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女人的掌紋什麼樣好
1、掌心存水
你可做個試驗,先把手伸直伸平就是放在水平位置上,然後把杯子中的水倒在手掌中央,一分鍾後觀察留在手掌中央的水,看看有多少。水的多少代表你的財富多少。
就是直接你的手掌,不要特別地去彎曲就自然的放下去,完全是平的沒有肉的,中間沒有陷下去,重點記著中間要陷下去便可以,最好是四周有肉中間陷下去,這是最好,不能彎曲就平平放這中間能夠倒水進去最好,倒水能夠留得住,就是你這一生財庫薄弱。我跟你講手掌平薄,他真的一生中沒有財氣,他很辛苦也賺不到這才真的是可憐的。最好不管怎麼樣,你四周有肉中間要凹下去,這就是你努力,人還是要努力,但努力的結果有收獲,能夠存到錢財。
2、巽區隆起
這個部位為巽位,風頭之位,你有錢就代表你知名度會高,隆起高的人,一定能有獲得錢財的。你可以看看同伴的手,看誰的這個地方高,就可判斷誰的錢就多。完全可以以此丘的高低來進行財富的排行。如果發現自己的丘高,但卻沒有錢,不用擔心這說法是錯誤,你努力創業,定可將你的財富排行推進到前列中去。億萬富翁的手上此丘肯定發達隆起。此丘是祖宗風水之位,有風水的墳地的祖墳,此丘高隆,無風水的此是平的。平的人完全可以考慮移動一下祖墳的位置。
6、手白肉軟
手掌顏色白是福祿得財格,很容易便可以嫁到有錢人。如果手掌帶血紅色,這是辛苦命,要自己捱;如果是現暗黃色,代表嫁有錢人機會甚微。掌軟有肉。掌軟如綿是富貴格;如果手掌硬就與財無緣,難嫁有錢人。
7、感情線長
感情線要長而向上,這代表樂觀進取,不自私,很懂得共贏共富,也代表不消極,遇到困難都能想辦法進行解決。線尾要開成三岔,這代表有人緣,這是婚姻幸福線,結婚後能幫助老公,所以會有財富和幸福。
8、有財運線
無名指跟對著的一條是財運線。又叫成功線。如果有,無論做什麼事都順利又有錢。小指下豎直的線叫水星線,長而明朗,也代表財運線。
9、指長抓錢
大多數人們認為手指越細長越好看。一個女人如果擁有纖細修長的手指,財運通常不會太差,不用太過操心就能過上好日子。對男人而言,較小的手部和勻稱的的手型反而能帶來大量財富。如果手部膚色微紅,更是大富的象徵。
望採納。。
⑵ 手相坎宮在哪個位置圖片
坎宮
1.坎宮隆起而肉軟,光彩光潤,反映心血管、泌尿、生殖系統功能良好。
2.坎宮紋理亂,皮膚粗糙,光彩發暗,提示幼年營養較差、體弱,成年後元氣不足,容易疲憊和心臟病關系密切。
3.坎位青筋浮起,低陷,薄而無肉,多為重病、大病後體質不能恢復的人。
4.坎宮下面手腕部紋路散亂、斷裂或細弱、彎曲甚至呈三角狀沖向掌部,提示腎虛。女性易流產,男性易性功能有障礙。
希望對你有幫助
⑶ 古隆起控制油氣分布
通過大量實際資料研究,古生代隆起形成有兩種:一種是古生代沉積時就是隆起區,如塔里木盆地的沙雅隆起;另一種是古生代沉積後由於構造運動形成隆起區(帶)。但兩種隆起都是油氣聚集的有利地區或部位。
