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動態圖片 » 側手翻的動態圖片
擴展閱讀
一千米等於多少平方圖片 2025-05-18 04:16:28
能在圖片上寫上字的軟體 2025-05-18 04:10:35

側手翻的動態圖片

發布時間: 2022-03-12 07:01:42

❶ 舞龍的哪個部位最難

第十四條 舞龍動作的分類和難度
舞龍動作按它的動作形態特徵可分類為:
一、8字舞龍動作;
一、游龍動作
三、穿騰動作
四、翻滾動作
五、組圖造型動作。
按動作技術易難分為:A級難度動作、B級難度動作、C級難度動作;
A級難度動作:是指舞龍的基本動作和技術較為簡單的舞龍技巧動作;
B級難度動作:是指在舞龍基本動作上有所發展、有所提高,具有一定難度,必須經過嚴格的訓練才能完成的舞龍技巧動作;
C級難度動作:是指必須具備較高的身體專項素質和專項技能才能完成的高難度舞龍技巧動作,高難度的舞龍組合動作,並有較高的鍛煉價值和審美價值。
第十五條舞龍動作的難度分值
一、A級難度動作,每個動作分值為0.1分
二、B級難度動作,每個動作分值為0.3分
三、C級難度動作,每個動作分值為0.5分
第十六條舞龍創新難度動作
一、創編原則:必須符合舞龍運動的本質屬性和運動規律;必須是具備一定專項素質、專項技能才能完成的舞龍動作,必須是正式比賽中從未出現過的動作。
二、申報程序
1、填寫創新動作難度申報表;
規范動作名稱,並標明類別;
用錄像形式形象地說明創新難度動作,也可用照片、畫稿等技術圖解以及精煉文字形象地說明(達不到上述要求者,不予受理);
申報難度等級
2、在規定時間內遞交國際龍獅總會技術委員會(或比賽裁判委員會)。
3、國際龍獅總會技術委員會(或比賽裁判委員會)依據舞龍動作創編原則,對創新難度動作進行技術鑒別、定級,並將鑒定結果及時通知申報單位及有關部門。
第十七條 舞龍動作規格、分類、難度定級
一、8字舞龍動作
運動員將龍體在人左右兩側交替作8字形環繞的舞龍動作,可快可慢,可原地,可行進,也可利用人體組成多種姿態,多種方法作8字形狀舞動。
要求:龍體運動軌跡要圓順,人體造型姿態要優美,快舞龍要突出速度、力量;每個動作左右舞龍各不少於4次;單側舞龍每個動作上下各不少於6次。
A級難度動作:
1.原地8字舞龍
2.行進8字舞龍
3.單跪舞龍
4.套頭舞龍
5.擱腳舞龍
6.扯旗舞龍
7.靠背舞龍
8.橫移(跳)步舞龍
9.起伏8字舞龍
B級難度動作:
1.原地快速8字舞龍
2.行進快速8字舞龍
3.跪步行進快舞龍
4.抱腰舞龍
5.繞身舞龍
6.雙人換位舞龍
7.快舞龍磨轉
8.連續拋接龍頭橫移(跑)步舞龍
C級難度動作
1.跳龍接一蹲一躺快舞龍
2.跳龍接搖船快舞龍
3.跳龍接直躺快舞龍
4.依次滾翻接單跪快舞龍
5.掛腰舞龍(兩人一組)
6.K式舞龍(3人一組)
7.站腿舞龍(兩人一組)
8.雙桿舞龍(一人持兩桿)
二、游龍動作
運動員較大幅度奔跑遊走,通過龍體快慢有致、高低、左右的起伏進行,展現婉轉迴旋,左右盤翻,屈伸綿延等龍的動態特徵。
要求:龍體循著圓、曲、弧線的規律運動,運動員協調地隨龍體的起伏行進。
A級難度動作
1直線行進.
2.曲線行進
3.走(跑)圓場
4.滑步行進
5.起伏行進
6.單側起伏小圓場
7.矮步跑圓場
8.直線(曲線、圓場)行進越障礙
B級難度動作
1.快速曲線起伏行進
2.快速順逆連續跑圓場
3.快速矮步跑圓場越障礙
4.快速跑斜圓場
5.騎肩雙桿起伏行進
C級難度動作
1.龍頭站肩平盤起伏(二周以上)
2.直線後倒、鯉魚打挺接擎龍行進
三、穿騰動作
龍體運動路線呈縱橫交叉形式,龍珠、龍頭、龍節依次在龍身下穿過,稱「穿越」;龍珠、龍頭、龍節依次在龍身上越過稱「騰越」。
要求:穿越和騰越時,龍形保持飽滿,速度均勻,運動軌跡流暢,穿騰動作輕松利索,不碰踩龍體、不拖地,不停頓。
A級難度動作
1.穿龍尾
2.越龍尾
3.首尾穿(越)肚
B級難度動作
1.龍穿身
2.龍脫衣
3.龍戲尾
4.連續騰越行進
5.騰身穿尾
6.穿尾越龍身
7.卧龍飛騰
8.穿八五節
9.首(尾)穿花纏身行進
C級難度動作
1.快速連續穿越行進(3次以上)
2.連續穿越騰越行進(4次以上)
四、翻滾動作
龍體呈立圓或斜圓運動,展現龍的騰躍、纏絞的動勢。龍體作立圓或斜圓狀連續運動,當龍身運動到舞龍者腳下時,舞龍者迅速向上騰起依次跳過龍身,稱「跳龍動作」;龍體同時或依次作360°翻轉,運動員利用滾翻,手翻等方法越過龍身,稱「翻滾動作」。
要求:滾翻動作必須在不影響龍體運動速度、幅度、美感的前提下完成,難度較大,技術要求也高,龍體運動員軌跡要流暢,龍形要圓順,運用技巧動作要准確規范。
A級難度動作
1.龍翻身
B級難度動作
1.快速逆(順)向跳龍行進(2次以上)
2.連續游龍跳龍(2次以上)
3.大立圓螺旋行進(3次以上)
C級難度動作
1.快速連續斜盤跳龍(3次以上)
2.快速連續螺旋跳龍(4次以上)
3.快速連續螺旋跳龍磨轉(6次以上)
4.快速左右螺旋跳龍(左右各3次以上)
5.快速連續磨盤跳龍(3次以上)
五、組圖造型動作
龍體在運動中組成活動的圖案和相對靜止的造型。
要求:活動圖案構圖清晰;靜止造型形象逼真,以形傳神,以形傳意,龍珠配合協調,組圖造型連接、解脫要緊湊、利索。
A級難度動作
1.龍門造型
2.塔盤造型
3.尾盤造型
4.曲線造型
5.龍出宮造型
6.蝴蝶盤花造型
7.組字造型
8.龍頭造型
9.螺絲結頂造型
10.卧(垛)龍造型
B級難度動作
1.上肩高塔造型自轉一周
2.龍尾高翹尋珠、追珠
3.首尾盤柱
4.龍翻身接滾翻成造型
5.單臂側手翻接滾翻成造型
C級難度動作
1.大橫8字花慢行時(成型4次以上)
2.坐肩後仰成平盤起伏旋轉(一周以上)

