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聽聽秋的聲音》展現了秋天的什麼
聽聽秋的聲音,詩中展示了,秋天的雨滋潤了大地,帶來了黃色的銀杏,紅色的楓樹金黃色的田野,橙紅色的橘子。五顏六色的秋天。
01學習目標。
1.會認本課「抖、蟋、蟀」等9個生字,通過多種方法理解難懂的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展開想像,從大自然的各種聲音中體會秋天的活力,感受秋天的美好。
3.能自主運用學過的方法理解「叮嚀」「歌吟」等詞語的意思。
4.仿照詩歌的形式,續寫詩文。02教材解讀本文是略讀課文。詩歌描寫了秋天大自然里一些特有的聲音一大樹的唰唰聲、蟋蟀的嚯嚯聲、大雁的叮嚀和秋風的歌吟,說明秋的聲音藏在大自然的許多事物中。
需要我們細細聆聽。詩歌語言精練,表達富有韻味,展現了秋天的生機和活力。詩歌共6小節,第一至五小節分述,最後一小節總結全詩。其中。
第一、二小節結構相似,都是先發出」聽聽,秋的聲音」的邀請,接著聚焦某一事物的動作,然後以擬聲詞具象地描述聲音。詩歌用詞優美,想像豐富。擬聲詞」唰唰」「嚯嚯」將秋天的聲音具象化;」大樹抖抖手臂」。
讓我們彷彿看到黃葉飛舞的宜人秋色;」大雁追上白雲」,展現的是秋高氣爽、雁群南飛的開闊景象;」秋風掠過田野」,呈現了稻穀飄香、金風送爽的畫面。詩歌借聲音繪秋景,畫面具有動態的美感,突顯了秋天的神韻和活力。
03作者簡介畢國瑛,女,原籍山東,當代詩人。1980年畢業於上海師范專科學校,留校任附小語文教師。1986年調入上海《少年報》社任編輯。著有兒童詩集《男孩和女孩的悄悄話》。1990年初赴歐洲。
1992年正式離開《少年報》赴比利時。1998年起輾轉於中國和歐洲之間,主要從事中西方文化商務交流工作,並繼續散文創作。
⑵ 老師變態了 非要我們按照總分總描寫秋景的古詩 要三百字 大家幫幫忙
網路首頁 | 網路知道 | 登錄
新聞 網頁 貼吧 知道 MP3 圖片 視頻 網路 文庫 幫助 | 設置
網路知道 > 文化/藝術添加到搜藏待解決
老師變態了 非要我們按照總分總描寫秋景的古詩 要三百字 大家幫幫忙
懸賞分:10 - 離問題結束還有 13 天 22 小時
提問者: hym2001 - 二級
您不登錄也可以回答問題
我來回答:
第1步:輸入你的答案
回答即可得2分經驗值,回答被採納可同步增加經驗值和財富值
您還可以輸入字
輸入內容已經達到長度限制
插入地圖 插入圖片
參考資料:
匿名回答 積分規則
第2步:點擊提交回答
登錄後回答可以獲得經驗值獎勵,並可以查看和管理所有的回答。登錄 | 注冊
回答 共 1 條
聚焦論壇博客來吧問答游戲品牌購物街更多
相冊
音樂
分類信息
掌中天涯登錄注冊社區服務
社區商店
天涯客服
新手上路
社區幫助
天涯實驗場
上訴申訴
議事廣場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搜索問答 我要提問 幫助
首頁 > 提問列表 > 提問
誰能寫出描寫秋景的古詩? [中國文學 詩詞 ] 懸賞點數 10 2個回答
古冶 2009-04-29 14:47:42 172.30.211.* 誰能寫出描寫秋景的古詩?
回答
引用:
登錄並發表 取消
正在發表回答,請稍候……
您輸入的內容將會在您成功登錄之後自動發表。
回答6980000 2009-04-29 14:50:36 123.5.46.* 描寫秋天的詞語:秋天、秋景、秋情
秋;秋天;秋日;秋季;金秋;三秋<書>(時維九月,序屬三秋);九秋<書>(九秋風露);勁秋<書>(悲落葉於勁秋);雁天<書>;旻天<書>; 旻序<書>(請尊對旻序,高宴有餘歡);陰中<書>(秋為陰中,萬物以成);白藏<書>
初秋; 新秋; 早秋; 頭秋; 小秋<書>;孟秋; 上秋<書>;仲秋;暮秋;深秋;清秋;晚秋;殘秋;季秋;寒秋<書>;凜秋<書>
解釋:
殘秋:秋之末尾。
寒秋:深秋。
季秋:秋之末。
孟秋:秋季開始的第一個月。
秋令:秋天。也指秋天的氣候。
秋收:秋季的收成。秋收季節。
秋景:秋天的景色。同義的有:秋色(秋色宜人);秋光(大好秋光)。「秋景」也作「秋收」解:今年秋景很好。
秋風:入秋後吹的風。秋風蕭瑟天氣涼。
金風:秋風。還有:商風<書>(商風肅而寒生兮);商飄<書>(歲暮商飄飛);寒商<書>(寒商動秋閨);鯉魚風(九月鯉魚風)閶闔風<書>
秋風蕭蕭;秋風蕭瑟;秋風瑟瑟;金風送爽 春花秋月;秋月春風;秋月春花;秋月寒江;晴雲秋月;天高雲淡;紅衰翠減;霜天紅葉;楓林盡染;一葉知秋;霜葉知秋;秋陽杲杲;丹楓迎秋;秋風紅葉;天高氣清;秋高氣爽;秋高氣肅;秋高馬肥;金桂飄香;桂子飄香;稻穀飄香;無邊落木蕭蕭下;春華秋實
北雁南飛:雁是侯鳥,北方進人深秋時,雁便往溫暖的南方飛去。
寒蟬凄切:天冷蟬不再叫或低聲叫,發出的聲音凄涼悲切,象徵著深秋季節。例:「寒蟬凄切,冷雨初歇。」
金風送爽:金風,秋風。秋風送來涼爽,是仲秋以前的氣候。金,秋風吹拂過的樹葉都逐漸呈現出金黃色,繼而脫落、飄零。所以用「金」來形容秋風。也有的用陰陽五行來解釋季節演變,秋屬金,故稱秋風為金風。
秋風瑟瑟:瑟瑟,風吹物的聲音。秋鳳吹物發出瑟瑟的響聲,藉此表示秋天的景象。
秋高氣爽:秋天空氣清新,天也顯得很高很藍。這是秋天的特有景色。也常說成「天高氣爽」。例:「秋高氣爽,牛羊肥壯。」
天高雲淡:雲淡,指天空晴朗、少雲。天空晴朗,雲彩很少。這是秋天特有的景色。
梧桐葉落:古代傳說人秋第一天梧桐有落葉,叫一葉知秋。所以用「梧桐葉落」表示秋天來臨。
玉露生寒:晶瑩的露珠使人產生寒冷的感覺。也是秋天特有的景色。
相關詞語(Artsdome 匯編)
凋謝;凋;零;落;謝;凋零;凋落;凋謝;零落;飄零;枯;蔫;萎;乾巴;乾枯;枯黃;枯槁;枯乾;枯萎;枯朽;萎蔫
凋零:草木凋謝零落。「秋霜過後,草木凋零。」
飄零:花葉凋謝墜落。「黃葉驛零,已是深秋時節了。」也比喻遭到不豐,失去依靠,生活不安定。
枯黃:乾枯焦黃。「過了中秋,樹葉逐漸枯黃。」
好詞句:
金秋時節
景色宜人
層林盡染
疊翠流金
天高去淡
大雁南飛
秋高氣爽
山河壯美
五穀豐登
瓜果飄香
漫天悲秋
秋風送爽
蟹肥菊黃
丹桂飄香
春華秋實
秋收冬藏
秋天的詞語:
【秋】字成語
