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動態圖片 » 登崗哪個山好玩圖片
擴展閱讀
電腦圖片轉換為表格 2025-05-29 04:41:05
美女人晚安圖片 2025-05-29 04:40:27
三星手機的屏保圖片 2025-05-29 04:39:33

登崗哪個山好玩圖片

發布時間: 2022-02-08 03:38:03

『壹』 揭陽十大最好玩的地方 揭陽哪裡好玩 揭陽好玩的景點

揭陽位於廣東省東南部潮汕平原,東鄰汕頭、潮州,西接汕尾,南瀕南海,北靠梅州,地勢自西向東傾斜,低山高丘與谷地平原交錯相間分布不均,西北部和西南部多為丘陵、山地,中部、南部和東南部都是廣闊肥沃的榕江沖積平原和濱海沉積平原,揭陽母親河榕江是廣東粵東地區第二大河流,素有「魚米之鄉」之稱。

揭陽音樂噴泉是目前中國國內最高、最長的江上音樂噴泉。

陽美玉都是中國最大最集中的翡翠玉器加工基地,有「亞洲玉都」和「中國五金基地市」之稱。建議你到潮汕三市通手機應用上看看,揭陽八景是原揭陽縣最為歷史悠久的景色風貌。

黃岐夕翠

黃岐山在榕城東北八里,以山土色黃,故名。黃岐山成東西走向,綿亘十餘里,主峰高近300米。據考古發現,早在新石器時代,就有人類居住於此,留下豐富的文化遺產。此處山上林木蔥蘢,磴徑盤曲,風景秀麗,有明代的古塔和月容墓,半山亭、侶雲庵竺岡岩、卧雲洞。還有宋代文彩卓著的學者陳希伋讀書處等古跡,以及歷代名人遊客留下的石刻墨跡。登上黃岐山,俯瞰榕江,如彩練縈繞,遠眺村落,盡收眼底。看紅日西沉、百鳥歸巢,牛羊下山;聽牧笛橫吹,山僧木魚,縈繞叢林。黃岐夕翠美,遊人意忘返。故前人有《岐嶺鍾聲》詩雲:「寺隱深林鎖暮煙,寒鍾初動月娟娟,乍疑潮岸敲金石,欲譜梵音入管弦。青嶂望中聞鳥噪,白雲堆里有僧傳,焚香坐久渾無寐,一百八聲霜蒲天。」每逢正月既望,重陽佳節,遊人踏青覽勝,紅男綠女,登高懷古,絡繹不絕,乃郊遊之佳境。

黃岐山是揭陽歷史文化名城的一個象徵。近年,由於政府大力投入人力、物力、財力等,修建亭台廟宇,鋪設石路,改造山貌,美化環境,以使其成為一遠近聞名的旅遊勝地。

樵樓曉角

譙樓原在縣衙前院,用以擊鼓報更及吹角司晨,明代天啟元年(一六二一年)建進賢門之後,改移於進賢門城樓。進賢門樓分三層,下層為瓮城門,中層為城樓,上層為琉璃亭閣,四面配以花窗活牖,朱漆畫欄,壯麗堂皇,為榕城五門之冠。該城樓職司報曉,每當晨曦初現,報曉號聲隨風悠盪,驅散晨霧,迎來朝暉,故稱「譙樓曉角」。1937年修建環城馬路,城牆拆除,獨留此門,作為東面進城門戶。隨著城市的不斷擴展,進賢門已失去「門」的意義,而成為街心花園的一部分。譙樓猶存,但成為歷史古跡。建國後,由於周邊建築地坪不斷增高,原城牆近三分之一被埋於地下,加上年久失修,整座城樓內外形貌受損嚴重,已難覓古八景風韻。近數十年來,曾多次進行修葺,恢復原貌,栽花植樹,荷池噴水,使古樓重煥新姿。並常於樓上開展書畫藝術展覽和文娛活動,成為民眾逸游小憩之處。進學考試者和旅遊者多以走過此門為吉利。旅遊者多在此候車。

