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三生石的傳說
三生石的傳說:
相傳女媧在補天之後,開始用泥造人,每造一人,取一粒沙作計,終而成一碩石,女媧將其立於西天靈河畔。此石因其始於天地初開,受日月精華,靈性漸通。
不知過了幾載春秋,只聽天際一聲巨響,一石直插雲霄,頂於天洞,似有破天而出之意。女媧放眼望去,大驚失色,只見此石吸收日月精華以後,頭重腳輕,直立不倒,大可頂天,長相奇幻。
竟生出兩條神紋,將石隔成三段,縱有吞噬天、地、人三界之意。女媧急施魄靈符,將石封住,心想自造人後,獨缺姻緣輪回神位。
便封它為三生石,賜它法力三生訣,將其三段命名為前世、今生、來世,並在其身添上一筆姻緣線,從今生一直延續到來世。
為了更好的約束其魔性,女媧思慮再三,最終將其放於鬼門關忘川河邊,掌管三世姻緣輪回。當此石直立後,神力大照天下,跪求姻緣輪回者更是絡繹不絕。
(1)福建哪個城市有三生石圖片擴展閱讀:
三生源於佛教的因果輪回學說,而三生石又產於儒家思想創始人孔子故里的九仙山上,傳說中的緣池仙翁又為道家的代表。
中國的宗教文化經過長期的演變之後,儒、道、釋三家已經互相滲透、互相同化,某種程度上已經三教一體了,所以,三生石更是一種靈石。
集佛道、人道、天道於一體的三生靈石面前,沒有什麼邪與噩可言,佛家講究治心,儒家叫做正心,道家追求煉心。
在這背後,儒家講治世,道家講治身,佛家講治心。三家對人生的概括,儒家講的是未知生焉知死、獨善其身,兼濟天下,不要去著迷於雲里霧里的事情,而要重視現世的修煉。
道家講的是窮盡變化,努力了解世界和社會的變化規律;佛家則講緣起性空,不要被外部世界紛紛擾擾的現象所迷惑。
所以,集天地靈氣於一體的三生石本身就是儒道釋三教文化的精髓,佩戴三生石又是明法正心、驅除邪惡、寄託希望的一種實物變現形式。
B. 三生石真的靈驗么在什麼地方在有三生石
三生石最有名的應該是杭州天竺山。
C. 我國哪些地方存在三生石
浙江省西湖的三生石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邊上有一塊三生石,這塊三生石是一塊樣貌奇特的巨石,在與飛來峰相連接的蓮花峰東麓,是「西湖十六遺跡」之一。該石高約10米,寬2米多,峭拔玲瓏。
石上刻有「三生石」3個碗口大小的篆書,及唐代圓澤和尚的《三生石跡》的碑文,記述三生石之由來。石上多唐、宋時的題詞石刻,大多已無法辨認。
山東省九仙山的三生石
山東省曲阜市九仙山上也有一塊三生石,這塊三生石位於曲阜城北20千米的九仙山上。傳說此山乃掌管人間緣分的「緣池仙翁」的養道修行之聖地,歷朝歷代都設壇焚香敬奉,現存碑記可見。
1778年和1812年,地方政府曾多次投資復修「緣池仙洞」,直至新中國成立初期還有出家人管理。緣池仙洞東南數千米處有一凌空屹立的巨石,有數米之高,上寫「三生石」。傳說這里是緣池仙翁洞察人間男女,並安排有情人相遇的地方。後人因此把三生石當成姻緣的象徵,認為它能夠鎖定前生、今生及來生的幸福姻緣。
三生石
D. 中國哪些地方有三生石
