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2周歲的孩子看書只看圖片,這樣的孩子可以培養哪些天賦
2周歲的孩子知識水平有限,他們大多看書只看圖片,通過看圖片可以培養他們的想像力,也能夠增強他們對於事物的辨析能力。
為何兩周歲的孩子看書只看圖片呢?
對於兩周歲的孩子而言,他們的識字量是不足的,甚至有的可能連一個字都不認識,對於這個年齡階段的孩子來說,看書是看不懂文字的,只能看圖片,相對比於文字,圖片對於孩子更具有吸引力,畢竟繪本裡面的圖片一般色彩都比較鮮艷,能夠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家長應該根據孩子的知識水平和年齡階段給孩子挑選繪本。
除此之外,家長在培養孩子看書閱讀的過程當中,也應該多提問孩子問題,要啟發式的問題可以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讓孩子能夠高度集中注意力,也有利於激發孩子的想像力。
那麼對於這一個問題大家有何看法呢?歡迎大家在下方的評論區當中一起留言分享。
② 閱讀能提高孩子的識字量嗎
是可以的,閱讀是提高孩子識字量的比較好的方式。
其實,在孩子進入小學學習之後,可能大部分的家長會認為,教孩子識字,就是學校與老師的事兒了。其實不然,家長還是有很多重要的事可以做的。其中一點就是 幫助孩子增加識字量,豐富他的語言。我們可以採取這樣的方法,就是讓孩子讀書。
先從讀注音讀物開始。注音讀物,就是那種註上拼音的書籍,但值得一提的是,讀注音讀物這個過程一定要短,頂多給他讀上幾個月,馬上轉向讀沒有拼音注音的書。因為拼音只是工具,幫助我們讀准一個詞的發音,幫助我們進行文字輸入,幫助我們查字典以認識原本不認得的字……但是拼音不是真正的文字,孩子的閱讀不能長時間地停留在讀注音讀物上,這樣會妨礙他認識更多的字,不利於他今後進行真正的閱讀,也不利於他思維的發展。
而且,注音讀物多半語言比較淺顯簡單,常常將一些名著進行簡寫或改寫,語言刻意簡化,失去很多韻味,多讀無益。但孩子讀非注音的書籍一定會感到一定的困難:書中有好多不認識的字,這怎麼辦?這就需要家長的幫助了。在讀書時,你坐下來,你也選一本自己想讀的書,與孩子一起讀書。也就是說,孩子與家長所做的事是一樣的,都在讀書,但讀的內容是獨立的。跟孩子說明,在讀書的過程中,如果發現生字生詞,隨時可以向爸媽求助,我們就在這里,隨時為你解決難題。
③ 2周歲的孩子看書只看圖片,不看大人指的字,家長該如何引導
這孩子在學齡前沒有讀過書。他可能喜歡看繪本和圖片,但是放學後已經看單詞了。他還是不愛看書,只愛看圖。父母該怎麼辦?
