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漂亮的圖片素材,盡在圖片資訊網
當前位置:首頁 » 動態圖片 » 鼻腔外是哪個位置圖片
擴展閱讀
文字圖片大全唯美霸氣 2025-05-22 03:18:33
卡通可愛甜品圖片 2025-05-22 03:18:05
女人做愛動態圖片 2025-05-22 03:03:24

鼻腔外是哪個位置圖片

發布時間: 2022-04-19 16:20:23

㈠ 鼻甲是指的什麼部位

鼻腔外側壁的骨性解剖結構,有上、中、下三個鼻甲,三個鼻甲下方分別叫上、中、下鼻道。上鼻甲和中鼻甲是篩骨內側壁的組成部分。

㈡ 鼻翼在哪個位置圖片

鼻翼是指鼻尖兩側呈弧狀隆起的部分,是由皮膚、皮下軟組織及軟骨組成。如鳥的雙翼一樣,居於主體的兩側,所以叫做鼻翼。呼吸困難時,鼻翼扇動。小兒呼吸困難時,鼻翼扇動更為明顯。

鼻翼畸形可因先天發育不良和外傷、感染等所致,主要表現為鼻翼基底部偏位,鼻翼肥大,鼻翼縮小,以及因鼻翼軟骨發育不良而引起的畸形。

鼻翼偏位畸形多屬單側性,基本分為四種形態,即下方偏位、外側偏位、內側偏位和上方偏位,一般可採用「Z」成形技術進行矯正。偏位嚴重者也可進行鄰近旋轉皮瓣移植,也可利用耳廓和對側鼻瓣組織瓣移植的方法。

(2)鼻腔外是哪個位置圖片擴展閱讀

鼻是呼吸通道的起始部分,也是嗅覺器官。由外鼻、鼻腔及鼻旁竇3部分組成,由鼻骨、鼻軟骨、鼻肌及被覆皮膚而成。

鼻腔被鼻中隔分為左右兩腔、前有鼻孔與外界相通,後連通於鼻咽部。鼻腔前部為鼻前庭,內被以皮膚,生有鼻毛,起濾過作用,為易發生癤腫處。後部為固有鼻腔,襯以粘膜,可分為嗅部和呼吸部,有嗅覺及溫暖濕潤、凈化被吸入空氣的作用。

鼻旁竇位於鼻腔周圍的顱骨內,為含氣的空腔,與鼻腔相通,其粘膜與鼻腔粘膜相連。鼻腔發炎時,可蔓延到鼻旁竇,引起鼻竇炎。鼻旁竇參與濕潤和加溫吸入的空氣,並對發音起共鳴作用。

㈢ 鼻可以分為哪幾個部分

鼻由外鼻、鼻腔和鼻竇三部分組成。

(1)外鼻:外鼻是外側可以看到的鼻子的部分,自眼眉之間的耳根開始,到下端的鼻尖部。在鼻尖的下面左右各有一個外鼻腔。將外鼻腔左右分開的壁是鼻中隔,從壁的根部到上嘴唇中央成縱向走向的是人中。外鼻孔兩側的鼓起部分為鼻翼。外鼻的表面為皮膚所覆蓋,由於在鼻翼和鼻尖的很厚的皮膚中有汗腺,所以鼻子也會出汗。鼻尖部和鼻中隔是由軟骨組成的,具有彈性,所以即使受到碰撞也不易受傷。

(2)鼻腔:鼻腔是外鼻孔內部的既寬廣又復雜的洞腔。這個洞腔在裡面再度狹窄,通過左右後鼻孔的孔向咽部張開。鼻腔由鼻中隔的壁左右對稱地分開。在左右的鼻腔中,有著從側壁中對稱地突出來的鼻甲和鼻道。鼻道是使呼吸的空氣和流動分泌液的通道,由眼睛流出的眼淚也流進下鼻道。鼻腔的內面被黏液所濕潤的黏膜所覆蓋著。鼻腔的上方有一個黏膜的顏色稍微有所變化的部位,這是感覺氣味的重要部位。

(3)鼻竇:鼻竇是被位於鼻腔外側的骨所包圍著的空洞,左右兩側各有4個,成對稱性排列。都與鼻腔以細小的通路相連,鼻腔的黏膜通過通路延伸覆蓋於空洞的內面。

在鼻腔上方的嗅覺部分布著大量的感知氣味的細胞,在呼吸運動中所吸進來的空氣中的氣味分子接觸到嗅細胞以後就會感知。另外,廣泛分布於耳黏膜的三叉神經也具有幫助感受味覺的作用。

