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動態圖片 » 盆腔炎艾灸哪個部位最好圖片
擴展閱讀
二貓搞笑動態圖片 2025-08-05 08:50:32

盆腔炎艾灸哪個部位最好圖片

發布時間: 2022-07-14 23:34:31

A. 艾灸助孕有哪些穴位

艾灸助孕效果怎麼樣:

因為很多人剛開始接觸艾灸,所以不知道艾灸助孕效果怎麼樣,其實我想說用艾灸助孕效果挺好的!因為引起不孕的原因有很多,但是除去先天性的原因,那麼其他問題都是可以艾灸的。

所謂先天性原因就是女性本身子宮發育問題,雖然這種情況艾灸不能調理好,但是也會增大懷孕幾率的!而後天性的原因無非就是卵巢問題,例如有卵巢囊腫或者子宮內膜異位!還有一些人可能因為內分泌失調引起的!還有一些人可能是輸卵管方面的問題,但是無論哪種問題都是可以通過艾灸調理的。

助孕艾灸哪些穴位:

如果是想備孕的話,那麼一般來講我們還是圍繞腹部來進行艾灸,畢竟女性的胞宮都是在腹部的,所以我們重點就是艾灸腹部!這些穴位其實還是筆者經常說的穴位:

助孕艾灸:中脘穴、神闕穴、天樞穴以及歸來穴以及子宮穴,這是在腹部的穴位!之後大家要加上八髎穴,八髎穴是調理胞宮問題的,胞宮一般就是我們說的子宮以及輸卵管等統稱。

這是一些主要艾灸的穴位,這些穴位是可以調理女性宮寒問題、婦科問題等,只要調理好這些問題,那麼備孕的幾率是直線上升的。

當然除了上面說的幾個影響女性備孕的因素還有很多,例如腎虛等問題或者精神方面的因素(精神壓力比較大)等,如果腎虛等引起的,那麼可以加上腎俞穴以及太溪穴吧!如果精神壓力比較大,那麼可以額外在家上膻中穴或者太沖穴!

艾灸助孕多長時間有效:

這個問題我還真不好回答,因為每個人體質不同情況不同,所以艾灸時間也是不同的,網上有很多艾灸之後備孕成功的案例,有些人艾灸一個月備孕成功的,有些人艾灸了幾個月備孕成功的,還有一些人艾灸一兩年備孕成功的。

艾灸有效的時間是根據自己情況決定的,例如宮寒備孕那麼見效肯定快,這是因為本身就一個宮寒問題,但是如果是輸卵管方面的問題引起的,那麼我建議大家可以用西葯以及艾灸同時配合調理這樣效果好,還有一些人子宮內膜異位等也是建議中西醫結合效果會更好,當然子宮內膜異位等也有很多艾灸調理的!也有一些調理沒效果的,所以中西醫結合的話效果會更好一些。

最後筆者想和大家說一下排卵期也是可以艾灸的,因為艾灸可以促進卵子發育的,不會說因為艾灸溫度過高影響卵子著床之類的。

B. 艾灸常見的幾個部位是哪裡

艾灸常見的幾個部位如下:

1、身柱穴

三陰交屬足太陰脾經,位於小腿內側,內踝高點上3寸脛骨內後緣,三陰交是足三陰經(脾經、腎經、肝經)的交會穴,對肝、脾、腎三臟的疾病有防治作用。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艾灸穴點陣圖