雙溪明月

雙溪明月一景,在炮台鎮東面,榕江南、北河合流出 海處。據清人《韓江聞見錄》載:「揭陽雙溪之合流也,中秋夕,潮汛漲,月出桑浦石黽之尖,可於合流處得雙月影,亦一奇也。」該處江面開闊,每逢月明之夜,泛舟游此,夜景陶人,故清代庠生卓伯先有「南溪水接北溪流,影落銀蟾縞夜秋,我欲弄潮吹玉笛,徘徊如泛海中洲」的詩句。郭之奇在《兩溪明月》中也有「長憶元暉如練語,更添月意作江情」之句。明代天啟年間,為防倭寇侵犯,於此處填下巨石七堆,以阻倭船入侵,名為七星石。

玉窖喬榕

玉窖即北窖橋。初建於宋末,明代修城時,改建為三孔石拱橋,並設開關,形成水上城門。清又改建成單孔拱橋。橋之靠河處,有二株大榕樹,盤根交錯,蓊鬱繁蔭,狀如華蓋,氣勢雄偉,自成一勝。古有詩稱「何年同托根,初在石坦上,歲久侵土膏,盤結類柱磉,株似跨鶴形,枝如連理想……」又有:「環城奇樹傲群峰,栽入清溪翠影重,夜月陰高招舞鶴,雪濤秋卷吼吟龍,居然漢史稱千植,不向秦時羨五封,我倩橐駝移越土,明湖一為躡仙蹤。」清時古榕已枯,後人雖重植,但不奇特,且周圍有高大挺拔之木棉數十株,因而又稱為「玉窖棉蔭」今古跡依稀,尚存名於世。1938年,國民黨縣政府將牆城拆掉,沿城牆一周改建為環城馬路,北窖橋於是成了環城路上的一座公路橋。

雙峰晚鍾

雙峰寺舊址在磐溪都之雙山,宋紹興十年,僧人法山所創建。後移於榕城之馬山巷,佔地面積二萬七千平方米,為我縣規模最大之古寺院。明代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全國大毀寺觀。翌年,將揭陽各地被廢的寧福(在榕城)、花果(在仙橋)、豐化(在白塔)、寶福(在桂嶺)、雙山(在桂嶺)、資福(在梅雲石馬山)、福城(在亨羅山)等寺田產,並歸雙峰寺所有。清雍正六年(1728年)峰寺被颶風摧毀,知縣陳樹芝庀工修復。昔時寺內,聳竹修篁,庭樹垂蔭,曲徑通幽,每當夕陽西下,鳥雀歸巢,鍾鼓鐸鈸,木魚篤篤,梵經陳聞,也別有情趣。

南浦漁歌

在南門街口環城路外,昔時為一片河邊淺灘,倚城臨水,為漁人泊舟之處。此處河面寬闊,水流平緩,觜魚(俗稱刺魚,又名鳳魚或鱭魚)群集,漁人捕之,日間漁舟數,設計圍捕,由遠而近,敲木柝、擊船板,仿平吆叱之漁歌,然後眾網漁魚。晚間漁民則集中灘地,攤賣魚鮮,燈火點點,弦曲漁歌悠悠悅耳。由此得名。南浦,在揭陽的文明史上,曾經是一道靚麗的風景,擁有華麗的歲月,神妙的氣韻,皎潔的風采。時光悠悠,江水滔滔,人生無窮己,昔日的「南浦漁歌」,今已難覓其芳蹤。南浦的詩意盎然變成了一種空靈的形態了。不管歷史多麼悠久,風景多麼美麗,在人類文明的進程中,必然要被現代化所替代。

