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如何拍出有趣的野生動物照
在我們的攝影之旅中,至少有一段時間,幾乎所有人都想嘗試一下野生動物攝影。網上有無數關於野生動物攝影的規則和指南的文章,更不用說在攝影生活中關於野生動物攝影的各個方面的精彩文章了。在這篇文章中,我想要寫下一些我覺得在這個領域非常有用的指南,以及那些沒有被提及的東西。
背光鏡頭
很多時候,我們得到這些高對比度的鳥/動物的照片,所有的羽毛/頭發細節都與我們身後的太陽一樣。在中午的太陽下拍攝確實變得幾乎不可能,但是當你在黃金時間內有一個主題背光時,它會帶來獨特的情緒。你可能不一定直接射入太陽。在一個角度也會產生對你的主題非常有趣的燈光。
⑵ ps怎麼在一個背景的圖片上放上一個動態的小動物
1摳圖:
2窗口---動畫
⑶ 已滅絕野生動物要圖
滅絕的動物是指原來生活在野外,但在過去50年中,沒有被再次見到的動物。滅絕是生物進化中的正常現象,但由於人類活動造成的野生動物滅絕速度,已經達到了正常滅絕速度的1000多倍,從而使大量的野生動物過早地消失了。
渡渡鳥
渡渡鳥又叫「愚鳩」,是一種不會飛的鳥。它們生活在印度洋的模里西斯島,喜歡棲息在灌木型熱帶森林中。16世紀,人類大量捕捉渡渡鳥吃肉,人類帶到島上的狗和家畜也以鳥蛋和幼鳥為食,使渡渡鳥的數量急劇下降,到1681年全部滅絕。
斯特拉大海牛
斯特拉大海牛是除了鯨以外最大的哺乳動物。1741年,俄國探險隊員發現了大海牛,俄國毛皮商人立刻到科曼多爾群島大量獵殺,僅26年後,斯特拉大海牛就全部滅絕了。
恐鳥
800萬年前,恐鳥就生活在紐西蘭了。14世紀中期,波利尼西亞人陸續來到紐西蘭,大量捕殺恐鳥當做食物,還偷走它們的鳥蛋。1850年,恐鳥全部滅絕了。
旅鴿
旅鴿每年都像燕子一樣遷徙,所以得名「旅鴿」。在19世紀初,北美大陸上還有50多億只旅鴿,但在人類的大量捕殺下,不到100年就滅絕了。
袋狼
袋狼原生活在澳大利亞的塔斯馬尼亞地區,是最大的食肉有袋動物。19世紀時,澳大利亞政府為了發展農牧業,獎勵獵殺袋狼,袋狼被大量捕殺。1933年,最後1隻野外的袋狼被殺。
波蘭野牛
波蘭野牛曾是世界上數量最多的大型野生動物,它們生活在亞洲、非洲、歐洲和美洲。19世紀中期,波蘭野牛被大量捕殺。1918年,波蘭野牛野外滅絕,現在只有在動物園中才能見到波蘭野牛。
⑷ 求 野生動物 圖片
蝙蝠大圖片
http://image..com/i?ct=503316480&z=0&tn=imagedetail&word=%D2%B0%C9%FA%B6%AF%CE%EF&in=17&cl=2&cm=1&sc=0&lm=-1&pn=16&rn=1
蝙蝠是唯一一類演化出真正有飛翔能力的哺乳動物,有900多種。它們中的多數還具有敏銳的聽覺定向(或回聲定位)系統。大多數蝙蝠以昆蟲為食。因為蝙蝠捕食大量昆蟲,故在昆蟲繁殖的平衡中起重要作用,甚至可能有助於控制害蟲。某些蝙蝠亦食果實、花粉、花蜜;熱帶美洲的吸血蝙蝠以哺乳動物及大型鳥類的血液為食。這些蝙蝠有時會傳播狂犬病。蝙蝠呈世界性分布。在熱帶地區,蝙蝠的數量極為豐富,它們會在人們的房屋和公共建築物內集成大群。蝙蝠的體型大小差異極大。最大的吸血狐蝠翼展達1.5米,而基蒂氏豬鼻蝙蝠的翼展僅有15厘米。蝙蝠的顏色、皮毛質地及臉相也千差萬別。蝙蝠的翼是進化過程中由前肢演化而來。除拇指外,前肢各指極度伸長,有一片飛膜從前臂、上臂向下與體側相連直至下肢的踝部。拇指末端有爪。多數蝙蝠於兩腿之間亦有一片兩層的膜,由深色裸露的皮膚構成。蝙蝠的吻部似嚙齒類或狐狸。外耳向前突出,通常非常大,且活動靈活。許多蝙蝠也有鼻葉,由皮膚和結締組織構成,圍繞著鼻孔或在鼻孔上方拍動。據認為鼻葉影響發聲及回聲定位。蝙蝠的脖子短;胸及肩部寬大,胸肌發達;而髖及腿部細長。
斑馬大圖片
http://image..com/i?ct=503316480&z=0&tn=imagedetail&word=%D2%B0%C9%FA%B6%AF%CE%EF&in=33&cl=2&cm=1&sc=0&lm=-1&pn=32&rn=1
