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動態圖片 » 鼻炎艾灸哪個部位最好圖片
擴展閱讀
過年福娃背景圖片 2025-05-14 10:04:36
又女人上動態圖片 2025-05-14 10:02:19

鼻炎艾灸哪個部位最好圖片

發布時間: 2022-04-18 13:13:15

① 兒童鼻炎艾灸哪個部點陣圖解

艾灸是一種用艾熏灸穴位以治病的中醫療法。艾灸用於小兒保健起源較早,古代有「小兒每日灸身柱、天樞可保無病」的記載。艾性溫,火催之,對肺、脾、腎虛寒的確有明顯的溫補作用,而且艾灸沒有葯物的毒副作用,這是艾灸用於小兒保健的突出的優點。

一、艾灸的基本方法

常用的灸法是艾條懸起灸。艾條懸起灸是將艾條點燃後懸垂於穴位上方施灸也叫溫和灸。

溫和灸:艾條點燃的一端懸垂於穴位上方施灸,讓艾火與皮膚之間的距離保持在2~3cm,以孩子感覺溫熱而無灼痛為宜,以皮膚溫熱潮紅為度。操作時,媽媽可將另一手的手指,放置施灸部位附近,用媽媽的手指來感知局部的溫熱狀態,以免燙傷孩子的皮膚。若熱了就將艾條遠離皮膚一點;若不熱,則可以距離皮膚再近一點,根據手指的感覺調整艾條的高度。媽媽將艾條點燃後,置於距穴位皮膚2~3厘米處緩慢施灸。由於小兒不會准確地反映灼熱程度,所以需要媽媽細心觀察,以皮膚紅暈為度,艾火的距離可隨時稍加變動,以不燒傷而又達到目的為原則。

二、兒童鼻炎的施灸主要穴位為身柱穴,配穴為脾俞,命門,中脘,神闕,合谷。

身柱穴在背部第三胸椎(肩背正中央最高脊椎骨下面第三個椎骨)棘突下,取穴時,使病人自然正坐平肩,略向前低頭,在第三胸椎下陷中取之。

身柱也就是我們人體的「頂樑柱」,為督脈之脈氣所發,接近肺臟,屬督脈經,通於腦髓。它有通陽理氣,祛風退熱,清心寧志,降逆止嗽之功效,對小兒有強身保健作用,是臨床健全神經系統、促進大腦發育,增強智能,防治呼吸系統疾病和小兒諸症的灸治主穴。

三、家庭艾灸的注意事項

艾灸法的操作比較簡單,家庭操作也方便,現在是一種被越來越多的家長所能接受的家庭保健方法。但作為一種專業的中醫治療方法,仍有許多事項需要媽媽們注意:

1、要專心致志並堅持

施灸時要注意思想集中,不要分散注意力,以免艾條移動,不在穴位上,徒傷皮肉。對於養生保健灸,則要長期堅持,偶爾艾灸是不能收到預期效果的。

2、取得孩子的配合

若孩子不願意進行艾灸,媽媽不要強迫他,可以先在自己身上施灸,示範給孩子看,讓孩子知道艾灸沒有痛苦。只有取得孩子的配合,施灸的部位保持不動,才能取得療效。

3、避免燙傷

孩子的皮膚很細很嫩,媽媽需要細心體會施灸部位的溫熱感,及時調整艾條的高度,並且注意及時刮灰,以免施灸過量或落灰導致皮膚起泡。手法不熟練的媽媽可以在孩子的施灸部位放置一塊紗布毛巾,也可在孩子睡著後施灸。

4、找准穴位

體位一方面要注意舒適、自然,同時一定要適合艾灸的需要,年齡小的孩子可在孩子入睡後施灸,要根據處方找准部位、穴位,以保證艾灸的效果。

5、注意防火

用艾條灸完之後,可將點燃的艾條放入鐵質奶粉桶或茶葉桶中,蓋好蓋子,隔絕空氣即可熄滅。

1、吐乳身柱、上脘、內關。

2、支氣管炎身柱、脾腧、下脘、豐隆。

3、氣管炎風門、肺腧、尺澤、太淵。

4、哮喘身柱、靈台、中脘,豐隆

5、肺門淋巴結核風門、身柱、靈台、中脘、合谷

6、百日咳風門、身柱、肺腧、命門、尺澤。

7、下痢命門、中脘、天樞、大腸腧、合谷。

8、腹瀉身柱、大腸腧、天樞。

9、水樣瀉大腸腧、水分、天樞、太白。

10、消化不良肺腧、胃腧、中脘、天樞、內庭。

11、營養不良、發育遲緩大椎、身柱、中脘、合谷(少灸),直接灸身柱穴亦效。要堅持常灸,能改變兒童體質,由弱變強。

12、脊髓灰質炎(小兒麻痹)

