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濕氣的話,艾灸的時候要灸哪些穴位
祛濕應該灸哪些穴位呢?
1.關元穴:
關元穴位於臍下3寸,為養生保健強壯的要穴。長期施灸有調理氣血、補腎固精等功效。
Ⅱ 濕氣太重艾灸什麼部位效果最好
艾灸中脘穴,養脾胃在艾灸承山穴是身體的排濕口。
Ⅲ 濕氣重的人,中醫應該怎麼理療
我們中醫說脾胃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脾胃功能的正常直接關繫到我們的人體健康,脾胃功能弱會造成人體免疫力低下,就會出現正氣不足的情況,這個時候外邪就容易侵襲人體,風、寒、暑、濕、燥、火等,都會讓人體致病,很多體質較弱的人,稍微有點動靜就會生病,比如說天氣一降溫就會感冒咳嗽等,而且脾胃功能弱,就會造成體內的濕氣無法及時的運化出體外,造成水濕內停,健脾是關鍵。
所以免疫力是人體的保障,脾胃功能的正常是大家要關注的。現在很多人都追求去濕氣,今天我們就從脾胃方面跟大家分析聊聊。
脾虛和濕氣之間的關系
中醫說「脾主運化水濕和水谷精微,主四肢肌肉,主統血等」,脾的健運很關鍵,很多脾虛的人就容易出現運化失司,體內多餘的水濕無法及時代謝出去,就容易停留在體內,聚濕成痰,痰濕瘀血等互結再加上外邪就很容易讓人體生病,所以健脾祛濕這個思路很關鍵。總之就是增加脾的功能,讓他正常的運化代謝,減少濕氣的生成,像一些容易生濕氣的食物,甜食,油膩的食物,大量寒涼的水果和一些肉食等。
該如何調理改善
1:通過中醫辯證來選擇中葯調理
這個需要找專業的中醫師通過四診辯證來開方調理。
2:辯證艾灸調理可以健脾祛濕
艾灸可以祛濕健脾補氣補陽,最常用的穴位有:關元穴,足三里穴,三陰交穴,脾俞穴等。
3:運動泡腳的方式可以運化脾胃水濕
每天進行經絡拉伸,像瑜伽,八段錦,養生操,球類運動都能達到調節臟腑的功能,脾胃功能改善了很多症狀自然會好轉。
4:通過食療飲食上的調整來健脾補氣祛濕
飲食上多吃健脾祛濕的食物,像:黨參,黃芪,山葯,薏米,芡實,扁豆等,少吃甜食和肥甘厚膩容易生痰濕的食物。尤其是奶茶,飲料,甜品,油膩的肉食還有大量寒涼生冷的水果等。
Ⅳ 濕氣重艾灸用哪些穴位
濕氣重,一般脾胃最害怕,首先艾灸脾腧穴、中脘穴、足三里、以培補後天之本,力克濕氣。然後熏灸大椎穴、氣海穴、關元穴、腎腧穴、命門穴等,補先天之不足。
Ⅳ 寒濕是百病之源,艾灸可以治療,艾灸這哪些穴位再合適不過
艾灸豐隆穴、命門穴、足三里穴、三陰交穴可以祛除寒濕。我們想要精氣十足,充滿陽光,充滿活力,總之,要給人一種特別的活力和強大的感覺。在自然界中,描述太陽的形容詞是溫暖的、向上的、明亮的和燦爛的。同樣地,當陽在人體中充分時,它會給人一種活力和活力的感覺,所以相反的是冷濕的體魄。
足三里穴,腿部膝骨外側凹陷約4指是足三里穴灸,能緩解胃寒胃痛現象,增加楊起、體質,改善因陽虛引起的手足寒現象,有效治療寒濕體質。三陰交穴在小腿內側和足內側延胡索上緣四橫指是三陰交穴灸本穴能有效地熱敷陽氣。以上四穴可達到較好的治療效果,並能減輕因寒邪四肢及關節肌肉骨骼所引起的寒邪疼痛症狀。
Ⅵ 烤艾灸能除濕嗎艾灸哪些穴位能除去身體的濕氣
現代人生活節奏快,幾乎沒有時間運動,所以遇到肥胖問題經常採用減肥方法,但減肥的基礎代謝率降低,容易反彈和發胖!到底該怎麼減肥,試試中醫艾灸吧!從中醫的角度來看,脾胃虛弱是肥胖的根本原因。
也就是說,肥胖是一種喜歡吃油膩甜的人的疾病。所以減肥也可以調節飲食,多吃清淡的蔬菜和水果等,喝平時油膩的茶飲料。大麥茶具有食療膨脹、消化、化糧的作用,在韓國,大麥茶成為年輕女性的必備物品。減肥減肥不是女性專利、肥胖、痰濕、水腫的男性,要經常灸這三個穴位,多喝大麥茶!
Ⅶ 艾灸哪個部位對祛濕最有效果
首先一個就是足三里穴進行艾灸,祛濕的效果非常好,足三里穴是位於外膝的下三寸,以及脛骨外側一橫指左右的位置,平時艾灸十分鍾左右就可以了,不過需堅持一段時間,很快可以看到祛濕的效果。
再有就是身體的豐隆穴也是不錯的選擇,豐隆穴位於小腿外側的中點,肌肉較為鼓起的位置,針對這個穴位進行艾灸的話,祛濕的效果也是特別好的。每天艾灸十五分鍾可以有效健脾祛濕。
Ⅷ 去濕氣艾灸哪個部位最好
去濕氣通常的艾灸取穴是神闕、中脘、關元、足三里、陰陵泉等穴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