由外鼻腔吸過來的空氣,在通過狹窄而又有許多凹凸的鼻腔時,就會充分吸收由黏膜所分泌出來的黏液的濕氣,使其溫度接近於體溫,變成了濕潤的空氣以後被送進肺里。另外,空氣中的灰塵會吸附在鼻毛和黏液上,從而保證將干凈的空氣送進肺里。

此外,當人在發聲時,軟口蓋能夠自由活動,在發聲時所呼出的部分空氣進入鼻腔而引起共鳴,從而使聲音更加響亮。

另外,還可關閉鼻的深部,使空氣不能由鼻通過而清楚地發出某些聲音來。

㈣ 鼻腔的組織構造

通稱鼻腔,有內、外、頂、底四壁。
1、內壁
即鼻中隔(nasal septum),由鼻中隔軟骨(septal cartilage)、篩骨正中板,又稱篩骨垂直板(perpendicular plate of ethmoid bone)及犁骨(vomer)組成(圖1-4)。
圖1-4 鼻中隔支架
軟骨膜及骨膜外覆有粘膜,鼻中隔前下部粘膜內血管豐富,由鼻齶、篩前、上唇及齶大動脈支密切吻合形成毛細血管網稱為利特爾區(Littlr』s area)。此處粘膜較薄,血管表淺,粘膜與軟骨膜相接緊密,血管破裂後不易收縮,且位置又靠前,易受外界刺激,是鼻出血最易發生的部位。
2、外壁
鼻腔外壁表現極不規則,有突出於鼻腔的三個骨質鼻甲(conchae turbinate),分別稱上、中、下鼻甲。各鼻甲下方的空隙稱為鼻道,即上、中下鼻道。各鼻甲內側面和鼻中隔之間的空隙稱為總鼻道(common meatus)。上、中兩鼻甲與鼻中隔之間的腔隙稱嗅裂或嗅溝(olfactory sulcus)(圖1-5、1-6)。
圖1-5 鼻腔外側壁
(1)上鼻甲(superior turbinate):位於鼻腔外壁的後上部,位置最高、最小,因前下方有中鼻甲遮擋,前鼻鏡檢查不易窺見。上鼻甲後上方為蝶篩隱窩(sphenoethmoid recess),蝶竇開口於此。
圖1-6鼻腔外側壁(上、中、下鼻甲部分去除)
(2)上鼻道(superior meatus):內有後組篩竇開口。(3)中鼻甲(middle turbinate):系篩骨的突出部,中鼻甲中常有篩竇氣房生長,使鼻腔上部顯著縮窄。中鼻甲前端外上方的鼻腔側壁有小丘狀隆起稱為鼻丘,是三叉神經、嗅神經所形成的豐富的反射區。
(4)中鼻道(middle meatus):外壁上有兩個隆起,後上方為篩竇的大氣房名篩泡(ethmoid bulla ),篩泡前下方有一弧形嵴狀隆起名鉤突(uncinate process),篩泡鉤突之間有一半月形裂隙,稱為半月裂孔(semilunar hiatus),其外方有一弧形溝稱篩漏斗(ethmoid infundibulum),額竇多開口於半月裂孔的前上部,其後為前組篩竇開口,最後為上頜竇開口。
(5)下鼻甲(inferior turbinate):為一獨立骨片,附著於上頜骨內壁,前端距前鼻孔約2cm後端距咽鼓管口約1cm,為鼻甲中最大者,約與鼻底同長,故下鼻甲腫大時易致鼻塞或影響鼓管的通氣引流。
(6)下鼻道(imferior meatus):前上方有鼻淚管開口,其外段近下鼻甲附著處骨壁較薄,是上頜竇穿刺的最佳進針部位(圖1-7)。
圖1-7 右鼻腔
3、頂壁
呈狹小的拱形,前部為額骨鼻突及鼻骨構成。中部是分隔顱前窩與鼻腔的篩骨水平板(cribriform plate),此板薄而脆,並有多數細孔,呈篩狀,嗅神經經此穿過進入顱前窩。外傷或手術時易骨折致腦脊液鼻漏,成為感染入顱的途徑。
4、底壁
即硬齶,與口腔相隔,前3/4由上頜骨齶突,後1/4由齶骨水平部構成,兩側部於中線相接,形成上頜骨鼻嵴,與犁骨下緣相接,底壁前方近鼻中隔處,兩機時各有一切牙管開口,齶大動、靜脈及齶前神經由此通過。 按其組織學構造和生理機能的不同,分為嗅區粘膜和呼吸區粘膜兩部分。
1、嗅區粘膜
分布於上鼻甲及部分中鼻甲內側面及相對應的鼻中隔部分,為假復層無纖毛柱狀上皮,由嗅細胞、支持細胞、基底細胞組成。其固有層內含分泌漿液的嗅腺,以溶解有氣味物質微粒,產生嗅覺。嗅細胞為雙極神經細胞,其中央軸突匯集多數嗅細胞嗅絲,穿過篩板達嗅球,周圍軸突突出上皮表面,成為細長的嗅毛(圖1-8)。
圖1-8 嗅神經
2、呼吸區粘膜
除嗅區外,鼻腔各處均由呼吸區粘膜覆蓋,該區粘膜屬復層或假復層柱狀纖毛上皮,其纖毛的運動主要由前向後朝鼻咽部。粘膜內含有豐富的漿液腺、粘液腺和杯狀細胞,能產生大量分泌物,使粘膜表面復有一層隨纖毛運動不斷向後移動的粘液毯(mucous blanket)。粘膜內有豐富的靜脈叢,構成海綿狀組織,具有靈活的舒縮性,能迅速改變其充血狀態,為調節空氣溫度與濕度的主要部分。下鼻甲上的粘膜最厚,對鼻腔的生理功能甚為重要,故手術時不宜過多去除。 動脈主要來自頸內動脈系統的分支眼動脈和頸動脈系統的分支上頜動脈。
1、眼動脈 自視神經管入眶後分出篩前動脈和篩後動脈。兩者穿過相應的篩前孔和篩後孔進入篩竇,均緊貼篩頂橫行於骨脊形成的凹溝和骨管中,然後離開篩竇,進入顱前窩,沿篩板前行穿過雞冠旁小縫進入鼻腔。
2、上頜動脈 在翼齶窩內相繼分出碟齶動脈、眶下動脈和齶大動脈供應鼻腔,其中蝶齶動脈是鼻腔血供的主要動脈。
3、靜脈迴流 鼻腔前部、後部和下部的靜脈匯入頸內、外靜脈,鼻腔上部靜脈則經眼靜脈匯入海綿竇,亦可經篩靜脈匯入顱內的靜脈和硬腦膜竇。 包括嗅神經、感覺神經和自主神經。
1、嗅神經分布於嗅區粘膜。嗅細胞中樞突匯集成多數嗅絲穿經篩板上之篩孔抵達嗅球。嗅神經鞘膜為硬腦膜的延續,損傷嗅區黏膜或繼發感染,可沿嗅神經進入顱內,引起鼻源性顱內並發症。
2、感覺神經來自三叉神經第一支(眼神經)和第二支(上頜神經)的分支。
眼神經:由其分支鼻睫神經分出篩前神經和篩後神經,與同名動脈伴行,進入鼻腔分布於鼻中隔和鼻腔外側壁上部的一小部分和前部。
上頜神經:穿過或繞過蝶齶神經節後分出蝶齶神經,然後穿過蝶齶口進入鼻腔分為鼻後上外側支和鼻後上內側支飛,主要分布於鼻腔外側壁後部、鼻腔頂和鼻中隔。
3、自主神經 鼻粘膜血管的舒縮及腺體分泌均受自主神經控制。