暗送秋波 冰壺秋月 冰壼秋月 百歲千秋 春華秋實
春花秋實 春花秋月 春蘭秋菊 春露秋霜 春秋筆法
春秋鼎盛 春去秋來 春秋無義戰 春生秋殺 春蛇秋蚓
春生夏長,秋收冬藏 春蛙秋蟬 春蚓秋蛇 洞察秋毫 多故之秋
多事之秋 獨有千秋 富於春秋 各有千秋 華屋秋墟
華星秋月 疾風掃秋葉 兼葭秋水 琨玉秋霜 老氣橫秋
臨去秋波 凜若秋霜 利析秋毫 落葉知秋 明察秋毫
明察秋毫,不見輿薪 明察秋毫之末,而不見輿薪 平分秋色 皮裡春秋 皮里陽秋
秋波盈盈 秋風過耳 秋風落葉 秋風掃落葉 秋風掃葉
秋風團扇 秋風紈扇 秋高馬肥 秋高氣和 秋高氣爽
秋高氣肅 秋毫不犯 秋毫見捐 秋後算賬 秋毫無犯
秋毫勿犯 秋毫之末 秋豪之末 千秋人物 千秋萬代
千秋萬古 千秋萬歲 千秋萬世 秋實春華 秋收東藏
秋收冬藏 秋扇見捐 秋色平分 秋水伊人 秋水盈盈
秋荼密網 秋行夏令 秋月春風 秋月春花 秋月寒江
霜氣橫秋 社燕秋鴻 微察秋毫 望穿秋水 萬代千秋
萬古千秋 危急存亡之秋 望秋先零 萬歲千秋 萬載千秋
遺臭千秋 月旦春秋 葉落知秋 一日不見,如隔三秋 一日三秋
有事之秋 一葉報秋 一葉落知天下秋 盈盈秋水 一葉知秋
一字千秋
回答者: 110.72.132.* 2010-9-12 19:02
我來轉發
分類上升達人排行榜
用戶名 動態 上周上升
a13867686659 33761
嬡你汘汘 10904
aiai天來 10032
天使謎夢 7438
guxuan7 5680
更多>>
訂閱該問題
使用網路Hi可以第一時間收到「提問有新回答」「回答被採納」「網友求助」的通知。查看詳情
--------------------------------------------------------------------------------
您想在自己的網站上展示網路「知道」上的問答嗎?來獲取免費代碼吧!
--------------------------------------------------------------------------------
如要投訴或提出意見建議,請到
網路知道投訴吧反饋。
&;2010 Bai 網路知道開放平台
⑶ 我想要一篇關於保護環境的作文(400字以上)要寫清楚能為地球做什麼
地球是人類美麗的可愛的家園,假如有一天藍天將不再美麗,白雲將不再親切,樹苗將不再有生命力,而人與人之間將不在有共鳴,只有彼此的隔合和冷漠,以至世界上再也找不到一塊凈土。這樣的世界,你們願意嗎?
不,我不願意。
我願化作一名地球環衛戰士,來拯救地球;我要讓人們知道你們違背大自然的結果是--破壞了自然景觀之美、自然動態之美和天籟之美,同時,也處於惡劣的環境威脅之下。
南丁格爾曾說過:「人生欲求安全,當有五要。一、清潔空氣,二、澄清流水,三、流通溝渠,四、掃灑屋宇,五、日光充足。」假如我是一名地球環衛戰士,我願和大自然融合在一起,是大自然變得更加清新自然,讓人們擁有安逸的生活;假如我是一名地球環衛戰士,我願每一天用吸塵器回收空氣中大量的污染顆粒,讓空氣中彌漫出的清新的味道每天都伴隨在你們的身邊;假如我是一名地球環衛戰士,我願化成一隻巨大的鯊魚,把大海中的污水統統吞入我的肚子里,使大海不再傷心地哭泣;假如我是一名地球環衛戰士,我願做一個修理渠道的工人修好所有的溝渠,讓大海、長江、河流之水都匯集在一起;假如我是一名地球環衛戰士,我願做一名勤勞的幫手,把千家萬戶的打掃得窗明幾凈;假如我是一名地球環衛戰士,我還願變成高高掛在天空中的太陽,用充足的陽光,照耀著大地的每一個角落,讓世界更加充滿生機。假如是……
也許有些人正在埋怨老天為什麼這樣不公平,偏偏這個年代世界變得如此的慘淡。你們是否想過如果自己不曾違背大自然的生態規律,會遭到今天的下場嗎?難道你們不知道人類只有一個地球嗎?難道你們不知道作為地球村的居民破壞自己的村莊,是一件極度可恥的事情嗎?難道你們就不曾想過應該保護地球、保護環境嗎?否則,你門欲安身何處呢?地球能夠容納你們,你們卻不理解它,這種做法不正是你們自私自利的表現嗎?只有你們去理解它,,關心和保護它,才能得到它的真心回報。這正如面對山谷大喊一聲:「你好!」山谷會傳來同樣友好的迴音:「你好!」這就是人與大自然和諧的共鳴吧。
呼喚藍天碧水,植樹造林,清除白色污染等,要從小事做起,正所謂:不積跬步,無從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假如我是一名地球環衛戰士,我會召集人們為「保護環境,保護地球」完成這個偉大的使命而立即行動起來吧!
⑷ 關於綠色環保的作文
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從現在做起,從愛護校園環境做起;一片紙,我們撿起;一滴水,我們節約;一堆垃圾,我們打掃;一朵花,我們珍惜;一棵草,我們愛護。我們要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保護環境,培養我們的綠色意識,讓綠色生命激發我們熱愛生活,熱愛學習。
當早晨第一縷陽光悄悄灑落校園時,我們身處鬱郁蔥蔥的樹林,耳邊是悅耳動聽的鳥聲,你心中有何感想?當灰茫茫的天空彌漫著塵土和黑煙,蒼蠅蚊子的「嗡嗡聲」,嘈雜的喧嘩聲充斥著你的耳朵,你又會怎麼想?
綠,生命的顏色;綠,環保的顏色。有了綠色,便有了清新的空氣;有了綠色,便有了沁鼻的花香;有了綠色,便有了健康的生命;有了綠色,便有了美麗的校園。
「真正檢驗我們對環境的貢獻不是言辭,而是行動。」我堅信要是我們人人都有保護環境的責任心,從自己做起,從小事做起,攜手保護我們的家園,自然會給人類應有的回報。在溫暖的搖籃——草原上小憩;在慈祥的笑臉——天空下成長,在愛的源泉——河流中沐浴
在茫茫宇宙中,有一顆晶瑩充滿生命、閃爍著藍色光暈的行星,這個半徑只有6300多千米的星球,就是我們賴以生存的家園——地球。
可是,你是否感到她已蒼老?您是否為她而心酸過呢?當她遍受污染,滿目創傷之時,如果我來告訴你:在以地球為中心的至少40萬億千米的范圍內,沒有可供人類搬遷的第二個星球,你會怎麼想呢?
還會為了眼前的一點利益,隨意地排放廢水、廢氣、廢渣嗎?還會不顧後果地濫砍濫伐嗎?還會殘忍地獵殺哪些訣別於我們的珍稀動物,還會嗎?!屬於我們的生命只有一次,屬於我們的地球也只有一個啊!