杭州靈隱寺前那塊寫著「咫尺西天」的照壁,往前行去,入天竺,道旁有清可見底的小溪。行不多遠,便見路邊有一座小石橋,過橋,由小路上山,石階上雜草叢生,最特別的是,夏秋之季,石階上有很多很長的有著黃黑相間花紋的「百足蟲」,象蜈蚣一類的「長蟲」,似乎趴在石階上是在乘涼。只五六分鍾,三生石就到了,石頭其實是不起眼的,只是上面鐫了字,便傳奇了。四處少有人跡,只有些形狀各異的大石頭散落在沉沉的綠色里。站在這里便想起一句話「海枯石爛」,再看看這塊在傳說里代表了「前世、今世、後世」的三生石,身邊的戀人便分外讓人愛憐。現代中人,並沒有奢侈的後花園可供情人們「私訂終生」,但是三生石一直都是在的,彷彿就是為了聆聽情人們的盟約而在這里靜靜立著。 最佳時間:在秋日的黃昏漫步而至。剛好可以看得清三生石上刻著的典故,也剛好可以忽略路上的爬蟲。 必備知識:三生石的典故(刻在石上的文字有些字不太認得清了)。 傳說,唐朝時有一個和尚圓澤和李源交好,有一天一起去峨嵋,有兩條路可以走,圓澤要走一條,李源要走另一條,最後還是依了李源。半路上, 碰見一個大著肚子的孕婦,圓澤臉色一變說:我所以堅持不走這條路就是這個原因,她孕的就是我,已經三年了,今天見了面再也躲不過去了,一會你去看 那個嬰兒,我會以笑為證,我們如果有緣十二年後在錢塘天竺寺外可以一見。 說完,那個婦人就生產了。李源過去一看,那個嬰兒果然對他笑了…… 十二年後,李源如約來而至,正是一個月明之夜,忽然聽到一個牧童唱到: 三生石上舊精魂, 賞風吟月不要論。 慚愧情人遠相訪, 此身雖異性常存。 李源知是圓澤,就想上前和他親近,可牧童又唱到: 身前身後事茫茫, 欲話因緣恐斷腸。 吳越山川尋已遍, 卻回煙棹下瞿唐。 唱完就不知所蹤…… 這里還額外提醒你:中國古代最著名的愛情——寶黛的愛情就是從三生石畔的前生開始的——「只因西方靈河岸上三生石畔有絳珠仙草一株,時有赤瑕宮神瑛侍者, 日以甘露灌溉……」 注意事項:三生石是可以特別去看的,但不宜逗留過久,因為周圍沒有適合坐下來談心的地方,而且人煙罕至,不太安全。因此最好是在去天竺一帶遊玩的時候,當做一個特別節目來讓戀人驚喜。 附:靈隱寺:杭州的靈隱寺江南著名古剎之一。它處於西湖西部的飛來峰旁,離西湖不遠,也可列為西湖的一個游覽點。來杭州游覽點。來杭州游覽的人,很多都要到靈隱寺一游,因此,靈隱寺也是我國接待遊人最多的寺廟之一。 靈隱寺的來歷:靈隱寺始建於東晉(公元 326年),到現 在已有1600多年歷史。當時印度僧人慧理來杭,看到這里山峰奇秀,以為是「仙靈所隱」,就在這里建寺,取名靈隱。 五代吳越國時,曾兩次擴建,大興土木,靈隱寺擴建為有九樓、十八閣、七十二殿堂的大寺,房屋過1300餘間,僧眾達3000人。當然,靈 隱寺也歷經興衰,現在的寺宇是後來重建的。 靈隱寺最前面是天王殿,是懸「雲林禪寺」匾額,是清代康熙的手 筆。大殿正中佛龕里,坐著袒胸露腹的彌勒佛像。彌勒佛後壁的佛龕里,站著神態庄嚴、手執降魔杵的韋馱菩薩,系由獨塊香樟木雕成,是南宋遺物。 靈隱寺的大雄寶殿是單層、重檐、三疊的建築,高達33.6米。1954年進行全面修整後,改永久性的鋼筋水泥建築。大殿規模宏敞,氣勢雄偉,殿正中的釋迦牟尼佛像,高19.6米是1956年由浙江美術學院的雕塑家和民間藝人共同努力,以唐代禪宗著名雕塑為藍本,用24塊香樟木雕成的。 靈隱寺的殿宇、亭閣、經幢、石塔、佛像等建築和雕塑藝術,對於研究我國佛教史、建築藝術史和雕塑藝術史都很有價值,是祖國珍貴的文物
E. 的三生石是什麼,在什麼地方,三生石的由來和含義
三生石在與飛來峰相連接的蓮花峰東麓,是「西湖十六遺跡」之一。該石高約10米,寬2米多,峭拔玲瓏。石上刻有「三生石」三個碗口大小的篆書及《唐
圓澤和尚
