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動態圖片 » 卡佩拉動態圖片
擴展閱讀
世界上的補葯有哪些圖片 2025-08-16 11:07:44
黃塞圖片動態圖 2025-08-16 11:00:07

卡佩拉動態圖片

發布時間: 2022-07-22 12:35:27

① 從新秀體測數據看阿德巴約天賦有多高呢

東西部的全明星正賽替補陣容正式公布,我們看到了很多年輕而又天賦十足的面孔,不得不說,在這其中相對比較令人意外的就要屬熱火內線巴姆-阿德巴約,在上賽季的時候,他的數據僅為場均8.9分7.3籃板2.2助攻,本賽季他搖身一變不僅獲得了球隊絕對的首發位置,還打出了16分10.4籃板4.7助攻的華麗數據,其中他的助攻數據在中鋒/大前鋒球員中僅次於約基奇和阿德托昆博,一個黑又硬的粗漢一個夏天就蛻變成了技術全面的內線燈塔!











好了,一組爆吹只是想讓各位看官更加了解這位球員,22歲的阿德巴約真的很不錯,他的全明星賽出場機會也絕對是實至名歸,甚至連一向挑剔的查爾斯.巴克利都認為「如果阿德巴約不進全明星,我是不去芝加哥的」。考慮到熱火如今西區前四的成績,我們可以在4月的季後賽中去更加詳細、全面的了解這位球員的優劣勢。

② 哈登為什麼要離開火箭呢

隨著休賽季的進行,聯盟中也是出現了各種天花亂墜的消息,其中關於火箭隊核心詹姆斯哈登也是有了最新的動態,很多消息傳出哈登即將離開火箭隊。而很多球迷對於哈登的離開也是紛紛表示同意,甚至希望哈登趕緊離開火箭隊。

火箭傳出一消息

並且現在火箭隊的打法基本上都是圍繞哈登一個人展開,即便是像有威斯布魯克這樣的頂級球星也是極少有戰術安排,火箭隊在場上的球權基本上都在哈登一個人手中,因為持球太多,哈登也是被很多粉絲謾罵!就連曾經湖人隊名宿科比布萊恩特也說過,哈登這樣的打法是不可能獲得總冠軍的。這也難怪,很多粉絲希望哈登趕快離開火箭隊。

③ 特雷楊曬出和隆多的PS照,這師徒組合是什麼水平

一年一度的選秀大會落下了帷幕,沒有人知道誰能夠成長為這個聯盟的未來,但是回過頭看兩年前的那屆選秀大會,你一定會為東契奇和特雷楊的表現感到震撼。東契奇和達拉斯獨行俠成功打進了季後賽,雖然輸給了洛杉磯快船,但是已經展現了自己的實力。特雷楊還沒能進入季後賽,不過亞特蘭大老鷹隊迫不及待地想要為他搭建季後賽陣容了。

④ 難以捕捉的對日照,神奇的反暉,到底是如何拍到的

太陽的反日點,或稱作對日照,是一種觀星者的解釋。它是什麼,怎樣才能看到它?Erwin Matys和Karoline Mrazek的項目為我們解釋道。

但在2019年10月30日至31日的晚上,我們終於嘗試了一下。10月30日,我們已經在拉帕爾馬島上進行了幾天的影像遠足。在白天,煩人的卡里瑪天氣模式終於停止了,由於對日照可以在這個美麗的星島,天空再次變得湛藍且透明。我們住在離居民區較遠、海拔約800米(2600英尺)的一個單獨的芬卡島上,擁有拍攝對日照的完美條件。午夜前後,當逆光達到頂點時,我們的儀器記錄到天頂的天空亮度為每平方弧秒21.4個震級。當晚,是多麼得暗,當天狼星上升到山脊後,天狼星明顯地照亮了地形。在肉眼看來,對日照本身是相當明顯的。在白羊座的正下方,黃道上,一道約10度的明顯輝光劃過反太陽點。穿過整個天空的非常微弱的黃道帶也清晰可見,幾乎像是黃道的人工標記。在這種情況下,拍到對日照是一件容易的事。

對於那些對技術細節感興趣的人:我們在Baader改良的1100D佳能單反相機上用16mm鏡頭@f/5.6拍攝了23張4分鍾的未經過濾的照片。對於天空跟蹤,我們使用了一個純機械設備,迷你軌道LX2。這個創新的設備是我們成像旅行中的常客。對於那些對更多細節感興趣的人,我們提供了一個迷你軌道LX2的全面審查,可在我們的網站上下載。我們的成像設備總重量不到3公斤(6.6磅),包括相機和三腳架。隨後,對日照的23張個人照片被校準、登記並與DeepSkyStacker進行疊加。最終圖像的處理是在Photoshop中完成的,我們在Photoshop中應用了大量的對比度增強。