(1)急性期:大椎、風門、身柱、命門、曲池、合谷。

(2)上肢麻痹:大椎、曲垣、肩髃、曲池、尺澤、支溝、內關、手三里、合谷。

(3)腹肌麻痹:前面局部施灸,後面在相對部位取背腧穴。

(4)下肢麻痹:腎腧、次髎,殷門、秩邊、承扶、髀關、伏兔、環跳、委中、承山、陰陵泉、三陰交、解溪、昆侖、太溪、太沖。在患側取穴,適當選擇,交替使用。

13、小兒夜啼身柱、中脘、神闕。

14、流涎脾腧、中脘、合谷。

15、新生兒破傷風然谷、神闕。

16、佝僂病身柱、大柕、腎腧、中脘、上巨虛、絕骨。

17、流行性腮腺炎(痄腮)角孫,直接灸或燈火灸均可,灸患側,雙側病灸雙側。每天

灸1次,1~3次即愈。又:翳風、頰車、角孫、手三里、外關。

18、新生兒窒息神闕、內關。

19、尿閉關元、中級、陰陵泉。

② 鼻炎灸什麼穴位

迎香穴。順便給你介紹一個保健操,是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同仁醫院針灸科主任醫師楊威的,可以看看,
摘自:
http://jiankang.cntv.cn/jiankang/zhonghuayiyao/classpage/video/20110721/100891.shtml

健鼻操:1、輕推前額:用食指和中指並攏,從印堂往上至神庭穴,快速上下來回推,共36次。
2、推搓鼻翼:用食指順鼻兩側,從鼻翼上至鼻通穴上下來回推36次,感覺發熱就行了。
3、按揉迎香穴(在鼻翼旁開約一厘米皺紋中):先用食指按1分鍾,再內揉10次外揉10次。
4、推搓大魚際:兩手交差來回快速推搓大魚際。

個人感覺回答的很好,給點分吧!

③ 慢性鼻炎艾灸什麼部位

你好,慢性鼻炎多是由於感染,理化刺激或過敏等導致鼻腔炎性反應引起的,單純針灸物理治療效果不佳。建議在醫生的指導下用葯,配合針灸或超聲霧化等進行治療,並注意個人衛生,避免挖鼻等不良習慣,飲食宜清淡易消化富有營養,忌食油膩辛辣刺激性食物,避免粉塵等理化刺激。

④ 兒童鼻炎艾灸哪個部位

兒童鼻炎艾灸部點陣圖解如下:

一、艾灸迎香穴

定位:在鼻翼外緣中點旁,當鼻唇溝中。

經驗取穴法

第1步:坐位

第2步:用手指沿鼻唇溝向上推,至鼻翼中點旁,可觸及一凹陷,即為本穴。

二、艾灸印堂穴

定位:在額部,當兩眉頭之中間。

經驗取穴法:坐位或仰卧位。兩眉頭連線的中點處,即為本穴。

三、艾灸足三里穴

定位:在小腿前外側,當犢鼻穴下3寸,距脛骨前緣1橫指(中指)。

經驗取穴法

第1步:站位,彎腰

第2步:同側手張開,虎口圍住膝蓋骨(髕骨)上外緣,餘4指向下,中指尖所指處,即為本穴。

四、艾灸風池穴

定位:在項部,當枕骨之下,與風府相平,胸鎖乳突肌與斜方肌上端之間的凹陷處。

經驗取穴法:

第一步:正坐或俯卧位

第二步:在後頭骨下兩條大筋外緣有兩凹陷

第三步:此凹陷大致與耳垂齊平,用力按壓有酸脹感,即為本穴

⑤ 艾灸治療鼻竇炎的方法怎麼操作

取穴:迎香、鼻樑,印堂、攢竹、陽白、太陽、肺俞。

方法:治療鼻炎不可能用艾灸盒艾灸,因為灸盒太大,扣不住這些臉上的穴位,所以艾灸面部,最好就是用手拿著艾條艾灸,盡量感覺熱,這樣效果好,從迎香開始艾灸,雙側,每側艾灸時,迎香的部位多停留一會,感覺大熱的時候,移到鼻樑,來回幾個回合,感覺大熱移動到印堂,多停留一會,感覺大熱移到攢竹、陽白、太陽,面部艾灸下來大約是30分鍾到1個小時。

