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豬腩排是哪個部位
豬腩肉是指腰窩的肉,也就是豬的兩條後腿前,緊靠弓扣後的腹肉。豬腩俗稱五花肉或三層肉,特點是筋肉相連,適於燒、燉等。一般都是買回去燉或者是煮。
由於含有大量脂肪,每100克(0.22英磅)豬腩的熱量可以高達520卡路里。以這種切割法切割的豬肉在中國、韓國、和菲律賓等地是非常受歡迎的。在中華料理中,豬腩肉(五花肉)是常用的食材,通常被切成丁狀,以紅燒方式燉煮。
『貳』 腰窩是什麼
「腰窩」就是背後腰間的兩個凹下去的窩,是臀部骶椎骨上方和腰椎連接處的兩側。在醫學上被稱作「麥凱斯菱」,俗稱「腰窩」,在美術界又稱「聖渦」,是理想的人體模特的標志之一。 腰窩還有個名字叫「維納斯的酒窩」,被視作人體的性感之眼。
來歷
腰窩,是德國婦產科醫生古斯塔夫·麥凱斯潛心研究臀部多年後的豐碩成果,據資料介紹,麥凱斯醫生經過無數個不眠之夜,終於發現臀部中間裂縫上方有塊菱形空間,脊柱骨上的肌肉比其他部位要薄要緊,因而形成一個微微突出的菱形體。這個菱形體表明了骶骨脊柱的位置,為醫學界所共識並以他的名字命名為「麥凱斯菱」。
這還不算,麥凱斯醫生又發揚宜將剩勇追窮寇精神,在「麥凱斯菱」的兩側發現各有一個窩,兩個窩顯得大而深,如水波中的旋渦,此渦後來被西方美學家稱之為「聖渦」。
根據廣東醫學院人體解剖學教師李哲的解釋:腰窩,它結構術語叫做「骶凹」,其深面就是髂後上棘,兩側骶凹的連線通過第2骶椎的棘突。有超過2%的嬰兒會有,很少人的骶凹預示著脊柱裂或骶骨、脊髓有潛在的異常,需要做檢查排除異常。但是大多數是沒有害處的,不需要任何治療。有腰窩的人大多是因為遺傳因素,當然不只是「美女」才會有,各種男女都可能具有。腰窩很少是病理性的,所以有腰窩並不能判斷其人「腎虧」。
『叄』 豬肉後秋和腰窩哪個位置好
腰窩肉好。
豬肉腰窩肉是後腿下部前端與肚之間的一塊瘦肉,這個地方的肉肥瘦相連,肉層比較薄,適合燉、燜、炒等。
豬肉是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會吃的一種肉類,這種肉類在購買的時候也有一定的小技巧。首先,要仔細看肉的顏色,新鮮的品質高的豬肉,從外觀上來看,顏色相對比較淺,呈現出粉紅色或者是鮮艷的紅色。
如果購買的豬肉是深紅色或者是有些發紫的紅色,這樣的豬肉放置的時間肯定不短了。好的豬肉紋理看起來也十分規整,基本上是絲絲分明,沒有磨過得痕跡。
當天宰殺不超過兩個小時的豬肉,用鼻子聞,會有豬肉的香味,當然也會夾雜一些血腥氣。如果是放置了幾天的豬肉,這樣的肉可能會有一股子臭味,而且還少有豬肉的香氣。
『肆』 腰窩在什麼部位 圖片
應該就是位於臀部和腰部之間的連接處,我覺得經常鍛煉的人就都會有。
『伍』 豬沙腩是什麼部位
豬的腹部。