C. 婦科炎症艾灸什麼穴位

1、中脘穴
人體穴位,屬奇經八脈之任脈。此穴的主治疾病為:消化系統疾病,如腹脹、腹瀉、腹痛、腹鳴、吞酸、嘔吐、便秘、黃疸等,此外對一般胃病、食慾不振、目眩、耳鳴、青春痘、精力不濟、神經衰弱也很有效。
2、神闕穴
神闕穴,就是肚臍眼,又名臍中,是人體任脈上的要穴。它位於命門穴平行對應的肚臍中。擊中後,沖擊肋間神經,震動腸管,膀胱,傷氣,身體失靈。是人體生命最隱秘最關鍵的要害穴竅,是人體的長壽大穴。神闕為任脈上的陽穴。
3、關元穴
關元穴位於臍下三寸處,有培元固本、補益下焦之功,凡元氣虧損均可使用。臨床上多用於泌尿、生殖系統疾患。
4、子宮穴
子宮穴,經外穴名,出《針灸大全》。原說在「中極兩旁各二寸」,今據《針灸大成》定位於在下腹部,當臍中下4寸,中極旁開3寸。
5、歸來穴
中醫針灸穴位之一,隸屬足陽明胃經。在下腹部,當臍中下4寸,距前正中線2寸。腹痛,疝氣,月經不調,白帶,陰挺。
6、八髎穴
又稱上髎、次髎、中髎和下髎,左右共八個穴位,分別在第一、二、三、四骶後孔中,合稱「八穴」。
八髎就是八個穴位:上髎、次髎、中髎、下髎各一對,所以叫做「八髎」。
7、足三里
足三里穴,是「足陽明胃經」的主要穴位之一,位於小腿外側,犢鼻下3寸,犢鼻與解溪連線上,淺層布有腓腸外側皮神經。深層有脛前動、靜脈的分支或屬支。主治胃腸病證,下肢痿痹,神志病,外科疾患,虛勞諸證。操作方法為直刺1~2寸。
8、三陰交
三陰交為足太陰脾經常用腧穴之一,為足三陰經(肝、脾、腎)的交會穴,出自於《針灸甲乙經》。三陰交在小腿內側,當足內踝尖上3寸,脛骨內側緣後方。常拔此穴可調補肝、脾、腎三經氣血,對治療內分泌失調,防治現代文明病(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等)效果顯著。直刺1~1.5寸。

