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動態圖片 » 天線寶寶動態圖片跳舞
擴展閱讀
黑天使圖片卡通 2025-09-22 12:23:49

天線寶寶動態圖片跳舞

發布時間: 2025-09-22 11:04:34

❶ 幼兒園小班美術教案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教案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我幫大家整理的幼兒園小班美術教案9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幼兒園小班美術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探索顏料和牛奶之間發生的變化,感受彩色和白色的調和之美。

2.願意根據色彩的形態變化進行大膽想像,並說出自己的想法。

活動准備

1.食物顏料(色素),牛奶,洗潔精,抹布,每人一個操作盆。

2.音樂《牛奶歌》。

3.繪本《彩色牛奶》。

活動過程

教師扮演奶牛場阿姨,隨音樂《牛奶歌》和幼兒進入牛奶屋情境,一起品嘗甜美的牛奶。

2.欣賞故事,遐想色彩味道。

(1)欣賞繪本彬色牛奶》。

(2)幼兒按故事內容遐想各種色彩牛奶的味道。

(3)白板演示如何將白色和彩色混合,引導幼兒感受顏色變化。

要點提示

運用photoshop中的塗抹工具,將白色抹入彩色中,引導幼兒感受白色與彩色融合的動態美。

3.表演魔術《彩色牛奶》,遐想動態形象。

(1)將食物顏料疊加倒入空圓銷裝滿牛奶的盆子中間,注意不要晃動。

(2)在顏料中間滴人洗潔精(濃縮),引導幼兒感受不同色彩在牛奶中翻滾運動的變化,觀察和想像不同色彩構成的形態。 (如各種動物或者花草)

【評析】

神奇牛奶畫的原理:食物顏料的密度比牛奶低,所以它們就懸浮在牛奶的脂肪分子中。洗潔精把脂肪分子打散,使得它們在牛奶表面擴散。這一過程的不斷推進,使牛奶動了起來,帶著顏料到處跑。對於本階段的幼兒來說,這是腔如一個充滿神秘的色彩變化過程,注意不要隨意移動操作盤,這樣效果才會好。

幼兒園小班美術教案 篇2

【設計意圖】

一提起孔雀,大家就會聯想到孔雀開屏,非常的美麗。小朋友到動物園看到孔雀開屏,都會覺得很漂亮,很神奇。於是想到了開展關於孔雀的的美術活動。但因為小班孩子因為小肌肉發展的實際情況,還沒有掌握用線條表現孔雀形象的技能。因此為幼兒提供豐富的色彩顏料以及輔助工具,能使幼兒在玩色的活動中,充分地享受美的體驗,獲得成功的喜悅。

【活動目標】

1、學慣用顏色以及輔助材料棉簽、紙團、蓮藕或藕帶裝飾孔雀尾羽上的花紋,表現孔雀的美麗。

2、學習共同合作,互相商量使用材料,友好地和同伴合用顏料。

3、樂於參與活動,體驗動手操作的快樂。

【活動准備】

老師准備:

1、音樂磁帶、錄音機;孔雀的圖片一張。畫有孔雀外形的紙,每個幼兒一張。

2、紅、黃、藍、綠水粉顏料、棉簽、廢紙、小的蓮藕或藕帶、濕抹布。

幼兒准備:

1、家長曾斗游帶幼兒參觀動物園,欣賞孔雀開屏時的情景。

2、幼兒體驗過手指點畫、棉簽畫、紙團印畫、蓮藕印畫。

【活動過程】

一、欣賞舞蹈《美麗的孔雀》,引出課題。

1、老師伴隨音樂聲,給幼兒表演舞蹈。

師:小朋友知道這是什麼舞蹈嗎?

2、出示孔雀的圖片。

師:你們看這是什麼動物?(孔雀)孔雀什麼時候最美?(開屏時)孔雀開屏時尾巴上的羽毛漂亮極了,有些什麼顏色呢?(有紅的、黃的、藍的、綠的,五顏六色)