怎樣看到對日照

如果你自己從來沒有遇到對日照,不要指望它會像這張照片上面那樣顯眼。我們對圖像進行了強烈的對比度增強,以使逆光、其形狀和大小更清晰可見。對我們人類的眼睛來說,即使在最好的條件下,對日照也是一種難以捉摸的暗淡的光芒。有幾次我們比較了逆光和銀河系部分的視覺亮度。我們總是發現它和冬季銀河系中最暗的部分一樣明亮。銀河系中最接近輝光亮度的部分是米爾法剋星和卡佩拉旁邊的星群“孩子們”。也就是說,非常模糊。它附近任何明亮的物體(如木星或火星的對立面)都很難觀測到。

除了中間稍微亮一點,在各個方向上都均勻地淡出外,對日照根本沒有任何結構。它呈圓形,圓形或橢圓形,直徑約10度。那大約是一個拳頭大小的手臂伸展的長度。

黑色矩形,中間有白色小點和模糊區域。

⑤ 聯盟的三種中鋒,哪一種類型最吃香,哪一種會被淘汰

現代籃球語境中,對於中鋒的要求相當的高。小球時代的來臨,一些適應不了時代變化的中鋒都逐漸被邊緣化。當下聯盟也是存在著三種類型的中鋒,那麼哪一種類型最吃香,哪一種會被淘汰。

中鋒類型一:純藍領,處在變革的邊緣

結束語

如今已經不是中鋒最好的時代,他們無法改變戰局已成定局,畢竟他們身上有不少缺陷。日後也會朝著功能型發展,戰術重心徹底移交到小前鋒身上。

⑥ 張伯倫的身體天賦,到底有多強大

說到上古時期NBA的代表人物,很多球迷想到的無疑是“指環王”拉塞爾和他的老對手“上古巨獸”張伯倫。如果說拉塞爾統治了同時代聯盟所有的冠軍和團隊榮譽,那麼張伯倫則是將個人英雄主義發揮到了極致,直到現在,張伯倫依然手握70多項NBA歷史紀錄,比如我們熟知的單場100分、單賽季場均50分等等。


而除了沖刺跑之外,張伯倫的400米和800米成績也是非常優秀。據統計,張伯倫400米的成績為48秒,800米為1分57秒。由此就可以知道張伯倫在那個年代是個什麼樣的怪物了吧!

那個網友說張伯倫是加強版卡佩拉?的確,一個幼兒形態,一個究極形態

所以說,即便放到現在,張伯倫也是一名擁有炸裂身體素質的超級中鋒,即使沒有投籃能力,但是他驚人的身體天賦可以讓教練忽略他的一切缺點。尤其在這個強調提速和快攻的時代,張伯倫的身體天賦加之運動能力,簡直是球場的BUG!如果張伯倫穿越到現在,我想也將會是一個場均28+14的超級明星中鋒。

⑦ NBA球星被交易之後,都有怎樣的舉動

NBA的交易截止日熱鬧非凡,多支爭冠球隊做出了正對性補強,不少全明星級別的球員改換門庭。對於被主隊交易,球星們的動態也是大不相同。被送往心儀的球隊,自然是充滿期待。離開效力多年的母隊,也有失望至極的。被交易後的球星百態,威金斯直呼太開心,庄神告誡兒子別信任何人。

庄神告誡兒子別信任何人

德拉蒙德是聯盟的全明星中鋒,26歲的巔峰年紀,場均17.8分15.8籃板1.7蓋帽的華麗數據,表現很不錯。不過活塞把庄神送到了騎士,僅僅換來了奈特、亨森和次輪簽。得知被交易後,庄神很失望,他直言在NBA沒有朋友和忠誠。還發布和兒子的合照,寫道:“記住孩子,不要去相信任何人。”庄神這次也被傷的很深。

⑧ 火箭卡佩拉是哪國的

火箭卡佩拉是瑞士的。

克林特·卡佩拉(Clint Capela),1994年5月18日出生於瑞士日內瓦(Geneva,Switzerland),瑞士籍職業籃球運動員,司職大前鋒,效力於NBA休斯敦火箭隊。

克林特·卡佩拉於2014年通過選秀進入NBA後一直效力於休斯頓火箭隊。

2013-14賽季,克林特·卡佩拉效力於法國聯賽的Chalon SurSaone隊,場均上場21.4分鍾,得到9.6分、7.4個籃板、1.2次助攻和1.8個蓋帽。

2014年4月,卡佩拉受邀請參加了耐克籃球峰會,代表世界聯隊出戰。之後,卡佩拉宣布參加2014年的NBA選秀。

2014年5月,卡佩拉當選2013-14賽季LNB聯賽最佳年輕球員,並奪得最快進步獎。

(8)卡佩拉動態圖片擴展閱讀:

北京時間7月28日,據NBA官網報道,休斯頓火箭官方宣布,球隊正式與中鋒克林特-卡佩拉完成續約。根據球隊政策,合同細節不予公布。

據悉,火箭與卡佩拉達成的是一份5年9000萬美元的續約合同。合同的受保障金額為8000萬美元,另有1000萬美元屬於激勵條款。卡佩拉這份合同並不包括球員選項或球隊選項。

火箭總經理達里爾-莫雷說道:「很高興能在未來五年裡擁有卡佩拉,他能幫助我們每個賽季都成為奪冠熱門。」

卡佩拉上賽季代表火箭出戰74場,在場均27.4分鍾的出場時間里能夠貢獻13.9分10.8籃板1.9蓋帽,另外他的投籃命中率高達65.2%,領跑聯盟。

⑨ NBA新賽季休斯頓火箭隊都有哪些人員的調整

火箭休賽期除了得到了威少,還簽下了上賽季效力於湖人的中鋒錢德勒,13年狀元本內特。續約了上賽季表現出色的小里弗斯、忠於火箭的格林以及豪斯。延續了火箭隊三分線外的火力。老將內內退役了,但是錢德勒的加入能夠給火箭隊帶來寶貴的比賽經驗。

要注意的是現在火箭陣中最弱的一環還是內線,「餅皇」卡佩拉在季後賽的表現令人大失所望,火箭內線被打爆。火箭還是需要能夠投射的大個子,一旦價碼合適,火箭也許會交易掉卡佩拉。威少和哈登先後收獲常規賽最有價值球員,但2017年的評比中哈登輸給了好兄弟威少。

