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人體的那幾個部位用力擊打可以暈倒
(一) 致命打擊部位與主要擊打方法
人體有六大致命打擊部位和拳打、掌擊、指戳、手捏、肘擊、膝頂等主要擊打方法;請同志們注意觀看:(此時開始播放教學片或指示演示人員出列)
1、耳。人的聽覺器官。
擊打方法:以單掌或雙掌(手心呈杯狀向內)擊打耳部。傳統武術叫「雙峰貫耳」。
擊打後果:輕則引起耳鳴,眩暈而喪失抵抗能力;重則耳鼓膜破裂,產生劇痛,休克,甚至死亡。
2、後腦。位於腦顱的後部,由橋腦、延髓和小腦構成。
擊打方法:砸拳、推掌
擊打後果:輕則麻痹昏迷,重則死亡。
3、兩肋。 兩肋位於胸部兩側。左軟肋是上腹部脾區,右軟肋是上腹部肝區。
擊打方法:勾拳、頂膝
擊打後果:輕則骨折,重則使肝、脾臟破裂,導致死亡。
4、頸部。 頸部可分為前部、側部和後部。頸前有咽喉、氣管;頸側有頸動脈;頸後為頸椎,上接生命中樞延髓。
擊打方法:插掌、劈掌、鎖頸拿法
擊打後果:喉部受到攻擊,輕則可使犯罪嫌疑人感到劇痛,或窒息、咳嗽,重則死亡;頸外側受到攻擊,輕則昏迷,重則會造成血液流通受阻,導致腦部缺血而昏迷,以至死亡;頸椎受到重擊,輕則癱瘓,重則死亡。
5、腰(腎臟)。腰位於胸椎與骶椎之間,是上體的支柱,其左右兩側是腎臟。
擊打方法:勾拳、頂膝、劈掌、正蹬
擊打後果:.輕則劇烈疼痛,成反弓狀而完全喪失抵抗力,重則腰椎神經損傷,內出血、腎破裂而引起死亡。
6、襠部。 襠部是指盆腔底部,是神經、血管分布最為湊集的部位,對外界地刺激特別敏感。
擊打方法:彈踢、頂膝、手彈或抓捏
擊打後果:輕則疼痛難忍,重則死亡。
(二) 非致命打擊部位與主要擊打方法
人體中有十六處非致命打擊部位,主要擊打方法在前述方法以外還有:踩跺、蹬踢、折別等方法;請注意觀看動作演示:
1、鼻。人的嗅覺器官。鼻骨對正面和側面打擊的承受力很弱。
擊打方法:直拳、擺拳、推掌、砸拳
擊打後果:輕則流淚不止,酸痛難忍;重則鼻樑骨折,呼吸困難。
2、眼睛。是人體的視覺器官。
擊打方法:插掌、翻背拳
擊打後果:輕則視力減退,視力模糊;重則失明。
3、下頜(頜下三角區)。 下頜兩側的下頜頭與顱底部的顳骨下頜窩,共同組成下頜關節。
擊打方法:推掌、直拳、擺拳
擊打後果:輕則頭部的擺動和震盪使人跌倒,重則劇烈疼痛,昏迷。
4、鎖骨。位於兩肩前側,以韌帶與肋骨連接,是人體骨骼中最易折斷的部位。
擊打方法:劈掌、砸拳
擊打後果:輕則上肢無力,重則骨折,喪失攻擊能力。
5、腋窩。位於上臂與胸之間,由肌肉圍成腔隙,其內充滿疏鬆結締組織,為頸部與上肢血管神經的通路,有臂叢神經和腋動脈。
擊打方法:插掌、彈踢
擊打後果:手臂產生放射狀觸電感,手臂酥麻喪失運動能力。
6、心窩(太陽叢神經結)。心窩位於腹腔上胸骨下的凹陷處,距心臟很近。
擊打方法:勾拳、頂膝、正蹬
擊打後果:輕則劇烈疼痛,膈肌痙攣,呼吸困難而喪失抵抗能力;重則休克。
7、腹部。腹內臟器官包括肝、胃、脾、胰、膀胱等。壁層腹膜神經末梢豐富,敏感性強。
擊打方法:正蹬、頂膝、勾拳
擊打後果:輕則劇烈疼痛,重則內臟破裂而大出血。