奇蹄目馬科斑馬屬4種獸類的通稱。因身上有起保護作用的斑紋而得名。
斑馬為非洲特產。南非洲產山斑馬,除腹部外,全身密布較寬的黑條紋,雄體喉部有垂肉。非洲東部、中部和南部產普通斑馬,由腿至蹄具條紋或腿部無條紋。非洲南部奧蘭治和開普敦平原地區產擬斑馬,身長約2.7米,鳴聲似雁叫,僅頭部、肩部和頸背有條紋,腿和尾白色,具深色背脊線。東非還產一種格式斑馬,體格最大,耳長(約20厘米)而寬,全身條紋窄而密,因而又名細紋斑馬。
山斑馬喜在多山和起伏不平的山嶽地帶活動;普通斑馬棲於平原草原;細紋斑馬棲於炎熱、乾燥的半荒漠地區,偶見於野草焦枯的平原。性謹慎,通常結成小群游盪,常遭獅子捕食。
北極熊大圖片(瀕臨滅絕)
http://image..com/i?ct=503316480&z=0&tn=imagedetail&word=%D2%B0%C9%FA%B6%AF%CE%EF&in=82&cl=2&cm=1&sc=0&lm=-1&pn=81&rn=1
北極熊是熊科動物中最大的,體長可達2.5米,高1.6米,重500公斤。北極熊不僅善於在冰冷的海水中游泳,還擅長在冰面上快速跳躍。為了抵禦寒冷,它的耳和尾都很小,全身除腳掌和鼻尖外,都覆蓋著厚厚的白毛,而它的皮卻是黑色的。北極熊的嗅覺特別敏感,能判斷獵物的位置,它的力量大,一擊能使人致命。北極熊以海豹、魚、鳥和鯨的屍體為食。母熊產崽在避風的雪洞中,仔熊剛出生時只有0.3米長,眼睛睜不開,耳朵也聽不見,3—5年後,才長成獸。作為「北極圈之王」,除去人類,北極熊幾乎沒有天敵。
北極熊也叫白熊,是熊類中個體最大的一種,其身軀龐大,體長可達2.5米以上,行走時肩高1.6米,體重可達半噸,最大的北極熊體重可達900公斤。北極熊氣力和耐力非常驚人,奔跑時速高達60公里,但不能持久。它具有粗壯而又靈便的四肢,尤其是它的前掌,力量巨大,一掌可使人致命。用前掌擊倒或打死獵物,是它的慣用手段。掌上長有十分銳利的熊爪子,能緊緊抓住食物。北極熊還具有異常靈敏的嗅覺,可以嗅到在3.2公里以外燒烤海豹脂肪發出的氣味,能在幾公里以外憑嗅覺准確判斷獵物的位置。在「聞出」氣味熟悉的獵物的方位後,便能以相當快的速度從冰上跳躍奔去捕獵,一步跳躍奔跑的距離可達5米以上。
金絲猴 大圖片(瀕臨滅絕)
http://image..com/i?ct=503316480&z=0&tn=imagedetail&word=%BD%F0%CB%BF%BA%EF&in=10&cl=2&cm=1&sc=0&lm=-1&pn=9&rn=1
金絲猴(jinsihou)(rhinopithecus)脊椎動物,哺乳綱,靈長目,疣猴科。體長約70厘米,尾長約與體長相等或長些。鼻孔大,上仰。唇厚,無頰囊。背部的毛長發亮,顏色為青色。頭頂、頸、肩、上臂、背和尾灰黑色,頭側、頸側、軀干腹面和四肢內側褐黃色。毛質柔軟,為我國特產的珍貴動物,群棲高山密林中。以野果、嫩芽、竹筍、苔蘚植物為食。共有3種,均已被列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主要的區別是:川金絲猴(r.roxellanae)的臉天藍色,兩側、胸及後腿金黃色,分布於四川、甘肅和陝西;滇金絲猴(r.bieti)的臉兩側白色,分布於雲南、四川和西藏東部;黔金絲猴(r.brelichi)的兩肩之間有1塊卵圓白毛區,分布於貴州與四川之間。
⑸ 這個是什麼野生動物
應該是果子狸。
學名花面狸(學名:Paguma larvata taivana英文名:Swinhoe)屬於食肉目、靈貓科、花面狸屬的一種珍貴的野生動物。體色為黃灰褐色,身體略胖,頸部粗短,和身體不易區分。現有17個亞種,中國有9種。所屬的花面狸屬只有這一個物種,與本科其他物種同屬於食肉動物中的原始類群。
⑹ 在朋友圈發一些吃野生動物的圖片是不是會被抓啊圖片在網上找的呢
野生動物很多。如果吃的是國家明令禁止的,保護級動物。那當然要被查,乃至抓其直接責任人。追究其責任。幹嘛要在網上找這種圖片呢。如果你發的這種圖片在網上造成不良的影響。你也會被追究責任。如果你有時間去做一些有意義的事多好啊!發一些健康的,向上的,陽光的圖片。來啟迪人們的心靈不是更好嗎?