D. 盆腔炎艾灸可以嗎艾灸那個地方

盆腔炎中醫辯證屬寒證的才可以艾灸,灸下腹部氣海、關元穴

E. 艾灸對婦科有什麼好處

艾灸治療黴菌性陰道炎取穴:關元穴、中級穴、子宮穴、歸來穴、和三陰交

治療婦科病用艾灸的常用穴位就是關元、子宮、歸來、八髎穴和三陰交。這些穴位幾乎可以涵蓋治療婦科的所有疾病。
方法:可以用直接灸的方法,也可以用溫和灸的方法還可以用隔姜灸的方法。
工具:關元,子宮,歸來這幾個穴位都在腹部與小腹部。可以用三眼艾灸盒做移動艾灸,每天40分鍾左右,三陰交,可以用單眼艾灸盒雙側同時艾灸。
子宮穴是奇穴,一般的穴點陣圖顯示不出來,你可以在中級和曲骨之間旁開三寸左右艾灸,就可以灸到子宮穴。為什麼要在這里施灸呢?主要原因也是小腹的裡面就是子宮,在這里治療可以直接對准病灶,所以艾灸主要是病灶部位的施灸,百姓都可以接受治療的一種方法。
轉:艾灸治療陰道炎灸法又名灸療。它使用艾絨或其他葯物放置體表的腧穴或疼痛處燒灼、溫熨。借灸火的溫和熱力及葯物作用,通過經絡的傳導,以溫通經脈、調和氣血、協調陰陽、扶正祛邪,達到治療疾病、防病保健、養生美容之功效,
具體操作:
1、工具:艾灸盒+艾柱(雙柱的盒比較好,三年的金艾條好)
2、時間:下午最佳,別的時間也可以(飯後1小時內禁止)
3、位置:小腹,盡量往下至檔的位置(陰道上面的皮膚,如果不夠靠下,效果不好)
4、操作:艾灸盒放置在小腹下方,以不燙傷皮膚為宜,15—20分鍾後取開。
注意事項:
1、自己調節溫度,溫度有一點燙為宜,如果只是溫的感覺,效果很差。如果太燙就拿開一點,否則會起泡。
2、灸完後,皮膚呈現潮紅為宜。
3、如果體內有濕氣,灸完皮膚上會有很多水,表明濕氣蒸發,對人體很有宜。
3、灸後1小時內避免洗澡和觸碰冷水.
4、如果灸後次日出現水泡,小水泡可不管,暫停幾天能自好;大水泡可用針挑,擠出水,有可能擠掉後次日又形成水泡,這樣持續一周左右,影響不大,也不痛,一周就好了。
5、症輕者,連續3天就有效果,白帶量、異味、騷癢明顯減少。症重者,連續10天為一個療程,堅持就會有明顯的療效。
這個療法,我有親身經歷,效果非常明顯,朋友們有問題可以給我留言,大家一起學習、探討!如圖所示:綠色為具體位置。如果症重,肚臍至綠色位置也灸,中間有很重要的關元穴,還可以治療子宮肌瘤,加上足三里穴,三陰交,血海穴
治療盆腔炎、盆腔積液、附件炎取穴:中脘、關元、子宮、歸來、八髎穴、足三里、三陰交、
宮頸艾灸穴位:關元,子宮,歸來,三陰交和八髎穴。
關元:當臍中下3寸。布有第十二肋間神經的前皮支的內側支,腹壁淺動、靜脈分支和腹壁下動、靜脈分支。
【主治病症】主治中風脫症,腎虛氣喘,遺精,陽痿,疝氣,遺尿,淋濁,尿頻,尿閉,尿血,月經不調,痛經,經閉,帶下,崩漏,腹痛,泄瀉,痢疾及尿路感染,功能性子宮出血,子宮脫垂,神經衰弱,暈厥,休克等。並有強壯作用。可以用三眼艾灸盒同時插兩根艾條或三根艾條施灸,每次灸15-20分鍾.這期間要根據自己對溫度的感應而適當調整艾條的高度及熱度。
子宮穴:在下腹部,當臍中下4寸,中極旁開3寸。
【主治病症】子宮下垂,月經不調,痛經,功能性子宮出血,子宮內膜炎,不孕症。主治婦女不孕,月經不調,痛經,陰挺,及闌尾炎,盆腔炎,鼻丸炎等等。
歸來:屬足陽明胃經。在下腹部,當臍中下4寸,距前正中線2寸。
〖主治疾病〗中風虛脫,四肢厥冷,屍厥,風癇,形憊體乏,繞臍腹痛,水腫鼓脹,脫肛,泄利,便秘,小便不禁,五淋,婦女不孕。
歸來和子宮屬於臨近穴位,所以再灸子宮穴的時候就免不了灸到歸來,這樣就可以用三眼艾灸盒同時扣住兩個穴位,在此艾灸10-20分鍾。
三陰交:位置:在內踝尖直上三寸,脛骨後緣。
主治:脾胃虛弱,消化不良,腹脹腸鳴,腹瀉,月經不調,崩漏,帶下,閉經,子宮脫垂,難產,產後血暈,惡露不行,遺精,陽痿,陰莖中痛,水腫,小便不利,遺尿,膝腳痹痛,腳氣,失眠,濕疹,蕁麻疹,神經性皮炎,高血壓病等。
這個部位可以用單眼艾灸盒兩個同時艾灸,比較節省時間。每穴艾灸10分鍾。
八髎穴:位置:骶椎。又稱上髎、次髎、中髎和下髎,左右共八個穴位,分別在第一、二、三、四骶後孔中,合稱「八穴」。
【主治病症】主治腰骶部疾病、下腰痛、坐骨神經痛、下肢痿痹、小便不利、月經不調、小腹脹痛、盆腔炎等病症

F. 請問誰知道慢性盆腔炎可以用修小艾灸哪些穴位

病情分析:慢性盆腔炎是可以用艾灸治療的。艾灸屬於中醫中葯,治療方式,可以通過針刺子宮穴,天樞穴,足三里,三陰交和艾灸雙重作用,通過艾灸的溫熱效應作用腹部,能夠促進局部血液循環,加速局部新陳代謝,促進炎症吸收,防止炎症擴散。
意見建議:艾灸可以起到溫陽補氣,消瘀散結,補中益氣的作用。所以慢性盆腔炎可以選擇艾灸治療。

G. 艾灸的基本常識

大家基本上都知道針灸,但是很少人知道灸。其實針是針法,灸是灸法。和在一起才叫針灸。艾灸費時費力往往醫生不願意為了你一個病人浪費那麼多時間,有的學院派學生根本對灸法不感冒,忙著研究小白鼠呢。但是灸法的效果是不容置疑的。古人雲:保命之法,灼艾第一,丹葯第二,附子第三,醫之治病用灸,如做飯需薪.―宋.竇材
(這里的丹葯我理解是內丹精氣神,附子是中葯),還有說一灸二針三用葯。都說明灸法非常之重要。因為針法對穴位和手法非常講究,我在這里與有緣的朋友一起聊聊灸法。我也是學生就算是讀書和實踐的心得體會吧。

