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動態圖片 » 到哪個山頭唱哪個歌圖片
擴展閱讀
手機批量去水印圖片軟體 2025-05-15 14:23:54
qq手機發送給電腦的圖片 2025-05-15 14:22:17
辛巴保安動態圖片 2025-05-15 14:20:44

到哪個山頭唱哪個歌圖片

發布時間: 2022-04-04 03:20:23

❶ 「到什麼山頭唱什麼歌」是什麼意思啊

到一個地方就要適應一個地方的習俗的意思

❷ 舉例說明什麼叫「到什麼山上唱什麼歌」

大概和「見什麼人說什麼話」差不多吧,個人理解,應該是「入鄉隨俗」的意思。
在不同的環境,結合當下遇到的人的喜好,做合乎該環境的事情。

不知道我把意思表達清楚了沒有- -|||

❸ 到什麼山唱什麼歌怎麼解釋啊

其實這是一種比喻。有移風隨俗的意思。走到哪裡講哪裡的話,來到哪個山唱哪山的歌,不然人們會排斥你,說你跟人不一樣,什麼事都難辦。

❹ 在什麼山頭唱什麼歌

其實,人生有哪些歌要唱呢。從出生到上學,從畢業到工作,從戀愛到婚姻,從二人世界到三口之家。每首歌都很動聽,我曾眷戀在每個階段的旋律當中,也曾迷茫,恐懼於自己該怎麼唱,唱什麼旋律。當然也曾嘲笑別人的山歌,或者羨慕於某些高人的高級歌曲當中。其實最早自己的歌是自己和家人譜寫,其中是出生名門,還是普通出生;父母是否和諧,長輩是否疼愛;可能都在懵懂之間讓我開始哼著稚嫩的旋律了。雖然歷經母女相依的二十幾年,我們的山頭很簡單,有時很快樂,有時也很悲傷。但是至今,我的主題曲依然是嚮往自由,相愛,和睦的旋律。現在我要和我老公給我們的寶寶築造自己的大山了,我希望能給他的是平和,堅實,生機勃勃的大山,讓她能在合適的年齡開始吟誦自己的歌謠。 在我經歷過得快29年的人生中,在前期我覺得自己挺早熟的,但是現在看來我真正理解人生卻是最近幾年結婚到懷孕這個階段。媽媽說的「」,通俗的說就是你有什麼樣的條件,就做什麼樣的事情,享受什麼樣的生活。與其羨慕別人的高山不如踏實的踩著自己的山頭。這么平實的道理,我懂得有點晚,其實我所擁有的,不論是物質還是精神都不差,就像我老媽在我小時候說的,比上不足,比下綽綽有餘。但是在精神上的患得患失,不踏實感讓我錯過了很多機會,也讓自己的生活越攪越糟。活在當下,心不舒服的時候起來做事情,身體不舒服的時候出去鍛煉,這些很簡單的道理,也許以後是我們教育小孩的了。 珍惜自己目所擁有的,並盡量讓它們發揮到最好,唱好自己山頭這首歌,就會很幸福了!

❺ 「到什麼山頭唱什麼歌」是什麼意思

靈活應付,隨機應變了

❻ 站在哪個山頭唱哪個歌什麼意思

指根據實際情況隨機應變。

文字為俗語「到哪個山頭唱哪個歌」,表示要靈活地採取與當時當地適應的方法或對策。例句:「到哪個山頭唱哪個歌,這兒是城市,和鄉村的規矩當然不一樣了,你那老腦筋,也該換換了。」

提示也作「到什麼山上唱什麼歌」「到哪座山裡唱哪個歌」等。

❼ 站什麼山頭唱什麼歌

根據你所站的山頭的大小和地理位置,以下歌曲僅供選擇
陝北民歌
西北風
風含情水含笑
山路十八彎

❽ 到什麼廟,燒什麼香;到什麼山,唱什麼歌

意思是辦事要見機行事,按照實際情況變化而做出相應的變化.