二、老師示範,幼兒學慣用手指點畫、棉簽畫、紙團印畫、蓮藕印畫表現孔雀美麗的尾羽。

師:今天我們用各種方法、五顏六色的顏料畫出孔雀尾巴上美麗的羽毛。

1、點畫師:桌上有紅、黃、藍、綠四種顏料,用右手食指或棉簽蘸上一種顏色在半圓形的邊線上點一排花紋,每個圓點要排得緊些,點好一排後手指在抹布上擦乾凈。

師:換一種顏色靠著上面一排再點第二排,第三排等,使每一排的顏色都不一樣,這樣才好看。直到每根羽毛上點滿了,美麗的孔雀就開屏了。

2、印畫用手指點畫的方法,更換不同的材料紙團、蓮藕、藕帶印出圓形的花紋。

三、幼兒作畫,老師指導。

四、作品展覽。

【活動延伸】

1、讓幼兒把裝飾好的孔雀剪下來,布置成一個孔雀園。

2、把裝飾好的孔雀剪下來,製作成頭飾,投放到表演區里,深受幼兒的喜歡。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以幼兒喜歡的五顏六色的顏料為材料,以手指、棉簽、紙團、藕帶為作畫工具,極大地調動了幼兒的積極性。在作畫過程中,讓幼兒自由選擇不同的材料作畫,有的幼兒沒有 排緊挨一排的作畫,而是把孔雀的整個尾巴都裝飾滿了,我對他們的作品也表示了肯定,這樣,充分體現幼兒的主體作用。

幼兒園小班美術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學慣用紙筒印畫,體驗印畫的樂趣。

2、培養幼兒動手操作能力。

3、增強幼兒的環保意識。

4、會用它們大膽地進行藝術表現與創造,喜歡裝飾。

5、鼓勵幼兒大膽正確的上色。

【活動准備】

紙筒,綠色、黑色、紅色顏料,棉簽,圓形畫紙,抹布等。

【活動觀察】

區域活動一開始,馬上就有六七個小朋友迅速地進入了美工區,不加思索地一人拿著一份材料就開始作畫了。沒多久,小黃用紙筒在紙上印了兩片樹葉,然後把棉簽沾上顏料後用十字交叉的方法畫了葉脈,畫好之後就在空白處點了很多紅色櫻桃,但並沒有按照老師的要求把葉子塗滿顏料後把葉子和櫻桃連接起來。之後發現手上沾上了顏料就開始邊擦顏料邊自言自語地說:「我已經畫好了,不要畫了」說完還看看旁邊的小朋友的畫說:「太恐怖了,這是什麼?亂七八糟的。」(旁邊女孩子把樹葉塗上了黑色,畫面比較臟)。到此就結束了他的作畫,去別的區域玩了。

小紅在一開始作畫的時候就很認真,幾乎沒有語言的表達,也沒有與同伴進行交流。印好樹葉之後就迅速地畫上了葉脈和櫻桃,之後把樹葉和櫻桃連起來。她把作品展示給教師看,並說:「老師,我已經畫好了」。這時教師提醒她可以多畫一些,於是她又多印了一些樹葉和櫻桃,但是畫面變得太滿了,沒有什麼留白的部分。

【活動分析】

在這次活動中,顯然每個幼兒的能力和興趣點都是不一樣的,在作品中可以體現,每個幼兒都有自己的繪畫風格。教師通過講解和指導,讓幼兒對櫻桃的特徵有了一個大概的了解,但是欣賞環節不夠直觀,幼兒在繪畫的過程中對櫻桃的外形沒有一個直觀地理解,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幼兒的想像和能力。而且在活動中,個別幼兒之間只有一些很簡單的交流,僅僅是處於在老師提出的話題中而建立起來的。這時教師應該多鼓勵幼兒之間的表達交流,豐富其語言能力。孩子們在一開始的繪畫慾望是很高的,但是後來有部分孩子半途中去玩別的區域了,這也是因為教師沒有及時的關注和引導。

【反思】

這次活動對於第一次嘗試紙筒印畫的孩子來說是一個不小的挑戰,但孩子們的興趣很高,最後呈現出來的作品效果也是可圈可點的。因此教師在選材的時候應該綜合考慮幼兒年齡和能力特點,選取適合小班年齡特點的活動內容,適當降低操作難度。

其次,教師在活動前要做好各方面的准備,包括材料和思想准備。要考慮幼兒隨時會提出的天馬行空問題及應對方法,並且注意變換講解方式,不要一味地固守成規。

第三,在活動導入環節中教師應該使用櫻桃的圖片或者實物引導幼兒更加直觀地欣賞,因為小班孩子對櫻桃的概念不強,不能很好地理解櫻桃到底是什麼樣子的,只有通過直觀的方法他們才能畫出想像中的櫻桃。也就不會出現部分孩子在作畫還沒結束就離開美工區的現象。

