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臨、兵、斗、者、皆、陣、列、在、前的手勢是怎麼樣的呢
這個本身就是一個咒文,但還要配合相應的手勢.這是九字真言,又名奧義九字,分別為:臨、兵、斗、者、皆、陣、列、在、前九字,往往也有人將「陣」做「陳」字,大概是被兩者的繁寫體搞混的緣故,與之相對應的九個手印(說是九個,其實不過是個虛名,可以從中化出恆河沙數的手印來,又名奧義九字切,括弧內是異譯法)分別為:不動根本印(獨佔印、普賢三昧印)、大金剛輪印、外獅子印、內獅子印、外縛印、內縛印、智拳印(知券印)、日輪印和寶瓶印(隱形印)。 貼圖請看下網站http://www.yourblog.org/Data/20043/32178.html
參考資料:http://bbs.123dm.com/read.php?tid=7021
九字箴言出自道家,為東晉葛洪的「抱朴子」內篇卷篇登涉篇,雲:「祝曰:「臨兵斗者, 皆數組前行,常當視之,無所不辟」。意思是說,常念這九個字,就可以辟除一切邪惡。東密受到我國道教的影響(使用護咒法),可是在抄錄這九個字時 ,把「數組前行」誤抄成「數組在前」或「陣裂在前」,而沿用至今。
手勢的圖片 http://bbs.zhulang.com/attachments/vsXX09Xm0dTK1tOh_2PEJObDreifZ.gif
參考資料:http://bbs.zhulang.com/viewthread.php?tid=261952&extra=page%3D6
② 怎麼從菩薩的坐姿及手勢來辨別是哪位菩薩每一位菩薩都有固定的動作嗎
沒有固定的動作。佛與菩薩一般在不同的情況下結不同的手印和跏趺。跏趺大致上一樣。只分為半跏趺和跏趺。跏趺是雙腳盤起,放在另一條腿的大腿上。而半跏趺只用一隻腳放在另一條的大腿上。
手印是在不同的情況下結出。比如降魔印。禪定印。金剛印。等等等。手印又叫大手印。佛前四大菩薩的手印是可以分別的。你仔細觀察,可以發現。大拇指與其餘四個指頭相抵,組成四種不同的手勢。其中以觀世音菩薩的拇指中指相扣是最常見的。而地藏王菩薩,文殊菩薩和普賢菩薩。因為民間供奉不多,所以需要平時留心。其餘有不動尊菩薩,大勢至菩薩等。
③ 普賢菩薩有哪些特徵除了眾所周知的白象··例如服飾,手式,和佩戴的飾物。據說手勢和衣著都是有講究的
首先鄙視抄襲
我目前臨摹的一張普賢菩薩的古代壁畫上普賢菩薩是呈游戲坐一腳上盤一腳踩蓮花右手持蓮蕾左手托水晶缽 頭戴寶冠 穿透明藍色紅邊天衣 紅褲子(目前這紅色以變黑)這是中唐時期吐蕃統治敦煌地區時的壁畫 是比較有代表性的一個普賢形象 其他的你都知道的乘坐六牙白象
④ 左手托著類似蓮花燈 右手兩指捏著一顆丹是什麼佛
是南無大行普賢菩薩,當百姓受苦受難時,曾無數化次化身到人間。
相傳,普洱茶就是普賢菩薩當年為救大片身患瘟疫百姓帶到人間的。普賢菩薩化身一老人,煮茶給患瘟疫的百姓喝,凡喝下茶的,病很快就好。
不過,品種是金瓜貢茶也稱團茶、人頭貢茶,是普洱茶獨有的一種特殊緊壓茶形式,因其形似南瓜,茶芽長年陳放後色澤金黃,得名金瓜,早年的金瓜茶是專為上貢朝廷而制,故名「金瓜貢茶」。
可以在網路首頁,點造圖片,然後輸入南無大行普賢菩薩,再搜索,會有很多不同化身的普賢菩薩像,但大多數為右手托蓮花,有些雕像是右手拿丹葯的,有圓相時的雕像,還有在家與出家時的雕像,姿勢都會略有不同。