⑩ 比較法研究在我國法制建設方面的作用體現在什麼方面

我聲明一下,我大概二十年前,82年,曾經應清華大學學生會的邀請來講一次講座,題目是「什麼是法律」,因為那個時候,82年,剛好制定憲法,所以中國學生希望了解什麼是法律,這是第一次在清華講。第二次,清華大學法律系成立了,第一門課是法理的課,請我來講第一課來開頭,我的題目是「什麼是法理學」。那麼這次王晨光老師要我來講比較法,那麼什麼題目?我就很自然的提出:什麼是比較法。講的不對的地方請大家指正。
我想分為幾個問題講,第一個問題呢,講一講比較法的研究對象,比較法到底是研究什麼的。我再聲明一下,剛才有幾個同志拿我寫的《比較法研究》來讓我簽名,我先聲明一下,我講的基本上就是《比較法研究》第一章的那些內容。
簡單的講,比較法就是對不同國家的法律進行比較研究,英國法和法國法的比較,中國和美國的法律比較。但是這是從一般意義上講的,從特殊意義上來講,國家跟國際特定地區法律的比較也是比較法的研究范圍。美國的比較法學家,他們把美國50個州法律之間的比較也叫比較法學。國家與州之間的比如說中國內地,也就是大陸跟兩個特別行政區的法律,香港,澳門的法律,也就是香港法和澳門法的比較研究,也叫比較法。再有呢國家與某些國際組織法律的比較研究也屬於比較法學的范圍。特別是加入WTO以後,這個問題就更復雜。因為WTO的法律規制,對凡加入這個組織的國家都適用。現在我們法學領域的一個熱門題目,就是加入WTO以後法律有哪些修改,與WTO的方向相協調,這是重大問題。
比較有雙邊的比較或者多邊的比較。雙邊的比較就是兩個方面的比較,多邊的比較是三個以上的比較。這是從比較法研究對象這個角度。這個要說明一下,比較法這個名稱很容易引起一個誤解,它與我們一般意義上的法律,比如說民法,刑法,憲法,商法不一樣。一般的法律都有它自己特別的調整對象,也就是一定的社會關系。民法調整民事的社會關系,刑法調整社會上的犯罪現象的社會關系,而且對特別社會關系的規制,民法有民法的規制,刑法有刑法的規制。比較法談不到像民法那樣調整社會關系,也沒有特別的規制,它就是對不同法律的比較研究,所以這個詞很容易引起一個誤解。盡管容易引起誤解,但是在法學界,比較法這個名稱是普遍使用的。所以大家看權威性的網路全書,對比較法這個名詞有許多不同的名稱,比較法,比較法學,或者比較法研究,法律的比較研究,據我所知大概有四個名稱,但是含義是一樣的。
但是要注意一個問題,對本國的法律之間的比較研究,一般意義上不屬於比較法學范圍。比如說現在中國的刑法、民法和婚姻法都修改了,我們對舊婚姻法和新婚姻法之間的比較研究,或者對民法通則與刑法總則之間的比較研究,這個當然可以,而且是必然的,因為每一個認識事務的過程都是一個比較的過程。民法與刑法規定的不一樣,這個就有比較,法律裡面有實體法和程序法,這個又有比較。對本國法律之間的比較研究很多,但一般來講不屬於比較法學的范圍。
法國有一個國際比較法學院,是世界上一個國際性的比較法學院,他們的課程安排,比較法學,教學生的時候,分為三個層次,一個層次叫基礎訓練,講的是什麼是比較法,或者像書上叫比較法總論,比較法通論,這一部分屬於比較法學基本知識。第二層次是部門法律研究,這就是比較高一層次研究了,第三個層次是專題研究。中國法律裡面的自然人和法人與其它某一個國家的自然人、法人之間的比較研究,這都屬於專題研究。
下面在講比較法的研究對象的時候,我講一個案例。這個案例是美國的一個比較法學家施萊辛格,他提出來的,在他的比較法著作裡面提出來的。在這個案例講過之後,可以順利的提出什麼是比較法,比較法與其它的法律有什麼區別。這個案例的情況是這樣的,有一個人,我們假設他是甲,他是R國人,住在R國,是紐約市一個公司在R國的代理人,也就是他是紐約市這個公司的雇員。他去世前留下遺囑,死後財產歸他的女兒所有。他女兒也是R國人,也住在R國。根據R國的法律,遺囑是有效的。我順便說一下,西方國家的法律分為兩大傳統,叫做legal
group, legal family,或者legal system。就是說屬於同一個傳統,共性的東西,也就是法系。R國法律從傳統上講屬於大陸法系傳統,也叫做民法法系,就是拿破崙法典的民法,還有一種是普通法系,也就是中國講的英美法系。甲死後,他的女兒到紐約市的法院去告這個公司,要求歸還公司欠甲的工資。公司的律師提出來,不是說這些錢應不應該還的問題,而是起訴人沒有資格來起訴。因為根據紐約州的法律,遺囑的有效首先應該經過遺囑檢驗法院的證明。遺囑檢驗法院是英美法系所特有的,中國沒有。這是第一點。再有呢遺產的處理要先指定遺囑執行人作為遺產的代表來管理、分配。他的女兒來告,但遺囑既沒有檢驗法院的證明,也沒有遺產的代表,所以她沒有這個資格。而且她本人也不是紐約州的居民,所以應該撤銷起訴。這樣對起訴人來說很狼狽,因為她要再告的話,要補辦手續,要遺囑檢驗法院出證明,找遺產代表保管遺產,不但經濟上帶來浪費而且有可能過了訴訟時效。施萊辛格在他的書裡面講,在這種情況下,原告的律師就應該想辦法,要引用R國的法律來進行抗辯。R國屬於大陸法系,遺囑已經有效,不需要經過法院的證明。根據大陸法系的傳統,遺囑人死後,遺產就轉移到繼承人那兒。所以現在他的女兒去告,不是作為財產代表,而是作為財產的所有權人,因為根據R國的法律,財產已經轉移了。因此,原告律師用R國的法律就可以駁倒被告律師,這個案子最後還是勝訴了。
