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西漢滅亡後是哪個國家
王莽在公元8年十二月,自立為皇帝,改國號為"新",西漢滅亡。
新朝(公元8年—公元23年),是中國歷史上繼西漢之後出現的朝代,為西漢外戚王莽所建立。公元8年12月,王莽廢西漢最後一位君主孺子嬰(劉嬰)為安定公,改國號為新,取自於其最初受封的新都侯。
2. 西漢是如何滅亡的
西漢滅亡時間是公元八年十二月,王莽自立為皇帝,改國號為「新」,西漢滅亡。具體滅亡原因如下:
西漢末年,政治日益腐敗,土地兼並成風,社會動盪不安。面對這種形勢,有不少人向朝廷提出解決危機的辦法。漢哀帝時,大司馬師丹針對當時豪富吏民訾數巨萬,而貧弱愈困的現象,提出對貴族豪富占田及奴婢的數量加以限制。
由於當時絕大多數豪強地主、貴族官僚都早已超過最高限額,因不願放棄自身利益,所以這個建議剛一提出,即被束之高閣,成為一紙空文。
內外交困的漢哀帝,在社會上、包括一部分官僚地主中,已經失去威望。 外戚世家出身的王莽就是在這種情況下迅速崛起, 王莽不受新野田而上書頌其功德者竟達48700人,各地方官吏也不斷向王莽獻祥瑞,為其製造代漢的輿論。王莽就在地主官僚的擁護下,由"安漢公"到"假皇帝",終在公元八年十二月,自立為皇帝,改國號為"新",西漢滅亡。
(2)西漢滅了哪個國家圖片擴展閱讀:
西漢建立
秦末天下大亂,劉邦和項羽趁勢而起。項梁立楚王的後代為楚懷王(後改為楚義帝),並且各自舉兵討伐暴秦。劉邦於公元前207年12月率先攻入關中 ,秦王子嬰投降,劉邦入據秦都咸陽。項羽未實現「先入關者為王」的約定,後退軍霸上 。此後,項羽漸握大權,並建立西楚,分封諸侯,立楚懷王為楚義帝,自封「西楚霸王」 。一共分封18個諸侯,將劉邦封在巴、蜀、漢中地,且將劉邦的封國國號定為漢。
公元前206年八月,因楚義帝為項羽所弒,劉邦揮軍東出,拜韓信為大將,公開聲討項羽,拉開了楚漢之爭的序幕。前期雖屢屢受挫,但知人善任,重用韓信、張良、蕭何等人才 ,在最後的垓下戰役中,劉邦贏得勝利,項羽自刎烏江 ,西楚覆滅。
公元前202年二月,劉邦大軍行至氾水之北時,楚王韓信、淮南王英布、梁王彭越、衡山王吳芮、趙王張敖、燕王臧荼等諸侯王聯合上書,請求劉邦稱帝。經過幾次謙讓後劉邦才答應:「諸侯王幸以為便於天下之民,則可矣。」於是,二月初三在汜水之北的定陶(今山東菏澤市定陶區)稱帝,建國號為漢,史稱西漢。
劉邦原想定都洛陽 ,後來婁敬向劉邦指出:應定都關中。婁敬詳細地分析了將國都定關中的好處 使劉邦下定決心,並拜婁敬為奉春君,賜姓劉氏,當天即下令定都關中。 劉邦車駕由洛陽入居關中,開始先在秦國舊都櫟陽暫居,同時命少府陽城延在原秦都咸陽以東的長安鄉修建新城,至漢高祖七年(公元前200年)二月,始具規模,首都從櫟陽遷往長安。自此長安成為西漢政治中心。
參考資料:網路:西漢
3. 中國歷史上有那個國家滅亡之後還可以復國的
漢朝
北擊匈奴打出了漢人的威風,自劉邦建立西漢以來實力皆是鼎盛,可惜還是亡於王莽篡權。公元八年王莽廢除漢孺子劉嬰,自立為帝,史稱新朝,也就意味著西漢在此時已然滅亡。
直到公元二十五年,劉秀建立了東漢王朝,與西漢統稱為漢朝,也就是說漢王朝在此時已經完成了復國,並且是大一統的封建王朝。直到東漢末年時因為桓靈二帝寵信十常侍,朝野腐敗,開啟了三國亂世,曹丕逼著漢獻帝禪位,漢朝才算是滅亡,自新朝覆滅,東漢享國一百九十五年之久。
(3)西漢滅了哪個國家圖片擴展閱讀:
西漢范圍:
州作為行政區,在西漢武帝時萌芽,到東漢末年正式成型。自元封五年,始在郡之上設十三行部,每部派一刺史,每個行部管轄若干郡(國)。但此時的行部是監察區,還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行政區東漢末年,地方多事。
中平五年,朝廷選重臣出任刺史,稱州牧,掌一州軍民。州從監察區變為行政區。至此,中國地方行政由原本的郡縣兩級制度變為州郡縣三級制。
