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失眠最好的治療方法
失眠作為一種臨床常見病症,發病率高且影響人們正常的生活。近日越來越多的職場商務人士在就診時,表述自己多夢易醒、醒後乏力、白天煩躁,下午有汗出、頭暈乏力、口渴、咽干、心煩不寐、心悸不安、腰酸耳鳴等症狀。上述症狀屬於陰虛火旺型失眠,服用百樂眠膠囊,可以滋陰清熱、寧心安神,整體上調整身體陰陽平衡,改善睡眠質量。
除此方法外,也有其他不同的快速入睡的方法、失眠最好的治療方法,分享如下:
艾灸治療:艾灸神門、三陰交、太溪等穴位是失眠最好的治療方法、快速入睡的方法之一;
依據辨證取穴原則,陰虛火旺屬虛火,多為精虧血少,陰虛陽亢,又因失眠病位在心,腎陰腎陽又為一身陰陽之根本,故選三陰交、太溪、神門,三陰交為脾、肺、腎三經之交會穴,就是三條經絡均經過三陰交這個穴位,艾灸可以補肺健脾滋腎;太溪為腎經第一個穴位,能滋陰降火、補腎益陰;神門是心經的穴位,能夠鎮靜安神;
按摩治療:按摩神門、三陰交、百會、四神聰等穴位是失眠最好的治療方法、快速入睡的方法之一;
腧穴所在,主治所在,通過按摩百會、四神聰,能夠寧心安神、緩解疲勞而全身放鬆進入睡眠;神門、三陰交功效同上;
預防與護理:山楂、蓮子心、麥冬代茶飲
陰虛火旺型失眠最好的治療方法除了口服百樂眠膠囊,也可通過按揉穴位或者艾灸穴位的方法來共同治療,以酸麻脹為主,疏通經絡氣血,是快速緩解陰虛火旺的失眠最好的治療方法之一,有的患者當場就打呼嚕了,也是快速入睡的方法。
近年來,人們生存壓力的不斷增加,失眠患者逐日增長,西醫臨床治療多以鎮靜為主,但效果並不如預期的好,成癮性高、依賴性強、嚴重者造成肝臟損傷、記憶力減退等,確實難以普及和長期使用,而中葯治療失眠略顯優勢,比如百樂眠膠囊,配合艾灸按摩,不失為失眠最好的治療方法。
㈡ 艾灸常見的幾個部位是哪裡
艾灸常見的幾個部位如下:
1、身柱穴
三陰交屬足太陰脾經,位於小腿內側,內踝高點上3寸脛骨內後緣,三陰交是足三陰經(脾經、腎經、肝經)的交會穴,對肝、脾、腎三臟的疾病有防治作用。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艾灸穴點陣圖
㈢ 怎麼快速有效除身體濕氣
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有很多人都會有體內水汽比較重的現象,大多數人採取的方式都是去拔火罐,其實生活中還有很多的去濕氣的辦法,那您知道怎樣排出身體的濕氣嗎,濕氣重的話吃什麼好呢,在濕氣比較重的時候我們要注意什麼呢,接下來就和小編一起去了解一下吧。或首雹
身體濕氣怎麼排除
1、食療調理
(1)清淡飲食。腸胃系統關繫到營養及水分代謝,保護腸胃最好的方式就是清淡、適量、均衡飲食。肥甘厚味等油膩食物不易消化,容易造成腸胃悶脹、發炎。甜食油炸食品會讓身體產生過氧化物,加重發炎反應。生冷食物、冰品或涼性蔬果,會讓腸胃消化吸收功能停滯,不宜經常食用。在烹調生菜、沙拉、西瓜、大白菜、苦瓜等時,最好加入蔥、姜,以降低蔬菜的寒涼性質。
2、睡覺防受涼
晚上睡覺時感到悶熱出汗,不少人會開空調或者風扇,其實這樣容易受涼,人體睡眠時受風對健康的危害更大,因為這時陽氣已潛藏體內,衛外作用減弱,風寒之邪能直入人體深部,第二天早上起床可能肚子痛或拉肚子,長期下去還有有別的隱患。所以,睡覺時不要讓風直吹,被子要蓋上。
