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中國古代神話故事中的鯉魚跳龍門故事簡介
古代中國傳說中黃河鯉魚跳過龍門(位於山西省河津市西北的黃河峽谷),就會變化成龍。比喻中舉、陞官等飛黃騰達之事。也比喻逆流前進,奮發向上。
很早很早以前,龍門還未鑿開,伊水流到這里被子龍門山擋住了,就在山南積聚了一個大湖。
居住在黃河裡的鯉魚聽說龍門風光好,都想去觀光。它們從河南孟津的黃河裡出發,通過洛河,又順伊河來到龍門水濺口的地方,但龍門山上無水路,上不去,它們只好聚在龍門的北山腳下。「我有個主意,咱們跳過這龍門山怎樣?」一條大紅鯉魚對大家說。
「那麼高,怎麼跳啊?」「跳不好會摔死的!」,夥伴們七嘴八舌拿不定主意。大紅鯉魚便自告奮勇地說:「我先跳,試一試。」只見它從半里外就使出全身力量,像離弦的箭,縱身一躍,一下子跳到半天雲里,帶動著空中的雲和雨往前走。
一團天火從身後追來,燒掉了它的尾巴。它忍著疼痛,繼續朝前飛躍,終於越過龍門山,落到山南的湖水中,一眨眼就變成了一條巨龍。山北的鯉魚們見此情景,一個個被嚇得縮在一塊,不敢再去冒這個險了。
這時,忽見天上降下一條巨龍說:「不要怕,我就是你們的夥伴大紅鯉魚,因為我跳過了龍門,就變成了龍,你們也要勇敢地跳呀!」鯉魚們聽了這些話,受到鼓舞,開始一個個挨著跳龍門山。可是除了個別的跳過去化為龍以外,大多數都過不去。
凡是跳不過去,從空中摔下來的,額頭上就落一個黑疤。直到今天,這個黑疤還長在黃河鯉魚的額頭上呢。 後來,唐朝大詩人李白,專門為這件事寫了一道詩:「黃河三尺鯉,本在孟津居,點額不成龍,歸來伴凡魚。」
(1)鯉魚跳龍門動態圖片擴展閱讀:
原因
俗話常說「鯉魚跳龍門」,這是比喻鯉魚喜歡跳水的習性。鯉魚和其它許多魚都喜歡跳水。不同的魚跳水的本領也不同。有的魚跳得很高,如有一種叫做「跳魚」的魚,它能跳離水面四至五米,可以說是魚中的「跳高冠軍」。鯉魚有時也能跳出水面一米以上。
魚為什麼會跳水呢?根據科學家們的分析,一般認為有幾種原因。有的是由於周圍環境的變化而引起的,如地震災害發生前夕,地球磁場發生變化,魚感受到了威脅;如為了躲避敵害的突然襲擊,而越過途中的障礙;或者受到突然的恐嚇等原因。魚為了生存而產生的本能反應。
另一種原因是生理上的變化,當魚到了快要生殖的時候,體內就產生了一些能刺激神經的東西,使它處於興奮狀態之中,因此就特別喜歡跳躍。
鱘魚到龍門不是為「騰躍成龍」,而是為了繁衍後代。四川省長江水產資源調查組著的《長江鱘魚類生物學及人工繁殖研究》一書稱:鱘魚產卵「多在江河上游,水溫較低,流速較大,流態復雜,河道寬窄相間並具石礫底質的急灘地帶」。而山、陝兩省交界處的龍門一帶正具有以上地貌特徵,因而成為鱘魚雲集產卵的一個理想場所。
「龍門赤河」現象則因為鱘魚產卵前雌雄追逐,時常躍出水面。每年春天大批鱘魚回遊至龍門穴洞之處集結,並且在臨產卵前兩三天內頻繁跳躍。
躍出水面時,鱘魚充血發紅的魚鰭也露出水面,一時間成千上萬條大魚在河面翻動,遠望一片紅光,於是出現了「赤河」景象。因魚多故可長達數里,亦可持續數日,即形成了「赤河三日」「赤河三里」的特異現象。
當魚從水中被撈上來時,也會亂蹦亂跳,其原因是魚在水中游動時,全身的肌肉總是一伸一縮,搖頭擺尾,才能使它在水中前進。當它剛離開水時,仍然像在水裡一樣,做著同樣的動作,但是因為沒有受到水的阻力,所以搖動的動作就特別大,這時如果碰到如地面,船板等比較堅實的物體,就出現了亂蹦亂跳的現象。
其實,以現代科學即可破解「鯉魚躍龍門」這個謎團:這里說的「鯉魚」實際是「鮪魚」,或稱「鱣魚」,又叫「鰉魚」或「黃魚」,也就是鱘魚。鱘魚是江海回遊性的魚類,體長約兩米,最大可長5米以上。我國珍稀動物中華鱘、東北鱘、長江鱘即是這類魚。由於古代大鯉亦名「鱣」,故古人將「鮪鱣」與大鯉相混,傳為「鯉魚躍龍門」。