㈤ 請問誰能給我提供一張人體鼻子的詳細構造圖

鼻解剖圖
http://www.fx120.net/JBZT/RTGS/200503021741323133.htm
http://www.myausblue.com/Principle.asp

一、鼻腔衛生學
鼻腔形態:鼻解剖圖
鼻子的結構
鼻子由外鼻、鼻腔和鼻竇3部分組成。
(1) 外鼻由鼻骨、鼻軟骨和軟組織組成。
外鼻突出於面部,容易受到外傷。鼻尖與鼻翼軟組織與皮膚粘連甚緊,如果發炎則很疼痛,
也是痤瘡、酒渣鼻的好發部位。外鼻的靜脈血匯流海綿竇,如炎症處理不當,可引起海綿竇血檢性靜脈炎
等並發症

鼻子的結構:
1、鼻根 2、鼻樑 3、鼻尖 4、前鼻孔 5、鼻背 6、鼻唇溝 7、鼻翼(2) 鼻腔的前部稱鼻前庭,有鼻毛,並富有汗腺和皮脂腺,易生癤。鼻腔的頂部是顱前窩底部一部分,較薄,與硬腦膜相連甚緊,有嗅神經通過。鼻的內側為鼻中隔,其下前方有豐富的血管網,鼻腔外側壁表面不規則,有3個垂向下方的突出部,分別稱為上鼻甲、中鼻甲和下鼻甲。各鼻甲的下方的空隙稱為鼻道,即上、中、下鼻道。鼻甲內側與鼻中隔之間的空隙稱總鼻道。在下鼻道有鼻淚管開口,在中鼻道有額竇、前篩竇及上頜竇 開口,在上鼻道有後篩竇和蝶竇的開口。