我曾經讀過這樣的資料:1985年,英國科學家在南極上空發現了和美國面積差不多大的「臭氧洞」。為什麼會出現「臭氧洞」呢?臭氧層在地球上空距地表20~25千米的平流層內,它好比是地球的一副天然「盔甲」,阻擋著來自太陽的大量紫外線輻射,保護地球上的萬物欣欣向榮。但是近年來,人們在大量使用冷凍劑、滅火劑、消毒劑等化學製品時,向大氣排放了許多氯氟烴、氯氟溴等有害氣體。在紫外線照射下,這些氣體會放出氯原子,同時奪取臭氧中的一個氧原子,使臭氧變成純氧,臭氧層漸漸遭到破壞。地球的天然盔甲減失效用,太陽紫外線輻射乘虛而入,給人類帶來災難。據統計,目前全世界因紫外線輻射而引起的皮膚癌和白內障患者逐年增加,傷亡人數十分驚人,此外,紫外線輻射增加還引起了農作物產量下降,水生動物死亡等不良後果。
同時,我也了解到:由於地球上的森林面積的急劇減少(熱帶雨林以每分鍾50公頃的速度減少),對二氧化碳的吸收能力降低,致使地球上無數煙囪和其他種種廢氣管道排放到大氣中的二氧化碳約有50%滯留在大氣里。近200年來,大氣中二氧化碳的濃度增加了25%,其後果是地球氣溫上升,導致全球性氣候異常,大氣圈的能量平衡比較脆弱,氣溫只要稍有變化,就可能帶來全球性的災難。
當弱小的小草正努力用它頑強的生命力鑽出土地的那一刻,你卻從它身上一躍而過,你為了自己的利益,剝奪了它那幼小的生命,這你願意么?
將要開放的月季,裡面好象充了氣,灌滿了水,顯得那麼嬌嫩。等到綻開花朵的時候,你卻無情的把它摘走,這你願意么?
如果我們再次為了自己的利益,去破壞周圍的環境,讓我們地球媽媽的身上多幾快物污字,大氣污染、水質污染、雜訊污染、食品污染……它們像惡魔般無情地吞噬著人類的生命。它威脅著生態平衡,危害著人體健康,制約著經濟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它使我們的地球媽媽陷入了困境。但是只要我們――人類有時刻不忘保護環境的意識,有依法治理環境的意識,地球村將成為美好的樂園。惡魔將永遠不會存在。未來的天空一定是碧藍的,水是清澈的,綠樹成蔭鮮花遍地,人類可以盡情享受大自然賦予我們的幸福。
花草樹木漸漸地減少了,由於花草樹木能凈化空氣而花草樹木又在漸漸減少,空氣隨之受到了污染,而且還帶有病毒和細菌,因為呼吸了這些空氣,患病的人也越來越多,給人的身體帶來了極大的危害,長此下去,對人類構成極大的威脅,就談不上和諧社會了。
我們的地球是一個美麗無比的星球。但水土流失、沙漠化仍不斷困擾著人類。正瘋狂地侵吞著人們賴以生存的土地。據有關資料統計,地球上的沙漠、荒地正以每年2700萬公傾的速度擴展,我國沙化的土地也正以每年1560平方公里的面積延伸。目前,我國已有128萬平方公里的土地沙化,而潛在沙化的土地差不多也有15萬平方公里。荒漠化已成為危害全球環境最嚴重的問題。
⑸ 詩歌從兩個方面描寫了秋天的聲音,一是具體可感的聲音,一是可心領神會而不可聞的聲音,對還是錯
是對的。
詩歌從兩方面寫了秋天的聲音, 一種是具體可感的聲音,如詩歌1-3小節描寫的落葉、蟋蟀、大雁、秋風等聲音;另一種是可心領神會而不可聞的無聲的聲音,其實是秋景給人的感受,如詩歌的第五小節。
本首詩歌詩歌共6小節,第一至五小節分述,最後一小節總結全詩。第一、二小節結構相似,都是先發出」聽聽,秋的聲音」的邀請,接著聚焦某一事物的動作,然後以擬聲詞」唰唰」、『"? ?」具象地描述聲音。
(5)稻穀飄香的動態圖片擴展閱讀
詩歌用詞優美,想像豐富。如:」大樹抖抖手臂」 , 讓人們彷彿看到黃葉飛舞的宜人秋色; "大雁追上白雲」,展現的是秋高氣爽、雁群南飛的開闊景象;「秋風掠過田野」,呈現 了稻穀飄香、金風送爽的畫面。
詩歌借聲音繪秋景,畫面具有動態的美感,突顯了秋天的神韻和活動。課文配有一幅插圖,表現了天上的一排排大雁和地上農作物豐收的景象,能幫助學生體會秋景的美麗,想像秋天的畫面和聲音。
⑹ 以「保護環境,人人有責」的主題班會(台詞)
一、活動目的:通過這次活動,引導學生關心自己生活的環境,明確環境保護的重要性,提高保護環境、保護地球的意識;培養學生良好的個人習慣,鼓勵人人爭做環保小衛士,使他們自覺地用行動來保護環境、保護地球。
二、活動准備:
1、通過廣泛閱讀報刊雜志、藉助豐富的網路資源搜集環境污染的圖片資料;
2、自己編寫環保童謠,繪制環保宣傳畫,用廢品製作環保手工藝品,學唱一首有關環保的歌曲。
三、活動過程
(一)宣布主題班會開始
張:原以為你是那麼寬廣,不在乎帶走一片蔭涼;
魯:原以為你那麼堅強,沒想到你的眼淚在流淌。
張:地球,我們唯一的家園,讓我們愛你到地久天長!
魯:地球,我們的母親,讓我們盡情沐浴你的陽光!
張:我們剛剛學習了《只有一個地球》這篇課文,知道地球是一個極可愛又容易破碎的星球,也知道了地球是我們人類生存的唯一家園。
魯:但是,隨著現代科技、經濟的飛速發展,我們的家園正在遭受破壞,地球上的空氣、水、土壤等等正在受到嚴重的污染,這帶來了一系列的環境問題。為了共建我們的綠色家園,
合:《讓環保走進我們的生活》主題班會現在開始!
(二)環保小品表演
魯:大森林裡的動物聚集到一起了,它們在干什麼呢?請欣賞小品《動物法庭》。
張:看完小品,我們明白了,無論是人類還是動物,我們生活在同一個家園里,我們在一起,互利互惠,長期共存,缺一不可。
魯:所以,保護地球也應該保護動物,熱愛大自然也應該熱愛動物!
(三)回顧環保活動
張:說到這讓我想起了今年五月,華中里小學老師來我校傳經送寶時,我們曾參加過的那次尋找小動物的尋寶活動。
魯:是啊,那次活動給人的印象很深刻。我相信同學們也都還記得。有哪位同學願意說一說你參加那次活動的感受和體會。
(學生自由發言)
魯:當時的情形已經被拍了下來,我們一起來看看那張照片吧。
(看華中里老師和希小學生一起送小鳥回家的照片)
張:你們做得真好!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來保護環境。其實,保護環境就是要愛護大自然的萬事萬物。我們學校為了提高我們的環保意識,培養我們良好的環保習慣,曾開展了很多活動。哪位同學說說看,你曾參加了哪些活動?