❾ 為什麼說「到什麼山唱什麼歌」

中國有句諺語:「到什麼山唱什麼歌,見什麼人說什麼話。」說話不看對象,常常讓別人無法理解自己的本意,從而在無形之中與別人拉開了相當的距離。反之,了解了對方的情況,並依據其情況,尋找與之相適應的話題和談話內容,雙方就會覺得談話比較投機,彼此在距離上也顯得比較親切。對方會覺得你是一個極具親和力的人,從而願意與你相處。

因此方圓說話要抓住以下幾點:

1.看對方的身份、地位說話

與上司說話,或是探討工作,我們應該盡量向上司多請教工作方法,多討教辦事經驗,他會覺得你尊重他,看得起他。所以,在工作中,在辦事過程中,即使你全都懂,也要裝出有不明白的地方,然後主動去問上司:「關於這事,我不太了解,應該如何辦?」或「這件事依我看來這樣做比較好,不知局長有何高見?」

上司一定會很高興地說:「嗯,就照這樣做!」或「這個地方你要稍微注意一下!」或「大體這樣就好了!」如此一來,我們不但會減少錯誤,上司也會感到自身的價值,而有了他的幫助和支持,後面的事情就好辦得多了。

2.針對對方的特點說話

和人交談時不僅要看對方的身份、地位,還要看對方的性格特點,針對他的不同特點,採取不同的說話方式,這樣才有利於解決問題。

中國春秋時期的縱橫家鬼穀子先生指出:「與智者言依於博,與博者言依於辯,與辯者言依於要,與貴者言依於勢,與富者言依於豪,與貧者言依於利,與卑者言依於謙,與勇者言依於敢,與愚者言依於銳。」意思是說:和聰明的人說話,須憑見聞廣博;與見聞廣博的人說話,須憑辨析能力;與地位高的人說話,態度要軒昂;與有錢的人說話,言辭要豪爽;與窮人說話,要動之以利;與地位低的人說話,要謙遜有禮;與勇敢的人說話,不要怯懦;與愚笨的人說話,可以鋒芒畢露。

3.摸准別人的心理說話

通過對手無意中顯示出來的態度及姿態,了解他的心理,有時能捕捉到比語言表露更真實、更微妙的思想。

東晉時代,有這樣一個小故事:

當時,貴族們喜歡品評人物,有人問大將軍桓溫:「你覺得某某人怎樣?」

桓溫剛要評論,又停下來看了看這個人,然後對他說:「你這個人喜歡傳閑話,還是不告訴你為好。」

中國民間有一句話叫「言多必失」。是說如果一個人總是滔滔不絕地講話,說的多了,話里就自然而然地會暴露出許多問題。而且,你的話多了,其中自然會涉及到其他人。

由於所處的環境不同,人的心理感受不同,而同一句話由於地點不同、語氣不同,所表達的情感也不盡相同,別人在傳話的過程中也難免會加入他個人的主觀理解,等到你談的內容被談話對象聽到時,可能已經大相徑庭,勢必造成誤解、隔閡,進而形成仇恨。另外,人處在不同的狀態下,講話時的心情不同,話的內容也會不同,心情愉快的時候,看事看人也許比較符合自己的心思,故而贊譽之言可能會多;有時心情不愉快,講起話來不免會憤世嫉俗,講出許多過頭的話,招來很多麻煩。

孔子曰:「不得其人而言,謂之失言。」對方倘不是相知較深的人,你就暢所欲言,以快一時,但對方的反應是如何呢?你說的話,是屬於你自己的事,對方願意聽么?彼此關系淺薄,你與之深談,顯出你沒有修養;你說的話,若是關於對方的,你不是他的諍友,不配與他深談,忠言逆耳,顯出你的冒昧;你說的話,是屬於國家的,對方的立場如何,你沒有明白,對方的主張如何,你也沒有明白。你只知高談闊論,孰不知輕言更易招憂呢!

話非其人不必說;非其時,雖得其人,也不必說;得其人,得其時,而非其地,仍是不必說。

❿ 到哪山頭唱哪山歌

入鄉隨俗,隨遇而安。有鑼打鑼,有鼓打鼓,啥得沒有就啃雞屁股。
適應環境的最佳辦法,就是變成環境,成為環境的一個元素,與環境成為一個整體。
適應環境能力最強的,據說是變色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