十三個州為:司隸(治洛陽)、徐州(治剡縣)、青州(治臨淄)、豫州(治譙縣)、冀州(治高邑)、並州(治晉陽)、幽州(治薊縣)、兗州(治昌邑)、涼州(治隴縣)、益州(治雒縣)、荊州(治漢壽)、揚州(治歷陽)和交州 。
興平元年(194年),又分雍州。則至漢亡,全國有十四州。州從監察區變為行政區。
4. 西漢多少年建立,多少年滅亡存在了多少年
西漢公元前202年建立,公元8年滅亡,存在了210年。
1、西漢的建立
公元前202年二月,劉邦大軍行至氾水之北時,楚王韓信、淮南王英布、梁王彭越、衡山王吳芮、趙王張敖、燕王臧荼等諸侯王聯合上書,請求劉邦稱帝。經過幾次謙讓後劉邦才答應:「諸侯王幸以為便於天下之民,則可矣。」 於是,二月初三在汜水之北的定陶(今山東菏澤市定陶區)稱帝,建國號為漢,史稱西漢。
2、西漢的滅亡
西漢後期,政治日益腐敗,土地兼並成風,社會動盪不安。公元8年臘月,王莽廢孺子嬰(劉嬰),自立為皇帝,改國號為「新」,史稱「新莽」,王莽即「新始祖」(另記載為「新太祖」),簡稱新帝。駕崩後,謚號為「建興皇帝」。至此,西漢滅亡。
(4)西漢滅了哪個國家圖片擴展閱讀
西漢建立後採取「休養生息」的國策。休養生息政策自劉邦開始,歷經幾代統治者,執行了六七十年。取得「海內殷富,國力充實」的成就。班固曾言:「漢興,掃除煩苛,與民休息;至於孝文,加之以恭儉;孝景遵業。五六十載之間,至於移風易俗,黎民醇厚。」
劉邦稱帝後採取「郡國制」,郡縣和封國並存,在中央實行與秦朝相同的三公制,地方實行分封制。 皇帝分封侯國和王國,其中侯國只享有封地內的稅收而無軍事和行政權並受郡的管轄,而王國則擁有獨立的政治和軍事權力。
對內注意興修水利,減免賦稅,為恢復農業發展創造條件;對外則和親匈奴,維持邊區和平。漢初的政策對恢復經濟有顯著效果,但亦導致一些弊端,對內的輕徭薄賦政策,令地方上一些豪強勢力日大,形成土地兼並;對外則匈奴寇邊日頻。
5. 漢武帝時期滅了哪些國家當時漢朝版圖多大
這個圖顯示的西漢疆域不是一成不變的,西漢從開始建國道最後被王莽篡位,疆域變化還是比較大的,這個圖是多數史學家比較認可的,流傳也比較多的。從版圖可以得知,當時嘻哈那最大的敵人是匈奴,不過整個漢朝時期,匈奴只是被打擊很大,疆域被漢朝佔領了高很多,但並沒有完全消滅匈奴,南方位於廣東廣西地域的南越國被沒掉了,還有一些其它小國就不值一提了
6. 西漢怎麼滅亡的
漢武帝死後,年僅7歲的劉弗陵即位,是為漢昭帝。漢昭帝遵循漢武帝晚年的政策,對內繼續休養生息,以至於百姓安居樂業,四海清平。漢昭帝劉弗陵死後,劉詢即位,是為漢宣帝。
漢宣帝摒棄不切實際的儒學,採取道法結合的治國方針,在整頓吏治上沿用漢昭帝劉弗陵的政策,勸民農桑,抑制兼並,降低豪強在國家中的角色,使漢朝再度迎來盛世,這就是「武昭宣中興」。
漢宣帝劉詢死後,漢元帝劉奭即位,西漢開始走向衰敗。漢元帝柔仁好儒,導致皇權旁落,外戚與宦官勢力興起。漢元帝死後,漢成帝劉驁即位。漢成帝好女色,最後竟死在溫柔鄉中。
漢成帝不理朝政,為外戚王氏集團的興起提供了條件,皇太後王政君權力急劇膨脹。漢成帝劉驁死後,劉欣即位,是為漢哀帝。此時外戚王氏的權力進一步膨脹,國家已經呈現一片末世之象,民間「再受命」說法四起。公元前1年8月15日,漢哀帝劉欣去世。
10月17日,劉衎即位,是為漢平帝。但漢平帝已經淪為王莽的傀儡。公元6年2月,年僅14歲的漢平帝劉衎病死,王莽立劉嬰為皇太子,自己任「攝皇帝」。
公元8年12月,王莽廢除孺子嬰的皇太子之位,建立新朝,西漢滅亡,王莽成了新始祖,也稱新太祖高皇帝、新朝建興帝,簡稱新帝。
7. 西漢為何會發生七國之亂呢最後是如何被平定的
西漢之所以發生七國之亂,是因為在漢文帝時期,漢文帝擔心藩王實力強大,威脅到自己統治,所以就開始削藩。這就動了藩王的乳酪,發生了七國之亂,最後七國之亂被周亞夫平定了。
8. 漢武帝時候的西漢版圖到底有多大,包括現在的哪些國家!