釣鰲仙跡

釣鰲橋,今稱吊橋。據清《一統志》記載:城西二里為南北二河之襟帶,當春湖逐浪,舟楫過往,似箭離弦。傳說唐時呂洞賓(純陽子)成仙後,曾現舟於此,題詩於橋邊雲:「桃花浪暖禹門高,平地雷聲驚怒濤,願借天家虹萬丈,垂鉤直下釣金鰲。」後以「釣鰲仙跡」名景。建縣之前已有橋,置縣之後建成五孔石橋。明初被水沖毀,另在靠近北河處建成木橋。明中葉,又在原址建成三孔石拱橋,後復遭水劫。清初改建成二墩石橋。由於南北二河水差高低,每於春雨過後,北水南瀉,群魚逆水而上,傍橋垂釣者甚多。明代邑舉人曾敬有《鰲橋釣浪》詩雲:「誰築鯨鯢金背高,跨天雙爍鎖波濤,臨流若問絲綸手,不釣凡魚只釣鰲。

1965年,揭陽縣人民政府為改善西關一帶交通狀況,將吊橋改建為長20米、寬7米的鋼鐵橋。20世紀90年代初,再次將吊橋改建為24米寬的鋼筋混凝土橋。

紫陌春睛

紫陌山亦名鳥木山或筆架山,在榕城南面五里許,與仙橋山隔河相對,山高五十米。昔時山上遍植桃李,山坡有僧寺、書軒。每當春晴,山明水秀,桃李吐艷,景色迷人。傳明嘉靖御史鄭一初曾在此讀書及聚徒講學。清康熙二十三年文人鄭濂曾作《紫陌春晴》詩:「春郊晴望日遲遲,立馬褰帷問俗宜,初綠小橋楊葉短,新紅古院杏花垂,幾村雞犬疏籬隔,十畝原田薄霧滋,處處枝頭啼布穀,但教深耨起瘡痍。」庠生卓伯先也作有「獨乘煙艇過前溪,一片春陂路不迷,芳草未銷辭客夢,乳鶯初傍酒人啼」的吟詠。

揭陽紅亭

揭陽紅亭(又叫進賢門)位於原揭陽古城東、北二城門之間,始建於明代天啟元年(公元1622年),距今已有380年的歷史。因為揭陽古城不像一般的古城那樣只有東、南、西、北4座城門,而是有5座,多出來的一座就是進賢門,所以它又不是一般的城門。

揭陽紅亭分上下兩部分,下為石築城門,上為三層門樓。門樓通高16.77米,純杉木結構。首層三進5間,四周配以花窗活牖,南、北兩側各有一門亭,屋面四周起翹。上層為八角亭閣,屋面是八角攢尖琉璃頂。整個建築古樸大方,是潮汕古城門建築中的佼佼者。明、清時期,城樓上設有更夫,每當殘月西斜,晨曦初現,更夫吹響報曉號角,角聲隨晨風傳遍全城,「譙樓曉角」因此得名。

『貳』 一日游哪裡好玩 揭陽出發

潮州八景
汕頭有很多公園,不過不怎麼好玩,好像最近有一個新的,比較有看頭。不然就是那裡的海邊,沙灘。
本人最想去的是揭西的瀑布,不過好像聽說最近沒什麼水。

『叄』 揭陽哪裡有好玩的地方

六、雙峰晚鍾:整個規模非常的宏偉它最吸引人的地方,到如今它也是揭陽組大的古寺院之一,經歷過被毀和重建的它仍很好的保留的原始的樣貌,所以它也是首批被揭陽市列入的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肆』 揭陽附近有哪些風景不錯的地方

