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求紅色背景的血腥圖片
不知道你要的是不是這種
是的話追發還有一些……
希望有用……
② 求一張大的純紅色背景圖!
你可以自己在Dreamweaver或者Photoshop裡面做自己想要的樣子。或者電腦上的畫圖工具也可以的。
③ 求紅色警戒整理過後的故事背景
這是紅2的
同志們,今天我們要創造歷史。我們將一起摧毀美國,摧毀他們的城市、他們的家庭、他們的夢想……和更多的東西。」——亞歷山大.洛馬諾夫(Alexander Romanov)
「總理先生,您究竟是什麼意思?」1971年早春,北美防空司令部(NORAD)向五角大樓報告說蘇聯的幾支護航艦隊突然掉頭向美國駛來。索恩.卡維利(Thorn Carville)將軍得到了這一報告並立即匯報了總統。米歇爾.杜根(Michael Dugan)總統與莫斯科通了電話,他和洛馬諾夫總理進行了一番關於這次入侵的爭論。雖然被威脅將受到全面的戰略核打擊,但是洛馬諾夫最後仍然警告說「總統先生,不要太確定了。」於是杜根總統下令攻擊,戰略核導彈已經准備就緒。與此同時在莫斯科,尤里(Yuri)命令他的精神部隊開始行動。精神電波干擾了總統與發射指揮官的聯絡,於是大部分戰略核導彈在發射井中炸成了一堆廢鐵。卡維利將軍現在唯一能做的就是召集整個美國的軍隊,抵禦蘇聯的進攻。
卡維利將軍是得克薩斯人,負責國土防禦。作為喬治.卡維利(George Carville)將軍的兒子,他的軍旅生涯被寄予了很高的期望。與他的副手波特(Porter)上校一樣,卡維利相信美軍能處理好任何情況。伊娃(Eva)中尉——他的通訊官、一位西點軍校的高材畢業生,幫助他向戰場上的士兵傳遞命令。譚雅(Tanya)依然是頂尖的特種部隊,當蘇軍開始入侵時,她正在曼哈頓進行綜合訓練。
領導入侵的蘇軍的是維拉迪摩(Vladimir)將軍。他的部隊正在向墨西哥和東海岸推進。佐菲亞(Zophia)中尉負責為進攻確定坐標。佐菲亞駐扎在莫斯科,參與過五十次成功的模擬戰役。西海岸的進攻部隊主要由尤里的精神部隊和一些蘇聯部隊組成。負責蘇軍與總理辦公室之間的軍事連線的是一名叫尤爾申科(Yershenko)的年輕軍官。在入侵的同時,洛馬諾夫還下令重建蘇聯空軍。米格戰機開始不斷地開下生產線。由於戰爭開始時能夠使用的米格戰機數量有限,因此能夠呼叫新造的米格戰機進行空襲往往被看作是一種殊榮。洛馬諾夫也下令重建蘇聯的特有科技:鐵幕裝置(Iron Curtain)。進行建造開發的蘇聯工程師們成功地重建並升級了整個系統,使它擁有了更大的作用半徑和更短的充電時間。
蘇軍開始的入侵是令人驚訝的。蘇軍和精神部隊一起,潮水般地涌進了舊金山(聖弗朗西斯科,San Francisco)。斯皮特納斯(俄羅斯特種部隊,Spetznaz)的英雄鮑里斯(即菁英戰斗兵)領導著一部分蘇軍進攻。帶著一把改造過的AKM自動步槍的鮑里斯以他的勇敢和在戰場上的冷靜著稱。在蘇軍入侵歐洲的戰斗中,關於他潛入盟軍基地召喚空軍支援的故事已經成為傳奇。鮑里斯天生對心靈控制免疫,但他對洛馬諾夫總理和祖國俄羅斯的忠誠是毫無疑問的。與他的朋友瘋狂伊文(Crazy Ivan)——一個炸葯專家一起,兩人攻無不克。蘇軍迅速地佔領了舊金山灣(聖弗朗西斯科灣,San Francisco Bay)。