《竹書紀年》是戰國末期魏國史官的作品,書中「龍門赤河」的記載,說明當時「鯉魚躍龍門」的神話故事還未形成。而「魚化為龍」的記載多出自漢代典籍,故神話故事的形成當在西漢初年,且可能與漢初神龍崇拜觀念強化有關。
⑵ 鯉魚跳龍門的寓意是什麼
鯉魚跳龍門的寓意:鯉魚跳龍門,漢語俗語,一般用於比喻中舉、陞官等飛黃騰達之事,又用作比喻逆流前進;奮發向上。古代傳說黃河鯉魚跳過龍門(指的是黃河從壺口咆哮而下的晉陝大峽谷的最窄處的龍門,今稱禹門口),就會變化成龍。比喻今非昔比、飛黃騰達。
山西省河津市城西北12公里的黃河峽谷中的龍門,今稱禹門口,也是「鯉魚跳龍門」的典出處(參見詞條禹門口)。古代傳說黃河鯉魚跳過龍門(山西省河津市禹門口),就會變化成龍。《埤雅·釋 魚》:「俗說魚躍龍門,過而為龍,唯鯉或然。」《蠕范·物體》:「鯉……黃者每歲季春逆流登龍門山,天火自後燒其尾,則化為龍。」
後以「鯉魚跳龍門」比喻中舉、陞官等飛黃騰達之事。後來又用作比喻逆流前進;奮發向上。俗話常說「鯉魚跳龍門」,這是比喻鯉魚喜歡跳水的習性。鯉魚和其它許多魚都喜歡跳水。不同的魚跳水的本領也不同。有的魚跳得很高,如有一種叫做「跳魚」的魚,它能跳離水面四至五米,可以說是魚中的「跳高冠軍」。
(2)鯉魚跳龍門動態圖片擴展閱讀:
「鯉魚躍龍門」故事,正式見諸文字記載的是漢代辛氏所著《三秦記》(書已失傳)。據《藝文類聚》《太平廣記》中引述的文字來看,《三秦記》中曾多次提到「魚躍龍門」的傳說。譬如:「河津一名龍門。水險不通,魚鱉之屬莫能上。江海大魚薄集龍門數千,不得上,上則為龍也。」「有黃鯉魚逆流而上,得者便化為龍。」
《竹書紀年》中有「龍門赤河」的記述。每年春季大批鱘魚回遊至龍門穴洞之處集結,並在臨產卵前兩三天內頻繁跳躍。躍出水面時,鱘魚充血發紅的魚鰭也露出水面,一時間成千上萬條大魚在河面翻動,遠望一片紅光,此即「龍門赤河」。因魚多,可達數里,亦可持續數日,所以古書中也有「赤河三日」「赤河三里」之說。
「鯉魚躍龍門」中所說的「鯉魚」實際上是「鮪魚」或稱「鱣魚」,幽冥「鯉魚」或者「鰉魚」,也就是鱘魚。鱘魚是江海回遊的魚類,體長約2米,最大可達5米。由於古代大鯉亦名「鱣」,故古人將「鮪鱣」 與大鯉相混,傳為「鯉魚躍龍門」。
⑶ 鯉魚跳龍門圖片
您看這張怎麼樣?
⑷ 鯉魚跳龍門的朋友圈怎麼發
鯉魚跳龍門朋友圈,直接發一張照片就可以了,我覺得這是很好很直觀的一種表現
⑸ 鯉魚跳龍門的雕像是什麼樣的
鯉魚跳龍門的雕像圖示如下:
傳說很早很早以前,龍門還未鑿開,伊水流到這里被子龍門山擋住了,就在山南積聚了一個大湖。居住在黃河裡的鯉魚聽說龍門風光好,都想去觀光。它們從河南孟津的黃河裡出發,通過洛河,又順伊河來到龍門水濺口的地方,但龍門山上無水路,上不去,它們只好聚在龍門的北山腳下。「我有個主意,咱們跳過這龍門山怎樣?」一條大紅鯉魚對大家說。「那麼高,怎麼跳啊?」「跳不好會摔死的!」,夥伴們七嘴八舌拿不定主意。大紅鯉魚便自告奮勇地說:「我先跳,試一試。」只見它從半里外就使出全身力量,像離弦的箭,縱身一躍,一下子跳到半天雲里,帶動著空中的雲和雨往前走。一團天火從身後追來,燒掉了它的尾巴。它忍著疼痛,繼續朝前飛躍,終於越過龍門山,落到山南的湖水中,一眨眼就變成了一條巨龍。山北的鯉魚們見此情景,一個個被嚇得縮在一塊,不敢再去冒這個險了。這時,忽見天上降下一條巨龍說:「不要怕,我就是你們的夥伴大紅鯉魚,因為我跳過了龍門,就變成了龍,你們也要勇敢地跳呀!」鯉魚們聽了這些話,受到鼓舞,開始一個個挨著跳龍門山。可是除了個別的跳過去化為龍以外,大多數都過不去。凡是跳不過去,從空中摔下來的,額頭上就落一個黑疤。直到今天,這個黑疤還長在黃河鯉魚的額頭上呢。 後來,唐朝大詩人李白,專門為這件事寫了一道詩:「黃河三尺鯉,本在孟津居,點額不成龍,歸來伴凡魚。」
鯉魚跳龍門比喻中舉、陞官等飛黃騰達之事。也比喻逆流前進,奮發向上。
⑹ 小鯉魚歷險記變身的口訣是什麼
阿酷(寶石藍鱗):智勇雙全,我心飛翔!
