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動態圖片 » 擲彈筒發射動態圖片
擴展閱讀
全部圖片合成視頻軟體 2025-08-17 07:06:05

擲彈筒發射動態圖片

發布時間: 2022-07-23 02:04:25

1. 日本的擲彈筒有多恐怖,為何被稱為日軍最得意的武器

日本的擲彈筒非常恐怖,之所以稱為日軍最得意的武器,就是由於它威力驚人,而且被稱為機槍殺手。在日本侵華戰爭當中運用到了很多的武器裝備,我們可以從一些抗日神劇就可以看得出來,比如說三八式步槍,這個步槍威力非常大,而且射擊右京佐恩因此被日本軍隊大量的裝備上了,還有就是王八盒子,這是一把手槍,由於它的故障率太高了,但是我們八路軍還是比較喜歡用,畢竟那個時候條件比較艱苦,還有就是歪把子機關槍,這個是侵華戰爭戰場上最常見的一種主力武器,其實日本的軍隊還有一種非常恐怖的武器,那就是擲彈筒,它被稱為機槍殺手,接下來就為大家好好的講解一下。
對於這些事情你要是有什麼好的想法,歡迎寫在評論下方,我們一起討論吧。

2. 擲彈筒原理結構圖

擲彈筒都是高低壓發射原理,和迫擊炮的迫發原理不一樣。而且日軍常用的89式還專門有膛線來保證精度,這和迫擊炮普遍的滑膛設計也不一樣。擲彈筒射程近精度差是因為日軍定位為班排級別的曲射支援火力。為了減重、便攜和降低造價,簡化了瞄準具和附件而已。

迫擊炮彈都是發射葯和彈體分開,從原理和使用中來說,擲彈筒其實是比較接近於M203這類的。

(2)擲彈筒發射動態圖片擴展閱讀:

日本擲彈筒除了發射專用榴彈外,還可以發射制式手榴彈----此時要加裝發射葯盂,且因為手榴彈作為炮彈使用閉氣性不好,此時的射程大約在200米左右。

日軍的擲彈筒從本質上來說是一門輕迫擊炮,它的主要特點是射角大,彈道彎曲,射程不遠。主要用來殺傷躲藏在工事和隱蔽物後的敵人或者在遠距離殺傷敵人有生力量,它的殺傷效果好,操作方便,可以伴隨由單兵攜帶隨一線步兵移動,對一線步兵進行支援。

3. 日本人以前用的擲彈筒,難道就是迫擊炮的一種

擲彈筒它是在特殊戰爭時期的一種特殊武器,可以說它是迫擊炮的一種,但是它也不完全是迫擊炮。它是日本侵略者為了適應中國戰場專門研發的一種武器。

所以總的來說,擲彈筒被抗日軍民習慣稱之為“手炮”, 它就是日本人用來使用在迫擊炮和手榴彈之間的,補充一下火力。而專門研發出來的它確實也起到了“輕型迫擊炮”的作用,但是卻不是真正所謂意義上的迫擊炮。