這里我要說明一下,這里就涉及到幾種不同的法律問題,也涉及到比較法適用的問題。從紐約州的法院來講,遺囑的有效要經過遺產法院的證明,並且遺產的分配要經過遺產代表的處理,這是根據紐約州的法律。在紐約州的法院看來,這就是本國法,也就是國內法。對方律師起訴的根據是R國的法律,那麼就不需要法院的檢驗,也不需要遺產代表,遺囑人死後,繼承就成立。這是根據R國的法律,屬於大陸法系的傳統。紐約州的法院看來,R國的法律是外國法,紐約州的法律是本國法。在這個案子里,也就是外國法與本國法發生了沖突,發生了沖突怎麼辦?我們通常講國際私法,國際私法就是解決不同國家的法律發生了沖突怎麼辦。所以國際私法英美國家又叫沖突法。那就根據沖突法的規則來處理。紐約州的沖突法,有幾個國際私法的原則。一個叫做法院所在地的法,案件發生沖突,那麼適用法院所在地的法律。案件訴訟進行的法院在紐約州,那麼就按照紐約州的法律;紐約州的國際私法里還有一個原則,叫做訴訟人本人住所地的法,住所在什麼地方。在這種情況下,根據紐約州的法律,本國法與外國法發生沖突,到底是用法院所在地的法還是用R國的法律,外國法。根據它的法律規定,如果是動產繼承,不是不動產繼承,那麼應該適用住所地的法律。所以這個案子應該適用R國的法律。這個女兒之所以勝訴,是因為律師想到了用R國的法律來進行辯護。所以這里就涉及,本國法,外國法,沖突法,也就是國際私法。還有可能,這個女兒不自己起訴,委託R國駐美國的代理人,領事或大使館的官員去起訴,這個情況也是經常有的。在這種情況下,就要適用國際公法,看R國和美國有沒有司法協助。這是很簡單的一個案子,但涉及到本國法,外國法,國際私法,還可能涉及到國際公法。
那麼比較法起了什麼作用?不可能要求律師熟悉每一個國家的法律,這是不可能的。但他以前學過的比較法知識,有可能就包括了關於西方國家兩大法系在遺囑的效力,遺產的管理,轉移這些問題,他大體上了解兩大法系有這樣的區別。有這樣的區別,他遇到這樣的案子以後,再追查一下R國的法律,就可以了解了。比較法就有這樣的作用。這是我講的第一個問題,比較法的研究對象。
我要講的第二個問題是近幾十年來,世界法律地圖的改變。簡單的講是世界法律地圖的情況。比較法學首先在西方國家興起,在19世紀中的時候從歐洲大陸興起,以後到二戰以後有很大的發展。因為比較法興起的時候,開始的時候局限於在大陸法系國家之間的法律,後來包括了英美法系國家的法律。二戰後社會主義國家的法律也包括在裡面,還有大批的新獨立的國家,伊斯蘭教的法律或者其它宗教的法律,也包括在裡面,這樣范圍就擴大了,在西方國家的法學領域成了專業。
在1985年還是86年的時候,北大法律系的代表團去訪問美國的六個大學,我們發現美國大學的法學院都有比較法專業,而且有教授專門來教,很正規的。再有呢當時在聯合國的下面還有比較法的委員會。而且比較法的國際會議經常舉行,也有很多比較法方面的新的論文。特別明顯的是有一套比較法的網路全書,國際比較法的網路全書,數量很大,我記得從70年代初開始出版,一直到現在還沒有出完。開始的時候中國到了幾套,一下子被幾個法學院給搶光了,這個書對研究比較法是很有幫助的。
進入20世紀90年代,法律制度的改變更大了。我總結了八項改變:一個改變是,美國的法律思想在西方取得了主導地位。西方法律思想有一個演變的過程,在19世紀上半期呢是法國的法律思想佔主導地位,到了19世紀下半期轉移到德國。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停頓了一下,然後轉移到了美國。美國的法律制度對西方的影響比較大一些,其中一個是美國的司法審查制度,Judicial