1)大型古隆起是油氣運移指向區。如塔里木盆地沙雅隆起自加里東期到燕山期的歷次構造變動中,沙雅隆起一直處於構造變動的隆起部位,有利於接受兩側生油坳陷不同時期的油氣。在早古生代,東南側的滿加爾坳陷發育有利生油的巨厚寒武系—奧陶系盆地相沉積;西北側的烏什凹陷發育有利生油的寒武系下部凹槽台地相泥質岩和中、上奧陶統盆地相灰岩、泥質岩沉積。在晚古生代,塔中克拉通內淺水坳陷盆地中發育生油的石炭系淺海沉積。出現於加里東晚期、定型於華力西末期的沙雅隆起利於捕集生油坳陷寒武系—奧陶系生油岩早期(華力西期)成熟的油氣而成為早期聚集。在印支-燕山早期,沙雅隆起成為北部庫車坳陷和南部阿瓦提-滿加爾坳陷三疊紀—侏羅紀的樞紐隆起,直到晚新生代統一形成塔北坳陷之後,該隆起沉埋於中新生界單斜層之下,成為潛伏隆起,可捕集喜馬拉雅期初熟的石炭系油氣、滿加爾坳陷成熟的志留系油氣及寒武系—奧陶系在喜馬拉雅期生成的油氣,在中新生界和古生界形成晚期聚集。沙雅隆起的油氣聚集,具有以一源為主,多源補給,早、晚兩期聚集,成藏時空配置多種類型的特點。塔中隆起也是在古生代中、晚期形成的隆起,介於阿瓦提-順托果勒-滿加爾坳陷和塔西南坳陷區之間,對聚集南、北兩側坳陷寒武系—奧陶系和石炭系生成的油氣十分有利。
圖7.2鄂爾多斯盆地構造單元劃分和氣田位置圖(據長慶油田,2008)
2)古隆起上的凸起控制油氣區域性聚集。沙雅隆起上阿克庫勒凸起,為奧陶系大型背斜,圈閉面積約為3900km2,其中發育10多個不同成因類型的構造帶和局部構造。經初步鑽探,已在阿克庫木-阿克庫勒1000餘km2地域的奧陶系侵蝕面及內幕普遍鑽獲油氣流。
圖7.3四川盆地氣聚集區帶分布圖
目前已發現塔河特大油田,阿克庫勒及阿克庫木(輪南)奧陶系—石炭系油氣田。還在沙雅隆起、雅克拉斷凸、沙西凸起上均發現了多個古生界油氣藏。
另外,塔里木盆地中央隆起區的卡塔克隆起上的塔中凸起面積約7000km2上形成帚狀構造帶,這些構造帶控制了油氣分布,發現奧陶系和石炭系油氣田多個,其中塔中4油氣田為中型油氣田。
鄂爾多斯盆地中部古隆起區也發現了奧陶系頂部風化殼大型氣田,四川威遠氣田也分布在古生界隆起區。綜上認為,古隆起是尋找古生代油氣最為有利部位。
3)古隆起帶控制了油氣的早期運聚,可以形成古油氣藏,今油氣藏則在古油氣藏的基礎上通過後期構造的改造、調整而成,為油氣藏的最終形成奠定了基礎;
4)大型隆起帶往往是大型油氣圈閉的形成地帶,可以是構造的、披覆的、地層或岩性的,也可以是復合類圈閉,為油氣集聚提供了有利場所。
5)古隆起形成的風化殼是油氣運移通道和聚集場所。
⑷ 中央隆起帶構造演化特徵
根據地殼變形的規律和物質守恆定律,把已變形的岩層恢復到其未變形時的狀態稱為平衡剖面法構造恢復模擬。「平衡剖面」這一概念是由加拿大學者C.D.A.Dahlstrom於1969年提出來的,其涵義就是對於一條變形的剖面,如果我們通過採用一定的方法和技術能夠使其恢復到原來的狀態,那麼就可以說這是一張「平衡」了的剖面。Ellioott(1983)認為「變形剖面如果能夠被恢復到未變形的狀態,那麼它就是一條合理的剖面,也就是說一條平衡了的剖面應當既是合理的,又是可以接受的……」。
利用剖面的平衡技術可以有效地進行古構造恢復和岩相古地理重建工作,但是構造壓實作用和壓溶作用有可能會帶來一定的誤差,為了減小這種誤差的影響,在進行剖面的平衡恢復時應當選擇平行於應力作用方向的剖面線,即所選剖面線應垂直於斷層的走向或主體構造線(如主體褶皺)的走向。
圖3-2惠民凹陷西部應力分析圖
