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動態圖片 » 高原之舟動態圖片
擴展閱讀
夜光燈圖片大全 2025-05-15 02:17:12
戀愛記的圖片日記在哪裡 2025-05-15 01:39:24
如何讓圖片更清晰手機 2025-05-15 01:39:23

高原之舟動態圖片

發布時間: 2022-04-08 04:07:39

㈠ 高原之舟全身寶,耐寒耐飢體質好(打一動物

「高原之舟」指的是氂牛。
氂牛生活在青藏高原3000米以上地區,體形防寒保暖,體軀緊湊,頸短耳小,皮厚表面積小;汗腺機能極不發達,被毛長度、細度不等且隨季節變化,體側及下部裙毛密而長,可禦寒防濕,適宜寒冷氣候。胸廓大,心胸發達,氣管粗短,紅細胞大,血紅蛋白含量高,呼吸、脈搏快,適應高原缺氧環境。食性廣、耐飢渴、耐粗放的飼養管理條件。
氂牛全身都是寶,藏族人民衣食住行燒耕都離不開它。人們喝氂牛奶,吃氂牛肉,燒氂牛糞。它的毛可做衣服或帳篷,皮是製革的好材料。它既可用於農耕,又可作高原運輸工具,為當地牧民提供奶、肉、毛、役力、燃料等生產生活必需品,是青藏高原牧民的重要生活和經濟來源,也是當地畜牧業經濟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畜種。

㈡ 「高原之舟」指什麼

「高原之舟」指的是氂牛。

在青藏高原人們經常可以看到一種奇特的牛,這就是被人們譽為「高原之舟」的氂牛。它體形雄壯,四肢短小,身披長毛,尾似馬,叫如豬,尤其是它的腹部和臀部,長有30~40厘米長的粗毛,宛如繫上了一條特製的「長毛圍裙」。

我國氂牛主要分布在西藏、甘肅、新疆、四川、雲南等省境內的岡底斯山、唐古拉山、昆侖山、天山、阿爾泰山、橫斷山以及岷山等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山草場上。分布的中心是喜馬拉雅山脈和青藏高原。

(2)高原之舟動態圖片擴展閱讀:

氂牛是我國青藏高原的特產,在青海的「氂牛溝」,聚集有許多野氂牛。它們夏季大多在海拔五六千米高的山頂荒涼地帶活動,冬季則下到海拔二三千米以下的草地雪原尋找食物。青海、西藏一帶的藏族牧民很早就懂得利用得天獨厚的畜力。

他們將野氂牛馴養成性情溫順、勤勞肯乾的夥伴,使其成為青藏高原上重要的運輸工具。現在,如果你上青藏高原去,仍能見到氂牛背負重物自如行走的身影。不論野氂牛,還是家氂牛,它們在青藏高原上都生活得自由自在。

它們能背負重物,翻山越嶺、爬坡攀岩,靈活得就像船兒在水中漂游一般,所以就有「高原之舟」之稱。

㈢ 什麼被人們稱為高原之舟。

體形雄壯,四肢短小,身披長毛,尾似馬,叫如豬,尤其是它的腹部和臀部,長有30~40厘米長的粗毛,宛如繫上了一條特製的「長毛圍裙」,這就是被人們譽為「高原之舟」的氂牛。

㈣ 西藏人稱為高原之舟的是

氂牛是西藏高山草原特有的牛種,主要分布在喜馬拉雅山脈和青藏高原。氂牛全身一般呈黑褐色,身體兩側和胸、腹、尾毛長而密,四肢短而粗健。氂牛生長在海拔3000米一5000米的高寒地區,能耐零下30℃一40℃的嚴寒,而爬上6400米處的冰川則是氂牛爬高的極限。氂牛是世界上生活在海拔最高處的哺乳動物。
氂牛全身都是寶。藏族人民衣食住行燒耕都離不開它。人們喝氂牛奶,吃氂牛肉,燒氂牛糞。它的毛可做衣服或帳篷,皮是製革的好材料。氂牛素有「高原之舟」之稱。它既可用於農耕,又可在高原作運輸工具。氂牛還有識途的本領,善走險路和沼澤地,並能避開陷阱擇路而行,可作旅遊者的前
導。野氂牛一年四季生活的地方不一樣,冬季聚集到湖濱平原,夏秋到高原的雪線附近交配繁殖。野氂牛性情兇猛,人們一般不敢輕易觸動它,觸怒了它會以10倍的牛勁瘋狂沖上來,有時還會把汽車撞翻。中國氂牛佔世界總數的85%,其中多數生長在西藏高原。