⑺ ps毛茸茸的動物怎麼摳圖 完美摳出安哥拉長
我用顏色通道,即選取一個顯示最完整的色彩通道進行黑白色差調節出選區域,結合調整色階和曲線——調整出黑白色差。然後用橡皮擦和毛筆工具修正選區,就可以選擇出你想要的部分。
⑻ 南京網友紅外相機記錄一年城市野生動物,這位網友拍到了些什麼
拍到了三十多種野生動物,更近距離觀察了野生動物日常生活。
看到鏡頭下每一種動物都很可愛,能夠感受到它們喜悅悲傷,它們也會因為種種事情有不同情緒變化。這次記錄其實是希望更多人能夠關注到身邊這些野生動物,它們也很需要關愛,需要保護。最起碼要給它們一個安靜安全生存空間,能夠更好生活。
⑼ 野生動物麂子圖片
麂,俗稱麂子。哺乳綱,偶蹄目,鹿科。成體體重16~25千克,體長75~115厘米。腿細而有力,善於跳躍,皮很軟可以製革。
通稱「麂子」,因其天性膽小,有點風吹草動就反應過激,南方沿海一帶也稱「黃猄」。 中國分布有三種,分別是黑麂,赤麂和小麂,其中以黑麂數量最少,分布區狹窄,已列為國際瀕危動物。
雌麂8個月齡性成熟,妊娠期6~7個月。每胎1仔。產後就可以發情和懷孕,估計每4年內能產3胎。哺乳期內少數雌麂又開始懷孕,但大多數雌麂在斷奶後才發情,壽命10~11年。
(9)野生動物摳圖動態圖片擴展閱讀:
生活習性
麂類是典型熱帶、亞熱帶森林或林緣灌叢種類,主要棲於熱帶雨林、季雨林,亞熱帶常綠闊葉林、針闊混交林和高山濕性暗針葉林。
主要為夜行性,常單獨活動,喜在林緣草坡處啃食青草,亦在疏林中食鮮枝嫩葉。通常5~7月產仔,孕期5~6個月,每年1胎,每胎3~5仔。
麂類是重要經濟毛皮動物,其皮張是制上等皮革的重要原料,是國家外貿出口的傳統商品之一。
⑽ 拍攝野生動物哪些拍攝技巧
野生動物攝影是最困難的攝影主題之一,因為沒有重復,第二次成功拍攝的成功機會可能不是。你不可能要求獵豹再次跳到石頭上,羚羊再次出現在你的面前奔跑。因此野生動物攝影要充分把握每一個機會,以此獲得最佳的照片。本文中概述的幾個專業野生動物攝影師的建議可能看似簡單明了,但請嚴格遵循,看看你拍攝的照片質量將如何發生變化。
一、熟悉你的相機功能在很多新手攝影中普遍存在這樣的一種觀點:」為了獲得好照片,需要昂貴的攝影器材,事實上這種思維方式是不正確的「。在攝影前你需要了解你的相機的全部功能,做到瞭然於心。
要拍攝成功的野生動物找,你需要確切了解相機的三個功能:
什麼是最低快門速度,可以讓你獲得正常清晰度的圖像;
你可以多快改變焦點和拍攝模式;
什麼是最大ISO值,使你可以獲得高質量的圖片;
當你進行野外攝影時要有足夠的耐心,因為動物的睡眠時間有可能會比較長,甚至會因為一個突然出現的物體而保持長時間的警惕,那麼最好的方式就是耐心等待,逐漸接近潛在的攝影對象,如果拍攝對象表現出焦慮,就要馬上停止移動。當動物意識到你不是威脅時,獲得有趣照片的機會就會大大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