❷ 如果你是中小學體育教師,你認為應該如何在體操教學中更好地培養學生的體育與

摘要 體育課程蘊含著豐富的思政元素,體育教師應深入挖掘,在已有思政元素的基礎上,結合我國高校思政教育的主旋律進一步拓展和開發。體育教材和課程內容應更多地體現時代性,上課的過程中應注重主流價值觀引領。體育教師自身應當具有堅定的政治意識與正確的政治立場,承擔起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時代重任。在進行體育課課程思政教學的時,思政教學必須和體育課程深度有機融合同時同向進行,不能在體育課程中專門安排出一定的課時講授思政內容。要避免將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生硬地注入體育課程,兩者應有機融合、協調發展。國情教育和主流價值熏陶,是兩個最基本的教育出發點。體育教師要科學合理地運用各思政元素,用啟發和引導的教學方式,循序漸進、由近及遠、由表及裡,把家國情懷自然地滲入體育課程教學的每一個方面,達到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教學效果。

❸ 李小冉在《王牌對王牌》中側手翻好優雅,這一幕有多仙

這一幕非常的仙。

我個人的看法

如果單純從李小冉的職業生涯來看,她確實是一位成功的女性。李小冉雖然出道24年,拍攝的成名作數量不多,但演技可圈可點,甚至每一步都堪稱經典。無論是導演還是很多知名影評人,都很難找出李小冉演技方面的問題。雖然現在的娛樂圈真的很少有像李小冉這樣的女明星,但她已經設法讓粉絲關注她的能力而不是她的身材,這對她來說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情,也是對她能力的認可。雖然李小冉的身材很好,但在日常生活中穿衣化妝都很大方得體,有成熟女性的優雅魅力,這也是我最欣賞她的一點。

