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動態圖片 » 古代人喝酒動態圖片
擴展閱讀
圖片一共有多少人 2025-08-02 18:16:38
qq發動態圖片應用 2025-08-02 18:16:00

古代人喝酒動態圖片

發布時間: 2022-04-23 16:00:59

Ⅰ 古代人怎麼喝酒

從西周時代開始,我國就已建立了一套比較規范的飲酒禮儀,它成了那個禮制社會的重要禮法之一。西周飲酒禮儀可以概括為4個字:時、序、效、令。時,指嚴格掌握飲酒的時間,只能在冠禮、婚禮、喪禮、祭禮或喜慶典禮的場合下進飲,違時視為違禮。序,指在飲酒時,遵循先天、地、鬼、神,後長、幼、尊、卑的順序,違序也視為違禮。效,指在飲時不可發狂,適量而止,三爵即止,過量亦視為違禮。令,指在酒筵上要服從酒官意志,不能隨心所欲,不服也視為違禮。
正式筵宴,尤其是御宴,都要設立專門監督飲酒儀節的酒官,有酒監、酒吏、酒令、明府之名。他們的職責,一般是糾察酒筵秩序,將那些違反禮儀者攆出宴會場合。不過有時他們的職責又是強勸人飲酒,反而要糾舉飲而不醉或醉而不飲的人,以酒令為軍令,甚至鬧出人命來。如《說苑》雲,戰國時魏文侯與大夫們飲酒,命公乘不仁為「觴政」,觴政即是酒令官。公乘不仁辦事非常認真,與君臣相約:「飲不觴者,浮以大白」,也就是說,誰要是杯中沒有飲盡,就要再罰他一大杯。沒想到魏文侯最先違反了這個規矩,飲而不盡,於是公乘不仁舉起大杯,要罰他的君上。魏文侯看著這杯酒,並不理睬。侍者在一旁說:「 不仁還不快快退下,君上已經飲醉了。」公乘不仁不僅不退,還引經據典地說了一通為臣不易、為君也不易的道理,理直氣壯地說:「今天君上自己同意設了這樣的酒令,有令卻又不行,這能行嗎?」魏文侯聽了,說了聲「善」,端起杯子便一飲而盡,飲完還說「以公乘不仁為上客」,對他稱贊了一番。
古人飲酒,倡導「溫克」,即是說雖然多飲,也要能自持,要保證不失言、不失態。教人不做「三爵不識」,狂飲不止的人。
所謂「三爵不識」,指不懂以三爵為限的禮儀。《禮記·玉藻》提及三爵之禮雲:「君子之飲酒也,受一爵而色灑如也,二爵而言言斯,禮已三爵而油油,以退,退則坐。」就是說,正人君子飲酒,三爵而止,飲過三爵,就該自覺放下杯子,退出酒筵。所謂三爵,指的是適量,量足為止,這也就是《論語·鄉黨》所說的「惟酒無量不及亂」的意思。
唐人飲酒,少有節制。大概從宋代開始,人們比較強調節飲和禮飲。至清代時,文人們著書將禮飲的規矩一條條陳述出來,約束自己,也勸誡世人,如:《酒箴》、《酒政》、《觴政》、《酒評》等。清人張晉壽《酒德》中有這樣的句子:量小隨意,客各盡歡,寬嚴並濟。各適其意,勿強所難。由此可以看到清代奉行的禮飲規范的具體內容。

Ⅱ 古代人喝酒的酒杯奇形怪狀,有什麼講究嗎

古代人比我們現在的想法其實是要千奇百怪許多,並且中國的酒文化是很淵博的,這也就讓我們見識到了許許多多的不一樣的裝酒水的器具。

而古代人遠遠比你印象中的要奢華、要有創意、要有想像力得多。看看下面這些古代的酒器具,是否覺得拿著玻璃小杯喝酒的自己少了很多意境呢。

其實還有許許多多的杯子,讓我眼花繚亂,所以說中國人愛酒品酒的習俗不是一日而成的。

Ⅲ 找一張古代出征時喝酒場面的圖片!