孩子在接受外界信息時,通過眼睛、耳朵、手等感官接觸外界信息,但會有一個主導的通道。如果在他的童年,父母給孩子看太多的圖片,包括圖片,繪本,圖片,而不是看一個真實的世界。比如讓孩子認識一棵樹就是看一張樹的圖片,認識一個人也是看一張人的臉的圖片,甚至是看一些黑白的圖片,沒有讓孩子認識三維的真實世界。
所以,孩子上小學後,家長除了訓練孩子的感覺統合能力外,還要逐漸放開,幫助孩子學習。自己做筆記,檢查自己今天獨立做了什麼作業,自己檢查作業,寫的工整,慢慢學會照顧自己。
④ 幼小銜接該怎麼快速提高識字量
4個方法幫助孩子輕松提高識字量
一. 掌握學習方法
① 興趣學習法
在外面的街道上看到的文字,和孩子一起讀,遇到孩子不認識的,耐心為孩子講解。在家中可以給孩子買一些有趣的識字卡片,圖案要生動,色彩要豐富一些,孩子更感興趣,也更喜歡學習。
當然,無論什麼方法,家長要知道的是,提高識字量不是一朝一夕就能達成的,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需要耐心堅持。
⑤ 3~6歲的孩子是先識字再閱讀,還是直接從閱讀中識字呢
一樣的。即使在閱讀中識字,也是從認識書中的個別字開始,不可能背一首詩就認識了詩里的所有字。
給你分享一些我的經驗。
一、拼圖板識字。
我孩子當初識字是因為一個拼圖板,板上有十來個字,我邊拼邊讀地教過給他幾次,讓我驚訝的是幾天後他竟然都能認下來。這是我起初沒想到的。為了讓他識更多的字,我到處找類似的拼圖板,但是沒有,只有這一種就那麼幾個字。我只好自己動手做,沒有買的那麼精美,但效果也不錯。最近我看到有賣的「識字拼板」,但當時市面上是沒有的。
我的經驗是: 孩子學有具體事物的字學的快,學抽象的字學的慢或者乾脆學不會。像「兔」「象」「馬」這些字都學的很快; 像「自己」「知道」這些抽象的詞幾乎學不會。
所以,我覺著先讓孩子識字是對的。即使是在閱讀中學,也是先挑這些有具體事物的字來學習。這樣孩子才有興趣,不至於反感逃避。
二、卡片識字。
我家的識字卡片倒是不少,幾乎都沒用上。有的色彩單調,孩子不喜歡;有的字和圖在一起,孩子只看圖不看字。最好的是那種一面是字一面是圖畫的,可以和孩子做猜圖畫游戲。就是先看字,猜猜背面的圖畫是什麼,孩子學得很快。沒圖畫的卡片沒用,孩子沒興趣,一看就跑;圖畫和字在一起的,要捂著畫叫孩子認字,效果也不太好。一面是字一面是圖畫的最好,可惜這種卡片太少,自己畫的又不精美。
三、動畫片兒識字。
最有用的是電腦動畫。起初是從網上下載的識字動畫。孩子特別喜歡看,目不轉睛。為了讓他自己學,我教會他使用滑鼠。你能想像到一個穿著開襠褲的小屁孩兒點一下滑鼠,趕快跑到椅子邊爬上去坐好,瞪著眼睛看幾秒鍾又爬下來去點下一個字的可笑可憐的樣子嗎?可是只有前幾個字是免費的,更多的字就要出錢下載。我在網上搜到了破解版的,但後面的字,孩子就不喜歡看了。
於是我動手自己做,很粗糙的動畫片兒,一晚上只能做一個字。做了五六個字後就沒再做,太累人了。但是孩子很喜歡看。關鍵是要有創意,比如「闖」這個字,我做的動畫片是:門外有一匹馬在草原上奔跑,跑著跑著闖進了門里,然後門框變成門字,馬變成馬字。要有旁白啊!引導他記住這個字。還要編的有意思,比如「球」字就不好做,我只好把家裡姓王的親戚做上去!動畫片的效果特別好,就是太累人,又費腦子。
四、游戲識字
我想給他找一些識字的游戲,雖然找到一些,孩子也喜歡,但字太少。我想做個小游戲:籠子里關只鳥,識對字了,鳥就能飛出來。我孩子是很有愛心的,他一定會救小鳥的。可是做游戲的難度有點大,我只做到小鳥在籠子里蹦就沒耐心做下去,放棄了。但游戲識字絕對是個好選擇。
五、孩子在閱讀中自學。
費了好大勁兒,總算會了幾十個字。繼續教發現我想教的字他不感興趣,就沒再刻意教。反正他自己會讀兒童圖畫書,想認識的字他自己會問。不管了,反倒簡單得多了:自學的效果更好。
一個好處是上小學後做家庭作業,其他家長都要給孩子讀題,我兒子從來不用我們讀,他會自己讀,不認識的字會來問我們。當時我兒子在班裡是明星,班裡同學中流行著一個「傳說」:「××認得字!」。我那個自豪啊!因為全班只有他認識字。直到現在近十年了,他一直是班裡的好學生,也一直保持著愛看書的習慣!