肺俞穴艾灸可以用單眼艾灸盒或雙眼艾灸盒艾灸,時間大約在15-30分鍾左右。很多人艾灸治療鼻炎不方便加上肺俞,因為肺俞在背部,自己夠不著,用艾灸盒就會方便很多。卻不知肺俞在治療鼻炎方面功不可沒。我們都知道,肺主皮毛,「皮毛」為一身之表,包括汗腺、皮膚與毛發等組織,有分泌汗液、潤澤皮膚、調節呼吸和抵禦外邪之功能,是人體抵抗外邪的屏障。

肺通過其宣發作用能將衛氣和氣血津液輸布全身,溫養肌腠皮毛,以維持其正常生理功能。可見皮毛的功能是受肺氣支配的,所以說「肺主皮毛 」(《素問·陰陽應象大論》),「皮毛者,肺之合」(《素問?咳論》),「肺主一身之皮毛,在治療鼻炎和外感的時候,肺俞穴,起著很重要的作用。用艾灸治療鼻炎,灸後鼻腔內白細胞明顯降低,對免疫球蛋白有雙向調節的作用,可以很快改善機體的免疫力。

⑥ 艾灸真的可以治鼻炎嗎

您好!艾灸鼻炎穴位:上星穴、肺俞穴、合谷穴、關元穴、足三里、飛揚穴等,印堂穴和迎香穴也是效果明顯的穴位,但因為在面部,非專業人士最好不要選用
1、鼻炎艾灸穴位——上星穴
上星穴,屬督脈經穴,該穴位於人體的頭部,當前發際正中直上1寸,是治療鼻病的要穴。作用功效:熄風清熱、寧神通鼻、降濁升清。主治疾病:頭痛,眩暈,目赤腫痛,迎風流淚,面赤腫,鼻淵,鼻出血,鼻痔,鼻癰,癲狂,癇證,小兒驚風,瘧疾,熱病。
2、鼻炎艾灸穴位——肺俞穴
肺俞穴屬於足太陽膀胱經,是肺臟的背腧穴。取穴時,患者取坐位或俯卧位,先找到頸項部最突出的棘突,即第7頸椎棘突。向下沿棘突逐個觸摸至第3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就是肺俞穴。主治疾病有:咳嗽,氣喘,吐血,骨蒸,潮熱,盜汗,鼻塞。
3、鼻炎艾灸穴位——合谷穴合谷,別名虎口,屬手陽明大腸經。在手背,第1、2掌骨間,當第二掌骨橈側的中點處。或以一手的拇指指骨關節橫紋,放在另一手拇、食指之間的指蹼緣上,當拇指尖下是穴。。主治發熱,頭痛,目赤腫痛,鼻衄,血淵,咽喉腫痛,齒痛,耳聾,面腫,口眼斜,中風口噤,熱病無汗,多汗,消渴,黃疸,痛經,經閉,滯產等。
4、鼻炎艾灸穴位——關元穴關元穴,屬任脈。其位於臍下三寸處,有培元固本、補益下焦之功,凡元氣虧損均可使用。關元穴臨床上多用於泌尿、生殖系統疾患。關元穴是小腸的募穴,小腸之氣結聚此穴並經此穴輸轉至皮部。它為先天之氣海,是養生吐納吸氣凝神的地方。古人稱為人身元陰元陽交關之處;老子稱之為「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5、鼻炎艾灸穴位——足三里 足三里,屬足陽明胃經,位於小腿外側,犢鼻下3寸。有燥化脾濕,生發胃氣的作用。足三里是一切胃腸、腹部不適之主穴,主治疾病有主治胃腸病證,下肢痿痹,神志病,外科疾患,虛勞諸證。現代常用於治療急慢性胃腸炎、十二指腸潰瘍、胃下垂、痢疾、闌尾炎、腸梗阻、肝炎、高血壓、高脂血症、冠心病、心絞痛、風濕熱、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腎炎、腎絞痛、膀脹炎、陽痿、遺精、功能性子宮出血、盆腔炎、休克、失眠等。
6、鼻炎艾灸穴位——飛揚穴
飛揚穴,屬足太陽膀胱經,足太陽之絡穴。位於小腿後外側,外踝尖與跟腱水平連線之中點直上七寸,當腓骨後緣處;或於承山斜下外開約1寸處取穴。主治頭痛,目眩,鼻衄,頸項痛,腰膝酸痛,癲癇,痔疾,腳氣等。
7、鼻炎艾灸穴位——印堂穴
印堂穴是人體腧穴之一,出自《扁鵲神應針灸玉龍經》,屬於經外奇穴。此腧穴位於人體額部,在兩眉頭的中間。有明目通鼻、寧心安神的作用,臨床上主要用於配合治療失眠、頭痛、鼻淵等病症。
8、鼻炎艾灸穴位——迎香穴
迎香穴,屬於手陽明大腸經。此腧穴在鼻翼外緣中點旁,當鼻唇溝中。有疏散風熱、通利鼻竅的作用。主要用於治療鼻塞、鼽衄、口歪,膽道蛔蟲等病症。