第四,活動目標定位不夠准確、具體,太過寬泛。《指南》在藝術領域中指出幼兒藝術領域學習的關鍵在於充分創造條件和機會,在大自然和社會文化生活中萌發幼兒對美的感受和體驗,豐富其想像力和創造力,引導幼兒學會用心靈去感受和發現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現和創造美。

最後,教師在幼兒操作過程中缺少指導,沒能照顧到全體幼兒,偏向個體。要加強巡迴指導的力度,這樣能讓每個幼兒的能力都得到更好的發展。

幼兒園小班美術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支持、鼓勵幼兒願意嘗試運用新材料進行美術活動。

2.能大膽選用自己喜愛的顏色作畫。

3.培養幼兒養成有序擺放工具、材料的習慣。

4.能呈現自己的作品,並能欣賞別人的作品。

5.體驗想像創造各種圖像的快樂。

【活動准備】

1.創意繪本,畫有柳樹乾的大圖一張。

2.棉簽、調色盤、各色水粉顏料。

3.各種樹木的圖片若干張(包括柳樹)。

【活動過程】

1.將各種樹木圖片張貼在活動室周圍(注意圖片張貼高度要與幼兒視線平行),引導幼兒欣賞這些圖片。

2.組織幼兒坐好後談話:

1)"小朋友,你們認識這些樹嗎?來,讓我們認識認識它們吧!"(松樹、楊樹、梧桐樹等等)

2)"大樹和我們人一樣,也有不一樣的地方。

我們看看它們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樹干有的高,有的低,有的粗,有的細;樹葉也長的不一樣……)鼓勵幼兒大膽描述。

活動反思:

在活動中幼兒的興趣較高,大部分能獨立完成作品。我能關注幼兒主體性,並及時指導,教學目標順利達到。但還存在不足,發現個別幼兒畫面較臟,個別幼兒不能獨立完成。在以後的活動中在這方面問題中加以引導。

小網路:柳屬的形態特徵如下:喬木或匍匐狀、墊狀、直立灌木。枝圓柱形,髓心近圓形。無頂芽,側芽通常緊貼枝上,芽鱗單一。

幼兒園小班美術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學會畫折線、波浪線以及螺旋波浪線等幾種曲線。

2.提高手的控制能力,進一步提高對繪畫活動的興趣。

活動准備:

1.日常生活中帶領幼兒觀察過螃蟹、金魚、蜜蜂等小動物的活動,特別是爬、游、飛時的動態。

2.幼兒每人一盒蠟筆、畫紙(畫有螃蟹、金魚和蜜蜂)。

3.電腦製成的動畫(螃蟹、金魚及蜜蜂的動態及留下的痕跡)配上兒歌。

活動過程:

1.用電腦、電視放 出動畫:「快樂的小動物」,引起幼兒繪畫的興趣。

提問:「有哪些小動物來和我們做朋友的?」「它們是怎麼來的?」

2.「小蜜蜂,來跳舞。圓圈舞呀真—漂—亮!」

「小螃蟹,力氣大,東爬西爬找—朋—友!」

3.出示畫有小動物的畫紙,引導幼兒畫出多種曲線,教師巡迴指導。

4.欣賞作品、評價:

請幼兒說一說:哪個小動物最快樂,是一折一折的、一彎彎的或是一個圓圈一個圓圈的在跳舞。

延伸活動:

還可以引導幼兒觀察各種動物,如兔子、蛇等的動態,學習各種曲線的畫法。

幼兒園小班美術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通過活動,讓幼兒更深入地認識紅、黃、藍、綠這四種顏色。

2、孩子會聽懂老師的話,在活動中玩玩說說。

3、發展孩子的思維能力。

4、培養孩子不怕困難、克服膽怯心理的精神。

活動准備:

1、紅、黃、藍、綠的玩具和油畫棒(幼兒人手一套)

2、畫有三角塔的紙若干

3、獨木橋一座

4、紅、黃、藍、綠的紙質百合花若干

活動過程:

一、基本部分

1、同幼兒聊關於顏色的話題,如:自己穿的衣服是什麼顏色?自己用的書包是什麼顏色?

2、出示玩具:

(1)顏色寶寶也飛到了玩具上,讓我們來看看他們是誰?

(2)引導幼兒說出最上面的是誰?最下面的是誰?中間是誰?