這是上幼兒園中班時照的,遇到不認識的字會問我。
⑥ 幼兒識字最好方法
其實對於幼兒識字的話最好的方法方法就是讓他去多讀書讀看書他去了解認識
⑦ 怎樣能讓孩子快速識字
《怎樣能讓孩子快速識字》網路網盤免費下載
鏈接: https://pan..com/s/1bSV0uLzig39nuFIBf19LCw
象識字:將漢字變成有趣的圖形和動畫,加深記憶。
1+1學習法:1天學習+1天復習,識字效果事半功倍。
有趣故事:通過識字游戲推進故事發展,強化記憶。
專業朗讀:國家級播音員配音,讓發音更准確。
⑧ 讀圖與讀書該選擇哪個
顯而易見,今天的人們已經大踏步地走進了「讀圖時代」。各種各樣的圖像信息通過多種形式擠進了人們的生活空間,不管你願意不願意,不管你主動還是被動,圖像都以撩人的姿態誘惑你去閱讀和介入。攝影、漫畫、廣告畫、電子顯示牌、電視、電影、CD、DVD、MTV、CT……人們在圖像世界中棲居生存,閱讀和感受著一幅幅圖像帶來的驚奇與快感。文字與人們的親密關系似乎在圖像的沖擊之下變得若即若離,可有可無,讀書和讀圖在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之後相互指涉,和平共處。
回想一下幼年時的讀書經歷,我們都有著共同的愛好,那就是對各種圖畫書的情有獨鍾。未曾識字之先變找到家裡所有的圖書一一瀏覽,即使是高頭講章,只要其中圖文並茂,都會給年幼的我們帶來莫名的快感。不過,從上世紀七十年代走過來的人都記得,那時候除了小人書之外其它各種圖書基本上都是「字書」,學校課本里的插圖也是少之又少,而我也漸漸培養出一種脾性,那就是對字大圖多的圖書的冷落,個中究竟主要是因囊中羞澀而覺得那樣的書中信息量太少買了不劃算。可是在九十年代以後這種狀況發生了悄悄的變化,我和這個時代一樣漸漸對精美插圖圖書有了濃厚的興趣。自己書桌上的插圖版本逐漸多了起來,每次逛書店時也對各種各樣的插圖版本由隨便翻翻變為深情一瞥進而急欲擁有了。我和人們一樣不自覺地被圖像籠絡了,俘虜了,甚至迷失在那一幅幅散著墨香的圖像世界了。
唐詩、宋詞與元曲已經被編繪成數十種不同的插圖本了,《紅樓夢》、《西遊記》、《聊齋志異》、《西廂記》等各種古典名著的繪畫本與少兒半不僅版本眾多,而且廣受青睞。有的版本把一種古遠的山水和人事巧妙勾勒,圖像與文字並肩而行,悠遠而寧靜的意境在文字的叢林中流溢,自然讓讀者眼酣耳熱,齒頰生香,綺思綿邈,味之無盡。當然,這中間有一些書還另贈光碟,盡管從出版政策角度看這是一種擦邊球戰術,但對於讀者而言總是不要白不要的,而且古典詩詞與名著的誦讀對於培養讀者的知解力與文化涵養的確能起到良好的效果。出得多了自然就會良莠不齊,魚目混珠。這幾年許多書店裡都堆積了為數可觀的所謂古今中外插圖本「精品書」、「珍藏版」、「豪華版」等等,全部盒式精裝,定價奇高,售價卻可以低於一折,其中自然也有鳳毛麟角的真正的精品書,而大部分「精品書」只是為利潤考慮卻沒有怎麼照顧讀者有機的文化需求,文字與圖像都變成准垃圾了。