⑤ 文殊菩薩各種坐姿的含義是什麼
文殊菩薩的形象,通常是手持慧劍,騎乘獅子比喻以智慧利劍斬斷煩惱,以獅吼威風震懾魔怨。
沒有固定的動作。佛與菩薩一般在不同的情況下結不同的手印和跏趺。跏趺大致上一樣。只分為半跏趺和跏趺。跏趺是雙腳盤起,放在另一條腿的大腿上。而半跏趺只用一隻腳放在另一條的大腿上。
手印是在不同的情況下結出。比如降魔印。禪定印。金剛印。等等等。手印又叫大手印。佛前四大菩薩的手印是可以分別的。你仔細觀察,可以發現。大拇指與其餘四個指頭相抵,組成四種不同的手勢。其中以觀世音菩薩的拇指中指相扣是最常見的。而地藏王菩薩,文殊菩薩和普賢菩薩。因為民間供奉不多,所以需要平時留心。其餘有不動尊菩薩,大勢至菩薩等。
在佛教所有的菩薩當中,文殊菩薩可謂地位顯赫、威名遠播。
佛陀教法主要分為兩大傳承,其中深觀派傳承就是文殊菩薩承繼並發揚起來的。
從更深一層的角度來說,文殊菩薩早已經成佛,佛號叫「普照如來」,
只是為了輔助釋迦牟尼佛救度眾生而示現為菩薩身份。
在印度以及西藏的很多佛教大師,都是以文殊作為自己主修本尊,
比如著名的中觀思想大師月稱論師以及宗喀巴大師等。佛教認為,
修持文殊菩薩法門可以快速得到文殊的加持,而輕易得到世間以及出世間的智慧。
文殊在漢、藏傳佛教中的地位可見一斑。
藏傳佛教中文殊化相眾多,有文靜慈祥化相,也有忿怒凶暴化相,任何一種化相都是為了能有效地救度眾生而化現。
修持任何一種化相的文殊都可以得到智慧的快速增長。但隨著化相不同,側重點也略有不同。
常見的化相有黃文殊、四臂文殊、白文殊、黑文殊、紅黃文殊等五文殊。
為了調伏暴惡眾生,也化現有怖畏金剛(大威德金剛)等忿怒相,為了激勵眾生行善改惡,化現有閻羅護法等。
一,開發空性智慧的本尊:黃文殊
從文殊智慧功能來說,一般藏傳佛教分為七種,即廣大慧、甚深慧、明辨慧、敏捷慧、寫作慧、辯論慧及演講慧。
廣大慧是指能夠抉擇一切經典論義,絲毫沒有滯礙的智慧;甚深慧是指了知一切事物真相的智慧,即空性智慧;
明辨慧是指洞察隱微幽深的能力,對於經論中細微之處能做明了辨析的智慧;
敏捷慧是指能夠快速決斷疑問、錯誤觀點之智慧,並可以舉一反三;
寫作慧是指寫作著述的智慧,很多人演講、辯論非常奸,但卻不善於寫作,因此獲得寫作慧也極其必要;
辯論慧是指以邏輯對某命題的論證智慧,藏傳佛教辨經即屬此類智慧;
演講慧是發掘演講能力的智慧,作為法師來說,這是必備的智慧。
這七種智慧中前四種屬於自利的智慧,後三種屬於利他的智慧。
修持黃文殊法門雖然可以獲得上述七種智慧,但最重要是開發甚深慧,通過修持黃文殊,獲得內心的自在與灑脫。
在藏傳佛教傳承中,黃文殊有多種修法,包括事部以及無上密續,有內修也密修,如果能得到清凈傳承之修法,
集中時間閉關修煉,據說在僅僅幾個月的時間內,智慧就會得到明顯的改善。
二,快速增長記憶與辯才的本尊:白文殊
在藏傳佛教中,也把白文殊稱為「智慧輪」文殊,因為此本尊賜予智慧極其快速,
特別對於增長記憶力、敏捷慧以及演講、辯論的智慧有特殊的效果。
通過修持,人們完全可以開發出這種超常的記憶力,達到過目不忘,歷耳不失。白文殊正是增長記憶力的一位有力本尊。不但如此,修持白文殊還可以增長敏捷慧,由於得到言密加持,修持者可以使自己的舌頭變得異常靈巧,
別人需要一天方能讀完的文章,修白文殊成就者可以在幾個小時內讀完。