http://www.blueair.com.cn/cpxx/2003513171703.asp
鼻腔常識

--------------------------------------------------------------------------------

一、鼻腔衛生學
鼻腔形態:鼻解剖圖
鼻子的結構
鼻子由外鼻、鼻腔和鼻竇3部分組成。
(1) 外鼻由鼻骨、鼻軟骨和軟組織組成。外鼻突出於面部,容易受到外傷。鼻尖與鼻翼軟組織與皮膚粘連甚緊,如果發炎則很疼痛,也是痤瘡、酒渣鼻的好發部位。外鼻的靜脈血匯流海綿竇,如炎症處理不當,可引起海綿竇血檢性靜脈炎等並發症。(圖2)
圖2 鼻子的結構
1、鼻根 2、鼻樑 3、鼻尖
4、前鼻孔 5、鼻背
6、鼻唇溝 7、鼻翼

(2) 鼻腔的前部稱鼻前庭,有鼻毛,並富有汗腺和皮脂腺,易生癤。鼻腔的頂部是顱前窩底部一部分,較薄,與硬腦膜相連甚緊,有嗅神經通過。鼻的內側為鼻中隔,其下前方有豐富的血管網,鼻腔外側壁表面不規則,有3個垂向下方的突出部,分別稱為上鼻甲、中鼻甲和下鼻甲。各鼻甲的下方的空隙稱為鼻道,即上、中、下鼻道。鼻甲內側與鼻中隔之間的空隙稱總鼻道。在下鼻道有鼻淚管開口,在中鼻道有額竇、前篩竇及上頜竇 開口,在上鼻道有後篩竇和蝶竇的開口。(圖3)
1-額竇 2-上鼻甲 3-上鼻道
4-中鼻道 5-中鼻甲 6-下鼻甲
7-下鼻道 8-鼻前庭 9-蝶竇
10-咽鼓管隆突 11-咽鼓管咽口

(3)鼻竇也稱為副鼻竇,有4對,即額竇、篩竇、上頜竇及蝶竇。
①額竇:位於額骨的下部,後壁為一薄骨板與顱前窩相隔,底壁相當於眼眶的內上角,甚薄。發生急性額竇炎時,此處有明顯的壓痛。
②篩竇:位於眼眶與鼻腔外上方之間的篩骨內,由極薄的小骨板組成蜂窩狀小氣房,分前後組。其外側面與眼眶的內側面為紙樣板,菲薄如紙,故篩竇或眼眶炎症可互相感染。
③上頜竇:居於上頜骨體內,為鼻竇最大的一對,其平均容量約13毫升。上頜竇的開口位置較高,不利於引流,故比其它的竇易發炎。
④ 蝶竇:位於鼻腔後上方蝶骨體內,其頂、外、後壁均借骨板與顱中窩及顱後窩相隔,與眶尖關系密切,故蝶竇炎時可引起視神經病變。

二、什麼是鼻腔衛生學?
1、鼻腔衛生的重要性

* 鼻腔是人體的重要器官,但卻常常被我們自己所忽視。

* 鼻腔是呼吸系統的重要成員
呼吸是人體的重要功能,停止呼吸人體就無法生存,但我們常常意識不到自己在呼吸。呼吸是鼻腔從大氣中抽取空氣,供應給我們的肺部。鼻腔位於整個呼吸通道的最末端,是呼吸通道的一部分。
* 鼻腔保護我們的肺不致直接暴露在外界的污染環境中,起著空調器和過濾器的雙重作用。
鼻腔不象我們人體的其他器官那樣敏感、脆弱。鼻腔內部覆蓋的鼻黏膜及鼻纖毛有兩個作用:
> 空調器的作用:濕潤和溫暖吸入的冷空氣
> 過濾器的作用:生長在鼻黏膜上的鼻纖毛過濾掉空氣中的雜質,阻擋粉塵等微粒進入呼吸道。當鼻纖毛無法正常工作時,人體會自動擴張鼻粘膜上毛細血管口,然後順勢排出大量的粘液清洗鼻腔。
鼻腔是人體呼吸的第一道防線,阻擋了粉塵、污染、細菌、病毒等對人體的侵襲。
如果吸入的灰塵、粉塵過多鼻黏膜乾燥了或者鼻纖毛阻塞了,即便擴張後粘液的大量分泌仍無法完全去除時,鼻腔內部鼻粘膜上就會形成了大的塊狀污垢。無法正常清潔吸入的空氣,在人體每天通過鼻腔吸入的空氣達15000立升的情況下,機體的健康將遭受嚴重的挑戰。
而通常人們會選擇清潔鼻腔,恢復鼻黏膜的正常運做從而使鼻腔正常工作。