8、小腿。小腿的脛骨沒有肌肉包裹,抗擊力極差。
擊打方法:側踹
擊打後果:輕則產生劇痛,重則造成骨折。
9、大腿外側。大腿外側由闊筋膜張肌、股直肌和股外側肌所組成。
擊打方法:橫踢、膝撞
擊打後果:輕則引起大腿劇烈疼痛、酸麻無力;重則肌肉挫傷而喪失運動能力。
10、腕關節。腕關節周緣無肌群保護,有肌腱、血管和神經穿行其間。
擊打方法:彈踢、劈掌、擰腕、折腕
擊打後果:輕則劇烈疼痛,重則骨折。
11、肘關節。肘關節是人體比較脆弱的部位。它由肱骨下端與尺骨、橈骨的上端構成。肘關節的關節囊前後薄弱、松馳,完全伸直時最怕從後施加壓力。
擊打方法:擔肘、擰肘、撞肘
擊打後果:輕則劇烈疼痛(放射狀)而暫時喪失運動能力,重則韌帶撕裂、脫臼,完全喪失抵抗能力。
12、肩關節。肩關節由肱骨頭與肩胛骨的關節盂構成,關節盂淺,關節囊鬆弛,固定性差。
擊打方法:別肩、撕翅、鎖肩
擊打後果:輕則劇烈疼痛,重則肌肉、韌帶撕裂,脫臼。
13、指關節。指關節由掌骨小頭和第一指骨構成,都是滑車關節,關節囊被側松馳。
擊打方法:向後扳擰折壓、向兩側扭擰
擊打後果:輕則劇烈疼痛,重則韌帶撕裂、骨折。
14、膝關節。膝關節由脛骨、腓骨、臏骨、半月骨和股骨連接而成,是下肢的主要關節。它的活動面很小,只能伸直和後屈。
擊打方法:側踹
擊打後果:輕則劇烈疼痛,重則造成關節錯位、骨折。
15、踝關節。踝關節由脛骨、腓骨與跟骨、距骨等連接而成。它能屈伸、向外翻轉。
擊打方法:挫蹬,向左右扳擰。
擊打後果:輕則劇烈疼痛,重則脫臼、韌帶撕裂。
16、腳背。腳背由楔骨、骨和 骨基底部的關節面組成。腳背神經湊布,骨肉較少。
擊打方法:蹬跺
擊打後果:輕則劇烈疼痛,重則韌帶撕裂、骨折。
❷ 傳說中的死穴和笑穴在人的哪個位置
死穴是一個總稱,是指神經末稍密集或神經干線經過的地方,有36個。比如頭頂有個死穴是百會穴,位置在在頭頂正中線與兩耳尖聯線的交點處,為督脈,為手足三陽、督脈之會,被擊中腦暈倒地不省人事。
笑穴,是武俠故事裡杜撰出來的名詞,人體周身約有52個單穴,309個雙穴、50個經外奇穴,共720個穴位,並沒有笑穴。
(2)點哪個部位能使人暈倒圖片擴展閱讀:
武俠里的點穴:
點穴的功夫,主要有兩種作用。一是為了治病救人,行醫過程中需要用到點穴。二是武術中的搏擊之道,主要是以制服別人為主—制人而不傷人!
其實在古代武俠小說並不叫做武俠小說,而是俠義小說。他們點穴的功夫,自然是來源於生活。來源於中醫所說的穴位。中醫中的穴位被系統的總結出來之後,主要被運用於治病救人的,而後來人們發現,點擊不同的穴位能產生不同的效果。
這才逐漸的被運用於各種武術當中,更是被寫進了俠義小說裡面。而我們看到的武俠小說中的點穴,都是根據古代中的那些俠義小說而逐漸升級再創造的。就像火葯被製造出來時,最初的目的,只是為了慶祝過年罷了。最後卻被人拿去運用於戰爭之中,害人害己。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死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