4. 擲彈筒的發展歷程

德國擲彈筒口徑50毫米,彈頭重1千克左右,射程250米左右,射速25發/分,殺傷半徑在5米左右。
日本擲彈筒口徑50毫米,有兩種型號,主要區別在於拋射筒長度,侵華日軍主要裝備拋射筒為254毫米的擲彈筒,每個日軍步兵小隊(相當於中國的排,人數在50人到70人之間)都配備一個機槍小組(有二挺輕機槍),一個擲彈筒小組(有二個擲彈筒)和二個步槍班。後期為一個小隊一個擲彈筒,一挺輕機槍。
因為發射准備時間短,還被廣泛用作指揮部自衛火器。彈頭重800克左右,射程300米,射速30發/分,殺傷半徑5米左右,擲彈筒重量相對德國的要輕一些。
日本擲彈筒除了發射專用榴彈外,還可以發射制式手榴彈----此時要加裝發射葯盂,且因為手榴彈作為炮彈使用閉氣性不好,此時的射程大約在200米左右。
日軍的擲彈筒從本質上來說是一門輕迫擊炮,它的主要特點是射角大,彈道彎曲,射程不遠。主要用來殺傷躲藏在工事和隱蔽物後的敵人或者在遠距離殺傷敵人有生力量,它的殺傷效果好,操作方便,可以伴隨由單兵攜帶隨一線步兵移動,對一線步兵進行支援。由於單兵攜帶且可以隱蔽在障礙物後發射,它的隱蔽性很強。擲彈筒由特製的彈葯袋攜帶,一個彈葯袋可以攜帶8枚榴彈,一個二人擲彈筒小組可以攜帶16枚.。
在實戰中,日軍往往把毒氣彈和榴彈混合使用,給中國抗日軍民造成很大的殺傷。
中國軍隊繳獲擲彈筒後加以仿製,因根據地條件限制,無法給拋射筒刻上膛線,因此採用滑膛結構,為了不影響射程,拋射筒加長至400毫米。
抗日戰爭期間,中國軍隊曾大量仿製這種擲彈筒,給日軍造成殺傷。
擲彈筒攻擊范圍:介於手雷和火箭筒之間的武器。彈葯量:攜帶彈葯量為2枚。並且擲彈筒的彈葯可以選擇為投擲蝴蝶雷(一種輕型反步兵地雷)著彈點直接形成小型地雷,在防禦戰時會有很大用處。可以設置武器的架設時間.攻擊方式:拋物線攻擊。掛件:可以加裝瞄準具,加長炮身增加攻擊距離。
發射時先由射手先拉動擊發桿,然後由彈葯手將彈葯從筒口裝入,完成彈葯的安裝。左手握住發射筒,根據目標距離轉動手柄直至調節桿達到對應長度,射手通過瞄準線進行概略瞄準後,拉動擊發機上的皮帶,擊發底部發射炸葯將榴彈射出。
由於底部的發射葯未變,靠調整擲彈筒的角度,來確定發射距離瞄準目標,所以只有經驗豐富的擲彈手,才能准確地擊中目標。
隨著兵器的發展,擲彈筒漸漸被准確度高的槍榴彈、火箭筒和迫擊炮所取代。

5. 擲彈筒發射的是導彈嗎

擲彈筒發射的是炮彈,不是導彈。

擲彈筒的別名又叫超輕型迫擊炮,主要裝備二戰中日本軍隊,口徑在50MM以下,單兵攜帶,不佔編制。日本擲彈筒口徑50毫米,有兩種型號。主要區別在於拋射筒長度,侵華日軍主要裝備拋射筒為25.4毫米的擲彈筒,每個日軍步兵小隊(相當於中國的排,人數在50人到70人之間)都配備一個機槍小組(有二挺輕機槍),一個擲彈筒小組(有二個擲彈筒)和二個步槍班。後期為一個小隊一個擲彈筒,一挺輕機槍。

日軍在二戰中使用了大正十年擲彈筒和八九式擲彈筒。

大正十年擲彈筒口徑50毫米,重量很輕只有2.6公斤,射程為175米。它的設計目的主要是日本軍方希望能夠彌補中型迫擊炮和單兵手榴彈之間的火力空檔,同時能夠大大增強步兵分隊(相當於中國軍隊的班)火力。大正十年式擲彈筒在日軍服役長達25年,直到日軍二戰戰敗為止。

但是大正十年式自身性能不佳,它的射程太短(不到200米),這讓士兵無法在較為安全的距離使用它,另外它的精度也不佳,這使得它很快就被後來八九式擲彈筒所取代。

八九式擲彈筒是大正十年的改進型,口徑也是50毫米,全炮長413毫米,炮筒身長260毫米,全炮重2.7公斤,炮筒重1.6公斤,炮筒腳長170毫米,炮筒板重1.1公斤,腳板高60毫米,腳板寬67毫米,最大射程700米,有效射程500米。

八九式也是日軍二戰中主要裝備的擲彈筒。

6. 擲彈筒怎麼用它是什麼時候開始大規模使用的

擲彈筒也叫超輕型迫擊炮,在二戰時期被日本軍隊大規模使用,後來又被我國軍隊大量仿製。擲彈筒的攻擊原理和迫擊炮相似,但是口徑要比迫擊炮更小,大部分擲彈筒的口徑都是50mm口徑。擲彈筒發射炮彈的時候,炮手將炮彈放入擲彈筒內,炮彈通過慣性滑入擲彈筒底部,擊發底火通過發射葯的作用力,將炮彈拋射出去。由於擲彈筒的閉氣性不如迫擊炮,炮彈口徑也不如迫擊炮,因此擲彈筒無論是威力還是射程都比如迫擊炮,只能在戰場上打擊近距離的目標。

擲彈筒能夠在抗戰時期大量使用,主要是因為抗戰時期我國和日本的生產能力都比較弱,擲彈筒簡單實用,適合大量裝備。在太平洋戰場上,日本軍隊經常用擲彈筒偷襲美軍,令美軍十分的頭疼。在二戰結束後,隨著各國裝備的不斷更新換代,擲彈筒逐漸被各國軍隊淘汰掉,被輕型迫擊炮所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