三生石跡》的碑文,記述「三生石」之由來。石上多唐、宋時的題詞石刻,大多已不可辨認,只有元至正元年(1341年)秋九月太史楊瑀、翰林張翥等人的題詞仍清晰可見。
F. 「三生石」景點究竟在什麼地方
杭州
三生石那裡只是看看的景點。
三生石離靈隱很近,但不是在靈隱。而是在附近的下天竺後面。
希望採納
G. 抖音三生石1314m是哪裡景區
三生石位於杭州三天竺寺。
傳說唐李源與僧圓觀友善,同游三峽,見婦人引汲, 觀曰:「其中孕婦姓王者,是某託身之所。」
更約十二年後中秋月夜,相會於杭州天竺寺外。
是夕觀果歿,而孕婦產。及期,源赴約,聞牧童歌《竹枝詞》:「三生石上舊精魂,賞月吟風不要論。慚愧故人遠相訪,此身雖異性長存。」
源因知牧童即圓觀之後身。見唐袁郊《甘澤謠·圓觀》。後人附會謂杭州天竺寺後山的三生石,即李源和圓觀相會之處。
詩文中常用為前因宿緣的典實。 唐齊己《荊渚感懷寄僧達禪弟》詩之三:「自拋南嶽三生石,長傍西山數片雲。」
H. 三生石的名勝古跡
西湖十六遺跡
三生石」位於杭州西湖的靈隱寺,寺中三生石的傳說,代表了「前世、今世、後世」的三生石。中國古代最著名的愛情——寶黛的愛情就是從三生石畔的前生開始的。三生石位於杭州三天竺法鏡寺後之蓮花峰東麓,是清初古吳墨浪子《西湖佳話》中所言「西湖十六遺跡」之一。該石高三丈許,由三塊天然石灰岩組成,石上鐫刻「三生石」三個篆字。
杭州靈隱寺前那塊寫著「咫尺西天」的照壁,往右走,經「三竺靈濛」牌坊入天竺路,道旁有清可見底的小溪。走完石板路面的天竺路,便到了三天竺法鏡寺,三天竺法鏡寺正大門圍牆左邊有一座小橋,過橋,由小路上山,石階上雜草叢生,最特別的是,夏秋之季,石階上有很多很長的有著黃黑相間花紋的「百足蟲」,象蜈蚣一類的「長蟲」,似乎趴在石階上是在乘涼。只五六分鍾,三生石就到了,石頭其實是不起眼的,只是上面鐫了字,便傳奇了。四處少有人跡,只有些形狀各異的大石頭散落在沉沉的綠色里。站在這里便想起一句話「海枯石爛」,再看看這塊在傳說里代表了「前世、今世、後世」的三生石,身邊的戀人便分外讓人愛憐。現代中人,並沒有奢侈的後花園可供情人們「私訂終生」,但是三生石一直都是在的,彷彿就是為了聆聽情人們的盟約而在這里靜靜立著。
三生石在與飛來峰相連接的蓮花峰東麓,是「西湖十六遺跡」之一。該石高約10米,寬2米多,峭拔玲瓏。石上刻有「三生石」三個碗口大小的篆書及《唐圓澤和尚 三生石跡》的碑文,記述「三生石」之由來。石上多唐、宋時的題詞石刻,大多已不可辨認,只有元至正元年(1341年)秋九月太史楊瑀、翰林張翥等人的題詞仍清晰可見。 位於世界自然遺產江西三清山日上山莊西側邊,一巨石斜覆若洞,傳說遠古時大禹到三清山治水,與塗山氏家族的女兒「嬌」聯手斗赤松子門下的報雨寵物玉雞精,夜晚恩愛歇息的地方。人有沒有來生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今生你把愛獻給了誰。而此石就是見證大禹和塗山氏「前生愛是緣,今生愛是情,來生愛是義」的三生情緣石。
I. 三生石在哪個地方
三生石位於杭州西湖的靈隱寺。三生石位於杭州西湖的靈隱寺。寺中三生石的傳說,代表了前世今世後世的三生石。法鏡寺旁邊有一片茶林,茶林旁邊的小徑有一塊指示牌,沿著指示牌指引的方嚮往山上走,不到五分鍾就可以到達三生石。三生石前面有一座殿宇風格的建築,名字叫三生堂,三生堂的右側不遠處就是三生石。
代表三世友情
