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陝西省有個叫志什麼的縣
志丹縣地處陝西省北部延安市西北部,東接安塞,北鄰靖邊,西北與吳旗相連,西南和甘肅交界,南部與甘泉、富縣毗鄰。全縣東西長70.01公里,南北寬92.56公里,總土地面積3781平方公里,其中農耕地104萬畝,森林169.5萬畝。全縣轄6鎮5鄉土91個行政村12萬人。
志丹縣,史稱保安軍、保安州、保安縣。1936年為紀念民族英雄劉志丹而命名為志丹縣。志丹歷史悠久,人才輩出,文化源遠流長。早在新石器時代,我們的祖先就在這塊土地上繁衍生息,生活斗爭。志丹在漫漫的歷史長河中,既創造了璀璨奪目的文化,又造就了自身不屈不撓、奮發向上的優良品格和氣質。形成了以傑出歷史人物為脊樑、以自由博愛思想為源泉和以豐富文化遺產為特徵的精神文明和物質財富。古代有劉延慶、劉光世、解元等保國名將,現代史上,以群眾領袖、民族英雄劉志丹為傑出代表的數以千計的優秀兒女,創造了許多可歌可泣的英雄業績。土地革命時期,中央政府移駐縣城,志丹成為領導中國革命的中心。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志丹作為革命老區,出人、出物,支援前線,為全國解放流血犧牲。新中國成立後,在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中,特別是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全縣在政治、經濟、文化、人民生活等方面發生了和正在發生著滄桑巨變。
志丹,地處陝北黃土高原梁峁丘陵溝壑區,境內溝壑縱橫,梁峁密布,山大坡陡,河谷深切,地廣人稀,自然資源較為豐富,年平均日照2332小時,年平均太陽輻射總量114.3千卡/平方厘米,年平均氣溫7.8℃,年無霜平均142天左右,年降雨量平均524.5毫米,屬溫帶大陸性氣候。境內土層深厚,質地疏鬆,光照充足,雨熱同季,適宜於蘋果、杏子、棗、梨、沙棘、用材林和豆類、蕎麥、穀物、薯類等短、平、快農業項目的發展。農作物有糧、油、菜、煙、果、葯雜8大類50多個品種, 以蕎麥、穀子、糜子、山杏為特產。野生植物有80多個樹種,草木種類繁雜,僅葯材就有300餘種。林草覆蓋率北部和中部為12%,南部為53%,礦產資源主要有石油、煤、天然氣、白雲岩、礦泉水等。其中石油為大宗,己探明10個鄉鎮有石油,可供開發面積2916平方公里,儲量約1億噸,且具有埋藏淺、油質好、易開採的特點。
近年來,改革開放的大潮,使這片古老而英雄的熱土再度沸騰,煥發出無限活力的英雄的後代子孫們,繼續譜寫著輝煌燦爛的篇章。志丹社會經濟事業蓬勃發展,傳統農業一展新顏,以石油鑽采為龍頭的地方工業方興未艾,鄉鎮企業異軍突起,市場繁榮,物阜民樂。21世紀12萬志丹人民正在西部開發熱潮推動下,解放思想,搶抓機遇,加快發展,意氣奮發地朝著實現經濟強縣目標奮進。
氣候
志丹,地處陝北黃土高原梁峁丘陵溝壑區,境內溝壑縱橫,梁峁密布,山大坡陡,河谷深切,地廣人稀,自然資源較為豐富,年平均日照2332小時,年平均太陽輻射總量114.3千卡/平方厘米,年平均氣溫7.8℃,年無霜平均142天左右,年降雨量平均524.5毫米,屬溫帶大陸性氣候。
交通
縣境內有省道(延定線)65.7公里,縣鄉道路303公里,村委會公路通達率100%。志吳、志杏兩條縣鄉主幹道己按照山嶺重丘區三級油路標准改造完成,全縣「卅」型三級公路框架基本成形,11個鄉鎮己有8個通了油路,預計2004年底即可實現鄉鄉通油路目標。