這張行不行?是雕塑。但是很有味道。另一張倒是畫的將士在馬上,但畫面比較粗糙笨拙,不如這張感覺好。

Ⅳ 你知道古代人是怎麼喝酒的嗎

「酒者,天之美祿。」酒實為先民在飲食方面的偉大創造之一。傳說中的儀狄、杜康造酒,

要考證是不是此二人創造了酒,已經很困難了,但是近代以來大量出土文物證明大約六千年前我國已開始造酒。我國飲酒的歷史極其悠長,甚至在周代還設有酒正、大酋等官,管理酒。在現代人的生活中,其實也是無時無刻離不開酒的,

結婚要辦酒席,孩子出生有滿月酒,孩子考上大學還有升學宴,等等等等,酒在中國人的生活中就像空氣一樣,是離不開的。但是你知道古代人是如何喝酒的嗎?

一、酒在古代不是你想喝就能喝的

有人肯定好奇,為什麼酒在古代不是你想喝就能喝的,難道酒很貴嗎?

其實不是的,在漢代的時候,三人以上在一起喝酒可是犯法的行為,對,你沒有聽錯,在漢代你要隨便約上幾個好友,一起把酒言歡,估計還沒喝上兩杯,亭長就要帶人來抓你了。有人肯定好奇為什麼漢代喝酒犯法,其實從商亡國後,歷代統治者大多採取禁酒政策,紂王曾「以酒為池,懸肉為林」,「為長夜之飲,據說殷即因此而亡。故後來的統治者吸取了商亡的教訓。好不容易打下的江山,怎麼能因為杯中之物而丟掉。那一般人想要喝酒怎麼辦?期待皇恩浩盪,秦漢時期曾有允許百姓聚飲的特殊時日,稱為「?」。?,王德布,大飲酒也.「?」是古代封建帝王為表示歡慶特許民間舉行的大聚飲.《史記?秦始皇本紀》:「五月,天下大?。」是不是突然覺得自己很慶幸,不用擔心喝酒被抓,被罰款。

二、祭祀的一種形式

古代喝酒和今天的喝酒的目的其實相差甚遠,今者喝酒,或是為了社交,或是為了慶祝什麼,但是古人喝酒有的時候就有點類似,

今天我們的去寺廟燒香,祈求鬼神保佑。因為古時人對於很多現象不能理解,所以就會求助於鬼神,商朝時最瘋狂,幾乎是什麼事都需要卜卦。這種祭祀活動中往往是離不開酒的.

《左傳?僖公四年》記載:齊桓公尋找借口向楚國進軍,其中一條就是`爾貢包茅不入,王祭不共,無以縮酒」,這里所說的「縮酒」就是古代祭祀時的一種儀式,如果今天去上香拜佛也和以前一樣是不是很有趣,一群人抱著酒在寺廟里開懷暢飲。

三、文人雅客的取樂活動

現在很多人對於古代人喝酒的影響大多來自於古代文人,王羲之在《蘭亭集序》記載和朋友開懷暢飲的情景。「群賢畢至,少長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雖無絲竹管弦之盛,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

古代人是非常會玩的,大家分坐在一條溪流的兩側,一人從上游,放下盛有酒的酒杯,酒杯停留在誰的跟前誰就要喝了這杯酒。那這里估計有人會好奇為什麼筆者上文說,歷代統治者有禁酒政策,王羲之等人還可以這樣喝酒,實際上歷代統治者的禁酒政策只禁民不禁官,後來商品經濟發展,商家為了促進酒的銷量,甚至出現有妓女當街拉客。

酒,從它誕生的時候,就已經與中華民族結下了不解之緣,很多至今仍被大家津津樂道的故事都和酒有緣,有的人因為酒輸掉一切,紂王亡國,有的人因為酒卻成就了一番大事業。酒啊,真是一個讓人又愛又恨的東西。