三。薩迦十三金法之一:黑文殊
在藏傳佛教薩迦派中,流傳一種被稱為十三金法的殊勝之法,包括三空行、大三紅、小三紅以及獅面空行母、紅財神、不死天女及黑文殊。
這十三金法在歷史上,禁止流傳到薩迦寺以外的地方,足見其珍貴無比。黑文殊即屬這十三金法之一。
此法後來輾轉流傳至格魯派內,也得到了極大的重視,以加持迅速、除障治病而著稱。黑文殊的形相有異干其他文殊。一般黃文殊、白文殊等都是寂靜像,而黑文殊則是忿怒像。
黑文殊除了坐姿以外,在格魯派內尚流行一種立姿,這是章嘉國師在修持黑文殊時,親見黑文殊顯現的一種形相。
於是章嘉國師就作了一篇《黑文殊明王現證儀軌》,傳授給弟子們。這個儀軌內容簡短,沒有其他儀軌「迎請」等繁雜程序,
但功能卻十分強大。如果每天能在清晨念誦咒語21遍,可以去除很多障礙,得到智慧以及祛魔的加持。
四。文殊忿怒化身:大威德金剛
在西藏密法傳承中,從時間以及修持體系來說,主要分兩大傳承:舊密和新密。
舊密主要是蓮花生大師所傳之大圓滿等法,新密是後弘期薩迦、噶舉、格魯等教派所傳之密法。
後弘期所傳密法也是種類繁多,本尊各異,無上密通常所見一般有時輪金剛、密集金剛、大威德金剛、勝樂金剛、喜金剛、大輪手金剛等等。
在所有無上密本尊中,格魯派最重視三大本尊,即密集金剛、勝樂金剛和大威德金剛。在藏地,大威德金剛一般是怖畏金剛、紅雅曼達嘎和黑雅曼達嘎的總稱,這三尊的本續都屬於無上密的父續,而且兼具母續修法要點。
雖然都屬於
⑥ 請問:佛教手勢左手金剛拳,右手金剛掌。具體姿勢是什麼樣,最好有圖片,謝謝。
沒聽說過金剛掌 是不是 放光印啊???
在用比盧遮那佛灌頂真言 加持 金剛明沙的時候 左手金剛拳印 按腰部 右手放光印 加持沙土
「金剛拳印」 左手 張開 大拇指 按於 無名指根部 握拳 食指 抵 大拇指關節處 然後 按在腰部(跟叉腰的動作一樣)
「放光印」 右手 沖前 五指張開 既是
念真言的時候 想著手發光 被光照射的眾生 都被超度
⑦ 誰能做出這個手勢(要發圖片驗證)
⑧ 普賢菩薩手裡拿的是什麼東西她拿的那東西應該是用左手拿的還是右手拿的
左手,蓮花。
同一個菩薩,有不同的形象,是很常見的,表示不同意義。
例如和普賢菩薩齊名的文殊菩薩,常見的有執寶劍,代表智慧之劍,斬斷煩惱,也有執如意,如意是回頭的意思,苦海回頭,即得安樂。
蓮花是很多菩薩造型都有的,蓮花代表出淤泥而不染,保持一顆清凈的心。
現代人,內有煩惱,外有誘惑,菩薩持蓮花,是希望處處提起我們,處處要提起正念,要念念提起正念,千萬不要財令智迷,色令智昏,不要在渾渾噩噩之時,做錯選擇,做出令自己後悔的事情。
⑨ 阿彌陀佛,葯師佛,釋迦牟尼佛有什麼區別
一、佛:
釋迦牟尼佛是此娑婆世界現在佛;葯師佛是東方凈琉璃世界現在佛;阿彌陀佛是西方極樂世界現在佛。
二、造像手勢
釋迦牟尼佛手勢主要為說法印、葯師佛主要為手托寶塔、阿彌陀佛主要為手托蓮花。
三、旁邊站的菩薩
1、釋迦牟尼佛旁邊文殊菩薩,右脅侍普賢菩薩(華嚴三聖)
2、葯師佛旁邊日光、月光菩薩(東方三聖)
3、阿彌陀佛旁邊觀音、大勢至菩薩(西方三聖)
(9)普賢菩薩手勢動態圖片擴展閱讀
阿彌陀佛造像設定:
在顯宗或漢傳佛教中,阿彌陀佛的造像為右手下垂,掌心向前作與願印,左手持蓮華。手作與願印,表示眾生的往生之願和阿彌陀佛的接引之願相互攝引,阿彌陀佛能與願眾生;手持蓮華,