* 鼻腔在我們人體的嗅覺和味覺功能中扮演重要角色

位於鼻孔前上方的鼻黏膜中包含著嗅覺神經末梢,控制著味覺和辨識氣味的功能。由約500萬個感測器組成,使得人類可以分辨約3000種不同的氣味。
嗅覺功能是如何工作的?
氣體進入鼻腔,氣味的分子便分散滲入了覆蓋著黏液的鼻黏膜,然後到達嗅覺感測器,神經末梢受到氣味的刺激,將信號傳遞到大腦,大腦破解信號後,嗅覺就產生了,我們便感知到氣味了。

* 鼻腔是我們的發音和語言功能的重要組成部分
許多因素影響著我們的發聲

* 空氣:能量的源泉
* 喉:震動器官
* 舌頭和嘴唇:附屬的震動器官
* 面部其他器官:嘴、咽喉、鼻等,放大或調整喉部發出的聲音,其中的鼻腔起者共振和混響的作用。
這個強有力的組合控制著發聲的質量和表現。
* 鼻腔衛生應象刷牙一樣,成為我們日常家居生活的一部分。
我們每日清潔我們的牙齒,同樣,我們也應每日清潔我們的鼻子2-3次以確保順暢的呼吸和鼻腔的正常功能。
良好的鼻腔清潔習慣是保持鼻腔健康的重要手段。
接下來,我們將為您詳細介紹如何保護我們的「鼻腔財產」。

三、鼻腔衛生的保健措施

1、第一步:清空鼻腔異物。鼻子阻塞時,首先應將鼻腔塊狀污垢等異物清除,用紙巾逐個鼻孔進行清理;
2、第二步:定期清潔鼻腔
鼻腔清潔的頻率依鼻子的阻塞程度而定,良好的鼻腔衛生習慣體現在把清潔鼻腔當作清晨的第一件事和晚上臨睡前的最後一件事來完成。
使用一次性紙巾(而不是棉手帕)進行清潔,以預防重復感染。請將用過的紙巾丟入垃圾筒以避免隨手亂丟傳播細菌。
在兩中特定環境中,鼻腔清潔顯得尤其重要:
* 臨睡前:因為在睡眠過程中,鼻腔是我們最主要的呼吸通道,而不象白天我們有時也會用口進行輔助呼吸;
* 嬰兒期:出生不久的嬰兒,鼻腔是主要的呼吸通道,但他們還沒有學會自己清除鼻腔異物,因此一旦鼻腔阻塞,就會給他們的飲食和睡眠帶來極大的不適而啼哭不止。

四、耳、鼻、喉疾病的種類
** 過敏性鼻炎(乾草熱)
* 病因:您是否也是過敏反應的受害者?當您了解到全球20%的人口或多或少地遭受不同程度的過敏症狀,或許心理上可以得到一些安慰。過敏源多種多樣:動物的毛發、灰塵、花粉、某種特定的食物或物品等等。
醫學研究表明,在過去的30年間,人類過敏症狀的發病率番了一番。原因主要是:
> 生存環境的持續惡化,尤其的大氣污染的不斷加重;
> 居住空間的相對獨立和分隔(能源危機和科技進步導致現代居住空間趨向密閉和絕緣,從而致使過敏源聚集,室內過敏源密度持續增長;世界衛生組織將敏感症列為人類第4大常見病。預計到2010年,將有一半的人口受到感染;在法國,有350萬人感染敏感症,尤其是兒童和青年人,過敏性鼻炎便是因鼻黏膜暴露在過敏原(如花粉、室內粉塵或灰塵顆粒)引起的。
* 過敏性鼻炎的種類:
>> 季節性過敏(通俗叫法為「乾草熱「或」花粉熱:)與花粉的活動關系密切,在全球20%的敏感症患者中,75%的人對花粉過敏。花粉最活躍的月份是每年的4-6月份,此時正是草本植物(如油菜)和禾本植物(如乾草花)的盛開時節。而7月里,法國梧桐、白樺、楊樹、菩提樹、女貞等樹木也極易引發過敏感染。天氣條件、空氣污染、氣壓都會對花粉襲擊的發動時間造成影響。
>> 非季節性過敏:由一些非季節性的因素造成,一年四季都可能發作。過敏原包括:粉塵、蟑螂、霉變、動物毛發。(約2.5%的人對寵物過敏,其中貓居首位)
>> 雙重過敏:有一部分人既對季節性因素如花粉過敏,也對非季節性因素如狗的毛發過敏,被成為雙重敏感症患者。