3、請幼兒按教師的樣子搭一次

4、請幼兒按照自己的意願搭一次(教師隨機指導),然後說一說自己是怎樣搭的。

5、出示畫有三角塔的紙

(1)講解要求:上邊有幾個三角塔,請你用紅、黃、藍和綠這四種顏色的油畫棒為它們塗上顏色,每一格塗一種顏色。

(2)幼兒塗色(教師巡迴指導)

6、游戲:送花給天線寶寶

(1)玩法:從河這頭走過獨木橋到河對面將花拿回送給天線寶寶,要求送花時,要說出你送什麼顏色的花給什麼顏色的天線寶寶(如:紅色的天線寶寶波兒紅色的花送給你)

(2)幼兒進行游戲(教師重點輔導膽小的幼兒)

二、結束部分

1、天線寶寶看見小朋友們又聰明又勇敢,他們托老師送一些花兒給你們,可是你要告訴我你想要哪種顏色的花。

2、教師送花給幼兒,活動結束。

幼兒園小班美術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熟悉粉筆的性能,學慣用粉筆畫稍長的線。

2、幫助幼兒體驗相互合作帶來的快樂,培養他們對繪畫活動的興趣。

活動准備:

1、小兔頭飾若干(與幼兒人數相等)、兔媽媽頭飾、大灰狼頭飾各一個,水果籃一隻、玩具蘑菇(多於幼兒人數)。

2、「袋鼠」、「大灰狼」的出場音樂,笛子音樂,錄音機,粉筆人手一份,場地布置圖。

3、幼兒已聽過《小兔乖乖》的故事,對故事情節較熟悉。

活動過程:

一、呈現小兔、兔媽媽、大灰狼頭飾。以游戲活動導入,激發幼兒的興趣。

1、為幼兒帶好小兔頭飾,並帶幼兒聽音樂跳出場。

「小兔乖乖,外面的太陽真好,我們到外面去曬曬太陽吧。」

(開頭設計的目的,首先是讓幼兒放鬆,戴頭飾不僅可以讓幼兒覺得新鮮有趣,也有助於老師把幼兒導入游戲的情境,使幼兒很快進入角色。)

2、播放大灰狼的音樂,幼兒傾聽,感受緊張、害怕的氣氛。

3、鼓勵幼兒積極思索、想像不被大灰狼捉走的方法。

「哎呀呀,剛才是什麼聲音?我好害怕呀!」

「怎麼,是大灰狼要來了?兔寶寶們,快快想個辦法,可別讓大灰狼把我們捉走了。」(引導幼兒說出造籬笆的方法,如果說不出,教師可直接說出來。)

二、引導幼兒了解籬笆的外形,並探索籬笆的築法,自主想像。

1、「小兔乖乖們,媽媽來教你們造籬笆,造一條又大又寬的籬笆,不讓大灰狼進來,好嗎?」教師運用語言「造籬笆要從上到下,深深地插 進去,造得長長的、密密的」來幫助幼兒掌握造籬笆的技能。

2、觀察籬笆,同時「媽媽」在地上示範:

用粉筆在線上畫直線,要從上往下,長長的,密密的。

3、請個別幼兒來「造」,了解幼兒掌握技能的情況。

「媽媽一個人造籬笆實在太慢了,誰願意來幫助媽媽?」(可以請2~3名幼兒來畫直線。)

三、滲透造籬笆的技能,鼓勵幼兒充分表現。

1、「兔媽媽」發給每隻「小兔」一支粉筆,要求「小兔」在大圓圈上造籬笆。又要求「小兔」想辦法:怎樣造籬笆才能不讓大灰狼鑽進來。

2、小兔造籬笆(開始時,孩子們出於好奇,造得籬笆寬寬的、鬆鬆的)

觀察孩子的操作情況,「兔媽媽」故意走到一位籬笆造得又細又密的「小兔」前,做鑽進的動作,並說:哎呀,這只「小兔」的籬笆造的真好,大灰狼肯定鑽不進來。對造得疏得可以請其他「小兔』來幫助,體現合作。

四、用游戲的方式對幼兒的操作進行評價。

1、兔媽媽:「兔寶寶們,你們真是太能幹了!累了吧?快,到草地上去休息一會兒,媽媽現在去采些蘑菇回來。記得大灰狼要把門關關好。寶寶們再見!」(教師退場換上大灰狼頭飾戴上出場。)

2、教師以大灰狼口吻對幼兒的操作進行評價。

大灰狼:「我已經好幾天沒吃東西了,肚子餓得咕咕直叫。(作出嗅的樣子)嗯,好香的味道,那邊肯定有一窩小兔子,讓我去捉只小兔嘗嘗。

大灰狼來到籬笆前,做出跳、鑽、推的動作,邊做動作邊說:「這籬笆造得可真高,讓我找個洞鑽進去吧。咦,找不到洞,氣死我了,我就不信推不倒你。這籬笆誰造的這么高,這么密,這么牢,讓我沒辦法去捉小兔。」