(學生自由發言)
(四)環保知識知多少
魯:大家參加的環保活動真多啊!為了考察大家對環保知識的了解情況,我們特地准備了幾道搶答題。請聽題:
1、眼睛勞累了,看一看(B)色對眼睛有好處。
A.紅色 B.綠色 C.黃色
2、為保護藍天,我們在出門時,應該(C)
A.盡量選擇乘坐舒適的交通工具
B.使用私人車
C.盡量選擇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3、減小「白色污染」我們應該(A)
A.自覺地不用、少用難降解的塑料包裝袋
B.亂扔塑料垃圾
C.盡量使用塑料製品
4、隨著綠色消費運動的發展,全球已逐漸形成一種(B)的生活風尚
A.追求時尚 破壞環境
B.保護環境 崇尚自然
C.保護環境 盲目消費
5、21世紀是(C)世紀
A.科技 B.經濟 C.環保
6、選無磷洗衣粉(B)
A.保護衣物 B.防止污染 C.保護雙手
7、1972年聯合國人類環境會議把(C)定位環境日
A.4月5日 B.5月5日 C.6月5日
8、生物圈一般是指包括(B)所形成生物系統的邊界圈與大自然邊界圈相互關系、影響。
A.人類、動物 B.人類、動物、植物 C.動物、植物
9、一節1號電池能十一平方米的土地永遠失去利用價值,一粒扣式電池可污染(C)
A.1立方米水 B.1000立方米水 C.6萬立方米水
10、當前人類社會面臨六方面的嚴重環境問題之一:(B)
A.生態環境惡化問題
B.生態環境惡化與新資源開發帶來的環境問題
C.新資源開發的問題
(五)我為環保支支招
張:大家知道的環保知識真多呀,下面我們一起看一組環保資料。
(看大屏幕上出示的環保資料)
張:從剛才的圖片資料中,我們可以看出,近幾年,我們的環境狀況越來越糟。持續的乾旱或暴雨,頻頻光顧的沙塵暴,被污染的空氣和海洋,不再蔚藍的天空......這都是我們人類不愛護環境,不善待自然帶來的惡果。
魯:應該說,環保的話題很多,人們要為環保所做的事也很多。那麼,我們,一個小學生又能為環保做些什麼呢?那就讓我們用我們的行動來說話吧。
張:請把你們保護環境的好習慣、好方法告訴大家。(自由交流)
我可以節約每一張紙;我可以愛護花草樹木;我可以節約用水(生活用水重復使用:洗菜洗手的水攢起來沖廁所。洗衣的水可以用來拖地,拖完地還可以沖廁所);我盡可能少用或不用塑料袋;我可以把用過的電池收集起來送到收集點;我可以不亂扔廢棄物。我可以盡好自己的義務,做到一日三掃。我可以勇敢阻止破壞環境的行為。......
(童謠展示:誦讀兒歌;變廢為寶手工秀展示;環保宣傳畫......)
(六)誦讀環保公益廣告
魯:剛才大家談得非常好,說的都是自己能夠做到的一些小事,但都確實對環保有益,這說明我們已經有了很強的環保意識,為了讓我們把這種意識更深的刻在腦海里,下面我們一起誦讀一組環保公益廣告詞。(齊聲朗讀)
——水是生命之源,請節約每一滴水,如果人類不節約水,那麼最後一滴水將是人們的眼淚。
——天空是小鳥的家,河流是魚兒的家,地球是我們的家。
——把綠色帶到世界的每一個角落,讓綠色流入人們心中。
——保持地球生態平衡,就是保護人類自身。
——愛護環境,保護地球,讓我們用雙手共同撐起一片蔚藍的天空。
(七)活動小結
具體的範文模板
鏈接:鏈接: https://pan..com/s/1op1cTPa3oA7twQLiYSPiCA
⑺ 希望諸位能給偶一些描寫秋風的四字詞語!
關於秋的成語及詩句(轉)
成語:秋高氣爽 秋風蕭瑟 秋色宜人 一葉知秋、春種秋收、春蘭秋菊、春花秋月 秋風過耳、秋雨綿綿 秋意深濃、秋蘭飄香、丹楓迎秋 、楓林如火、秋風習習、
秋;秋天;秋日;秋季;金秋;三秋<書>(時維九月,序屬三秋);九秋<書>(九秋風露);勁秋<書>(悲落葉於勁秋);雁天<書>;旻天<書>; 旻序<書>(請尊對旻序,高宴有餘歡);陰中<書>(秋為陰中,萬物以成);白藏<書>
初秋; 新秋; 早秋; 頭秋; 小秋<書>;孟秋; 上秋<書>;仲秋;暮秋;深秋;清秋;晚秋;殘秋;季秋;寒秋<書>;凜秋<書>
殘秋:秋之末尾。
寒秋:深秋。季秋:秋之末。
孟秋:秋季開始的第一個月。秋令:秋天。也指秋天的氣候。
秋收:秋季的收成。秋收季節。
秋景:秋天的景色。同義的有:秋色(秋色宜人);秋光(大好秋光)。「秋景」也作「秋收」解:今年秋景很好。
秋風:入秋後吹的風。秋風蕭瑟天氣涼。
金風:秋風。還有:商風<書>(商風肅而寒生兮);商飄<書>(歲暮商飄飛);寒商<書>(寒商動秋閨);鯉魚風(九月鯉魚風)閶闔風<書>
秋風蕭蕭;秋風蕭瑟;秋風瑟瑟;金風送爽春花秋月;秋月春風;秋月春花;秋月寒江;晴雲秋月;天高雲淡;紅衰翠減;霜天紅葉;楓林盡染;一葉知秋;霜葉知秋;秋陽杲杲;丹楓迎秋;秋風紅葉;天高氣清;秋高氣爽;秋高氣肅;秋高馬肥;金桂飄香;桂子飄香;稻穀飄香;無邊落木蕭蕭下;春華秋實北雁南飛雁是侯鳥,北方進人深秋時,雁便往溫暖的南方飛去。
寒蟬凄切天冷蟬不再叫或低聲叫,發出的聲音凄涼悲切,象徵著深秋季節。例:「寒蟬凄切,冷雨初歇。」
金風送爽金風,秋風。秋風送來涼爽,是仲秋以前的氣候。金,秋風吹拂過的樹葉都逐漸呈現出金黃色,繼而脫落、飄零。所以用「金」來形容秋風。也有的用陰陽五行來解釋季節演變,秋屬金,故稱秋風為金風。
秋風瑟瑟瑟瑟,風吹物的聲音。秋鳳吹物發出瑟瑟的響聲,藉此表示秋天的景象。秋高氣爽秋天空氣清新,天也顯得很高很藍。這是秋天的特有景色。也常說成「天高氣爽」。例:「秋高氣爽,牛羊肥壯。」
天高雲淡雲淡,指天空晴朗、少雲。天空晴朗,雲彩很少。這是秋天特有的景色。梧桐葉落古代傳說人秋第一天梧桐有落葉,叫一葉知秋。所以用「梧桐葉落」表示秋天來臨。
玉露生寒晶瑩的露珠使人產生寒冷的感覺。也是秋天特有的景色。
相關詞語(Artsdome 匯編)
凋謝;凋;零;落;謝;凋零;凋落;凋謝;零落;飄零;枯;蔫;萎;乾巴;乾枯;枯黃;枯槁;枯乾;枯萎;枯朽;萎蔫
凋零:草木凋謝零落。「秋霜過後,草木凋零。」飄零:花葉凋謝墜落。「黃葉驛零,已是深秋時節了。」也比喻遭到不豐,失去依靠,生活不安定。
枯黃:乾枯焦黃。「過了中秋,樹葉逐漸枯黃。」
描寫秋天的古詩和描寫秋天的名句:
1、裊裊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裊裊:形容微風吹拂。洞庭:洞庭湖,在今湖南省北部。波:微波泛動。木葉:枯黃的樹葉。戰國楚·屈原《九歌·湘夫人》
2、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憭栗兮若在遠行,登山臨水兮送將歸蕭瑟:寂寞蕭條的樣子。燎栗:凄涼。若在遠行:好象人在遠行之中。戰國楚·宋玉《九辯》
3、秋風起兮白雲飛,草木黃落兮雁南歸漢·劉徹《秋風辭》
4、秋風蕭瑟天氣涼,草木搖落露為霜三國魏·曹丕《燕歌行》
5、櫚庭多落葉,慨然知已秋櫚庭:櫚巷庭院。晉·陶淵明《酬劉柴桑》
6、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將圓迢迢:形容夜長。亭亭:遠貌。晉·陶淵明《戊申歲六月中遇火》
7、芙蓉露下落,楊柳月中疏芙蓉:荷花。南朝齊·蕭愨《秋思》8、寒城一以眺,平楚正蒼然寒城:寒意已侵城關。眺:遠望。平楚:平野。蒼然:草木茂盛的樣子。兩句寫初秋之景。南朝齊·謝朓《宣城郡內登望》
