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柏樹的種類及實圖
1、千頭柏:高 3 ~ 5 米,叢生灌木,無主幹,枝密生,直展,樹冠卵狀球形或球形。葉綠色。供觀賞及綠籬。
2、金黃球柏:矮生灌木,樹冠球形。葉全年為金黃色。
3、金塔柏:小喬木,樹冠窄塔形。葉金黃色。
4、窄冠側柏:在山東省泰安和江蘇省徐州市等地選出的側柏優良類型,已用於建立母樹林和大面積造林。樹冠窄,圓錐形。分枝細,枝向上伸展或微斜上伸展,分枝角度一般在45 度以下。 樹干通直圓滿, 出材率高,適於密植。
5、刺柏:喬木, 高達12米; 樹皮褐色,縱裂成長條薄片脫落;枝條斜展或直展, 樹冠塔形或圓柱形;小枝下垂,三棱形。葉三葉輪生,條狀披針形或條狀刺形。雄球花圓球形或橢圓形,葯隔頂端漸尖,背有縱脊。
柏樹包含側柏、圓柏、扁柏、花柏等多個屬。柏樹分枝稠密,小枝細弱眾多,枝葉濃密,樹冠完全被枝葉包圍,從一側看不到另一側,多為墨綠色的圓錐體。樹皮紅褐色,縱裂。小枝扁平。葉鱗片狀,小形。雌雄同或異株,球花單生枝頂。球果近卵形。種子長卵形,無翅。
柏科共22屬約150種,分布於南北兩半球。中國國產8屬29種7變種,分布幾遍全中國。另引入栽培1屬15種。
光照:側柏喜光,但幼苗、幼樹有一定耐蔭能力。一般生長在山的陰面。
溫度:較耐寒,抗風力較差。
水分:耐乾旱,喜濕潤,但不耐水淹。
⑵ 求北方常見綠化樹木等植物的名稱和配套圖片,越全越好。
北方常見綠化樹木有:法桐,銀杏,楓香。
楓香樹(Liquidambar formosana Hance),落葉喬木,高達30米,胸徑最大可達1米,樹皮灰褐色。喜溫暖濕潤氣候,性喜光,耐乾旱瘠薄。產中國秦嶺及淮河以南各省,亦見於越南北部,寮國及朝鮮南部。樹脂供葯用,能解毒止痛,止血生肌;根、葉及果實亦入葯,有祛風除濕,通絡活血功效。木材稍堅硬,可制傢具及貴重商品的裝箱。
拓展資料
園林綠化樹種以其特有的生態平衡功能和環境保護作用,決定了它在現代文明社會建設中不可取代的重要「肺腑」地位。園林綠化樹種又因有神奇的千姿百態和絢麗的流光溢彩,在營造自然氛圍、美飾環境空間方面演繹綠色的樂章。
產地分布全國,如浙江、江蘇、安徽、河南、山東等,園林綠化樹種因在人類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建設中的特殊意義而愈受普遍的關注,在我國現階段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中日益顯示出勃勃的發展生機。
參考鏈接
三球懸鈴木——網路;銀杏(銀杏科落葉喬木)——網路
楓香樹——網路;園林綠化樹種——網路
⑶ 崖柏樹長什麼樣子
崖柏是灌木或喬木;枝條密,開展,生鱗葉的小枝扁。葉鱗形,生於小枝中央之葉斜方狀倒卵形,有隆起的縱脊,有的縱脊有條形凹槽,長1.5-3毫米,寬1.2-1.5毫米,先端鈍,下方無腺點,側面之葉船形,寬披針形,較中央之葉稍短,寬0.8-1毫米,先端鈍,尖頭內彎,兩面均為綠色,無白粉。
雄球花近橢圓形,長約2.5毫米,雄蕊約8對,交叉對生,葯隔寬卵形,先端鈍。幼小球果長約5.5毫米,橢圓形,種鱗8片,交叉對生,最外面的種鱗倒卵狀橢圓形,頂部下方有一鱗狀尖頭。未見成熟球果。
(3)山東哪個地方有野崖柏樹圖片大全擴展閱讀
崖柏屬於松杉目。
松杉目植物的雌球花由多枚珠鱗組成。雌球花發育成球果,珠鱗發育成種鱗。胚珠受精後,珠鱗緊閉,藉以保護胚珠發育成種子,種子成熟後種鱗張開,種子脫落和散布。精細胞無鞭毛,可藉助水受精。
松杉目分布於南一北兩半球,以北半球溫帶、寒帶的、高山地帶最為普遍。我國產3科23屬125種34變種,為國產裸子植物中種類最多、經濟價值較大的一目,分布幾遍全國,許多樹種在東北、華北、西北、西南地區及台灣的高山地帶組成大面積的森林,亦是森林更新、荒山造林以及水土保持、防風固沙及居民區綠化的優良樹種。
⑷ 崖柏樹詳細資料和清晰圖片
崖柏(學名:Thuja sutchuenensis)為柏科崖柏屬的植物。生長於海拔1,500米以上的地區,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種栽培。 上世紀90年代曾因數量稀少未被發現宣布為滅絕物種,21世紀初在重慶大巴山地區發現少量植株,屬於瀕危物種,禁止採伐。
崖柏是柏科(Cupressaceae)崖柏屬(Thuja)6種常綠針葉樹的統稱,原產於北美和東亞,可供觀賞及生產用材和樹脂,與羅漢柏(false arborvitae)近緣。崖柏為喬木或灌木,常成金字塔狀,具薄的鱗片狀外樹皮和纖維狀內樹皮,水平或上升分枝,形成特有的扁平、浪花狀小枝系,每小枝有4行細小的鱗片狀葉。幼葉較長呈針狀,在某些種可與成熟葉並存。雌雄同株異枝,毬花著生於枝端,雄毬花圓形,淡紅或淡黃色;雌毬花很小,綠色或帶紫色。成熟毬果單生,卵形或長圓形,長8~16毫米(約1/2吋),有4~6對(或3對,多至10對)薄而易彎的鱗片,頂端成厚脊或突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