(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系作者刪除)

❹ 孩子幾歲可以學舞蹈

《寶寶學舞蹈課程》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https://pan..com/s/1wssB3fhuzql4rU5yxNBz5Q

提取碼:t2pq

簡介:舞蹈,藝術的一種。人體本身是它的物質載體。是以經過提煉、組織、美化了的人體動作,為主要藝術表現手段。舞蹈是一種空間性、時間性、綜合性的動態造型藝術。

❺ 舞龍有哪些基本動作和難度

舞龍技術要素中有形(姿勢)、技(配合)、法(方法)、情(神韻)四大要素。其中,「形」包含圓、連、順、靈四種形態。

「技」指人與龍體、龍珠與龍體、音樂與龍體的配合;「法」包含舞法、步法、握法、鼓樂法;「情」指人、龍之間情感的表達,即舞龍時表現出的喜怒哀樂等情感。

(5)側手翻的動態圖片擴展閱讀

龍珠為球形,球體直徑為0.33-0.35m,桿高(含珠)不低於1.7m。龍頭重量不得小於3kg,龍頭外形寬不小於0.36m,高不小於0.6m,長不小於0.9m,桿高不低於1.25m,龍頭(含桿高)不低於1.85m。[2]

舞龍比賽通常以九節布龍參賽,龍身為封閉式圓筒形,直徑為0.33-0.35m,全長不小於18m,龍身桿高(含龍身直徑)不小於1.6m,兩桿之間距離大致相等。

❻ 「horse」是什麼意思

意思:

n.馬;vt.為…備馬;vi.欲交配,,用於母馬adj.馬的;

❼ 有種「發育過猛」叫田亮女兒,12歲身材惹眼,有多漂亮呢

天賦和能力兼備的奧運冠軍田亮,一直是許多人中心的擇偶標准,他一家四口也是成了大家羨慕的幸福家庭。2013年,田亮讓自己的女兒森碟在《爸爸去哪兒》這檔綜藝節目中亮相後,大家開始更加關注這個可愛小女孩了。

不知不覺,距離《爸爸去哪兒》第一季過去了8年時間,森碟也從垂髫之年步入金釵之年,出落成一個元氣少女。田亮在微博上曬出一組森碟和澳洲傳奇巨星休伊特大師練習打網球的照片,她超級優美的手臂線條,立馬拿下熱搜第一。

讓孩子明白一點:小時候不吃學習的苦,長大就要吃生活的苦。孩子成長過程和小樹成長的過程一樣,很漫長,但是每一個階段都很要,尤其是小時候,因為小樹還是幼苗時,正是需要「扶正」的關鍵期。幼苗時就長:「歪」了,長大了再調正就難了。所以孩子小時候家長應付出更多的耐心以及愛心,做好他們的監護人,同時也做好他們的朋友,分享生活,感受生活,和他們一起成長。