9、亭皋木葉下,隴首秋雲飛亭皋:水邊平地。木葉:樹葉。隴首:山名,在今陝西、甘肅之間。南朝梁·柳渾《搗衣詩》
10、草低金城霧,木下玉門風草低:衰草枯萎。木下:樹葉落下。金城:古郡名,在今甘肅榆中與青海西寧之間。玉門:玉門關,在今甘肅敦煌西。兩句寫西北寒秋之景。南朝梁·范雲《別詩》
11、樹樹秋聲,山山寒色秋聲:秋天西風作,草木零落,多肅殺之聲。北周·庾信《周譙國公夫人步陸孤氏墓誌銘》
12、時維九月,序屬三秋維:語助詞,無義。序:時節。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閣餞別序》
13、落霞與孤騖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騖:鳥名,野鴨。齊飛:落霞從天而下,孤騖由下而上,高下齊飛。一色:秋水碧而連天,長空藍而映水,形成一色。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閣餞別序》
14、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唐·王績《野望》
15、掛林風景異,秋似洛陽春唐·宋之問《始安秋日》
16、寒山轉蒼翠,秋水日潺湲潺湲:流水聲。唐·王維《輞川閑居贈裴秀才迪》
17、荊溪白石出,天寒紅葉稀這兩句寫深秋景色:溪水下降,白石露出,紅葉飄零,所余不多。唐·王維《闕題二首·山中》
18、秋聲萬戶竹,寒色五陵松唐·李頎《望秦川》
19、金井梧桐秋葉黃,珠簾不卷夜來霜唐·王昌齡《長信秋詞五首》:「金井梧桐秋葉黃,珠簾不卷夜來霜。熏籠玉枕無顏色,卧聽南宮清漏長。」
20、寒潭映白月,秋雨上青苔唐·劉長卿《游休禪師雙峰寺》
21、木落雁南渡,北風江上寒唐·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懷》
22、秋色無遠近,出門盡寒山唐·李白《贈廬司戶》
23、雨色秋來寒,風嚴清江爽唐·李白《酬裴侍御對雨感時見贈》
24、長風萬里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酣:盡情飲酒。唐·李白《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
25、人煙寒橘柚,秋色老梧桐人煙:人家炊煙。寒橘柚:秋日寒煙使橘袖也帶有寒意。兩句寫人家縷縷炊煙,橘柚一片深碧,梧桐已顯微黃,呈現一片深秋景色。唐·李白《秋登宣城謝朓北樓》
26、高鳥黃雲暮,寒蟬碧樹秋唐·杜甫《晚秋長沙蔡五侍御飲筵送殷六參軍歸灃州覲省》
27、信宿漁人還泛泛,清秋燕子故飛飛信宿:連宿兩夜。故:仍然。唐·杜甫《秋興八首》
28、翟塘峽口曲江頭,萬里風煙接素秋唐·杜甫《秋興八首》
29、遠岸秋沙白,連山晚照紅唐·杜甫《秋野五首》
30、天上秋期近,人間月影清唐·杜甫《月》
31、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唐·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32、長風吹白茅,野火燒枯桑白茅;茅草。描寫深秋原野的景象:大風吹卷著原野上的茅草,野火燒著枯萎的桑樹。唐·岑參《至大梁卻寄匡城主人》
33、秋風萬里動,日暮黃雲高唐·岑參《鞏北秋興寄崔明允》
34返照亂流明,寒空千嶂凈返照:晚照,夕照。亂流:縱橫錯雜的河水。嶂:陡立的山峰。唐·錢起《杪秋南山西峰題准上人蘭若》
35、萬葉秋聲里,千家落照時落照:夕陽西下。唐·錢起《題蘇公林亭》36、宿雨朝來歇,空山秋氣清宿雨:昨夜的雨。唐·李端《茂陵山行陪韋金部》
37、雨徑綠蕪合,霜園紅葉多綠蕪:綠草。合:長滿。意謂雨後庭中小徑長滿綠草,霜後花園中落滿紅葉,庭院一片荒涼寂寞景象。唐·白居易《司馬宅》38、山明水凈夜來霜,數樹深紅出淺黃唐·劉禹錫《秋詞二首》
39、試上高樓清入骨,豈知春色嗾人狂清入骨:秋天的景色清澈入骨。嗾:慫恿。劉禹錫《秋詞二首》
40、多少綠荷相倚恨,一時回首背西風描寫荷葉在秋風中向東傾斜,暗寓傷秋的情緒。府·杜牧《 齊安郡中偶題二首》
41、紅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輕羅小扇:輕薄的絲制團扇。這兩句描寫紅燭在秋夜中發出寒光,照著畫屏,女郎手持精緻的團扇追撲螢火山。唐·杜牧《秋夕》
42、天階夜色涼如水,卧看牽牛織女星天階:宮中的台階。唐·杜牧《秋夕》
43、秋陰不散霜飛晚,留得枯荷聽雨聲秋陰不散:雖已是秋天,但連日陰雲漠漠,故不見嚴霜降落。下旬的枯荷也由此出。聽雨吉:雨打枯荷,單調、凄涼。唐·李商隱《宿駱氏亭寄懷崔雍崔袞》
44、秋山野客醉醒時,百尺老松銜半月唐·施肩吾《秋夜山居》:「去雁聲遙人語絕,誰家素機織新雪。秋山野客醉醒時,百尺老松銜半月。」
45、老樹呈秋色,空池浸月華唐·劉得仁《池上宿》
46、秋宵月色勝春宵,萬里霜天靜寂寥唐·戎昱《戲題秋月》(又作:秋宵月色勝春宵,萬里天涯靜寂寥)
47、一夜綠荷霜剪破,賺他秋雨不成珠飛霜使荷葉破碎,秋雨落在破葉上再也無法形成水珠了。唐·來鵠《偶題二首》
48、夜半酒醒人不覺,滿池荷葉動秋風不覺;不睡。唐·竇鞏《秋夕》
49菡萏香銷翠葉殘,西風愁起綠波間菡萏:荷花的別稱。南唐·李璟《浣溪沙》
50、碧雲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宋·范仲淹《蘇幕遮》
51、一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黃橘綠時橙黃橘綠時:指秋冬之交的時節。宋·蘇軾《贈劉景文》
52、相逢不用忙歸去,明日黃花蝶也愁明日黃花:指重陽過後菊花逐漸枯萎。蝶也愁:菊花枯萎,蝴蝶無處尋花,故曰「愁」。宋·蘇軾《九日次韻王鞏》
53、蕭蕭遠樹流林外,一半秋山帶夕陽宋·寇準《書河上亭壁》
54、秋景有時飛獨鳥,夕陽無事起寒煙宋·林速《孤山寺端上人房寫望》55、對瀟瀟暮雨灑江天,一番洗清秋瀟瀟:小雨降落的樣子。宋·柳永《八聲甘州》
56、漸霜風凄緊,關河冷落,殘照當摟霜風:秋風。關河:關塞河流。殘照:夕陽的余暉。宋·柳永《八聲甘州》
57、是處紅衰翠減,苒苒物華休。惟有長江水,無語東流是處:到處。紅衰翠減:花謝葉落。苒苒:漸漸。物華:美好的景物。宋·柳永《八聲甘州》58、斷虹霽雨,凈秋空,山染修眉新綠斷虹:殘余的彩虹。霽雨:雨停了。修眉:形容山如美人的長眉。宋·黃庭堅《念奴嬌》
59、漠漠輕寒上小樓,曉陰無賴似窮秋無賴:百無聊賴。窮秋:深秋。宋·秦觀《浣溪沙》60、風定小軒無落葉,青蟲相對吐秋絲小軒;有窗檻的小室。宋·秦觀《秋日》
61、秋容老盡芙蓉院,草上霜花勻似翦秋容:秋色。老:深。宋·秦觀《木蘭花》
62、綠荷多少夕陽中。知為阿誰凝恨、背西風阿誰;何人。背西風:背向秋風。指荷葉被秋風吹得葉梗都彎了。宋·秦觀《虞美人》