OSESM剖面平衡系統軟體即是利用平衡剖面技術的基本原理由海洋石油勘探開發研究中心與中國地質大學(北京)聯合研製而成,利用這一軟體對惠民凹陷老第三紀盆地構造演化過程進行了模擬恢復。
中央隆起帶把惠民凹陷一分為二,形成了北部的滋鎮窪陷和南部的臨南窪陷。它的形成、演化直接影響到兩窪陷的沉積模式和沉積相帶的分布。因此研究中央隆起帶的構造演化歷史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OSESM軟體模擬結果
通過對區內三維地震剖面的解釋並利用OSESM軟體進行構造演化模擬,對於中央隆起帶及其斷裂體系的形成演化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和了解,地震剖面(位置見圖3-3)由區內不同工區三維地震剖面拼接而成。地震剖面上解釋了8個層位:即T1、T2、T3、SB3/4(層序Ⅲ/Ⅳ邊界)、ⅢFSST底、T6、SB2/3(層序Ⅱ/Ⅲ邊界)、T7,在各自不同形成時期,惠民凹陷內部構造格局具有明顯不同的特點,模擬結果見表3-1。
圖3-3惠民凹陷井位及地震剖面位置圖
Ⅰ—唐庄地區標准剖面;Ⅱ—大蘆家地區標准剖面;Ⅲ—田家地區標准剖面;Ⅳ—商二區標准剖面;Ⅴ—商三區東區標准剖面
表3-1各剖面構造活動特徵表
(1)東西向三號剖面(EW3):T7時期西側斷層活動性強,東側較弱。T。之後,臨邑大斷層強烈活動,T1之後盆地基本填平。
(2)東西向四號剖面(EW4):T6之前整個剖面表現為地勢平緩,T6之後臨邑大斷層的強烈活動導致在臨81—夏5井之間沉積了巨厚的地層。
(3)南北向二號剖面(SN2):T6之前盆地各斷層活動性均比較弱,T。之後各級斷層相繼活動,北部中央隆起帶持續抬升,南部地層逐級下掉,形成了北部陡坡帶和南部斷階帶的構造格局,尤其是夏31井附近的斷層持續活動,對該剖面地層的發育也起了很大的影響作用。
(4)南北向三號剖面(SN3):在此剖面盆地范圍要比SN2剖面上的大得多,剖面上的斷層都是盆內小斷層,湖盆也同樣在T6之後整體下降,總的看來夏10井附近沉降幅度最大,北部中央隆起帶也同樣表現出持續抬升的活動特點。
(5)南北向五號剖面(SN5):該剖面也同樣表現出在T6之後快速沉降的特點,中央隆起帶東段商河地區持續抬升,幅度比SN2剖面要大,各時期沉積地層與SN2剖面相比厚度要小得多。
二、臨邑大斷裂的形成演化
由OSESM軟體的模擬結果可以看出,在T7時臨邑大斷裂初具雛形,一直到層序ⅢTST時期活動性都比較弱,層序Ⅲ、Ⅳ發育時期是臨邑大斷裂強烈活動期,T1之後活動性慢慢減弱(圖3-4、5、6、7)。總的看來,臨邑大斷裂在臨盤附近是活動性最強的部位,斷層落差最大,向西向東都相對變弱,而且在東部分支即田12、田14井附近有由老向新、由北向南活動強度逐漸遷移的特點,即所謂的構造遷移(姜春發,1960),但總體斷距都沒有西部的大。臨邑大斷裂的這一發育特點以及它派生出的其它斷層對於中央隆起帶的形成及臨南窪陷的沉積起到了主要的控製作用。
三、中央隆起帶的演化特點