豬腩肉是指腰窩的肉,也就是豬的兩條後腿前,緊靠弓扣後的腹肉。豬腩俗稱五花肉或三層肉,特點是筋肉相連,適於燒、燉等。一般都是買回去燉或者是煮。
『陸』 豬肉哪個部位最好吃
按著烹調的需要,豬肉除去頭、蹄(爪)、尾外,一般分為以下14個部位。
1、血脖即耳至肩胛骨前頸肉,呈條形,肥瘦相同,韌性強。適於做香酥肉、叉燒肉、肉餡等。
2、鷹嘴位於血脖後、前腿骨上部的一塊方形肉。肉質細嫩,前半部適於做酥肉,切肉絲、肉片,後半部適於做櫻桃肉、過油肉、炸肉段、熘炒菜等。
3、哈利巴位於前腿扇形骨上的肉(包著扇形骨),質老筋多。適於燜、燉、醬、紅燒等。
4、裡脊又稱小裡脊。位於腰子到分水骨之間的一長條肉,一頭稍細,肉色發紅。這塊肉是豬瘦肉中最嫩的一塊,適於熘、炒、炸等。
5、通脊又稱外脊。位於脊椎骨外與脊椎骨平行的一長條肉。肉色發白,肉質細嫩。適於滑熘、軟炸及制茸泥等。
6、底板肉後腿骨下部,緊貼臀部肉皮的一塊長方形肉,一端厚,一端薄,肉質較老。適於做鍋爆肉、清醬肉和切肉絲等。
7、三岔位於胯骨與椎骨之間的一塊三角形肉,肉質比較嫩。適於做熘、炒菜及切肉絲、肉片等。
8、臀尖緊貼坐臀上的肉,淺紅色,肉質細嫩。適於做肉丁、肉段及切肉絲、肉片等。
9、拳頭肉又稱榔頭肉。肉。包著後腿棒子骨的瘦肉,圓形似拳頭。肉質細嫩。適於切肉絲、肉片和做炸、熘菜等。
10、黃瓜肉緊靠底板肉的一條長圓形內,形似黃瓜,質地較老,適於切肉絲。
11、腰窩後腿下部前端與肚之間的一塊瘦肉,肥瘦相連,肉層較薄。適於燉、燜、炒等。
12、羅脊肉連著豬板油的一圈瘦肉,外麵包一層脂皮。適於燉、燜或制餡。
13、五花肉位於前腿後、後腿前的腰排肉,肥瘦相間呈五花三層狀,肋條部分較好稱為上五花,又叫硬肋,沒有肋條部分較差稱為下五花,又叫軟肋。上五花適於片白肉,下五花適於燉、燜及制餡。
14、肘子南方稱蹄膀,即腿肉。結締組織多,質地硬韌,適於醬、燜、煮等。
『柒』 怎樣豬體各部位肉
按著烹調的需要,豬肉除去頭、蹄(爪)、尾外,一般分為以下14個部位。1、血脖1、血脖即耳至肩胛骨前頸肉,呈條形,肥瘦瘦[/url]相同,韌性強。適於做香酥肉、叉燒肉、肉餡等。2、鷹嘴2、鷹嘴位於血脖後、前腿骨上部的一塊方形肉。肉質細嫩,前半部適於做酥肉,切肉絲、肉片,後半部適於做櫻桃肉、過油肉、炸肉段、熘炒菜等。3、哈利巴3、哈利巴位於前腿扇形骨上的肉(包著扇形骨),質老筋多。適於燜、燉、醬、紅燒等。4、裡脊4、裡脊又稱小裡脊。位於腰子到分水骨之間的一長條肉,一頭稍細,肉色發紅。這塊肉是豬瘦瘦[/url]肉中最嫩的一塊,適於熘、炒、炸等。5、通脊5、通脊又稱外脊。位於脊椎骨外與脊椎骨平行的一長條肉。肉色發白,肉質細嫩。適於滑熘、軟炸及制茸泥等。6、底板肉6、底板肉後腿骨下部,緊貼臀部肉皮的一塊長方形肉,一端厚,一端薄,肉質較老。適於做鍋爆肉、清醬肉和切肉絲等。7、三岔7、三岔位於胯骨與椎骨之間的一塊三角形肉,肉質比較嫩。