「沒辦法,我就假裝兔媽媽,唱支《小兔乖乖》的歌,騙他們開門。」(此時,幼兒已完全融入情境與角色中,當大灰狼唱完後,幼兒馬上接下去唱,氣氛相當好,完全感覺不出這是對幼兒作品進行評價。)

五、拓展延伸,引發再創。

大灰狼灰溜溜地下場,教師換上兔媽媽頭飾,邊唱《小兔乖乖》邊上場。

「孩子們,媽媽回來了,快開門。」

「孩子們,你們都在,太好了。大灰狼今天沒來嗎?」

「你們真是一群聰明、勇敢的孩子。來,肚子餓了,快吃媽媽剛採回來的新鮮的蘑菇,吃飽了幫助媽媽再在草地上種些花草、菜,願意嗎?」

陶藝日記:記一次《製作「太陽」》橡皮泥

今天,我觀看了王老師的一節橡皮泥製作「太陽」的活動課。小朋友對這節活動課興趣比較好。因為「太陽」是孩子們每天都能見到的事物,對它也有個大概的了解。所以當王老師問孩子們「太陽」是什麼樣子時,大多孩子們都能夠積極並正確地回答老師「太陽是紅紅的、圓圓的,會發光發亮。」

老師告訴孩子們今天我們要用橡皮泥製作「太陽」時,孩子們都表現得非常興奮!一個個都迫不及待的樣子。

之後,老師問小朋友「我們怎麼樣用橡皮泥做出一個太陽呢?」應卓侖說:「把紅色橡皮泥搓成圓圓的就是太陽了。」有許多小朋友都表示同意這種做法。於是老師就按照小朋友說的取了一些紅色橡皮泥搓了一個圓圓。陳怡彤小朋友看著老師搓好的圓圓說「還要把它壓扁才對!」王老師請她做給小朋友看,只見她將圓圓的橡皮泥放在兩手的手心中間用力的拍打著直至變得看上去有些扁扁的她才滿意的走到自己的座位上。王老師將這塊扁扁的橡皮泥展示給幼兒看時,有小朋友笑著說:「這是餅干。」老師也笑著答:「是有點像餅干,如果想把它變成太陽還需要做點什麼呢?」沒人響應老師所提出的問題。老師試著引導說:「剛才,我聽到有小朋友說,太陽是圓圓的,會發光還會發亮,那個會發光發亮的叫做太陽的『光芒』。我們剛才已經做了一個圓圓的太陽就差太陽外面漂亮的光芒了。」這時,只聽見林禧子小朋友說:「我看過的,光芒是像線一樣細細的,我姐姐畫的就是那樣。」老師說:「林禧子小朋友說得真好。那細細的光芒該怎麼做出來呢?」林奕誠搶著說:「我會做,我會做長條。」於是老師請他做給大家看。只見他取下一些橡皮泥放在手心來回搓動,不一會兒就變出了一條細細的`長條交給老師。老師提示說:「你們看光芒做好了,好看嗎?」孩子們都叫起來說:「光芒太長了!」林奕誠趕緊將搓好的長條摘成幾段然後擺放在圓圓的橡皮泥周圍。一個完整的太陽終於做好了。小朋友們都拍手說「真好看!」

與小朋友一起做出一個「太陽」後,老師請小朋友自己動手製作自己喜歡的「太陽」。小朋友們都高興地動手做起來。大多數幼兒都選了紅色橡皮泥做太陽,還有個別幼兒選了綠色陳怡彤、黃色和其他顏色。製作光芒時,大多孩子選用同一種顏色,高睿馳、林禧子、陳怡彤小朋友用了各種不同的顏色。雖然小朋友做出的太陽不是很圓,光芒也粗細不均,但孩子們都樂意動手去操作。

最後,在欣賞作品的過程中,聽到有小朋友對老師說「老師,這個太陽怎麼是綠色的不是紅色的。」這時陳怡彤不服氣的說「綠色的好看嘛!有什麼關系呀!」老師笑著回答:「太陽本來是紅色的,不過這個綠太陽真的挺漂亮的與我們看過的都不一樣,是陳怡彤想像的吧!」 「老師這個黃太陽也很好看……」大家也都喜歡上這些不一樣太陽了。這次活動課孩子們都表現不錯。有少數孩子都逐步有了大膽創新的苗頭 ,值得欣慰。