3、晚上要關窗
房間的通風很重要,但開窗通風也要跟著太陽的時間走。這時白天雖然熱,早晚還有幾分陰氣,還是有降溫和變天的可能,人睡著了有可能反應不及時,故太陽出來了,窗戶打開,讓陽氣進入,太陽下山了,窗戶要關上。
4、堅持微午休
在作息方面,適當午睡一會兒。網上流行一句話:「中午不睡,下午崩潰。」上班族多數沒有時間午睡,但是可以嘗試閉目養神十幾秒,長期堅持對養生很有益處。如果感覺身體疲乏,雙眼乾澀,略有困意,可以微微合上雙眼休息10~20秒,能給身體快速充電,恢復精神。
另外,高血壓、心血管疾病的人群,這個時節需要特別控制情緒,避免情緒波動過大,誘發疾病。適量的戶外運動會讓人心情愉悅,散步、慢跑、太極拳都是較好的推薦,老年人下下棋、釣釣魚也不錯。
結語:通過文章我們了解到,想要去除體內的濕氣不僅僅是拔火罐,大家也可以從飲食上來調理,平時可以多吃點山葯、地瓜、紅豆等等,這些食物可以有效的將體內的濕氣排出體外,另外大家平時要多參加體育運動,運動也可以排出濕氣呢。
㈣ 睡覺時鼾聲如雷很尷尬,哪些小妙招,讓你不打呼嚕,睡得更香
很多人認為睡覺打橋好鼾無傷大雅,只要不影響他人休息,都是不用理會的。其實,打鼾是一種健康隱患,一旦長期出現打鼾這樣的遲消皮現象,就要引起注意,並及時做出調整,以免打鼾加重引起呼吸暫停這樣的症狀出現。那麼,打你發現或者他人投訴你鼾聲如雷的時候,你可以從以下方面試著調整以下,看看會不會有所改善。
盡量保持健康的生活習慣。經常抽煙喝酒的人,呼吸系統都會有一定的問題。比如鼻炎咽炎等慢性疾病都會伴隨發生。如果這些主管呼吸的器官有病變的話,是會影響呼吸的。所以,要好保護好自己的口鼻等器官,盡量少用煙酒等刺激性的東西傷害它。
如果碼差你沒有以上不良習慣,但還是長期打鼾,你就要考慮一下你的體重了。過度肥胖的人的氣道要比正常人的氣道狹窄一些,睡覺時比較容易打呼嚕。如果是這樣的原因,你就要考慮減肥了,因為肥胖還會引起其他的疾病,對健康不利。
打鼾並不是一種自然現象,長期打鼾是對健康有危害的,及時發現及時調整,病情嚴重者最好及時就醫。
㈤ 三伏天艾灸有利於人體健康,三伏天艾灸哪些部位
人體最大的穴位-大椎穴。標準定位:當你設置穴位時,你是坐著的。穴位位於人體頸部下端,第七頸椎棘突下的凹陷處。如果突起的骨頭不明顯,就讓患者移動頸部,不動的關節就是第一胸椎,大概在肩膀水平。主治:發熱、瘧疾、咳嗽、呼吸困難、骨蒸潮熱、頸肩背痛、腰脊柱強壯、角弓延長、小兒驚風、癲癇綜合征、五勞不足、七傷乏力、中暑、霍亂、嘔吐、黃疸、風疹。
腎經大穴,降火-湧泉穴。標準定位:取穴時,可以採取坐或仰躺,雙腳指向的姿勢。湧泉穴位於前腳凹陷處第二、三趾趾縫頭與足跟連線的前三分之一處。主治:神經衰弱、精力減退、疲勞、婦科病、失眠、嗜睡、高血壓、頭暈、焦慮、糖尿病、過敏性鼻炎、更年期障礙、怕冷、腎病等。穴位按壓治療腦出血後恢復、穴位按壓治療膀胱炎、穴位按壓治療白發等。艾灸方法:可懸掛艾條或艾灸銅壺進行艾灸。艾條懸灸各穴15-20分鍾,銅壺灸各穴30-50分鍾。
㈥ 治療打呼嚕的小妙招怎麼治療
1.選擇合適的枕頭
首先要說到的是我們睡覺用的枕頭,枕頭的選擇是非常有講究的,它的軟硬一定要適中。