B. 陝西寶安還是保安
保安革命舊址,位於陝西省志丹縣城北炮樓山麓,1936年7月3日至1937年1月13日是中共中央所在地。
C. 《紅星照耀中國》中的宗蒲縣和保安在哪裡
保安縣,就是今天的志丹縣。1936年6月改為志丹縣。
志丹縣位於陝西省北部黃土高原丘陵溝壑區,地理位置為徑108°11′56″~109°3′48″,36°21′23″-37°11′47″之間。
北緯東部和安塞縣相接,西北部與吳起、靖邊縣相連,東南部和甘泉、富縣毗鄰,西南部與甘肅省合水縣、華池縣交界。
2011年,志丹縣總人口14.11萬人,其中農業人口10.6萬人,人口密度為35.4平方公里。 志丹縣屬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區,四季變化明顯,但分配不均,冬季長達189天,夏季只有9天。
年平均日照時間為2332小時,年平均氣溫8.1℃,年均降水量474.2毫米,年均無霜期142天。
志丹縣地處陝北黃土高原丘陵溝壑區,地勢依河川流向由西北向東南傾斜,平均海拔1093-1741米,是志丹縣最高點;西南部永寧鄉的馬老莊洛河出境處河床海拔1093米,是全縣最低處。
相對高差648米,境內溝壑縱橫,梁峁密布,山高坡陡,溝谷深切。
志丹縣屬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區,四季變化明顯,但分配不均,冬季長達189天,夏季只有9天。年平均日照時間為2332小時,年平均氣溫8.1℃,年均降水量474.2毫米,年均無霜期142天。
D. 陝西延安有哪些縣
截至截至2019年4月,延安市下轄2個區、11個縣,分別是:寶塔區、安塞區、黃陵縣、黃龍縣、宜川縣、洛川縣、富縣、延長縣、甘泉縣、延川縣、吳起縣、子長縣、志丹縣。
1、寶塔區
位於陝西省北部,延安市中部,地處陝北黃土高原中部丘陵溝壑區與高原溝壑區交接的過渡地帶,屬黃河一級支流延河中下游。東西寬76公里,南北長96公里,總面積3556平方公里,占陝西省總面積的1.7%,占延安市總面積的9.3%。東與延長毗鄰,西與安塞接壤,南接甘泉、宜川、富縣,北靠延川、子長縣。
1996年12月,延安撤地設市,延安市改稱寶塔區,是延安市委、市政府所在地,延安的中心城區。截至2019年4月,下轄9鎮4鄉,5個城市街道辦事處, 320個行政村,31個城鄉社區,19個集鎮社區。
2、黃陵縣
位於陝西省中部偏西,延安市南部,屬渭北黃土高原的一部分。東以洛河為界與洛川縣相望,南與宜君縣、銅川市、旬邑縣三市縣接壤,西和甘肅省正寧縣為鄰,北與富縣毗連,東西最長距離85千米,南北最寬距離53千米,總面積為2292平方千米。
黃陵人文資源濃厚。中華民族始祖軒轅黃帝陵寢位於縣城北1千米的橋山之巔,是國務院公布的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古墓葬第一號,有「天下第一陵」之盛譽。黃陵縣被命名為「中國黃帝祭祀文化之鄉」和陝西省首批旅遊強縣。截至2018年,黃陵縣轄1個街道、5個鎮。黃陵縣人民政府駐橋山街道。
3、宜川縣
位於陝西省北部,延安市東南部。東臨黃河與山西吉縣相望,南與黃龍、韓城為鄰,西與富縣、洛川接壤,北接延長、寶塔區。東西長76.36千米,南北寬75.32千米。距延安府260里,距省(西安)由韓城縣東路720里,由洛川縣經澄城縣、富平西路700里,由延安府大路980里;距北京3350里。