在華盛頓,蘇聯的動員兵(Conscript)向五角大樓發起攻擊。同時,維拉迪摩的海軍艦隊與美國海軍在佛羅里達外海展開戰斗。巨大的基洛夫空艇(這種空艇在原先的和平條約中並未被禁止建造)向美國城市投下巨大的炸彈;蘇軍傘兵則肅清了關鍵區域。蘇聯海軍以堅定的決心攻擊了曼哈頓島並成功摧毀了自由女神像。以入侵者的姿態,洛馬諾夫向美國民眾廣播了一條消息:「我代表偉大的蘇聯向美國人民提出一個特殊的邀請。看看你們的自由女神吧,她現在就是你們面前的一片廢墟。只要一瞬間,你們曾經強大的美國也將步她的後塵。你們可以選擇,是繼續為你們的過去而悲哀,還是投降並且加入到我們偉大的蘇聯革命中來吧!」在洛馬諾夫講話的同時,譚雅集中了分散在紐約的美國大兵(GI),並在布雷德利要塞(Fort Bradley)集合以拖延蘇軍的進攻。
「現在我向你們請求支援。美利堅合眾國是洛馬諾夫的第一個目標。加入我們的戰斗,因為我們不是他的最終目標。」——杜根
歐洲盟軍的領導人對蘇軍在入侵中使用核武器感到震驚,於是同意與杜根總統會面。1971年冬天,歐洲盟軍的領導人與杜根總統會面,商討了與美國結盟和提供一個「急救包」計劃的問題。杜根總統很快同意並派遣譚雅深入波蘭去解除蘇聯的核威脅。在威脅解除後,盟軍完全獲得了新生。里昂將軍統率著歐洲的軍隊,卡維利將軍則負責指揮北美的軍隊。美國終於有了可以與龐大的蘇聯軍隊抗衡的力量。
愛因斯坦教授意識到盟軍再一次需要他的科技支持,於是開發出了光棱塔(Prism Tower)。開發光棱科技是為了抗衡蘇軍掌握的一直以來占優勢的磁爆科技。與磁爆線圈的那種復雜混亂的基本原理不同的是,光棱塔僅僅是簡單地將聚焦的光束射向它們的目標而已。
卡維利將軍感覺現在是反擊的時候了,於是下令奪回華盛頓。當盟軍攻入華盛頓時,蘇軍入侵的深度顯露出來:林肯紀念堂中的林肯頭像被換成了斯大林像;硫黃島勝利紀念碑上飄揚的是蘇聯國旗;由於反復爭奪五角大樓而造成的巨大破壞遍布整個城市。盡管遭到全副武裝的蘇軍士兵和恐怖機器人(Terror Drone)的頑強抵抗,盟軍還是肅清了五角大樓周圍的區域,並於1972年春奪回了白宮。法國工程師開始在海岸安裝巨炮(Grand Cannon)以擊退蘇軍的增援部隊。巨炮由馬其諾防線上的火炮部件組裝而成,能將威力巨大的炮彈射到很遠的地方。紐約被解放後,聯合國立即宣布支持盟軍的行動。
在莫斯科,一切就不是那麼好了。由於未能成功地部署心靈控制增幅器,洛馬諾夫下令要盡可能快的擊敗盟軍。維拉迪摩將軍被命令立即起航,去摧毀部署在珍珠港的美國海軍艦隊,以防止它們對蘇聯東海岸發動更多的進攻。雖然蘇軍一開始很快佔領了尼華島(Niihau Island,夏威夷群島中的一個),但美國的航空母艦和入侵者戰機(Harrier Aircraft)迅速進行了反擊,把蘇聯在那裡的基地夷為了平地。維拉迪摩的艦隊只得灰溜溜地逃回了美國。