十幾年前,林俊傑的《江南》火爆華語圈,甚至在大洋彼岸也很流行,裡面有一句緣分寫在三生石上面。在中國三生石被很多人認為是愛情石,姻緣石,緣定三生被理解為兩個人的愛情是三世註定的緣。《江南》中的三生石位於杭州三天竺之一的法鏡寺左側半山上,較早的傳說版本其實無關男女,而是講述兩個男人的三世友情。
J. 三生石在什麼地方,傳說
1、三生石的傳說
人死後,走過黃泉路,到了奈何橋,就會看到三生石。它一直立在奈何橋邊,張望著紅塵中那些准備喝孟婆湯、輪回投胎的人們。
傳說三生石能照出人前世的模樣。前世的因,今生的果,宿命輪回,緣起緣滅,都重重地刻在了三生石上。
千百年來,它見證了芸芸眾生的苦與樂、悲與歡、笑與淚。該了的債,該還的情,三生石前,一筆勾銷。
三生石第一世
那一世,你為古剎,我為青燈;那一世,你為落花,我為綉女;那一世,你為青石,我為月芽兒;那一世,你為強人,我為駿馬。我知道,我將生生世世與你結緣。於是我跪在佛前求了五百年,求他讓我在最美麗的時候遇見你,求他讓我們結一段美麗情愫。佛於是把我變成一棵樹,長在你必經的路旁。 陽關下,我慎重地開滿了花,朵朵都是我前世的期盼,顫抖的葉是我等待的淚水。然而你,無視地走過。在你身後落了一地的,那不是花瓣,那是我凋零的心。我於是這樣枯萎了,在我死去的那一瞬間,我看清了你臉上的驚訝,你捧起我的枝葉,淚濕衣襟。那一刻,我含笑。回到佛前,我淚垂不止,長跪不起。佛垂首,嘆息。
三生石第二世
那一世,你為皇帝,我為戰俘,你是那樣意氣風發,少年得志。在我父兄叛亂後,你怒發沖冠。我滿身愧疚,滿身痛楚。你殺光我的族人,搶掠我回宮,帶回一個滿身素縞的異族王妃。 你說,你等得好苦,你會愛我,照顧我,生生世世長相廝守。是的,我愛你,在生命的輪回中,我是經過了怎樣的期盼與你相逢啊。 然而我,抽出你腰間的匕首刺入自己的心臟。我無聲的睜大雙眼,輕聲說:「對不起。」是的,我就這樣自絕在你面前,我很殘忍,彌留中,我看到你莫大的悲憤與哀傷,我聽見整個宮殿回盪著你無助的哀嘯,你咬破中指,將一滴鮮血點在我的手腕,指天發誓,以此為印,永不棄我,那一刻,我心碎了, 你還記得嗎?這是三生石上的第二世。
三生石第三世
我與苦海中掙扎沉浮,哀求了700年,佛終於肯原諒我,向我伸出蓮花聖手,讓我再次與你相遇,然而你卻不記得我了。輕扶手腕,那血紅胎跡竟在發燙。為了這前世未了的溯源,我在你孤傲的身姿下握住一把殘破舊事。對我微笑吧,即使那微笑里有千里的距離,我也心動。對我怒視吧,若那怒視里有痴心的責備,我亦無悔 然而你只是漠視。每日夜裡,我含淚祈禱神明,如果你看了我一眼,我就會幸福的死掉,如果你不看我,我就會痛苦的死掉。是不是愛一個人就是這樣生生死死而又心甘情願?而你,仍然漠視。我等待的心 痛苦又幸福,我微笑地看你從我身邊無視地走過,看著你的目光從我頭頂越過,有你存在的故事裡,怎樣的結局都好 夕陽溫柔,聽耳邊許多新鮮又陌生的笑聲響起。
三生石在與飛來峰相連接的蓮花峰東麓,是「西湖十六遺跡」之一。該石高約10米,寬2米多,峭拔玲瓏。石上刻有「三生石」三個碗口大小的篆書及《唐 圓澤和尚 三生石跡》的碑文,記述「三生石」之由來。石上多唐、宋時的題詞石刻,大多已不可辨認,只有元至正元年(1341年)秋九月太史楊瑀、翰林張翥等人的題詞仍清晰可見。
大概是在馮夢龍的「三言」中,我最早知道「三生石」的故事。也許是西湖人文景觀太豐富了。「三生石」在杭州是沒有任何名氣的,問了好幾位杭州朋友,竟也不知「三生石」究竟在何處。好在天竺倒是常去游覽的,我想附近居民總該知道吧!