Review,這個是美國意義上的司法審查制度,因為司法審查的含義很廣泛,我現在說的是美國意義上的司法審查制度。美國的聯邦最高法院,它有權決定,聯邦的法律、法規,或者其它各州的憲法、法律、法規是不是符合聯邦憲法,簡單的說是聯邦最高法院的違憲審查權,或者叫司法審查權。這個對其它國家影響很大,像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一系列的憲法,法國1958年的聯邦憲法,德國德意志聯邦的基本法,日本憲法,還有90年代,93年的俄羅斯憲法,都吸收了美國的違憲審查制度。但形式不一樣,法國叫憲法委員會,德國叫憲法法院,日本直接採取美國的形式,普通法院的最高法院有違憲審查權。俄羅斯聯邦是憲法法院。這是一方面的影響。再一個,美國憲法里有一個制度,叫做聯邦管理商務的權利。歐洲其實也有這個法律,歐盟有很多成員國,它的法律大體參照美國的憲法裡面這個聯邦管理州際商務的權利。其它的一些大家很熟悉了,隱私權,這個在二次大戰後成了一個很流行的名稱,是美國首先搞起來的。反性騷擾法律,也是美國先搞起來的。還有就是英美法系裡面的對抗式訴訟制度,跟大陸法系不一樣。法律教育方面,美國是判例法教學方法。這些都對西方產生很大的影響。
再一個是歐盟法律的興起。歐盟法律是一個很特殊的法律,它有幾個特點,第一,是獨立的法律,不是成員國的法律加起來。再一個,它的效力比成員國法律的效力要高,優先適用。發生矛盾,成員國的法律與歐盟法律發生沖突,根據歐盟的條約,應該首先適用歐盟的法律,第三,不僅適用於成員國,而且適用於成員國國家裡的個人。這個法律是國際法,國際法一般來講是適用於國家之間的法律。國際法的適用對象主要是國家而不是個人。而這個法適用於個人,所以這個法律很特別,既不是一個國家的法律,也不是國際法,據我所知西方法學界採用一個名稱super-national,超國家的法律。這個法律很特殊,對別國的影響也很大。我不知道清華有沒有歐洲法的課程,北大有一個歐洲研究中心,也包括對歐盟法的研究。這是第二個大變化。
第三個大的變化是兩大法系,英美法系和大陸法系加強相互之間的融合,這個問題就比較大了,要看那些地方還沒有矛盾,那些地方在相互融合。比如說判例這個問題,以前英美法系講起來強調判例,大陸法系強調制定法。但現在大陸法系也更多的使用判例。這個可能跟歐盟有關系,歐盟以前就是大陸法系,尤其有德國、法國這兩個大陸法國家。到70年代的時候英國加入,英國加入後就帶來了英美法系傳統的一些東西。那麼歐盟議會裡面,政府裡面,法院裡面就有兩大法系,既有矛盾但又有互相融合的地方。歐盟的判例法受英國的影響比較大一些。這是兩大法系的融合。
第四個變化在90年代初發生,影響很大,就是前蘇聯法律的解體。取而代之的是俄羅斯聯邦的法律。兩種法律在性質上相反,一個是蘇聯社會主義國家的法律,一個是俄羅斯憲法上規定是民主的,聯邦的,資本主義國家的法律。性質上是不一樣的。
第五個巨大變化是東德就是德意志民主共和國的法律,被德意志聯邦共和國的法律所代替,也就是東德的法律被西德的法律所代替。東德與蘇聯的法律都解體了,但是解體的形式不一樣。前蘇聯的法律呢,據我所知,俄聯邦的憲法規定,以前的法律只要不跟現在的憲法相抵觸,就可以繼續有效。我想俄羅斯的法律之所以發展比較緩慢與這一條有關系。而東德的法律是完全被西德的法律所代替。兩種法律的變化模式是不一樣的。
第六個比較大的變化是伊斯蘭法律的變化。我對伊斯蘭教法沒有研究,但就我的印象是,伊斯蘭教的教法改革有兩個不同的方向:一個是慢慢的向西方現代法律靠攏,另一個是相反的,更加向宗教靠攏。這是兩個不同的改革方向,至於將來向什麼樣發展,沒有研究。
第七個發展變化,90年代更明顯,就是當代中國社會主義法律的巨大發展。清華大學法學院的產生,就是為了適應這種發展,多培養一些這方面的人才。
最後一個巨大變化就是一國兩制制度。這個已經在香港、澳門兩個地區實現了,我個人認為這是一個具有世界意義的創造。
下面講第三個問題,比較法研究的方法論。這個我是根據西方一些資料的記載,他們提出來的方法論來做一下介紹,加我個人的一下看法。
第一個方法論是宏觀比較與微觀比較。但是什麼叫宏觀比較,什麼叫微觀比較,這個有不同的理解,這本書這樣解釋,那本書那樣解釋。有三種不同的理解:一種理解是,宏觀比較是研究兩種有很大差別的法律。當然這種總體的比較研究是哲學家,法理學家,政治家他們的研究對象。還有一些是研究同一個法系的法律之間的比較研究。英國的什麼法律跟同一個法系的美國的什麼法律之間的比較研究,或者德國的什麼法律跟法國的什麼法律之間的比較研究。這是一個很有名的比較法學家,他對宏觀比較跟微觀比較是這樣下定義的。
第二個呢也是一個比較權威的比較法學家,他對宏觀比較和微觀比較的理解就不一樣。他認為宏觀比較是對整個法律制度的比較,強調一個整體比較。那就不僅包括同一個法系的問題,同一個法系的法律裡面整體的比較也包括在宏觀比較裡面,德國和法國的法律比較,英國和美國的法律比較,也包括在宏觀比較裡面。微觀的比較就是具體的法律規則的比較。一個是整體,一個是具體,區別在整體和具體。
還有一種解釋呢,宏觀比較是實體的比較,有關的法律內容的比較。微觀的比較呢是形式的比較,有關的法律的結構,或者法律的淵源,這方面的比較。所以有不同的理解。