前已述及中央隆起帶的形成及演化主要受臨邑大斷裂的控制。從模擬結果亦可看出(圖3-4),在T7時期臨邑大斷裂剛開始活動,此時,臨南窪陷還沒有形成,中央隆起帶亦沒有隆起,層序Ⅲ發育時期,臨邑斷層的劇烈活動導致了中央隆起帶快速隆起,而且由於斷裂活動的不均一性,導致了中央隆起帶在不同地區其抬升程度也不一樣(圖3-5、6)。總的趨勢是西部盤河—臨邑地區和東部商河地區斷層落差大,抬升程度較高,而中部宿安地區斷層落差較小,隆起程度相對較低,形成了現今中央隆起帶上「兩梁一溝」的構造格局。
四、盆地沉降演化史
從剖面的沉降史曲線可以看出(圖3-8),惠民凹陷,尤其是臨南窪陷快速沉降時期是47~37Ma,也就是沙河街三段、沙二段時期。這同臨邑大斷裂的劇烈活動時期相一致,也同中央隆起帶的快速隆起時期相一致。從而說明了臨邑大斷裂的活動對於控制惠民凹陷的形成演化所發揮的重要作用。
圖3-4南北向Ⅱ號剖面構造演化圖(1)
圖3-4南北向Ⅱ號剖面構造演化圖(2)
五、盆地擴張演化的特點
圖3-5南北向I號剖面各斷層生長指數
圖3-6南北向Ⅲ號剖面各斷層生長指數
圖3-7東西向Ⅲ號剖面各斷層生長指數
對每條剖面分別做出了每一時期的擴張指數和綜合擴張指數、斷層生長指數以及擴張演化史曲線(圖3-6、7、8、9、10、11),可以看出盆地總的趨勢是逐步擴張,擴張程度最大時期也是在47Ma左右。對於不同剖面、不同地區各自的擴張史也不盡相同,從不同地區不同斷層的生長指數曲線上也可以看出這個特點,這恰恰說明盆地的構造演化具有分區性和橫向遷移性。而且東西向三號剖面在45~46Ma和南北向三號在39~40Ma、五號剖面在45~46Ma和39~41Ma還存在擠壓現象,這也表明惠民凹陷在不同發育時期、不同構造部位存在構造地應力性質轉變的情況,從而形成了現今斷裂體系復雜多樣的構造特點。
圖3-8南北向Ⅱ號剖面沉降史曲線圖
圖3-9南北向Ⅱ號剖面擴張史曲線圖
圖3-10南北向Ⅱ號剖面綜合擴張指數圖
圖3-11南北向I號剖面和擴張期指數圖
⑸ 穴點陣圖蚓狀肌在身體的哪個位置
蚓狀肌是一組手之間的肌肉。它位於手掌的中部,在掌腱膜的深層表面和每根手指的屈肌腱之間,由四條蚓狀長肌組成。
蚓狀肌肌肉源於外側深屈肌腱的每個手指肌腱和肌肉纖維遷移到結束的手指的方向,繞過的第一方陣的橈側2~5日的手指,然後2~5指背腱膜。當這塊肌肉收縮時,它使第二~第五指的掌指關節彎曲,並使第二~第五指的指關節伸展。
蚓狀肌1和2由正中神經支配。第三蚓狀肌由尺神經和正中神經支配。蚓狀肌由尺神經支配。
(5)巽區隆起是哪個位置圖片擴展閱讀:
剖析:
位於手掌側面,都是短小肌肉,其機能是使手指運動。由於拇指和小指部位的肌肉最多,使手指動作多樣化,所以兩側手指的動作也最靈活。可分為三群,即外側群、中間群和內側群。
外側群,在拇指側形成隆起,叫魚際,這群肌肉能使拇指屈、內收、外展和對掌運動。
中間群,在手掌中部凹陷處形成掌心。這群肌肉可使手指屈伸以及向中指靠攏和分開。
內側群,在小指側形成隆起,叫小魚際,這群肌肉能使小指屈、外展和對掌運動。
分為內側群、中間群和外側群。
參考資料:網路-蚓狀肌
⑹ 環甲膜在身體的哪個位置拜託各位大神
頸部的兩個隆起,一個隆起是甲狀軟骨(俗稱喉結),第二個隆起是環狀軟骨,在這兩個這間的凹限處就是環甲膜。
⑺ 塔里木盆地塔北隆起輪南地區速度應用探討
趙宏亮