現在各家出版社都在爭先恐後地把讀者引向圖像世界,你願意也好,不願意也好,配圖文本似乎成了一種必然的和卻之不恭的禮物。文字無圖像的陪伴似乎是良將失去了寶馬,孔雀拔去了尾翎,不能出征也不能示眾。但我還是被幾本書深深地吸引住了。十多年前就買了1981年版的李澤厚的《美的歷程》,薄薄的一本書當時曾經掀起過一場美學風暴。廣西師大和天津教育出版社分別於2000年和2001年出版了該書的插圖本,原始藝術的「龍飛鳳舞」、殷周青銅器藝術的「獰厲之美」,先秦理性的「儒道互補」,楚辭漢賦之「浪漫主義」,「人的覺醒」的魏晉風度,六朝、唐、宋的佛像雕塑,宋元山水繪畫與詩、詞、曲,乃至明清時期的小說、戲曲,浪漫、感傷或現實等重要審美觀念都在一件件考古器物照片或作品形象中得到了另一種體現,中國美學的發展可以在這些圖片中發現其蹤跡。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翻譯出版的英國著名歷史學家阿諾德·湯因比的《人類與大地母親》擺在了書店裡,頗有些時尚圖書的味道。取書在手,聞著那清新淡雅的香味,心中湧起的是悠長的嘆惋和深深的戀慕。1976年,牛津大學出版社出版了湯因比的這部遺著,在歷史學界引起廣泛關注。它以詩一般的優美筆調,敘述了上起約50萬年前人類形成,下迄20世紀70年代人類與其生存環境(即「大地母親」)的相互關系,人類文明的起源、發展、相互交往和彼此融合的全過程與世界上各時期、各區域的文明類型都有精到的描述。這是一部通俗的敘事體史學著作,文字流暢生動、凝練優美,沉重的歷史在讀者輕松愉快的閱讀中時時浮現。書中附有「諸文明的自然背景」、「蘇美爾與阿卡德」、「古希臘世界」、「中美洲與安第斯文明」等數十幅歷史地圖和風物圖譜,為讀者深入地了解各歷史時期世界文明的全貌提供了見證。閱讀歷史是見證世界的一種方式,湯因比從歷史深處向我們走來,喚醒了我們對大地母親的記憶。
電視與網路為我們讀圖提供了更為便捷的媒介環境,圖像已經改變了我們的生存方式。如今我們接觸的世界很大一部分都是擬態圖像提供的模擬場景,我們在圖像中親近了世界,又在圖像中疏離了本真的現實,這就是讀圖時代的文化悖論。但今天我們閱讀的內涵顯然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穿過文字的密林,我們在閱讀中以圖像的方式擁有世界。地母親的記憶。
電視與網路為我們讀圖提供了更為便捷的媒介環境,圖像已經改變了我們的生存方式。如今我們接觸的世界很大一部分都是擬態圖像提供的模擬場景,我們在圖像中親近了世界,又在圖像中疏離了本真的現實,這就是讀圖時代的文化悖論。但今天我們閱讀的內涵顯然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穿過文字的密林,我們在閱讀中以圖像的方式擁有世界。
⑨ 如何提高孩子的識字量
尊敬的鄒老師,各位家長:大家好! 在去年國慶節(孩子剛入學不久)測識字量時,畢卓暢認識2700多字,這時她能夠認識這些字,能組詞,知道它的意思,但是當時她不會拼音。這次五一測字她已經認識3000多字了,她的識字量也大大超出了我的想像。在幼兒園時小朋友的家長就問我:「你們在家是不是光輔導她呀?」如果說沒有大家肯定不信,事實上從她上幼兒園以後基本上沒再刻意教他。