我個人呢趨向第二鍾,宏觀比較是整體的比較,微觀比較是具體的比較。那就是說以不同社會制度的法律,不同法系的法律,同一個法系不同國家的法律,這個都叫宏觀比較。對具體制度,具體的形式,具體的規則的比較叫微觀比較。當然這個微觀比較看似比較簡單一點,但裡面有很多復雜的問題。說老實話,比較法我所看到的論文裡面大部分都是微觀比較。
比較法的雜志裡面,西方的雜志裡面經常提到一個「西瓜皮案件」。這個案件什麼意思呢?有一位老太太在商場裡面買東西,踩在一塊西瓜皮上面滑倒了,受傷了。那麼這個案件如何處理呢?這個西瓜皮案件在不同的國家裡面有不同的處理辦法。在法國的話,那麼就查《法國民法典》1382到1384這三條,這是講民事的侵害行為的爭議問題,侵權行為的損害賠償,用這幾條來解決。在德國法院講的話,這個問題,民事行為應該有契約,但這里沒有合同,那麼就變成締結契約的過失問題來處理。英國的法學家就講了,這不是所有權的問題,而是佔有權的問題。所有權跟佔有權不一樣,實際就是控制的問題。這個控制是什麼意思,我也不是很清楚,但我想就是說,西瓜皮的所在地是由誰來控制。所以同一個問題在不同的法律裡面會有不同的解決。我當時想到,如果在中國,這應該怎麼解決。因為我也不研究民法,刑法,行政法,我首先想到,中國法律的話,這首先應該是一個人民內部矛盾,那麼就是調解解決,賠償受傷的損失。你們也可以考慮這種案子根據中國的法律應該如何處理。
第二種比較方法是功能比較與概念比較。功能比較強調,不同的法律只要解決的是同樣的一個對象,具有同樣的功能就可以比較。這個法律是解決環境問題,那個法律也是解決環境問題,具有同樣的功能,那麼就可以比較。功能是比較法的基礎和出發點。這是比較法學界一個權威的比較法學家強調的一個觀點。跟這個觀點相反的觀點是概念比較,概念比較強調的是法律的概念,法律的規則,法律的形式它們的比較。在支持功能比較的法學家看來這就是教條主義,很過時的,新的就是功能比較。我個人認為,功能比較就比較法方法論來說是一個重大突破。過去傳統上強調對法律形式、規則的比較研究,而不注意對法律解決什麼樣的問題的比較。所以這是一個進步。但是要看比較的目的是什麼。比如說明天我打算去日本,但是日本的法律我不了解,日本的法制史我不了解,那麼我了解一下日本的法律知識。這就是概念比較。這個比較就是一個簡單的比較,而不是復雜的高層次的比較,功能比較是高層次的比較。但是功能比較並不排斥對法律概念,法律規則和法律形式的比較,所以我傾向於以功能為主,但是要與法律概念,規制結合,融合起來。
第三種比較方法:文化比較。大概在70年代,有個美國法學家叫埃爾曼,他寫了一本《比較法的文化》,這本書很出名,在法律界裡面影響很大。他強調法律本身是一種文化,法律的比較就是比較文化。我個人的看法文化這個詞的含義有幾百種,法律的發展與傳統文化的確有一定聯系,但法律的決定因素畢竟不是文化。一個國家法律的整個發展不是文化問題,而是有其它因素。好比說我們國家,20年來法律發展很快,跟20年以前大不一樣。如果講到因素的話,我想是改革開放政策,如果沒有改革開放政策,我想現在談不到依法治國。在法律的發展過程中,中國的傳統文化,儒家文化,代表性的傳統文化,在我看來,有積極的影響也有消極的影響,儒家文化有積極因素也有消極因素,對法律發展,但是法律發展的決定性的因素不是文化。
還有一種比較方法就是動態比較與靜態比較。靜態比較就是一般性的研究法律法規,動態比較就是不僅要研究法律法規,而且要研究法律法規的實行、運行、發展。動態研究和靜態研究應該配合。
最後講一下法律的比較步驟。有一位義大利的法學家卡佩拉蒂認為分為六個步驟。第一個步驟就是兩個或者兩個以上的國家的法律共同遇到的共同問題,就是共同的起點,到底解決什麼問題。比如說解決債務糾紛,英國的債務糾紛和美國的債務糾紛怎麼解決,對這個問題的比較研究,義大利的法律和德國的法律對債務糾紛怎麼解決,共同的問題。那麼第二就是要找到各自的解決辦法,這個國家怎麼解決,那個國家怎麼解決。那就要考慮對這個問題,它是要採取法律手段的,政治手段的,經濟手段的,還是採取教育的方法。如果法律手段,是採取民事的,還是刑事的,還是行政的。第三呢就是提出各自的理由,為辦法提出理由。第四個就是研究這些不同辦法的相同或不同地方,來比較。而且要考慮到發展趨勢是怎麼樣。第五個,進行評價,對這些解決辦法的評價。最後一個就是預測,這個問題的發展趨勢怎麼樣。所以這就是六個步驟,找到共同的問題,找到各自法律解決的手段,找到各自的理由,找到不同辦法的共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以及進行評價,最後預測趨勢。
第四個問題:比較法的作用。首先我要指出來,比較法在歐洲興起,最早是從比較立法開始。所以我們講比較法作用的時候,首先要講對立法的作用。國家立法的時候,必然要參考各種各樣的立法。我本人在97年第六期《中國法學》有一篇文章《當代中國借鑒外國法律的實例》,到底中國借鑒什麼外國法律,怎麼借鑒,那些問題可以借鑒。