* 過敏性鼻炎的產生
分兩個階段:
第一階段:對初次接觸的過敏原表現很敏感,肌體對該物質呈現免疫反應,並生成一種抗體能夠識別該過敏原並被裝備到鼻黏膜中。
第二階段:
當人體抗體反復與過敏原接觸,刺激人體免疫系統細胞釋放具有生理活性的組胺。組胺反過來又有刺激
> 鼻腔黏液的過度分泌和鼻黏膜的膨脹,從而阻塞了空氣流通的通道。
> 持續打噴嚏
> 鼻腔充血、流眼淚
> 嗅覺敏感性降低

使用藍海豚鼻腔噴霧劑,可幫助您擺脫過敏原的影響,減輕鼻黏膜的充血狀況,減少鼻黏液的分泌數量,促使鼻腔回復到適宜的工作狀態。
*過敏性鼻炎的後果
@ 嚴重影響睡眠質量
@ 持續的不適使得身體虛弱無力,經常使用抗生素類葯物雖然可以緩解症狀卻易引發嗜睡、注意力不集中等副作用(如工作中、行駛、考試等場合)
@ 過敏性鼻炎還是哮喘等疾病的誘發因素,全球每年有18萬人死於哮喘。2002年,世界衛生組織發布了「過敏性鼻炎及其對哮喘病的影響」的報告,報告中明確努力的目標為:降低過敏性鼻炎的影響范圍;採取切實可行的措施為哮喘患者提供更好的醫療條件。報告同時揭示80%的哮喘患者曾經患過不同類型的鼻炎,如果得到適當的治療,他們本可以避免病情的加重和後期向哮喘的轉化。
因此,敏感症和哮喘同被世界衛生組織列為影響公共健康的日常疾病。

** 急性鼻炎:由急性感染所致,俗稱「傷風」或「感冒」,可有全身症狀;以秋冬或冬春季之交多見。病情一般經過7~14天便逐漸好轉。抵抗力強者可不治自愈。值得注意的是,許多急性傳染病的前驅症狀多件有急性鼻炎的局部表現而缺乏傳染病本身的特點,臨床上應注意鑒別。
** 慢性單純性鼻炎:是常見的多發病,由急性鼻炎發展而來。與合並細菌繼發感染、治療不徹底和反復發作有關。臨床上要與慢性肥厚性鼻炎與慢性鼻塞炎相鑒別。
** 慢性肥厚性鼻炎:由慢性單純性鼻炎而來,是長期慢性炎症、淤血而使鼻粘膜、鼻甲出現增生所致。此時粘膜增厚、組織彈性下降、鼻腔通氣能力差,從而危害鼻的生理功能。
** 乾燥性鼻炎:乾燥性鼻炎的發生與氣候和職業因素等有密切的關系。系鼻粘膜長期受刺激而發生粘液腺體萎縮、分泌減少引起,粘膜因而乾燥甚至有淺表糜爛。
** 萎縮性鼻炎:主要是鼻粘膜、骨膜和鼻甲骨萎縮;由於鼻組織萎縮,雖然鼻腔比較寬大,但鼻粘膜卻喪失其正常的生理功能,且因鼻內干痴形成,患者仍感通氣不暢。當有細菌感染時,其毒素及排泄物等產生惡臭氣味,一經嗅到,終生不忘。
** 乾酪性鼻炎:是一種罕見的鼻病。臨床特徵為鼻內乾酪樣物積聚,有惡臭,日久侵蝕軟組織和骨質,發生鼻內、外畸形。在乾酪樣物質中發現有脫落上皮、壞死組織、化膿細胞、膽固醇結晶及黴菌樣微生物。至於病因目前尚無定論。
** 葯物性鼻炎: 葯物性鼻炎是不恰當的鼻腔用葯長期持續作用的結果,也可理解為是一種慢性鼻炎。其致病原因就是不恰當的鼻腔用葯,包括使用作用強烈的鼻粘膜血管收縮滴鼻劑、葯液濃度過高、非等滲葯液、用葯過量或長期用葯等。這些均會損害鼻粘膜纖毛的結構,從而影響鼻粘膜的生理功能,產生臨床病症。