63、山抹微雲,天粘衰草,畫聲斷譙門衰草:枯草。畫角:軍中用的號角。斷:盡。譙門:城上鼓樓,用以瞭望敵情。三句寫孤城秋景。宋·秦觀《滿庭芳》
64、落時西風時候,人共青山都瘦宋·辛棄疾《昭君怨》
65、覺人間,萬事到秋來,都搖落宋·辛棄疾《滿江紅·游南岩和范廓之韻》 66、秋氣堪悲未必然,輕寒正是可人天。綠池落盡紅蕖卻,落葉猶開最小錢可人:合人意。紅蕖(音同「渠」):荷花。卻:開盡。最小錢:新出荷葉才象小銅錢那麼大。宋·楊萬里《秋涼晚步》
67、園翁莫把秋荷折,因與游魚蓋夕陽宋·周密《西塍廢園》(又《西塍廢圃》。塍:田間的土梗子。)
68、天水碧,染就一江秋色染就:染成。宋·周密《聞鵲喜·吳山觀濤》69、只有一枝梧葉,不知多少秋聲宋·張炎《清平樂》
70、萬壑泉聲松外去,數行秋色雁邊來壑(音同「賀」):山谷。元·薩都刺《夢登高山得詩二首》
71、秋風吹白波,秋雨嗚敗荷。平湖三十里,過客感秋多敗荷:殘荷。元·薩都刺《過高郵射陽湖雜詠九首》
72、孤村落日殘霞,輕煙老樹寒鴉,一點飛鴻影下殘霞:晚霞。寒鴉:天寒歸林的烏鴉。飛鴻:大雁。元·白樸《天凈沙·秋》73、晚趁寒潮渡江去,滿林黃葉雁聲多清·王士禎《江上》
⑻ 2009高考全國二卷文綜答案,不要圖片版WORD版要手打能用手機在知道看的兩小時內要
2009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試題卷
文科綜合能力測試
第Ⅰ卷(選擇題)
本卷共35小題,每小題4分,共140分。在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
近期研製出利用玉米葉片加工、編織購物袋的技術,這種購物袋易分解且物美價廉。據此完成1~3題。
1. 該種購物袋的生產廠應接近
A.原料產地 B.銷售市場
C.能源基地 D.研發基地
2. 以該種購物袋替代目前廣泛使用的同類用品,對環境保護的直接作用是
A.減輕大氣污染 B.減輕「白色污染」
C.促進生物多樣性 D.減輕酸雨危害
3. 該種購物袋的生產原料在我國的最大產地是
A.河南省 B.山東省
C.四川省 D.吉林省
圖1顯示某國1951-2000年每10年的人口變化。讀圖1完成4~5題。
4. 1951-2000年,該國
A.是人口凈遷入國 B.人口遷入是維持人口增長的主要方式
C.人口的出生率一直高於死亡率 D.人口增長了15.1%
5.據圖示資料推測,該國
A. 自20世紀70年代,人口再生產進入現代型
B. 可能位於歐洲
C. 1990年人口達到900萬
D. 20世紀末青壯年人口比重偏大
圖2中,H地給與某高壓天氣系統中心相吻合,該天氣系統以每天約200千米的速度東移。據此完成6~8題。
6. H地與甲聚落的相對高差約為
A.800米 B.1500米
C.1800米 D.2100米
7.上午10時,H地氣溫為12 ℃,甲聚落氣溫為17 ℃。到15時甲聚落的氣溫最接近
A.15 ℃ B.18 ℃
C.21 ℃ D.24 ℃
8.甲聚落第三天的天氣狀況為
A.晴天轉陰雨 B.大風有浮塵
C.晴暖有微風 D.陣風間暴雨
某旅遊團希望在杭州西湖欣賞「雷峰(塔)夕照」的同時,也領略「月到中天(亮高度最大),水面風來」的情境。(註:月球公轉周期約為30天,農歷初一月球在天中的視位置最靠近太陽)。完成9~11題。
9.若該旅遊團在某日16時左右看到了「月到中天」,則該日是農歷
A.初二 B.初五
C.初八 D.十一
10.若該旅遊團在某日18時40分左右看到「月到中天」,則該日是農歷
A.初三 B.初五彩繽紛
C.初八 D.十一
11.若該旅遊團在18時40分左右看到「月到中天」,並欣賞到「雷峰夕照」,那麼這時
A.華北平原小麥豐收在望 B.長江三角洲由菜花盛開
C.松嫩平原稻穀飄香 D.山羊半島瑞雪迎春
12.關於中國姓氏起源,唐人柳芳說:「氏於國,則齊魯秦吳;氏於謚,則文武成宜¬……氏於事,則巫乙匠陶。」由此類推,王、侯、公孫等姓氏應源自
A.族號 B.邑名 C.爵號 D.官名
13.隋唐時期商業經濟較之前代有很大的發展,但仍有許多阻礙其進一步發展的因素,其中有
A.廢除五銖錢 B.市坊分區
C.實行兩稅法 D.草市興起
14.圖3所示戰役是
A.明朝與瓦刺之戰
B.明朝與後金之戰
C.清軍反擊喝爾丹之戰
D.清軍平定大小和旱之戰
15.表1 1979、1997年我國工業總產值中各種經濟成分比重表(%)
類別
年份 國有及國有
控股工業 集體工業 城鄉個體工業 其他經濟類
型工業
1978年 77.6 22.4
1997年 25.5 38.1 17.9 18.5
表1反映了我國工業總產值中各種經濟成份的變化。這一變化的主要原因是
A.工業結構不斷調整 B.企業管理體制的改革
C.市場經濟逐步形成 D.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化
16.17-18世紀,歐洲大陸仍處於以土地貴族和依附農民為主體的社會,而英國較早發展成以土地貴族-中間階級-工資勞動者為主體的新的社會結構。這表明
A.英國工業發展水平遠高於歐洲大陸 B.歐洲大陸農業發展水平遠高於英國
C.英國的社會結構更有利於工業革命 D.社會結構變遷與工業革命同步發生
17.美國歷史學家弗格森在《美國革命史(1763-1970)》中寫道:「1776年革命派認為自由是保護個人權利,反對政府暴政的侵犯。1787年聯邦派所要保持的自由,按他們的理解,則是反對群眾暴政的侵犯。」根據他的看法,創立美國聯邦政府
A.背離了美國革命的原則 B.強化了全國性政府的權力
C.忽視了對個人自由的保持 D.維護了商人和農場主的利益
18. 1835年,印度總督本丁克決定:「英語政府的偉大目標洞庭湖 該是在印度本地人中間提歐洲文藝和科學,所拔出的一切教育經費最好完全用在英語教育上。」這表明英國當力圖
A.將英語教育融入印度本士教育
B.以行政手段促進印度基督教化
C.在印度大力推行西方文化
D.推動英語文化與印度文化結合
19.美國歷史學家平森認為,德國在短短30年間,「從一個『詩人思想家』的民族變為以工藝技術、金融和工業組織以及物質進步為公共生活的的顯著特徵的民族」。成這一巨變的主要原因是
A.壟斷組織大量出現 B.從殖民地攫取巨額利潤
C.自法國獲得割地賠款 D.德意志統一的完成
20.在20世紀,奧利帝國、德意志帝國、大英帝國、大日本帝國等帝國漸次消失。這映出
A.資本主義擴張的方式發生變化 B.第三世界興起
C.經濟實力的提高受到普遍重視 D.民主政體在世界范圍內確立
21. 1951年,美、英等國在舊金山召開對日嫦和會議,簽訂了對日和約。中國、朝鮮越南被排除在會議之外,參加過對日作戰的印度和緬甸拒絕參加會議,蘇聯等國絕在和約上簽字。該和約的簽訂違反了
A.《聯合國家宣言》 B.印度
C.《雅爾塔協定》 D.泰國
23.英國歷史學家霍布斯鮑姆在總結20世紀的歷史時說,最簡單明了的一點,就是到80年代,保加利亞與厄瓜多之間的相似之處,遠比其各自與1939年時的本國或方更為接近。他強調的是
A.走向現代化的國家經濟上共同之處增多
B.經濟全球化使各國之間的聯系日益密切
C.不同國家之間的社會發展水平差距縮小
D.各國經濟發展速度加快