與此同時,雖然精神部隊緩慢地被盟軍擊退並撤出了西海岸地區,但是他們還是成功地在聖路易斯(St.Louis)部署了一座心靈信標。聖路易斯位於美國中部,是一個重要的中轉中心,是盟軍收復南部各州的必經之路,戰略地位十分重要。譚雅和她的小分隊被派出,執行摧毀心靈信標的任務。在那裡譚雅發現,那些天生對心靈控制免疫的市民們正遭到一隊伊拉克輻射工兵(Desolator)的屠殺。在幾乎屈服於心靈信標的力量時,譚雅摧毀了它,解放了城市。之後,譚雅參加了特別訓練,使自己能對心靈控制免疫,因為「對於一個士兵來說,失去他的思想,是最糟糕的事」。
蘇聯軍隊全面地向墨西哥撤退。在尤卡坦半島(Yucatan Peninsula),蘇聯的科學家正在研究愛因斯坦教授的光棱科技。由於蘇聯科學家可能將光棱科技和磁爆科技結合,研製出更強力的武器,憤怒的卡維利將軍派出海豹部隊摧毀了所有與實驗有關的東西。
由於懼怕愛因斯坦教授和上次一樣向盟軍提供優勢科技,洛馬諾夫最終命令他的歐洲軍團發動大規模進攻,目標是俘虜愛因斯坦教授。雖然有人建議愛因斯坦教授離開他在黑森林(Black Forest)的家鄉,但是愛因斯坦教授仍然堅持要呆在那裡。於是盟軍在他的實驗室附近迅速地建立起了一條防線。蘇軍以新服役的天啟坦克(Apocalypse Tank)打頭陣向德國進發,這種巨大的坦克由烏拉爾山脈中的蘇聯作戰實驗室中的科技人員開發出來,擁有雙聯裝炮塔。盟軍將偽裝成樹木的幻影坦克(Mirage Tank)部署在叢林中伏擊蘇軍,大大延緩了蘇軍的進攻。突破了優勢數量盟軍的防禦來到愛因斯坦教授實驗室附近的蘇軍最終被那裡的守軍擊退。這樣,愛因斯坦教授就獲得了足夠的時間來完善他的超時空傳送科技(Chronosphere technology)。改進後的超時空傳送儀比原來的充電時間更短、每次的傳送量更大,而且消除了困擾原來型號已久的很多問題。
與此同時,在華盛頓,卡維利將軍在准備與盟軍主要顧問商討最終向莫斯科進攻的方案前遭到暗殺。盡管如此,由此造成的權力真空也並未對盟軍的會談產生多大的影響。會議得出的方案是,放棄傳統的大部隊地面推進的方式,用超時空傳送儀使部隊繞過蘇軍防線直接進攻莫斯科。最優的發起進攻的地點是佛羅里達。不過存在的問題是,蘇軍在臨近的古巴部署了數枚戰略核導彈。
盟軍攻擊墨西哥,長驅直入,摧毀了戰爭前蘇聯建立在那裡的所有軍事基地。曾經協助蘇軍作戰的精神部隊突然消失得無影無蹤,只留下蘇軍孤軍負隅頑抗。
尤里意識到蘇聯已經無法取勝,於是悄悄地離開了莫斯科。只有一個小隊的精神部隊留在莫斯科協助防禦。這些人都完全效忠於祖國俄羅斯,這也製造了尤里仍然在支持洛馬諾夫總理的假相。當然,對於盟軍計劃的進攻,洛馬諾夫也准備好了一座完好無損的鐵幕裝置和大量的戰術核導彈來進行抵抗。
1972年夏,美國海軍對古巴發動了猛烈的進攻。盡管遇到了蘇軍巨型烏賊(Mindcontrolled Squid)的阻撓,但美國還是成功地封鎖了古巴。在盟軍部署准備超時空進攻的部隊時,洛馬諾夫下令發射部署在古巴的戰略核導彈。但是美國艦隊很快摧毀了核彈發射井,而且所有超時空進攻的准備都已就緒。