⑦ 鼻炎艾灸哪些穴位好

患上皮炎,日常生活都會受到很大影響,打噴嚏、流鼻水.。。諸多鼻炎症狀讓人煩惱不已。怎樣治療鼻炎?愛美網推薦鼻炎治療偏方,只需堅持,就能緩解,甚至根治鼻炎。 1、絲瓜藤治副鼻竇炎 找老絲瓜藤數米,曬於,切成細段,再放在瓦上焙至半焦(千萬別糊了),然後在面板上,研成碎面,裝入瓶中備用。使用時,把鼻腔中...的鼻涕清干凈,用干凈棉球擦一遍鼻腔,再用細塑料管(如喝酸奶用的小管就行),讓家人幫助把絲瓜藤粉吹入鼻腔,再用干棉球塞住鼻孔。此法最好在晚上臨睡前應用。連續數日可治癒。 2、冷水治鼻炎 洗臉不用熱水,用冷水,用手心盛自來水管放出來的冷水,捂在鼻子上,把冷水吸進鼻孔里,而後擤出來,再盛水吸進去,再擤出來,連續幾次,每天堅持。 3、紅黴素四環素眼葯膏可治鼻炎 取紅黴素或四環素眼葯膏塗在消毒的棉花棒上,伸入鼻腔內均勻塗上葯膏,每次以塗滿鼻腔為准,一日兩次,一般鼻炎有3至5天即可痊癒,無後遺症。 4、鹽水洗鼻治好我的鼻炎 配製鹽水(100毫升瓶內放食鹽兩匙,開水稀釋),用牙簽卷上棉球蘸鹽水洗鼻孔,然後把葯棉暫留鼻孔內,此時或頭上仰或身平躺,用食指和拇指按鼻兩側,並用力吸吮,使棉球上飽蘸的鹽水流入鼻腔內,再流入咽喉部。開始時感到鼻內辛辣難忍,幾次即適應,也可先用淡些的鹽水洗逐漸加濃,使鼻腔慢慢適應。 5、槐花蜜可治萎縮性鼻炎 每天早晚洗臉時,用小手指蘸流動的自來水在鼻孔內清洗,清除鼻腔內的結痂和分泌物,充分暴露鼻粘膜後,用棉簽或手指蘸市售的槐花蜜均勻地塗在鼻腔患處。 6、大蒜治鼻炎 將大蒜一瓣搗爛,用干凈的豆包布包好,擠壓出蒜汁滴入每個鼻子孔內兩滴(當時刺激的很痛)再用手壓幾下鼻扇使其鼻孔內都能粘敷到蒜汁,輕者一次,重者二次即愈(大蒜刺激性強,請從微量試起;大蒜過敏者禁用)。 7、自治過敏性鼻炎 每天洗臉前先將鼻孔插入冷水中,輕輕吸氣,使冷水與鼻腔粘膜充分接觸,然後將水呼出,如此反復進行,持續1一3分鍾(可抬頭換氣),洗完臉後再用中指揉壓鼻翼兩側約20次左右。貴在堅持。 8、按摩眼框可治鼻炎 雙手食指按在兩眼下的眼框骨邊上有個很淺的小坑,用些力上下揉動一二百下,每天不少於兩次,堅持一段時間即可生效。 9、滴香油治過敏性鼻炎 方法:滴香油。香油就是普通的食用香油,每天三到五次,每次五滴左右,滴入鼻內。 注意:鼻塞嚴重時不要滴,可變換一下體位,待鼻子通氣後再滴,滴前將鼻涕擤干凈。持之以恆,必定見效。制或焙制的方法,使絲瓜藤葯效得到充分發揮。

⑧ 艾灸常見的幾個部位是哪裡

艾灸常見的幾個部位如下:

1、身柱穴

三陰交屬足太陰脾經,位於小腿內側,內踝高點上3寸脛骨內後緣,三陰交是足三陰經(脾經、腎經、肝經)的交會穴,對肝、脾、腎三臟的疾病有防治作用。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艾灸穴點陣圖

⑨ 鼻炎艾灸那裡

通常鼻炎可以艾灸風池
太陽
迎香。不過鼻炎跟肺和腎也有關系,具體配穴還得根據你的身體情況的。高效率的艾灸是不會照病配穴的,一定是先辯證的。

⑩ 艾灸能治鼻炎么灸什麼穴位呢

基礎穴可以印堂穴、上星穴、迎香穴這3個穴位。還可以加灸辯證穴風池穴!具體位置自己網上查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