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松山湖莞中和莞中哪個值得去
摘要 松山湖大概4人一間宿舍,新校,環境非常好,住宿封閉式。
❷ 一些關於東莞市學校縮寫的全名【例如:莞中(莞城中學)】
全名:東莞市第一中學 東莞市石龍第二中學 東莞市石龍第三中學 東莞市光明中學 莞城中學
❸ 求分析東莞市莞中、一中、高級、松山湖、實驗。
建議你報一下莞中擇校。莞中是一所很優秀的學校,成為莞中學子是每個東莞人的願望。莞中的高一可以體現到現有教育體制下最好的素質教育。活動很多!對以後進社會有很大幫助。還有就是莞中最大的優點就是放學時間自由出入,給學生很大的空間。生活很方便。
一中早些年是人們的次選,但現在逐漸被高級超越(個人看法),社團活動相對較多。但學校給的活動時間不足。
高級近年上升勢頭較猛,但社團活動很少,學校管得很嚴,老師對活動不大支持,休息時間短,來自老師的壓力較大。
松山湖是莞中噶子校,山清水秀,環境好。生源也比較優越。師資條件一流。活動也比較多。
實驗相對較遜色,學校硬體設備叫落後,教室比較小,校區比較舊,升學率一般。
❹ 東莞中學(莞中)新宿舍投入使用了嗎給高三人群用還是怎麼樣
先給高三吧,暫時還沒定
然後飯堂真的很一般般,如果你是莞初的話,就可能需要一段時間適應
作息時間很好,莞中真的很松,所以需要自覺
軍訓在學校,不累
宿舍的東西都是自己帶就可以
學姐學長不錯的,想當時搬東西上宿舍是學長幫忙搬上去,八樓
總之,莞中很松,需要自覺,
如果你自覺可以學的很好,但如果你做不到就可能會比較差
特別注意的地方沒什麼?
你是新生對吧?
我今年升高二
❺ 東華中學和莞中中學誰較好點
東華中學的綜合實力要好一些,下面從多角度進行二者的對比和分析:
一、師資力量
1、東華中學:教職工741人,其中專任教師148人,均來自全國各地的教壇精英,他們都經過公開招聘,嚴格考核,擇優錄用,學歷達標率為100%,擁有一批國家級或省級的優秀教師、教學能手、學科帶頭人。
2、莞中中學:現有專任教師219人,其中高級職稱85人,中級職稱102人。有全國先進工作者1人,全國優秀教師3人。有省特級教師1人,省中小學教師工作室主持人1人,省優秀教師、優秀教育工作者14人。有東莞市名教師工作室主持人2人。
二、硬體設施
1、東華中學:辦公樓、教學樓、圖書館、藝術樓、科學實驗樓、教育資訊樓、學生公寓等主體建築新穎別致,富有現代氣息;塑膠運動場、室內體育館、游泳池等體育設施一應俱全。教育教學設備高起點、高標准配置,有一流的理、化、生實驗室,多媒體報告廳,數字化音樂室、美術室,現代化的演播廳。
2、莞中中學:有寬敞的運動生活區和幽靜的辦公教學區,學校建立了完善的智能化管理系統,包括電話通訊系統、物業管理服務系統、寬頻網路系統、多媒體教學系統等,實現了教學與辦公的現代化,為師生的工作學習提供了良好的條件。
三、辦學規模
1、東華中學:學校現有大約260個教學班,在校學生數接近18000人。
2、莞中中學:學校現有56個教學班,在校學生2712人。學校佔地面積約為100畝,現有建築面積70680平方米。
以上內容參考 網路——廣東省東莞中學(莞中)
以上內容參考 網路——東華初級中學
❻ 廣東省東莞中學的莞中史略