7月4日,盟軍從蘇軍手中收復並佔領了墨西哥。盡管已經全力反擊盟軍的進攻,但鮑里斯和其餘的蘇軍士兵還是不得不撤離,並試圖與維拉迪摩的艦隊會合,但艦隊根本沒有前來支援墨西哥。與此同時,美國將它的大部分部隊部署在了佛羅里達,准備對莫斯科發動最後一擊。為了避免消耗一兵一卒,杜根總統選擇了封鎖古巴而不是拿下它。
在卡維利將軍的葬禮之後,杜根總統下令對莫斯科的總攻開始。盟軍首先攻擊了城外的一個戰俘營,在冰雪覆蓋的莫斯科站住了腳。頂著蘇軍猛烈的反撲,盟軍迅速在戰俘營部署好了部隊。愛因斯坦教授和其他科學家一起部署了天氣控制機(Weather Control Device),以抗衡蘇軍的核彈發射井。天氣控制機能短時間內在一片地區製造猛烈的閃電風暴。光棱坦克(Prism Tank)以遠程光束攻擊核彈發射井,盟軍的戰機則對蘇軍坦克群展開不間斷的空襲。在先進的光棱坦克面前,老舊的磁能坦克(Tesla Tank)完全不是對手。最艱難的戰斗發生在殲滅洛馬諾夫的黑色精英衛隊時。裝備有可以將任何物體從歷史上抹去的武器的超時空軍團兵(Chronolegionnaire)們承擔了這項任務。當防守部隊被最終殲滅時,譚雅和她的攻擊小隊通過超時空傳送到達了克里姆林宮。1972年7月31日,譚雅和她的小隊進入克里姆林宮搜索洛馬諾夫。在洛馬諾夫的辦公室,他們發現尤爾申科正無助地試圖喬裝打扮成洛馬諾夫。把他修理一番後,譚雅搜索了整個屋子,最終發現了在桌子底下縮成一團的洛馬諾夫。
抓住洛馬諾夫之後,盟軍在倫敦迫使他簽訂了和平條約。在找到更合適的地方之前,洛馬諾夫被囚禁在倫敦塔中。膽小鬼尤爾申科招認了他所知道的一切以求從輕處罰。在發表勝利演說後不久,杜根總統發布了9A66號行政令。愛因斯坦教授被委託研究精神部隊的科技並協助抓捕尤里。譚雅和伊娃中尉也被派往舊金山執行這一任務。因為舊金山是戰爭中精神部隊的第一個目標。
大量的盟軍佔領著莫斯科。維拉迪摩的艦隊的殘部被下令駛往舊金山向盟軍投降,全世界的蘇軍被要求放下武器,停止抵抗。
④ 跪求這張紅色背景的圖……
這是以saber為原型畫得 去找找看她的其他圖片 應該能找到
⑤ 我要個純紅色的背景圖片,圖片里什麼都沒有,全紅色
自己做,畫圖程序,畫圖背景選紅色,然後圖象菜單選清除圖像,屬性設訂為你的解析度,在文件菜單-設為背景就行了
⑥ 紅色小故事50字內帶圖片急!!!
「視死如歸本革命軍人應有精神;寧死不屈乃燕趙英雄光榮傳統。」這是當年晉察冀軍區司令員聶榮臻為狼牙山五壯士紀念塔題的詞。抗戰時期,晉察冀軍區一分區一團七連六班戰士班長馬寶玉、副班長葛振林、戰士宋學義、胡德林、胡福才這五位英雄,為掩護群眾和主力撤退,毅然決然地把敵人引上了狼牙山棋盤陀峰頂絕路,子彈打光,就用石頭拚命的砸下去,最後,這五位英雄在班長馬寶玉的帶領下縱身跳下了萬丈懸崖,用生命和鮮血譜寫出一首氣吞山河的壯麗詩篇。
⑦ 快手上的民間故事背景動態圖片怎麼弄的
一般是將外部的動態圖片直接導入
動態圖片可以下載,也可以直接製作,
然後導入到裡面就可以了。
⑧ 誰有紅色背景的漫畫圖片像這種的。
親,求採納
⑨ 求一張圖片 紅色背景
這個可以么?