離市區近的就去沿江路,如果噴泉有開更好,棚上的山水也很清秀,不然就去黃枝山,風門古勁也不錯,還有揭東萬竹園,去過去揭西的話就更多風景了。

『伍』 揭陽有什麼山

有名的黃岐山。!就這一座。

還有炮台的風門古徑。玉湖的坪上~
不過都是垃圾~~別來,後悔死你

『陸』 揭陽有個寶靈寺是在哪座山有什麼景點和傳說

揭東錫場鎮北面,有一座常年蒼綠的山叫藤吊嶺,山雖不高,但面臨一馬平川的廣闊平原,也顯錦秀高大。寶靈寺原稱「寶靈岩」,民國年間由錫場地方善男信女初創「寶靈善堂」。初以大岩石及八卦洞圍建廟宇,供奉佛祖釋迦牟尼。 寶靈寺廟宇神殿多處,分布於高低錯落的山坡,范圍廣而大小不一,都於山勢而設置。除大雄寶殿完整平穩外,其他亭榭宮舍多處於林木掩映之中。 「八卦洞」,是一處神秘莫測的天然岩洞。洞口巨岩上鐫一易經八卦圖,相傳為宋代名將楊文廣以劍所刻;旁有揭陽名人郭篤士先生之墨寶;還有著名畫家林受益先生題字。洞中幽暗,冷風習習,令人望而卻步,視為畏途。 據寺中師傅介紹,這八卦洞有個美麗的傳說:相傳北宋仁宗年間,南方有個交趾國(今越南),常起兵犯境,百姓苦於兵禍。廣西左右江地方各洞首領擁立儂存福為王,建立大歷國,舉旗抗擊交趾。後來,儂存福兵敗,遭害於交趾國。這儂存福有子名儂智高,生得虎背熊腰,氣宇軒昂,膽識過人,更兼有一身好武藝。他為報國仇家恨,多次上表仁宗皇帝,要求內附中原。可是屢遭拒絕。這儂智高內外受敵,遂改建大南國,年號景瑞。 儂智高稱帝後,為擺脫不利處境,率軍東征,一路上過州斬將,勢如破竹,直抵潮州地區。 儂智高兵至揭陽,見這錦屏秀山,林深樹茂,葛藤纏樹攀援,山後青山連綿不斷,山前平原廣闊,一望無際,大江如帶,土地肥沃,真是一座雄偉壯麗的藤山(取名藤吊嶺),又是一座進可攻,退可守的用兵好山。儂智高於是屯兵於此。他一面派人鑿通岩洞,一面於山後修跑馬馳道,又廣招軍士,徵募將戰,以抗宋軍。(如今藤吊嶺山後還有一座跑馬嶺。) 北宋朝廷得知儂智高自立為王,很是氣憤,決意平定南方之亂。帝派狄青為平南大元帥,楊文廣為先鋒,浩浩盪盪,出師南征。宋軍一路征戰,不久便趕到藤吊嶺山下。楊文廣的先頭部隊,便在藤吊嶺下的幾座山頭安營紮寨。(後人稱這幾座山嶺為營盤嶺) 兩軍在藤吊嶺下對峙,交戰數月,宋軍損失慘重,戰死無數。這些宋軍屍體,就在原地埋葬。(後人把埋葬楊家軍士之山嶺稱為楊荒埔)。 狄青眼看強攻不下,便採用心戰。他命令一部分宋軍,夜裡偷偷上山,張貼玄天上帝旨諭:稱儂智高乃千年修煉泥鰍精降世作亂,玄天上帝派天兵天將助狄青平妖,敕令妖王部下,去邪歸正,如不悔悟,腰斬不赦。 說也奇怪,果真在貼旨諭地方,有拇指大血淋淋的泥鰍被腰斬。 狄青攻心戰術果真奏效,儂智高軍心動搖了,有的義軍乘夜投降宋軍,有的偷偷逃回家中,儂智高軍隊的戰鬥力銳減。 過了幾天,宋軍四面攻山,儂智高於山上孤軍無援,戰士多數殉難,最後儂智高剩下一人單騎,退至一山洞,便縱身一躍,遁入洞中去了。楊文廣追至洞口,用寶劍在洞旁青石上刻一八卦圖,以鎮住儂智高不能出洞。 傳說儂智高至今仍在洞里睡大覺呢,他大睡三千年,小睡八百年。過去聽說有人帶干糧,點臘燭手拉手魚貫入洞,走許久,忽聞鼾聲如雷,遁聲走近一看,原來是一位紅面紅須大將軍躺在石床上睡覺,幾個人嚇破了膽,戰戰兢兢地爬出洞來,以後再沒人敢入洞了。 又有一說,改革開放後,錫場村民有娶廣西妹為妻的。與妻同回廣西探親,當地村寨奉儂智高為先祖,祭祖時掛儂智高畫像,乃威武英勇的古代將軍之形象。