第二個作用:對法律的執行、司法、行政有很大作用。《民法通則》裡面有一條:涉外的合同發生糾紛適用什麼法律,民法通則規定當事人可以協議選擇,就是解決糾紛的法律。比如中國廠商跟日本講好如果發生糾紛到泰國解決,這可以,當事人自行選擇。但是如果當事人沒有選擇,那麼就到與發生爭議的問題最有密切聯系的地方去解決。但是,這里有一個問題,最有密切聯繫到底怎麼解釋?最有密切聯系的地方是什麼地方。比如說汽車發生事故了,最密切聯系的地方是汽車主人住在什麼地方,還是受傷的人住在什麼地方,還是保險在什麼地方,車子的情況怎麼樣?這涉及的問題很多,中國還涉及到公費醫療的問題,所以這些問題很難決定。有一個美國法學家曾經講過這樣一段話,我覺得這段話對比較法學的意義,是一個很好的解釋。他說一個美國律師向本國商人提供關於進出口的貿易,國際運輸,外國的法律問題提供咨詢的話,他不一定要了解法律的每一個細節,這是不可能的,也沒有必要。但是他應該了解這個外國法的精神是什麼,了解這種精神怎麼發生作用,人們根據這種精神他怎麼樣提出論據,用些什麼法律術語,這些法律術語到底什麼意思。如果這個律師天真的推定,他的外國對手用他本人喜歡的方式來思考問題,來辯論問題,或者對方用的法律術語就像美國法律一樣的意思,那結果可能是悲慘的。就是說,如果對比較法的知識不熟悉的話,是很難從事這樣的工作。
第三個作用就是協調各國法律沖突。近年來一個叫經濟全球化,一個叫政治多極化,這兩大趨勢。政治多極化的發展還是曲折的,經濟全球化的趨勢發展的很快。在這種情況下,在經濟全球化的趨勢下,怎麼樣協調國際間的法律,這是一個大問題。法學期刊上面經常有文章,加入WTO以後怎麼怎麼樣,我們應該怎麼樣協調我們的法律,這是一個法學界的中心問題。過去的西方法學家,不是個別的,相當多的,特別是美國法學家,提出一個口號叫:法律的全球化,globalization of law。就是用法律的全球化來代替僅僅是經濟全球化。我個人的看法,前年年底我在《人民日報》上面發表了一篇《法律全球化》,我的基本觀點是,一個是法律全球化這個口號是一個不切實際的幻想。經濟全球化是一個不以人們的意志為轉移的必然現象,但是經濟不同於法律。法律是代表國家意志的,是代表主權的。再一個講經濟全球化和法律全球化還忘了講政治多極化。政治多極化的意思就是尊重國家主權。再一個正因為經濟全球化的趨勢不可以轉變,那麼為了迎接這樣一個必然的趨勢,的確每個國家的法律,尤其是經濟貿易方面的法律,應該的確逐漸向國際化方向發展,參考其它國家的法律,但是並不等於法律的全球化。部分的法律應該注意國際的形象,注意國際間共同的協議,WTO必須要研究它的規則,必須要了解它的要求。美國法學家講法律全球化,起草法律是非常復雜的問題,到底以那個國家的法律為標准?哪些國家的法學家來起草?所以他們所謂的法律全球化實際上是法律美國化。當然這個問題中國法學界也有很多人有不同的看法,我只是談談我自己的看法。
第四個比較法的作用是在法律教育,法學研究方面的作用。鄧小平講過「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至少在面向世界這一點上比較法是很符合這個趨勢的。是掌握這方面知識的一個有效的方法。
第五個問題是不同法系和不同社會制度的法律。法系跟不同社會制度的法不要混淆。法系現在通常指的是西方國家的兩大法系,一個叫大陸法系,一個叫英美法系,一個叫普通法法系,一個叫民法法系。按照傳統大致上分為這兩大法系。不同社會制度的法是你是資本主義的法,我是社會主義的法,這兩個概念不要混淆起來。90年代以前,前蘇聯解體以前發表比較法的論著講西方法學一般是分為三大法系:一個是英美法系,一個是大陸法系,一個是社會主義法系。它是把法系跟社會制度混在一起了。這是西方的觀點。而且講到社會主義法系就是以前蘇聯的法律為代表。這是主要的三大法系。其它一些法系是次要的,比如說遠東的法系就是指中國、日本啦。這是一種理解。另外一種是前蘇聯的法學家的一種觀點,叫對內比較與對外比較。社會主義國家之間的比較叫做對內比較,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之間的比較是對外比較。第三種意見就是中國傳統的是中華法系,現在也還是中華法系,而且更發展、更光榮。這是前蘇聯法律解體以前大體上比較法的情況,前蘇聯解體以後法系怎麼排列,沒有肯定意見。我自己寫呢,資本主義的兩大法系,大陸法系,英美法系我也講,前蘇聯的法律作為一種歷史資料我也講,取而代之的俄羅斯聯邦的法律也是一種法。還有當代中國社會主義的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