❽ 教學能手比賽中課外活動如何組織

10月8日——12日,我有幸參加了山東省第六批初中體育教學能手大賽,這次比賽全省共有19位初中體育教師參加,可以說這是我平生第一次參加這么高級別的比賽,能走出去親身體驗一下課改氛圍,真有許多「百聞不如一見」之感嘆,收獲頗多。今天我想與大家談談參與這次活動的一點心得,希望能對今後有意參加此類比賽的各位老師有所幫助,也盼望能夠通過交流對每個老師都有所促進。下面我將比賽後的心得和體會總結如下:
去參賽之前,我就知道,所有選手均是經過各地市選拔出來的精兵強將,大多年輕、有活力,而且不少是教壇的風雲人物,有的在全國參加過比賽,有的在省級以上成功地上過公開課,真是高手如雲啊。相比之下,我顯得業績小了些,經驗明顯不足,不由覺得沒了底氣。但轉念想,一切重在參與,重在過程,只要以一顆平常心去認真對待,就能享受到參與過程而帶來的快樂及收獲,這也是一種滿足、一種積極向上的態度。也許這次的失敗正是你下一個成功的起點,所以結果並不是最重要的。如此一想,也就坦然了,我默默安慰與勉勵自己 「盡志而無悔」。
一、首先我談談我參賽的比賽流程及感受:講課比賽:採用了比較正規的參賽流程,即:比賽提前一天抽順序,一共比賽三天,第一天是7個人,第二和第三天各6個人,如果你抽到的是1——7號的,那就接下來抽要上課的內容,如果不是這個范圍,那就順延一天,我有幸能夠抽到了13號,第二天下午的最後一節課,抽簽的內容是我最不熟悉的教材—側手翻。上課的班級保密,陌生的班級,陌生的教材,這對我來說是不小的壓力,可是有壓力才有動力,才會有進步。
教研員張培欣老師非常冷靜幫我理順教材,看看怎樣從第一節課找這個切入點,他的淡定從容讓我放鬆下心情,跟著他的設計一步步往下順,一直研討到半夜12點半,才拿出一堂設計好的完整的側手翻課。第二天早晨我們又來到了濰坊市廣文中學看場地,了解學生的力量、掌握情況。結果通過了解,現場模仿演示,學生對這個教材是心懷恐懼,不敢做,不敢嘗試。這讓我本來放鬆的心情又提到嗓子眼,學生有恐懼心理,上肢力量很差,第一節課怎麼能夠讓學生敢於撐地,敢於擺腿,克服恐懼心理就成了這節課所要解決的重難點,這樣就把昨天晚上我們研討的設計全盤否定,我們積極地在現場探討、嘗試,尋找一些練習手段,腦子大體有了對這節課實施的重新認識,顧不上聽其他地市的課了,我們回到賓館就又進行了新的一輪的研究,明確了這節課的設計思路,張老師讓我獨自整理教案,寫本堂課的教學設計,學情分析,讓我對上這節側手翻的課盡快做到熟悉流程,他則帶著26中的李剛老師、24中的宋俊老師出去幫我買要上課的物品,我校的張義騰老師陪著我,在我初步寫完教案後,幫我設計上課的側手翻圖片,這極大地感動了我,有這么好的教研員、老師,如果這節課上不好,我都不會原諒自己,這是我真實的想法。我再次對上好這節課有了一定的信心。
第二天的下午,課前10分鍾見到初二三班的學生,按照重新設計的教案,帶著市教研員孫楠嶺老師和區教研員張培欣老師、我校的領導,還有李剛、宋俊、張義騰幾個小弟、所有其他地市的教研員和選手對我的鼓勵和關注,我很流暢地上完了這節課,隨著課的結束,心情一下子放鬆了很多。
通過課後其他地市聽課老師們的交流,他們都充分肯定了我的這一節課,都由衷地說能夠把側手翻的課上成這樣,由易到難,層層鋪墊,順利達到了教學目標,已經不容易了。但是通過再次張老師對我這節課的點評,我也再仔細回味一下,也存在著很多不足。比如說沒有及時觀察到這個全場的學生,沒有讓骨幹學生展示一下,對技能掌握比較差得學生關注度不夠等等,讓我感受到教師的教學要注意細節,忽視「細節」,則可能導致「失敗」。俗話說,聚沙成塔,匯流成河。想要上一節好課,真正讓我深深體會到了「台上一分鍾,台下十年功」的含義。
二、參加這次比賽,我認為大賽有以下幾個優點:
1、各學校領導高度重視。很多學校領導對此次活動高度重視,並親自參加聽課活動。來助威來鼓舞士氣。講課水平較高。教學方法不一,大部分的課堂都體現了新課標的理念。
2、參賽教師均備課充分,熟練掌握了授課的基本過程,設備操作熟練,語言表達能力強。特別是形式多樣的分組教學是本次活動的最大亮點。
3、運用多種多樣化的教具作為實施本堂課的輔助手段,使課堂直觀化、形象化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把抽象與實在,課堂與課外聯系起來。本次比賽教案、教具全部都是自行設計製作的,無論從講課內容、選材上都體現「教具」的輔助功能,有現場大量的圖片資料等等,資源非常豐富。教學設計有課改新理念:突出學生主體,教學過程分析較細致,寓教以細微之處,寓教於問題啟發之中,寓教於快樂之中。