截至2019年4月,全縣國土總面積2931平方公里,轄6鎮3鄉,1個城區街道辦事處。309國道、303省道和201省道穿境而過,青蘭高速和即將開建的榆商高速、蒙中鐵路縱橫交匯。
4、延長縣
位於陝西省東北部、延安地區東部,延河下游,東臨黃河,與山西省大寧、永和縣相望,南接宜川以雷多河為界,西連延安,北臨延川。東西長73千米,南北寬55千米,總面積2368.7平方千米。
延長縣早期人類活動可追溯到新石器時代。西晉泰始二年(266年),確立縣的建置。幾度變遷,到唐廣德二年(764),因延河由縣境自西向東長流入黃河而得名,始名延長縣,沿用至今。截至2018年,延長縣下轄1個街道,7個鎮。延長縣人民政府駐七里村街道。
5、志丹縣
位於陝西省北部,地理坐標介於東徑108°11′56″—109°3′48″,北緯36°21′23″—37°11′47″之間。東部和安塞區相接,西北部與吳起縣、靖邊縣相連,東南部和甘泉縣、富縣毗鄰,西南部與甘肅省合水縣、華池縣交界,總面積3781平方千米。
志丹縣原名保安縣,1936年6月為紀念「群眾領袖、民族英雄」劉志丹將軍而更名為志丹縣。1936年7月中華蘇維埃中央人民政府奠都志丹,黨中央、毛主席在此戰斗生活了6個多月,被譽為中國革命的「紅都」。截至2018年,志丹縣下轄1個街道、7個鎮。志丹縣人民政府駐保安街道。
E. 陝西有個志丹縣,志丹縣這個名稱從何而得
志丹縣,史稱保安軍、保安州、保安縣。1936年為紀念民族英雄劉志丹而命名為志丹縣。
F. 保安在哪個省
保安鎮么?
湖北省黃石市大冶市保安鎮
湖北省黃石市大冶市保安鎮
河南省平頂山市葉縣保安鎮
陝西省商洛市洛南縣保安鎮
陝西省延安市黃陵縣保安鎮
G. 保安是延安嗎
保安不是延安。
1、保安:
保安位於河北省涿鹿縣。遼奉聖州,金升德興府,元置奉聖州,因地震改「保安州」。明永樂年間在此置保安衛城,州衛同城。
景泰三年移衛城於州東北之雷家站,稱「新保安」。州仍在舊城。清因之。民國二年保安州改稱保安縣,因與陝北「保安縣」重名,又改為「涿鹿縣」。
2、延安:
延安市是陝西省地級市,位於陝西省北部,地處黃河中游,黃土高原的中南地區,省會西安以北371千米。北連榆林,南接關中咸陽、銅川、渭南三市,東隔黃河與山西臨汾、呂梁相望,西鄰甘肅慶陽。總面積37037平方千米,被譽為「三秦鎖鑰,五路襟喉」。
(7)保安縣在陝西省哪個地方圖片擴展閱讀:
延安最高點在吳旗縣五穀城鄉的白於山頂,海拔1809.8米;最低點在宜川縣集義鄉猴兒川,海拔388.8米,相對高差1421米。
北部以黃土梁峁、溝壑為主,佔全區總面積72%;南部以黃土塬溝壑為主,占總面積19%;全區石質山地佔總面積9%。西部子午嶺,南北走向,構成洛河與涇河的分水嶺,是高出黃土高原的基岩山地之一,海拔1500—1600米,主峰1687米。
H. 保安縣是哪裡的
1936年7月3日至1937年1月13日是中共中央所在地,1936年4月民族英雄劉志丹東征犧牲後保安縣更名為志丹縣。
I. 保安縣的簡介
唐玄宗開元五年(公元717年)連江縣更名保安縣,高州治從良德縣遷至保安縣(一說開元元年即公元713年便遷至連江縣)。保安縣集縣治、州治。唐玄宗天寶元年(公元742年)廢高州,復稱高涼郡,保安縣為郡治。唐肅宗至德二年(公元756年)保安縣更名保寧縣。唐肅宗乾元元年(公元758年)高涼郡復名高州,治保寧縣。故治今廣德電白縣馬踏鎮祿岳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