『柒』 揭陽必去的十大景點有哪些

惠來金海灣植物園、神泉海角甘泉和海市蜃樓、百花峰、銘湖岩、黃光山、惠來海濱度假村、大庚園、惠來宋大峰祖師、客鳥尾石筍;

揭西大洋高山旅遊度假區、潮汕守護神祖廟—霖田祖廟、廣德庵、石內溪冰臼群、百潭谷、龍潭崆瀑布、京明溫泉度假村、黃滿磜瀑布、大北山森林公園等;

普寧培豐寶塔、馬嘶岩、白水岩旅遊風景區、方耀故居德安里、林則徐紀念館、盤龍閣古寺等。

『捌』 揭陽有哪些景點好玩

  • 黃滿寨瀑布:被譽為"嶺南第一瀑",是國家AAAA級景區、廣東省國民休閑旅遊示範單位、粵東的龍頭旅遊景區,也是揭西縣最亮麗的生態旅遊名片之一。

  • 14

    雙峰晚鍾:雙峰晚鍾是揭陽最大的古寺院之一,它的規模非常的宏大,即便歷經幾次摧毀和重建仍舊保留了最原始的樣貌,所以它也是首批被揭陽市列入重點文物的保護單位。

『玖』 揭陽最高的山

沒錯是揭西大北山山區的九縣崬笨箕石(當地人叫烏鴉石),1100多米!可以上去的!

『拾』 中雁盪山風景區哪個景點好玩

雁盪山旅遊最佳景點: 靈峰夜景 大龍湫 靈岩
雁盪山 以山水奇秀聞名,素有「海上名山」、「寰中絕勝」之譽,史稱「東南第一山」。因山頂有湖,蘆葦茂密,結草為盪,南歸秋雁多宿於此,故名雁盪。
雁盪山來晚了一步,未能在"五嶽"中分得一席之地,所以它從來沒有一位稱為什麼"大帝"的山神,只有秋雁曾年年飛臨山頂棲息於蒼蒼蒹葭之中。而沒有金碧輝煌的塗飾,村野之山的雁盪倒因此多了些神韻。
雁盪山系綿延數百公里,按地理位置不同可分為北雁盪山、中雁盪山、南雁盪山、西雁盪山(澤雅)、東雁盪山(洞頭半屏山),通常所說的雁盪山風景區主要是指樂清市境內的北雁盪山。由於處在古火山頻繁活動的地帶,山體呈現出獨具特色的峰、柱、墩、洞、壁等奇岩怪石,稱得上是一個造形地貌博物館。
北雁盪山以奇峰、瀑布著稱,有七大景區,面積逾450平方公里,其中以東南部的靈峰、靈岩、大龍湫最為有名,並稱為「雁盪三絕」。
雁盪景觀,奇聞天下,但不只是在奇。還有雁湖崗、龍湫背之雄偉;雲洞棧道之險;仙溪、清江山水之秀。初月谷、鳴玉溪、靈岩及諸多洞穴景觀之幽冥。登上百崗尖,俯瞰百座山岡於腳下,領略「山登絕頂我為峰」的高曠,下至海濱、樂清灣,欣賞「海到盡頭天作岸」的平曠景觀,都是美的享受。
游雁盪山一定要看靈峰夜景,這才是雁盪山的精靈所在。白天看似普普通通的山峰此時都披上神秘的盛裝,惟妙惟肖,再加上導游給你天花亂墜地一吹,如入仙境一般。
雁盪山有著獨特的品格,「日景耐看、夜景消魂」。「觀山景、嘗海鮮」,「一景多變,移步換形」。這是它區別於中國其他名山大川的三大特色。