幼兒園小班美術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嘗試用拖、抖、轉的方法讓蘸浸有顏料的繩子在紙面上留下不同的線條痕跡。

2、在玩繩子的過程中,觀察繩子形態的變化,體驗多種線條匯聚在一起的美。

3、願意對繩子產生的不同痕跡進行大膽想像,並樂於表達。

活動准備:

1、幼兒有玩繩子的經驗。

2、人手一根長約25厘米的棉繩(一頭扣著小珠子),兩塊抹布。

3、每組三種不同顏色的水粉,一張桌子大小的鉛畫紙。

●每組提供的顏料最好是對比色,或者直接使用紅、黃、藍三原色。作畫時使用的棉繩,在一頭扣上珠子是為了方便幼兒拿、放,不能整根繩子都放入顏料盆中。如果沒有珠子也可以扣上其他的東西。

活動過程:

1、出示繩子,引導幼兒說一說繩子的不同玩法。

(1)教師用變魔術的方式「變」出繩子。

教師:今天老師帶來了一個寶貝!你們看,是什麼呀? (教師邊講邊拉出繩子)

(2)引導幼兒觀察繩子的樣子,並大膽想像。

教師:這根繩子是什麼樣子的?像什麼?

教師:你會用這根繩子怎麼玩游戲呢?

2、幼兒在紙上探索繩子蘸上顏料後的不同玩法。

(1)幼兒探索繩子的不同玩法。

教師:今天,我們要帶小繩子去散步。小繩子會怎麼散步呢?

(2)教師出示顏料畫紙,請個別幼兒在畫紙上和小朋友分享自己帶繩子散步的方法,並集體做空手模仿動作。

教師:小繩子穿上了漂亮的衣服,誰願意來帶著小繩子去散步啊?

●教師注意幫助幼兒用語言提升玩繩子的方法,例如「他帶小繩子散步的時候跳了一個轉轉舞,又跳了一個扭扭舞」等,然後通過情境式的語言,帶幼兒做空手模仿動作。

3、幼兒嘗試不同的方法,用繩子在紙上留下痕跡。

(1)教師:今天老師帶來了許多的小繩子,請你們帶著它們去玩吧。

(2)幼兒用繩子造痕跡。

4、觀察並大膽想像繩子在紙上留下的不同痕跡。

教師:這個小繩子跳的舞像什麼啊? (從簡單的痕跡開始引導幼兒想像)

活動廷伸:

提供較長的繩子,探索兩人合作玩繩子的方法,並遷移合作玩繩子的不同方法進行作畫。

區角活動:

美術區:提供報紙和顏料,嘗試用不同質感的繩子進行作畫;或將繩子纏在礦泉水瓶子上嘗試滾畫。

家園共育:

①與幼兒一起收集生活中不同的繩子,知道它們的名稱,感受不同繩子的質感。

②在家長的幫助下,玩有關繩子的游戲,如繞毛線、纏繩子等。

幼兒園小班美術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學慣用鮮艷的色彩表現美麗的花卉和花瓶,感知用油畫棒裝飾畫的風格。

2、通過欣賞和創作活動,進一步學慣用簡單的圖案和線條裝飾表現花卉和花瓶。

3、能均勻地進行塗色,努力保持畫面整潔。

活動准備

《幼兒用書》人手一冊,油畫棒人手一盒。

彩色的花瓶和花卉。

活動過程

一、出示《一瓶花》,感知一瓶花的結構和特點。

1、師(出示花瓶):這是什麼?是什麼樣子的?花瓶是做什麼用的?

2、師(出示一支花):這是什麼?一枝花上有什麼?它是什麼樣子的?什麼顏色的?你還見過什麼顏色的花?

3、請個別幼兒上來插花。

二、引導幼兒打開《幼兒用書》,感知用油畫棒表現的《一瓶花》。

師:這個花瓶上有什麼?花朵是什麼樣子的?有哪些顏色的花卉?

三、幼兒設計裝飾《一瓶花》,教師全面觀察幼兒的作畫過程,提醒幼兒選擇鮮艷的色彩表現花卉的色彩,並注意保持畫面的整潔。

四、展示幼兒的作品,師幼溝通交流評價。

1、組織幼兒相互交流欣賞畫面,說說:自己最欣賞的《一瓶花》,並講述原因。

2、教師給予熱情的贊揚和評價,不斷增強幼兒的自信心,提高幼兒對藝術的感受力以及對美術活動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