摘要在塔里木盆地輪南地區,利用速度譜資料通過模型迭代法計算層速度,並對其縱、橫向的變化規律進行研究。研究表明:輪南地區層速度的三段式結構可以反映大套岩性組合的縱向變化;利用剩餘層速度還可以進一步確定儲集層的物性及其有利發育區;討論了利用地震速度譜進行變速時深轉換的方法,為該區構造分析和油藏描述奠定了基礎。
關鍵詞速度層速度地質規律速度與物性時深轉換
一、引言
地震速度不僅是地震資料中最重要的參數之一,還是構造、儲集層研究以及油藏描述技術重要而常用的信息,其認知程度直接影響到油氣勘探的各個環節。在塔里木盆地,地震速度研究一直是勘探階段的一項重要內容,並在波阻抗反演、PIVT剖面製作等方面投入較多,但因成本太高而無法在區內大范圍推廣。相比而言,速度譜資料則具有平面分布面廣、投入少的優勢,在資料品質較好的情況下,利用速度譜資料也可以定性或半定量的解釋地下岩性、物性的變化。
圖1輪南地區層速度散點圖
輪南地區速度資料豐富,資料品質較好,同地震測井VSP速度資料相比,具有極好的一致性(圖1),利用價值較高。本文主要介紹其反映的地質規律,以及速度在岩性、物性分析、時深轉換等方面的應用。
二、層速度的求取
為保障層速度計算的可靠性,採用目前較為成熟的模型迭代法求取,其基本思路為:①利用地震解釋T0成果建立初始的地震地質模型;②假設第一層為均勻介質,求出其層速度和第一反射界面的位置;③對第二層首先進行傾角校正,用DIX公式求出層速度,作為該層的初始層速度;④按實際觀測系統計算界面反射波在CMP道集上的時距曲線,並用理論曲線進行擬合求出疊加速度;⑤比較求出的疊加速度與實際疊加速度,誤差達到一定范圍即認可該層速度,否則,調整層速度,返回第四步重新計算;⑥依此類推,逐層向下計算。
三、速度特徵與地質規律
輪南地區層速度不僅具有明顯分段的特點(圖1),還具有縱向「三段式結構」特徵,即存在三個速度段、兩個主要的速度界面,並與三疊系底界不整合面和中生界頂界不整合面相對應。
圖2輪南1井層速度縱向變化圖
從圖2中可以看出,速度變化不是隨深度增加而遞增的,這不符合一般的地質規律;但在每個「趨勢段」內,地層速度又遵循其一般的規律,即隨深度增加而增加。這說明在各個大的趨勢段對應的地質年代裡,沉積環境較為穩定(或持續變化),但不同階段沉積速率引起的速度變化大小又不盡相同,表明它們的岩性組合及物性的變化在不同發育階段存在一定的差異。
在岩層中地震波的傳播速度取決於岩石的彈性模量和密度,而岩石的彈性模量又取決於岩石的礦物成分,地震波在岩石中的傳播速度還與孔隙度、孔隙流體性質和壓力、溫度等外部因素有關。盡管在輪南地區新生界和中生界均以砂泥岩沉積為主,但在孔隙度、膠結物、孔隙流體方面有較大的差異。其中,在新生界底部沉積了一套高速的含膏泥岩(塔里木盆地廣泛分布),由於膏質成分的介入,下第三系砂泥岩地層岩石彈性模量發生較大的變化,地震波傳播速度的大幅度提高。下伏白堊系沉積物則以高孔隙度的砂岩為主,膠結疏鬆,速度明顯降低,速度曲線在新生界底部附近發生反轉,從而形成速度「反台階」——中生界頂速度界面。侏羅系岩層速度略有增大,與三疊繫上部呈漸變過渡趨勢。三疊系下部因古剝蝕面起伏和不同的物源等因素的影響,其岩性、物性發生很大變化,導致速度橫向變化較大。但整個中生界還是以穩定變化、相對上覆和下伏地層速度較低為其基本特徵。古生界岩性差異較大,在輪南地區缺失志留、泥盆、二疊系。石炭系由比正常碎屑岩速度高的含鈣砂岩與灰質泥岩、高速石灰岩及恆速鹽岩等組成。奧陶系以碳酸鹽岩為主,該套岩性組合速度明顯變大,引起的速度「正台階」較為明顯。因此,一正一反兩個速度台階確定了輪南地區層速度的「三段式結構」。