位置:位於浙東南沿海的樂清市中、北部,與楠溪江風景區毗鄰
雁盪山分類景點
靈 峰 景 區

靈峰 照膽潭 夜景 靈峰三洞 犀牛峰 果盒橋 雙筍峰 東瑤台 石門潭 蒲溪 東石樑洞 接客僧
靈峰景區為雁盪山的東大門,總面積約46平方公里。它以懸崖疊嶂,奇峰怪石,古怪石室,碧潭清潤而著稱。與靈岩、大龍湫並稱為雁盪三絕。景區內層巒疊嶂,奇峰環拱,千形萬狀,美不勝收。靈峰夜景,移步換形,變幻多姿,妙不可言。
兩大奇洞——觀音洞、北斗洞為遊人所必至,觀音洞隱於合掌峰中,洞高113米,深76米,寬14米,洞中累有九層樓閣。太陽正照洞底大殿,每天才數分鍾。觀音洞為雁盪山第一洞天,深藏玄機,經年香煙絛繞。北斗洞為道家的仙洞。
合掌峰是雁盪山的代表景觀之一。峰內的觀音洞建有九疊危樓,建築極具匠心,與天然洞穴之美融為一體,為雁盪山第一洞天。
此外,曲折幽奇的靈峰古洞,深廣幽邃的東石粱洞,惟妙惟肖的接客僧和碧波盪漾的石門潭等都使遊客流連忘返。

靈 岩 景 區
靈岩 仰天湖 屏霞嶂 洞房裡 龍口湖 南天門飛渡 龍鼻洞 天柱峰 展旗峰 小龍湫 方洞 百崗尖 卧龍谷 靈岩寺 天窗洞
靈岩景區位於雁盪中心,面積9平方公里,景點91處。峰巒雄壯渾龐,絕壁回環,古洞詭異,鬼工雕鐫,形態萬變。
靈岩 像一座三層畫樓之底層之靈岩寺、小龍湫,中層之龍鼻洞、天窗洞,上層之卧龍谷、雙珠谷,各有聲色,皆有獨到之處。靈岩「雁盪冠天下,靈岩尤絕奇」,被譽為雁盪山之「明庭」。
飛渡 在高200餘米、寬200餘米的空中,緣繩渡洞,並表演翻跟斗、飛翔等動作,堪稱一絕。這是雁盪山人勇敢品性的生動寫照。
龍鼻 洞有「雁山碑窟」之稱,計有歷代摩崖碑刻80多處,為文人墨客拜謁之地。
天柱之雄偉,展旗之闊大,天窗之幽異,龍鼻之奇幻,卓筆之秀銳,獨秀之孤拔,玉女之撣妖。雙鴛之翔舞,無不令人叫絕。

大 龍 湫 景 區
大龍湫 剪刀峰 能仁寺 燕尾瀑 筋竹澗 連環瀑 常雲嶂
大龍湫景區位於雁盪山中部偏西,總面積為28平方公里。景點包括大龍湫瀑布,能仁寺、筋竹澗等幾部分。
大龍湫落差197米,被譽為我國「四大名瀑之一」,變幻多姿,蔚為壯觀,令人叫絕。
能仁寺曾列雁盪山的十八古剎之首。
筋竹澗是一原始谷地,非常清幽,是人們探險的地方。
高聳天際的芙蓉峰。
移步換形,變態無窮的剪刀峰。
雄偉如屏的連雲嶂,雲雨漠漠的經行峽皆是雁盪令人叫絕的勝景。