泡泡(金之龍鱗):我心如鐵,堅不可摧!
小美美(翡翠龍鱗):讓歌聲給我力量吧!
雙面龜(火焰之鱗):心如金,身如火!
動畫取材於中國古老的民間傳說「鯉魚跳龍門」,不過在劇情上已經「面目全非」。該劇在製作過程中充分考慮了當今孩子的心理特點與喜好,無論從劇情設計、動畫特效還是語言對白上都深受孩子們歡迎。
(6)鯉魚跳龍門動態圖片擴展閱讀:
劇情簡介
泡泡和夥伴們歷經了河湖、高山、大海的艱難征程,承受了種種詭譎的誘惑,悚人的恫嚇,危難的考驗,最後他們找齊了金、木、水、火、土五片鱗,借用龍鱗的力量飛躍了神奇的龍門,既戰勝了邪惡,使作惡多端的癩皮蛇也受到了它應有的懲罰,又戰勝了自我,恢復了美麗的鯉魚湖。
⑺ 動畫短片《小鯉魚跳龍門》有哪些有趣的細節
有趣的細節:動畫片小鯉魚躍龍門裡面的小鯉魚,我覺得它非常的可愛,跳了龍門的時候,別人都輕輕鬆鬆的跳過去了,只有他在不斷的努力。
《小鯉魚跳龍門》是根據民間傳說「鯉魚跳龍門」的故事改編,由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於1958年攝制的一部國產彩色動畫片。短片由何玉門擔任導演,金近擔任編劇,段孝宣擔任攝影。
該片主要講述了鯉魚奶奶給小鯉魚們講了一個鯉魚祖先跳龍門的故事, 小鯉魚們聽了就想去跳龍門。於是在長得最大的黑鯉魚的帶領下,小鯉魚們瞞著奶奶,出發去找龍門了。
劇情簡介:
鯉魚奶奶給小鯉魚們講了一個鯉魚祖先跳龍門的故事,說龍門那邊有個天堂,只有勇敢的小鯉魚才能跳過去。小鯉魚們聽了,就想去跳龍門。
於是在長得最大的黑鯉魚的帶領下,瞞著奶奶,出發去找龍門了。它們游過大江和急流,克服重重困難,最後來到 了一個宏偉的水庫。這兒堤壩高築, 水急浪高,它們都非常高興,以為這就是奶奶說的龍門了。
⑻ 什麼叫鯉魚躍龍門鯉魚躍過了龍門會變成什麼
古代傳說黃河鯉魚跳過龍門,就會變化成龍。比喻中舉、陞官等飛黃騰達之事。也比喻逆流前進,奮發向上。
鯉躍龍門(又作鯉魚跳龍門),是古代中國的一個民間傳說,龍門位於今山西省河津市西北12公里的黃河峽谷中。相傳由於黃河河水渾濁,一般魚類不能存活,只有耐污的鯉魚生長十分良好,又由於其生長環境是黃色的泥水,所以黃河鯉魚身上長的是金黃色的鱗片。
古人發現每年到了春季的時候,這些金色鯉魚會上溯(逆水而上),在龍門形成跳躍的群體,但在瀑布以上,由於水流湍急,沒有任何魚類可以登上,所以古代人們想像這些金色的鯉魚跳過龍門以後就會變化成龍升天而去。
「鯉魚跳龍門」的傳說流傳下來,也影響了日本等地,日本風俗在男孩節懸掛鯉魚旗,就是希望孩子健康成長,像鯉魚一樣跳過龍門成龍。
(8)鯉魚跳龍門動態圖片擴展閱讀
傳說在很久很久以前,海里住著好多鯉魚。有一天一個年老的鯉魚說,在海的盡頭有一座龍門,傳說只要能超過它就能變成龍。領頭的金色小鯉魚對大家說我要去找龍門,經歷了千辛萬苦跳過了龍門,就變成了龍。
在紅色小鯉魚的帶動下越來越多的鯉魚躍過了龍門成為了真正的龍。可是除了個別的跳過去化為龍以外,大多數都過不去。凡是跳不過去,從空中摔下來的,額頭上就落一個黑疤。後來,唐朝大詩人李白,專門為這件事寫了一首詩:「黃河三尺鯉,本在孟津居,點額不成龍,歸來伴凡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