太軟,容易使脖子往後仰,形成頭部和脖子的自然彎曲,從而造成喉部肌肉緊張,造成打呼嚕。太硬,容易把脖子窩住,從而造成呼吸不順暢,也會造成打呼嚕。除了軟硬度要適中外,枕頭的高度也很重要,太高太低都會加重打鼾,一般合適的高度為10-15厘米,具體應根據自己的體重、肩寬、脖賀戚螞子的長度而定,例如:側睡時,躺下之後,枕頭的高度應該與自己一側的肩寬一致,仰睡時,躺下之後,枕頭的高度應與自己的拳頭高度一致。
2.注意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平時少吃刺激性食物,以清淡食物為主,戒煙禁酒。經常鍛煉身體。在睡覺前不要從事刺激性的活動,不要讓情緒過於激昂。睡覺時盡量採取側卧,不要採取趴卧、仰卧。睡覺時不要蒙頭。
3.減肥
一般情況下,比較肥胖的人的喉嚨還有鼻子那裡的肉都比較多,這樣就會造成咱們呼吸不通暢,所以想要治療打呼嚕就好要減肥。
4.手術治療
現在有很多種治療打呼嚕的手術,名詞繁多,評價不一,這里就不一一表述了。這種方法見效較快,但是比較痛苦,還有風險,如果打呼嚕沒有嚴重影響到日常生活及身體健康,就不必選擇此種方法。
5.葯物治療
目前市面上有很多治療打呼嚕的葯物,具體效果怎麼樣沒有試過,但是治療打呼嚕的葯物一般都有副作用,也只能減輕症狀,並不能根除。
6.呼吸機、阻鼾器治療打呼嚕
現在市面上有阻鼾器、呼吸機等直接作用到機體上的外用機器,這種機器一般都放在口中,根據一定的原理來保持呼吸通暢。
7.睡眠時保證體內水分
睡覺之前一定要喝一杯水,可以買一個加濕器放在咱們的卧室裡面,這樣子可以很好的預防咱們晚上睡覺時候口乾舌燥哦,影響呼吸,另外睡覺時挖下鼻屎,以免鼻屎影響呼吸。
治療打呼嚕的偏方
1、花椒
花椒有芳香健胃、溫中散寒、除濕止痛、殺蟲解毒、止癢解腥的功效。取花椒5-10粒,睡前禪埋用開水泡一杯水,待水涼後服下(花椒不服下),連服5天,可治療打鼾。
2、漱口液
只要在臨睡前將3~4滴漱口液用溫水稀釋後漱漱口就可以使鼾聲減弱、停止。這種漱口液中含有一種樹仔脊脂油,能提高咽喉部黏膜的血液供應,使咽喉腔黏膜處於充分供血狀態,軟齶和懸雍垂就不會因鬆弛而振動,鼾聲也就減弱、停止。
3、鄂托法
找口腔醫生造一個鄂托,每天晚上戴在口腔里,可以托住下垂的軟齶,抵住舌頭使之不致壓縮,達到預防打鼾的作用。
4、玻璃球法
把一粒兒童玩的玻璃彈子鬆鬆地縫在睡衣領下的肩葉片內,要使它能左右滑動。打鼾者一般在側卧或俯卧時是不打鼾的,當打鼾者要轉身仰卧時,就會壓著後背的玻璃球,從而立即轉身側卧或俯卧,這樣,鼾聲就不會出現或明顯的減輕。或在睡衣後背正中縫一個小口袋,裡面放一個兒童小號的皮球或網球,這樣可以使打鼾者不致仰卧,也能大大減輕鼾聲。
5、M形枕頭
很多習慣打鼾的人都有仰卧的睡眠習慣,於是選擇枕頭的時候就好要選擇M形或者是中間有凹陷形狀的枕頭。通常,這樣的枕頭更能幫助安穩的側睡,通過側卧的姿勢保持呼吸通暢,並能固定頸部的位置,穩固你的睡覺姿勢。可以避免因枕頭形狀不好而導致頸部受壓迫,呼吸障礙情況的發生。
㈦ 懸灸爐艾灸的常用穴位都有哪些
今天介紹的15個穴位是我們在艾灸時經常要用到的常用穴位,說它們常用,並不是說它們普通,而是因為有效,所以才經常用到它們。希望各位艾友記住他們的功效!