因為極樂世界的眾生不是胎生,而是蓮華化生。由於自己的願力和佛菩薩的悲願,不須父母為緣而化生蓮華中。蓮華為出於淤泥而清凈,離一切煩惱得身心清凈成為聖者。修念佛生凈土即化生蓮華。阿彌陀佛以蓮華接引眾生來住此國佛剎。
在密教中,阿彌陀佛象徵大日如來的妙觀察智,名甘露王。於金剛界曼荼羅中稱受用智慧身如來,居於西方月輪之中央,身黃金色,結入定印,三昧耶形為蓮花;
於胎藏界曼荼羅中稱無量壽如來,居中台八葉院之西方,身白黃色或真金色,跏趺坐於寶蓮上,結入定印,密號清凈金剛,三昧耶形為初開的蓮花。
⑩ 拜佛燒香的手勢圖片燒香時的正確手勢
每當到了寺院都會生起一份庄嚴與寧靜的心,令人自然而然的想燒香拜一拜,表達對諸佛菩薩的禮敬、感恩。那麼拜佛燒香的手勢圖片,燒香時的正確手勢!拜佛燒香的手勢圖片
1.雙手將香舉到眉毛的高度,雙手大拇指按住香的尾端,香尾端對准自己的眉心。香的頂端對准佛像。
2.保持這個姿勢,心中默念:自己問候的這位佛菩薩的名號。比如「南無大悲觀世音菩薩」,對佛菩薩行注目禮。默念上香偈:「願此香雲,普遍十方。供養三寶,護法龍天。普薰眾生,同入佛智」
3.然後,把香插到香爐中。再返回佛前,於佛兩邊的拜墊(蒲團)上跪下,合掌向佛訴說心中要說的話。然後三拜。起身問訊,再離開,專業佛寺工作人員則可在念完上香偈後持香離開,把香插在指定的地方。如出食台,往生殿等。
錯誤的上香方式:
1.舉著一大捆香一起燒,認為香越多越好
2.燒特大型號的大粗香
3.上香時雙手像作揖般,於胸前上下晃動
4.用嘴吹香,聞香的味道
5.認為不同的香有不同的用處,比如發財香、學業香
1.首先,我們供香之前最好要先洗手,以表虔誠。燒香時我們需要注意的是,香燒得越旺越好。燒香的時候一定要雙手捏舉香,然後要高過頭頂。然後恭敬禮完後,就可以把手中香置於香爐中。看你所想所願,可以暗自默念以貢。
2.當要舉香時,手如問訊的之狀。兩手之食指及中指夾著香腳,兩大拇指抵住香腳之尾端。記得香要拖穩,也不要太用力,然後將香平舉至眉間,與眉平齊,兩目凈觀佛像庄嚴,接著觀想與佛相應。記得眼觀鼻,鼻觀心。用i的虔誠心,想你所想,心中所求。
3.然後要注意的就是磕頭,磕頭的講究主要是步驟,有的人一陣急匆匆的猛磕頭。其實按佛家的標準的姿勢,應該是雙膝跪在蒲團上,雙手合十,這個時候就要按合十禮儀,雙掌合什要注意手心處呈空心狀,然後在高舉過頭頂,在向下時至嘴邊停頓,然後方可許願,默念心中所想所願。
4.禮拜時候最好要再攤開雙掌時,左掌先下到蒲團,用手掌有三個步驟,以左掌為先,往蒲團靠中間一些,然後在到右掌向下,第三步驟左右掌能並其後,在掌心向上上身拜倒。手往蒲團前方放,頭在向下磕。心中默念,所願讓你事事如意。
5.注意燒香的時候周圍不要有人打擾,這里說的打擾是不要竊竊私語,要有誠心,不要與他人邊說話,邊燒香。這也是燒香的講究之一,也不要對任何佛像指指點點。不可說不恭敬的話,不管如何,既然燒香拜佛,就要有恭敬心,虔誠心。如有燒香時候需要跪蒲團,那就需要注意,不要跨過蒲團,這在佛家被視為不敬之意。
6.最後一點就是香的數量了,燒香的講究,傳統習俗中,有說,一般一炷香代表一心一意,三炷為自己祈福,六炷香為兩輩人祈福,九炷主要是為三代人祈福。且而十三是一個極致,十三炷香的意思就是功德圓滿的高香。等燒完香再叩頭,不過一般尋常拜佛一炷香或三炷香為宜,現在大部分寺院以環保為主,都是一炷香或三炷香方可。