7月的一天,我終於在三天竺(法鏡寺)後右側的一塊廢棄的茶園尋到了三生石。環顧四周,亂石縱橫,雜草叢生,荒蕪不堪。不消說,定然是遊人罕至了。珍寶混同頑石,見棄如此,令人心痛不已。
三生石是一塊狀貌奇欽奇磊落的巨石。三個紅色的篆字——「三生石」碗口般大小,刻在內側很不顯眼。石頭較光滑的一面,鐫刻上一段碑文:
唐圓澤和尚三生石跡
師名圓澤,居慧林,與洛京守李源為友,約往蜀山峨嵋禮普賢大士。師欲行斜穀道,源欲沂峽。師不可,源強之,乃行。舟次南浦,見婦人錦襠負嬰汲水,師見而泣曰:「吾始不欲行此道者,為是也,彼孕我已三年,今見之不可逃矣,三日浴兒時,顧公臨門,我以一笑為信。十二年後,錢唐天竺寺外,當與公相見。」言訖而化。婦既乳兒,源往視之,果笑,尋即回舟。如期至天竺,當中秋月下,聞葛洪井畔有牧兒扣角而歌曰:「三生石上舊精魂,賞月吟風不用論,慚愧情人遠相訪,些身雖異性常存。」源知是師,乃趨前曰:「澤公健否?」兒曰:「李公真信士也,我與君殊途,切勿相近,唯以勤修勉之。」又歌曰:「身前身後事茫茫,欲話因緣恐斷腸,吳越江山尋已遍,欲回煙掉上瞿塘。」遂去,莫如所之。
誦讀碑文,感慨系之。骨子深處,它是在歌頌人生最寶貴的東西——情義。
人生在世,如果只是穿衣吃飯,結婚生子,那與動物何異?人生最大的樂趣、最大的意義就在「情義」二字。讀過《紅樓夢》的人當記得,作品中的主人公賈寶玉與林黛玉愛情的由來原是為了還情義債。小說寫道:西方靈河岸上三生石畔有棵絳珠仙草,赤霞宮中有位神瑛侍者常在靈河邊行走,看見這株仙草可愛,就每日用甘露灌溉它。後來,神瑛侍者下凡出去了,成為榮國府賈政的公子——賈寶玉。這受過神瑛侍者恩惠的絳珠仙草因得甘露滋潤,脫胎成人。只因要報神瑛侍者的灌溉之恩,也下凡來了,這就是江南蘇州林家的女公子——林黛玉。這故事當然是虛構的,但耐人尋味。細想想,人到世上走一遭,不就為了還幾份情義債么?人在這個世界上有多少種身分,就有多少種情義債。你是兒子,要還對父母的情義債,你是妻子,要還對夫君的情義債,你是人家的朋友,要還對朋友的情義債,你是公民,要還對國家的情義債……還債是天經地義的事,至於債務由來,或為前世的命定,或為後世的緣分,又有多少道理可以講清?情義債非經濟債,是沒有辦法量化,也無法對等的。如果要有個衡量,那隻有用心去衡量了。我總覺得情義債有種絕對性,它不容說清,也不容量清。人類的重大活動,舉凡政治、軍事、經濟、科技,都不能脫盡情義債。
這個世界上什麼最重?榮譽,地位,金錢?都不是。只要是有一定的生活閱歷的人都會知道:情義最重。「三生石」的故事反映的不就是人們這種美好的願望么?和尚圓澤以「三生」酬報李源的友誼,其情之高,其義之厚,無法衡量,真可謂情天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