很多艾友說記不住,
多用就記住了!不僅會記住,自己慢慢也會巧用它們了,
這就是老話說的:
熟能生巧!
很多艾友反應,冬天艾灸不是很方便,這些穴位你或艾灸或點揉都可以起到養生保健的作用!
1,百 會 穴
憂郁煩躁失眠點百會
百會屬督脈,位於人體頭部,在頭頂正中線與兩耳尖端連線的交點處。
作 用:
(1)按摩這個穴位,具有開竅寧神的作用,能治療失眠、神經衰弱;
(2)長期按壓這個穴位,有平肝息風的作用,能治療頭痛、眩暈、高血壓、中風失語、腦貧血、的作用,能治療脫肛、子宮脫垂等疾患。
自我按摩:
雙手中指交疊,用力向下按揉這個穴位,有酸脹感、刺痛的感覺;每次按揉1-3分鍾。
艾灸方法:
很多艾友會覺得百會穴不好灸,實際上用一個單孔艾灸盒扣在百會穴上艾灸15分鍾也很好。
2,風 池 穴
清熱醒腦還治感冒
風池穴屬膽經的穴道,位於人體的後頸部,後頭骨下,兩條大筋外緣陷窩中,大概與耳垂齊平。
作 用:
(1) 按摩這個穴位,具有醒腦明目,快速止痛、保健調理的功效;
(2) 長期按摩這個穴位,對感冒、頭痛、頭暈、中風、熱病、頸項強痛、眼病、鼻炎、耳鳴、咽喉患病、腰痛等疾患,具有很好的調理保健效能;
自我按摩艾灸法:
用大拇指的指腹從下往上按揉,左右兩穴,每天早晚各按揉一次,每次大約1-3分鍾。也可以自己用艾灸盒扣在這里艾灸10分鍾。
3,攢 竹 穴
消除疲勞眼睛好
攢竹穴,屬膀胱經的穴道,在眉毛內側端,眼眶骨上凹陷處。
作 用:
(1)此穴對慢性結膜炎、淚液過多、眼瞼震顫、眼睛疼痛症狀都有明顯的療效;
(2)按摩此穴,能夠緩解視力不清、眼睛紅腫等症狀;
自我按摩艾灸:
每天隨時隨地的輕輕按揉攢竹穴,時間不限,越多越好。可以用點燃的艾條,在眼睛眶周圍打著圈艾灸,每天2-3次,每次每隻眼睛3-5分鍾。
4,迎 香 穴
拋掉鼻炎和鼻塞
迎香穴屬大腸經的穴道。在鼻翼外緣中點旁,當鼻唇溝中間。
作 用:
(1) 按壓迎香穴,能夠治療各種鼻症, 如鼻腔閉塞、嗅覺減退、鼻瘡、鼻內有息肉、鼻炎、鼻塞、鼻出血等;
(2)按壓此穴,對口歪、面癢、膽道蛔蟲等也有一定療效;在中醫臨床中,還運用迎香穴治療面部神經麻痹或痙攣等問題。
自我按摩艾灸法:
每天早晚各一次,每次1-3分鍾。可以用點燃的艾條,從印堂穴一直灸到鼻尖,上上下下,每天2次,每次3-5分鍾。
5,合 谷 穴
牙痛是病也不怕
合谷穴屬大腸經上的穴道,當拇指和食指伸張時,在第一、二掌骨的中點,稍微偏向食指處。
作 用:
(1)合谷穴為全身最大剌激點,可以降低血壓、鎮靜神經、調整機能、開關節而利痹疏風,行氣血而通經清瘀;
(2)能治頭面的各種症狀,不但對牙齒、眼、喉、都有良好的功效,還能止喘、療瘡等;
(3)長期按壓此位,對反射性頭痛、耳鳴、耳聾、扁桃體炎、視力模糊、呼吸困難、肩胛神經痛、失眠、搜索關注公眾號學艾灸,神經衰弱等症都有很好的調理保健效能;