四、速度與岩性、物性
當層速度達到一定精度要求時,可直接用以研究地質問題[1]。輪南地區中生界沉積環境相對較為穩定,地層速度縱、橫向變化也相對較小,速度變化范圍不大。砂泥岩速度差值范圍為200~400m/s,為在重要目的層段進行岩性、儲集層物性研究提供了一定的依據。
1.速度-岩性關系
通過對井上純砂泥岩速度分析比較,輪南地區砂、泥岩與一般岩性速度規律有所不同。淺層泥岩速度比砂岩速度高,兩者相交點位於侏羅系內部對應的深度(圖3),這意味著無法利用速度資料對侏羅系及其以上地層進行較好的岩性分析。對三疊系而言,盡管二者能區分出來,但按一般規律,利用速度求取目的層砂、泥岩百分比的基礎是建立在純砂岩、泥岩的速度差必須達到20%~30%以上[2],而輪南地區三疊系砂、泥岩速度相差不大。因此,在利用速度進行岩性分析時則要慎而慎之。盡管前人在這方面也作了不少工作,但筆者不贊成利用速度進行岩性方面的預測。
2.速度-儲集層物性關系
圖3輪南26井砂岩、泥岩速度曲線圖
從測井資料和地震解釋結果得知,主要目的層三疊系含鈾泥岩標准層較為平緩,從南至北20km范圍內地層埋深增加500多m,地層傾角僅為2°;即使在構造部位,地層傾角略有增大,也只有5°,所以埋深對速度的影響可能不是很大。輪南地區三疊系的沉積相對穩定,沉積物以砂、泥岩為主,砂岩含量20%~60%,砂岩孔隙度約20%,因此,岩石成分、孔隙度以及埋藏深度對速度的影響均不會太大。對於某一砂組(或油組),影響速度的因素是流體成分。以輪南58井為例,三疊系工油組下部有一套比泥質圍岩速度(3380m/s)低的砂岩儲集層(速度3200m/s)[3],其原因就是儲集層含氣。因此,可以考慮剔去區域速度背景、保留其異常,以檢測該地區的物性差異。
以輪南地區三疊系Ⅰ砂組為例,利用剩餘層速度趨勢分析方法,用四次曲面對其進行了趨勢面的求取,進而利用下式求取剩餘層速度:
△Vi=Vi-fi(V)
式中:Vi——剩餘層速度,m/s;
Vi——已知層速度值,平面上為V(x,y),m/s;
fi(V)——趨勢值,平面上為f(x,y),m/s。
由圖4a可以看出,輪南斷壘帶整體為一低速異常帶。利用剩餘層速度平面圖,結合砂岩百分比圖和油氣檢測成果等資料,可繪制輪南地區儲集層評價圖,得到其一級和二級有利含油氣區(圖4b)。
該方法在輪南地區較為有效。由於輪南斷壘帶儲集體性能的改善,以及油氣的富集,該帶呈現較為明顯的速度負異常,並已經為輪南2井、輪南3井、輪南5井、輪南10井幾個斷塊油田的勘探開發所證實。在二級有利評價區,所鑽的幾口探井也取得了一定的勘探成果。
圖4輪南地區三疊系Ⅰ砂組剩餘層速度與儲集層物性評價圖
值得注意的是,由速度譜數據轉成的速度受其精度的限制,它反映的是在一定精度內所求參數的變化趨勢,定性而非定量。
五、速度與時深轉換
