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新精神活性物質「卡痛」,為什麼被稱為鴉片的替代品
根據毒品和犯罪問題辦公室進行的調查稱,報告出現新的精神活性物質的國家數目最多的在亞洲。一些國家和地區報告出現了這類物質,就消費而言,亞洲兩種主要的新的精神活性物質是氯胺酮和 卡痛葉 ,主要影響到東亞和東南亞國家。
卡痛(kratom ): 又名忍冬。大型綠葉喬木,通常高度可達3-15米。其葉中含有帽柱木鹼,通過咀嚼可作為鴉片的替代品,在泰國和東南亞通常被體力勞動者用為興奮劑。卡痛葉是植物卡痛的葉片,屬於茜草科帽蕊木屬,原產於東南亞的印度和馬來西亞。樹葉具有葯用價值。
葯理: 卡痛的葯理功能主要是通過生物鹼7-羥基帽柱木鹼和帽柱木鹼實現的。雖然這些生物鹼分子的結構和致幻劑相似,但是這些物質沒有致幻劑活性。相反地,這些生物鹼主要與腎上腺素和阿片受體相互作用。因此,卡痛提取物常常用來阻止或緩解阿片類葯物依賴患者的戒斷症狀,或者被用來降低對阿片類葯物的依賴。除此之外,卡痛提取物也可用於其他的醫學目的。由於卡痛葉的延緩戒斷綜合征作用,其也有一定的被濫用為毒品的風險。
卡痛葉的毒性遠遠不及冰毒和海洛因,但由於十分猖獗和導致嚴重的 社會 問題,這種天然毒品引起了泰國政府的重視,加大了打擊力度。20片卡痛葉便可以調制一杯可滿足幾個人需要的毒品雞尾酒,價格不過3美元。
一定的葯用價值
由於卡痛在很多情況以及疾病如疼痛、抑鬱、焦慮和阿片癮戒斷方面的寶貴應用價值,卡痛在歐洲和北美得以更廣泛的認識及應用。Macko、Weisbach和Douglas(1972)曾報道,帽柱鹼具有提高痛閾值以及鎮咳的作用,但並沒有其他功效。
卡痛的安全性
在歐洲,非法摻入了未公開的合成阿片受體激動劑O-去甲基曲馬多以及咖啡因等其他物質的某些品牌的卡痛已被曝光。2010~2011年瑞典有9人的死亡便與摻入了幾種其他物質而非純天然卡痛的卡痛製品有關。
據悉,卡痛葉類似鴉片,生吃卡痛葉上癮者,初期會覺得精力極其旺盛,能長時間做很重的體力活。但吸食一段時間之後,就會像染上其他毒癮一樣,成為一種病態。泰國、美國等國家已經出台相關政策管控卡痛葉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