自我按摩艾灸法:
每次按壓左右手各1-3分鍾。取艾條懸灸合谷穴15分鍾。
6,內 關 穴
按撫你的胃,體貼你的心
內關穴,屬心包經的穴道,在人體的前臂掌側,從近手腕的橫皺紋的中央,往上大約三指寬的中央部位。
作 用:
(1)這個穴位對懷孕嘔吐、暈車、手臂疼痛、頭痛、眼睛充血、惡心想吐、胸肋痛、上腹痛、腹瀉、痛經等症狀,具有明顯的緩解作用;
(2)長期按壓此穴位,對心絞痛、精神異常、風濕疼痛、胃痛、中風、哮喘、偏癱、偏頭痛、產後血暈、憂鬱症,具有明顯的改善和調理作用;
自我按摩艾灸法:
每天早中晚各一次,每次按壓3分鍾,按到該處酸脹為止。也可以按摩3分鍾後,再艾灸5分鍾,效果更好。
7,天 宗 穴
美體健胸按天宗
天宗穴屬於小腸經上的穴道,在肩胛骨中點下緣,下一寸處。
作 用:
(1)按壓此穴,具有疏通肩部經絡、活血理氣的作用;對肩胛疼痛,上肢不舉效果很好。
(2)此處穴位,是治療女性急性乳腺炎、乳腺增生的特效穴位。按此穴位,對於乳房疼痛、乳汁分泌不足、胸痛也有明顯的療效;
自我按摩艾灸法:
穴位處有酸脹感,先左後右,如有人幫助,也可雙側同時按揉1-3分鍾。或者用艾灸盒扣在這里艾灸20分鍾。
8,中 渚 穴
更年期女性的好朋友
中渚穴屬手三焦經的穴道,在人體手背部位,小指與無名指的指根間下2厘米的手背凹陷處,用力按壓,會有力量脫落之感。
作 用:
(1)此穴位對耳聾、耳鳴、頭痛、咽喉痛、失眠等具有療效;
(2) 此穴位還能治療前額疼痛、肩背疼痛、肋間神經痛、手指不能屈伸等症狀,都有很好的調理和保健作用。
自我按摩艾灸法:
先左後右,每天早晚各一次,每次1-3分鍾。取艾條懸灸中渚穴10分鍾。
9,關 元 穴
男子藏精女子蓄血之處
關元穴又稱丹田穴,屬任脈的穴道,在人體的下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中下三寸,就是這個位置。
作 用:
(1) 有培腎固本、調節回陽的作用,能夠治療陽痿、早泄、月以不調、崩漏、帶下、不孕、子宮脫垂、閉經、遺精、遺尿、小便頻繁、小便不通、痛經、產後出血、小腹痛、腹泄、腹痛、痢疾等症狀;
(2) 長期按摩這個穴位,對尿路感染、腎炎、脫肛、中風、尿道炎、盆腔炎、腸炎、腸粘連、神經衰弱等疾患,都有很好的療效,而且有調理、改善的功能。
自我按摩艾灸法:
左手中指的指腹按壓穴位,右手中指的指腹按壓基手中指的指甲上,兩手中指同時用力揉按穴位,有酸脹感,每天早晚左右手輪流按揉,先左後右,每次大約1-3分鍾。或者用方形4孔艾灸盒扣在關元處艾灸40分鍾,同時兼顧中脘穴、肚臍、氣海。
10,長 強 穴
便秘腹瀉好幫手
長強穴屬督脈的第一穴道,在人體的尾骨端下,當尾骨端與肛門連線中點處。作 用:
(1)按摩此穴,能夠促進直腸的收縮,使大便暢通,還能治療便秘,並且能迅速止腹瀉;
