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脛部、腳踝及腳部都有哪些肌群呢
脛部的肌肉從膝關節之下的脛骨上端開始,向下覆蓋脛部前方,一直到踝關節結束。脛部肌肉主要負責的動作是背屈、伸出和內轉踝關節。拇長伸肌和趾長伸肌是腳趾部位最主要的伸肌。這些肌肉的肌腱覆蓋踝關節、腳部,連接到腳趾。這些肌肉使腳部背屈,與屈肌起相反的作用。若小腿肌肉緊綳或這些肌肉用力超過限度,肌腱就會發炎。脛骨前肌發端於脛骨外髁,插人端在內側楔骨的中間和跖底表面。脛骨前肌負責雙腳的背屈和內轉,跑步過程中每一步都靠它提起腳趾。如果因為過度使用或使用不當而導致肌肉和肌腱發炎或受刺激,前脛部就會疼痛難當。腳部有一個毫無用處的結構,即跖腱膜,又被稱為足底腱膜,這是一個連接腳跟和腳趾的硬纖維組織。重復的腳踝運動會激發這種組織在腳跟插人端的生長。本章稍後會提供具體的拉筋操來緩解這個問題。雙腳和腳踝是由眾多控制腳部運動的小尺寸肌肉組成的。雙腳和踝部的肌肉與關節使雙腳大范圍的運動成為可能,這些運動包括:跖面屈曲、背屈、倒轉、外翻和旋轉。足底的肌肉共分為四層。第一層最靠下(即最靠表面,離地面最近),包括拇展肌、趾短屈肌和小趾展肌。小趾展肌形成了腳底的側表面。第二層包括蚓狀肌和跖方肌,以及拇長屈肌和趾長屈肌的肌腱。第三層包括拇短屈肌、栂收肌和小趾短屈肌。第四層是最深層(即足底最靠上的一層),包括骨間背側肌的四塊肌肉、骨間足底肌的三塊肌肉,還有脛骨後肌和腓骨長肌的肌腱:雙腳的外表面是趾短伸肌。脛部、腳踝和雙腳拉筋操對以下運動有益:籃球、無網籃球、拳擊、自行車、徒步、遠足野營、登山、定向越野、冰球、曲棍球、滑冰、輪滑、縱列式輪滑、武術、網球、羽毛球、壁球、跑步、足球、美式足球、橄欖球、滑雪、滑水、沖浪、游泳、競走。
⑵ 正中,尺,橈神經各支配哪些手部肌肉
正中神經支配:旋前圓肌,橈側腕屈肌,掌長肌,指淺屈肌,拇長屈肌,第1、2指深屈肌,旋前方肌,拇短展肌,拇對掌肌,拇短屈肌淺頭,第1、2蚓狀肌
尺神經支配:尺側腕屈肌,第3、4指深屈肌,掌短肌,小指展肌,小指對掌肌,小指屈肌,第3、4蚓狀肌,骨間肌,拇收肌,拇短屈肌深側頭
橈神經支配:肱三頭肌,肱橈肌,橈側腕長伸肌
(2)拇長肌在哪個部點陣圖片擴展閱讀:
正中神經是在腋部由臂叢外側束與內側束共同形成,在臂部沿肱二頭肌內行走,後降至肘窩後,穿旋前圓肌長短二頭之間行於前臂正中指淺、深屈肌之間到達腕管,穿掌腱膜深面至手掌,分成數支指掌側總神經。正中神經損傷較多見。少數病例與尺神經同時受傷。
正中神經在臂部損傷時的表現為前臂不能旋前,屈腕無力,拇、食指不能屈曲,拇指不能對掌,魚際肌萎縮,手掌稱為「猿手」。感覺障礙以拇指、食指和中指的末節為明顯。亦可見明顯的血管收縮和營養障礙。
發於臂叢內側束,初與肱動脈伴行,離開肱動脈向後下方,至內上髁後方的尺神經溝,在溝中尺神經位置表淺,可在體表觸摸到,穿經尺側腕屈肌到前臂內側,沿指淺屈肌和尺側腕屈肌之間下行,在前臂中、下1/3交界處,分為較粗的掌支和較細手背支。
尺神經在前臂上部發出肌支至尺側腕屈肌和指深屈肌尺側半;在中部發出細的皮支,向下穿過深筋膜,分布於小魚際的皮膚。
橈神經發自臂叢後束,初在肱動脈背側下行,後伴肱深動脈入橈神經溝,沿溝繞肱骨中段背側旋向外下方,於肱骨外上髁上方,肱骨中、下1/3交界處穿經外側肌間隔,至肱橈肌和肱肌之間,在此處分為淺、深二終支。
肱骨中段或中,下1/3交界處骨折時,易合並橈神經損傷。主要運動障礙是前臂伸肌癱瘓,出現抬起前臂時呈「垂腕」的姿態。其感覺障礙是以第1、2掌骨間隙背面「虎口區」的皮膚最為明顯。
⑶ 腿部肌肉圖和名稱
1.大腿肌群
大腿分為前外側、後側和內側三個肌群。大腿前外肌群主要由股四頭肌、縫匠肌和闊筋膜張肌組成;大腿內側肌群主要由大收肌、恥骨肌、短收肌、長收肌以及股薄肌組成;大腿後群(股後肌群)主要由股二頭肌、半腱肌和半膜肌等組成。
