒制的官窯也多,產量多,流傳下來的也多。在這之前朝代的很少,時間久遠破損掉了,有,也是那種很小的。
㈤ 長79公分正方形磚一頭方眼一頭圓眼古代磚是什麼朝代
你好
長79公分正方形磚一頭方眼一頭圓眼古代磚可能是明朝的
如滿意請採納
㈥ 丙安以前是哪個朝代
丙安古稱「丙灘」,處於 赤水 中河流湍急亂石叢生一帶,因此在以水路為主要交通形式的古代,此地商業流通不便,商船路過此處必須靠人工卸下貨物,再由纖夫將空船沿纖道拉上丙灘。此次我們得以經由至今保存完好的古纖道進入古鎮,實屬幸運。漫步在這條古纖道上,仔細體味這座古鎮的前世,感慨它與土城古鎮相似的命運。
㈦ 這是什麼朝代的磚
帶有榫卯的磚,真是不多見。
素有秦磚漢瓦之稱的「秦磚」也不過如此。好好保存千萬不要受潮,再次受潮,就會一點一點的掉去磚表面的花式造型,那些磚的花紋很珍貴。
要是真是秦磚,可真是難得的擁有機遇啊。
㈧ 12厘米的城磚是哪個朝代的
12厘米你指的是長還是寬還是高?有具體的尺寸嗎?好幫你參考年代?
西安長城磚 磚是明代修建長城所用的主要建築材料。長城磚均為青灰色,沙泥質。由於各窯口土質不同,個別磚含雜質量較大。長城磚按其形制和用途可分為長磚、方磚、垛口磚、望孔磚、射孔磚、旗桿磚以及城牆上截斷流水使其排出牆體的流水磚槽,而在長磚和方磚中又有帶磚和無磚兩類。下面一一介紹。 長磚:這類磚是城牆及其附屬建築中使用為普遍的。泥質,青灰色,質地堅硬,個別磚內含大粒粗砂。正面較光滑,反面粗糙。尺寸絕大多數為長37厘米、寬15厘米、厚9厘米。在遷西縣大嶺寨磚窯內發現的燒好未用的長磚,尺寸為長41厘米、寬20厘米、厚10厘米。在遷安縣白羊峪的一座謊城,其城門磚也屬長磚,尺寸為長47厘米、寬21厘米,厚12厘米。 方磚:泥質,青灰色,質地堅硬,正面較光滑,反面粗糙,長寬37厘米,厚9厘米。方磚大多用於城牆頂部的水漫鋪地,有些敵台內部基座表。
㈨ 都是哪個朝代 有繩紋磚
繩紋磚,中國古時建築使用的一種長方體石料(俗稱磚頭),因其表面類似繩子的裝飾紋樣而得名。1999年4月15日,京市文物研究所與中山陵園管理局文物處的相關人員在明孝陵區域以及紫金山南坡一帶進行文物調查時發現一處建築遺址,其佔地面積達萬余平方米。遺址上有清代房址、少量六朝時代的繩紋磚等。一般的說法:
六朝,歷史上指的是吳、東晉、宋、齊、梁、陳六個以南京為國都的朝代。
㈩ 公母槽磚是什麼朝代的
你好,你在哪裡發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