(2)長期按壓此穴,具有通任督、調腸腑的作用,對腸炎、腹瀉,痔瘡、便血、脫肛等疾患,這么好的文章來自微信公眾號學艾灸,都具有良好的治療效果;
自我按摩:
每天分別用左右兩手各揉按1-3分鍾,先左後右。
11,足 三 里
常按足三里,胃病遠離你
保健大穴
足三里主治腹部上、中、下三部之症,因此名為「三里」,此穴位於人體下肢,為了和手三里區別,故稱為「足三里」
作 用:
(1)此穴有養生保健的功能,能夠增強體力、消除疲勞、強壯神經、預防衰老、對結核病、傷風感冒、高血壓、低血壓、動脈硬化、冠心病、心絞痛、腦溢血後遺症具有預防治療的作用,經常按摩,能夠祛病延年,所以也稱長壽穴。(2)經常按摩,能夠理脾胃、調氣血、補虛弱、防治腸胃疾病,對胃腸虛弱、胃功能低下、食慾不振、贏瘦、消化吸收不良、肝臟疾患、胃炎腸炎、胰腺炎胃下垂等,都具有很的療效;
(3)按摩此穴,還能增強下肢體力,防治四肢腫滿、倦怠、股膝酸痛、軟弱無力等症,對脛腓骨神經痛、坐骨神經痛、小兒麻痹、風濕痹痛、末稍神經炎等都有療效。
自我按摩艾灸法:
每天早晚各按一次,每次1-3分鍾。也可以每天艾灸此穴30分鍾。用單孔艾灸盒艾灸30分鍾。
12,三 陰 交
婦科疾病的剋星
三陰交指足部的三條陰經(肝、脾、腎)中氣血物質在此穴交會,故名「三陰交」。
三陰交屬脾經上的穴道,在人體小腿內側,足內踝上緣三指寬,踝尖正上方脛骨邊緣凹陷中。
作 用:
(1)此穴是婦科主穴,對婦科疾病很有療效,如子宮功能性出血、月經不調、經痛、帶下、不孕、崩漏、閉經、子宮脫垂、難產、產後血暈、惡露不行等;(2)按壓此穴能治療男孩女生殖器官的疾病。如遺精、遺尿、陽痿等;
(3)三陰交穴能排除瘀血,產生新血,經常按此穴能有效去除減頭皮屑。
自我按摩艾灸法:
每天早晚各一次,每次按1-3分鍾。也可以每天艾灸此穴30分鍾。用單孔艾灸盒艾灸此穴30分鍾。
13,委 中 穴
腰痛背痛求委中
委中穴屬膀胱經上的穴道,在膝蓋里側中央。
作 用:
(1)按摩此位,具有通絡止痛、利尿祛燥的作用;
(2)長期按此穴位,對腰背、腿部的各種疾病,如腰腿無力、腰痛、腰連背痛、腰痛不能圍側等,都有良好的療效;搜索關注公眾號學艾灸,對下肢癱瘓,臀部疼痛、膝關節疼痛等病症也作用明顯。
自我按摩艾灸法:
食指放在膝蓋里側,就是腿彎的中央部位,用食指按壓,有酸脹感。每次左右兩側各按揉1-3分鍾,也可雙側同時按揉。可以用艾灸盒艾灸出現20分鍾。
14,內 庭 穴
手肢冰冷找內庭
內庭穴屬足胃經上的穴道,在足的次趾與中趾之間,腳叉縫盡處的陷凹中。
作 用:
(1)對四肢冰冷,喜歡獨處靜卧,不喜歡聽聞人聲,就按此穴;
(2)對牙齒痛、風疹塊、急性腸胃炎能及種急慢性胃炎,具有很好的保健調理功能
自我按摩艾灸法:
每天早晚各一次,每次1-3分鍾。取艾條懸灸此穴10分鍾。