廣東省東莞中學創建於1902年(清光緒二十八年),由邑侯(霖按:古人稱縣令為邑侯)劉德恆(子占)先生所創辦,最初名為東莞縣學堂,所有學費,概由邑明倫堂支付,間亦有出於捐募者。協辦人則為邑人尹慶舉(翔墀)、張其淦(豫泉)、徐虁颺(莞珊)三先生。徐先生當時稱監督,另設校長二人,即以尹、張兩先生充之。監督住校任事,校長系名譽職。全校學生約百人,分甲乙兩班,多邑中世家子。校址原為考棚(前清童生考縣試場所)。今則全無當年跡象矣。後曾改名為東莞初級師范學堂、東莞中學堂、縣立東莞中學校,1950年改名為東莞中學至今。歷經幾代人堅持不懈地努力傳承與創新,東莞中學已經成為一所具有深厚歷史文化積淀的百年老校。一百年來,東莞中學為國家為社會造就了大批優秀之才,愛國將領蔣光鼐、學者容庚、工程院院士毛炳權和何鏡堂、新浪網首任總裁王志東等均曾在莞中就讀。 光緒二十八年,邑侯劉德恆先生創辦東莞縣學堂,徐虁颺先生充監督,尹、張兩先生充校長。
光緒三十二年(公元一九〇六年)改名東莞縣立初級師范學堂。當時功課,最重要者為國文一科。任教者多邑中知名之士。光緒三十四年(公元一九〇八年),第一屆畢業生計得十二名。旋改名東莞中學堂,學制分師范部及中學部。師范為五年制,中學為六年制,預科二年,本科四年。宣統三年六月,師范部結束,以後悉辦中學部。 民國元年十一月,學制改為四年,分春秋兩季始業。民國五年後,始悉改為秋季。當時功課紛繁,多至卅七、八小時;而英語一科,特別注重,每周約七、八小時;除普通科目外,尚有修身一科,多以五經為教材。
民國十年,黎越廷先生來長該校,提倡女權,主張男女同校,本邑女同胞得入該校肄業自此始。
民國十二年,盧頌芳先生再長該校,始推行新學制,初中肄業三年畢業。
民國十五年冬,校長袁昌善先生,以校舍湫隘,乃歸並右鄰寶安書院(霖按:《東莞寶安書院碑記》尚存,原立於 今東莞中學傳達室後壁處)另繪圖測,改建校舍,未完成而清黨事起(民國十六年),學校遂陷於紛亂狀態中,斷瓦頹垣,蓬蒿沒脛,無復學校形容。
民國十七年,羅汝榮先生繼長該校,增招高中師范班一班(唯畢業時,僅得學生十名),對校舍之增修,亦有所努力。當時邑明倫堂撥款九萬元補建校舍。後以經費支絀,無以為繼,僅完成現有之三舍土校舍三座,計教室十二間。
民國十八年校長羅宗偉先生頗有建設,然終以非邑人,未得竟其志而去。
民國十九年秋,葉校長國璋,增辦附設小學五六年級各一班,以為根本之圖。然因地方不敷,且格於功令,僅辦四 期而已。
民國二十年春,黎汝璇先生繼任校長,於秋增招鄉村師范班一班,後以本縣有簡易師范之設立,故僅辦一屆耳。是年冬十一月,黎校長去任,羅友蘧先生繼之。羅氏蒞任以來,對於圖書、儀器、班額校舍、校具之添置、增建,均不遺餘力。又得邑人徐賡陶先生捐贈大批圖書--《萬有文庫》、《四序叢刊》(霖按:序字誤,當作部)。故各種設備,至民國二十六年幾臻完善,而班額初中增至八班,高中增至三班,全校人數達六百餘人。 民國二十六年,七七事變後,盧彭鏗先生接任校長,所謂奉命於危難之間,救國與讀書,應付殊不易。是年秋,因校產收入增加,隧增招初中十班,高中三班,全校人數達七百餘。
民國二十七,雙十節過後,華南形勢,突告緊張,由是人心惶惶,不可終日,城中居民,紛紛逃避鄉村,十室九空,學校亦陷於停頓狀態。不久廣州竟告失守。莞邑以接近虎門,且為廣九路必經之地,亦不幸相繼淪於敵手。十數年慘淡經營之學校,頓成獸穴蛇窠,儀器圖書,以不能他遷故,悉遭摧殘劫掠,靡有孑遺。 莞城淪陷後,盧校長與同事十餘人,義不帝秦,輾轉逃亡,後達香港。鑒於在港莞邑學生失學者眾,遂謀復校。因邑明倫堂收入無著,不果。後幾經奔走,終得徐賡陶先生之鼎力,始於二十八年春,與石龍中學及私立明生中學合辦東莞縣臨時聯合中學。計辦高中一班,初中六班。經費為國幣一千五百元,校址借用香港知行中學、九龍德明中學教室,於夜間開課。設備簡陋,而生活辛苦,不難想像。