1.1大腿前部肌肉群
大腿前部肌群主要有:縫匠肌(sartorius)、股四頭肌(quadriceps)、闊筋膜張肌(tensor fasciae latae)。
(1)縫匠肌:全身最長的肌肉,呈扁帶狀,起自骼前上棘,斜向內下經大腿前面達膝關節內側,止於脛骨上端內側面。作用:屈髖關節和膝關節,並可使已屈的膝關節旋內。
(2)股四頭肌:全身體積最大的肌肉,有四個肌頭:股直肌(rectus femoris)、股內側肌(vastus medialis)、股外側肌(vastus lateralis)和股中間肌(vastus internus)。其中股中間肌被股直肌覆蓋。作用:為強有力的伸膝關節的肌,股直肌還能屈髖關節。
(3)闊筋膜張肌:位於大腿上部前外側,起自髂前上棘,肌腹被包在闊筋膜的兩層之間,向下移行為髂脛束,止於脛骨外側髁。作用:緊張闊筋膜並屈大腿
1.2大腿後部肌肉群
大腿後部肌肉群稱包括:股二頭肌(Biceps Femoris)、半腱肌(Semitendinosus)和半膜肌(Semimembranosus)。
大腿後部肌肉群作用:後群肌主要屈膝關節、伸髖關節。當屈膝時,股二頭肌可使小腿旋外,半腱肌和半膜肌能使小腿旋內。
1.3大腿內側肌肉群:大腿內收肌群
大腿內側肌肉群包括5塊肌肉:恥骨肌(Pectineus)、長收肌(Adctor Longus)、短收肌(Adctor Brevis)、大收肌(Adctor Magnus)和股薄肌(Gracilis)。其中短收肌被長收肌和恥骨肌覆蓋
2.小腿肌群
小腿肌也分前群、後群和外側群。
2.1小腿前側肌群
前群有脛骨前肌(tibialis anterior)、趾長伸肌(extensor longus digitorum)、拇長伸肌(extensor longus pollicis);
⑷ 胳膊上的肌肉都有哪些說出名稱!謝謝了!!有沒有什麼圖解的!有叫公肌的嗎
主要為肱二頭肌和肱三頭肌,二頭肌肉是手臂彎曲後凸起的肌肉,三頭肌是背對著二頭肌的部位,有叫肱(gong)肌的
具體是有很多分類,如下
臂肌
臂肌覆蓋肱骨,以內側和外側兩個肌間隔分隔。前群為屈肌,後群為伸肌。
(一)前群
前群包括淺層的肱二頭肌和深層的肱肌和喙肱肌。
1.肱二頭肌biceps brachii 呈梭形,起端有兩個頭,長頭以長腱起自肩胛骨盂上結節,通過肩關節囊,經結節間溝下降;短頭在內側,起自肩胛骨喙突。兩頭在臂的下部合並成一個肌腹,並以一個腱止於橈骨粗隆(圖3-24)。作用:屈肘關節;當前臂處於旋前位時,能使其旋後。此外,還能協助屈上臂。
2.喙肱肌coracobrachialis 在肱二頭肌短頭的後內方,起自肩胛骨喙突,止於肱骨中部的內側骨面。作用:協助上臂前屈和內收。
3.肱肌brachialis 位於肱二頭肌下半部的深面,起自肱骨下半的前面,止於尺骨粗隆。作用:屈肘關節。
(二)後群
肱三頭肌triceps brachii 起端有3個頭,長頭以長腱起自肩胛骨盂下結節,向下行經大、小圓肌之間;外側頭起自肱骨後面橈神經溝的外止方的骨面;內側頭起自橈神經溝以下的骨面。向下3個頭會合以一個堅韌的腱止於尺骨鷹嘴。作用:伸肘關節。長頭可使上臂後伸和內收。
前臂肌
前臂肌位於尺、橈骨的周圍,分為前(屈肌)、後(伸肌)兩群,大多數是長肌,跨過多個關節運動前臂和手,肌腹位於近側,細長的腱位於遠側,所以前臂的上半部膨隆,而下半部逐漸變細。
(一)前群
前群位於前臂的前面和內側面,共9塊,分4層排列。
1.淺層(第一層) 有5塊肌,自橈側向尺側依次為肱橈肌、旋前圓肌、橈側腕屈肌、掌長肌、尺側腕
前臂肌1
屈肌。
(1)肱橈肌brachioradialis:起自肱骨外上髁上方,向下止於橈骨莖突。作用:屈肘關節。其它4塊以屈肌總腱起自肱骨內上髁及前臂深筋膜。