15,涌 泉 穴
緩解腰酸背痛找湧泉
湧泉穴屬足腎經上的穴道。在足底足前部的凹陷處,第二、第三趾的趾縫紋頭端和足跟連線的前1/3處。
作 用:
(1)經常按此穴,具有散熱生氣的作用;
(2)長期按摩此穴,能夠益腎、清熱、開郁;
(3)按摩此穴,治療咽喉腫痛、頭痛、目眩、失音、失眠、小便不利、休克、中暑、中風、高血壓、不孕、月經不調、陰癢、糖尿病、更年期障礙、腎臟疾病。
自我按摩艾灸法:
左右腳心每日早晚各推按1-3分鍾。按摩後再艾灸此穴10分鍾最好。
㈧ 咳嗽艾灸那些部位
有些人可能是因為支氣管炎引起的咳嗽,有些人可能是受涼引起的咳嗽,一般來講肺主皮毛,如果肺有問題的話,那麼就很容易抵抗不了外邪導致咳嗽,還有些人可能肺火比較旺盛也會導致咳嗽等問題的。
所以我們艾灸的話首先要艾灸一下肺俞穴,宣肺氣,而且肺俞穴的話一般調理呼吸道疾病效果很好的,例如肺炎、支氣管炎以及咳嗽等問題,另外像鼻炎等問題也可以艾灸肺俞穴的,因為肺開竅於鼻!
這是咳嗽艾灸的一些主要穴位,另外還有一些人會增加一些穴位,例如膏盲穴、合谷穴等,當然有些人會灸一灸關元、氣海等補氣、補元氣穴位來增強體質以及抵抗力這些都是可以的,這些輔穴的話大家根據自己的情況去決定添加或者減少即可。
因為這些穴位的話位置比較特殊,你想手持艾灸吧不太好艾灸,所以可以用隨身灸會方便一些,如果家裡有人幫你艾灸,那麼也可以找人幫忙手拿著艾灸這樣方面,但是如果自己一個人的話,那麼不太好手持艾灸。
㈨ 體寒艾灸身體的哪個部位比較好
體寒的情況下,醫生一般要求泡腳,這樣對身體有好處。除了泡腳,我們還可以進行艾灸來緩解體寒。下面是我分享的體寒艾灸的部位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體寒艾灸的部位介紹
體寒艾灸大椎穴
穴位:大椎穴是人體最大的穴位,屬督脈,在第7頸椎與第1胸椎之間。
作用:此穴有解表、疏風、散寒,溫陽、通陽、清心、寧神、健腦、消除疲勞、增強體質、強壯全身的作用。
主治疾病為:幼兒體質虛弱、哮喘、頸酸疼、肩部酸痛、手臂疼痛、手臂麻痹等。此外,大椎穴有明顯的退熱作用,艾灸大椎穴,能防治感冒、氣管炎、肺炎等上呼吸道感染,還可用於肺氣腫、哮喘的防治。
體寒艾灸足三里穴
穴位:足三里穴位於小腿前外側,當犢鼻下3寸,距脛骨前緣一橫指,按壓有明顯的酸漲感。
作用:足三里是人體穴位中運用最多的穴位,是脾胃作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的穴位代表。
主治疾病為:頭暈、耳鳴、失眠、癱瘓、便秘、胃痛、腹脹、腹泄、消化不良、食慾不好、胃潰瘍、胃炎、胃十二指腸潰瘍、胃下垂、闌尾炎、急慢性腸炎等疾病。足三里穴位能夠提高免疫力,足三里具有雙向調節作用。所以從古代起就被作為要穴來使用。此外,還可以用來防止老花眼、中風、治療高血脂症等。