速度研究的一個主要目的就是時深轉換,繪制較為精確的構造圖,為最終井位的確立和鑽井設計提供必要的數據。常規速度時深轉換方法主要為量版法,其計算流程為疊加速度—均方根速度—層速度—平均速度—擬合出量版—將時間域數據轉換到深度域。
根據平均速度分析的結果,輪南地區平均速度呈現東南低,西北高的變化規律,差值約為300m/s,如果直接利用擬合速度量版進行時深轉換則必然存在較大的誤差,甚至造成假構造,無法滿足本區編制構造圖精度要求高的需要。因此,筆者對量版法稍作修改,不擬合平均速度,而是直接利用平均速度進行時深轉換,稱之為變速時深轉換(圖5)。
圖5量版法與變速時深轉換模式圖
時深轉換方法為沿地震解釋層位對速度場作切割而得到平均速度切面,由速度和層位時間執行直接時深轉換,即:
勝利油區勘探開發論文集
式中:H(x,y)——坐標(x,y)點的深度,m;
T0(x,y)——坐標(x,y)點的地震層位雙程旅行時間,s;
V(x,y,t0)/2——(x,y)處t0時間對應的平均速度,m/s。
由上式可以看到,深度圖的精度嚴格依賴於速度場的精度。通過14口井的VSP速度與地震速度比較發現,速度譜求取的速度與VSP速度之間誤差分布不均,不屬於系統誤差,因此,在利用地震速度建成速度庫之後,必須利用較為精確的VSP資料對其約束。速度場的約束主要通過以下幾步完成:①由速度數據體中的速度用作網格化的方法,求出井點處速度的估計值,把該估計值與井中實測速度比較,得到二者差值;②取得所有井點的差值;③應用各差值對速度數據體的速度作調整;④回到第一步,作迭代計算直到所有井點處的差值足夠小為止。
利用約束後的速度場進行時深轉換,轉換後的埋深圖與實際鑽井深度已經比較接近(表1),可以滿足油藏描述的要求,達到變速度成圖的目的。
表1時深轉換等深圖誤差統計表
輪南斜坡帶斷層不發育,難以形成較大的構造圈閉,但據以往勘探經驗,構造平台(或坡折帶)往往是勘探的重點。因此,對輪南地區主要目的層進行了精細解釋。首先,將解釋測網密度提高到50m×50m,保證了地震解釋的精確程度;再統一進行變速時深轉換,將構造圖中有構造顯示的「平台」從解釋數據中選出,單獨進行大比例尺精確成圖,克服了區域成圖時因網格平滑而抹掉局部構造的可能。
經綜合分析,在輪南油田開發區外部輪南斜坡帶含鈾泥岩底構造層,新發現三個較大圈閉,十餘個局部小構造,為輪南油田的深入勘探提供了依據。
六、幾點認識
在一定的地震地質條件下,地震波速度可以反映大套的岩性組合變化,特別是在輪南地區,速度趨勢的突變對應大的地層不整合界面。
在滿足一定地質條件下,利用速度資料可以確定勘探的有利區域。
平面速度變化較大的地區不宜使用量版法進行時深換算,採用變速時深轉換能較精確的反映構造的真實面貌。
致謝 本課題在研究過程中得到宋國奇總地質師、楊新民副總地質師的指導,在此一並表示誠摯的感謝。
主要參考文獻
[1]劉企英.利用地震信息進行油氣預測.北京:石油工業出版社,1994.
[2]朱廣生.地震資料儲集層預測方法.北京:石油工業出版社,1995.
[3]陳永武.儲集層與油氣分布(塔里木盆地油氣勘探叢書).北京:石油工業出版社,1995.
⑻ 股四頭肌內側頭的隆起處在體表位置的哪裡
在膝蓋內側呈現水滴形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