要了解灸法,就要知道一個植物--艾葉:菊科多年生灌木狀草本植物艾的葉片,春夏之末花開時採摘,曬干或陰干後使用。我國民間自古就有「端午采艾,懸門戶上,以禳毒氣」的習俗。
灸法就是以艾葉作為原料,做成艾絨,用不同的燃燒方法作用於穴位,通過穴位的傳導達到治病於防病保健的方法。灸解字就是,久與火,不言而喻。

為什麼要找艾葉呢?神農氏,就是炎帝在選的過程中有的草也是可以用的,但是沒有艾葉的性味中正,土話就是穩定性好。艾性辛、溫,味苦,入肝、脾、腎經,有溫經止血、散寒止痛、祛風止癢之功。這個日本人都做個實驗,外國人倒是很喜歡我們的傳統東西。反而我們自己不識,這是很奇怪的一件事,難道人家科技太落後。有說:「居家常備艾,老少無疾患」,說明艾對維護身體健康大有裨益。

為什麼要學習?看過我寫的文章都知道,我一直強調「求」於「養」.求是求己,不是肉身的己,求你真心。就是《心經》說的觀自在菩薩的「自」。養是內斂、收藏,藏是為了用。不要意念飛舞,看電視上網無度,那不是養病。那也是在造病。不管是艾灸也好,拔罐、刮痧也好,經絡按摩,葯物也罷。僅僅是為了輔助五臟六腑正常工作,經絡通暢,氣血運行暢快。根本就沒有什麼靈丹妙葯一吃就靈。一切都要去養去求。要有的話明朝的練丹的皇帝為什麼那麼早亡呢。好比拔河:你在與病魔拔河,醫生喊加油。醫生叫破了喉嚨,你說醫生你來幫我拔吧,你省點心吧,靠誰也不行。佛吃飽了,不等於你吃飽,佛也不會替你吃。佛不是不渡我們,是我們自己不吃。艾灸就是養身體的輔助方法。

說方法:

形式很多,有直接灸法(疤痕灸、非疤痕灸)間接灸法(隔姜灸、隔鹽灸、隔蒜灸)艾卷灸法。

我就說我們經常用到的,艾卷灸法,艾卷市面上有清艾條與葯艾條。清艾條就是純的艾絨做的,葯艾條的裡面放中葯的。這個就要對症什麼的,相對難點。我們就用清艾條。有時會遇到什麼一壯,壯就是用艾絨做成金字塔狀的物體,有的麥粒大,有的蓮子大。這就是所謂的壯。壯與艾條只是形式不同。

灸的宗旨是:以皮熱里熱,熱到氣足為好。剛開始也不必強求,慢慢體會。功夫是要練的。一般病每日灸一次,灸後要慎起居,節房事。灸後喝杯溫水,當心冷暖。灸法偏重在補,無病防身,有病提高免疫力,在能助你一臂之力。

H. 懸灸爐艾灸的常用穴位都有哪些

今天介紹的15個穴位是我們在艾灸時經常要用到的常用穴位,說它們常用,並不是說它們普通,而是因為有效,所以才經常用到它們。希望各位艾友記住他們的功效!

很多艾友說記不住,

多用就記住了!不僅會記住,自己慢慢也會巧用它們了,


這就是老話說的:

熟能生巧!


很多艾友反應,冬天艾灸不是很方便,這些穴位你或艾灸或點揉都可以起到養生保健的作用!

1,百 會 穴

憂郁煩躁失眠點百會


百會屬督脈,位於人體頭部,在頭頂正中線與兩耳尖端連線的交點處。

作 用:

(1)按摩這個穴位,具有開竅寧神的作用,能治療失眠、神經衰弱;

(2)長期按壓這個穴位,有平肝息風的作用,能治療頭痛、眩暈、高血壓、中風失語、腦貧血、的作用,能治療脫肛、子宮脫垂等疾患。

自我按摩:

雙手中指交疊,用力向下按揉這個穴位,有酸脹感、刺痛的感覺;每次按揉1-3分鍾。


艾灸方法:
很多艾友會覺得百會穴不好灸,實際上用一個單孔艾灸盒扣在百會穴上艾灸15分鍾也很好。

2,風 池 穴

清熱醒腦還治感冒


風池穴屬膽經的穴道,位於人體的後頸部,後頭骨下,兩條大筋外緣陷窩中,大概與耳垂齊平。

作 用:

(1) 按摩這個穴位,具有醒腦明目,快速止痛、保健調理的功效;