適於做熘、炒菜及切肉絲、肉片等。8、臀尖8、臀尖緊貼坐臀上的肉,淺紅色,肉質細嫩。適於做肉丁、肉段及切肉絲、肉片等。9、拳頭肉9、拳頭肉又稱榔頭肉。包著後腿棒子骨的瘦瘦[/url]肉,圓形似拳頭。肉質細嫩。適於切肉絲、肉片和做炸、熘菜等。10、黃瓜肉10、黃瓜肉緊靠底板肉的一條長圓形內,形似黃瓜,質地較老,適於切肉絲。11、腰窩11、腰窩後腿下部前端與肚之間的一塊瘦瘦[/url]肉,瘦瘦[/url]相連,肉層較薄。適於燉、燜、炒等。12、羅脊肉12、羅脊肉連著豬板油的一圈瘦瘦[/url]肉,外麵包一層脂皮。適於燉、燜或制餡。13、五花肉13、五花肉位於前腿後、後腿前的腰排肉,肥瘦瘦[/url]相間呈五花三層狀,肋條部分較好稱為上五花,又叫硬肋,沒有肋條部分較差稱為下五花,又叫軟肋。上五花適於片白肉,下五花適於燉、燜及制餡。14、肘子14、肘子南方稱蹄膀,即腿肉。結締組織多,質地硬韌,適於醬、燜、煮等。---
『捌』 豬身上的所有部位的名稱叫什麼
豬肉除去頭、蹄(爪)、尾外,分為以下14個部位。
1、血脖即耳至肩胛骨前頸肉,呈條形,肥瘦相同,韌性強。適於做香酥肉、叉燒肉、肉餡等。
2、鷹嘴位於血脖後、前腿骨上部的一塊方形肉。肉質細嫩,前半部適於做酥肉,切肉絲、肉片,後半部適於做櫻桃肉、過油肉、炸肉段、熘炒菜等。
3、哈利巴位於前腿扇形骨上的肉(包著扇形骨),質老筋多。適於燜、燉、醬、紅燒等。
4、裡脊又稱小裡脊。位於腰子到分水骨之間的一長條肉,一頭稍細,肉色發紅。這塊肉是豬瘦肉中最嫩的一塊,適於熘、炒、炸等。
5、通脊又稱外脊。位於脊椎骨外與脊椎骨平行的一長條肉。肉色發白,肉質細嫩。適於滑熘、軟炸及制茸泥等。
6、底板肉後腿骨下部,緊貼臀部肉皮的一塊長方形肉,一端厚,一端薄,肉質較老。適於做鍋爆肉、清醬肉和切肉絲等。
7、三岔位於胯骨與椎骨之間的一塊三角形肉,肉質比較嫩。適於做熘、炒菜及切肉絲、肉片等。
8、臀尖緊貼坐臀上的肉,淺紅色,肉質細嫩。適於做肉丁、肉段及切肉絲、肉片等。
9、拳頭肉又稱榔頭肉。肉。包著後腿棒子骨的瘦肉,圓形似拳頭。肉質細嫩。適於切肉絲、肉片和做炸、熘菜等。
10、黃瓜肉緊靠底板肉的一條長圓形內,形似黃瓜,質地較老,適於切肉絲。
11、腰窩後腿下部前端與肚之間的一塊瘦肉,肥瘦相連,肉層較薄。適於燉、燜、炒等。
12、羅脊肉連著豬板油的一圈瘦肉,外麵包一層脂皮。適於燉、燜或制餡。
13、五花肉位於前腿後、後腿前的腰排肉,肥瘦相間呈五花三層狀,肋條部分較好稱為上五花,又叫硬肋,沒有肋條部分較差稱為下五花,又叫軟肋。上五花適於片白肉,下五花適於燉、燜及制餡。
14、肘子南方稱蹄膀,即腿肉。結締組織多,質地硬韌,適於醬、燜、煮等。
(8)豬腰窩是哪個部點陣圖片擴展閱讀:
不可與豬肉同食的食物警惕飲食安全,豬肉是人們日常接觸最多的食品之一,因為太常吃,人們還發明了許多新鮮花樣去烹飪這道傳統美食。下面這些食物不能與豬肉同煮。