⑩ 適合講革命故事的背景音樂
適合講革命故事的背景音樂有《十送紅軍》、《 紅旗飄飄》、《 走進新時代》、《東方紅》、《三大紀律八項注意》、《 松花江上》 。
《十送紅軍》
作者:張岳
歌詞:
一送(里格)紅軍,(介支個)下了山,秋雨(里格)綿綿,(介支個)秋風寒,
樹樹(里格)梧桐,葉落盡,愁緒(里格)萬千,壓在心間,
問一聲親人,紅軍啊,幾時(里格)人馬,(介支個)再回山,
兩送(里格)紅軍,(介支個)到麥田,麥地(里格)熟了,(介支個)要遠行,
送我兒郎(介支個)去參軍,千難萬險不忘本,平平安安報佳音,
親人啊,待到春時,(介支個)望家看,
三送(里格)紅軍,(介支個)到拿山,山上(里格)包穀,(介支個)金燦燦,
包穀種子(介支個)紅軍種,包穀棒棒,咱們窮人搬,
緊緊拉住紅軍手,紅軍啊,灑下的種子,(介支個)紅了天,
四送(里格)紅軍(介支個)月光寒,十里(里格)泥濘(介支個)不嫌遠,
秋涼(里格)別忘添衣衫,相見(里格)難哪別亦難,
捧一把山裡土,紅軍啊! 親人(里格)一去(介支個)莫走遠,
五送(里格)紅軍,(介支個)五斗江,江上(里格)船兒,(介支個)穿梭忙,
千軍萬馬(介支個)江畔站,四方百姓淚汪汪,恩情似海不能忘,
紅軍啊,革命成功,(介支個)早歸鄉,
六送(里格)紅軍(介支個)過了坡,鴻雁(里格)陣陣(介支個)空中過,
鴻雁(里格)能夠捎書信,鴻雁(里格)飛到天涯海角,
千言萬語囑咐紅軍啊! 捎信(里格)多把(介支個)革命說,
七送(里格)紅軍(介支個)七里灣,灣里(里格)秋高(介支個)片片田,
涼風(里格)陣陣稻穀香,新米(里格)來,人走遠,
魚水情,誼難分,紅軍啊,幾時(里格)盼望(介支個)把圓團,
八送(里格)紅軍,(介支個)八角山, 山下(里格)路上,(介支個)酒一碗,
心兒牽牽(介支個)窮人盼,草鞋雙雙,莫把腳磨穿,
祝願親人打勝仗,紅軍啊,播下的糧種,(介支個)等君還,
九送紅軍,上大道,鑼兒無聲鼓不敲,鼓不敲,
雙雙(里格)拉著長繭的手,心象(里格)黃蓮,臉在笑,
血肉之情怎能忘,紅軍啊,盼望(里格)早日,(介支個)傳捷報,
十送(里格)紅軍,(介支個)望月亭,望月(里格)亭上,(介支個)搭高台,
台高(里格)十丈,白玉柱,雕龍(里格)畫鳳,放呀放光彩,
朝也盼來晚也想,紅軍啊,這台(里格)名叫(介支個)望紅台。
(10)紅色故事背景動態圖片擴展閱讀;
《十送紅軍》創作背景;
歌曲十送紅軍作為電視連續劇《長征》插曲、片尾曲,其悠揚而凄婉的歌聲,給人們留下難忘的印象。但直到2001年7月3日,劇中才恢復了歌曲作者朱正本的署名。
此歌很容易被認為是一首江西革命民歌,而事實上它卻是一首編創歌曲。在《長征》播出後,作者朱正本向媒體介紹了《十送紅軍》的創作經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