體寒艾灸關元穴
穴位:關元在下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下三寸。四指並攏,置於臍下橫量,可在小手指的下緣處取穴。
作用:關元穴具有溫腎陽、補虛,壯陽的作用。
主治疾病為:元氣虧損的病症如中風、脫肛、身體無力、易疲勞、怕冷;男科疾病如遺精、陽萎、早泄、性功能低下等;婦科疾病如月經不調、閉經、痛經、白帶病、子宮脫垂,功能性子宮出血、等各種婦科疾病;下焦疾病如痢疾、脫肛、疝氣、便血小便滴瀝不盡,尿頻尿急、尿痛等。
體寒艾灸神闕穴
位置:神闕,就是我們俗稱的“肚臍眼”。
作用:艾灸神闕穴,能溫通元陽、復甦固脫、調和脾胃、益氣養血。
主治疾病為:對消化不良、腹泄、下痢、虛喘等有防治作用。還有提高免疫力、調節臟腑功能,延緩衰老的作用。
體寒艾灸中脘穴
穴位:中脘在上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上4寸。簡便取穴,自己手臍上四橫指。
作用:中脘穴為腑會穴,同時又是胃的募穴,因此對於六腑的功能均有調節作用。
主治疾病為:胃痛、腹痛、腹脹、嘔吐、反胃、食不化、腸鳴、泄瀉、便秘、便血。現在常說的胃炎、胃潰瘍、十二脂腸球部潰瘍等一切脾胃之疾無所不療。
體寒艾灸命門穴
穴位:命門穴在腰部,當後正中線上,前方平神闕穴。
作用:因本穴在兩腎之間,也和兩側足太陽膀胱經腎俞相平。因此有生命之門之稱,也是我們人體的動力之源。
主治疾病為:四肢清冷、虛損腰痛、或五更泄,男子陽萎、早泄、遺精,女子月經不調、經痛、宮寒不孕等虛寒症狀。
體寒艾灸太溪穴
穴位:太溪在足內踝與跟腱之間的凹陷處,用力按壓時,腳趾會出現麻木感。
作用:太溪穴為腎經的原穴,是腎經原氣經過和停留的腧穴。腎藏精,分化陰陽,因此無論腎精虛還是腎陰陽不足,都可以有太溪穴來補養。
主治疾病為:腎陰不足,陰虛火旺導致的咽喉腫痛、口腔潰瘍、耳鳴、耳聾、失眠、健忘,或者腎陽虧虛出現的肢冷、下肢水腫、分別是等疾病。可以按揉、按壓、以酸痛為適,力量大些以腳趾感覺到有麻木為宜,也可用艾灸。
體寒泡腳加什麼好
體寒泡腳可加姜
功效:散寒,治療手腳冰涼。
做法:在溫水中加入幾塊打扁的生薑即可。
原理:姜味辛性溫,如果內服,可加速人體的血液循環,改善手腳冰涼、畏寒怕冷等不適症狀。
體寒泡腳可加紅花
功效:改善靜脈曲張、末梢神經炎、血液循環不好、手腳麻木或淤血。
做法:取干紅花50克,先用水煮開後加涼水或待降低溫度後泡腳。還可以選擇先用部分熱水浸泡干紅花20多分鍾後再加水泡腳,這樣葯效更好些。
原理:紅花主治婦女病,具有活血行瘀,利氣止痛之效。可以有效改善女性體寒的毛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