** 鼻咽炎:是全鼻咽部黏膜、黏膜下和淋巴組織的急性炎症,主要發生於咽扁桃體,成人與兒童多表現為上呼吸道感染的前驅症狀。可由細菌或病毒引起。

* 主要症狀:鼻塞、流涕、頭痛及鼻咽部干痛、灼熱感、異物感等。鼻咽部黏膜充血水腫,並有多量黏液膿性分泌物附著,分泌物可沿咽後壁下流。有的會表現38度以上的發熱及嗅覺功能的減弱。嬰幼兒的鼻咽部不易窺見清楚,但因咽部分泌物及嚴重的鼻塞,可導致吸乳困難,易發生嗆咳,平時張口呼吸,影響睡眠。
* 致病原因:感冒、牙科疾病、外傷等
* 並發症:常見有急性上、下呼吸道炎症、中耳炎、鼻竇炎、喉炎、咽後壁膿腫及嬰幼兒並發腎臟疾病等。
** 鼻竇炎:
鼻竇炎的原因及誘因如下:
* 全身原因,如疲勞、愛涼、營養不良、變態反應體質、煙酒過度、全身疾患如結核、梅毒等,以致身體抵抗力減弱。
* 患急性鼻炎(即感冒)時感染蔓延至鼻竇。
* 鼻腔疾病妨礙鼻竇通氣與引流,如鼻中隔偏曲、鼻甲肥大、鼻腔變態反應性病變、鼻腔腫瘤、異物。以上疾病均可阻塞中鼻道或上鼻道,妨礙鼻竇通氣與引流。
* 慢性扁桃體炎及兒童患增殖腺者常使鼻腔阻塞,易誘發鼻竇炎。
* 鼻腔手術或治療鼻衄時鼻腔填塞物置用時間太久。
* 游泳跳水,污水吸入鼻竇而生炎症。
* 鼻竇外傷骨折或異物存留。
* 上頜竇炎常因牙病而發生。
因以上種種原因,細菌侵入鼻竇,破壞組織,發生急性或慢性炎症。同時還容易引發腦膜、血管等並發症,大約1%的患者還會損害視神經,導致腦膜炎和血栓靜脈炎等嚴重疾病。

㈥ 鼻子各部位名稱

鼻子由外鼻、鼻腔和鼻竇3部分組成。 (1) 外鼻由鼻骨、鼻軟骨和軟組織夠成。外鼻突出於面部,容易受到外傷。鼻尖與鼻翼軟組織與皮膚粘連甚緊,如果發炎則很疼痛,也是痤瘡、酒渣鼻的好發部位。外鼻的靜脈血匯流海綿竇,如炎症處理不當,可引起海綿竇血檢性靜脈炎等並發症。(圖9) 圖9 鼻子的結構 1、鼻根 2、鼻樑 3、鼻尖 4、前鼻孔 5、鼻背 6、鼻唇溝 7、鼻翼 (2) 鼻腔的前部稱鼻前庭,有鼻毛,並富有汗腺和皮脂腺,易生癤。鼻腔的頂部是顱前窩底部一部分,較薄,與硬腦膜相連甚緊,有嗅神經通過。鼻的內側為鼻中隔,其下前方有豐富的血管網,鼻腔外側壁表面不規則,有3個垂向下方的突出部,分別稱為上鼻甲、中鼻甲和下鼻甲。各鼻甲的下方的空隙稱為鼻道,即上、中、下鼻道。鼻甲內側與鼻中隔之間的空隙稱總鼻道。在下鼻道有鼻淚管開口,在中鼻道有額竇、前篩竇及上頜竇開口,在上鼻道有後篩竇和蝶竇的開口。(圖10) 1-額竇 2-上鼻甲 3-上鼻道 4-中鼻道 5-中鼻甲 6-下鼻甲 7-下鼻道 8-鼻前庭 9-蝶竇 10-咽鼓管隆突 11-咽鼓管咽口 (3)鼻竇有4對,即額竇、篩竇、上頜竇及蝶竇。 ①額竇:位於額骨的下部,後壁為一薄骨板與顱前窩相隔,底壁相當於眼眶的內上角,甚薄。發生急性額竇炎時,此處有明顯的壓痛。 ②篩竇:位於眼眶與鼻腔外上方之間的篩骨內,由極薄的小骨板組成蜂窩狀小氣房,分前後組。其外側面與眼眶的內側面為紙樣板,菲薄如紙,故篩竇或眼眶炎症可互相感染。 ③上頜竇:居於上頜骨體內,為鼻竇最大的一對,其平均容量約13毫升。上頜竇的開口位置較高,不利於引流,故比其它的竇易發炎。 ④ 蝶竇:位於鼻腔後上方蝶骨體內,其頂、外、後壁均借骨板與顱中窩及顱後窩相隔,與眶尖關系密切,故蝶竇炎時可引起視神經病變。

㈦ 鼻子的結構圖

除了全側面角度頭像, 對象的鼻子在空間上是最靠前的, 這時為了往外提拉空間就必須把鼻子畫強。

1 . 不管表現何種角度的鼻子, 都要將其形體歸納進一個簡單的幾何體中,然後分析它的黑白灰關系。如下圖,在頂側光的情況下, 鼻子的底部最暗、側麵灰、正面亮。接下來, 根據鼻子內在的結構畫出這幾個面的中微弱的深淺變化, 那畫面的黑、白、灰節奏就非常豐富,鼻子的體積感也就非常強了。