那時我從來沒有教她這個字念什麽,那個字念什麽,都是把她抱在膝蓋上,一個字一個字地指著給她講故事,開始時她並不認字,可慢慢地她把故事都背過了,通過自己再拿著書看,再給我們講的過程中,她就會發現,哦,原來這個字是念這個音啊,這就是她識字的開始。 畢卓暢能夠認識這么多的字,離不開大量的閱讀。單純地拿出個字來,一會就記住了,可很快他就會被忘記。所以必須通過閱讀才能增大識字量。暢暢經常的語出驚人,並能夠說出詞語的出處。暢暢的閱讀量都讓我汗顏,尤其是她的泛讀能力,速度相當快,一本青少版的《三國演義》,她能如飢似渴地在1天內瀏覽完,先了解故事的梗概,然後再細細品味。 不要限定孩子的閱讀范圍和閱讀內容,而應把閱讀選擇的權利交給孩子,盡可能為孩子提供輕松自由的閱讀環境。 閱讀是一種求知行為,也是一種享受。因此,在孩子的閱讀過程中,家長除了對真正有害於孩子的書刊進行控制以外,不應對孩子所讀書刊的內容,類型和范圍進行人為的約束和控制。通常,孩子所讀書刊的內容範圍越廣越好。暢暢四大名著除了《紅樓夢》以外都讀過,不論是爺爺看的《本草綱目》,還是乏味的汽車說明書,她都能讀得津津有味。如果把我們大人的偏好強加於他,孩子會有逆反心理,即使讀了,也是應付公事,不會有好的效果。2. 家長要給孩子創造讀書的環境和氛圍。 這點暢暢爸爸做得很不錯,我們家三個卧室里都有書櫥,爺爺屋裡主要是古典文學,我們屋裡主要是外國名著,暢暢屋裡主要是中外的兒童文學。她走到每個房間里都被書包圍著,無論坐在哪裡,伸手就可觸及到書。這些書不僅僅是擺在那裡,也不僅僅是給孩子看的,大人也要放下手上的事情,坐下來拿起書與孩子一起享受讀書的樂趣。我們家的電視基本不開,回家後有時間就看看書,讀讀報,讓孩子從小知道「書中自有黃金屋。」3. 親子共讀,為孩子樹立良好的閱讀榜樣。家長要適時地與孩子分享閱讀心得。 在家裡,父母應盡可能多地和孩子在一起看看書,坐孩子的閱讀榜樣。同時,還要經常與孩子在一起交流讀書的方法與心得,鼓勵孩子吧書中的故事情節或具體內容復述出來,吧自己的看法和觀點講出來,然後大家一起分析,討論。如果經常這樣做,孩子的閱讀興趣就可能變得更加濃郁,同時孩子的閱讀水平也講逐步提高。我們在晚上散布時經常與孩子一起討論她讀的《三國演義》,由爸爸出題我們搶答,暢暢往往答對的比我多,這就大大增強了她的自信和讀書的興趣。 以上幾點是我們針對孩子閱讀方面的。閱讀量大了,識字也就多了,這是相輔相成,不可分割的。即使幾個字不認識也不會對孩子的閱讀造成障礙。記得去年測字時,溺愛她讀RUO愛,我問她知道啥意思嗎?她說:就是父母太寵愛孩子了。前幾天,暢暢和爸爸在聊天,她說:「我爸真能LIU. 媽媽,那個字是念LIU嗎?就是一個單人旁,上邊一個口,下面撇,豎,豎彎勾,就是很能說的意思。」哦,原來她說的是侃呀。你看,她不知道這個字念啥,可她知道啥意思,也知道咋寫,絲毫不會影響她閱讀的理解能力,也不會影響到她在寫作時的應用。 要做到以上方面,有一個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要求,那就是堅持。再好的教育方式如果不堅持,那也是枉然。現在我們家長在要求孩子學習鋼琴,畫畫等特長時,要求孩子要堅持。但對於閱讀,很少有持之以恆地堅持。好奇,好動,缺乏耐心和持久力是孩子普遍的心理特點。因此,在孩子的早期閱讀過程中,她們往往不可能像大人一樣把一本書從頭到尾看完。她們喜歡的閱讀方式是,一會兒翻翻這本,一會兒翻翻那本。對此,家長不要對他急於發貨或表示失望乃至失去耐心。只要孩子不是故意撕毀或亂扔圖書,家長就不必過多的去管他。