辦學以來,校舍屢更,如流浪之氓,棲無定所。後幾經撙節,始獲得固定校舍於九龍長沙灣道即後來私立明生中學校址。校址既定,邑中子弟來學者日眾,幾達三百人。
是年冬,旋奉令遷回內地辦理,故盧校長結束聯中一學年學業後,即遄返祖國,僕僕於平山、龍岡、平湖、清溪、官倉、石馬、塘廈、樟木頭之間,以求一安全地域為學生藏修之所。幾經波折,由合而分,終得常平屋廈鄉各紳耆熱心贊助,於二十九年春借用橋梓小學校舍,並四齣張羅校具、教具,招生復校。當時經費為國幣二千五百元。辦高中三班、初中六班,全校人數達三百八十二人。
復校以來,各淪陷區學生,紛紛復學,人數日增,教室漸感不敷使用,後由鄉長周校南及紳耆周允初、周崇謀等先生籌建兩座,復得李縣長鶴齡之捐助,增築大禮堂一座、教室一間,而岡梓周紹光先生及支隊長徐東來先生復捐贈台椅六十餘套,故難題迎刃而解,而收容學生數多至四百九十二人。
民國三十年,敵人登陸香港,該校經費來源遂告斷絕(至三十二年三月間,經費始繼續支發),以後幾年,賴以苟延殘喘,維持微命者,唯苦難相隨之同學輸收學米耳。
學校所在地接近寮步,而寮步常為敵騎常至之區,風聲鶴唳時感不安,又因常平接近廣九路,為游擊區最繁盛之地,且與我縣府所在地石馬距離不遠,故每年必有一度逃避敵人之騷擾,或一夕數驚,或黑夜登山,深更涉水,遭遇頗不平凡。但各同學尚能於四面楚歌中,次第完成其學業,未損毫發,誠邀天之倖也。
民國三十三年十一月十四日,敵人實行打通廣九路,常平遂非我有,該校幾年來艱苦經營之校具、教具,以無法遷移,大部又落人之手。但盧校長並不灰心,倘有寸土,仍可為學校恢復之地。所謂一旅可興夏也。
民國三十三年元旦日,盧校長與弟兄及同事多人,凌晨偷越鐵路,取道橋頭,上黎村,與當地人士商借新群小學校址繼續上課。黎村為邑東邊地,與惠陽、博羅交界,倘惠陽一失,則進退兩難。然東莞縣立中學,應教育東莞青年。倘他遷別縣,莞籍學生不能遠道相隨,有何意義?故無論若何艱險,學校應設縣地,以爭取邑中青年,免為敵偽奸利用。當時遠在後方邑中愛護學校人士,均主張學校遷河源,以為長治久安之計,對於盧校長之苦心,尚有未盡了解也。
在黎村辦理僅一年,計有高中三班,初中六班,人數初為二百九十五人,後增之三百八十二人。經費每月初為國幣二千五百元,後與東莞縣立石龍中學合辦,改名東莞縣立聯合中學,始增至四萬元。但以學校地處絕境,屹立防軍前線,杯弓蛇影,時或有之,然皆患難久經,怡然處之矣。
民國三十四年正月十四日上午六時,敵人悄然進占惠州,黎村遂如瓮中之鱉。學校對敵人此次企圖,早得情報,為應付萬一,不得不於三十三年十二月二十六日,宣布疏散,故各學生均得安然無恙遄返家園。
全縣既陷,遷校他縣力所不能,即能之,學生不能相隨,終屬徒然。且當時敵騎四齣擾掠,廣東各屬,幾無倖免,亦終無地可遷。後盧校長經多方考慮,又鑒於敵人已逢再衰三竭之境,卒從友人之勸告與贊助,將學校改名光中學塾,在附城博廈鄉借祠宇收容學生二百零七人。辦理當中,曾有無數謠言,多方恐嚇,然盧校長此時置身家性命於度外,不為所動也。