2 . 鼻子空間上最靠前的部位是鼻頭, 因此鼻子底部的這條明暗交界線的方圓、深淺和虛實等關系就要特別強調。並且,這條交界線到了鼻翼處,不能直接連到鼻翼的邊緣, 而是要向下轉一下。

3 . 受光線以及鼻子形體的影響, 鼻頭和鼻翼受光面與明暗交界線之間一般會有一條狹窄的灰面,這個作為過渡的灰面能夠更好地讓形體轉過去,讓形體更加圓潤。

鼻部表現步驟的要點分析:

1 . 該角度鼻子鼻樑的外沿要比內沿直一些,內沿的形體起伏變化更加明顯。

2 . 逐步將鼻子黑、白、灰三大色塊拉開,鼻樑側面隆起的結構不能忽視。

3 . 鼻頭疊壓著左側鼻翼, 因為是受光面,它們之間的過渡比較柔和, 交待出完整的鼻頭外沿即可。

4 . 鼻頭上的調子可略微揉擦成淺灰調子,然後在上面用筆隨結構排細線條, 表現鼻子光滑質感。

鼻部的性別特徵

男性對象: 通常男性鼻樑挺拔、筆直,轉折明確。鼻頭方、寬、大, 鼻翼的外形也偏方, 鼻翼溝明顯。高光通常歸納為小方塊,體現肌肉緊湊、塊面感增強。

女性對象: 女性鼻樑纖細、秀氣, 起伏小,轉折柔和。鼻頭圓潤, 鼻翼外形偏圓。明暗交界線過渡柔和, 暗部反光強。

㈧ 鼻子內部結構(圖)

鼻子內部結構如下所示:

1、鼻骨

左右成對,中線相接,上接額骨鼻部成鼻額縫,外緣接左右兩側上頜骨額突,後面以鼻骨嵴與篩骨正中板相接,下緣以軟組織與鼻外側軟骨相接。上部窄厚,下部寬薄,易受外傷而骨折,發生鞍鼻,由於血管豐富,骨折復位後易癒合。

2、血管

外鼻的靜脈主要經內眥靜脈及面靜脈匯入頸內、外靜脈。由於內眥靜脈經眼上、下靜脈與顱內海綿竇相通,面部靜脈且無瓣膜,血液可上下液動,故當鼻或上唇(稱危險三角區)患癤腫時如誤擠壓或治療不當則有引起海綿竇血栓性靜脈炎之虞。

3、鼻腔

位於兩側面顱之間的腔隙,以骨性鼻腔和軟骨為基礎,表面襯以粘膜和皮膚而構成。鼻腔是頂狹底寬、前後徑大於左右兩側的不規則的狹長腔隙,前起前鼻孔,後止後鼻孔通鼻咽部。鼻腔由鼻中隔分為左、右兩腔,前方經鼻孔通外界,後方經鼻後孔通咽腔。

4、鼻前庭

由鼻翼所圍成的擴大的空間,內面襯以皮膚,生有鼻毛,有滯留吸入塵埃的作用,此外皮膚與軟骨膜緊密相貼,所以發生癤腫時,疼痛甚劇。鼻前庭的前部相當於鼻尖的內角處,有一向外膨隆出的隱窩,稱為鼻前庭隱窩,常為癤腫、痤瘡好發之處。

5、鼻竇是鼻腔周圍,顱骨與面骨內的含氣空腔,又稱鼻旁竇。鼻旁竇由骨性鼻旁竇表面襯以粘膜構成,鼻旁竇粘膜通過各竇開口與鼻腔粘膜相續。鼻旁竇對發音有共鳴作用,也能協助調節吸入空氣的溫度和濕度。由於鼻腔和鼻旁竇的粘膜相延續,鼻腔炎症可引起鼻旁竇發炎。

㈨ 鼻粘膜在鼻腔哪個位置

你基本上說對了,在鼻腔除了鼻前庭覆蓋皮膚之外,其他地方全部覆蓋鼻粘膜,包括下鼻甲、中鼻甲、上鼻甲、下鼻道、中鼻道、上鼻道、副鼻竇、鼻咽部等。【美麗心情】團隊,真誠為你解惑,滿意請採納哦。

㈩ 鼻腔是哪個部位

  • 鼻腔


  • 鼻腔是由骨和軟骨及其表面被覆的黏膜和皮膚構成,位於顱底與口腔之間,周圍與鼻竇相連,中間由鼻中隔將鼻腔分成左右兩側,每側鼻腔以鼻閾為界分為鼻前庭和固有鼻腔,前經鼻前庭通前鼻孔,後經鼻後孔接鼻咽腔。

    每側鼻腔有頂、底、內側壁和外側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