(2) 長期按摩這個穴位,對感冒、頭痛、頭暈、中風、熱病、頸項強痛、眼病、鼻炎、耳鳴、咽喉患病、腰痛等疾患,具有很好的調理保健效能;

自我按摩艾灸法:

用大拇指的指腹從下往上按揉,左右兩穴,每天早晚各按揉一次,每次大約1-3分鍾。也可以自己用艾灸盒扣在這里艾灸10分鍾。

3,攢 竹 穴

消除疲勞眼睛好


攢竹穴,屬膀胱經的穴道,在眉毛內側端,眼眶骨上凹陷處。

作 用:

(1)此穴對慢性結膜炎、淚液過多、眼瞼震顫、眼睛疼痛症狀都有明顯的療效;

(2)按摩此穴,能夠緩解視力不清、眼睛紅腫等症狀;

自我按摩艾灸:

每天隨時隨地的輕輕按揉攢竹穴,時間不限,越多越好。可以用點燃的艾條,在眼睛眶周圍打著圈艾灸,每天2-3次,每次每隻眼睛3-5分鍾。

4,迎 香 穴

拋掉鼻炎和鼻塞


迎香穴屬大腸經的穴道。在鼻翼外緣中點旁,當鼻唇溝中間。

作 用:

(1) 按壓迎香穴,能夠治療各種鼻症, 如鼻腔閉塞、嗅覺減退、鼻瘡、鼻內有息肉、鼻炎、鼻塞、鼻出血等;

(2)按壓此穴,對口歪、面癢、膽道蛔蟲等也有一定療效;在中醫臨床中,還運用迎香穴治療面部神經麻痹或痙攣等問題。

自我按摩艾灸法:

每天早晚各一次,每次1-3分鍾。可以用點燃的艾條,從印堂穴一直灸到鼻尖,上上下下,每天2次,每次3-5分鍾。

5,合 谷 穴

牙痛是病也不怕


合谷穴屬大腸經上的穴道,當拇指和食指伸張時,在第一、二掌骨的中點,稍微偏向食指處。

作 用:

(1)合谷穴為全身最大剌激點,可以降低血壓、鎮靜神經、調整機能、開關節而利痹疏風,行氣血而通經清瘀;

(2)能治頭面的各種症狀,不但對牙齒、眼、喉、都有良好的功效,還能止喘、療瘡等;

(3)長期按壓此位,對反射性頭痛、耳鳴、耳聾、扁桃體炎、視力模糊、呼吸困難、肩胛神經痛、失眠、搜索關注公眾號學艾灸,神經衰弱等症都有很好的調理保健效能;

自我按摩艾灸法:

每次按壓左右手各1-3分鍾。取艾條懸灸合谷穴15分鍾。

6,內 關 穴

按撫你的胃,體貼你的心


內關穴,屬心包經的穴道,在人體的前臂掌側,從近手腕的橫皺紋的中央,往上大約三指寬的中央部位。

作 用:

(1)這個穴位對懷孕嘔吐、暈車、手臂疼痛、頭痛、眼睛充血、惡心想吐、胸肋痛、上腹痛、腹瀉、痛經等症狀,具有明顯的緩解作用;

(2)長期按壓此穴位,對心絞痛、精神異常、風濕疼痛、胃痛、中風、哮喘、偏癱、偏頭痛、產後血暈、憂鬱症,具有明顯的改善和調理作用;

自我按摩艾灸法:

每天早中晚各一次,每次按壓3分鍾,按到該處酸脹為止。也可以按摩3分鍾後,再艾灸5分鍾,效果更好。

7,天 宗 穴

美體健胸按天宗


天宗穴屬於小腸經上的穴道,在肩胛骨中點下緣,下一寸處。

作 用:

(1)按壓此穴,具有疏通肩部經絡、活血理氣的作用;對肩胛疼痛,上肢不舉效果很好。

(2)此處穴位,是治療女性急性乳腺炎、乳腺增生的特效穴位。按此穴位,對於乳房疼痛、乳汁分泌不足、胸痛也有明顯的療效;

自我按摩艾灸法:

穴位處有酸脹感,先左後右,如有人幫助,也可雙側同時按揉1-3分鍾。或者用艾灸盒扣在這里艾灸20分鍾。

8,中 渚 穴

更年期女性的好朋友


中渚穴屬手三焦經的穴道,在人體手背部位,小指與無名指的指根間下2厘米的手背凹陷處,用力按壓,會有力量脫落之感。

作 用:

(1)此穴位對耳聾、耳鳴、頭痛、咽喉痛、失眠等具有療效;

(2) 此穴位還能治療前額疼痛、肩背疼痛、肋間神經痛、手指不能屈伸等症狀,都有很好的調理和保健作用。

自我按摩艾灸法:

先左後右,每天早晚各一次,每次1-3分鍾。取艾條懸灸中渚穴10分鍾。

9,關 元 穴

男子藏精女子蓄血之處


關元穴又稱丹田穴,屬任脈的穴道,在人體的下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中下三寸,就是這個位置。

作 用:

(1) 有培腎固本、調節回陽的作用,能夠治療陽痿、早泄、月以不調、崩漏、帶下、不孕、子宮脫垂、閉經、遺精、遺尿、小便頻繁、小便不通、痛經、產後出血、小腹痛、腹泄、腹痛、痢疾等症狀;

(2) 長期按摩這個穴位,對尿路感染、腎炎、脫肛、中風、尿道炎、盆腔炎、腸炎、腸粘連、神經衰弱等疾患,都有很好的療效,而且有調理、改善的功能。

自我按摩艾灸法:

左手中指的指腹按壓穴位,右手中指的指腹按壓基手中指的指甲上,兩手中指同時用力揉按穴位,有酸脹感,每天早晚左右手輪流按揉,先左後右,每次大約1-3分鍾。或者用方形4孔艾灸盒扣在關元處艾灸40分鍾,同時兼顧中脘穴、肚臍、氣海。

10,長 強 穴

便秘腹瀉好幫手


長強穴屬督脈的第一穴道,在人體的尾骨端下,當尾骨端與肛門連線中點處。作 用:

(1)按摩此穴,能夠促進直腸的收縮,使大便暢通,還能治療便秘,並且能迅速止腹瀉;

(2)長期按壓此穴,具有通任督、調腸腑的作用,對腸炎、腹瀉,痔瘡、便血、脫肛等疾患,這么好的文章來自微信公眾號學艾灸,都具有良好的治療效果;

自我按摩:

每天分別用左右兩手各揉按1-3分鍾,先左後右。

11,足 三 里

常按足三里,胃病遠離你

保健大穴


足三里主治腹部上、中、下三部之症,因此名為「三里」,此穴位於人體下肢,為了和手三里區別,故稱為「足三里」

作 用:

(1)此穴有養生保健的功能,能夠增強體力、消除疲勞、強壯神經、預防衰老、對結核病、傷風感冒、高血壓、低血壓、動脈硬化、冠心病、心絞痛、腦溢血後遺症具有預防治療的作用,經常按摩,能夠祛病延年,所以也稱長壽穴。(2)經常按摩,能夠理脾胃、調氣血、補虛弱、防治腸胃疾病,對胃腸虛弱、胃功能低下、食慾不振、贏瘦、消化吸收不良、肝臟疾患、胃炎腸炎、胰腺炎胃下垂等,都具有很的療效;

(3)按摩此穴,還能增強下肢體力,防治四肢腫滿、倦怠、股膝酸痛、軟弱無力等症,對脛腓骨神經痛、坐骨神經痛、小兒麻痹、風濕痹痛、末稍神經炎等都有療效。

自我按摩艾灸法:

每天早晚各按一次,每次1-3分鍾。也可以每天艾灸此穴30分鍾。用單孔艾灸盒艾灸30分鍾。

12,三 陰 交

婦科疾病的剋星


三陰交指足部的三條陰經(肝、脾、腎)中氣血物質在此穴交會,故名「三陰交」。

三陰交屬脾經上的穴道,在人體小腿內側,足內踝上緣三指寬,踝尖正上方脛骨邊緣凹陷中。

作 用:

(1)此穴是婦科主穴,對婦科疾病很有療效,如子宮功能性出血、月經不調、經痛、帶下、不孕、崩漏、閉經、子宮脫垂、難產、產後血暈、惡露不行等;(2)按壓此穴能治療男孩女生殖器官的疾病。如遺精、遺尿、陽痿等;

(3)三陰交穴能排除瘀血,產生新血,經常按此穴能有效去除減頭皮屑。

自我按摩艾灸法:

每天早晚各一次,每次按1-3分鍾。也可以每天艾灸此穴30分鍾。用單孔艾灸盒艾灸此穴30分鍾。


13,委 中 穴

腰痛背痛求委中


委中穴屬膀胱經上的穴道,在膝蓋里側中央。

作 用:

(1)按摩此位,具有通絡止痛、利尿祛燥的作用;

(2)長期按此穴位,對腰背、腿部的各種疾病,如腰腿無力、腰痛、腰連背痛、腰痛不能圍側等,都有良好的療效;搜索關注公眾號學艾灸,對下肢癱瘓,臀部疼痛、膝關節疼痛等病症也作用明顯。

自我按摩艾灸法:

食指放在膝蓋里側,就是腿彎的中央部位,用食指按壓,有酸脹感。每次左右兩側各按揉1-3分鍾,也可雙側同時按揉。可以用艾灸盒艾灸出現20分鍾。

14,內 庭 穴

手肢冰冷找內庭


內庭穴屬足胃經上的穴道,在足的次趾與中趾之間,腳叉縫盡處的陷凹中。

作 用:

(1)對四肢冰冷,喜歡獨處靜卧,不喜歡聽聞人聲,就按此穴;

(2)對牙齒痛、風疹塊、急性腸胃炎能及種急慢性胃炎,具有很好的保健調理功能

自我按摩艾灸法:

每天早晚各一次,每次1-3分鍾。取艾條懸灸此穴10分鍾。

15,涌 泉 穴

緩解腰酸背痛找湧泉


湧泉穴屬足腎經上的穴道。在足底足前部的凹陷處,第二、第三趾的趾縫紋頭端和足跟連線的前1/3處。

作 用:

(1)經常按此穴,具有散熱生氣的作用;

(2)長期按摩此穴,能夠益腎、清熱、開郁;

(3)按摩此穴,治療咽喉腫痛、頭痛、目眩、失音、失眠、小便不利、休克、中暑、中風、高血壓、不孕、月經不調、陰癢、糖尿病、更年期障礙、腎臟疾病。

自我按摩艾灸法:

左右腳心每日早晚各推按1-3分鍾。按摩後再艾灸此穴10分鍾最好。

I. 艾灸治療婦科病灸哪些穴位



治療婦科疾病的基本艾灸穴位

艾灸治療婦科疾病效果顯著,雖然不同的病症選取的穴位不同,但關元 、子宮、 歸來 、八髎穴 、三陰交這五個穴位是必須灸的。下面介紹一下這五個穴位的取穴方法和主要作用:

關元:臍下3寸。主治中風脫症,腎虛氣喘,遺精,陽痿,疝氣, 遺尿,淋濁,尿頻,尿閉,尿血,月經不調,痛經,經閉,帶下,崩漏,腹痛,痢疾及尿路感染,功能性子宮出血,神經衰弱,暈厥,休克等。

子穴位宮:在下腹部,臍下4寸,中極旁開3寸。主治子宮下垂,月經不調,痛經,功能性子宮出血,子宮內膜炎,不孕症。主治婦女不孕,月經不調,痛經,陰挺,及闌尾炎,盆腔炎,鼻丸炎等等。

歸來穴位:在下腹部,臍下4寸,距前正中線2寸。主治中風虛脫,四肢厥冷,屍厥,風癇,形憊體乏,繞臍腹痛,水腫鼓脹,脫肛,泄利,便秘,小便不禁,五淋,婦女不孕。

三陰交:在內踝尖直上三寸,脛骨後緣。主治脾胃虛弱,消化不良,腹脹腸鳴,腹瀉,月經不調,崩漏,帶下,閉經,子宮脫垂,難產,產後血暈,惡露不行,遺精,陽痿,陰莖中痛,水腫,小便不利,遺尿,膝腳痹痛,腳氣,失眠,濕疹,蕁麻疹,神經性皮炎,高血壓病等。

八髎穴:位置:骶椎。又稱上髎、次髎、中髎和下髎,左右共八個穴位,分別在第一、二、三、四骶後孔中,合稱「八穴」。主治腰骶部疾病、下腰痛、坐骨神經痛、下肢痿痹、小便不利、月經不調、小腹脹痛、盆腔炎等病症。

溫馨提示:艾灸治療婦科疾病一般以10天為一周期,兩個周期之間需要停3-5天,讓身體稍作調整。也可以一周艾灸2-3次,如療效並不滿意且艾灸已見效,可10天一個療程後,休息3-5天再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