1、大豆
從現代營養學觀點來看,豆類與豬肉不宜搭配,是因為豆中植酸含量很高,60%——80%的磷是以植酸形式存在的。
它常與蛋白質和礦物質元素形成復合物,而影響二者的可利用性,降低利用效率;還有就是因為豆類與瘦肉、魚類等葷食中的礦物質如鈣、鐵、鋅等結合,從而干擾和降低人體對這些元素的吸收。
故豬肉與黃豆不宜搭配,豬蹄燉黃豆是不合適的搭配。
2、羊肝
中醫雲:「豬肉共羊肝和食之,令人心悶。這主要是因為羊肝氣味苦寒,補肝、明目,治肝風虛熱。
豬肉滋膩,入胃便作濕熱,從食物葯性講,配伍不宜。羊肝有膻氣,與豬肉共同烹炒,則易生怪味,從烹飪角度講看,亦不相宜。
3、香菜
芫荽又名香菜,可去腥味,與羊肉同吃相宜。芫荽辛溫,耗氣傷神。豬肉滋膩,助濕熱而生痰。古書有記載:「凡肉有補,唯豬肉無補」。一耗氣,一無補,故二者配食,對身體有損害。
4、牛肉
豬肉和牛肉不共食的說法由來已久,《飲膳正要》指出:「豬肉不可與牛肉同食」。這主要是從中醫角度來考慮,一是從中醫食物葯性來看,豬肉酸冷、微寒,有滋膩陰寒之性,而牛肉則氣味甘溫,能補脾胃、壯腰腳,有安中益氣之功。
二者一溫一寒,一補中脾胃,一冷膩虛人。性味有所抵觸,故不宜同食。
『玖』 腰眼和腰窩是在同一個地方么
兩者是不一樣的哦。
腰眼在腰後胯骨上面脊椎骨兩側的部位。
「腰窩」就是背後腰間的兩個凹下去的窩,是臀部骶椎骨上方和腰椎連接處的兩側。
『拾』 臀部上面,後背底部差不多在腰上兩個肉窩窩叫什麼名
腰窩。
腰窩就是背後腰間的兩個凹下去的窩,是臀部骶椎骨上方和腰椎連接處的兩側。在醫學上被稱作麥凱斯菱,俗稱腰窩,在美術界又稱聖渦,是理想的人體模特的標志之一。
根據廣東醫學院人體解剖學教師李哲的解釋:腰窩,它結構術語叫做「骶凹」,其深面就是髂後上棘,兩側骶凹的連線通過第2骶椎的棘突。有超過2%的嬰兒會有,很少人的骶凹預示著脊柱裂或骶骨、脊髓有潛在的異常,需要做檢查排除異常。
(10)豬腰窩是哪個部點陣圖片擴展閱讀:
腰窩的形成因素:
1、與骶椎附近的骶髂關節有關。腰窩與骶髂關節的生理結構有較大關系,同時骶髂關節的結構有較大的個體差異。
2、與骨盆的前傾角度有關。正常人的骨盆微微向前傾,前傾角一般為0~15度,女性骨盆的前傾角度通常接近15度,男性骨盆的前傾角度則通常小於女性,一般情況下,有腰窩的人骨盆前傾的角度會稍大一些,這會使臀部在視覺上更突出,身體也會呈現出S型的曲線,因而有腰窩的人通常給人身材較好的視覺感受。
3、與脂肪組織、肌肉組織有關。骶椎和腰椎連接處的脂肪組織、肌肉組織比較少,皮膚相對較薄,使腰窩易於呈現。
參考資料來源:
網路-腰窩
人民網-腰窩是完美身材的標志?專家:主要與遺傳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