三 折 瀑 景 區
上折瀑 中折瀑 下折瀑 燕尾瀑 筋竹澗 連環瀑 常雲嶂 響岩門 森林公園 烈士墓 仙掌峰 水簾洞 鐵城嶂
三折瀑是造物主玩弄的一個迷藏,它居然瞞過了徐霞客的眼睛,直到本世紀才向人展露真容。名山如名著,就這般能予人以不斷發現的驚喜。
中 折 瀑
在雁盪山眾多瀑布中,三折瀑最為奇異,其中尤以中折瀑為極致——有人甚至稱它為「雁山第一勝景」。據說包藏中折瀑的是冷卻了的火山口,火與水如此相剋叉相生,竟造就了天地間的一種奇觀。瀑分三折天上來,自屬高遠型風景,然而就在近旁,一條叫做初月谷的狹谷卻顯示了雁盪山幽深的一面,此谷把氣象萬千的雁盪山第一名嶂鐵城嶂抱的懷里,藏藏抱抱反而把境界廓大了。「藏」是雁盪山的一種絕技。
中折瀑高120餘米,狀如珠簾,陽光穿之,彩虹飛動,令人叫絕。其背景澗谷,學術界存有「火山爆發口」之說。它被譽為「雁山第一勝景」。

雁 湖 景 區
雁湖崗 羅帶瀑 西石樑大瀑 龍岩 梅雨瀑 梯雲谷 含珠峰 石表峰 玉兔峰
雁湖景區的錦山綉水,最宜樂山樂水者蓑衣斗笠隨意倘佯。景區位於雁盪山西部,以湖、瀑、谷等取勝。雁湖是雁盪山名的出處。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稱之為「鴻雁之家」,登崗可覽雲海,日出奇觀,煙雨飄散的梅雨瀑,似綢帶下垂的羅帶瀑,瀑形幽奇的西大瀑和狀物象形的含珠瀑、石表峰、玉兔峰以及奇險幽邃的梯雲谷。
雁湖岡有「雁盪搖籃」之美說,古時頂上有湖,湖中蘆葦結盪,秋雁歸時多宿之。「雁盪」之名,蓋出於此。「雁湖日出」、「雁湖雲海」是雁湖岡懾人心魄的兩大壯麗景觀。

顯 勝 門 景 區

顯勝門 南閣牌坊群 沓屏峰 仙杖峰 百丈岩 明.章綸墓
顯勝門景區位於雁盪山北部。向有「天下第一門」之稱的顯勝門:兩壁陡立,直上雲霄,中豁為門,氣勢峭拔雄偉,向有「天下第一門」之稱。此景區具有明代建築風格的南閣牌坊群,古樸雄偉,是不可多得的人文景觀。

仙 橋 景 區
龍湖 仙人橋 福溪 甸嶺 橫溪頭 仙溪 北石樑洞 仙姑洞
雁盪山最北端的仙橋景區,傳說是仙人王子晉騎鶴飛臨之地。仙橋景區風景中「仙」字的景點頗多,其中著名的有橫跨在仙亭山,山脊的氣度險絕超凡的仙橋,有雁盪山第二大洞之稱的仙人洞即北石樑洞,還有洞形奇特,堪稱雁盪山洞府之最的仙姑洞。龍湖一帶兩峽谷,層巒疊嶂碧水澄鮮,風光奇麗,以山水兼勝而稱著。

羊 角 洞 景 區
萬象峰 紫庭峰 蛤蟆坑
羊角洞以洞、峰、坑取勝。山上洞府密集,有大小洞府八個,詭形怪狀,各具特色。
壁立千仞的萬象峰和紫庭峰,氣象闊大庄嚴。
二峰之間的蛤蟆坑,奇景林立,美不勝收。
羊角洞前靠大海,是觀日出和雲海的佳處。洞內在近年新開鑿的元始大尊等7座石窟造像神奇生動,獨具一格,別開生面。
羊角洞景區是雁盪山斜逸旁出的一個支脈。在歸宗雁盪以前,它以自己的名字——方山久為世人所知,且有自己的開山祖師。那位祖師是一位羽士。它的一系列洞府和其他建築因而充滿了道教和巫風的氣息,是雁盪山八大景區中最具中國民間宗教文化色彩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