4、對教師人格魅力有所領悟。參加這次比賽,我有幸認識了不少優秀同仁,在他們舉手投足間我感受到他們風情幽默、激情上進。比如給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位淄博的女體育老師,她選擇的是健美操,她編的操很有創意,給人耳目一新之,。尤其是她的聲音抑揚頓挫,感情豐富,語言具有感染力,上課時口齒清晰,條理分明,很有水準。這種語言,學生喜歡,有親和力。這一優點,也許是我最想改進最想突破的弱點。坐在台下,我無不為參賽的老師們的閃光點暗暗叫好。教學是一門藝術,它不僅需要精湛的教學技藝,它更需要激情與活力。試想一位死氣沉沉、沒有活力、沒有激情的老師在課堂上怎麼可能用自身的魅力來激發學生學習的激情,活躍課堂的氣氛,點燃學生思維的火花呢?我們經常會有這樣的體會:今天教師自己的狀態良好,進入操場會容光煥發,思維敏捷,進而會帶動學生的學習狀態,會營造出一種和諧溫馨的學習氛圍,學生的學習情緒高漲,思維活躍,學習效果良好。
三、賽後自我體會感受及感謝
回想這幾天被我們參賽教師戲稱為「難熬痛苦」的五天,其中兩天是准備比賽時間,對於參賽選手來說是緊張激烈的,因為選手既要准備教案、課的設計,教具的隨機准備,又要考慮自己是否能取得好成績,承受著一定的心理壓力;上一節課教學設計是最重要的,三維教學目標、教學理念、學情分析、教材分析、教學策略、重難點、評價、教學層次都要體現出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對於有了幾年教學經驗的人來說講明白一節課不是難事,難的是把同樣的知識講精彩,特別是競賽課,沒有奇招不能制勝。這個教案前前後後改了6、7次,比賽現場依然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感覺特別遺憾,畢竟這樣的機會是很難得的,但是自我心理安慰一下,其實教學也是遺憾的藝術。
當然在這一過程中,我學到了許多許多……種種的一切,一點一滴,是忙是累,但我終於順利完成任務,這離不開我們以張培欣老師科學引領的市南區團隊,而且通過這次活動,鍛煉了自己的教學的應變能力,學習實踐新課改的理念,了解自身教學中存在的不足,受到了很多教師的點撥,讓我受益匪淺。同時,更讓我充分體會到了大家的關心和愛護。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謝!獲獎是參加比賽的直接目的,但並不是唯一的目的,更不是最終的目的,而是為了通過比賽推動和促進個人乃至學校的教學水平不斷提高。因此,參加完講課比賽,並不是就萬事大吉了,而是需要認真總結比賽中的得失,找出哪些是成功的需要進一步發揚,哪些是不足需要加以糾正和改進,以推動和改進自己的教學。
要感謝的人太多,市教研員孫楠嶺老師,區教研員張培欣老師、我校的李長城校長、劉曉梅校長、鍾雲主任、教育中心的姜作新主任、26中李剛老師、24中的宋俊老師(很細心地給我帶了個哨子)、59中的張義騰老師等等,都給了我極大地支持和鼓勵,尤其是讓我感動的區教研員張培欣老師殫精竭慮地幫我設計這次非常難度大的課,還有其他幾位年輕老師給我提了很多中肯和寶貴的意見,雖然成績還不知道,但是依然向所有為之付出努力的領導老師表示深深的感謝!
四、以後努力方向
1、勤學習
此次賽課的老師來自全省各個基層學校,教師們的精彩表現各有千秋,教學中各展所長。從他們的上課組織、上課的設計等,這些無不體現了上課老師在背後的辛勤勞動和艱辛付出。在這里我想到的是,作為一名還算比較年輕的教師,要想在自己的工作中有所建樹,必須有吃苦耐勞的精神,立足本專業、夯實自身的基本功、博採眾長,做到厚積薄發,同時也明確了自身發展的方向。
2、修底蘊
聽了幾位老師的課,有的老師課上得特別精彩,感覺似行雲流水般,特別順暢。那文化底蘊到底怎麼修?說著簡單,做起來難。說它簡單,因為只有一條路。說它難,因為這條路要堅持走下去,非常艱辛。這條路是什麼?這條路就是學習,學習,再學習。底蘊是靠書、各類知識和能力堆砌而成的。
「教師其實是在教自己的底蘊。」讓我感受到了教師的含義,作為體育教師我認為更應修煉自己,為自己充實精神能量,把體育的種子播撒在學生幼小的心田。
3、求升華
我們是新課標的實施者,工作中,我們應該敢於實踐,勇於探索、不怕失敗。在實踐中感悟新課改,感悟體育教育的真諦,有效實施體育教學,使自己的教學理念得到進一步的升華。
4、勤練內功。一次比賽即是一次提高。因為教學能手是現場抽課題和順序,所以從技術上來講重新准備也許來不及,這就要求我們體育教師有扎實的基本功。

❾ 跪在地上打側手翻教學視頻

多少視頻啊,圖片上就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