㈤ 被稱為"高原之舟"的是什麼動物

氂牛 在青藏高原人們經常可以看到一種奇特的牛,它體形雄壯,四肢短小,身披長毛,尾似馬,叫如豬,尤其是它的腹部和臀部,長有30~40厘米長的粗毛,宛如繫上了一條特製的「長毛圍裙」,這就是被人們譽為「高原之舟」的氂牛。 目前世界上有1300多萬頭氂牛,主要分布在中國、尼泊爾、阿富汗、蒙古、印度、不丹、巴基斯坦、錫金等亞洲國家境內。其中以我國的數量為最多。 我國氂牛主要分布在西藏、甘肅、新疆、四川、雲南等省境內的岡底斯山、唐古拉山、昆侖山、阿爾金山、天山、阿爾泰山、祁連山、巴顏喀拉山、橫斷山以及岷山等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山草場上。分布的中心是喜馬拉雅山脈和青藏高原。 野氂牛體形龐大,力大無比,兇猛異常。在西藏阿里東部改則縣有一段「無人區」,被稱為「野氂牛的王國」。每到冬季,數百成群的野氂牛聚集在湖濱平地,一起過冬。到了夏季,它們又遷到雪線附近適合牛犢生存的地方交配生息。野公氂牛的體重達1000多公斤,相當於4頭家氂牛的重量。據說,有一次一位駕駛員駕駛一輛解放牌汽車經過「野氂牛的王國」,一頭膽大好鬥的公氂牛直奔汽車而來,竟然把滿載貨物的汽車撞得七搖八晃,險些翻車。顯然,像這樣一種瘋狂的猛獸,要把它們馴化為溫順的家畜是不容易的。 然而,據一些史學家考證,早在殷、周之際,居住在我國西部邊疆的古羌人,就已把野氂牛馴養成為乳、肉、毛、役兼用的家畜了。考古發掘也證明,起碼在3000年以前,居住在今青海諾木洪地區的古羌人,就已成功地把性情兇猛的野氂牛馴化成家氂牛,並紡織出用氂牛毛作原料的毛布、毛繩、毛線、毛帶等,銷售到中原地區。 古羌人還對氂牛進行了雜交改良,讓氂牛與黃牛雜交,創造出了乳、肉、毛、役都優於氂牛的犏牛。這種牛不但性情溫順,產乳量很高,而且耕犁、馱運的能力也遠勝於氂牛,只是不能自己傳種。 氂牛是生長在高原上的一種特有牛種,是役、乳、肉、皮、毛兼用的家畜,經濟價值很高,又是藏族人民的主要運輸工具。 氂牛食性粗放,力氣大,善爬山,耐高寒。一頭用來馱運的氂牛,一般能負重40~50公斤,有的多達100公斤。每天行走20~25公里,不需休息。有時可以連續幾天不吃不喝,馱運如常。氂牛的腳趾有一塊堅韌的軟骨,在崎嶇不平的山道上行走自如。平時,馬跑得比氂牛快,但在海拔五六千米以上的高寒地區,由於空氣稀薄,馬反而跑不過氂牛。尤其在雪原中和冰河上,氂牛比馬行進穩當,老牧民翻越雪山或橫過冰河時,寧騎氂牛而不騎馬。在大雪封山的時候,藏族牧民往往讓氂牛先行,氂牛能用蹄子和嘴扒開積雪,開辟道路,而且氂牛識途,是牧民們可靠的向導。最有趣的是,氂牛過草地沼澤,可以像船一般地拖浮著身體,貼著沼澤表面慢慢吞吞地跨越過去;如果陷得深了,它會自動停止前進,另覓新途。正因為氂牛有這么多優點,所以藏族牧民親切地稱它為「諾爾」(寶貝之意)。 氂牛的食用價值較高。它的肌肉纖維比黃牛粗,但比黃牛肉香,含蛋白質高,脂肪少。每頭母氂牛的體重一般在200公斤左右,公氂牛重達250~300公斤,凈肉率超過40%。 氂牛奶的營養成分較高。同世界著名牛種荷蘭奶牛相比,氂牛奶產量雖不如荷蘭奶牛高,但奶汁比荷蘭牛奶濃,含脂量一般在7~8%,有的達到10%,比荷蘭牛奶幾乎高出一倍。而且,氂牛奶的蛋白質含量、發熱量也大於荷蘭牛奶。荷蘭牛奶每公斤發熱量600~700大卡,氂牛奶每公斤發熱量則高達1000大卡。 氂牛的皮、毛、絨是製革和毛製品的重要原料,尤其是氂牛絨,可以製成高級呢絨、毛毯等毛製品。名貴的「首相呢」,就是用氂牛絨和細羊毛混合紡織製成的。 由於自然環境等各種因素的限制,大部分氂牛至今仍處於原始牛種的狀態,生產性能低,生長遲緩,晚熟,而且繁殖力低,周轉慢,商品率不高。現在,國家正在組織大批科研人員研究氂牛的改良問題

㈥ 高原之舟的馴化

據一些史學家考證,早在殷、周之際,居住在我國西部邊疆的古羌人,就已把野氂牛馴養成為乳、肉、毛、役兼用的家畜了。考古發掘也證明,起碼在3000年以前,居住在今青海諾木洪地區的古羌人,就已成功地把性情兇猛的野氂牛馴化成家氂牛,並紡織出用氂牛毛作原料的毛布、毛繩、毛線、毛帶等,銷售到中原地區。
古羌人還對氂牛進行了雜交改良,讓氂牛與黃牛雜交,創造出了乳、肉、毛、役都優於氂牛的犏牛。這種牛不但性情溫順,產乳量很高,而且耕犁、馱運的能力也遠勝於氂牛,只是不能自己傳種。
由於自然環境等各種因素的限制,大部分氂牛至今仍處於原始牛種的狀態,生產性能低,生長遲緩,晚熟,而且繁殖力低,周轉慢,商品率不高。現在,國家正在組織大批科研人員研究氂牛的改良問題。

㈦ 有哪些被稱為「**之舟」的動物。比如:氂牛稱為「高原之舟」,駱駝稱為「沙漠之舟」,謝謝!

草原之舟—勒勒車
泥土之舟、城市之舟
氂牛也稱為雪山之舟

㈧ 高原之舟主要分布在什麼地區

讀圖分析可知,①為西北地區,②為青藏地區,③為南方地區,④為北方地區;
(1)氂牛被稱為「高原之舟」,主要分布在青藏地區.青藏地區海拔高,氣溫低,其主要自然特徵為高寒.
(2)駱駝被稱為「沙漠之舟」,主要生活在西北地區,該地區深居內陸,離海遠,降水稀少,其主要自然特徵為乾旱.西北地區被稱為「火洲」的盆地是吐魯番盆地.
故答案為:(1)②;高寒;(2)①;乾旱;吐魯番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