24. 2008年某國生產甲種商品100萬件,每件商品的價值量為6元。如果2009年該國生產甲種商品的勞動生產率提高20%,其他條件不變,則甲種商品的價值總量與單商品的價值量分別為
A.720萬元,6元 B.720萬元,5元
C.600萬元,5元 B.600萬元,6元
25.2009年4月,國務院決定在上海、廣州、深圳、珠海和東莞5市開展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
①將擴大人民幣的職能從而使其成為世界貨幣
②使人民幣在一些國際貿易中發揮流通手段的職能
③有利於中國國內物價保持穩定
④有利於降低中國與貿易夥伴國的匯率風險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目前,全國各地紛紛開展「家電下鄉」活動,政府對農民購買家電產品給予補貼家電下鄉受到農民的歡迎。回答26~27題。
26.「家電下鄉」活動的推出有利於
①縮小城鄉收入差距
②閏動國內的消費需求
③通過消費帶動家電企業的生產
④調整農村的產業結構
A. ①② B. ①②③④ C. ①④ D. ①③
27.方出現了不法商家借「家電下鄉」銷售偽劣產品坑害農民的現象,這種不法行為侵害了消費者的
①自主選擇權 ②知情權 ③公平交易權 ④求償僅
A.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美國科研人員做過這樣的實驗;將一隻青蛙放到沸水中,青蛙觸電般立即竄逃出去;又將青蛙放入涼水中,然後用小火慢慢加熱,青蛙雖然可以感覺到溫度變化,卻沒有立即跳出去而逐漸喪失逃生能力。這種現象被稱為「青蛙效應」。回答28~29題。
28.「青蛙效應」說明的關於事物發展狀態的哲理是
①事物變化發展的實質是引起質變的量變
②事物的質變是由漸進的量變引起的
③事物的質變就發生在無形的量變之中
④事物的不顯著的量變可以向質變轉化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29.人可以避免「青蛙效應」在於能居安思危,並因「思所以危」而「安」,其哲學道理是
①認識「危」的條件、根源和前景是實現「安」的必要前提
②認識「危」的必須性,則可以安之若素、秦然處之
③認識「安」與「危」的依存、貫通關系,順應和迎接安危轉化的趨勢
④認識「安」與「危」的包含、轉化關系,努力實現轉危為安和趨安避免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30.中國總理在英國劍橋大學做題為《用發展的眼光看中國》的演講,指出:「我之所以強調用發展的眼光看中國,就是因為世界在變,中國也在變」。這是對中國改革開放帶來的巨大發展的肯定,其中包含的深刻哲理是
①認識對象在變化發展,不能囿於靜止的觀點而無視其變化
②認識對象的改變,必然引起人們認識的改變
③看問題觀點的改變,是認識結論變化的前提和基礎
④看問題觀點的不同,會導致對客觀事物判斷的差異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①③
31.胡楊樹生長在中國西北浩瀚的沙漠中,它紮根深,抗乾旱,迎風沙,耐鹽鹼,生命力極強。人們贊美它「生而千年不死,死而千年倒,倒而千年不朽」,稱其為「英雄樹」,譽之為中華民族堅忍不拔精神的象徵。弘揚中華民族精神
①可以激發人們昂揚的精神狀態,體現了意對物質的積極的反作用
②可以為現代化建設提供精神動國,體現了意識對物質的相對獨立性
③可以調動人的精神能量,體現了意識對物質的特殊決定作用
④可以促進入的全面發展,體現了意識對物質的依賴關系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32.在我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統一行使國家權力,實行民主集中制原則,下列選項中,體現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組織和活動基本原則的是
①各級代表大會由選民直接選舉產生
②在法律的制定上實行少數服從多數
③重大問題的決策由人大常季委會負責
④在貫徹執行上實現嚴格的責任制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33.在2009年3月十一屆全國政協二次會議上,政協委員們就經濟發展、民生保障、化教育等建言獻策,會議提案組共收到委員提案5571件。這說明
①政協是我國制定政策法律的重要機構
②人民政協建言獻策是我國實現民主決策的重要環節
③提交議案是人民政協政治協商的根本途徑
④提交議案是政協委員參政議政的重要形式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34.民族區域自製度是我國的基本政治制度。國務院公布的《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侯辦法》第四條規定,少數民族習慣的節日,由各少數民族地區的地方人民政府,按照各該民族習慣,規定放假日期。從這里可以看出,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機關
①是該地方的提高權力機關
②可以依法根據本地實際制定相關法規
③有權根據國務院的授權制定行政法規
④其自治權即立法和文化管理彼治權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35.自1990年到2008年11月,中國共參與聯合國維和行動22項,累計派出維和人員上萬人次。2008年在海外執行維和任務的官兵有1900多人,是聯合國安理會五個常任理事國中派出維和人員最多的國家。這充分表明
①中國已成為維護世界和平與安全的重要力量
②維和行動有利於實現我國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標
③中國致力於加強同世界其他國家的合作與交流
④維和行動有利於擴大中國同聯合國其他成員國的軍事聯系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第Ⅱ卷(非選擇題)
本卷共4大題,共160分。
36.(36分)閱讀分析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20世紀90年代以來花卉消費的國際需求迅速增長,北美、日本、歐洲成為世界三大花卉消費市場。同期,圖4所示國家成為所在大洲第二大花卉出口國。
(1) 簡述該國的地理位置及地形特徵。(10分)
(2) 說明該國有利於花卉生長的自然條件。(13分)
(3) 概述該國發展花卉產業的社會經濟條件。(13分)
37.(32分)閱讀材料並結合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
國必有學而始立,學必以粹為有用。國不學則不國,學非粹則非學。非學不國,其將何以自存矣!