漢武帝時期,其疆域包括現在的朝鮮,越國國土,同時也包括中國的廣東、廣西、貴州、雲南、甘肅、寧夏等地的土地。
漢武帝時期,對外攘夷拓邊,將漢初的兩百餘萬平方公里拓展到四百餘萬平方公里。面對歷史上空前遼闊的疆域,漢武帝除了增設郡縣外,還建立了刺史制度,十三個刺史各負責本部即一個地區的若干郡國,並逐步演變為州郡縣的三級建制。
(8)西漢滅了哪個國家圖片擴展閱讀:
西漢初,因秦末民變和楚漢戰爭致使國力虛弱,只得退讓防守。河南地區在秦末民變爆發時為匈奴佔領。期間南越、閩越、東甌、黔中等地亦先後獨立,國土相對秦朝大幅度縮水。元封三年(前108年),吞並衛氏朝鮮設樂浪、臨屯、玄菟、真番四郡 ,自此邊疆形勢大為改觀。
到了漢宣帝時期,又於烏壘城置西域都護府,正式將西域納入版圖。其疆域極盛時,東吞朝鮮、南據百越、西逾蔥嶺、北抵大漠,國土面積廣達六百餘萬平方公里。在漢宣帝統治期間,又降服匈奴為北藩,直至西漢亡。至公元2年,西漢全國人口達六千餘萬,占當時世界人口的三分之一。
9. 西漢時期,有哪個國家被漢武帝打敗亡國,王子還帶著小媽逃跑,建立了一個讓漢武帝頭疼的國家
自然就是匈奴的後裔,不過建立的遠遠不止一個國家,什麼鬼方,戎秋等等,數不勝數,以至於難以集中消滅,一直對我國邊境進行騷擾,還拿他毫無辦法。
其實有一點就可以很好的分清楚匈奴與匈人到底是不是主次間的關系——匈人什麼時候出現在歐洲大陸?公元350年的左右。而這個時間的匈奴在幹些啥?匈奴正走向滅亡,之前建立的漢趙國已經覆滅,而這一批匈奴稱為南匈奴,應該是已經處於漢化或者逃亡的狀態了。而北匈奴也並不樂觀,正在逐漸被鮮卑化。而後來出現所謂的「匈奴」並不是真正的匈奴,是其他的游牧民族所冒充。
我們不必糾結與匈人到底是不是匈奴,在對比二者的政治經濟文化這些方面,可以窺見他們的相同與差異,就政治延續來說,為什麼匈奴可以維持近四百年的政治,而匈人卻勉強只夠百年,這之間的差距足夠告訴我們為什麼。
10. 漢王朝被誰滅了
西漢被王莽篡漢,而東漢是曹丕篡漢。
公元8年,王莽廢西漢末帝,定都常安,史稱新朝,西漢滅亡。公元220年,曹丕篡漢,東漢滅亡,進入三國割據時期。漢朝(前202年—23年,23年-220)是繼秦朝之後的大一統王朝,分為西漢、東漢時期,共歷29帝,享國四百零七年。因皇室姓劉,故又稱劉漢。
(10)西漢滅了哪個國家圖片擴展閱讀:
1、東漢走向滅亡
東漢中後期太後稱制、外戚干政,幼年繼位的幼君多藉助宦官才能親政,史稱戚宦之爭,朝政日益腐敗,而豪強勢力大肆兼並土地。
桓帝、靈帝在位時期,昏庸無道、橫征暴斂、賣官鬻爵,農民在多重殘酷壓榨下不堪重荷,公元184年爆發黃巾之亂,朝廷令各州郡自行募兵,方將民變基本平定,卻導致地方豪強擁兵自重。
初平元年(公元190年),董卓之亂又起,自此漢廷大權旁落,揭開了東漢末年軍閥混戰的序幕。董卓被殺死後,建安元年(196年),曹操迎漢獻帝遷都許昌。公元220年,曹丕篡漢,東漢滅亡,進入三國割據時期。
2、西漢走向滅亡
漢武帝繼位後,推行推恩令、中朝、刺史、鹽鐵官營等制度加強中央集權,並獨尊儒術統一思想。對外則開拓了東並朝鮮、南據越南、西逾蔥嶺、北達陰山的遼闊疆域,奠定漢地基本范圍;又派張騫出使西域開辟溝通歐亞大陸的絲綢之路,拓展對外交往,並開創了漢武盛世的局面。
漢昭帝繼位後,霍光輔政,沿襲武帝晚年息兵養民的國策,恢復漢朝的國力。至漢宣帝時期,對外降服匈奴並設西域都護府正式將西域納入版圖,對內整頓吏治、輕徭薄賦,開創了國力極盛的孝宣之治。
公元前36年,陳湯斬殺郅支單於,標志西漢時期的漢匈戰爭結束。公元8年,王莽廢西漢末帝,定都長安,史稱新朝,西漢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