(2)旋前圓肌pronator teres:止於橈骨中部的外側面。作用:屈肘關節,使前臂旋前。
(3)橈側腕屈肌flexor carpiradialis:以長腱止於第2掌骨底。作用:屈肘,屈腕和腕外展。
(4)掌長肌palmaris longus:肌腹很小而腱細長,連於掌腱膜。作用:屈腕和緊張掌腱膜。
(5)尺側腕屈肌flexor capiulnaris:止於豌豆骨。作用:屈腕和使腕內收。
2.第二層 只有一塊肌,即指淺屈肌flexor digitorum superficiallys。肌的上端為淺層肌所覆蓋。起自肱骨內上髁、尺骨和橈骨前面。肌束往下移行為4條肌腱,通過腕管和手掌,分別進入第2~5指的屈肌腱鞘。每一個腱在近節指骨中部分為兩腳,止於中節指骨體的兩側。作用:屈近側指骨間關節、屈掌指關節、屈腕和屈肘。
前臂肌2
3.第三層 有兩塊肌,位於橈側的拇長屈肌和位於尺側的指深屈肌。
(1)拇長屈肌flexor pollicis longus:起自橈骨前面和前臂骨間膜,以長腱通過腕管和手掌止於拇指遠節指骨底。作用:屈拇指掌指關節和指骨間關節。
(2)指深屈肌flexor cligitorum profouns:起自尺骨的前面和前臂骨間膜,向下分成4個腱,經腕管入手掌,在指淺屈肌腱的深面分別進入第2~5指的屈肌腱鞘,在鞘內穿經指淺屈肌腱兩腳之間,止於遠節指骨底。作用:屈第2~5指的遠側指骨間關節、近側指骨間關節、掌指關節和屈腕。
4.第四層 為旋前方肌pronator quadratus,是扁平四方形的小肌,位於橈、尺骨遠程的前面,起自尺骨,止於橈骨。作用:使前臂旋前。
(二)後群
共有10塊肌,分為淺、深兩層。
前臂肌3
1.淺層 有5塊肌,自橈側向尺側依次為橈側腕長伸肌、橈側腕短伸肌、指伸肌、小指伸肌和尺側腕伸肌。這5塊肌以一個共同的伸肌總腱起自肱骨外上髁。
(1)橈側腕長伸肌extensor carpi radialis longus:向下移行於長腱經手背,止於第2掌骨底。作用:伸腕,腕外展。
(2)橈側腕短伸肌extensor carpi radialis brevis:在橈側腕長伸肌的後內側,止於第3掌骨底。作用:伸腕。
(3)指伸肌extensor digitorum:肌腹向下移行為4條肌腱,經手背分別至第2~5指。在手背遠側部,掌骨頭附近,4條腱之間有腱間結合相連,各腱越過掌骨頭達指背向兩側擴展為扁的腱性結構,稱指背腱膜。
(4)小指伸肌extensor digiti minimi:肌腹細長,長腱經手背尺側至小指,止於指背腱膜。作用:伸小指。
(5)尺側腕伸肌extensor carpi uluari:止於第5掌骨底。作用:伸腕,腕內收。
前臂肌4
2.深層 也有5塊肌從上外向下內依次為旋後肌、拇長展肌、拇短伸肌、拇長伸肌和示指伸肌。
(1)旋後肌srpinator:位置較深,起自尺骨近側,肌纖維向下外並向前包繞橈骨,止於橈骨上1/3的前面。作用:前臂旋後。
其餘4塊肌均起自橈尺骨和骨間膜的背面。
(2)拇長展肌abctor pollicis longus:止於第2掌骨底。
(3)拇短伸肌extensor pollieis brevis:止於拇指近節指骨底。
(4)拇長伸肌extensor pollicis longus:止於拇指遠節指骨底。
(5)示指伸肌extensor indicis:止於示指的指背腱膜。
⑸ 請問拇長伸肌和拇長展肌的功能區別是
病情分析:
你好,根據你的描述,拇長伸肌的主要功能是拇指伸指。拇長展肌主要功能是拇指外展的功能。
指導意見:
多喝水,易消化飲食,保持室內空氣流通,注意休息。
⑹ 正中、尺、橈神經各支配哪些手部肌肉