——鄧實:《國粹學》(1902)
國學者何?一國所自有之學也。有地而人生其上,因以成國焉。有其國者有其學,學也者,學其一國之學以為國用,而自治其一國者也。國學者,與有國以俱來,本乎地理,根之民性,而不可須臾離去。君子生是國,則通是學,知愛其國,無不知愛其學。
——鄧實:〈國學講習記〉(1905年)
十五世紀為歐洲古學復興之世,而二十世紀則為亞洲古學復興之世。夫周秦諸子,則猶之希臘七賢也。土耳其毀滅羅馬圖籍,猶之贏秦氏之焚書也。舊宗教之束縛,貴族封建之壓制,猶之漢武之罷黜百家也。嗚呼!西學入華,宿懦瞠目,而考其實際,多與諸子相符。於是而周秦學派遂興,吹秦灰之已死。揚祖國之耿光。亞洲古學復興,非其時邪?
——鄧實:〈古學復興論〉(1905年)
(1) 根據指出鄧實與新文化運動倡導者對傳統文化認識的異同。(8分)
(2) 鄧實認為「亞洲古學復興」猶如歐洲文藝復興。評析這一觀點。(12分)
(3) 鄧實的主張代表了當時的一種思潮。指出這一思潮產生的歷史背景及其作用。(12分)
38.(32分)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
改革開放30年來,我們黨始終高度重視、認真對待、著力解決農業、農村、農民問題。黨全面把握國內外發展大局,尊重農民首創精神,率先在農村發起改革。廢除人民公社,確定以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全面放開農產品市場,取消農業稅,對農民實行直接補貼,初步形成了適合我國國情和社會生產力發展要求的農村經濟體制,糧食生產不斷躍上新台階,農產品供應日益豐富,農民收入大幅增加,扶貧開發成效顯著,依靠自己的力量解決了十三億人口吃飯問題;鄉鎮企業異軍突起,小城鎮蓬勃發展,農村市場興旺繁榮,農村勞動力大規模轉移就業,億萬農民工成為產業工人重要組成部分。
農村改革發展的偉大實踐,極大調動了億萬農民的積極性,極大解放和發展了農村社會生產力,極大改善了廣大農民物質文化生活。據統計,全國農村絕對貧困人口在1978年約有2.5億,到2007年末減少為1479萬;農民人均收入由134元增加到4140元,實際增長6.3倍。
材料二
表2 我國農村居民生活消費支出構成統計
年份 家庭人均純收入指數
(1978年=100) 食品支出% 交通通訊
支出% 文教娛樂用品
及服務支出%
1985 268.9 57.79 1.8 3.9
1990 311.2 58.80 1.44 5.37
1995 383.6 58.62 2.58 7.81
2000 483.4 49.13 5.58 11.18
2005 624.5 45.48 9.59 11.56
(1) 根據表2描述我國農村居民消費結構的變化,指出這一變化說明了什麼什麼問題。(6分)
(2) 增加農民收入的一項重要途徑是大力發展農業,根據所學經濟學知識,提出發展農業的有效經濟措施。(6分)
(3) 結合材料分析中國共產黨是如何從黨的宗旨出發解決農民脫貧致富問題的,(10分)
(4) 運用歷史唯物主義有關原理,結合材料說明中國共產黨在農村改革發展中為什麼堅持以人民利益為最高價值標准。(10分)
39.(60分)閱讀分析資料和圖5,完成下列各題。
材料一
(魯)肅對(孫權)曰:「•••••••肅竊料之,漢室不可復興,曹操不可卒除。為將軍計,惟有鼎足江東,以觀天下之(縫隙,可乘之機)••••••剿除黃祖,進伐劉表,竟長江所極,據而有之,然後建號帝王以圖天下,此高帝之業也。」••••••劉表死,肅進說曰「夫荊楚與國鄰接,水流順北,外帶江漢,內阻山陵。有金城之固,沃野萬里,士民殷富,若據而有之,此帝王之資也。」
材料二
(魯)肅對(孫權)曰:「•••••••今(曹)操已擁百萬之眾,挾天子而今諸侯,此誠不可與爭鋒。孫權據有江東,已歷三世,國險而民附,賢能為之用,此可以為援而不可困也。荊州北據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國••••••益州險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業••••••若跨有荊、益、保其岩陰,西和諧戎,南撫夷越,外結好孫權,內修政理;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於秦川,百姓熟收不簞食壹將以漿以迎將軍者乎?誠如是,則霸業可成,漢室可興也。」
——《三國志•諸葛亮傳》
(1)根據材料一、二,概括指出魯和諸葛亮對荊州認識的相同之處。(4分)
(2)根據材料一、二,分別指出魯肅和諸葛亮提出的戰略目標及實現步驟。(12分)
(3)根據材料一、二,分析荊州問題對孫、劉雙方未來關系的影響。(4分)
如4示意古荊州部分地區。
(4)據圖5分析古荊州地區的交通地位。(12分)
(5)根據材料及所學知識簡析當時荊州地區的農業發展條件。(8分)
材料三
三國時斯的荊州地區包括現在的湖北、湖南部分地區。這一區域位於我國經濟梯次發展戰略的中部。為統籌區域經濟發展,近年來國家推進「中部崛起」戰略,確定其為重點開發區域,擬加大對該區域基礎設施建設等財政投入,從而使該地區而臨吸納資源、資金和人才的絕好時機。同時,東部發達地區進入產業升級換代的新階段,也使該地區具有承接東部產業轉移的區位優勢。
改革開放30年來,尤其是在「中部崛起」戰略的指導下,位於該地區的甲地的經濟建設取得了很大成就,在經濟總量不斷增加的同時,產業結構也發生了變化。
第一產業 第二產業 第三產業
1978年 全國 28.2 47.9 23.9
甲地 51 30 19
2007年 全國 11.3 48.6 40.1
甲 29.7 33.5 36.8
(6)根據表3,指出甲地產業結構的變化趨勢,並分析其經濟發展的特點。(10分)
(7)運用整體和部分辯證關系的原理,結合材料分析三國時期的刑州地區在當時和現在所處地位的不同。(10分)
2009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
文科綜合能力測試參考答案和評分參考
第I卷共35小題,每小題4分,共140分。
1.A 2.B 3.D 4.A 5.B
6.B 7.D 8.C 9.B 10.C
11.A 12.C 13.B 14.C 15.D
16.C 17.B 18.C 19.D 20.A
21.A 22.B 23.A 24.C 25.D
26.B 27.C 28.C 29.D 30.B
31.A 32.C 33.B 34.B 35.A
第II卷共4大題,共160分。
36.(36分)
(1)位於南美洲(西)北部,赤道從北部穿過(位於低緯地區或熱帶地區),西臨太平洋 地形以高原山地為主,多高峰。
(2)(地處低緯),雨量較充沛, (地勢較高)常年光照充足,氣候溫暖,年溫差小
(3)通過航空運輸, 可以方便聯系北美、歐洲等花卉消費市場。
該國(為發展中國)勞動力成本低廉。 (政府決策)推動花卉種植和出口。
37.(32分)
(1)同:反對儒學獨尊。
異:鄧實:倡導國粹立國,認為西學與傳統文化相通。新文化運動倡導者:認為傳統文化禁錮思想,阻礙社會進步。
(2)評分標准:(1)答案應包括四個方面:①對文藝復興的認識;②對「亞洲古學復興」論的看法;③分析兩者異同;④總體評價。
(2)評析須有史實、有分析、有論點,言之成理。
(3)歷史背景:民族危機加深:西學東新;探索教國之路;傳統文化的影響。
作 用:有利於弘揚傳統文化,保持民族自信;易導致復古守舊,不足以挽救民族危機。
38.(32分)
(1)從長期趨勢看,食品支出比重下降,交通通訊支出、文教娛樂用品及服務支出比重上升。 這說明隨著農村居民收入的提高,生存資料消費的比重下降,發展資料消費和享受資料消費的比重提高,說明我國農村居民消費結構改善,消費質量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