⑩ 怎麼能讓兒童快速識字呢
可以從身邊的事物開始,如在家裡書桌、椅子、茶幾、飯桌、電視機等等一切可以觸摸到的物品你都可以貼上相應的字貼,讓孩子快速識字,接下來你可以擴展空間,比如電視機,你可以讓他用電、視、機組詞,這樣家裡的物品種類弄玩也就差不多了. 1、看圖識字法。通過看圖或看生字卡片教孩子識字,這是家長教孩子識字普遍常用的方法;2、實物識字法。即把家裡的器物上都寫上字,讓孩子通過看實物識字,這是實際聯系理論的有效識字方法;
3、即時識字法。大人領孩子游戲、看電視、旅遊干什麼,就學什麼字。比如吃飯時就學鍋碗瓢盆及米飯、饅頭、餃子等字,吃水果時就學蘋果、香蕉、鴨梨等字,遇到什麼都可以寫出字來學習;
4、游戲識字法。孩子識字開始會有新鮮感,時間長了就會厭煩。家長要把寓教於樂的原則運用到學識字中來,這樣家長領孩子一邊游戲一邊學識字,再給孩子以表揚和鼓勵,孩子就會願意學識字了。比如家長和孩子進行識字比賽,自然應讓孩子多贏,目的是鼓勵孩子更願學識字;
5、講故事識字法。家長可結合講故事的過程,教孩子一些相關的字。比如家長訊西遊記》《木偶奇遇記》等適合孩子的文學作品讀給孩子聽,就可以教孩子認識孫悟空、豬八戒、唐僧等字這樣通過講故事學識字,不僅能大大提高孩子對文學的興趣,還會增強孩子想進一步識字的慾望。
6、字典識字法。家長應帶頭學習,帶頭識字。大人良好的學習習慣可以為孩子樹立榜樣。特別是大人遇到生字能查字典,告訴孩子字典是學識字最好的老師。家長和孩子一起查字典學識字,再教會孩子查字典,這會使孩子以後學識字的效果更好。
7、牌匾識字法。家長領孩子外出旅遊、逛街、散步沿途所見的廣告、牌匾、標語以及單位名稱都可以作為教具,隨時教孩子學識字,這也是許多家長常用的有效辦法。一方面孩子會感到新穎有趣,另一方面現場教學會得到外人對孩子的誇獎,這會促使孩子對學識字更有積極性。
8、讀書識字法。有人通過教學實踐總結出先讀書、後識字的教學方法,即先讓孩子背誦兒歌、韻文然後結合背誦學識字,在學識字過程中,孩子很容易聯系字句和文的上下關系。事實證明,這樣學識字比單獨孤立的學識字能提高識字效率。此外,家長應盡早給孩子提供較多的幼兒讀物,讓孩子盡早接觸圖書,圖文並茂的圖書會吸引孩子對看書產生興趣,進而對學識字產生慾望。
9、快速識字法。就是在字的形、義、音之間建立聯系,利用形義音三者的規律,將同聲字劃為一區,同音節字歸為一類,同聲旁字歸為一簇,遵循音序、字序、形序和數序的排列規則,通過背記兒歌的方法,實現快速識字。
10、韻語識字法。是將常用字編成容易背誦的韻文,每篇通俗有趣的韻文都有一個情境,使幼兒在短時間內將韻文和生字熟記於心,解決了漢字難認的難題。韻語識字幫助孩子早識字、多識字、早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