辦理僅一學期,屬子彈威力,終使暴日屈服,勝利屬於吾人矣。九月十四日,盧校長奉命接收苦別七年之母校,荒涼一片,迥異當年,收拾澄清,費時數日,於二十四日始能正式上課。每月經費為國幣五千三百四十五元,六十倍支發。當時班數高中五班,初中八班,學生六百一十一人。
三十五年秋,增招初中兩班。現當前計有高中五班,初中十班,人數共六百三十八人。經費每月為干谷二萬五千二百斤司碼。三十六年度擬增招初中二班,高中一班,以實現初中每級四班,高中每級二班之計劃。
總括復員以來,得邑明倫堂屢撥巨款修繕校舍,增置校具教具,規模漸具雛形。今後擬分兩期完成中等學校之完善設備。
東莞中學校史拾零
❼ 怎樣努力才考得上莞中
既然想拼,拿出毅力來,上學時每天把應該用的用上,提高效率,文科的東西多背,多積累;理科要善於精做題,舉一反三。至於補習,要是問題大部分自己能懂,就別補了,
❽ 東莞市高級中學和東莞市第一中學
我是高級的畢業生,高級中學跟一中實力差不多,莞中是肯定第一的了,第二名不是高級就是一中,差不多是輪著來的。要上哪所學校就看個人適合怎樣的學習環境了。高級的管理制度比一中嚴格,基本沒有什麼自由安排的時間的,從早上起床到晚上睡覺,都給學生安排好了哪個時間段該幹嘛,該復習哪科。對於沒什麼自製力跟學習自覺性的學生來說是最好的。根本不用擔心時間太多不知怎麼安排的問題。教學方面來說就是統一教學內容、教學進度的基礎上各科任老師自由發揮,幾乎每個星期都會開會討論本周該教什麼內容。這樣教出來的學生肯定沒有莞中那樣有個性的,就等於統一化生產。對於尖子生、聰明的學生來說就沒有太大的發揮餘地,是不太好的,而對一般的學生,尤其是基礎差的學生可以讓他們在三年內迅速提高成績,但也進不了尖子生的行列,就是說本科線較有保障。而一中沒有莞中自由,但也比高級自由多了,假期也比高級多。管理方面是不怎麼管學生的,等於高級跟莞中的中間地帶那樣,不會很放鬆,也不會是嚴格。我覺得適合那些有一定學習自主性、基礎較好的學生,當然,要看實際成績,這兩所學校能進哪件都比鎮區學校好。
一本的話,其實兩個學校差不了多少的,要上清華北大復旦這些,莞中更多,或者東華公辦班,高級跟一中的話,那些頂尖學校是出不了幾個的。一屆能出三五個復旦就很好了!除了莞中,四大校其他三間都是以本科率為目標的,是本科率!
ps:高級中學的管理制度是不會因為校長換人而改變的,這是高級的傳統。而且,建校以來都換了好幾個校長了,不見得有什麼變化,唯一的變化就是沒喲以前嚴格了,現在比之前的幾屆都輕松。
❾ 東莞中學與松山湖中學比,哪間好(高中)
論住宿環境、學校環境、學校設施和伙食來說當然新建的松山湖莞中的要好。但從師資和升學率、學風當然是東莞中學要好很多,畢竟松山湖的中學才剛辦不久,東莞中學是百年名校,是每個學生夢寐以求的學府,不過要去東莞中學的話成績要非常好,那裡招收的都是尖子生,如果是喜歡放鬆還有不喜歡死讀書的話我建議去松山湖吧
❿ 東莞全部高中排名
1、東莞市常平中學 1397 東莞市省級示範高中
2、東莞中學 1360 東莞市省級示範高中
3、東莞市厚街中學 1356 東莞市省級示範高中
4、東莞高級中學 1351 東莞市省級示範高中
5、東莞實驗中學 1335 東莞市省級示範高中
6東莞市第一中學 1249 東莞市省級示範高中
更多詳細的學校排名和簡介,可以參考:2019廣東省東莞市重點高中排名 東莞最好的高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