Ⅳ 古代人用來喝酒的器物都有什麼

古人用來盛酒的幾種器物:

1、種類有這些:尊、壺、區、卮、皿、鑒、斛、觥、瓮、瓿、彝 ;

2、每一種酒器又有許多式樣,有普通型,有取動物造型的;

3、以尊為例,有象尊、犀尊、牛尊、羊尊、虎尊等;

4、飲酒器的種類主要有:觚、觶、角、爵、杯、舟。

Ⅵ 古人是怎麼邀請人喝酒的

「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白居易的這首《問劉十九》是我最喜歡詩詞之一。原因無二,就是找人喝酒都描寫的這么深真意切,這點我服。

我曾經也在我的好友群里、朋友圈中,發過這段詩,除了朋友圈的點贊之外,也有好友應邀入局,幾杯下肚之後,感嘆這首詩的美妙。

我覺得這首詩的流傳,就是在給我們請人喝酒時增添的邀約說詞。一首小詩發過去,友人欣然赴約,三兩知己把酒言歡。實屬人生一大興事!

Ⅶ 求古人喝酒圖片

李白醉酒應該有文化底蘊了吧,下有附圖和鏈接

http://image..com/i?kw=&sc=img&cl=2&tn=image&ct=201326592&rn=&lm=-1&ie=&rs2=&myselectvalue=&f=&pv=&z=0&from=&word=%C0%EE%B0%D7%D7%ED%BE%C6

Ⅷ 古代人喝酒都有什麼講究

中國古代是酒文化的發源地,在商周時代人們就已經會酒麴復式發酵法製作黃酒。酒文化已經成為中國幾千年歷史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加上古代的禮儀之邦。於是古人喝酒就羅列出了很多講究。

例如古代的「流水曲觴」就是飲酒的一種習俗。那時候流行祓楔儀式,儀式過後人們坐在水渠兩旁,在上流放置酒杯任其順流而下,被子停在誰面前誰就飲酒。

中國傳統文化建立的飲酒禮儀是從西周時代開始的,而西周時期的飲酒禮儀又分為四部分:時、序、效、令。時指嚴格掌握飲酒的時間,如冠禮、婚禮、喪禮、祭禮等;序指在飲酒時遵循:天、地、鬼、神、後長、幼、尊、卑的順序;效指飲酒時不能發狂,適量而止,通常是三爵即止;令指的是當時有酒官監督飲酒儀節,要服從酒官意志不能隨心所欲。

不過,到了後來古人飲酒的禮儀就變的更加自由。

Ⅸ 古代人用來喝酒的叫什麼

1、尊

尊,今作樽,是商周時代中國的一種大中型盛酒器。青銅器,尊的形制圈足,圓腹或方腹,長頸,敞口,口徑較大。尊盛行於商代至西周時期,春秋後期已經少見。較著名的有四羊方尊。

2、壺

壺,盛酒器和水器。流行於商至漢代,用於裝酒和裝水。壺使用的年代較長,式樣也很多,大致有圓形、方形、扁圓形、八角形、弧形等。

3、斛

中國舊量器名,亦是容量單位,一斛本為十斗,後來改為五斗。

源於敕勒族,出自古敕勒族斛律部族,屬於以部族名稱漢化為姓氏。據史籍《姓氏考略》記載:斛姓為斛律、斛斯等復姓所改,而斛律、斛斯均為南北朝時期北方少數民族的姓氏,後來才逐漸改為單姓斛。

4、卮

要指〈古〉盛酒的器皿:持~。中國古代盛酒的器皿:~言(卮不灌酒就空仰著,灌滿酒就傾斜,沒有一成不變的常態,如同說話沒有主見或定見。

5、皿

是指是一種盛水或酒等的陶器,如:水瓮。酒瓮。菜瓮。瓮城(圍繞在城門外的小城)。瓮牖繩樞(以破瓮作窗戶,以草繩系戶樞。形容家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