臂叢神經由頸5至頸8頸神經前支,以及胸1神經大部分前支構成。橈神經是其中一個分支,自臂叢神經主要分布於上肢,橈神經是臂叢神經後束發出的,橈神經在上臂肌肉分支不多,主要分布於肱三頭肌。
橈神經在肱骨外上髁前方分為深支和淺支,淺支分布到臂和前臂後側的皮膚,最後分布到手背橈側1/2和橈側兩個半近節背麵皮膚,橈神經深支到前臂後面深淺肌層之間下降,沿途分肌支支配肱橈肌及前臂伸腕及伸指肌。
(6)拇長肌在哪個部點陣圖片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1、如果起來早,上班也不趕時間。再來一組20個站姿啞鈴交替彎舉,就在身體保持站立,左右手各拿一個啞鈴,兩邊前臂交替彎曲。這對鍛煉肱二頭肌和前臂屈肌群和伸肌群很有幫助。
2、為了防止局部肌肉疲勞,而其他肌肉群得不到鍛煉。第二天可以在做完俯卧撐之後,換一組啞鈴動作。改為站立手握啞鈴,自然下垂放鬆,做聳肩動作。做兩組,每組20個。這主要是鍛煉肩部三角肌。讓你有個發達的肩部肌肉,穿衣服也好看。
3、第三天改為附站立雙臂啞鈴側平舉。這是鍛煉上臂後面的肌肉,也就是股三頭肌。也是一天做2到3組,一組20個。
⑺ 骨骼肌具體結構,組成,分布
一、骨骼肌的結構與組成
肌細胞呈纖維狀,不分支,有明顯橫紋,核很多,且都位於細胞膜下方。肌細胞內有許多沿細胞長軸平行排列的細絲狀肌原纖維。
每一肌原纖維都有相間排列的明帶(I帶)及暗帶(A帶)。明帶染色較淺,而暗帶染色較深。暗帶中間有一條較明亮的線稱H線。H線的中部有一M線。明帶中間,有一條較暗的線稱為Z線。兩個Z線之間的區段,叫做一個肌節,長約1.5~2.5微米。
相鄰的各肌原纖維,明帶均在一個平面上,暗帶也在一個平面上,因而使肌纖維顯出明暗相間的橫紋。
骨骼肌由成束狀排列的肌細胞構成的。各細胞長度不一,細胞間緊密排列,長短互補。各細胞外面都包有纖細的網狀膜,叫肌內膜;各肌束又被膠質纖維和彈力纖維混合成的結締組織膜包裹,叫肌束膜;在每塊肌肉的外面,又包有1層較厚的結締組織,叫肌外膜。
二、骨骼肌的分布
骨骼肌分布於頭、頸、軀乾和四肢,通常附著於骨,各膜的結締組織彼此連續,分布到肌肉的血管、神經都沿結締組織膜進入。
(7)拇長肌在哪個部點陣圖片擴展閱讀
骨骼肌根據運動單位分類如下:
1、原動肌:引發身體特定運動的主要肌肉,主動收縮便可產生意向性運動;
2、拮抗肌:對抗原動肌運動的肌肉。原動肌收縮時,拮抗肌逐漸放鬆以保證運動過程的平滑;
3、協同肌:當原動肌通過一個以上的關節時,協同肌收縮可以防止其中的某個(些)關節干擾原動肌的運動。簡而言之,協同肌起到協助原動肌運動的作用;
4、固定肌:當運動發生在四肢的遠側部分時,固定肌起到穩定四肢近側部的作用。
⑻ 大腿內側群肌肉有哪五塊
內收群肌:股薄肌、恥骨肌、長收肌、短收肌、大收肌。
大腿肌內側群,也叫內收肌群,包括股薄肌、恥骨肌、長收肌、短收肌、大收肌5塊,作用都是內收髖關節。小腿肌前群有脛骨前肌、趾長伸肌、拇長伸肌,都可使足背屈。後群有小腿三頭肌由淺面的腓腸肌和深面的比目魚肌合成。
(8)拇長肌在哪個部點陣圖片擴展閱讀
長收肌和短收肌都是身體中比較重要的部位,而長收肌是在我們的恥骨肌內側,短收肌則是在恥骨肌和長收肌深層部位。長收肌是從自恥骨上支外面開始的,短收肌則是起自恥骨下支外面,它們從開始的部位就會有一定的差別。
而止點也不一樣,長收肌止於股骨粗線內側唇中部,而短收肌止於股骨粗線上部。要說這兩塊肌肉的功能,其實和上面的差別不是很大,基本上在近固定的時候,都是能夠使髖關節內收、外旋和屈,而在遠固定時,又能夠讓兩側收縮,使骨盆前傾。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下肢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