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7月15日是什麼日子
每年夏歷七月十五這天,是中國傳統中的重要節日——中元節,但是,「中元節」是中國道教的叫法;夏歷七月十五這天,佛教稱之為「盂蘭盆節」,民間則稱之為「鬼節」。當然,道教的中元節、佛教的盂蘭盆節及其民間的鬼節,既有不同的表達形式,但是,這三節又有祭祀祖先和崇尚忠烈的共同文化內涵。
(1)農歷七月十五動態圖片擴展閱讀:
各地習俗:
祭祖
祭祖節在陰歷七月十五日,所以簡稱為「七月半」祭祖。民陪運間相信祖先也會在此時返家探望子孫,故需祭祖。祭拜的儀式一般在七月底之前傍晚時分舉行,並不局限於特定的一天。
放河燈
河燈也叫「荷花燈」,河燈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燈盞或蠟燭,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泛。放河燈的目的,是普渡與祈禱。放河燈,尤數黃河裡放燈壯觀。
面 塑
七月十五節前,民間婦女盛行麵塑活動。一家蒸花饃,四鄰來幫忙。首先根據家庭實有人數,給每個人先捏一個大花饃。
送給小輩的花饃要捏成平型,稱為面羊,取意羊羔吃奶雙膝下跪,希望小輩不要忘記父母的養育之恩;
送給老輩的花饃要捏成人型,稱為面人,意喻兒孫滿堂,福壽雙全;
送給平輩的花饃,要捏成魚型,稱為面魚,意喻連年有餘。
做茄餅
民間認為,茄餅可以成為已故祖先的干糧。每到中元節這天,老南京人家家戶戶做茄餅,也就是把新鮮茄子切成絲,和上麵粉,用油煎炸。其實,茄餅如今已是一道再尋常不過的家常菜,想吃的話隨時可以做一盤解解饞。
祈豐收
中元節施祭與祈望豐收又常聯系在一起。施孤之夜,家家戶戶要在自己家門口焚香禱祝稻穀豐收,並把香枝插於地上做褲,這叫做「布田」(插秧),插得越多越好,以此象徵著秋收蘆胡梁稻穀豐登。
⑵ 七月十五是什麼節日有什麼風俗
中國的傳統節日一般是按照農歷的日期計算,農歷七月十五是中元節,也叫做七月半、鬼節、盂蘭盆節,主要的節日風俗有放河燈、焚紙錠、祀亡魂、祭祖和祭祀土地等活動,該節是灶讓追懷先人的一種文化傳統節日。
七月十五是什麼節日有什麼風俗

在古代,古人視七月為吉祥月、孝親月,七月半是民間滾圓初秋慶賀豐收、酬謝大地的節大辯塌日,七月有大量農作物成熟,按照慣例,百姓要祀祖,用新稻米祭供,向祖先報告秋成。
中元節是上古時代民間的祭祖節,其誕生可追溯到上古時代的祖靈崇拜和相關時祭,文化核心為敬祖盡孝,與除夕、清明節、重陽節並稱為中華民族傳統的四大祭祖節日。
⑶ 為什麼7.15是鬼節
因為中國古代認為農歷七月十五這一天是一年中陰氣最重的一天,鬼門大開,已故祖先可回家團圓,所以稱為鬼節。
所以民間要設道場,放饅頭給孤魂野鬼吃,這一天要祭祖、上墳、點荷燈為亡者照回家之路。道觀舉行盛大法會祈福吉祥道場,內容是跡世塵為死者的靈魂超度。
鬼節的禁姿禪忌:
1、不宜游泳,相傳跳水死的好兄弟倘若有冤屈的鬼魂,因為無法轉世輪回會找替身俗稱抓交替。
2、不宜看屋齡30年以上老房,相傳往生者祖靈,會在鬼月回來以前居住過的住家徘徊,倘若你八字較輕容易沖煞感冒。
3、鬼月不可直呼「好兄弟」為「鬼」。
4、鬼月不宜在山間、空曠地拍照,近期相機畫素越來越清晰,容易在鬼月補捉到好兄弟的影子。
6、鬼月不宜一直說「死」者個字,以免惹怒好兄弟。
7、鬼月不宜持咒,相傳鬼月持咒容易招來更多好兄弟來聽經,倘若你所持的為具有驅邪功效咒語,容意傷害到好兄弟。
8、半夜不宜大吼返哪大叫,如果你鬼月大吼大叫,容易驚嚇到好兄弟,招致睡眠品質變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